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華民族發(fā)展-以《中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為例+大單元大主題教學探索_第1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華民族發(fā)展-以《中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為例+大單元大主題教學探索_第2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華民族發(fā)展-以《中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為例+大單元大主題教學探索_第3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華民族發(fā)展-以《中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為例+大單元大主題教學探索_第4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華民族發(fā)展-以《中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為例+大單元大主題教學探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單元大主題教學探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華民族發(fā)展----以《中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為例緣起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二、2023年高考試題堅持考查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相關試題,高考是目標、是教學的指揮棒!教育部2023年高考歷史全國卷評析: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構建“五史”考查體系課程導入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自古以來,中原和邊疆人民就是你來我往、頻繁互動。特別是自秦代以來,既有漢民屯邊,又有邊民內遷,歷經幾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開拓著腳下的土地。中原王朝在邊疆地區(qū)設置的管理機構、歷代局部地區(qū)統(tǒng)一的政權,都是疆域開拓開發(fā)、守衛(wèi)維護的重要力量,歷朝歷代的各族人民都對今日中國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一、中華民族的萌發(fā)(遠古到三代)遠古到三代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對比新舊石器時代分布圖舊、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體現了中華民族起源有什么特點?以環(huán)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山東文化區(qū)系以環(huán)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陽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中原文化區(qū)系燕遼文化區(qū)系多元一體中原核心各大區(qū)系不僅各具特點和各有自己的發(fā)展道路,而且區(qū)系間的關系也是相互影響的。中原地區(qū)是六大區(qū)系之一,中原影響各地,各地也影響中原。出土于全國各地的花瓣紋彩陶在關于偉大人物們的傳說中,事實和神話傳說的混合證明著帶有怪異性虛構的傳奇卻具有歷史事實的基礎。——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內外服制度史料:從夏后氏比較籠統(tǒng)的霸權,經過商人同心圓布局的統(tǒng)治機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網絡,這三個階級的發(fā)展促使“中原”成為中央政權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圓的方式擴散其勢力于各處?!幾栽S倬云《說中國》方國聯盟分封制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的青銅器,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滅商后決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茲中國”。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二、中華民族的形成(從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從中國歷史進程來看,從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統(tǒng)一皇朝的建立,可以看作是中華民族形成時期。其主要標志是華夏族出現;同時,華夏與夷狄的關系,漢人和胡人的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形勢。秦朝實行諸多統(tǒng)一措施,有利于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實行如下措施: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疆域統(tǒng)一、制度統(tǒng)一、經濟文化統(tǒng)一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經濟:①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車軌

②修建馳道、直道

思想①統(tǒng)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間:隸書)

②焚書坑儒

其他①頒布法律、編制戶籍

②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③整頓社會風俗

材料:漢朝盛時“編戶齊民”有5900多萬人,儒家倡導的忠義孝悌等倫理,成為民眾日常行為的規(guī)范。漢朝境內的百姓,不復以“燕人”“齊人”“秦人”相區(qū)別,而是“某郡某縣”人,他們雖方言有異,卻使用著統(tǒng)一的不因語言差異而改變的文字。經歷兩漢四個多世紀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的觀念深入人心,“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在先秦以來華夏交融的基礎上,漢朝境內的人們逐漸被稱為“漢人”。

——據《漢書》《后漢書》等整理“漢承秦制,有所損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三、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材料:王實贊美前秦的苻堅:“陛下神武撥亂,道隆虞、夏,開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風,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漢之二武,焉足論哉?!?/p>

——《晉書·苻堅載記上》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資治通鑒》卷一四〇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歷了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中國歷史迎來了一次民族大交融。以華夏自居的漢人知識分子嚴守華夷之辨,北方內遷的少數民族統(tǒng)治者則漸慕華風,主動順應漢化進程。影響:

(北魏)南遷,革夷從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唐代史學家劉知幾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富?!^帝京翼翼,四方之極。

——(東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①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②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學習、共同發(fā)展、逐漸交融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等相互影響、趨向一致。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精血,注入中華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chuàng)空前之世局。

——陳寅?。骸独钐剖献逋茰y之后記》

③為以后北方統(tǒng)一南方以及隋唐

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孝文帝改革②表現促進了民族交融和江南經濟的發(fā)展農業(yè):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手工業(yè):紡織、礦冶、陶瓷、造船、造紙等行業(yè)都有明顯進步。③影響:江南開發(fā)(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會土帶海傍湖,良疇亦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直一金?!端螘?/p>

(東晉)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qū)域之內,宴如(即安定)也。

——《宋書·沈曇慶傳·史臣曰》

北人相繼南移,同時攜來高級栽培技術,南方灌溉、防洪、運河等水利工程不斷修筑,終始江南的經濟力量趨于壯勝。

——摘編自鄒紀萬:《魏晉南北朝史》社會安定,沒有大規(guī)模戰(zhàn)亂。自然條件優(yōu)越【思考點】江南得到開發(fā)的原因北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①原因南北對峙東晉北邊的疆域,大致到淮河為止。東晉、南朝之交,一度將勢力范圍擴展到黃河南岸附近。陳朝在南北對峙中處于明顯劣勢,覆亡大局已定。隋唐帝國建立在充分的民族交融基礎之上,其統(tǒng)治者脫胎于胡漢交融的關隴集團。隋唐以降,華夷一體逐漸取代華夷之辨,成為民族認同的主流。材料: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

——《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自古皆貴中華,賤戎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資治通鑒》卷一九八大唐盛世表現之民族融合,四海一家滅東突厥滅西突厥,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冊封靺鞨族的首領大祚榮為渤海君王與吐蕃和親(7世紀)、會盟(9世紀)閱讀教材,唐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采取了哪些舉措?有何特點?舉措:①軍事打擊②設立機構③冊封首領④政治和親⑤會盟通好特點:

政策開明、措施靈活、方式多樣、以和為主山西洪洞廣勝寺水神廟元代壁畫多民族融匯一體元朝以前的中國歷史,包括漢唐在內,本質上屬于“小中國”。到了元朝,加上此前遼金等北方政權的影響,中國在變成了“大中國”。元朝之后,“大中國”變成了常態(tài)。——張帆《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大中國”即一個能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提供多樣性發(fā)展空間的“多民族之巨大中國”?!Υ罅λ?、中華民族的壯大和鞏固(從遼宋夏金至元明清時期)遼宋夏金時期,各族在三個多世紀的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的過程中,其積極成果,是把中華民族從發(fā)展階段推進到壯大、鞏固階段。這個壯大、鞏固階段的主要標志是:第一,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的擴大?!对贰さ乩碇尽穼懙?“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漢梗于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鄙婵臻g的擴大,便于各族間的聯系和中華民族的壯大與鞏固。元在中央設宣政院,管理宗教與吐蕃軍、政事務;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臺灣與澎湖地區(qū)。元在全國設立驛站,有利各地各族的交往。女真契丹黨項黨項漢人漢人“民族”之大——從多元交融到中華一體國朝土宇曠遠,諸民相雜,俗既不同,論難遽定。——許衡《許文正公遺書》女真契丹漢黨項蒙古色目“民族”之大——從多元交融到中華一體第二,民族交融的加深與民族觀念的變化、發(fā)展。材料:二月朔日,(耶律)德光服漢法服,坐崇元殿受蕃漢朝賀,偽制大赦天下,改晉國為大遼國。凡舉兵,帝率蕃漢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馬祭吿天地、日神,惟不拜月,分命近臣吿太祖以下諸陵及木葉山神,乃詔諸道征兵。大誅罰,大征討,蕃漢諸臣集眾共議,皇后裁決,報之知帝而已。洪武初……又置十五都指揮使司以領衛(wèi)所番漢諸軍。丁丑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狈趾爰?、亦乞烈思、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吾也而契丹、蕃、漢等軍,并屬麾下。五十八年,和琳等會勘后藏邊界及鄂博情形,江孜番、漢兵已敷防守。這些記載表明從過去那些對立的理念和稱謂到這些和諧的理念和稱謂,再到“華夷同風”、“混一中華”,到“天下一統(tǒng),華夷一家”,這種民族交融,不論在朝廷,在軍營,還是在民間,都已經十分深入、密切了。這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fā)展而走向壯大的表現。第三,重視修撰正史,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反映出中華民族恢宏的包容性。元順帝君臣決然承認遼、金、宋三朝都是“正統(tǒng)”時,表明蒙古族貴族集團在民族問題上更看重“混一中華”而不再強調民族界限。重要的是,承認遼、金、宋各自都是“正統(tǒng)”而它們又歸于元,表明元朝繼承遼、金、宋三朝(當然還包含西夏)的政治遺產,因此,元朝統(tǒng)治者自然就是合法的統(tǒng)治者了。明朝建立之初,就提起修撰元朝歷史之事,足見其重視的程度。當修撰人員齊備后,明太祖對廷臣說:“近克元都,得元十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