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檢驗(免疫學檢驗課件)_第1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檢驗(免疫學檢驗課件)_第2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檢驗(免疫學檢驗課件)_第3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檢驗(免疫學檢驗課件)_第4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檢驗(免疫學檢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身免疫病及免疫檢驗CONTENTS目錄01020304概述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制自身免疫病檢驗自身抗體檢測實驗選擇的原則概述01一、基本知識3.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AID)自身免疫應答過強或持續(xù)時間過久,表現(xiàn)為質和量的異常,所產(chǎn)生的自身抗體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細胞對表達自身靶抗原的細胞和組織發(fā)動攻擊,導致?lián)p傷或功能障礙,并出現(xiàn)相應臨床癥狀。1.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tǒng)對宿主自身的組織和細胞不產(chǎn)生免疫應答。2.自身免疫(autoimmunity)當某種原因使自身耐受性破壞時,免疫系統(tǒng)就會對自身組織成分、細胞成分及其產(chǎn)物發(fā)生免疫應答。二、自身免疫病的分類1.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2.按病因清楚與否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種3.按受累的解剖系統(tǒng)分為結締組織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消化系統(tǒng)病和內分泌疾病等4.按自身抗原的分布范圍分為器官特異性和非器官特異性兩類按發(fā)病部位的解剖系統(tǒng)分類分類疾病結締組織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內分泌系統(tǒng)橋本甲狀腺炎、Graves病、Addison病、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消化系統(tǒng)萎縮性胃炎、潰瘍性胃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血液系統(tǒng)惡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血管系統(tǒng)風濕性心肌炎泌尿系統(tǒng)腎小球腎炎呼吸系統(tǒng)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癥肌無力、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皮膚蕁麻疹按自身抗原的分布范圍分類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病變常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由對器官的特異性抗原的免疫應答引起器官非特異性自身免疫病全身性或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性疾??;患者的病變可見于多種器官及結締組織(結締組織病或膠原?。┢鞴偬禺愋?/p>

病名自身抗原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球蛋白和甲狀腺微粒體甲狀腺功能亢進(Graves病)TSH受體Addison病腎上腺皮質細胞自身免疫性萎縮性胃炎胃壁細胞、內因子潰瘍性結腸炎結腸黏膜細胞重癥肌無力乙酰膽堿受體交感性眼炎眼晶狀體蛋白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胰島素抵抗型糖尿病胰島素受體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小膽管上皮細胞器官非特異性

病名自身抗原SLE細胞核成分、細胞漿成分RA變性IgG、類風濕相關的核抗原SS涎腺上皮細胞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細胞核(RN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特發(fā)性白細胞減少癥白細胞硬皮病細胞核蛋白、細胞核染色體著絲點多發(fā)性肌炎細胞核蛋白三、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點1.血清中有自身抗體或自身反應性致敏T淋巴細胞。自身抗體和(或)自身反應性T細胞作用于靶抗原所在的組織細胞,導致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2.可復制出與AID相似的動物模型,并可通過血清或致敏的淋巴細胞使疾病被動轉移。3.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病情轉歸與自身免疫反應的強度密切相關。4.部分自身免疫病好發(fā)于女性,且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5.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但不能根治。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制02一、自身抗原形成21.隱蔽抗原的釋放2.自身抗原改變交感性眼炎一、自身抗原形成23.分子模擬4.表位擴展二、免疫細胞和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異常T、B細胞的異?;罨{節(jié)性T細胞的功能異常B細胞的多克隆激活MHC-II類分子異常表達三、遺傳因素2自身免疫病HLA基因相關系數(shù)強直性脊柱炎B27 87.4 全身性紅斑狼瘡DR2/DR35.8 1型糖尿病DR3/DR410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DR44.2Graves病DR33橋本氏甲狀腺炎DR53多發(fā)性硬化DR24.1重癥肌無力DR32.5HLA基因與自身免疫病相關性舉例四、生理因素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也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發(fā)病率較高五、環(huán)境因素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生與日曬、潮濕、寒冷等環(huán)境因素可能有關六、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損傷機制病理機制:II型超敏反應常見疾?。盒律鷥喝茇殹⒅匕Y肌無力、Graves病1.自身抗體介導細胞破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22初次妊娠分娩時,

胎兒Rht紅細胞進

入Rh-的母親體內;胎兒Rh*紅細胞表面抗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相應的抗Rh抗體(IgG)

;

當母親再次妊娠時,抗Rh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Rh*紅細胞結合,導致紅細胞破壞,發(fā)生新生兒溶血癥。重癥肌無力22正常狀態(tài)異常狀態(tài)神經(jīng)沖動傳導至運動終板,引起ACh的釋放并結合于ACh受體,導致肌膜離子通道開放和肌肉收縮抗ACh受體的抗體與ACh受體結合,從而阻斷了ACh介導的神經(jīng)-肌肉傳導,引起進行性肌肉萎縮Graves病22異常狀態(tài)正常狀態(tài)正常情況下,垂體分泌的TSH刺激甲狀腺上皮細胞分泌甲狀腺素抗TSH受體的抗體過度刺激甲狀腺上皮細胞分泌甲狀腺素23.自身反應性T細胞引發(fā)炎癥性損傷2.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介導組織損傷病理機制:III型超敏反應病理機制:IV型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檢驗03一、自身抗體的檢測2抗核抗體(antinuclearantibody,ANA)是以真核細胞的核成分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的總稱;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改變細胞核某些成分性質,激發(fā)機體產(chǎn)生許多抗不同核成分的抗體。(一)抗核抗體檢測ANA主要是IgG,也有IgM、IgA、IgD和IgEANA無器官特異性和種屬特異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將檢出ANA作為AID存在的依據(jù)1.ANA的類型和臨床意義2

抗DNA抗體:抗dsDNA/抗nDNA、抗ssDNA/抗dDNA等

抗組蛋白抗體(AHA):抗H1、抗H2A、抗H2B、抗H3、抗H4抗體等

抗非組蛋白抗體:抗nRNP/抗U1RNP、抗Scl-70、抗SSA、抗Sm、抗SSB、抗Jo-1、抗Rib抗體、

AnuA、抗DNP、抗DM53抗體抗RANA抗體、抗著絲點、抗Ku抗體等

抗核仁抗體:抗PM-Scl抗體、抗Th/To抗體、抗U3-RNP、抗4-6-S-RNA抗體等ANA譜抗DNA抗體2①抗天然DNA(nativeDNA,nDNA)抗體,又稱抗雙鏈DNA(doublestrandedDNA,dsDNA)抗體。②抗變性DNA(denaturedDNA,dDNA)抗體,又稱抗單鏈DNA(singlestrandedDNA,ssDNA)抗體。對SLE有高特異性SLE診斷標準之一緩解期降低藥物療效70%~90%SLE活動期增高抗dsDNA抗體藥物療效抗組蛋白抗體

抗組蛋白抗體(anti-histonicantibody,AHA):由H1、H2A、H2B、H3和H4五個亞單位,各自都有特異性抗體;AHA檢出百分率抗dsDNA507090100藥物誘導性狼瘡只能檢出此SLEAHAAHA抗ENA抗體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是鹽水可提取性核抗原的總稱,是非組蛋白的核蛋白,屬酸性核蛋白抗原,由許多小分子量的RNA和多肽組成。對類風濕有特異診斷價值的ENA:抗nRNP(nuclearRNP,nRNP)抗體;

抗Sm抗體;

抗SSA抗體;

抗SSB抗體;

抗Scl-70抗體;

抗Jo-1抗體;

抗核糖體抗體。(1)抗DNP抗體核蛋白(DNP)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P抗原有不溶性及可溶性兩種,分別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檢出百分率抗DNP20406080SLE非活動期SLE活動期抗不溶性DNP抗體抗DNP抗DNP100RA滑膜液中抗DNP抗可溶性DNP抗體(2)抗核小體抗體

抗核小體抗體(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核小體是細胞核染色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凋亡致核小體大量蓄積,并誘導B細胞產(chǎn)生AnuAAnuA是SLE特異的標志性抗體??筪s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dsDNA和抗Sm陰性的SLE陽性率為60%~80%,特異性>97%。

常見AID的ANA陽性檢出率疾病ANA(%)疾病ANA(%)SLE≥95SS70~80MCTD≥95PM/DM30PSS85~95RA20~302.ANA的檢測方法稀釋患者血清可做定量檢測,1:80稀釋仍呈陽性對診斷SLE有較大參考價值。(1)間接熒光免疫法抗核抗體核型與相關疾病核型熒光圖形抗體相關疾病周邊型核周環(huán)狀熒光抗dsDNASLE、慢活肝炎均質型核呈均質熒光抗DNA、AHA、AnuASLE、RA、PSS、慢性肝病斑點型核內顆粒狀熒光抗ENAMCTD、SLE、PSS、SS、PM核仁型核仁有熒光抗核仁抗體PSS、雷諾現(xiàn)象、SLE著絲點型核漿細小相同顆粒熒光抗著絲點PSS、CREST綜合征抗核抗體核型均質型著絲點型核仁型斑點型(2)ELISA法

用間接ELISA檢測抗dsDN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和抗核小體抗體。(3)免疫印跡法SDS加待檢血清形成分子大小不同區(qū)帶分離電轉移PVDF膜或NC膜抗ENA與相應抗原特異結合抗人IgG·HRPENA—抗ENA—抗人IgG·HRP顯色并判讀結果(二)類風濕因子測定

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可為19S的IgM,也可為7S的IgG和IgA。可與人變性IgG結合,但不與正常IgG發(fā)生凝集。

RF可在RA患者檢出,約70%~90%的血清、約60%的滑膜液可檢出IgG類的RF;(二)類風濕因子測定IgG類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后發(fā)生變性;炎癥過程亦可發(fā)生IgG變性,構成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各種抗IgG抗體;滑膜液中的IgG類RF與變性IgG結合可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復合物,相比血清中的IgM類RF更易致病。RF檢測方法

最常采用的檢測方法。以吸附在聚苯乙烯膠乳顆粒上的IgG作診斷試劑,與待檢血清中的RF結合后,出現(xiàn)膠乳凝集顆粒。此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高,且只能檢出血清中的IgM類的RF。1.間接膠乳凝集試驗RF檢測方法稀釋待檢血清至一定濃度后,加入定量的變性IgG診斷試劑,即用透射比濁或速率散射比濁儀,檢測血清中的RF。此法快速、敏感性高、精密度高、穩(wěn)定性好、可定量分析,但仍只能檢測IgM類RF。2.免疫比濁法RF檢測方法IgM、IgG和IgA類RF可用ELISA檢測,臨床上多采用雙抗原夾心法或間接ELISA進行測定。3.ELISA法(三)其他自身抗體測定其他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與臨床意義自身抗體的類型檢測方法臨床意義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TG)熒光免疫法、ELISA、RIA橋本甲狀腺炎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ELISAGraves

病,橋本甲狀腺炎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AchR-Ab)ELISA、RIA重癥肌無力抗平滑肌抗體(SMA)熒光免疫法、ELISA、RIA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三)其他自身抗體測定其他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與臨床意義自身抗體的類型檢測方法臨床意義抗線粒體抗體(AMA)熒光免疫法、ELISA、RIARA,SS,SLE,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持續(xù)性肝阻塞抗胃壁細胞抗體熒光免疫法惡性貧血抗胰島素抗體(IAA)ELISA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抗精子抗體(AsAb)ELISA、熒光免疫法不育癥,不孕癥(三)其他自身抗體測定其他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與臨床意義自身抗體的類型檢測方法臨床意義抗紅細胞抗體直接凝集試驗、Coombs試驗新生兒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抗血小板抗體ELISA法、ABC-ELISA法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輸血史抗心磷脂抗體(ACA)RIA、ELISASLE,血栓,自發(fā)性流產(chǎn),血小板減少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GBM-Ab)熒光免疫法Goodpasture綜合征,狼瘡腎炎二、細胞檢查(一)淋巴細胞檢測1.特異性致敏淋巴細胞2.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比例如淋巴細胞轉化試驗或吞噬細胞移動抑制試驗檢測淋巴細胞的總數(shù)、T、B細胞分類與計數(shù)、CD4/CD8亞群比例等進行二、細胞檢查(二)狼瘡(lupuserythmatosus,LE)細胞試驗LE細胞為胞漿內含有大塊狀聚合DNA的中性粒細胞。有75%~80%的SLE病人LE呈陽性,RA、結節(jié)性動脈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硬皮病、部分肝炎、皮肌炎和變態(tài)反應病等偶爾亦可呈陽性反應。三、免疫復合物和補體檢測對診斷部分自身免疫病和判斷疾病的活動情況有一定的意義。四、細胞因子檢測1.CK在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病理損傷中有重要作用2.檢測CK,對研究疾病的發(fā)生機制、了解病情、指導治療均有意義。自身抗體的檢測實驗選擇的原則04一、自身抗體檢測的一般原則1.篩選試驗與確診性試驗的合理組合。2.結合臨床癥狀選擇性檢測相關的自身抗體。3.切忌盲目的全面檢測自身抗體。4.通常以抗核抗體作為篩選試驗,ANA在許多AID中可呈陽性。5.ANA陽性時,再進行針對特異性靶抗原成分的自身抗體的檢測,達到明確診斷的目的。二、實驗室方法的選擇及結果的確認IIF法篩選試驗ANA抗dsDNAIB法ELISA法IFA法特異性實驗抗原基質片(如Hep-2、小鼠肝印片/切片),加入自身抗體后與抗原相結合,再與熒光標記的抗抗體結合,根據(jù)細胞的熒光著色進行定性、定位分析。以特異性純化抗原包被載體,檢測特異性自身抗體;但特異性抗原不易純化或不明確,用ELISA和IBT等檢測自身抗體存在一定誤差。小結Sumup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某種原因使自身免疫應答過強或持續(xù)時間過久,表現(xiàn)為質和量的異常,所產(chǎn)生的自身抗體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細胞對表達自身靶抗原的細胞和組織發(fā)動攻擊,導致?lián)p傷或功能障礙,并出現(xiàn)相應臨床癥狀。免疫缺陷病及檢驗本章要點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類和共同特點。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主要特征。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常見誘因。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概念、致病機制、免疫學特征和臨床特點。免疫缺陷病的檢驗技術。CONTENTS目錄010203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的檢驗技術將前言免疫缺陷病是由先天遺傳因素或后天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統(tǒng)中任何一個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從而導致免疫功能障礙所引起的疾病,其涉及免疫細胞、免疫分子或信號轉導的缺陷。免疫缺陷病的細胞基礎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點反復感染易發(fā)腫瘤易伴發(fā)自身免疫病有遺傳傾向臨床表現(xiàn)各異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01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又稱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遺傳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而造成免疫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按其累及的免疫成分不同,可分為特異性免疫缺陷(如T細胞或B細胞缺陷、聯(lián)合免疫缺陷)和非特異性免疫缺陷(如補體缺陷和吞噬細胞缺陷)。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感染特點免疫缺陷病類型病原體類別感染類型體液免疫、吞噬細胞和補體缺陷以化膿性球菌感染為主,補體缺陷時也常見腦膜炎鏈球菌和淋球菌感染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肺炎、氣管炎、中耳炎、全身性肉芽腫等細胞免疫缺陷細胞內寄生病原體感染為主重癥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布氏菌病、結核病聯(lián)合免疫缺陷以化膿菌為主,有時合并胞內寄生病原體感染全身重癥細菌及病毒感染、頑固性腹瀉或膿皮病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02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繼發(fā)于某些疾病或使用某些藥物后所導致的免疫功能暫時或持久損害的一類免疫缺陷病。一、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見原因感染以HIV感染所致的艾滋病最為嚴重。腫瘤惡性腫瘤尤其是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如淋巴瘤、骨髓瘤等)常可進行性地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營養(yǎng)不良是引起SIDD最常見的原因。藥物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和某些抗生素均可抑制免疫功能醫(yī)源性因素創(chuàng)傷、手術、脾切除等均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

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又稱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組綜合征,病人以CD4+T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艾滋病的傳染源是無癥狀攜帶者和患者,其傳播途徑包括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結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結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結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生活周期機體對HIV的免疫反應過程(一)致病機制CD4分子是HIV糖蛋白的特異性受體,故HIV主要侵犯CD4+T細胞。表達CD4分子的單核-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神經(jīng)膠質細胞等也是其重要的靶細胞。(一)致病機制

HIV通過gp120與細胞表面的CD4分子高親和性結合,同時也與表達在靶細胞表面的趨化因子受體(CXCR4和CCR5)結合,再由gp41介導病毒包膜與細胞膜融合,使病毒得以進入細胞,并在細胞內大量復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一)致病機制(一)致病機制此外,HIV感染機體后,可以通過不同途徑逃避免疫系統(tǒng)識別和攻擊,因而病毒可以在體內長期存活并不斷復制。(二)免疫學特征CD4﹢T細胞數(shù)量顯著減少Th1細胞與Th2細胞平衡失調抗原提呈細胞功能降低B細胞功能異常(三)臨床特點多數(shù)HIV感染者初期無癥狀或僅表現(xiàn)為流感樣癥狀,潛伏期一般為6個月至4~5年,隨后可出現(xiàn)AIDS相應的癥狀,包括持續(xù)發(fā)熱、體重減輕、肌肉痛、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等,進一步發(fā)展為典型的AIDS。典型AIDS的三大癥狀致死性機會感染常見的引起機會感染的病原體是卡氏肺孢子蟲和白色念珠菌等;惡性腫瘤

AIDS患者易伴發(fā)Kaposi肉瘤和惡性淋巴瘤;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約60%的AIDS病人出現(xiàn)AIDS癡呆癥。艾滋?。úㄊ先饬觯┟庖呷毕莶〉臋z驗技術03引起IDD的原因及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檢測方法也具多樣性,主要涉及淋巴細胞計數(shù)、外周血象檢查、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吞噬細胞和補體等方面的檢測。一、淋巴細胞計數(shù)和外周血象檢查免疫缺陷病患者淋巴細胞數(shù)量正?;虻拖?,吞噬細胞缺陷患者常伴有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減少。二、T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一)T細胞功能檢測皮膚試驗主要檢測T細胞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能力(DTH),如果皮膚試驗顯示有DTH能力,表明受試者細胞免疫功能是完善的。T細胞功能體外試驗通常使用有絲分裂原刺激淋巴細胞的增殖、轉化試驗來判斷T細胞的功能。二、T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二)T細胞數(shù)量及亞群檢測通常應用CD系統(tǒng)單克隆抗體,使用熒光顯微技術或流式細胞術對T細胞總數(shù)和亞群進行檢測。最常檢測的CD標志為CD3、CD4、CD8、CD25等。三、B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一)血清Ig的測定IgG、IgM和IgA可采用免疫比濁法和單向免疫擴散法。IgD和IgE由于含量甚微,可采用靈敏度較高的RIA和ELISA等技術測定。IgG亞類可用ELISA和免疫電泳法測定。三、B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二)同種血細胞凝集素(IgM)效價測定除嬰兒和AB型血外,其它人均有1:8(抗A)或1:4(抗B)或更高的天然抗體滴度,這種天然抗體屬IgM型。性聯(lián)無丙種球蛋白血癥、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和選擇性IgM缺陷癥患者可用此法進行判定。三、B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三)特異性抗體產(chǎn)生能力測定正常人接種疫苗后5~7天可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IgM),若再次免疫會使抗體滴度增高(IgG)。常用的抗原為傷寒菌苗和白喉類毒素,可在注射后2~4周測定抗體的滴度,了解抗體的反應性。三、B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四)噬菌體試驗正常人包括新生兒,均可在注入噬菌體后5天內將其全部清除??贵w形成缺陷者,清除噬菌體的時間則明顯延長。三、B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五)B細胞表面膜免疫球蛋白的檢測SmIg是B細胞表面的特征性標志,檢測SmIg不但可以反映B細胞的數(shù)量,還可以根據(jù)SmIg的類別判斷B細胞的成熟情況。所有體液免疫缺陷者都有不同程度的B細胞數(shù)量或成熟比例方面的異常。三、B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六)CD抗原檢測B細胞表面存在著CD10、CD19、CD20、CD22等抗原,這些CD抗原表達在B細胞發(fā)育成熟的不同階段,檢測這些B細胞表面標志可以了解B細胞數(shù)量、亞型及分化情況。四、吞噬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一)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當成年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1.8×109/L,兒童<1.5×109/L,嬰兒<1.0×109/L時,若能排除外因的影響,應考慮遺傳因素的作用。四、吞噬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二)趨化功能檢測包括體內試驗與體外試驗。體外試驗如Boyden小室法和瓊脂糖平板法,可用于判斷白細胞的趨化功能,對吞噬細胞功能缺陷、家族性白細胞趨化缺陷癥等有診斷價值。四、吞噬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三)吞噬和殺傷功能檢測將白細胞懸液與一定量的細菌或膠乳粒子溫育一定時間后,取樣涂片、染色、鏡檢,根據(jù)其吞噬和殺菌情況判斷白細胞的功能。慢性肉芽腫病患者由于吞噬細胞缺少過氧化物酶而無法殺菌,故其吞噬率基本正常,但殺菌率顯著降低。四、吞噬細胞免疫缺陷病檢驗(四)NBT還原試驗是一種簡便、敏感的檢測吞噬細胞還原殺傷能力的試驗??捎糜跈z測兒童慢性肉芽腫病和嚴重的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癥。五、補體免疫缺陷病檢驗總補體活性測定單個補體組分的測定六、AIDS檢驗技術常用ELISA法檢測HIV的核心抗原p24。p24出現(xiàn)于急性感染期和AIDS晚期,其定量檢測可作為早期或晚期病毒量的間接指標。在潛伏期,p24檢測常為陰性。(一)HIV抗原檢測六、AIDS檢驗技術HIV感染后2~3月可出現(xiàn)抗體,并可持續(xù)終身,此為艾滋病的常規(guī)檢測指標。初篩試驗

ELISA法膠乳凝集法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確認試驗免疫印跡法

(二)HIV抗體檢測六、AIDS檢驗技術

ELISA法檢測HIV抗體初篩最基本,最可靠的手段ELISA試劑敏感性和特異性越來越高與抗原檢測同時進行六、AIDS檢驗技術

HIV抗體快速檢測常用的方法有免疫斑點法、免疫層析法、硒標記法、金標記法和凝集試驗等。

六、AIDS檢驗技術

HIV抗體確認試驗確認試驗可使用免疫印跡法、條帶免疫法及免疫熒光法。目前以免疫印跡法(WB試驗)最為常用。確認試劑必須經(jīng)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注冊批準。六、AIDS檢驗技術

HIV抗體確認試驗判斷標準HIV抗體陽性至少有兩條膜帶(gp41/gp120/gp160)或至少一條膜帶與p24帶同時出現(xiàn);HIV抗體陰性無HIV抗體特異性條帶出現(xiàn);HIV抗體可疑出現(xiàn)HIV特異性條帶,但帶型不足以確認陽性者。六、AIDS檢驗技術(三)T細胞計數(shù)CD4+T細胞計數(shù)是反映HIV感染患者免疫系統(tǒng)損害狀態(tài)的最明確指標。當CD4+T細胞低于500/μl,則易機會性感染;低于200/μl,則發(fā)生AIDS。小結Sumup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統(tǒng)先天發(fā)育不全或后天損傷所致的疾病,分為原發(fā)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和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兩大類。免疫缺陷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反復感染;高發(fā)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病;有一定遺傳傾向。小結SumupAIDS是最常見的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侵犯CD4+T細胞以及表達CD4分子的巨噬細胞等,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損傷受感染的CD4+細胞。gp120、gp41在其致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小結Sumup免疫缺陷病檢驗主要涉及體液免疫、細胞免疫、補體和吞噬細胞等方面的數(shù)量和功能檢測,其中AIDS實驗室檢測包括HIV抗原和抗體、CD4+T細胞計數(shù)等內容。免疫增殖病及檢驗CONTENTS目錄010203概述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臨床免疫學特征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檢測方法本章要點免疫增殖病的概念和分類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概念常見的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本周蛋白、M蛋白的概念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檢測前言免疫增殖?。╥mmunoproliferativedisease)是免疫系統(tǒng)異常增生而引起的疾病。免疫增殖病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免疫球蛋白數(shù)量和功能的異常,因此通過異常免疫球蛋白的檢測,可以為該類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依據(jù),檢測異常免疫球蛋白已經(jīng)成為臨床免疫檢驗的重要檢測內容。概述01概述免疫增殖病的概念免疫器官、免疫組織或免疫細胞異常增生(包括良性或惡性)所致的一組疾病。免疫增殖病的分類增殖細胞疾病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0%)淋巴母細胞瘤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Sezary綜合征蕈樣霉菌病B細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多發(fā)性骨髓瘤重鏈病和輕鏈病Burkitt淋巴瘤其他多數(shù)淋巴細胞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免疫增殖病的分類增殖細胞疾病裸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0%)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組織-單核細胞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組織細胞增多癥其他(分類不統(tǒng)一)毛細胞白血病其他霍奇金病免疫球蛋白病的概念由于B細胞或漿細胞異常增殖所引起的免疫球蛋白的異常增加,從而導致機體病理損傷的免疫增殖病。

分類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單一克隆、惡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ㄈ?、良性或繼發(fā))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臨床免疫學特征02

突出特點:患者血清存在異常增多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M蛋白(monoclonalprotein):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理化性質十分均一,但是多無免疫活性,可以是IgG、IgM、IgA、IgE或IgD,也可以是κ或λ輕鏈中的任何一型。

本周蛋白(Bence-Joneprotein):M蛋白的輕鏈分子量較小,容易從尿中排出,最早由Bence-Jones測知。一、多發(fā)性骨髓瘤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也稱漿細胞瘤,因其引起骨破壞而得名?;颊叱0橛胸氀⒛I功損害和免疫功能障礙。近年發(fā)病有增高趨勢,男性多發(fā),男女比約為2:1,平均發(fā)病年齡是46.5歲。一、多發(fā)性骨髓瘤臨床表現(xiàn):骨痛貧血感染高黏血癥表現(xiàn)腎功能損害

患者骨破壞所致頭顱腫物及眼球突出特點血清中有大量單克隆M蛋白或尿中有大量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降低骨髓發(fā)現(xiàn)大量漿細胞或組織活檢證實有漿細胞瘤原發(fā)性的溶骨性損害或廣泛骨質疏松不同類型的多發(fā)性骨髓瘤特點類型發(fā)生率(%)本周蛋白尿陽性(%)臨床特點IgG50~6050~70典型癥狀IgA20~2550~70高黏綜合征較多見IgD1~290骨髓外病變多見,溶骨病變多見,44%淀粉樣變IgE0.01少見

非分泌型1~5無溶骨病變較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較多見二、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macroglobulinemia)是以分泌IgM的漿細胞惡性增殖為病理基礎的疾病,好發(fā)于老年男性。主要表現(xiàn)骨髓外浸潤,以淋巴結、肝和脾腫大等為主要體征并伴有血黏滯過高綜合征。二、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實驗室檢查:

血清中患者血清IgM水平往往超過300mg/dl血清分離不出或呈膠凍狀,電泳時血清有時難以泳動,集中于原點是該病的電泳特征骨髓象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和介乎兩者之間的漿細胞樣淋巴細胞明顯增多有些IgM分子具有冷球蛋白的特征有約40%的病人可出現(xiàn)本周蛋白尿三、良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良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enignmonoclonalgammopathy)是指血清中出現(xiàn)高水平免疫球蛋白,但并無漿細胞惡性增殖的疾病。一般無臨床癥狀,往往因其它疾病就診時發(fā)現(xiàn)血中有M蛋白,但其并不呈進行性增加,在少部分正常老年人群中也可出現(xiàn)上述情況。惡性與良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鑒別惡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良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癥狀骨髓瘤或淋巴瘤的癥狀無癥狀或原有基礎疾病的癥狀貧血

幾乎都出現(xiàn)一般無,

但可因其他疾病而伴發(fā)骨損害溶骨性損害很普遍除轉移性骨疾病外不常見骨髓相漿細胞>10%,形態(tài)正?;虍惓{細胞<10%,形態(tài)一般正常M蛋白常高于2g/d1,隨病情而增高低于2g/d1,保持穩(wěn)定正常Ig降低增高或正常游離輕鏈出現(xiàn)在血清和尿中一般呈陰性四、冷球蛋白血癥

冷球蛋白(cryoglobulin):指溫度低于30℃時易自發(fā)形成沉淀,加溫后又可溶解的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血癥:當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時稱為冷球蛋白血癥特點多見于某些原發(fā)性疾病,例如感染、自身免疫病和某些免疫增殖病患者常有因冷球蛋白沉淀所引起的高血黏度、紅細胞凝集、血栓形成等病理表現(xiàn)。常見癥狀有雷諾現(xiàn)象(即寒冷性肢端紫紺)、皮膚紫癜、壞死、潰瘍、寒冷性蕁麻疹、關節(jié)痛、腎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如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等)以及肝、脾等器官損害。五、淀粉樣變性

淀粉樣變性(amyloidosis)是組織器官中有淀粉樣物質沉積的一種病理現(xiàn)象。該病比較少見,??衫奂案鞣N不同的組織和器官,但以小動脈、腎小球、肝、脾和腎上腺最為常見。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檢測方法03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的檢測方法血清蛋白區(qū)帶電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檢測免疫球蛋白的分類鑒定本周蛋白檢測冷球蛋白檢測一、血清蛋白區(qū)帶電泳血清區(qū)帶電泳是測定M蛋白的一種定性實驗,常采用醋酸纖維素膜和瓊脂糖電泳兩種方法。

M蛋白在電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