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24立體幾何初步中的動點動直線問題(時間:90分鐘總分:120)班級姓名得分解答題解題策略:(1)常見失分因素:①對題意缺乏正確的理解,應做到慢審題快做題;②公式記憶不牢,考前一定要熟悉公式、定理、性質(zhì)等;③思維不嚴謹,不要忽視易錯點;④解題步驟不規(guī)范,一定要按課本要求,否則會因不規(guī)范答題而失分,避免“對而不全”,如解概率題時,要給出適當?shù)奈淖终f明,不能只列幾個式子或單純的結(jié)論,表達不規(guī)范、字跡不工整等非智力因素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感情分”;⑤計算能力差導致失分多,會做的試題一定不能放過,不能一味求快,⑥輕易放棄試題,難題不會做時,可分解成小問題,分步解決,如最起碼能將文字語言翻譯成符號語言、設(shè)應用題未知數(shù)、設(shè)軌跡的動點坐標等,都能拿分。也許隨著這些小步驟的羅列,還能悟出解題的靈感。(2)何為“分段得分”:對于同一道題目,有的人理解的深,有的人理解的淺;有的人解決的多,有的人解決的少。為了區(qū)分這種情況,中考的閱卷評分辦法是懂多少知識就給多少分。這種方法我們叫它“分段評分”,或者“踩點給分”——踩上知識點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與之對應的“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會做的題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題目力爭多得分。對于會做的題目,要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這個老大難問題。有的考生拿到題目,明明會做,但最終答案卻是錯的——會而不對。有的考生答案雖然對,但中間有邏輯缺陷或概念錯誤,或缺少關(guān)鍵步驟——對而不全。因此,會做的題目要特別注意表達的準確、考慮的周密、書寫的規(guī)范、語言的科學,防止被“分段扣分”。經(jīng)驗表明,對于考生會做的題目,閱卷老師則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給點分,所以“做不出來的題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來的題目得滿分難”。對絕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從拿不下來的題目中分段得點分。我們說,有什么樣的解題策略,就有什么樣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題的真實過程原原本本寫出來,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確實啃不動,一個聰明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們分解為一系列的步驟,或者是一個個小問題,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敗。特別是那些解題層次明顯的題目,或者是已經(jīng)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點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結(jié)論雖然未得出,但分數(shù)卻已過半,這叫“大題拿小分”。②跳步答題:解題過程卡在某一過渡環(huán)節(jié)上是常見的。這時,我們可以先承認中間結(jié)論,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結(jié)論。如果不能,說明這個途徑不對,立即改變方向;如果能得出預期結(jié)論,就回過頭來,集中力量攻克這一“卡殼處”。由于考試時間的限制,“卡殼處”的攻克如果來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寫下來,再寫出“證實某步之后,繼續(xù)有……”一直做到底。也許,后來中間步驟又想出來,這時不要亂七八糟插上去,可補在后面。若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想不出來,可把第一問作為“已知”,先做第二問,這也是跳步解答。③退步解答:“以退求進”是一個重要的解題策略。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從一般退到特殊,從抽象退到具體,從復雜退到簡單,從整體退到部分,從較強的結(jié)論退到較弱的結(jié)論??傊?,退到一個你能夠解決的問題。為了不產(chǎn)生“以偏概全”的誤解,應開門見山寫上“本題分幾種情況”。這樣,還會為尋找正確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義的啟發(fā)。④輔助解答:一道題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實質(zhì)性的步驟,也有次要的輔助性的步驟。實質(zhì)性的步驟未找到之前,找輔助性的步驟是明智之舉。如:準確作圖,把題目中的條件翻譯成數(shù)學表達式,設(shè)應用題的未知數(shù)等。答卷中要做到穩(wěn)扎穩(wěn)打,字字有據(jù),步步準確,盡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試題做完后要認真做好解后檢查,看是否有空題,答卷是否準確,所寫字母與題中圖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規(guī)范,尤其是要審查字母、符號是否抄錯,在確信萬無一失后方可交卷。一、解答題如圖,在四棱錐S?ABCD中,側(cè)棱SA=SB=SC=SD,底面ABCD是菱形,AC
(1)求證:AC⊥平面SBD(2)若E為BC中點,點P在側(cè)面△SCD內(nèi)及其邊界上運動,并保持PE⊥AC,試指出動點P【答案】(1)證明:先用同一法證S在底面ABCD的射影是O,
作SO′⊥ABCD,垂足為O′,
由于SA=SB=SC=SD,
所以O(shè)′A=O′B=O′C=O′D,又底面為菱形,所以O(shè)?與O重合,
所以SO⊥ABCD,
所以平面SBD⊥ABCD,交線是BD,又AC⊥BD,
所以AC⊥SBD;
(2)解:設(shè)F、G分別是CD和SC的中點,則P的軌跡是線段FG,
證明:連EF、FG、EG,由于EF//BD,EG//SB,
所以面EFG//SBD,又由(1)AC⊥SBD,
所以AC⊥EFG,取FG上任何一點P都有AC⊥PE,
故P的軌跡是線段FG.【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面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解析】略
在平面四邊形ABCD中,AB=BD=CD=1,AB⊥BD,CD⊥BD,將Δ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點M為AD上動點,連結(jié)BM,CM,如圖.(1)求證:BM⊥CD;(2)若AM=2MD,求點B到平面MCD的距離.【答案】證明:(1)∵平面f(x)?∞,?lna平面?lna,+∞,平面f(x)?平面BCD=BD且CD?平面?lna,+∞,CD⊥BD,
∴CD⊥平面f(x),
又∵BM?平面f(x),
∴BM⊥CD;
(2)設(shè)點?∞,+∞到平面f(0)=0,的距離為h,由于VB?MCD=VM?BCD,
所以1【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空間中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空間中的距離、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解析】本題考查了線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點到面的距離等,考查了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屬于中檔題.
(1)由平面f(x)?∞,?lna平面?lna,+∞,推出平面f(x),從而利用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可證BM⊥CD;
(2)設(shè)點?∞,+∞到平面f(0)=0,的距離為h,由等體積法,可得1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A1B1B⊥平面ABC,AB=AA1=A1B=4,BC=2,AC=23,點F為棱AB的中點,點E為線段A1C1上的動點.【答案】(1)證明:因為AB=AA1=A1B,F為AB中點,所以A1F⊥AB,
因為平面AA1B1B⊥平面ABC,平面AA1B1B∩平面ABC=AB,A1F?平面AA1B1B,
所以A1F⊥平面ABC,
而BC?平面ABC,故A1F⊥BC,
又因為BC2+AC2=AB2,所以BC⊥AC,
又∵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又A1F∩A1E=A1,A1F,A1E?面A1EF,
故BC⊥面A1EF,
又EF?面A1EF,
所以BC⊥EF;
(2)解:【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棱柱、棱錐、棱臺的側(cè)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空間中的距離、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解析】本題考查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點到平面的距離,棱錐的體積,考查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
(1)根據(jù)題意,可得BC⊥面A1EF,即可得證;
(2)根據(jù)題意,利用V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PA=PB=2,AB=AC=2,AB⊥AC,平面PAB⊥平面ABC,點D在線段BC上,且CD=3BD,F(xiàn)是線段AB的中點,點E是PD上的動點.
(1)證明:BC⊥EF.
(2)當EF//平面PAC時,求三棱錐C?DEF的體積.【答案】(1)證明:連接PF,
因為PA=PB,F(xiàn)為AB的中點,
所以PF⊥AB.
又平面PAB⊥平面ABC,
平面PAB∩平面ABC=AB,PF?平面PAB,
所以PF⊥平面ABC,
因為BC?平面ABC,所以PF⊥BC.
設(shè)BC的中點為H,連接AH,EH,
因為BD=14BC,DF是?ABH的中位線,
所以DF//AH,
因為AB=AC,點H為BC中點,
所以AH⊥BC,所以DF⊥BC.
因為PF?平面PDF,DF?平面PDF,PF∩DF=F,
所以BC⊥平面PDF,
因為EF?平面PDF,
所以BC⊥EF.
(2)解:設(shè)點E到平面ABC的距離為h,
由(1)知EH//PC,DEDP=DHDC=13,
所以?PF=13【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錐、棱臺的側(cè)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解析】本題考查線線垂直的證明和三棱錐體積的求法,屬于中檔題.
(1)首先作輔助線,然后證明BC⊥平面PDF,然后通過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即可證明線線垂直;
(2)首先求出三棱錐的高,然后根據(jù)S?CDF=在Rt△AOB中,∠OAB=π6,斜邊AB=4.Rt△AOC可以通過Rt△AOB以直線AO為軸旋轉(zhuǎn)得到,且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動點D的斜邊AB上.(1)求證:平面COD⊥平面AOB;(2)求直線CD與平面AOB所成角的正弦的最大值.【答案】(1)證明:由已知CO⊥AO,BO⊥AO,
∴∠BOC是二面角B?AO?C的平面角,
∴∠BOC=π2,
∴OC⊥OB.
∵OA∩OB=O,OA?平面AOB,OB?平面AOB,
∴OC⊥平面AOB,
∵OC?平面COD,
∴平面COD⊥平面AOB;
(2)解:在Rt△AOB中,∠OAB=π6,斜邊AB=4,
∴OB=12AB=2且∠OBA=π3.
由(1)知,OC⊥平面AOB,
所以直線CD與平面AOB所成的角為∠ODC.
在Rt△OCD中,∠COD=π2,OC=OB=2,CD=OD2+OC2=OD2+4,
∴sin【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面面垂直的判定、直線與平面所成角【解析】本題考查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同時也考查了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計算,解題時要充分利用題中垂直關(guān)系構(gòu)造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考查邏輯推理能力與計算能力,屬于中等題.
(1)由題意得出平面AOC⊥平面AOB,由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得出OC⊥AO,由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得出OC⊥平面AOB,再利用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平面COD⊥平面AOB;
(2)計算出OB,由(1)可知,OC⊥平面AOB,于是得出直線CD與平面AOB所成的角為∠ODC,可得出sin∠ODC=OCCD=OCOC2+OD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xiàn)分別是BC,PC(Ⅰ)證明:AE⊥PD;(Ⅱ)若H為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62,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答案】【解答】
(1)證明:由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60°,可得△ABC為正三角形.
因為E為BC的中點,所以AE⊥BC.
又BC//AD,因此AE⊥AD,
因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所以PA⊥AE.
而PA?平面PAD,AD?平面PAD且PA∩AD=A,
所以AE⊥平面PAD.又PD?平面PAD,
所以AE⊥PD.
(2)解:設(shè)AB=2,H為PD上任意一點,連接AH,EH.
由(Ⅰ)知AE⊥平面PAD,
則∠EHA為EH與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EAH中,AE=3,
所以當AH最短時,∠EHA最大,
即當AH⊥PD時,∠EHA最大.
此時tan∠EHA=AEAH=3AH=62,
因此AH=2,又AD=2,所以∠ADH=45°,
所以PA=2.
因為PA⊥平面ABCD,PA?平面PAC,
所以平面PAC⊥平面ABCD.
過E作EO⊥AC于O,則EO⊥平面PAC,
過O作OS⊥AF于S,連接ES,則∠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
在Rt△AOE中,EO=AE·sin30°=32,AO=AE·cos30°=32,
【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利用空間向量求線線、線面和面面的夾角、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面面垂直的判定、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考查求二面角,求二面角的大小,一般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1)要證明AE⊥PD,需證明AE⊥面PAD,由已知易得AE⊥PA,再證明AE⊥AD即可,由于底面ABCD為菱形,故我們可以轉(zhuǎn)化為證明AE⊥BC,由已知易不難得到結(jié)論;
(2)由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62,分析后可得PA的值,由(Ⅰ)的結(jié)論,我們進而可以證明平面PAC⊥平面ABCD,則過E作EO⊥AC于O,則EO⊥平面PAC,過O作OS⊥AF于S,連接ES,則∠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然后解三角形ASO,即可求出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如圖,在四棱錐S?ABCD中,底面ABCD為等腰梯形,AB//CD,其中點C、D都在以AB為直徑的圓上,SD=3,SC=7,AB=2AD=4,平面SCD⊥平面ABCD(1)證明:SD⊥平面ABCD.(2)設(shè)點P是線段SB(不含端點)上一動點,當三棱錐P?SAC的體積為1時,求異面直線AD與CP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連接AC,BD,因為點D在以AB為直徑的圓上,所以∠ADB=90°,
因為AB=2AD=4,所以∠ABD=30°,∠DAB=60°,
所以,
因為ABCD為等腰梯形,AB//CD,
所以,
又因為SD=3,SC=7,
所以SD2+CD2=SC2,從而得SD⊥CD,
又因為平面SCD⊥平面ABCD,平面SCD∩平面ABCD=CD,
所以SD⊥平面ABCD;
(2)解:由(1)得VS?ABC=13S△ABC?SD=13?12?AC?BC?SD=2,
設(shè)BP=λBS(0<λ<1),則VP?ABC=13S△ABC?λSD=2λ,
所以VP?SAC=VS?ABC?VP?ABC=2?2λ=1,解得λ=12,
即點P是線段SB的中點.
取AB的中點為M,連接CM,則由(1)及條件得AM//CD,且AM=CD=2,所以四邊形AMCD為平行四邊形,
從而CM//AD,且CM=AD=2,所以∠PCM為異面直線【知識點】線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棱柱、棱錐、棱臺的側(cè)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異面直線所成角、余弦定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線面垂直,棱錐的體積公式,異面直線所成角,屬于較難題.
(1)由題意根據(jù)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得到線面垂直,即可;
(2)由(1)和體積公式,再根據(jù)余弦定理即可.
如圖,將斜邊長為42的等腰直角?ABC沿斜邊BC上的高AD折成直二面角B?AD?C,E為AD中點.
(1)求二面角A?BC?E的余弦值;(2)M為線段BC上一動點,當直線DM與平面BCE所成的角最大時,求三棱錐M?CDE外接球的體積.【答案】解:(1)設(shè)F為BC中點,連結(jié)EF,AF,
∵△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二面角B?AD?C為直二面角,
∴BD⊥平面ADC,
∴AD=BD=CD=22,AB=BC=CA=4,
由平面幾何可知,BE=CE=10,
∴EF⊥BC,AF⊥BC,∴∠EFA是二面角A?BC?E的平面角,
在△EFA中,AE=2,AF=42?22=23,EF=10?4=6,
∴cos∠EFA=EF2+AF2?AE22×EF×AF=16122=223,
∴二面角A?BC?E的余弦值為223.
(2)設(shè)直線DM與平面BCE所成角為α,點D到平面BCE的距離為d,
則sinα=dDM,
在三棱錐B?CDE中,S△BCE=12×BC×EF=26,
由VB?CDE=VD?BCE,解得d=233
當【知識點】圓柱、圓錐、圓臺的側(cè)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球的表面積和體積、利用空間向量求線線、線面和面面的夾角、二面角、直線與平面所成角【解析】【試題解析】本題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三棱錐外接球的體積的求法,考查空間中線線、線面、面面間的位置關(guān)系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運算求解能力,是中檔題.
(1)設(shè)F為BC中點,連結(jié)EF,AF,推導出BD⊥平面ADC,AD=BD=CD=22,AB=BC=CA=4,由平面幾何可知,BE=CE=10,從而EF⊥BC,AF⊥BC,進而∠EFA是二面角A?BC?E的平面角,由此能求出二面角A?BC?E的余弦值.
(2)設(shè)直線DM與平面BCE所成角為α,點D到平面BCE的距離為d,則sinα=dDM,由VB?CDE=VD?BCE,解得d=233當DM最小時,直線DM與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此時所成角也最大,從而當M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P、AB、AD兩兩垂直,∠ADC=900,且AB=2DC=2,線段PC上的動點E在平面PAB內(nèi)的射影為H,記PE=λEC.
(1)若F為AD的中點,是否存在實數(shù)λ,使得EF//平面PAB,并說明理由;(2)若λ=4,AP=2,AD=3,求四棱錐P?ADEH【答案】解:(1).當λ=1時,有EF//平面PAB,
理由如下:取AB的中點M,連接PM、CM,如下圖:
∵∠ADC=900∴DC⊥AD且AB⊥AD,
故有AB//DC且AB=2DC,
所以AM//DC且AM=DC,即AMCD為平行四邊形DA//CM,
又∵DA⊥AP,DA⊥AB且AB?AD=A,
∴DA⊥面PAB且DA//CM故有CM⊥面PAB,
所以PM是斜線PC在平面PAB內(nèi)的射影,即為點H的軌跡.
當λ=1時,E為PC的中點,所以點H為PM的中點,連接AH、HE、EF,
易得EH//MC//AF,且EH=AF,故四邊形AHEF為平行四邊形,
∴EF//AH且EF?面PAB,AH?面PAB,∴EF//面PAB,
(2)∵DA⊥AB,DA⊥AP且AB∩AP=A,∴DA⊥面PAB;
同理可得∴AB⊥面PAD,
取AB的中點M,連接CM、PM,在面PCM中過點E作EH//CM交PM于點H,
則H為點E在平面PAB內(nèi)的射影,
理由如下:EH//CM//AD且AD⊥面PAB,∴EH⊥面PAB,
同理在面PDC內(nèi)過E作EK//CD,
則EK//CD//AB且AB⊥面PAD,∴EK⊥面PAD,
∵PEPC=45,∴EHCM=45即【知識點】線面平行的判定、棱柱、棱錐、棱臺的側(cè)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空間中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棱錐的側(cè)面積,體積的求解.
(1)通過構(gòu)造平行四邊形來證明線面平行.
(2)將四棱錐P?ADEH拆分成三棱錐E?PAH和三棱錐E?PAD,通過求這兩個三棱錐的高和底面積,求得它們的體積,然后求和,得所求.
如圖,在Rt△AOB中,∠OAB=30°,斜邊AB=4,Rt△AOC可以通過Rt△AOB以直線AO為軸旋轉(zhuǎn)得到,且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動點D在斜邊AB上.
(1)求證:平面COD⊥平面AOB;(2)當D為AB的中點時,求異面直線AO與CD所成角的正切值;(3)求CD與平面AOB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大值.【答案】
解:(1)證明:由題意,CO⊥AO,BO⊥AO,
∴∠BOC是二面角B?AO?C的平面角,
又∵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
∴CO⊥BO.
又∵AO∩BO=O,
∴CO⊥平面AOB.
又CO?平面COD,
∴平面COD⊥平面AOB.
(2)如圖,作DE⊥OB,垂足為E,連接CE,
則DE//AO.
∴∠CDE是異面直線AO與CD所成的角.
在Rt△OCB中,CO=BO=2,OE=12BO=1,
∴CE=CO2+OE2=5.
又DE=12AO=3,
∴在Rt△CDE中,tan?∠CDE=CEDE=53=153.
即異面直線AO與CD所成角的正切值是153.
(3)由(1)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版權(quán)采購合同范例
- 小程序合同范例
- 原木采購合同模板
- 室外廣告合同范例
- 報勞務合同范例
- 廣電聘用演員合同范例
- 庫存紙箱購銷合同范例
- 幕墻施工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云南客運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證繼續(xù)培訓教育
- 手表代銷合同模板
- GB/T 42455.2-202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區(qū)第2部分:智慧社區(qū)評價
- 2024年認證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及認證基礎(chǔ)知識
- 2024廣西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繼續(xù)教育公需科目參考答案(97分)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儀行業(yè)標準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shè)探究
- 刑事受害人授權(quán)委托書范本
- 《文明上網(wǎng)健康成長》的主題班會
- 電工基礎(chǔ)(周紹敏主編)-參考答案
- 框架結(jié)構(gòu)冬季施工方案
- 防炫(AG工藝)玻璃屏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