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課程標準:1.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演變;2.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

層級管理的變化,認識自秦起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演變脈絡。目錄CONTENTS從“共主”到“獨主”從“宰相”到“閣臣”從“分封”到“行省”123——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古代中國行政中樞的演變——古代中國地方行政的演進

主題一從“共主”到“獨主”——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天下共主具有氏族原始社會的遺風,它的確立靠的是臣下對其權威的承認和自覺履行其義務。1.王位繼承的演變禪讓制:世襲制: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指統(tǒng)治者把部落首領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tǒng)治國家。古代君王去世或遜位后,將國家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tǒng)關系世代傳承。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抖Y記·禮運》傳賢傳子

〖史料閱讀〗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左傳·襄公十四年》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盲人樂師師曠對晉悼公所說的一段話,意在告訴悼公,上天為民眾設立君主,讓君主替代上天管理民眾,不讓民眾失去天性;又為君主設置了輔佐,讓君主行事不要過度,用古老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勸誡晉悼公要做一個好的國君。專制?天下共主先秦政治的特點一:最高統(tǒng)治者由世襲產生,君主的權力并非絕對2.皇帝制度的首創(chuàng)封建社會

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下大變局”。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記集解》“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資治通鑒》卷第七《秦紀二》特點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

由“王”到“皇”的變化,說明了中國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權力逐漸走向高度集中,體現了皇帝制度的本質是君主專制。天下獨主周秦之變本質內外服受原始民主傳統(tǒng)影響,權力尚未高度集中君主權力皇帝制度,皇權至上中央與地方分封制郡縣制、文書制小結:大一統(tǒng)下的帝制起點

大一統(tǒng)的政治基礎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權,必須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妥善劃分地方行政層級,有效分配中央與地方權力,并對地方官員權力實施監(jiān)督。第二,處理好郡縣與分封的關系。第三,中央權威、政令暢通是必備條件。——卜憲群《我國歷史上的“大一統(tǒng)”思想與國家治理》01020304漢朝中外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發(fā)展隋唐三省六部制中樞體制的創(chuàng)新宋元二府三司制中書一省制三省六部制基礎上損益變化明清廢宰相,設內閣軍機處中樞體制的異變主題二

從“宰相”到“閣臣”——古代中國行政中樞的演變行政中樞: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統(tǒng)轄全局的指揮中樞和決策核心。在古代中國,決策機構是中樞機構,但中樞機構不一定是決策機構。1.漢代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1)漢初:漢承秦制,三公九卿制(2)漢武帝:中外朝制度,從而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削弱;(3)西漢晚期:尚書權力逐漸增大(4)東漢: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受到削弱。尚書一職的歷史演變秦:九卿少府屬官地位低下西漢:進入中朝,地位漸高東漢:形成尚書臺,成為行政樞紐。漢承秦制,丞相權重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漢高祖漢惠帝蕭何竇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請與丞相議之?!眮喎蛟唬骸案呋实奂s:‘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景帝默然而止。漢景帝時期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東漢:尚書臺西漢:中外朝制度內外朝的循環(huán):內朝外朝化,皇帝設立新的內朝架空外朝東漢皇帝尚書省中書省曹魏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兩晉南北朝光武皇帝慍數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1.漢代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2.隋唐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臺改稱尚書省,與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三省。隋文帝時,中央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唐太宗時,常給品位較低的官員以宰相名號,擴大任用宰相的范圍。材料:自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征以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其后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宋]歐陽修《新唐書》卷四六《職官志》政事堂(議政)標志著中央行政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①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提高了行政效率;②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成熟與完善,為后世所沿襲。程序性分割(1)地位:(2)職能:(3)特點:(4)意義:體系完整,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協(xié)商政務、集思廣益唐太宗:“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涞忍仨殰缢结吖瑘允刂钡?,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貞觀政要》在三省制政治體制下,皇帝只是國家權力機關最高負責人,從決策到一般政務決定,都嚴格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最后由皇帝批準執(zhí)行。一般情況下,皇帝不能越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直接發(fā)號施令。——吳宗國著:《隋唐五代簡史》2.隋唐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3.宋朝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二府三司制衡:“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宋史·范鎮(zhèn)傳》特點:職能分權(多設機構,分化事權)相權削弱、皇權加強4.元代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實行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的中樞制度,相權有所加強?;实壑袝∮放_行政樞密院軍事監(jiān)察宣政院宗教西藏吏戶工刑禮兵一省兩院中書省最高長官為中書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統(tǒng)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元史》元初侍御史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

——《元史·高鳴傳》(1)原因:①元朝版圖空前大于前代,事務繁多;②少數民族政權治理水平相對低,刪繁就簡;③為了更便捷、高效處理全國事務(2)影響:(積極)四大系統(tǒng)互不隸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提高行政效率(局限性)中書省不但是最高行政機關,還直轄京師周邊,權力過大,造成元中后期內亂頻繁。明:廢宰相,設內閣行政中樞:內閣職責:起草詔令

處理政務職權:有相權無相名,權力來源于皇帝個人實質:為保障皇權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來的新的中樞體制行政中樞:軍機處清:軍機處制皇權強化專制頂峰地處內廷

跪受筆錄秉旨辦事加強皇權5.明清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小結: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的基本策略和趨勢。君臣禮儀變化中國古代(秦漢)坐而論道(唐宋)站議時政(明清)跪受筆錄皇帝調控中樞策略分散權力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轉移權力中外朝尚書臺內閣軍機處趨勢: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皇權不斷加強。西漢沿襲郡縣制漢初郡國并行設州刺史監(jiān)察地方東漢州郡縣三級制監(jiān)察區(qū)由虛入實地方割據做大魏晉南北朝州郡縣三級制分裂動蕩造成地方行政區(qū)劃混亂隋、唐初州縣二級制設道作為監(jiān)察區(qū)設節(jié)度使鎮(zhèn)守邊疆唐中后期道州縣三級制地方割據做大宋早期州縣二級制后設路監(jiān)察地方形成路州縣三級制元設行中書省省路府州縣多級制明省府縣三級制地方設三司、巡撫、總督等掌握權力主題三

從“分封”到“行省”——古代中國地方行政的演進有事請殹(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

—《睡虎地秦墓竹簡·內史雜》“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記.秦始皇本紀》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觱(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行書》文書制度:1.根據材料概括文書行政管理制度的特點2.指出了解文書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徑途徑:文獻和出土文物嚴密、發(fā)達,嚴格的法律約束郡縣制是較分封制的進步之處在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域取代血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探究:觀察圖1和圖2,對比東漢和唐中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何不同?對此進行解釋。從名稱上看,漢代州名與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說明唐代道的劃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勢?!罁T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繪制空間分布看,漢代的州集中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體平衡。說明漢唐間南方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fā)展。小結:歷代地方行政制度之變的基本策略和趨勢。

任何行政組織都要分成若千管理層次以實行運轉,每一層次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層次和幅度之間存在反比例關系,層次級數多,則每個層次的管理幅度?。环粗?,層次級數少,管理幅度就大。一個國家的行政區(qū)劃和地方政府也同樣要分成若干層次,一般而言,層級越多,上下阻隔越遠,政令不易貫徹,下情不易上達,中央政府也就越難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因此從中央集權的角度來看,要求有盡量少的層次,但由于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層級也不能隨意減少。——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關于行政區(qū)劃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山川形變和犬牙交錯兩條原則。在中國歷史上這兩條原則是同時并用的,但越到后來,犬牙交錯的原則越占上風,這一點反映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愈來愈緊,中央集權愈來愈加強的客觀事實。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1、中央集權是推動地方行政層級變化的主因3、下穩(wěn)上動是地方層級變化的的特征2、沿襲變革是歷代地方行政層級變遷的主線4、財政改革是影響地方層級嬗變的重要因素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認知升華1.夏朝實行王位世襲制,商朝實行內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與禮樂制度相結合,政治權力分配與血緣關系相結合2.秦朝郡縣長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3.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的基本策略是分散權力、轉移權力。相權不斷被削弱直至被廢除,皇權不斷加強4.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權的強化和國家治理的需要始終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1.西周統(tǒng)治者克服了商代“多邦并存”的分散傾向,通過宗法、分封及世官等制度將周邦與天下多邦“合為一家”。這一做法A.建立了中央集權體制B.形成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C.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D.強化了民眾政治認同感2.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帝”則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秦始皇此舉是為了A.用人間最高統(tǒng)治者權威震懾臣民B.借助神的神秘力量嚇阻不法臣民C.融合了君權神授與人身隸屬關系D.利用民眾信仰神化君權維護統(tǒng)治DD課堂檢測3.秦代,文書的起首先點明發(fā)文時間,再附發(fā)文者的姓名及官職,其后正文敘述相關事務與問題,結尾標明發(fā)送時間與撰寫、傳遞人員。這一規(guī)定有利于A.強化君主權力

B.提高國家治理效能C.實現國家統(tǒng)

D.確立中央集權體制4.某同學在統(tǒng)計秦朝到唐朝地方行政層級時發(fā)現,地方主要是郡(府)縣兩級,但不同朝代設置的郡(府)、縣數量不同。據此可得出,郡(府)縣數量的不同A.滿足疆域擴大的需要B.適應人口數量增加的變化C.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D.順應官僚隊伍膨脹的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