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語文古詩文學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附練習+答案)_第1頁
2024年高中語文古詩文學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附練習+答案)_第2頁
2024年高中語文古詩文學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附練習+答案)_第3頁
2024年高中語文古詩文學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附練習+答案)_第4頁
2024年高中語文古詩文學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附練習+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文解讀

【原文】干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

【大意】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找尋不到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

舞榭歌臺依舊還在,英雄人物的豐功偉績卻早已隨歲月流逝,不復存在。

【賞析】"千古"照應題目"懷古","江山"照應"京口北固亭”。

開篇即展現(xiàn)出沉穩(wěn)大氣的筆力和雄渾的氣勢,顯示出詞人超凡的豪情與

胸襟。然而,時光流逝,歷史英雄的豐功偉業(yè)已成過往,引發(fā)詞人深沉

的感慨與無盡的悵惘。

【原文】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大意】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尋常街巷,人們說當年劉裕曾經在那

里住過。遙想當年,劉裕指揮精銳勇猛的北伐軍隊,馳騁千里,氣勢如

同猛虎。

【賞析】在北固亭上,詞人俯瞰著遼闊的江山,思緒萬千。他回想

起那些曾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英雄人物,如孫權、劉裕。他深

深敬仰與懷念這些歷史英雄,羨慕他們能夠建立功勛、實現(xiàn)抱負。同時

感到自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無奈。這種悲涼與悵惘之情,在詞人的

內心深處涌動,為全篇奠定了沉郁蒼涼的基調。

【原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大意】宋文帝草率興兵北伐,想建立功封狼居胥那樣不朽的功勛,

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張皇失措。

【賞析】詞人引經據典,以古鑒今,向南宋統(tǒng)治者發(fā)出嚴肅的警示,

告誡他們應深刻汲取歷史教訓,審慎對待出兵之事。

【原文】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

一片神鴉社鼓。

【大意】四十三年過去了,站在北固亭北望,還記得揚州一帶戰(zhàn)火彌漫

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煮建立的行宮已成祠堂,堂下烏鴉啄食祭

品,(百姓不知這曾是北魏皇帝的行宮,)在社日祭神擂鼓。

【賞析】這幾句追憶往事,詞人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

歸,到寫這首詞時已有四十三年。這四十三年中,金與宋戰(zhàn)火不斷。詞

人一直極力主戰(zhàn),然而眼見自己日漸衰老而壯志未酬,內心不禁涌起難

以言表的悲憤。佛貍祠下,如今只有一片神鴉社鼓的平靜景象,這與當

年烽火揚州路的激烈斗爭形成鮮明對比。當年淪陷區(qū)的人民在異族統(tǒng)治

下,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而如今這里卻顯得風平浪靜,北方

人民似乎已經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這不禁讓人感到痛心疾首。詞人以此警

醒南宋統(tǒng)治者,必須盡快收復失地,否則民心將逐漸流失,中原大地將

難以收回。

【原文】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大意】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賞析】詞人在作品中以廉頗自比,這一典故的運用耐人尋味。一

方面,這表現(xiàn)了他的決心,就像當年廉頗忠于趙國一樣,詞人表達對國

家的忠誠將永恒不變,一旦被重用,必將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另一方

面,這也展現(xiàn)了他的能力,雖然年歲已高,但他的勇武依然不減當年,

具備承擔重任的實力。同時,詞人借此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他擔心自己

可能會像廉頗一樣遭受不白之冤,被朝廷誤解或忽視,導致他的才華無

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壯志無法得以實現(xiàn)。

作家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其詞題材廣闊,又

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人稱"詞中之龍”。

辛棄疾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

遂以"蘇辛"并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

有權書衡論之風"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后人輯有《辛稼軒詩

()0

文鈔存》。生平事跡見宋謝防得《疊山集》卷七《宋辛稼軒先生墓記》《宋史》

卷四O一,今人鄧廣銘有《辛稼軒年譜》。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時,主戰(zhàn)派勢力總居下風,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主戰(zhàn)的辛棄疾都在江

西鄉(xiāng)下賦閑,不得重用。后來,宰相韓保胄重新起用辛棄疾,但這位裙帶宰相是

想通過打敗金兵而撈取政治資本,鞏固在朝勢力。辛棄疾深知戰(zhàn)爭絕非兒戲,他

派人去北方偵察后,認為戰(zhàn)機尚未成熟,主張暫時不要草率行事。誰知宰相卻猜

疑他,將他貶為鎮(zhèn)江知府。北固亭又稱北固樓,是京口(鎮(zhèn)江)名樓,登樓可望

已屬金國的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辛棄疾在京口期間登上北固亭,登樓之時,許

多感慨涌上心頭,如骨鯉在喉,不吐不快,作了這首詞。

思維導圖

層次情感主題

一對英雄建功立業(yè)的景仰一

英雄難覓——懷古

L對英雄風流不再的惋惜」

I「對朝臣盲目出兵的擔憂]、,

現(xiàn)狀堪憂--憂世

L對當局偏安一隅的憤懣」

、,r對北定中原的渴望]、,

我心未老--打志

_對報國無門的惆悵-

知識鏈接

懷古詩詞

懷古詩詞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

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借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詞由于

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懷古詩詞的特點有:一般都會出現(xiàn)一個

讓詩人(詞人)產生聯(lián)想的"點",這個"點"可以是某處遺跡,可以是遺跡旁

的景或物,也可以是由遺跡聯(lián)想起的歷史事件,還可以是某個歷史人物。一般都

會選擇"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變遷"這兩種對比的模式。懷古詩詞蘊含的

情感趨向相對統(tǒng)一,常分為寄托個人境遇、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感慨人世無常

三類。

寫作特色

恰切用典

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fā)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

手法,統(tǒng)稱"用典"。用典或用以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

諷今等等。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辛詞語言的一大風格便是好用典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謂用典的

典范之作。典故本身承載著其客觀的歷史內容,本詞的成功在于用典雖多,但不

留刻意雕琢的痕跡,每一次的典故呈現(xiàn)都無比貼切,不僅沒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

達,而且以少勝多,表現(xiàn)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和思想,無論是借古抒懷還是借古諷

今都極見功力。

巧用對比

以古代英雄孫權的業(yè)績與可悲的軍政現(xiàn)實相比,用以針硬南宋的萎靡不振;

用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其子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相比,這是以歷史

上英主與庸才對比,用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

"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相比,這是抒發(fā)憂國憂民

的感慨,感嘆由于統(tǒng)治者的長期"和戎"媚敵,把人民的民族感情都沖淡了;用

廉頗遭讒尚有趙王派人聘問與自己的冷落處境相比,用以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懣。

通過這些交互重疊的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形象更加鮮明生動,感情更加

委婉強烈。

重點難點

1.“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一句中,"舞榭歌臺""風流"

“雨打風吹”各有什么深刻含義?

"舞榭歌臺"是吳國太平氣象的象征。"風流"指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

這里引申為吳國的遺跡?!坝甏蝻L吹"指的是歷史的風雨。自孫權以后,京口一

帶屢遭兵患,到辛棄疾時已將近千年,當年孫權的流風余韻已蕩然無存。

2.在詞的下闋,詞人先寫“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又寫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把回憶中揚州一帶的戰(zhàn)火和眼前佛貍祠

的熱鬧紅火兩個場景放在一起的意圖是什么?

"四十三年"三句,是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

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

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馨無能,使他英雄無用

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今昔之感。

"佛貍祠下"兩句,從緬懷往事中回到眼前現(xiàn)實。"佛貍祠"是北

魏太武帝拓跋煮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

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運用這個典故表明,如

不迅速謀求恢復,淪陷已久的江北各地就會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

是宋朝臣民。表現(xiàn)了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這一組鮮明的對

比,說明人們已忘了國恥,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無心收復中原,也強烈地

抒發(fā)了詞人對個人命運與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以及對南宋王朝腐敗無能

的不滿。

對比研習

請對比《念奴嬌?赤壁懷古》結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與《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結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并概括兩首詞中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

分析示例:(1)相同之處:都流露出對英雄的贊美,在表達自身壯志未酬慨

嘆的同時也流露出積極進取的豪放之情。

(2)不同之處:蘇軾以曠達的胸襟與超越的時空來體驗人生,雖然自身理想

抱負無法實現(xiàn),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直抒胸臆,有遺憾、有惆悵但

同樣也蘊涵了與自我和解、與自身經歷和解的樂觀豁達精神,我們從中能夠感受

到一個擁有曠達胸襟,關注個人價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而辛棄疾一句"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向自己,也向這個時代發(fā)問,他沒有直接抒懷,而是把

對英雄的豪情與悲憤,把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都熔鑄在廉頗這個與自己有著

相似遭遇的英雄形象里。在其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個擁有家國襟懷,關注時代

價值,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面對相似的處境,無論是與個人和解的還是向時代發(fā)問,這都是個人對生命

的追求與選擇,在詩詞中我們感受到詞人的情感與詞人生命的力量感,我們也透

過詩詞,望見詞人們生命的詩意。"北伐抗金”是辛棄疾一生的夢,也是他人生

的底色,縱使他為此痛苦掙扎,但這又何嘗不是生命的另一種詩意呢。

課后練習

1.文學常識填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工于詞,為派詞人代

表,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與蘇軾并稱""。

2.理解性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寫登臨所見又處處關合古人古事,緊

緊扣住題序中的"懷古"二字,首先想到孫權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

詞人登高望遠,首先想到的就是不禁對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發(fā)出感

嘆:,,0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嘆東吳強盛的局面,孫權其時英雄、風流余

韻,都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賞憑吊而已的句子

A目t??,,o

(3)劉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討桓玄,平定叛亂,先后消滅了南燕、后燕、

后秦等國,并收復洛陽、長安等地,也是一個跟京口有關的歷史上的風流人物,

辛棄疾贊嘆劉裕北伐的赫赫戰(zhàn)功的兩句是:,0

(4)在下闋中,辛棄疾提到了另外一個人物,劉裕的兒子劉義隆輕率舉兵北伐,

妄圖追求漢代大將霍去病追擊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壇祭天那樣的功業(yè),結果吃了敗

仗,張皇南逃,狼狽不堪的句子是:,,0

(5)詞人借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卻還是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為國

立功的句子是:,,?

3.簡答

南宋岳珂認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事太多,明代楊慎卻說"謂此詞

用人名多者,當是不解詞味",你認同誰的說法?請簡要說明理由。

類文拓展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

劉克莊?

一卷《陰符》,二石硬弓,百斤寶刀。更玉花驅噴,鳴鞭電抹;烏絲闌展,

醉墨龍?zhí)?。牛角書生,虬須豪客②,談笑皆堪折簡招。依稀記,曾請纓系粵,草

檄征遼。

當年目視云霄,誰信道、凄涼今折腰。悵燕然③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

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塊④,歌罷猶須著酒澆。休休也,但帽邊鬢改,鏡

里顏凋。

【注釋】①劉克莊:南宋詞人,其詞繼承了辛棄疾的爰國主義傳統(tǒng)及豪放風格。

②牛角書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時牛背上讀書遇權臣楊素事。虬髯豪客:用虬

髯客張仲堅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③燕然:即燕然山?!逗鬂h山?竇憲傳》

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④磊塊:一作壘塊,《世說新語?任誕篇》云:"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1.下片"當年目視云霄,誰信道、凄涼今折腰",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

內心的感慨。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A.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孟郊《登科后》)

B.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乙亥歲》)

C.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梅堯臣《東溪》)

D.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荽菜花。(辛棄疾《鵬鴿天?代人賦》)

2劉克莊此詞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潴B借用古人古事來塑造形象、

表達情感。試比較這兩首詞,簡要分析其塑造的自我形象或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

不同。

參考答案

【課后練習】

L豪放詞中之龍?zhí)K辛

2.(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2)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5)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3.解答本題首先要了解詞人寫詞的背景和目的?!队烙鰳?京口北固亭懷古》寫于

宋寧宗開禧元年,辛棄疾當時六十六歲。當時韓偏胄執(zhí)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

居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zhèn)江知府,

戍守江防要地京口。朝廷看上去對他似乎很重視,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主戰(zhàn)

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

輕敵的思想,抒發(fā)了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

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本詞題目冠以"懷古",其實"說今"才是詩人的目的。因此,對于兩人的

觀點,可以作品從用典多是否會妨礙"說今”這一角度展開分析。

若是贊同楊慎的說法,首先可以從典故的關聯(lián)性角度出發(fā),說明孫權、劉裕、

劉義隆、拓跋煮四位歷史人物,或是生長于京口,或在京口建功立業(yè)、功敗垂成,

因此可說詞人大量使用這些與京口相關的典故,并不累贅。此外,也可以說這首

詞大量用典反倒增添了作品本身的蘊藉美感。本詞表現(xiàn)出典故意義與現(xiàn)實的巧妙

結合,達到借古諷今,借古抒懷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辛棄疾在詞中所用的

眾多典故,不但沒有"掉書袋”的堆砌感,反而擴大了詞的容量,而且提高了詞

的審美境界,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審美形象空間,提高了詞的表現(xiàn)力。

若是同意岳珂的觀點,認為這首詞用典太多。則可以說詞人采用了用典這種

相對隱晦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心志,在語言表述含蓄蘊藉的同時,也必然給后世

讀者設置了理解上的隔閡,阻礙了情感的表達,從而也使"說今"目的更難實現(xiàn)。

此外,從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來說,"用事"太多增加了閱讀難度,影響了這首詞

的流暢度,失去了"詞味"。而且還可結合后人對辛棄疾"掉書袋”的評價,說

明大量的用典會有堆砌、賣弄之嫌,也讓人讀而無趣,掩蓋了詞作整體的文采與

彖情。

【類文拓展】

l.c【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A項用"昔日"和"今朝"對

比;B項用"封侯事"和"萬骨枯"對比;C項"有閑意"和"無丑枝"沒有對

比,均為贊揚景色美好:野鴨在岸邊睡著,充滿閑情逸趣;老樹伸展著秀麗的枝

干,繁花似錦,惹人喜爰;D項"城中桃李"和"溪頭荽菜花"對比。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片贊頌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和率軍北伐、

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冒進

誤國表明詞人堅決主張抗金的立場和態(tài)度,并以廉頗自比,既表明自己對朝廷忠

心耿耿,隨時準備抗金殺敵的決心,也表現(xiàn)出對報國無門的憂慮。全詞塑造了一

位為國憂心、老驥伏楊的爰國詞人形象。

劉克莊《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上片塑造了一位能文能武、期待建功立業(yè)的

英雄形象,借李密、虬髯客的事跡表現(xiàn)出詞人所與交游的人若非飽讀詩書之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