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1頁
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2頁
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3頁
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4頁
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先秦兩漢時的楚歌畢竟是屬于音樂類的文學,它的文學體式決定了它與音樂的必然聯(lián)系。宋代朱長文《琴史》卷六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歸一揆也。蓋古人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對照先秦兩漢楚歌的具體情況來看,則并非“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更多的時候是徒歌。但除了徒歌,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這讓我們了解楚歌體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如“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孟子反、子琴張“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百里奚之妻唱《琴歌》時是“撫琴而歌”;趙武靈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鼓琴歌》;以與鐘子期為知音而名傳后世的伯牙的《水仙操》;還有載于《莊子?大宗師》子桑若歌若哭而鼓琴歌“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等等,均以琴來伴奏。有的雖然是當時沒有用琴來伴奏的“徒歌”,但后來也收入琴曲,如《麥秀歌》又名《傷殷操》而為后來的《琴集》所收錄,楚歌《陽春》《白雪》后來改為琴曲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我國的經典琴曲,都說明琴的音樂特性與楚歌的文學情調有著特殊的藝術關聯(lián)。故《舊唐書?音樂志》明確說:“《禮記》《家語》云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背瓒嘤们賮戆樽嗟闹匾蛑皇枪徘賯€性化的音色與楚歌悲涼哀怨的情調相吻合。故《禮記?樂記》有“絲聲哀”之說,《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亦有“絲竹之凄唳”之言,嵇康《琴賦》認為琴“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fā)泄幽情矣”。庾信《和張侍中述懷》詩亦云:“操樂楚琴悲,忘憂魯酒薄?!币舱f明楚琴之音悲。近人陳思苓認為,屈宋時期的楚聲用絲竹之器、清聲之律,其音高而激,其韻清而秀,其調哀而傷,音樂上的基本風格是悲怨凄美,哀婉動人。當然,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樂器,它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并非只宜于“哀怨”。但古琴的音色其低沉處渾厚、古樸、蒼茫,余音綿長不絕;其高亢時清亮而又圓潤,富有力度而又內含悠揚之韻,極富穿透力。因此,最適宜于楚歌的伴奏,而且最適宜于表現(xiàn)悲涼哀怨的情調。正因為琴的這種音樂特性最適宜于伴奏楚歌,所以琴在楚地極為流行,有關琴的典故也非常多,將楚歌改編為琴曲者亦不少,對后世影響也很大?!杜f唐書?音樂志》說:“自周隋以來,管弦樂曲將數(shù)百曲……唯彈琴家猶傳楚、漢舊聲?!笨梢姽徘倥c楚歌有著特殊的音樂關系。自從魏晉時代,楚歌逐漸疏離音樂而成為獨立的詩歌類型,其楚聲音樂則主要由彈琴家來傳播了。(摘編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學模式》)(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的弦歌不論是鼓弦合歌還是作歌配弦,都表現(xiàn)出古人弦與歌相輔相成的特點,形式相同。B.孟子反、子琴張“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等事例說明除徒歌外,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C.楚歌《陽春》《白雪》改為琴曲,說明琴的音樂特性與楚歌的文學情調有著特殊的藝術關聯(lián)。D.陳思苓認為,屈宋時期的楚聲用絲竹之器、清聲之律,聲調哀傷,其音樂的基本風格是悲怨哀婉的。(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在反駁《琴史》認為的“歌弦必相合“觀點時,并未舉例展開,而是主要分析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現(xiàn)象。B.文章列舉的古人以琴來伴奏而歌的事例,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楚歌體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的材料。C.古琴個性化的音色與楚歌悲涼哀怨的情調相吻合的大量事例,充分證明了楚歌都是用琴來伴奏的。D.《舊唐書?音樂志》里寫到“唯彈琴家猶傳楚、漢舊聲”,說明古琴與楚歌有特殊的音樂關系。(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引用大量資料論述了先秦兩漢時楚歌的文學體式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B.本文列舉了大量事例,如使用朱長文《琴史》中的內容,就是證明歌弦必和的例子。C.本文作者認為古琴并非只宜于表達“哀怨”,但楚歌悲涼哀怨的情調適宜與古琴相配。D.楚歌從魏晉時代逐漸疏離音樂而成為獨立的詩歌類型,從而削弱了詩歌的價值。(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人類歷史燦爛悠久,然而如果將其與整個地球漫長的歲月相比,卻顯得如此短暫。我們居住的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距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了。早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前,就已經有許多生靈成為地球的統(tǒng)治者了。從距今大約5億年前開始,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次生命大爆發(fā),也正因如此將地球帶入了顯生宙(之前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統(tǒng)稱為“隱生宙”)的時代。顯生宙之下,人們根據物種的不同特征又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三大地質時代之下,科學家們又依據不同階段而細化出了12個紀元。(摘編自《地球上的生物進化史,你知道多少?》)材料二人類是地球漫長進化史中的一個時期的生物,雖然現(xiàn)在我們在地球上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甚至能夠改變地球上的很多環(huán)境,但是在地球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存在還是比較短暫的。地球形成到現(xiàn)在已經有46億年,可我們人類出現(xiàn)只有300萬年,人類文明出現(xiàn)更只有短暫的6000年,這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不過現(xiàn)在的人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經能夠逐步改造地球環(huán)境,甚至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探索的目光放到宇宙之中,希望能夠移民太空,來解決人類將要面臨的困境。那么在未來,人類是不是不會跟地球一樣經歷漫長的變遷,像恐龍時代的霸主那樣最終滅亡呢?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誕生其實跟太陽系的起源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地球最早是由于太陽系之中的一些星云聚集,經過長時間的沉寂之后形成的一個星球,在46億年前地球中部形成了地慢、地核、地殼等不同的部分,不過那個時候的地球并不是很穩(wěn)定,表面的溫度非常高,火山爆發(fā)頻繁,而且還有來自于宇宙太空之中的各種輻射、紫外線沖擊波等等。但是有很多的小分子落入了原始的海洋湖泊之中,經過常年累積,在適當?shù)臈l件下,這些分子發(fā)生了變化,逐漸形成多分子體系,在35億年前成功地形成了原始生命體,這就是最初的生命演化過程。隨著生命的變化,地球開始逐步往平穩(wěn)的方向發(fā)展,溫潤適宜的氣候給生命體帶來了蓬勃發(fā)展的機會,從單細胞生物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火箭升空的21世紀人類。隨著地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階段性,地球將不斷發(fā)展變化,而人類雖然現(xiàn)在掌控著地球,但我們的科技水平想要完全地改變地球還是不可能的。地球存在著周期性,不同的時期,統(tǒng)治地球的生物幾乎都會滅絕。反過來人類想要進化成更高級的文明,也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地球根本不會等著我們漫長的進化,因此我們人類想要長久地生存,就必須要從宇宙太空著手,或許移民太空別的星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現(xiàn)在很多科學家都在試圖探索宇宙之中能夠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宇宙十分廣闊,我們人類存在地球上的時間還比較短暫,還處于科技較低的水平,未來科技究竟能夠達到多么發(fā)達的程度還未可知,因此現(xiàn)在不必過于憂心。縱觀地球歷史上的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者,雖然他們的命運幾乎都差不多,但是我們人類與他們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擁有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明,或許人類最終的命運,也會與他們截然不同。(摘編自《在地球漫長的進化史中,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段歷史罷了》)材料三:科學家們開始探索,是否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地球”,如果地球環(huán)境無法好轉,或許可以讓人類在“毀滅”前提前撤離。但是,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必須擁有“大氣層”“水”等基本條件,所以,科學家在探索宇宙星體的時候,刻意制定了關于尋找符合標準星體的目標,其中行星的質量、氣候以及整體結構都被列入考查范圍。因此,科學家在第選二十四顆“宜居星體”后發(fā)現(xiàn)了“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摘編自《科學家發(fā)現(xiàn)第二個“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顯生宙時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12個紀元B.人類為了長久生存移民太空宇宙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C.(在適當?shù)臈l件下)小分子發(fā)生變化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體D.人類恐龍時代的霸主人類掌握著高科技人類會改變滅絕的命運(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敘述說明時列數(shù)字能準確、直觀地說明事物的特點。材料二中“46億年”“300萬年”“6000年”三組數(shù)字,準確地說明了人類文明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的事情。B.三則材料都非常關注人類未來的命運。只要掌握科學技術,人類就能完全改變地球。現(xiàn)在最令人擔心的是,人類能不能在“毀滅”前撤離地球。C.材料二語言表述科學、嚴謹、準確,對暫時還無法確定的事物,使用表示推測、不確定的“或許”“幾乎”等詞語,準確地表達了文章所述的內容。D.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必須有“大氣層”“水”等基本條件,科學家在探索宇宙星體時,篩選二十四顆“宜居星體”后發(fā)現(xiàn)了“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3)根據上述材料,探討分析人類應如何長久生存發(fā)展,簡要說明理由。(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3.(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藍旗陳村喧鬧過去了,草屋格外寧靜。泥地在吸吮著潑去的冷茶,村子里狗吠著。油燈的光,將我的腦袋放大,投在坎坷的潮濕的土墻上,看起來像個多瘤的怪物。有點想家。噢,不要沒出息。我來了,自愿的,愉快的,像條真正的漢子,有胡子的不都是漢子。讀吧,吃了十七年白米飯的我,分不清稻與麥的我,讀一遍那首“粒粒皆辛苦”,讀一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一遍不行,再讀一遍。被褥,鋪在草包未解的兩個木箱上,老鄉(xiāng)教我的,我分不清他們。油燈下,他們的臉一樣黃,一樣瘦,一樣疲憊。倦了。我不清楚怎樣才能打到水。免了吧,洗臉,漱口,從今以后,我是農民,農民講究的不是這些。一條狗飛奔而來,黑白相間的毛色,連狗頭都不例外。它瞪著我,昂起頭,叫聲兇狠。不不,你搞岔了,四條腿的東西,在我面前,這里的主人,輪不到你。熄燈。長江從遠處流過,撇下一灘低低的圩地。風吹著它,雨打著它,太陽照著它,眾多河渠將它化成一塊塊大小不等的幾何圖形。圖中,野草蔥蔥蘢蘢。村莊都建在土墩上,四周有樹,不密。高過村子的只有三里外的大圩埂,它束著漕河,那條連接長江和巢湖的河。山,遠遠的,淡淡的。清晨,我套上運動衫褲,跑到曬場做體操,活動腰腿。老鄉(xiāng)沒見過這,硬說我“有拳”,三天之后村里人人知道,我稍稍一蹲便能躍上屋頂,比雞還輕。徒勞的解釋。勞動去??钢箧@,排進婦女的行列,一天掙上六工分。也許還不夠抽煙,但是,能不去嗎?不去?為什么離家,插隊在無名的村莊,孤身一人?河水已被抽干,大魚小魚統(tǒng)統(tǒng)就擒。一年挖一遍的河床并未積下多少淤泥,大鍬插不下去,往往須助一腿之力。我老在暗自祈禱,這一鍬非碰上個硬的。甲魚,老鄉(xiāng)稱它為沙鱉,這種與烏魚沾親的丑類,不鬧饑饉,他們是不吃的,就同不吃蟹,不吃螺螄。多好的鄉(xiāng)俗!我情不自禁地贊美。“小陳哎,沙鰲?!焙蟪蠞h叫著,送了過來?!按蟛?,難為你了?!蔽艺f,我開始學點兒當?shù)赝猎?。整個生產隊勞力全在為我找鱉。其熱情程度,決不亞于耕種自留地。隊長走過來,皺起了眉頭,四八子也找到了一個,他不給我,說留著自用,老鄉(xiāng)們沒有不嘲他的。休息了,勞力們只愿意坐下抽煙。提著籃子的串鄉(xiāng)小販從二房村走來,放下貨籃,收進雞蛋,交出香煙。做兩毛錢生意,得賠上一大籮閑話。奶奶們給丈夫提來了茶水。當姐姐的小丫頭背來了嬰孩。喂奶時沒了哭聲,有的只是笑聲,鬧聲,嗔罵聲。我問后朝:“大伯,你幾歲了?”“幾歲?三歲!”四八子訕笑。“鄉(xiāng)里人,不問幾歲,問多大?!焙蟪f,“我五十五嘍?!笨磥恚陌俗雍芟牒臀遗收勔环?,他也是讀過書的,但他沒敵住那笑聲的誘惑,站了起來,終究沒走成,因我掏出了最后一包“大前門”。后朝恭敬地雙手接過,連聲稱謝。煙卷上燙金的“門”字,四八子瞅了又瞅,“上海佬,有錢?!彼f,“我戰(zhàn)友都知道這煙,好香嘞,好香!”“你當過兵?”我問。“沒?!焙蟪療o聲地笑著,露出半口稀疏的黃牙,“上幾年,他進了城,學了幾句新話。”我劃著火柴,后朝連忙躬身站起,雙手圍成一個井,火滅了,我覺得,還是讓他自己點的好。我第一次注意后朝,是在進村的第二天。我理箱子,發(fā)覺飯碗碎了一個,手一揮,破碗飛進水田?!安蝗硬蝗?,劃了腳不好嘞!”后朝正扛著大鍬走過。他脫了鞋,挽起褲腿。水田結了冰,碗片的落點極易辨認。他將破碗摸上來后,在我門前挖了個坑將它埋了。我深受感動,這就是貧下中農呵!我們七房村像個土堡,突兀在高高的土墩上。圩區(qū)多水,水多成災。春汛時節(jié),一旦破圩,土墩也無濟于事。眼下不必為這發(fā)愁,地還凍著。充作綠肥的紅花草,從我腳下一直扯到村邊。從那兒駛過一頭小獸?!按蟛?!有狼?”我有點激動?!澳挠欣钦O,我家的狗子?!编?,我的對頭,它縱身越過水渠,向二房村逼近。村里響起了狗們無組織的亂叫?!案苫盍?!干活了!”隊長吹響了哨子。(有刪改)文本二:難忘的“知青歲月”歐陽文當年風華正茂的小伙子、小姑娘們,如今都到了花甲之年了。然而,知青歲月在我們心中留下的印跡,卻永遠不會磨滅。這段歲月對于我們知青來說,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痛苦的成長經歷。在廣闊的天地,在選擇與被選擇中,我們學會了守望,學會了忍耐,更學會了堅持。因為經歷了較落后的農村生活磨難,我們懂得珍惜和知足,天天起早摸黑出工,天天耕耘。在泥濘的土地上種麥、插秧、收割,這種無比的艱辛與苦難,讓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名利之心就愈加淡薄,面對人生中出現(xiàn)的坎坷卻更為堅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與其說是一種稱呼,不如說是我們一代人共同的身份。曾幾時“知青”這個詞無人不知,老三屆也無人不曉,現(xiàn)在卻已經成了越來越遙遠的名詞了??蓪@代人來說,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是我們走進社會的第一課,是我們曾經謀生的唯一選擇。因此,“知青”成了那個時代的一種烙印,成了我們難忘的知青歲月,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里,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青春年華的墓碑上。近日我看望了當年的南京老知青,看望了傳唱幾十年的《可愛的家鄉(xiāng)》《知青之歌》歌曲原作者任毅,我們一起來到了他曾經插隊的地方,和他面對面交談,一起回顧了那段令人難忘的知青經歷。來到當年的知青茅草屋,那時候我們知青的生活多么艱苦,看到了簡樸的生活用品和農具,那就是我們曾經的生活狀態(tài)。我們知青的心是相通的,我和任毅結下的情誼也是真摯的。知青的經歷是苦澀的,卻又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今天我們回憶知青歲月,不是為了歌頌那段歷史,而是要給經歷了那段青春歲月、現(xiàn)已年過半百的人一個傾訴、回憶和互相親切問候、聚會的機會。也許,每一個知青人的經歷,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這樣的故事,都共同折射出當年的時代印記。知青歲月,令我回憶,令我思索,十年的農村生活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算長,但給我們很多啟迪,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苦與甜”。雖然那個時代已經久遠了,但對那一代知青人來說,永遠都不會淡漠。讓我們一起走過從前,更加感恩和珍惜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有刪改)注:文本一的“我”是從上海來安徽插隊的上山下鄉(xiāng)青年。(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的“草屋”“泥地”“冷茶”“狗吠聲”,營造了質樸的農村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不同于城市的特殊氛圍,流露出了“我”欣喜愉悅的心情。B.文本一中“我”晨練被村里人傳得神乎其神,說“我”稍稍一蹲便能躍上屋頂,比雞還輕,“我”解釋都沒用,表現(xiàn)了農村的人文特色。C.文本二的回憶,是要給經歷了那段青春歲月、現(xiàn)已年過半百多的人一個傾訴、互相親切問候、聚會的機會,讓他們更加感恩、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D.反思知青生活那一段難忘的歲月,是當代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兩則文本都豐富了知青題材的內容。(2)陳村的小說幾乎都是無故事的,他不斷地通過敘述來消解小說的故事性,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試結合文本一加以體會。(3)兩則文本對知青生活都有描繪,請分析其異同。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自成化初年,陜西至荊、襄、唐、鄧之間,皆長山大谷,綿亙千里,所至流逋藏聚為梗,劉千斤之亂因之。至李胡子復亂,流民無慮百萬。都御史項忠奉命捕逐之,死者不可勝計。祭酒周洪謨乃著《流民說》,略曰:“昔因修天下《地理志》,見東晉時廬、松之民,流至荊州,乃僑置松滋縣于荊江之南;陜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陽,乃僑置南雍州于襄西之側。其后松滋隸于荊州,南雍遂并于襄陽,垂今千載,寧謐如故。此前代處置荊、襄流民者,甚得其道。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倍加防钯e深然其說。至是流民復集如前,賓乃援洪謨說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蒞其事。秋七月,北城兵馬吏目文會疏言:“荊、襄自古用武之地。宣德間,有流民鄒百川、楊繼保匿聚為非。正統(tǒng)中,民胡忠等開墾荒田,始入版籍,編成里甲。成化年來,劉千斤、石和尚、李胡子相繼作亂,大臣處置失宜,終未安輯。今河南歲歉民饑,入山就食,勢不可止,能保無后日之患?經條上三事:曰荊、襄土地肥饒,皆可耕種,遠年入籍流民,可給還田土,所附籍者領田土力耕,量存恤之,其愿回籍者聽。曰流民潛處,出沒不常,乞選良有司為之撫綏,軍衛(wèi)官為之守御,則流民自安。曰荊、襄上流,為吳、楚要害,道路多通,必于總隘之處,加設府、衛(wèi)、州、縣,立為保甲,通貨賄以足其衣食,立學校以厚其風俗,則其民自趨于善矣?!鄙洗笫侵?,命都御史原杰采其言用之。都御史原杰奏言:“信陽、固始等州縣,南抵蘄、黃,西接荊、襄,東連鳳陽、霍丘,山勢綿亙,河流四達,盜易出沒。且鳳陽、陳州,近皆被災,流民載道。盜入霍丘,劫帑藏,執(zhí)縣官,民庶騷動,誠宜思患預防。今請于汝寧所屬信陽等一十三州縣,令二司巡守官選壯丁,備器械馬匹。委任二官督之,緝捕盜賊。又信陽軍民雜處,奸盜尤眾,請調守備南陽河南都指揮官,俾得專御盜賊,禁治銀洞。又商城縣南接六安州二百余里,四野曠漫,而金剛臺巡檢司乃在縣北,今請遷置縣馬頭山?!痹t悉如所言行之。(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B.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C.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D.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祭酒,古代官名,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西晉改設國子祭酒,隋唐以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B.僑置,六朝時南北分裂,戰(zhàn)亂頻仍,諸朝遇有州郡淪陷敵手,則往往暫借別地重置,仍用其舊名,稱為“僑置”。C.版籍,登記戶口、土地的簿冊,“版”與“版面設計”中的“版”含義不同。D.里甲,明州縣統(tǒng)治的基層單位,“里”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中的“里”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自成化初年以來,陜西至荊、襄等地大山連綿,河谷幽深,綿延上千里,到處都有流民出沒,經常有乘機作亂之事發(fā)生。B.針對流民作亂之事,周洪謨提出用東晉時的僑置之法來安置流民。皇上采用了這個建議,派都御史李賓去執(zhí)行。C.文會提出在荊、襄兩地采取分給流民田土,派好的官員去安撫他們,加設管理機構,設立保甲等措施。D.都御史原杰請求在信陽等地挑選壯丁,準備器械馬匹,緝拿盜賊等措施上奏后,皇帝下詔全都按照他說的實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至是流民復集如前,賓乃援洪謨說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蒞其事。②通貨賄以足其衣食,立學校以厚其風俗,則其民自趨于善矣。(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5.(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嘲春風溫庭筠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苒嫋轉鸞旗,萎蕤吹雉葆。揚芳歷九門,澹蕩入蘭蓀。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詠春風崔涯動地經天物不傷,高情逸韻住何方。扶持燕雀連天去,斷送楊花盡日狂。繞桂月明過萬戶,弄帆晴晚渡三湘。孤云雖是無心物,借便吹教到帝鄉(xiāng)?!咀⑨尅寇蹕枺╪iǎo):輕柔貌?!拔ǎ╮uí)吹雉葆”,是說春風吹動著皇帝的儀仗,就像吹動著茂密的青草。(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溫詩和崔詩題目雖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春風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B.溫詩側重寫春風的五種行為;崔詩寫春風扶燕托云,側重情感抒發(fā)。C.溫詩注重細節(jié)描寫,描繪春風的行為軌跡;崔詩注重宏闊背景的勾勒,開闊浩遠。D.溫詩和崔詩的春風都是通過有形的物的動態(tài)來表現(xiàn)的,化無形為有形。(2)兩首詩一“詠”一“嘲”,對同樣的事物寄予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6.(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作者在對比中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的兩句是“,?!保?)《師說》論證結構嚴密,措辭簡練?!?,”兩句,簡練而形象地表明了“士大夫之族”不愿意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3)《赤壁賦》中寫乘一葉扁舟,與友人舉酒共飲的詩句是“,”,表現(xiàn)了作者不受拘束,追求自由的心境。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7.(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湖筆①__________,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沉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湖筆生產逐漸恢復生機。到上世紀90年代,湖州、杭州等地的湖筆生產廠、筆莊及個體湖筆作坊已有60余家,從業(yè)人員約1萬余人,年產湖筆700萬支以上。走進位于湖州鬧市區(qū)的王一品齋筆莊,四周②__________的湖筆讓人③__________。大的、小的、長的、短的、胖的、瘦的,各種類型應有盡有,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心儀的湖筆。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店員整天與湖筆相伴,似乎也沾染了湖筆身上的書卷氣。他(她)們說話輕聲細語,服務④__________。這里,湖筆的品名也十分莊重,“玉蘭蕊”“缶廬妙穎”“鼎堂遺愛”“元白鋒”等等,國內外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很是喜愛。(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文中最后一段使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見了好處就占,遇到困難就躲,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B.我艱難地走著,實在堅持不住了,才第一次從腰里解下“量天尺”。C.我就知道,我們之間(迅哥和閏土)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D.黑格爾曾指出過,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huán)節(jié)”,這是很有見解的。(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8.(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同聲傳譯除了廣泛應用于國際會議之外,也在外交外事、會晤談判、商務活動、新聞傳媒、培訓授課、電視廣播、國際仲裁等諸多領域被廣泛使用。①__________,還有一種叫做“交替?zhèn)髯g”(或“交替口譯”)的翻譯方式,這種翻譯方式可以等待發(fā)言者講話結束后單獨進行口頭翻譯,因此比“同聲傳譯”所需的時間要長一些。如果同聲傳譯是雙人舞蹈,那么,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交替?zhèn)髯g多用于規(guī)模較小且只涉及兩種工作語言的場合,如外交會晤、雙邊談判、訪問考察以及一些小型研討會等。而同聲傳譯,由于其具有不占用會議時間的優(yōu)勢,已發(fā)展成為會議口譯中最常用的模式,廣泛應用于各種國際場合。幾乎所有正式的國際多語言會議以及國際組織都采用同傳作為標準口譯模式。(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雙人舞蹈”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四、寫作(60分)9.(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駕校學員抱怨科目二倒車入庫太難,不是倒庫不入就是倒庫壓線,為此很是煩惱。其實,倒車入庫并不難,只要領悟了其中的道理就很簡單。對于倒車入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看點。說到看點,學員就必須了解兩個原理:三點一線原理和平行原理。三點一線是眼睛、車身某一位置、地面上的標志,當三點在一條直線上時便可確定車的位置;平行原理就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運用。倒車入庫時,在反光鏡里看到車身與地面上的線平行了,實際上車身基本就正了。掌握了以上兩個基本原理,倒車入庫就變得輕而易舉。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先秦兩漢時的楚歌畢竟是屬于音樂類的文學,它的文學體式決定了它與音樂的必然聯(lián)系。宋代朱長文《琴史》卷六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歸一揆也。蓋古人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睂φ障惹貎蓾h楚歌的具體情況來看,則并非“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更多的時候是徒歌。但除了徒歌,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這讓我們了解楚歌體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如“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孟子反、子琴張“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百里奚之妻唱《琴歌》時是“撫琴而歌”;趙武靈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鼓琴歌》;以與鐘子期為知音而名傳后世的伯牙的《水仙操》;還有載于《莊子?大宗師》子桑若歌若哭而鼓琴歌“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等等,均以琴來伴奏。有的雖然是當時沒有用琴來伴奏的“徒歌”,但后來也收入琴曲,如《麥秀歌》又名《傷殷操》而為后來的《琴集》所收錄,楚歌《陽春》《白雪》后來改為琴曲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我國的經典琴曲,都說明琴的音樂特性與楚歌的文學情調有著特殊的藝術關聯(lián)。故《舊唐書?音樂志》明確說:“《禮記》《家語》云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背瓒嘤们賮戆樽嗟闹匾蛑皇枪徘賯€性化的音色與楚歌悲涼哀怨的情調相吻合。故《禮記?樂記》有“絲聲哀”之說,《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亦有“絲竹之凄唳”之言,嵇康《琴賦》認為琴“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fā)泄幽情矣”。庾信《和張侍中述懷》詩亦云:“操樂楚琴悲,忘憂魯酒薄。”也說明楚琴之音悲。近人陳思苓認為,屈宋時期的楚聲用絲竹之器、清聲之律,其音高而激,其韻清而秀,其調哀而傷,音樂上的基本風格是悲怨凄美,哀婉動人。當然,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樂器,它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并非只宜于“哀怨”。但古琴的音色其低沉處渾厚、古樸、蒼茫,余音綿長不絕;其高亢時清亮而又圓潤,富有力度而又內含悠揚之韻,極富穿透力。因此,最適宜于楚歌的伴奏,而且最適宜于表現(xiàn)悲涼哀怨的情調。正因為琴的這種音樂特性最適宜于伴奏楚歌,所以琴在楚地極為流行,有關琴的典故也非常多,將楚歌改編為琴曲者亦不少,對后世影響也很大?!杜f唐書?音樂志》說:“自周隋以來,管弦樂曲將數(shù)百曲……唯彈琴家猶傳楚、漢舊聲。”可見古琴與楚歌有著特殊的音樂關系。自從魏晉時代,楚歌逐漸疏離音樂而成為獨立的詩歌類型,其楚聲音樂則主要由彈琴家來傳播了。(摘編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學模式》)(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古代的弦歌不論是鼓弦合歌還是作歌配弦,都表現(xiàn)出古人弦與歌相輔相成的特點,形式相同。B.孟子反、子琴張“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等事例說明除徒歌外,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C.楚歌《陽春》《白雪》改為琴曲,說明琴的音樂特性與楚歌的文學情調有著特殊的藝術關聯(lián)。D.陳思苓認為,屈宋時期的楚聲用絲竹之器、清聲之律,聲調哀傷,其音樂的基本風格是悲怨哀婉的。(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作者在反駁《琴史》認為的“歌弦必相合“觀點時,并未舉例展開,而是主要分析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現(xiàn)象。B.文章列舉的古人以琴來伴奏而歌的事例,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楚歌體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的材料。C.古琴個性化的音色與楚歌悲涼哀怨的情調相吻合的大量事例,充分證明了楚歌都是用琴來伴奏的。D.《舊唐書?音樂志》里寫到“唯彈琴家猶傳楚、漢舊聲”,說明古琴與楚歌有特殊的音樂關系。(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CA.文中引用大量資料論述了先秦兩漢時楚歌的文學體式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B.本文列舉了大量事例,如使用朱長文《琴史》中的內容,就是證明歌弦必和的例子。C.本文作者認為古琴并非只宜于表達“哀怨”,但楚歌悲涼哀怨的情調適宜與古琴相配。D.楚歌從魏晉時代逐漸疏離音樂而成為獨立的詩歌類型,從而削弱了詩歌的價值?!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2)本題考查分析論證的能力。首先審讀題干,把握關鍵,在回歸原文,進行分析,得出答案。(3)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窘獯稹浚?)A.“都表現(xiàn)出古人弦與歌相輔相成的特點,形式相同”文中“宋代朱長文《琴史》卷六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歸一揆也。蓋古人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瘜φ障惹貎蓾h楚歌的具體情況來看,則并非‘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更多的時候是徒歌”,由此可知,這是朱長文個人的看法。故選:A。(2)原文“許多楚歌是由琴來伴奏的”,C.“楚歌都是用琴來伴奏的”。故選:C。(3)A.“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錯,原文“它的文學體式決定了它與音樂的必然聯(lián)系”。B.引用朱長文《琴史》中的內容是引用,不是例子。D.“削弱了詩歌的價值”于文無據。故選:C。答案:(1)A(2)C(3)C(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人類歷史燦爛悠久,然而如果將其與整個地球漫長的歲月相比,卻顯得如此短暫。我們居住的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距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了。早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前,就已經有許多生靈成為地球的統(tǒng)治者了。從距今大約5億年前開始,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次生命大爆發(fā),也正因如此將地球帶入了顯生宙(之前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統(tǒng)稱為“隱生宙”)的時代。顯生宙之下,人們根據物種的不同特征又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三大地質時代之下,科學家們又依據不同階段而細化出了12個紀元。(摘編自《地球上的生物進化史,你知道多少?》)材料二人類是地球漫長進化史中的一個時期的生物,雖然現(xiàn)在我們在地球上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甚至能夠改變地球上的很多環(huán)境,但是在地球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存在還是比較短暫的。地球形成到現(xiàn)在已經有46億年,可我們人類出現(xiàn)只有300萬年,人類文明出現(xiàn)更只有短暫的6000年,這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不過現(xiàn)在的人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經能夠逐步改造地球環(huán)境,甚至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探索的目光放到宇宙之中,希望能夠移民太空,來解決人類將要面臨的困境。那么在未來,人類是不是不會跟地球一樣經歷漫長的變遷,像恐龍時代的霸主那樣最終滅亡呢?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誕生其實跟太陽系的起源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地球最早是由于太陽系之中的一些星云聚集,經過長時間的沉寂之后形成的一個星球,在46億年前地球中部形成了地慢、地核、地殼等不同的部分,不過那個時候的地球并不是很穩(wěn)定,表面的溫度非常高,火山爆發(fā)頻繁,而且還有來自于宇宙太空之中的各種輻射、紫外線沖擊波等等。但是有很多的小分子落入了原始的海洋湖泊之中,經過常年累積,在適當?shù)臈l件下,這些分子發(fā)生了變化,逐漸形成多分子體系,在35億年前成功地形成了原始生命體,這就是最初的生命演化過程。隨著生命的變化,地球開始逐步往平穩(wěn)的方向發(fā)展,溫潤適宜的氣候給生命體帶來了蓬勃發(fā)展的機會,從單細胞生物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火箭升空的21世紀人類。隨著地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階段性,地球將不斷發(fā)展變化,而人類雖然現(xiàn)在掌控著地球,但我們的科技水平想要完全地改變地球還是不可能的。地球存在著周期性,不同的時期,統(tǒng)治地球的生物幾乎都會滅絕。反過來人類想要進化成更高級的文明,也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地球根本不會等著我們漫長的進化,因此我們人類想要長久地生存,就必須要從宇宙太空著手,或許移民太空別的星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現(xiàn)在很多科學家都在試圖探索宇宙之中能夠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宇宙十分廣闊,我們人類存在地球上的時間還比較短暫,還處于科技較低的水平,未來科技究竟能夠達到多么發(fā)達的程度還未可知,因此現(xiàn)在不必過于憂心??v觀地球歷史上的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者,雖然他們的命運幾乎都差不多,但是我們人類與他們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擁有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明,或許人類最終的命運,也會與他們截然不同。(摘編自《在地球漫長的進化史中,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段歷史罷了》)材料三:科學家們開始探索,是否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地球”,如果地球環(huán)境無法好轉,或許可以讓人類在“毀滅”前提前撤離。但是,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必須擁有“大氣層”“水”等基本條件,所以,科學家在探索宇宙星體的時候,刻意制定了關于尋找符合標準星體的目標,其中行星的質量、氣候以及整體結構都被列入考查范圍。因此,科學家在第選二十四顆“宜居星體”后發(fā)現(xiàn)了“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摘編自《科學家發(fā)現(xiàn)第二個“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DA.顯生宙時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12個紀元B.人類為了長久生存移民太空宇宙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C.(在適當?shù)臈l件下)小分子發(fā)生變化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體D.人類恐龍時代的霸主人類掌握著高科技人類會改變滅絕的命運(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敘述說明時列數(shù)字能準確、直觀地說明事物的特點。材料二中“46億年”“300萬年”“6000年”三組數(shù)字,準確地說明了人類文明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的事情。B.三則材料都非常關注人類未來的命運。只要掌握科學技術,人類就能完全改變地球?,F(xiàn)在最令人擔心的是,人類能不能在“毀滅”前撤離地球。C.材料二語言表述科學、嚴謹、準確,對暫時還無法確定的事物,使用表示推測、不確定的“或許”“幾乎”等詞語,準確地表達了文章所述的內容。D.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必須有“大氣層”“水”等基本條件,科學家在探索宇宙星體時,篩選二十四顆“宜居星體”后發(fā)現(xiàn)了“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3)根據上述材料,探討分析人類應如何長久生存發(fā)展,簡要說明理由。【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解答本題,需要將選項回歸原文,用原文相關信息辨析選項。(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題,需要將選項與原文相關信息進行對比,進而辨析選項正誤。(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概括與探究。解答本題,需要根據題干信息篩選原文內容,進而概括作答。【解答】(1)D.文中“或許人類最終的命運,也會與他們截然不同”?!盎蛟S”一詞并沒有肯定推出人類會改變滅絕的命運。另外,原文是“還處于科技較低的水平”而不是“高科技”。故選D。(2)B.“只要……就”太絕對。另外,“現(xiàn)在最令人擔心的是”原文是“現(xiàn)在不必過于憂心”。故選B。(3)結合“甚至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探索的目光放到宇宙之中,希望能夠移民太空,來解決人類將要面臨的困境”“科學家們開始探索,是否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地球’,如果地球環(huán)境無法好轉,或許可以讓人類在‘毀滅’前提前撤離”可知可以移民太空或別的星球。結合“地球存在著周期性,不同的時期,統(tǒng)治地球的生物幾乎都會滅絕。反過來人類想要進化成更高級的文明,也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地球根本不會等著我們漫長的進化”可知地球存在著周期性,不同的時期,統(tǒng)治地球的生物幾乎都會滅絕,那么最終我們人類在地球上也可能會重蹈覆轍。結合“但是我們人類與他們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擁有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明,或許人類最終的命運,也會與他們截然不同”可知但是我們人類與他們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擁有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明,或許人類最終的命運,也會與他們截然不同。結合“科學家在第選二十四顆‘宜居星體’后發(fā)現(xiàn)了‘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可知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適宜人類居住的“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答案:(1)D(2)B(3)示例:人類想要長久地生存發(fā)展,就必須要從宇宙太空著手,或許移民太空或別的星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理由:①地球存在著周期性,不同的時期,統(tǒng)治地球的生物幾乎都會滅絕,那么最終我們人類在地球上也可能會重蹈覆轍。②現(xiàn)在的人類,擁有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明,人類社會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發(fā)展。③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適宜人類居住的“新地球”,氣候更適合人類生存。(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3.(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藍旗陳村喧鬧過去了,草屋格外寧靜。泥地在吸吮著潑去的冷茶,村子里狗吠著。油燈的光,將我的腦袋放大,投在坎坷的潮濕的土墻上,看起來像個多瘤的怪物。有點想家。噢,不要沒出息。我來了,自愿的,愉快的,像條真正的漢子,有胡子的不都是漢子。讀吧,吃了十七年白米飯的我,分不清稻與麥的我,讀一遍那首“粒粒皆辛苦”,讀一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一遍不行,再讀一遍。被褥,鋪在草包未解的兩個木箱上,老鄉(xiāng)教我的,我分不清他們。油燈下,他們的臉一樣黃,一樣瘦,一樣疲憊。倦了。我不清楚怎樣才能打到水。免了吧,洗臉,漱口,從今以后,我是農民,農民講究的不是這些。一條狗飛奔而來,黑白相間的毛色,連狗頭都不例外。它瞪著我,昂起頭,叫聲兇狠。不不,你搞岔了,四條腿的東西,在我面前,這里的主人,輪不到你。熄燈。長江從遠處流過,撇下一灘低低的圩地。風吹著它,雨打著它,太陽照著它,眾多河渠將它化成一塊塊大小不等的幾何圖形。圖中,野草蔥蔥蘢蘢。村莊都建在土墩上,四周有樹,不密。高過村子的只有三里外的大圩埂,它束著漕河,那條連接長江和巢湖的河。山,遠遠的,淡淡的。清晨,我套上運動衫褲,跑到曬場做體操,活動腰腿。老鄉(xiāng)沒見過這,硬說我“有拳”,三天之后村里人人知道,我稍稍一蹲便能躍上屋頂,比雞還輕。徒勞的解釋。勞動去??钢箧@,排進婦女的行列,一天掙上六工分。也許還不夠抽煙,但是,能不去嗎?不去?為什么離家,插隊在無名的村莊,孤身一人?河水已被抽干,大魚小魚統(tǒng)統(tǒng)就擒。一年挖一遍的河床并未積下多少淤泥,大鍬插不下去,往往須助一腿之力。我老在暗自祈禱,這一鍬非碰上個硬的。甲魚,老鄉(xiāng)稱它為沙鱉,這種與烏魚沾親的丑類,不鬧饑饉,他們是不吃的,就同不吃蟹,不吃螺螄。多好的鄉(xiāng)俗!我情不自禁地贊美。“小陳哎,沙鰲?!焙蟪蠞h叫著,送了過來?!按蟛?,難為你了?!蔽艺f,我開始學點兒當?shù)赝猎?。整個生產隊勞力全在為我找鱉。其熱情程度,決不亞于耕種自留地。隊長走過來,皺起了眉頭,四八子也找到了一個,他不給我,說留著自用,老鄉(xiāng)們沒有不嘲他的。休息了,勞力們只愿意坐下抽煙。提著籃子的串鄉(xiāng)小販從二房村走來,放下貨籃,收進雞蛋,交出香煙。做兩毛錢生意,得賠上一大籮閑話。奶奶們給丈夫提來了茶水。當姐姐的小丫頭背來了嬰孩。喂奶時沒了哭聲,有的只是笑聲,鬧聲,嗔罵聲。我問后朝:“大伯,你幾歲了?”“幾歲?三歲!”四八子訕笑?!班l(xiāng)里人,不問幾歲,問多大?!焙蟪f,“我五十五嘍?!笨磥?,四八子很想和我攀談一番,他也是讀過書的,但他沒敵住那笑聲的誘惑,站了起來,終究沒走成,因我掏出了最后一包“大前門”。后朝恭敬地雙手接過,連聲稱謝。煙卷上燙金的“門”字,四八子瞅了又瞅,“上海佬,有錢?!彼f,“我戰(zhàn)友都知道這煙,好香嘞,好香!”“你當過兵?”我問?!皼]?!焙蟪療o聲地笑著,露出半口稀疏的黃牙,“上幾年,他進了城,學了幾句新話?!蔽覄澲鸩瘢蟪B忙躬身站起,雙手圍成一個井,火滅了,我覺得,還是讓他自己點的好。我第一次注意后朝,是在進村的第二天。我理箱子,發(fā)覺飯碗碎了一個,手一揮,破碗飛進水田。“不扔不扔,劃了腳不好嘞!”后朝正扛著大鍬走過。他脫了鞋,挽起褲腿。水田結了冰,碗片的落點極易辨認。他將破碗摸上來后,在我門前挖了個坑將它埋了。我深受感動,這就是貧下中農呵!我們七房村像個土堡,突兀在高高的土墩上。圩區(qū)多水,水多成災。春汛時節(jié),一旦破圩,土墩也無濟于事。眼下不必為這發(fā)愁,地還凍著。充作綠肥的紅花草,從我腳下一直扯到村邊。從那兒駛過一頭小獸?!按蟛?!有狼?”我有點激動?!澳挠欣钦O,我家的狗子?!编?,我的對頭,它縱身越過水渠,向二房村逼近。村里響起了狗們無組織的亂叫?!案苫盍?!干活了!”隊長吹響了哨子。(有刪改)文本二:難忘的“知青歲月”歐陽文當年風華正茂的小伙子、小姑娘們,如今都到了花甲之年了。然而,知青歲月在我們心中留下的印跡,卻永遠不會磨滅。這段歲月對于我們知青來說,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痛苦的成長經歷。在廣闊的天地,在選擇與被選擇中,我們學會了守望,學會了忍耐,更學會了堅持。因為經歷了較落后的農村生活磨難,我們懂得珍惜和知足,天天起早摸黑出工,天天耕耘。在泥濘的土地上種麥、插秧、收割,這種無比的艱辛與苦難,讓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名利之心就愈加淡薄,面對人生中出現(xiàn)的坎坷卻更為堅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與其說是一種稱呼,不如說是我們一代人共同的身份。曾幾時“知青”這個詞無人不知,老三屆也無人不曉,現(xiàn)在卻已經成了越來越遙遠的名詞了。可對這代人來說,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是我們走進社會的第一課,是我們曾經謀生的唯一選擇。因此,“知青”成了那個時代的一種烙印,成了我們難忘的知青歲月,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里,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青春年華的墓碑上。近日我看望了當年的南京老知青,看望了傳唱幾十年的《可愛的家鄉(xiāng)》《知青之歌》歌曲原作者任毅,我們一起來到了他曾經插隊的地方,和他面對面交談,一起回顧了那段令人難忘的知青經歷。來到當年的知青茅草屋,那時候我們知青的生活多么艱苦,看到了簡樸的生活用品和農具,那就是我們曾經的生活狀態(tài)。我們知青的心是相通的,我和任毅結下的情誼也是真摯的。知青的經歷是苦澀的,卻又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今天我們回憶知青歲月,不是為了歌頌那段歷史,而是要給經歷了那段青春歲月、現(xiàn)已年過半百的人一個傾訴、回憶和互相親切問候、聚會的機會。也許,每一個知青人的經歷,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這樣的故事,都共同折射出當年的時代印記。知青歲月,令我回憶,令我思索,十年的農村生活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算長,但給我們很多啟迪,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苦與甜”。雖然那個時代已經久遠了,但對那一代知青人來說,永遠都不會淡漠。讓我們一起走過從前,更加感恩和珍惜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有刪改)注:文本一的“我”是從上海來安徽插隊的上山下鄉(xiāng)青年。(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A.文本一中的“草屋”“泥地”“冷茶”“狗吠聲”,營造了質樸的農村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不同于城市的特殊氛圍,流露出了“我”欣喜愉悅的心情。B.文本一中“我”晨練被村里人傳得神乎其神,說“我”稍稍一蹲便能躍上屋頂,比雞還輕,“我”解釋都沒用,表現(xiàn)了農村的人文特色。C.文本二的回憶,是要給經歷了那段青春歲月、現(xiàn)已年過半百多的人一個傾訴、互相親切問候、聚會的機會,讓他們更加感恩、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D.反思知青生活那一段難忘的歲月,是當代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兩則文本都豐富了知青題材的內容。(2)陳村的小說幾乎都是無故事的,他不斷地通過敘述來消解小說的故事性,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試結合文本一加以體會。(3)兩則文本對知青生活都有描繪,請分析其異同?!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小說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指定的寫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題干中相關寫作特色的提示,準確理解藝術特色含義,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則文本相關描繪的比較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部分,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窘獯稹浚?)A.“欣喜愉悅的心情”錯,根據文章內容,青年來到陌生的農村,感覺是茫然的,孤獨的,沒有欣喜愉悅。故選A。(2)從情節(jié)看,“泥地在吸吮著潑去的冷茶,村子里狗吠著”“有點想家”“倦了”……,剛到知青點,不論寫環(huán)境,還是敘述自己的感受,都是以鏡頭捕捉的方式呈現(xiàn)的片段化敘述,沒有完整的情節(jié)。從事件過程看,“勞動去??钢箧@,排進婦女的行列”“河水已被抽干,大魚小魚統(tǒng)統(tǒng)就擒”“整個生產隊勞力全在為我找鱉。其熱情程度,決不亞于耕種自留地”“我問后朝:‘大伯,你幾歲了?’……后朝說,‘我五十五嘍’”,寫勞動時的場面,也是片段的組接,送鱉、問年齡等,都是點到為止,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局。從人物塑造看,文中出現(xiàn)較多的后朝,只涉及一些片段,“‘小陳哎,沙鰲?!蟪蠞h叫著……我問后朝:‘大伯,你幾歲了?’……后朝說,‘我五十五嘍。’……后朝恭敬地雙手接過,連聲稱謝……后朝正扛著大鍬走過。他脫了鞋,挽起褲腿。水田結了冰,碗片的落點極易辨認。他將破碗摸上來后,在我門前挖了個坑將它埋了……我深受感動,這就是貧下中農呵!”,沒有通過完整的故事來塑造他的形象。小說中沒有完整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人物的敘述是不完整的。(3)同:文本一有“勞動去??钢箧@,排進婦女的行列,一天掙上六工分……為什么離家,插隊在無名的村莊,孤身一人……一年挖一遍的河床并未積下多少淤泥”“‘干活了!干活了!’隊長吹響了哨子”。文本二有“天天起早摸黑出工,天天耕耘。在泥濘的土地上種麥、插秧、收割……知青歲月,令我回憶,令我思索,十年的農村生活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算長,但給我們很多啟迪”。兩篇文章都描述了在農村勞動時的情景,表現(xiàn)出對那段特殊歲月的回憶及思考。異:文本一體裁為小說,人物是虛構的,包括下鄉(xiāng)當知青的“我”;結合“勞動去??钢箧@,排進婦女的行列”“河水已被抽干,大魚小魚統(tǒng)統(tǒng)就擒”“整個生產隊勞力全在為我找鱉。其熱情程度,決不亞于耕種自留地”“后朝正扛著大鍬走過。他脫了鞋,挽起褲腿。水田結了冰,碗片的落點極易辨認。他將破碗摸上來后,在我門前挖了個坑將它埋了”等內容可知,文本一注重片段的敘述;文本二,結合題目《難忘的“知青歲月”》和具體內容“知青歲月在我們心中留下的印跡,卻永遠不會磨滅。這段歲月對于我們知青來說,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痛苦的成長經歷”等可知,體裁是回憶性散文,注重對知青生活的概括性敘述。文本一,“倦了。我不清楚怎樣才能打到水。免了吧,洗臉,漱口,從今以后,我是農民,農民講究的不是這些”“能不去嗎?不去?為什么離家,插隊在無名的村莊,孤身一人?”“我問后朝:‘大伯,你幾歲了?’”“‘幾歲?三歲!’四八子訕笑”“鄉(xiāng)里人,不問幾歲,問多大”“后朝說,‘我五十五嘍’”“‘你當過兵?’我問”“‘沒。’后朝無聲地笑著,露出半口稀疏的黃牙”“上幾年,他進了城,學了幾句新話”,在片段的敘述中,注重內心獨白和語言描寫等,情感流露深沉隱晦;文本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與其說是一種稱呼,不如說是我們一代人共同的身份”“可對這代人來說,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是我們走進社會的第一課,是我們曾經謀生的唯一選擇。因此,‘知青’成了那個時代的一種烙印,成了我們難忘的知青歲月,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里,印刻在我們這一代人青春年華的墓碑上”“今天我們回憶知青歲月,不是為了歌頌那段歷史,而是要給經歷了那段青春歲月、現(xiàn)已年過半百的人一個傾訴、回憶和互相親切問候、聚會的機會”“雖然那個時代已經久遠了,但對那一代知青人來說,永遠都不會淡漠。讓我們一起走過從前,更加感恩和珍惜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注重總結、思考,深情書寫對那段生活的感慨和反思。答案:(1)A(2)示例:①剛到知青點,不論寫環(huán)境,還是敘述自己的感受,都是(以鏡頭捕捉的方式)片段化敘述,沒有完整的情節(jié)。②寫勞動時的場面,也是片段的組接,送鱉、問年齡等,都是點到為止,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局。③對人物的敘述也是不完整的,比如文中出現(xiàn)較多的后朝,也并沒有通過完整的故事來塑造他的形象。(3)同:都描述了在農村勞動時的情景,表現(xiàn)出對那段特殊歲月的回憶及思考。異:①文本一體裁為小說,注重片段的敘述;文本二體裁是回憶性散文,注重對知青生活的概括性敘述。②文本一在片段的敘述中,注重內心獨白和語言描寫等,情感流露深沉隱晦;文本二注重總結、思考,深情書寫對那段生活的感慨和反思。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自成化初年,陜西至荊、襄、唐、鄧之間,皆長山大谷,綿亙千里,所至流逋藏聚為梗,劉千斤之亂因之。至李胡子復亂,流民無慮百萬。都御史項忠奉命捕逐之,死者不可勝計。祭酒周洪謨乃著《流民說》,略曰:“昔因修天下《地理志》,見東晉時廬、松之民,流至荊州,乃僑置松滋縣于荊江之南;陜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陽,乃僑置南雍州于襄西之側。其后松滋隸于荊州,南雍遂并于襄陽,垂今千載,寧謐如故。此前代處置荊、襄流民者,甚得其道。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倍加防钯e深然其說。至是流民復集如前,賓乃援洪謨說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蒞其事。秋七月,北城兵馬吏目文會疏言:“荊、襄自古用武之地。宣德間,有流民鄒百川、楊繼保匿聚為非。正統(tǒng)中,民胡忠等開墾荒田,始入版籍,編成里甲。成化年來,劉千斤、石和尚、李胡子相繼作亂,大臣處置失宜,終未安輯。今河南歲歉民饑,入山就食,勢不可止,能保無后日之患?經條上三事:曰荊、襄土地肥饒,皆可耕種,遠年入籍流民,可給還田土,所附籍者領田土力耕,量存恤之,其愿回籍者聽。曰流民潛處,出沒不常,乞選良有司為之撫綏,軍衛(wèi)官為之守御,則流民自安。曰荊、襄上流,為吳、楚要害,道路多通,必于總隘之處,加設府、衛(wèi)、州、縣,立為保甲,通貨賄以足其衣食,立學校以厚其風俗,則其民自趨于善矣?!鄙洗笫侵?,命都御史原杰采其言用之。都御史原杰奏言:“信陽、固始等州縣,南抵蘄、黃,西接荊、襄,東連鳳陽、霍丘,山勢綿亙,河流四達,盜易出沒。且鳳陽、陳州,近皆被災,流民載道。盜入霍丘,劫帑藏,執(zhí)縣官,民庶騷動,誠宜思患預防。今請于汝寧所屬信陽等一十三州縣,令二司巡守官選壯丁,備器械馬匹。委任二官督之,緝捕盜賊。又信陽軍民雜處,奸盜尤眾,請調守備南陽河南都指揮官,俾得專御盜賊,禁治銀洞。又商城縣南接六安州二百余里,四野曠漫,而金剛臺巡檢司乃在縣北,今請遷置縣馬頭山?!痹t悉如所言行之。(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A.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B.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C.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D.若今聽其近諸縣者附籍/遠諸縣者設州縣以撫之/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使安生業(yè)/則流民皆齊民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祭酒,古代官名,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西晉改設國子祭酒,隋唐以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B.僑置,六朝時南北分裂,戰(zhàn)亂頻仍,諸朝遇有州郡淪陷敵手,則往往暫借別地重置,仍用其舊名,稱為“僑置”。C.版籍,登記戶口、土地的簿冊,“版”與“版面設計”中的“版”含義不同。D.里甲,明州縣統(tǒng)治的基層單位,“里”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中的“里”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自成化初年以來,陜西至荊、襄等地大山連綿,河谷幽深,綿延上千里,到處都有流民出沒,經常有乘機作亂之事發(fā)生。B.針對流民作亂之事,周洪謨提出用東晉時的僑置之法來安置流民?;噬喜捎昧诉@個建議,派都御史李賓去執(zhí)行。C.文會提出在荊、襄兩地采取分給流民田土,派好的官員去安撫他們,加設管理機構,設立保甲等措施。D.都御史原杰請求在信陽等地挑選壯丁,準備器械馬匹,緝拿盜賊等措施上奏后,皇帝下詔全都按照他說的實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至是流民復集如前,賓乃援洪謨說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蒞其事。②通貨賄以足其衣食,立學校以厚其風俗,則其民自趨于善矣?!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內容的變化等。?)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相關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解答】(1)句意:如果現(xiàn)在聽任那些靠近各縣的人落下戶籍,遠離各縣的設置州縣來安撫流民,設置官吏,編排里甲,寬緩徭役,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那么流民都會變成良民了。“近諸縣者”與“遠諸縣者”一個是指那些靠近各縣的人,一個是指遠離各縣的人,故“附籍”應是對“近諸縣者”的做法,而對待“遠諸縣者”則是“設州縣”,故應在“附籍”后斷開,排除BC。“置官吏”“編里甲”“寬徭役”三句都應單獨成句,排除D。故選A。(2)D.“‘里’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中的‘里’含義相同”錯。文中的“里”是古代基層行政組織,“千里”的“里”是長度單位,二者含義不同。句意: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故選D。(3)B.“針對流民作亂之事,周洪謨提出用東晉時的僑置之法來安置流民……派都御史李賓去執(zhí)行”錯,原文是“命原杰往蒞其事”。故選B。(4)①“援”,引用;“疏”,寫奏章;“蒞”,管理,處理。譯文:到現(xiàn)在流民再次像以前一樣聚集,李賓于是引用洪謨的說法上疏陳奏,皇上許可(他這樣做),命原杰去處理這件事。②“通貨賄”,流通商品,“足”,使……豐足;“厚”,使……淳美、淳厚。譯文:經商做買賣(流通商品)使他們豐衣足食,設立學校來使風俗變得淳美,那么老百姓就自然趨向善良了。答案:(1)A(2)D(3)B(4)①到現(xiàn)在流民再次像以前一樣聚集,李賓于是引用洪謨的說法上疏陳奏,皇上許可(他這樣做),命原杰去處理這件事。②經商做買賣(流通商品)使他們豐衣足食,設立學校來使風俗變得淳美,那么老百姓就自然趨向善良了。參考譯文:自從成化初年,從陜西到荊、襄、唐、鄧之間,都是連綿的大山、幽深的河谷,綿延千里,到處都有流民出沒漂泊,劉千斤之亂就是這個造成的。等到李胡子再次作亂,流民約有百萬之多。都御史項忠奉命抓捕驅逐他們,因此而死去的人的不計其數(shù)。于是祭酒周洪謨就寫了《流民說》,大概內容是:“眼前因修著天下《地理志》,看見東晉的廬、松的百姓,流落到了荊州,就暫借荊江南部重置松滋縣陜西雍州百姓,流聚到襄陽,于是在襄西附近暫時設置了南雍州。這以后松滋就隸屬于荊州了,南雍和襄陽合并在了一起,延續(xù)到現(xiàn)在已上千年了,一直很安寧平靜。這以前代處置荊、襄流民的,非常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假如現(xiàn)在放任那些靠近各縣的人落下戶籍,遠離各縣的設置州縣用來安撫流民,設置官吏,編排里甲,寬緩徭役,使百姓安居樂業(yè),那么流民就都會變成良民了。”都御史李賓非常贊同這個說法。到如今流民再次像從前一樣聚集,李賓就引用洪謨的說法上疏陳奏,皇上答應(他這樣做),命原杰去處理這件事情。秋天七月,北城兵馬吏目文會上疏說道:“荊、襄兩地自古以來都是用武之地。宣德年間,有流民鄒百川、楊繼保藏在這里聚集在一起為非作歹。正統(tǒng)年間,平民胡忠等人在此處開墾荒田,才開始納入戶籍,編成里甲管理。從成化年以來,劉千斤、石和尚、李胡子接連作亂,大臣們處理不當,終究沒能安定下來。如今河南年成歉收百姓饑荒,跑到山里找吃食,來勢不可阻擋,能保證不會有后顧之患嗎?向上陳述三件事:(一是)荊、襄土地肥沃,土地到處可以耕種,入籍年限久的流民,可分給他們田土,附入本地戶籍的外地人分給他們田地來耕種,按照他們的具體情況救濟他們,那些愿意回原籍的允許他們回原籍。(二是)流民躲在大山深處,出沒沒有規(guī)律,請朝廷選擇好的官員去安撫他們,派軍隊保護他們,那么流民自會安定下來。(三是)荊、襄上游,是吳、楚的要害,道路通達,一定要在險要之處,加設府、衛(wèi)、州、縣(等管理機構),設立保甲,通過經商做買賣使他們豐衣足食,設立學校來使風俗變得淳美,那么老百姓就自然趨向善良了?!被噬险J為他說得很對,命令都御史原杰采用他的計策。都御史原杰稟奏說:“信陽、固始等州縣,南面連接蘄、黃,西面荊、襄接壤,東面連著鳳陽、霍丘,山勢綿延,河流四通八達,盜賊容易出沒。并且鳳陽、陳州,近來都遭受災害,流民滿道。盜賊進入霍丘,搶劫錢幣財物,抓走當?shù)乜h官,老百姓騷動不安,確實應該思考預防禍患發(fā)生?,F(xiàn)在請求在汝寧所屬的信陽等一十三個州縣,命令二司巡守官挑選壯丁,準備器械馬匹。交給兩位官員督促,緝拿盜賊。另外信陽軍民混雜在一起,盜賊特別多,請朝廷調集守備南陽的河南都指揮官,使他們能專門防御盜賊,治理銀洞等地。再有商城縣南連接六安州二百多里,四周寬闊,而金剛臺巡檢司卻駐扎在縣北,今請朝廷遷移到馬頭山設置縣衙?!被实巯略t全都按照他所說的做。(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5.(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嘲春風溫庭筠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苒嫋轉鸞旗,萎蕤吹雉葆。揚芳歷九門,澹蕩入蘭蓀。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詠春風崔涯動地經天物不傷,高情逸韻住何方。扶持燕雀連天去,斷送楊花盡日狂。繞桂月明過萬戶,弄帆晴晚渡三湘。孤云雖是無心物,借便吹教到帝鄉(xiāng)?!咀⑨尅寇蹕枺╪iǎo):輕柔貌。“萎蕤(ruí)吹雉葆”,是說春風吹動著皇帝的儀仗,就像吹動著茂密的青草。(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溫詩和崔詩題目雖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春風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B.溫詩側重寫春風的五種行為;崔詩寫春風扶燕托云,側重情感抒發(fā)。C.溫詩注重細節(jié)描寫,描繪春風的行為軌跡;崔詩注重宏闊背景的勾勒,開闊浩遠。D.溫詩和崔詩的春風都是通過有形的物的動態(tài)來表現(xiàn)的,化無形為有形。(2)兩首詩一“詠”一“嘲”,對同樣的事物寄予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兩首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比較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首詩歌,根據題干的提示,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窘獯稹浚?)B.兩首詩都是借助春風的具體行為表達情感的,沒有“側重”。故選B。(2)相同點:都寄托了渴望得到賞識、受到重用的積極入世之情。溫詩“苒嫋轉鸞旗”,“鸞旗”是皇帝鸞輿前面儀仗隊所舉的彩旗,用以顯示儀表的威嚴的。春風能使它得以舒展,顯得更生動勃郁?!皳P芳歷九門”,九門,指天子之門,是說春風把芬芳的氣息吹進了天子的宮廷。如果沒有春風,則縱有九門,也是沒有生氣的。這正是杜甫的“致君堯舜”的意思。表達了詩人的入世之心。崔詩首聯(lián)“動地經天物不傷,高情逸韻住何方”動地經天:觸動大地,經過天空。高情逸韻:高尚情懷,飄逸風度。詩人以”高情逸韻“一詞來形容春風,里面是滿滿的贊賞之意。尾聯(lián)“孤云雖是無心物,借便吹教到帝鄉(xiāng)?!苯璞悖航柚猴L的便利。帝鄉(xiāng):指唐朝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孤云雖然漫無目的漂浮,但春風如果肯行方便,不妨把它吹到帝鄉(xiāng)長安去走一遭吧。在這里,表面看詩人寫的是春風與孤云,實際是以“孤云”暗喻自己,把“春風”喻作有地位的人,那么孤云借便春風吹到帝鄉(xiāng)??梢娫娙讼M玫接械匚坏娜耸康脑?,從而能夠去都城長安成就一番事業(yè)。不同點:溫詩“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盡管它如何的想為皇上振興威儀,無奈皇帝還是只喜歡那種雖無好風,卻能經常出入懷袖的小團扇子。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蘭蓀,與草木為伍了,尾聯(lián)流露出不受重用的悲哀以及對奸滑小人的憤恨。崔詩頷聯(lián)“扶持燕雀連天去,斷送楊花盡日狂”,春風吹拂,雖然力道輕柔,似乎微不足道,但仍能助力燕雀,讓它們御風飛翔直上碧空。這是對春風作用的正面描述。頸聯(lián)“繞桂月明過萬戶,弄帆晴晚渡三湘”,在月明之夜,春風吹拂過千家萬戶;在晴天黃昏,春風鼓起船帆,吹送航船行駛在湘江之水上。給千家萬戶送去濃濃的春意,給江上的航船送去鼓帆遠行的力量,這是春風對于人間的饋贈。更多是漂泊四處、催生萬物的高逸情懷。答案:(1)B(2)同:都寄托了渴望得到賞識、受到重用的積極入世之情。溫詩寫春風“轉鸞旗”“歷九門”表達了入世之心。崔詩所寫的春風高情逸韻,繞桂扶燕,尾聯(lián)由云借春風到帝鄉(xiāng),表達了心底想要入世的渴望。異:兩首詩感情的表達上又各有側重。溫詩寫春風“轉鸞旗”“歷九門”表達用世之心非常明顯,尾聯(lián)流露出不受重用的悲哀以及對奸滑小人的憤恨。崔詩所寫的春風雖然也有去帝鄉(xiāng)的渴望,但更多是漂泊四處、催生萬物的高逸情懷。賞析:第一首:溫庭筠的這一首詩,他自己首先就署上了一個“嘲”字。嘲者,譏笑也。然而從他的詩里看,他把春風寫得又是非常好。好而要受到譏笑,就不能不說是在“指桑罵槐”。因此,可以把此詩作為一首有寄托的詩來讀。此詩開門見山就提出了“春風何處好?”接著他列舉了五種春風的行動,來證明春風之好。換句話說,這五種行動,就是溫庭筠理想中的“風”。好而遭到遺棄,就是盲目討好,這所以是該予以嘲笑的。那么嘲風之盲目,也正是嘲皇帝之不識好壞。評論界有人總是認為溫庭筠不配《離騷》,其實他的這首詩可以說正是繼承了楚風的“騷”意,因為它很容易使人想到了宋玉的《風賦》: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概新夷、被荑揚?;匮_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凄惏栗,清涼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溫庭筠在這里,正是師承了此意的。試來解讀風的好處:第一種好處:“別殿饒芳草”,“饒”有豐、飽的意思。這里作動詞用,可以理解為因“春風”而使芳草茂密豐盛起來了。芳草,就是香草,古人常常用它來比喻忠貞的美德。劉攽說:“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佳卉為君子美德?!保ā肚刂萃娣纪び洝罚┒@正是《離騷》的手法。如果用代數(shù)的方法,把這代了進去,那么等式就是說:春風有什么好處呢?它可以使君子具備著更多的美德。而這正是子夏在《詩序》中說的:“風,風也;風以動之”的本意。第二,“苒嫋轉鸞旗”,“鸞旗”是皇帝鸞輿前面儀仗隊所舉的彩旗,用以顯示儀表的威嚴的。春風能使它得以舒展,顯得更生動勃郁。這正是杜甫的“致君堯舜”的意思。第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旗名,也是鹵簿中的一種。但萎蕤也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葆”,就是羽葆,古時用鳥毛裝飾的車蓋;也就是指皇帝所坐的車子“鸞輿”。張衡《東京賦》:“羽蓋威蕤”。雉,是野雞。是用野雞尾巴的毛作裝飾的一種宮扇,也是皇帝近前的儀仗。“萎蕤吹雉葆”,是說春風吹動著這些儀仗,就像吹動著茂密的青草。不僅寫出了皇帝儀仗隊伍之浩蕩,更寫出了春風的質感??梢哉f,這些葆羽,正是因春風才顯得這樣流動而有生氣的。以上兩句從遠一直寫到近,寫春風能使皇帝的儀仗顯得更為顯赫。可以試想,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