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同步訓練)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3/05/wKhkGWdZwRmAKut9AAF_zcuUaM4630.jpg)
![《16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同步訓練)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3/05/wKhkGWdZwRmAKut9AAF_zcuUaM46302.jpg)
![《16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同步訓練)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3/05/wKhkGWdZwRmAKut9AAF_zcuUaM46303.jpg)
![《16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同步訓練)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3/05/wKhkGWdZwRmAKut9AAF_zcuUaM46304.jpg)
![《16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同步訓練)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3/05/wKhkGWdZwRmAKut9AAF_zcuUaM463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積累與運用(本大題有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1、下列關于《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的描述,正確的是:A.文章主要講述了梁啟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B.文章以梁啟超的經(jīng)歷為例,闡述了苦與樂的關系。C.文章通過梁啟超的經(jīng)歷,探討了人生的幸福和痛苦。D.文章主要講述了梁啟超的學術成就和對社會的貢獻。2、在《最苦與最樂》中,梁啟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痛苦,都是由這同一件事來的”,這里的“同一件事”指的是:A.責任B.成就C.勞動D.享受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達觀(dá)契約(qì)賠禮(péi)B.卸卻(xiè)盡管(jìn)纖細(xiān)C.承擔(chéng)悲天憫人(mǐn)排解(pái)D.失意(shī)如釋重負(shì)監(jiān)督(dū)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我們在心里由衷地感激老師多年來的默默付出。B.經(jīng)過梁啟超先生的講解后,讓我們對人生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C.學校開展的“感恩·成長”活動,掀起了同學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風尚。D.為了避免此類事件不再發(fā)生,學校加強了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5、下列關于《最苦與最樂》一文中梁啟超所闡述的快樂與痛苦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快樂來源于事業(yè)的成功,痛苦來源于個人的困苦。B.快樂是一種內(nèi)心的滿足和成就感,痛苦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C.快樂與痛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兩種情緒體驗,它們相互交織,相互轉化。D.文章中提到,最苦是求名求利,最樂是利國利民。6、下列關于《最苦與最樂》一文中梁啟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啟超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追求真理和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B.文章強調(diào)了利國利民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人生最大的快樂。C.梁啟超認為,人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快樂與痛苦看作是人生的常態(tài)。D.文章中提到,追求個人的幸福和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7、根據(jù)梁啟超在《最苦與最樂》一文中所述,以下哪項最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A.人生在世,既有苦也有樂,關鍵在于如何面對和選擇。B.苦與樂是人生的兩種基本狀態(tài),人們應學會在苦中求樂。C.人生的苦樂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無法改變。D.梁啟超提倡通過努力工作來追求快樂。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部分有2大題,每大題12分,共24分)第一題:《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問題?!蹲羁嗯c最樂》梁啟超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有病。病,一來,倒頭便睡,四肢不能動彈,百般痛苦,再苦,不過病后醫(yī)藥上的花錢。貧家子弟,不能進醫(yī)院,病后不能請醫(yī)生診治,病到臨死,尚且不覺得苦,因為無痛苦,只覺得無味,無味便不苦了。人生最樂的事,莫若精神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滿足,并不一定是富貴榮華,也不一定是高官厚祿,更不是那紙醉金迷的酒肉朋友,而是那一種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這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在何種境地,都是最寶貴的。它能讓人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在順境中保持謙遜。最苦是貧,貧則無以為生。最樂是富,富則能行其志。貧與富,乃人生之常態(tài),但貧富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貧者欲求富,富者欲求樂,這是人生永恒的追求。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請概括“最苦與最樂”分別指的是什么?2、文章中提到“貧與富,乃人生之常態(tài),但貧富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這句話表達了什么觀點?3、文章中提到的“這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在何種境地,都是最寶貴的”,這句話強調(diào)了什么?第二題: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題目。最苦與最樂梁啟超人生最大的苦樂是什么?這話要問得懇切,簡直是要從靈魂里流露出來,所以動人心弦。答案也許不大一樣,但我想,最苦與最樂之別,大概要算苦是憂患,樂是達觀;憂患是自尋煩惱,達觀則由物付物。憂患可以使人勞碌,而勞碌可以生出智慧;憂患可以使人貧賤,而貧賤可以激勵壯志;憂患可以使人顛沛流離,而顛沛流離可以使人老練;憂患可以使人受盡痛苦,而痛苦可以使人奮發(fā)向前。總之,憂患可以使人成才,使人成長。但是,憂患也會使人疲憊,使人絕望,使人失去生活的樂趣。所以,憂患可以是一種財富,也可以是一種負擔。達觀則不然,它是一種生活的藝術。達觀的人,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不因一時的快樂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時的痛苦而沉淪其中。他們能夠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挫折,用智慧去化解煩惱,用胸懷去包容一切。達觀的人,往往能夠從生活的苦痛中找到樂趣,從失敗中看到希望,從挫折中汲取力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達觀呢?首先,要有寬廣的胸懷。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我們心胸開闊,就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其次,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它能夠幫助我們戰(zhàn)勝困難,走出困境。最后,要有智慧。智慧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掌握了智慧,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樂趣,享受生活的美好。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對“憂患”和“達觀”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憂患是一種自尋煩惱,而達觀則是一種由物付物。B、憂患可以使人成才,使人成長,達觀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C、憂患是自尋煩惱,達觀則是憂患的產(chǎn)物。D、憂患是一種負擔,達觀則是一種財富。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對“達觀的人”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達觀的人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B、達觀的人不因一時的快樂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時的痛苦而沉淪其中。C、達觀的人能夠從生活的苦痛中找到樂趣,從失敗中看到希望。D、達觀的人通常不會有智慧,因為他們只是樂觀地面對生活。3、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關于如何做到達觀的建議,不正確的一項是:A、要有寬廣的胸懷,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B、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戰(zhàn)勝困難。C、要有智慧,智慧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掌握了智慧,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樂趣。D、達觀的人不需要努力,因為樂觀地面對生活就已經(jīng)足夠。三、古詩文閱讀(本部分有2大題,每大題8分,共16分)第一題:閱讀下面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一文,完成下列題目。最苦與最樂梁啟超人生在世,各有各的苦樂,各人自去受用,各人自去享受。天下古今的苦樂,總逃不出這三個字:不是苦就是樂。先說苦字。苦字是人生本味。有人受苦,受苦便是苦,有人享樂,享樂也是苦??鄻啡谛脑?。心苦便是苦,心樂便是樂。富與貴,是人生的大樂;貧與賤,是人生的大苦。老來疾病,是人生的大苦;幼年孤苦,也是人生的大苦。人生在世,那有事事如意?那有事事稱心?欲求事事如意,不如求心常樂。天下古今的苦樂,全在知不知足。能知足,心常泰然;不知足,天天苦海。再說樂字。人生在世,有種種樂境,種種苦境,究竟哪一種最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姌纷值拿罹常辉诤枚?。何謂好?心里覺得其有趣味便是好。何謂樂?心體純和,便是樂。天下第一等事,無過于吃飯睡覺,人生第一等樂事,無過于吃飯睡覺。人吃飯而不知其味,睡覺而不知其香,便是苦境。吃飯不知味,睡覺不知香,不是心苦,便是身苦。若吃飯而能知其味,睡覺而能知其香,即便貧賤困苦,也是樂境。最苦與最樂,看其怎么說法??鄻啡谧孕摹=袢杖艨?,只是自討苦吃;今日若樂,只是自尋快樂。天地間的苦樂,全憑我自己的心去體會,去創(chuàng)造。1、下列對“苦樂全在心造”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A、苦與樂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B、苦與樂的感受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C、苦與樂是客觀存在的,不受個人影響。D、苦與樂是由外界環(huán)境決定的。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關于“最樂”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孔子認為最樂是樂之者。B、最樂是指心體純和。C、最樂是指吃飯睡覺。D、最樂是指知之者。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天地間的苦樂,全憑我自己的心去體會,去創(chuàng)造?!边@句話說明了什么?A、苦樂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B、苦樂的感受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C、苦樂是由外界環(huán)境決定的。D、苦樂是客觀存在的,不受個人影響。第二題:古詩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題目。《最苦與最樂》梁啟超最苦與最樂,是人生一大的學校,一個學校要想造就有學問、有本領、有德性的人才,必先使青年人知道快樂的所在,使青年人常保持快樂的心境,有了快樂的心境,自然會出德性、出本領、出學問??鞓肥鞘裁茨兀靠鞓肪驮谧鍪隆W鍪碌谋旧?,便含有快樂。人類最大的快樂,是做自己能力所能做的。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能盡了吾人的心力,便是快樂。人生在世,生一日便有一日的責任,若能一日有一日的勤奮,便是一日的快樂。然而,快樂并非人人可得,真正的快樂,是內(nèi)心的快樂。內(nèi)心快樂,并非他人所能給予,自己能養(yǎng)成的。有些人終日忙碌,忙得沒有一點快樂,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的責任未盡,他們的能力沒有盡。盡責任的能力,便是快樂。最苦的事,莫若無快樂心。無快樂心,便是痛苦。然而,最苦又莫若無責任心。無責任心,便是無生趣。有責任心的人,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可以尋出一種快樂來。凡屬粗心的人,無論他怎么快樂,也覺得沒有意味。以下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梁啟超認為人類最大的快樂是什么?2、文章中提到“盡責任的能力,便是快樂”,這里的“責任”指的是什么?3、文章中提到“無快樂心,便是痛苦。然而,最苦又莫若無責任心。無責任心,便是無生趣?!边@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觀點?四、名著閱讀(9分)《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原文閱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無處逃躲呀!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開。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文章選自梁啟超《最苦與最樂》,有刪改)名著閱讀題理解與應用根據(jù)以上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理解性問題: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請用文中原話回答,并簡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分析性問題:文中提到“貧、病、老、死”與“未盡的責任”的苦痛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具體闡述。(4分)應用性問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請舉例說明你如何理解“盡責任”的重要性和它所帶來的快樂。(3分)五、寫作題(50分)結合《最苦與最樂》一文,談談你對“人生在世,最苦與最樂”這一觀點的理解,并舉例說明。闡述對“最苦與最樂”這一觀點的理解,強調(diào)內(nèi)心心態(tài)和價值觀的重要性。結合個人經(jīng)歷或身邊事例,舉例說明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關注生活中的美好。分析不同人的追求和價值觀,探討最苦與最樂的多樣性。總結全文,強調(diào)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本題的寫作示例中,考生首先闡述了“最苦與最樂”的根源在于內(nèi)心心態(tài)和價值觀,然后結合個人經(jīng)歷和錢學森的事例,論證了調(diào)整心態(tài)和追求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點明主題。這樣的寫作結構清晰,論證有力,是一篇優(yōu)秀的范文。《16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積累與運用(本大題有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1、下列關于《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的描述,正確的是:A.文章主要講述了梁啟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B.文章以梁啟超的經(jīng)歷為例,闡述了苦與樂的關系。C.文章通過梁啟超的經(jīng)歷,探討了人生的幸福和痛苦。D.文章主要講述了梁啟超的學術成就和對社會的貢獻。答案:B解析:文章以梁啟超的經(jīng)歷為例,闡述了苦與樂的關系,揭示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A、C、D選項雖然都與文章內(nèi)容有關,但不是文章的主要目的。2、在《最苦與最樂》中,梁啟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痛苦,都是由這同一件事來的”,這里的“同一件事”指的是:A.責任B.成就C.勞動D.享受答案:A解析:在文章中,梁啟超提到“人生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痛苦,都是由這同一件事來的”,這里的“同一件事”指的是“責任”。他認為,盡責任可以帶來快樂,而逃避責任則會導致痛苦。因此,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雖然與文章內(nèi)容有關,但不是這里所指的“同一件事”。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達觀(dá)契約(qì)賠禮(péi)B.卸卻(xiè)盡管(jìn)纖細(xiān)C.承擔(chéng)悲天憫人(mǐn)排解(pái)D.失意(shī)如釋重負(shì)監(jiān)督(dū)答案:D解析:選項A中的“達”字讀音正確,但此題要求選擇完全正確的項;選項B中“盡管”的“盡”應讀為jǐn,表示讓步關系時,因此B不完全正確;選項C中“承擔”的“承”應該讀作chéng,而這里給出的讀音是正確的,所以問題不在這個字上,但是因為題目要求選擇完全正確的項,我們?nèi)匀恍枰獧z查其他選項。選項D所有加點字的注音都是正確的。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我們在心里由衷地感激老師多年來的默默付出。B.經(jīng)過梁啟超先生的講解后,讓我們對人生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C.學校開展的“感恩·成長”活動,掀起了同學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風尚。D.為了避免此類事件不再發(fā)生,學校加強了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答案:C解析:選項A中,“在心里”和“由衷地”重復,可以去掉“在心里”。選項B缺少主語,應去掉“經(jīng)過”或“讓”,使句子結構完整。選項D中,“避免”和“不再”連用導致語義矛盾,應改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fā)生”。選項C表述明確,語義通順,沒有語病,因此是正確答案。5、下列關于《最苦與最樂》一文中梁啟超所闡述的快樂與痛苦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快樂來源于事業(yè)的成功,痛苦來源于個人的困苦。B.快樂是一種內(nèi)心的滿足和成就感,痛苦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C.快樂與痛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兩種情緒體驗,它們相互交織,相互轉化。D.文章中提到,最苦是求名求利,最樂是利國利民。答案:A解析:選項A中提到的“快樂來源于事業(yè)的成功,痛苦來源于個人的困苦”與原文描述不符。原文中梁啟超認為,最苦與最樂并非單純來源于事業(yè)和個人困苦,而是涉及更深層次的人生價值觀和責任感。因此,選項A是不正確的。6、下列關于《最苦與最樂》一文中梁啟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啟超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追求真理和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B.文章強調(diào)了利國利民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人生最大的快樂。C.梁啟超認為,人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快樂與痛苦看作是人生的常態(tài)。D.文章中提到,追求個人的幸福和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答案:D解析:選項D中提到的“追求個人的幸福和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與原文觀點不符。原文中梁啟超強調(diào)的是利國利民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而非單純的個人幸福和快樂。因此,選項D是不正確的。7、根據(jù)梁啟超在《最苦與最樂》一文中所述,以下哪項最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A.人生在世,既有苦也有樂,關鍵在于如何面對和選擇。B.苦與樂是人生的兩種基本狀態(tài),人們應學會在苦中求樂。C.人生的苦樂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無法改變。D.梁啟超提倡通過努力工作來追求快樂。答案:A解析:文章通過對比苦與樂,闡述了人生在世,既有苦也有樂,關鍵在于個人的態(tài)度和選擇。梁啟超鼓勵人們勇敢面對苦難,從中找到樂趣,從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提升。因此,選項A最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選項B雖然也涉及苦樂,但沒有突出個人的選擇和態(tài)度。選項C和D與文章的主旨不符。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部分有2大題,每大題12分,共24分)第一題:《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問題?!蹲羁嗯c最樂》梁啟超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有病。病,一來,倒頭便睡,四肢不能動彈,百般痛苦,再苦,不過病后醫(yī)藥上的花錢。貧家子弟,不能進醫(yī)院,病后不能請醫(yī)生診治,病到臨死,尚且不覺得苦,因為無痛苦,只覺得無味,無味便不苦了。人生最樂的事,莫若精神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滿足,并不一定是富貴榮華,也不一定是高官厚祿,更不是那紙醉金迷的酒肉朋友,而是那一種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這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在何種境地,都是最寶貴的。它能讓人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在順境中保持謙遜。最苦是貧,貧則無以為生。最樂是富,富則能行其志。貧與富,乃人生之常態(tài),但貧富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貧者欲求富,富者欲求樂,這是人生永恒的追求。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請概括“最苦與最樂”分別指的是什么?答案:最苦指的是身體上的疾病和精神上的貧乏,最樂指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內(nèi)心的平靜安寧。2、文章中提到“貧與富,乃人生之常態(tài),但貧富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這句話表達了什么觀點?答案:這句話表達了貧富是人生常態(tài),但貧富之間的差距是難以跨越的觀點。3、文章中提到的“這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在何種境地,都是最寶貴的”,這句話強調(diào)了什么?答案:這句話強調(diào)了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在人生中的寶貴性,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都是最重要的。第二題: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題目。最苦與最樂梁啟超人生最大的苦樂是什么?這話要問得懇切,簡直是要從靈魂里流露出來,所以動人心弦。答案也許不大一樣,但我想,最苦與最樂之別,大概要算苦是憂患,樂是達觀;憂患是自尋煩惱,達觀則由物付物。憂患可以使人勞碌,而勞碌可以生出智慧;憂患可以使人貧賤,而貧賤可以激勵壯志;憂患可以使人顛沛流離,而顛沛流離可以使人老練;憂患可以使人受盡痛苦,而痛苦可以使人奮發(fā)向前??傊?,憂患可以使人成才,使人成長。但是,憂患也會使人疲憊,使人絕望,使人失去生活的樂趣。所以,憂患可以是一種財富,也可以是一種負擔。達觀則不然,它是一種生活的藝術。達觀的人,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不因一時的快樂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時的痛苦而沉淪其中。他們能夠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挫折,用智慧去化解煩惱,用胸懷去包容一切。達觀的人,往往能夠從生活的苦痛中找到樂趣,從失敗中看到希望,從挫折中汲取力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達觀呢?首先,要有寬廣的胸懷。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我們心胸開闊,就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其次,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它能夠幫助我們戰(zhàn)勝困難,走出困境。最后,要有智慧。智慧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掌握了智慧,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樂趣,享受生活的美好。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對“憂患”和“達觀”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憂患是一種自尋煩惱,而達觀則是一種由物付物。B、憂患可以使人成才,使人成長,達觀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C、憂患是自尋煩惱,達觀則是憂患的產(chǎn)物。D、憂患是一種負擔,達觀則是一種財富。答案:B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對“達觀的人”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達觀的人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B、達觀的人不因一時的快樂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時的痛苦而沉淪其中。C、達觀的人能夠從生活的苦痛中找到樂趣,從失敗中看到希望。D、達觀的人通常不會有智慧,因為他們只是樂觀地面對生活。答案:D3、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關于如何做到達觀的建議,不正確的一項是:A、要有寬廣的胸懷,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B、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戰(zhàn)勝困難。C、要有智慧,智慧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掌握了智慧,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樂趣。D、達觀的人不需要努力,因為樂觀地面對生活就已經(jīng)足夠。答案:D三、古詩文閱讀(本部分有2大題,每大題8分,共16分)第一題:閱讀下面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一文,完成下列題目。最苦與最樂梁啟超人生在世,各有各的苦樂,各人自去受用,各人自去享受。天下古今的苦樂,總逃不出這三個字:不是苦就是樂。先說苦字??嘧质侨松疚丁S腥耸芸?,受苦便是苦,有人享樂,享樂也是苦。苦樂全在心造。心苦便是苦,心樂便是樂。富與貴,是人生的大樂;貧與賤,是人生的大苦。老來疾病,是人生的大苦;幼年孤苦,也是人生的大苦。人生在世,那有事事如意?那有事事稱心?欲求事事如意,不如求心常樂。天下古今的苦樂,全在知不知足。能知足,心常泰然;不知足,天天苦海。再說樂字。人生在世,有種種樂境,種種苦境,究竟哪一種最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姌纷值拿罹常辉诤枚?。何謂好?心里覺得其有趣味便是好。何謂樂?心體純和,便是樂。天下第一等事,無過于吃飯睡覺,人生第一等樂事,無過于吃飯睡覺。人吃飯而不知其味,睡覺而不知其香,便是苦境。吃飯不知味,睡覺不知香,不是心苦,便是身苦。若吃飯而能知其味,睡覺而能知其香,即便貧賤困苦,也是樂境。最苦與最樂,看其怎么說法??鄻啡谧孕摹=袢杖艨?,只是自討苦吃;今日若樂,只是自尋快樂。天地間的苦樂,全憑我自己的心去體會,去創(chuàng)造。1、下列對“苦樂全在心造”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A、苦與樂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B、苦與樂的感受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C、苦與樂是客觀存在的,不受個人影響。D、苦與樂是由外界環(huán)境決定的。答案:B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關于“最樂”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孔子認為最樂是樂之者。B、最樂是指心體純和。C、最樂是指吃飯睡覺。D、最樂是指知之者。答案:C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天地間的苦樂,全憑我自己的心去體會,去創(chuàng)造。”這句話說明了什么?A、苦樂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B、苦樂的感受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C、苦樂是由外界環(huán)境決定的。D、苦樂是客觀存在的,不受個人影響。答案:B第二題:古詩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題目。《最苦與最樂》梁啟超最苦與最樂,是人生一大的學校,一個學校要想造就有學問、有本領、有德性的人才,必先使青年人知道快樂的所在,使青年人常保持快樂的心境,有了快樂的心境,自然會出德性、出本領、出學問。快樂是什么呢?快樂就在做事。做事的本身,便含有快樂。人類最大的快樂,是做自己能力所能做的。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能盡了吾人的心力,便是快樂。人生在世,生一日便有一日的責任,若能一日有一日的勤奮,便是一日的快樂。然而,快樂并非人人可得,真正的快樂,是內(nèi)心的快樂。內(nèi)心快樂,并非他人所能給予,自己能養(yǎng)成的。有些人終日忙碌,忙得沒有一點快樂,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的責任未盡,他們的能力沒有盡。盡責任的能力,便是快樂。最苦的事,莫若無快樂心。無快樂心,便是痛苦。然而,最苦又莫若無責任心。無責任心,便是無生趣。有責任心的人,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可以尋出一種快樂來。凡屬粗心的人,無論他怎么快樂,也覺得沒有意味。以下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梁啟超認為人類最大的快樂是什么?答案:人類最大的快樂是做自己能力所能做的。2、文章中提到“盡責任的能力,便是快樂”,這里的“責任”指的是什么?答案:這里的“責任”指的是每個人應盡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3、文章中提到“無快樂心,便是痛苦。然而,最苦又莫若無責任心。無責任心,便是無生趣?!边@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觀點?答案:這句話表達了有責任心的人無論處于何種境遇都能尋出快樂的觀點,同時指出無責任心會導致生活的無意義。四、名著閱讀(9分)《最苦與最樂》梁啟超原文閱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無處逃躲呀!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開。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ㄎ恼逻x自梁啟超《最苦與最樂》,有刪改)名著閱讀題理解與應用根據(jù)以上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理解性問題: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請用文中原話回答,并簡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分析性問題:文中提到“貧、病、老、死”與“未盡的責任”的苦痛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具體闡述。(4分)應用性問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請舉例說明你如何理解“盡責任”的重要性和它所帶來的快樂。(3分)答案解析答案: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們在生活中如果不能完成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就會感到極大的痛苦,這種痛苦來自于內(nèi)心的不安和良心的譴責,無論逃避到哪里都無法擺脫。評分標準:正確引用原話得1分,合理解釋得2分。答案:作者認為“貧、病、老、死”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難,但可以通過達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包頭7年級期末數(shù)學試卷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2.5 有理數(shù)的乘方》聽評課記錄1
- 冀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10.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聽評課記錄2
- 新人教版七下歷史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2.2 軸對稱的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3
- 青島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5.7《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聽評課記錄1
- 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八年級上第4單元維護國家利益 聽課評課記錄 人教版
- 2025年度虛擬現(xiàn)實內(nèi)容制作合同范本模板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河流第2課時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聽課評課記錄
- 2025年度人工智能企業(yè)股權投資及管理協(xié)議
- 施工現(xiàn)場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施工方案
- 2024年高考語文思辨類作文預測+考前模擬題+高分范文
- (正式版)JTT 1495-2024 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審查規(guī)程
- 2024年演出經(jīng)紀人考試必背1000題一套
- 課題達成型品管圈
- (正式版)JBT 1050-2024 單級雙吸離心泵
- 刑事判決書標準格式
- 《量化交易之門》連載27:風險的角度談收益MAR和夏普比率
- 華師大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2024年廣州市高三一模普通高中畢業(yè)班高三綜合測試一 物理試卷(含答案)
- 基于深度學習的醫(yī)學影像識別與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