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攝影筆記完整版目錄01我們從數(shù)碼相機學起第1節(jié)數(shù)碼相機機身簡介單反相機>>>>無反相機>>>>小DC>>>>傳感器尺寸>>>>第2節(jié)鏡頭簡介光圈>>>>焦距>>>>02焦距與取景第1節(jié)焦距與題材魚眼>>>>超廣角>>>>標準變焦鏡頭>>>>超長焦>>>>等效焦距>>>>第2節(jié)透視與焦距的關系透視與畸變的區(qū)別>>>>第3節(jié)取景取景范圍>>>>取景角度>>>>03影調第1節(jié)什么是影調第2節(jié)影調的量化測光系統(tǒng)>>>>第3節(jié)控制影調04控制曝光補償三要素第1節(jié)三要素是什么?第2節(jié)光圈、快門和感光度光圈>>>>快門>>>>感光度>>>>第3節(jié)互易律曝光的量化>>>>05曝光組合第1節(jié)什么是曝光組合第2節(jié)光圈優(yōu)先第3節(jié)快門優(yōu)先第4節(jié)手動模式06光線第1節(jié)光線的特性光線的特性>>>>光線的強度>>>>光線的方向>>>>色溫>>>>白平衡>>>>第2節(jié)光線的分類光線的分類>>>>07正確的曝光第1節(jié)正確的曝光第2節(jié)大光比強反差第3節(jié)攝影繪畫第4節(jié)多重曝光08攝影中的虛實第1節(jié)對焦與景深第2節(jié)背景虛化背景遠>>>>相機近>>>>光圈大>>>>焦距長>>>>第3節(jié)超焦距第4節(jié)通過快門控制虛實利用高速快門>>>>閃光同步速度與高速閃光同步>>>>慢速快門記錄時間>>>>后簾閃光同步曝光>>>>第5節(jié)拍不清楚怎么辦第一大類問題:沒對上焦>>>>第二類大問題:不管誰動了,動了就虛了>>>>第三大類問題:你真的很無辜>>>>09構圖第1節(jié)居中法構圖第2節(jié)三分法構圖第3節(jié)重復法第4節(jié)引導線第5節(jié)三角構圖10總復習第1節(jié)復習所有的知識對于取景來說>>>>對于曝光來說>>>>對于虛實來說>>>>對于構圖來說>>>>第2節(jié)幾個場景實戰(zhàn)日出日落怎么拍?>>>>拍攝月亮>>>>第3節(jié)拍攝照片時要考慮什么最終的總結>>>>01我們從數(shù)碼相機學起學習攝影,從數(shù)碼相機開始絕對是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膠片時代的老攝影人告訴我們要多多思考,少按快門。但數(shù)碼時代提供給我們的便利就是不但可以多多思考,還可以多按快門。所以我常對初學者們說:多思考,也要多拍。那么我們的第一章就是認識數(shù)碼相機。第1節(jié)數(shù)碼相機機身簡介數(shù)碼相機的種類很多,大家經(jīng)常接觸到的一般來說有三種,數(shù)碼單反相機、數(shù)碼無反相機和機身鏡頭一體相機(以下我們分別簡稱單反、無反、小DC)。單反相機>>>>數(shù)碼單反相機全稱就是單鏡頭反光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單反相機由機身和鏡頭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機身則由反光鏡、五棱鏡(或其他反射、折射鏡)、快門、電子傳感器、處理器、目鏡、對焦系統(tǒng)、測光系統(tǒng)等組成。單鏡頭取景拍攝和反光鏡反光是單反相機名稱的由來,也說明了單反的工作原理。單反相機工作時,光通過鏡頭進入機身,光線一分為二,一束光在反光鏡上通過對焦機構進入五棱鏡,之后再通過五棱鏡到目鏡里。通過光學取景器,可以取景、構圖、對焦。另一束光傳遞到感應器,用于識別場景、測光和設定白平衡。按下快門時,反光鏡抬起,快門簾打開,全部光線落在電子感光器上,被影像處理器處理后傳輸?shù)絻Υ婵ㄖ杏涗浵聛?。單反相機有三大特點,擁有大面積電子傳感器、可更換鏡頭和優(yōu)異的機身性能。大面積傳感器是高畫質的保證,可更換鏡頭方便攝影師選取不同鏡頭應對不同的拍攝題材,而優(yōu)異的機身性能能夠幫助攝影師抓住任何精彩瞬間。這三大特點也是專業(yè)攝影師都愿意選擇單反相機的原因。無反相機>>>>無反相機又被稱為微單或者單電,與單反相機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無反相機取消了單反相機的反光鏡,直接通過傳感器電子取景。無反相機工作時,光線通過鏡頭落在電子感光元件上,被影像處理器處理后傳輸?shù)絻Υ婵ㄖ杏涗浵聛?。與單反相機不同的是取景方式,無反相機沒有反光鏡,所以取景也是通過電子感光元件——傳感器取景,圖像最終呈現(xiàn)在電子取景器(EVF)或者液晶屏上,這一點就好像數(shù)碼單反相機使用實時取景一樣。因為沒有了單反相機中的反光鏡,所以無反相機的體積相比單反相機來說小巧很多。這避免了單反相機最大的弊端——太大太重。凡事有利就有弊。因為采用電子取景,目前無反相機的耗電量很難和單反媲美,機身性能目前也不如單反相機,加上電子取景器和光學取景器相比也是各有利弊,所以在一些專業(yè)領域中無反相機暫時還無法取代單反的地位。不過大多數(shù)攝影師已經(jīng)完全可以用無反相機滿足自己的拍攝需要了。要特別說一句的是,無反相機的優(yōu)異畫質與單反相機沒有什么差別。小DC>>>>小DC相機正式名稱應該是機身鏡頭一體式相機,顧名思義,相對于單反和無反相機來說,小DC不能換鏡頭是其最大的弊端。此外小DC定位跨度也比較大,高端小DC擁有專業(yè)級的畫質,但是入門小DC的畫質可能也就是手機水平。價格也從幾百到上萬。很多入門級的小DC甚至連手動曝光功能都沒有,這類相機是不太適合學習攝影的。高端的小DC,一般擁有大面積傳感器,所以往往也被稱為大DC,這類相機定位比較專業(yè),但同時也往往搭配了固定的定焦鏡頭,適合有一定水平的攝影愛好者使用。如果是還在看《攝影筆記》初學攝影,我覺得這類相機也不適合你。如果大家學習攝影,準備以此為生或者將此作為一大愛好,寧老師建議大家盡量選擇單反相機或者無反相機。也就是說,盡量選擇可換鏡頭相機。傳感器尺寸>>>>相機機身上有很多參考指標,但是寧老師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傳感器尺寸,這又被稱為畫幅。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在其發(fā)明的徠卡(Leica)小型照相機上使用了高度為35mm打孔電影膠片用于拍攝。從此,35mm電影膠片就成了相機膠片的一大標準。35mm電影膠片中的35mm指的是膠卷的高度為35mm,由于上下兩端有齒孔,所以有效高度為24mm,這種膠片的單幅圖像感光面積為36mm×24mm。1934年,柯達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膠卷盒,稱為135膠卷,1表示一次性,35表示采用了35mm電影膠片。所以這個膠片尺寸標準既被稱為35mm尺寸又被稱為135尺寸。除了這個尺寸以外,更大的還有中畫幅和大畫幅。那都是很大很大的膠片,不適合初學者。更小的也有用于間諜的APS畫幅等。在膠片時代,我們常用的膠卷就是這種35mm高的135膠卷。進入數(shù)碼時代之后,感光機構由膠卷變成了傳感器,傳感器尺寸更是五花八門。比35mm傳感器更大的中畫幅或者數(shù)碼后背等等,我們暫且不說,那都是專業(yè)商業(yè)攝影師用的。我們只聚焦在比35mm傳感器小的上面。在剛剛進入數(shù)碼時代的時候,相機廠商們都想做擁有35mm膠片大小傳感器的單反相機,也就是36mm×24mm傳感器,這個尺寸被大家稱為35mm全畫幅。但是大家都遇到一個問題——貴!一旦采用,相機就沒幾個人能買得起了。于是廠商們紛紛退而求其次,采用了比較小的傳感器來控制成本。佳能采用了22.3mm×14.9mm大小的傳感器,尼康、索尼、賓得等廠商則采用了23.5mm×15.6mm大小的傳感器。這兩種尺寸的傳感器統(tǒng)稱為APS-C尺寸傳感器。從此單反相機中就有了兩大傳感器尺寸標準——全畫幅和APS-C尺寸。之后無反相機誕生了,但是無反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更多。除了全畫幅和APS-C畫幅外,還有無反相機的倡導者松下和奧林巴斯所使用的M4/3尺寸傳感器。M4/3尺寸傳感器大小為17.3mm×13mm,比APS-C畫幅更小。但這不是最小的,尼康相機采用的1英寸傳感器的大小為13.2mm×8.8mm。基本上可換鏡頭相機傳感器主流尺寸就是這四種了。對于傳感器而言,無疑尺寸越大越好。全畫幅傳感器能夠給攝影者帶來更好的畫質。如果經(jīng)濟能力允許,盡量選擇全畫幅相機。如果暫時預算有限,APS-C畫幅機身供大家學習攝影也是可以的,畢竟現(xiàn)在價格都很低廉了。紅色為全畫幅尺寸36mm×24mm綠色為索尼尼康賓得APS-C畫幅尺寸23.5mm×15.6mm黃色為佳能APS-C畫幅尺寸22.3mm×14.9mm藍色為奧巴松下M43畫幅尺寸17.3mm×13mm橙色為1英寸畫幅尺寸13.2mm×8.8mm第2節(jié)鏡頭簡介上面寧老師推薦大家使用可換鏡頭的相機,也介紹完了機身最重要的東西傳感器。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鏡頭??筛鼡Q鏡頭是大家選擇數(shù)碼單反相機或者無反相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可以說鏡頭對于攝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一節(jié)咱們就要說說鏡頭的那些事兒。對于鏡頭來說,想了解一支鏡頭的特點或用途,主要有如下幾個參數(shù)可以供大家參考:種類、焦距、最大光圈和特性。在這里我拿三支鏡頭舉例子,分別是佳能、尼康、索尼各一支。比如佳能的EF70-200mmf/2.8LISUSMII這個鏡頭被大家稱為“愛死小白兔”,是佳能愛死小白的第二代。佳能的EF70-200mmf/2.8LISUSMII1.鏡頭種類EF表示EOS相機卡口的鏡頭。其他的還有EF-S只適用于佳能APS-C畫幅EOS相機的鏡頭;MP-E放大倍率在1倍以上的微距攝影鏡頭;TS-E移軸鏡頭。2.焦距70-200mm表示這是一個廣角端為70mm,長焦端為200mm的變焦鏡頭。如果只有一個數(shù)值那么就是定焦鏡頭。3.最大光圈f/2.8表示這支鏡頭全焦段的最大光圈是恒定的2.8。有的鏡頭會有兩個數(shù)值,分別表示廣角端和長焦端的最大光圈。最大光圈表示在這個焦距的時候你可以使用的光圈最大有多大,如果想縮小光圈,自然也是可以的。4.特性L表示佳能的專業(yè)級鏡頭,同時鏡頭前端也會有紅圈。IS表示具有防抖功能。USM表示具有超聲波馬達。II表示這是這個鏡頭的第二代產品。其他的還有魚眼表示為魚眼鏡頭;Macro表示為微距鏡頭;DO表示含有衍射鏡片的鏡頭,同時鏡頭前端會有綠圈表示,等等。尼康的AF-S70-200mm1:2.8GEDVRII1.鏡頭種類AF表示自動對焦鏡頭。-S表示具有超聲波馬達。2.焦距70-200mm表示這是一個廣角端為70mm,長焦端為200mm的變焦鏡頭。如果只有一個數(shù)值那么就是定焦鏡頭。3.最大光圈1:2.8表示這支鏡頭全焦段的最大光圈是2.8。有的鏡頭會有兩個數(shù)值,分別表示廣角端和長焦端的最大光圈。4.特性G表示只能通過機身控制光圈的鏡頭。ED表示含有ED鏡片。VR表示具有防抖技術。其他還有DX,表示只能適用于APS-C畫幅機身的鏡頭。此外尼康鏡頭銘牌上標示有N字的為含有納米涂層的鏡頭。尼康的專業(yè)鏡頭在鏡頭前端用金圈表示。索尼的FE16-35mmF4ZAOSS1.鏡頭種類f/E表示索尼全畫幅微單鏡頭。E表示索尼APS-C畫幅微單鏡頭。2.焦距16-35mm表示這是一個廣角端為16mm,長焦端為35mm的變焦鏡頭。如果只有一個數(shù)值那么就是定焦鏡頭。3.最大光圈f/4表示這支鏡頭全焦段的最大光圈是4。有的鏡頭會有兩個數(shù)值,分別表示廣角端和長焦端的最大光圈。4.特性ZA表示這是蔡司為索尼α系統(tǒng)生產的鏡頭。如果是G則表示這是索尼自產的G鏡頭。OSS表示擁有光學防抖功能。了解了鏡頭上的幾個參數(shù)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兩大參數(sh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焦距,一個是光圈。如果沒有這兩個參數(shù),就不能稱之為一支鏡頭了。這兩個參數(shù)對于攝影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了解鏡頭的階段,寧老師有必要簡單給大家說說這兩大參數(shù)。光圈>>>>光圈是表示鏡頭明亮程度的參數(shù)。在鏡頭中有一個可以通過改變光圈葉片位置而改變自身孔徑大小的裝置,這個孔徑就是鏡頭中控制通光能力的裝置。對于一個鏡頭來說,孔徑越大,光線通過的能力也就越大。但是我們知道,鏡頭都有自己的焦距,對于同樣大小的孔徑來說,焦距越長,視角越窄,視角范圍內獲取的光線總量就越小。所以只有好的通光能力,但是受到長焦的影響,光線總量小了,鏡頭也不夠明亮。所以根據(jù)這一點,攝影定義了一個表達光線通過鏡頭速率的參數(shù)——光圈。光圈值f/=焦距/孔徑焦距不變,孔徑越大,光圈值越小,鏡頭越明亮??讖讲蛔?,焦距越短,光圈值越小,鏡頭越明亮。所以光圈是一個顯示鏡頭明亮程度的參數(shù)。在實際使用中,要只能死記硬背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口頭上的光圈越大,數(shù)值f/越小。問到光圈是多少,一般就是問數(shù)值是多少。簡單地說就是,f/2.8要大于f/4要大于f/5.6要大于f/8。大光圈的鏡頭,通光速率快,明亮,有利于攝影師取景和相機對焦。同時同樣焦距下大光圈鏡頭的孔徑大,根據(jù)小孔成像原理,孔徑越小,焦點所在平面以外的成像越清晰,孔徑越大,焦點所在平面以外的成像越模糊。其實這里說的模糊就是通常所說的背景虛化,在以后會詳細講到。在這里我們只要記住光圈越大,單位時間內鏡頭的通光能力越強,這支鏡頭往往也越好,記住這些就可以了。焦距>>>>每個鏡頭都有各自的焦距,焦距不同拍攝范圍也不同。簡單地說,焦距越短(數(shù)字越小),視角越大,拍攝畫面所能容納的范圍就越廣,但是單個景物在畫面中會很??;焦距越長(數(shù)字越大),視角越小,拍攝畫面所能容納的范圍就越窄,但是單個景物會被放得很大,類似于望遠鏡。右圖可見全畫幅相機鏡頭焦距與視角之間的關系。大光圈的鏡頭,通光速率快,明亮,有利于攝影師取景和相機對焦。在這里我們只要記住光圈越大,單位時間內鏡頭的通光能力越強,這支鏡頭往往也越好,記住這些就可以了。所以記住,當焦距短的時候,我們能夠拍到的范圍就會廣,畫面中容納的景物就會多,但是每個景物在畫面中都會變得很小。當焦距長的時候,我們能夠拍到的范圍就會變窄,畫面中容納的景物就會少,但是每個景物在畫面中會變大。這就是焦距的作用。就這樣,我們簡單講完了鏡頭的相關參數(sh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光圈與焦距。02焦距與取景在前言中我們說了,取景、曝光、虛實和構圖是幫助我們拍攝好照片的四個重要的手法。對于剛剛學習完的焦距的相關知識來說,能夠教會我們的就是怎樣取景。第1節(jié)焦距與題材因為不同的焦距擁有不同的視角,所以在拍攝一些題材的時候,往往會有更加適宜的視角,更加適宜的焦距。寧老師先說一下焦距與題材的關系。魚眼>>>>魚眼會呈現(xiàn)一種特殊效果,題材也很廣泛,說白了就是你想拍得不一樣的時候就可以用魚眼玩。它尤其適合一些大場景的拍攝。曝光:f/5.61/15sISO12800+2/3EV焦距:8mm魚眼鏡頭超廣角>>>>超廣角一般指的是24mm以下的焦距,因為視角大,所以適合拍攝大場景,建筑啊,風景啊,都是可以的。因為往往可以離很近拍攝,所以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也很適合新聞攝影拍攝。曝光:f/41/800sISO1000EV焦距:16mm24mm和28mm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廣角焦距,主要就是用來拍攝風景。當然拍攝到此一游照也是很好的。如果你非抬杠說也能拍人像,確實也能,但是這個焦距的風光片要遠遠多于其他題材。24mm相比28mm來說,就是更廣一點,所以更好。曝光:f/81/1000sISO1250EV焦距:24mm35mm有人說這是大師的焦距,也被稱為人文眼。簡單地說就是拍攝人文最好的焦距。拍攝人文照片的時候需要主體和背景環(huán)境的關系,所以小廣角的35mm既能夠將背景囊括進來,又能突出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這是拍攝人文的關鍵。之所以稱35mm為小廣角是因為曾經(jīng)廣角鏡頭就是35mm左右,目前35mm也被稱為一般廣角。曝光:f/2.01/320sISO1000EV焦距:35mm50mm這被稱為標準鏡頭,拍攝人文、人像都是很好的,也是大師的焦距。對于50mm標頭的表述實在太多太多。我只說一點吧,我遇到過的人大多數(shù)要么喜歡35mm,要么喜歡50mm,這種差異基本上都是表現(xiàn)在人文拍攝時你習慣的視角。所以我覺得這兩個焦距用好一個就不易,挑一個,一直堅持下去吧。曝光:f/1.41/250sISO100+1EV焦距:50mm85mm這是一個拍攝人像的焦距。能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很好的畫面裁切能力,還能保持和模特之間適當?shù)慕涣骶嚯x。主要用于模特大頭照或者特寫。曝光:f/1.21/500sISO1000EV焦距:85mm標準變焦鏡頭>>>>一般就是24mm或者28mm起跳,70mm、85mm、120mm左右截止?;旧暇褪悄闳粘鞕C的鏡頭。適合的題材很廣,所以所有相機廠商推薦的套機里面的鏡頭都是處在這個焦距范圍內的。100mm這個焦距集中了最熱門的一些微距鏡頭。因為拍攝距離適中,在拍攝昆蟲等題材的時候,不會打擾到你拍攝的主體。同時也因為保持了一定的拍攝距離,不會造成太大的透視效果,讓拍攝主體看起來沒有變形。關于透視,我們稍后會講到。曝光:f/81/320sISO8000EV焦距:100mm135mm也是拍攝人像的焦距,就是需要離人遠一點。所以適合拍攝人物特寫,如果要拍全身像,可能就要離人物很遠了,這樣會妨礙交流。曝光:f/5.61/800sISO1000EV焦距:135mm200mm和300mm這就算是長焦了,拍攝遠處的景物啊,鳥類啊,荷花啊,運動啊,那種離得不是很遠的就可以照得到了。同時也有不少用這個拍攝人像的,因為大光圈的背景虛化效果很強烈。曝光:f/5.61/320sISO8000EV焦距:250mm超長焦>>>>300mm以上,野生動物、運動題材等,也用于狗仔偷拍什么的。拍日出日落,滿月弦月什么的也挺好的。初學者別覺得超長焦多牛,其實使用超長焦的拍攝題材不多,所以普通愛好者很少用到。曝光:f/5.61/500sISO1600EV焦距:400mm最后說一句,沒什么是一定的,不是非要用廣角拍人像、長焦拍風景。只是從出片量來說,某個焦距確實適合某些題材。對于初學者來說,盡量用合適的焦距拍攝合適的題材。等效焦距>>>>在明白焦距之后,有人可能提出異議,比如入門級單反套機里面的套機鏡頭最常見的就是18-55mm鏡頭。這支鏡頭的廣角端達到了18mm,難道這是超廣角變焦鏡頭?其實不然。在機身部分寧老師講過數(shù)碼相機有各種尺寸大小的傳感器。我們單說可換鏡頭的數(shù)碼相機目前就有:全畫幅、APS-C、M4/3、1英寸,等等。不同的大小傳感器就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重要的概念——等效焦距。上文我們講過鏡頭上有一個數(shù)字表示焦距,比如50mm或者18-55mm這樣的數(shù)字。焦距只有一個數(shù)字的是定焦鏡頭,有兩個數(shù)字的是變焦鏡頭。鏡頭上面寫的焦距就是鏡頭的實際焦距。再強調一下,鏡頭上標注的一般都是實際焦距。但是因為傳感器有大有小,會對這些實際焦距取景范圍有截取,造成拍攝的視角與實際焦距原本應該有的視角不相同。大家看下面這張圖,一個200mm的鏡頭取景范圍就是最大的那個,全畫幅取的也是這個景兒。但是如果遇到不同的傳感器,往往會把取景范圍截取很小,于是就有了不同的取景范圍。所以我拿一支200mm的鏡頭拍攝,如果放在全畫幅機身上,是上面這張圖中標注全畫幅的效果,就是整個畫面都拍下來了。200mm焦距鏡頭+全畫幅機身拍攝的效果如果我將這支200mm的鏡頭裝在APS-C尺寸傳感器的機身上,因為傳感器小了,所以只能截取畫面中間的一部分,圖中就是標注APS-C的部分。相當于我將遠處的景物拉近了。這時候畫面相當于300mm焦距的鏡頭所呈現(xiàn)的視角。200mm焦距鏡頭+APS-C機身拍攝的效果200mm焦距鏡頭+M4/3機身拍攝的效果如果我們將200mm的鏡頭放在M4/3機身上,那么傳感器更小了,截取的面積也更小。相當于我們拍得更“遠”了。這時候畫面相當于400mm焦距鏡頭呈現(xiàn)的視角。200mm焦距鏡頭+1英寸傳感器機身拍攝的效果那么不用說了,如果裝在1英寸傳感器的機身上,肯定是拍得更遠。關于攝影基礎你需要知道的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因為傳感器小了,所以拍得“遠”了,這個就是我們取景范圍的一個變化,或者說就是視角的變化。我們知道焦距最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就是決定視角,所以實際焦距的實際意義放在非全畫幅傳感器上反而不實際了……于是,我們按照視角大小又重新定義了一下鏡頭的焦距,這個就是等效焦距。比如上面這張200mm焦距鏡頭+1英寸傳感器機身拍攝的照片,因為拍得非常遠了,視角非常小了,所以我們經(jīng)過計算,等效焦距為540mm。這個540mm就是200mm實際焦距的鏡頭,放在1英寸傳感器機身上時形成的等效焦距。實際上每個不同尺寸的傳感器都有一個系數(shù)與之相對應,這個系數(shù)乘以實際焦距之后,就是等效焦距了。這個系數(shù)就叫鏡頭轉換系數(shù)。所以只要我們記住使用不同傳感器機身的鏡頭轉換系數(shù),然后乘以實際焦距,就能知道這個鏡頭放在你的機身上到底等效焦距是多少了。全畫幅尺寸傳感器的鏡頭轉換系數(shù)就是1.0,就是實際焦距多少,等效焦距就是多少。APS-C尺寸傳感器的鏡頭轉換系數(shù)是1.5(尼康、索尼、賓得、富士等),或者1.6(佳能),實際焦距乘以1.5或者1.6就是他們鏡頭的等效焦距。M4/3的鏡頭轉換系數(shù)是2,所以實際焦距乘以2就是等效焦距。1英寸傳感器的鏡頭轉換系數(shù)是2.7,所以實際焦距乘以2.7就是等效焦距。這樣一來相機的攝遠能力大大增強,能把很遠的東西拍得很大。但是同時別忘記,在容納景色“廣”的程度上卻要遠遠遜于全畫幅相機。而且事實證明,往往是“廣”的損失更大。這也是為什么寧老師向大家推薦全畫幅相機的原因。我們已經(jīng)開始點亮這張圖了,讓寧老師帶著大家繼續(xù)。第2節(jié)透視與焦距的關系說完了焦距是什么,以及更加適用什么題材,寧老師要講一個經(jīng)常被誤讀的概念——透視。那么什么是透視呢?給你們一個場景:用廣角拍攝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畫面的立體感很強,畫面也很有縱深感。比如右圖,老人與婦女有一個很好的空間縱深的感覺。這張是用35mm焦距鏡頭拍攝的。曝光:f/2.01/1000sISO100-1EV焦距:35mm再看這張圖,有沒有覺得這張圖的縱深感和上面的圖差不多?但是從常識能判斷這張圖男人到士兵的距離要遠遠大于上面的老人和婦女之間的距離。景物似乎被拉近了,這是155mm焦距拍攝的。35mm拍攝的那張,老人和婦女離了不過一兩米的距離,而155mm拍攝的這張男子和士兵卻離了不止10米的距離。曝光:f/41/400sISO100-2/3EV焦距:155mm所以大家會發(fā)現(xiàn),廣角鏡頭可以讓畫面有很強的縱深感,而長焦鏡頭會讓畫面更加扁平。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就是透視的作用。第一張用廣角拍攝的照片透視感強烈,第二張用長焦拍攝的照片透視感就不強。雖然我給你看了兩張不同焦距拍攝出來的不同透視感的照片。但其實透視感這事兒和焦距沒有絕對的關系。下面給大家看一首詩:蔽月山房——明王陽明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這是我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文成公在12歲的時候寫的一首小詩。這首詩翻譯過來就是:山啊離你近,月亮離你遠,所以你覺得月亮小,你就說山比月亮大。如果你有一個非常大的鏡頭,離得遠遠地拍攝,你就會發(fā)現(xiàn)山雖然高,但是月亮更大!所以我一直覺得應該給王老師再加一個攝影家的頭銜。他對攝影中透視這個概念的理解比卡爾達諾做出相機雛形還要早66年。我們回到一開始王陽明的那首詩,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那首詩里已經(jīng)將透視這件事說明白了:離得越近,越覺得大;離得越遠,越覺得小。近大遠小就是透視的最簡單說明。所以對于上面的兩張照片來說,拍攝第一張照片時,我離那個老人很近很近,要不然不能把他們拍得這么大。而拍攝第二張時,我離照片中藍衣服的男人非常遠,離那排軍人就更遠了。因為離得近,所以老人和婦女之間不太遠的距離也被放得很大;因為離得遠,所以男人和軍人之間很遠的距離也被縮小了。這也說明了焦距與透視的一點間接關系:因為廣角往往離得近,所以透視效果明顯。因為長焦拍攝往往離得遠,所以透視效果不明顯。透視在拍攝人像的時候至關重要。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透視感太強烈了,拍攝人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大鼻子的情況;而使用長焦鏡頭拍攝人像會讓人面部比較平(非不立體),也會顯得臉小。這主要就是因為我們要將人物在畫面中拍攝到同樣的大小,采用不同焦距時,拍攝距離不同造成的透視效果不同。給你們看看24mm、35mm、50mm、85mm將人在畫面中拍攝同樣大小、使用相同光圈后,不同的透視感和背景虛化的感覺吧。焦距:24mm24mmf/1.4拍攝距離非常短,有強烈的透視感。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模特有“大鼻子”的情況出現(xiàn)。焦距:35mm35mmf/1.4拍攝距離很短,所以也有很強的透視感。這時還是能看到人物的面部有些夸張。所以這個焦距如果拍攝大半身人像或者全身人像還是可以的。焦距:50mm50mmf/1.4拍攝距離適中,透視感沒有那么強,人的樣子也像我們平時人眼看到的樣子了。所以這個焦距適合拍半身人像。焦距:85mm85mmf/1.4人物會稍稍顯得“平面化”,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拍攝半身人物的時候顯得人有點胖。但是這個焦距虛化效果特別好,適合拍大頭照人像或者局部特寫。一對比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拍攝半身人像,24mm把姑娘臉都拍變形了,而50mm、85mm就很好,背景虛化效果也特別明顯。同時超過50mm你會發(fā)現(xiàn)姑娘又會顯得胖,因為透視效果的原因,人臉顯得扁平了。所以總結一下:透視和焦距沒有直接關系,只與拍攝距離有直接關系。離得近,透視強烈;離得遠,透視不強烈。但是焦距與透視有間接關系。使用廣角將主體在畫面中拍攝同樣大小要離得近,因為離得近,所以透視效果強烈。使用長焦鏡頭將主體在畫面中拍攝同樣大小要離得遠,因為離得遠,所以透視效果不明顯。那么我們對于人像拍攝來說,沒有哪支鏡頭是唯一適合拍攝人像的。拍攝特寫或者大頭照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85mm;半身像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50mm鏡頭拍攝;至于全身像,我們可以選擇35mm或者24mm;如果你想拍那種特別夸張的大長腿,你還可以用超廣角拍攝,因為要離得特別近。透視與畸變的區(qū)別>>>>很多人在使用廣角鏡頭尤其是超廣角鏡頭的時候,會說鏡頭的畸變效果很夸張。比如在從低角度用超廣角鏡頭很近地拍攝模特的時候,我們能看到非??鋸埖拇箝L腿?;蛘呶覀冊谟贸瑥V角鏡頭收一個大場景的時候,本來四四方方的建筑,卻變成了梯形。但這個和畸變沒有關系?;冎傅氖?,拍攝四方形的物體時,使周圍拍成漲鼓或內縮的現(xiàn)象。在廣角端,我們拍攝的四方形的物體往往會出現(xiàn)漲鼓的畸變,讓四方形變成了一個木桶的形狀,所以也被稱為桶形畸變。這是多數(shù)廣角鏡頭都表現(xiàn)比較明顯的。在長焦端,我們拍攝的四方形的物體往往會出現(xiàn)內縮的畸變,讓四方形變成了一個古代枕頭的形狀,所以也被稱為枕形畸變。因為枕型畸變表現(xiàn)都不太明顯,所以往往被忽略?;兊囊粋€顯著特征就是讓直線變成了曲線。而我們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大場景的時候,往往是站在地面上拍攝的。那么建筑物的下方就會離我們比較近,而建筑物頂端就會離我們比較遠。所以下面看起來會比較大,上面比較小,自然就形成了梯形的樣子。這種近大遠小其實就是透視效果。焦距:35mm同樣地,在我們低角度用超廣角鏡頭拍模特時,也是因為模特的腿離我們近,頭和上身離我們遠,才使模特的腿看起來特別長(其實也會變粗)。所以這也是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并非畸變。焦距:19mm透視可以讓一條豎直的線變成斜線,卻不能讓一條直線變成曲線。因為使用廣角鏡頭,尤其是超廣角鏡頭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離拍攝主體很近,這樣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就會比較明顯。同樣因為畸變在廣角端表現(xiàn)比較明顯,所以很多人將此搞混。記住:畸變是讓直線變曲線,而透視只是讓豎直變斜線。第3節(jié)取景當我們拿起相機時,第一件事就是取景。不管我們是從光學取景器、電子取景器還是液晶屏上取景,從取景的一刻開始,我們就要做好每一步,從而得到一張好照片。取景范圍>>>>對于取景來說,這是幫助我們實現(xiàn)拍攝好照片的第一步。首先我們要確定的就是我們的取景范圍。對于取景范圍我們要遵循的原則只有這樣一條:能夠明確你的主題,突出你的主體,簡化你的畫面。對于表達主題有幫助的,留下;對于表達主題沒幫助的,去掉;對于表達主題有幫助的取景方式,采用;對于表達主題沒幫助的取景方式,不用。舉個例子:焦距:200mm這張照片拍攝的主題呢就是日出。主體呢,就是太陽和下面山頭上的人。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太陽雖然能夠讓我們一眼就看到,但是還是不足夠大。同時,那個人實在是太小了,讓人很難看到。此外,畫面上天空沒有特別多細節(jié),地面景物呈剪影黑色的區(qū)域也比較多。所以天空和地面還有很多可以裁切的空間。這張照片是用200mm的焦距拍攝的,如果我們使用400mm焦距就能將畫面進行很好的裁切。那么我們試試400mm的情況:焦距:400mm如果我們選擇使用400mm可以將主體太陽和人放大,讓主體更加吸引人注意。同時我們也切掉了很多與主題無關的空白的天空和死黑的地面。這樣我們僅僅是通過增加焦距,縮小了取景范圍,就達到了明確主題、突出主體和簡化畫面的目的。要知道,裁切是最好的簡化方法。記住,攝影是減法。是不是取景范圍越小越好呢?顯然不是。我們再看一個例子:焦距:200mm這張照片拍攝于秋天的內蒙古草原。很想表達出秋天草原蒼茫的感覺,以及人與自然的感覺。如果是這樣的取景范圍,人雖然很明顯,但是顯然沒有達到那種人融在自然之中,以及大草原蒼茫的感覺。所以這時候我們反而要擴大取景范圍:焦距:85mm這樣雖然人小了,但是對于突出自然,突出草原的蒼茫感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取景范圍一定要為明確主題、突出主體、簡化畫面服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明確主題。對于改變取景范圍,我們可以使用變焦鏡頭變焦來達到,也可以選擇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來實現(xiàn)。當然,如果你鏡頭焦段有限,那么就只能“變焦靠走”了。取景角度>>>>取景角度也是幫助我們達到“明確主題、突出主體、簡化畫面”這個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拍攝某些場景的時候,如果高角度拍攝,可能前景就會在畫面中占很大部分。但是前景對于照片的主題并沒有太大作用,而且顯得比較雜亂,會奪人眼球。那么不如蹲下,采取比較低的機位,換一個取景角度,這樣拍攝出的畫面就會干凈很多。曝光:f/41/400sISO1000EV焦距:35mm在這張照片中,未名湖的水面看起來有些亂。這時候我是站著拍攝的,如果我選擇蹲下拍攝,就可以讓水面得到壓縮,看起來沒那么亂了。畢竟這張照片我需要的是突出夕陽下的博雅塔。曝光:f/81/125sISO1000EV焦距:35mm此外,換一個取景角度還可以達到改變主體各個位置與相機之間的距離。這有什么用呢?其實大有用處。我們剛剛也說了透視原理了,所謂近大遠小。比如女孩子在自拍的時候,一張好的自拍照最大的主題就是將自己拍美。如果拍攝角度是仰拍,女孩子下巴離相機較近,近大遠小,就會變成一張冬瓜臉。如果相機從上面俯拍,女孩子下巴離相機較遠,就會變成一張瓜子臉。那么咱們第2章就講完了。在這一章里,我們應該學習到選擇合適的焦距對于準確把握取景范圍的幫助,也學習到利用拍攝角度可以在取景時對于明確主題更有幫助,還有就是利用透視原理讓主題更加明確。這些說來簡單,但畢竟是攝影四大技術門類的第一個,我想你需要更多的實踐才能明白這短短一章所講的內容。取景、曝光、虛實和構圖,我們學會了如何取景。接下來,我們將學習曝光量。關于攝影基礎你需要知道的從圖上來看,我們已經(jīng)走完堅實的第一步了。03影調從這一章開始,我們就要說攝影中最為重要也最為難懂的一部分了。曝光可以說是攝影的核心技術,所以非常重要。寧老師盡量以簡單易懂的話來說,如果一次沒明白的話,我建議大家一邊拿著自己的相機,一邊反復看這幾章。第1節(jié)什么是影調定義:影調就是指一張照片的明暗程度。明亮的照片就是高調,陰暗的照片就是低調,不亮不暗的就是中間調。作用:影調通常通過明暗的表現(xiàn)給觀者以相應的感受來表達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意圖——明確主題、突出主體、簡化畫面。明亮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歡快——高調陰暗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壓抑——低調燦爛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朝氣——高調昏暗的照片通常使人感到遲暮——低調所以攝影師往往需要配合不同的主題使用不同的影調。同時不要忘記:那些本身就明亮的物體應該用高調表現(xiàn);那些本身就黑的物體應該用低調表現(xiàn)。本身就是高調的物體:雪、白饅頭、白衣服、白紙、棉花……本身就是低調的物體:煤炭、黑色皮鞋、黑色的衣服、夜晚的天空……可見,本來就是高調的物體基本上都是白色或者淺色的。本來就是低調的物體基本上都是黑色或者深色的。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場景是冰天雪地,因為雪是白色的,占據(jù)了畫面的絕大部分面積,所以這張照片就是一幅高影調的照片。曝光:f/81/800sISO100+1EV焦距:200mm另一張照片拍攝的是夜景,盡管彩虹橋燈火璀璨,但是這是晚上,天是黑的,水面也是黑的。這就是一張低影調的照片。曝光:f/1330sISO100-2EV焦距:75mm盡管之前說過了很多高調和低調的適用場景,但是我保證攝影師在大多數(shù)時間會使用中間調。中間調就是指高調和低調中間的調。如果非要有一個能讓人看似信服的概念的話,就必須引入18%灰的概念。18%灰又稱18度灰,中性灰。眾所周知,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世間萬物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極白和極黑分別位于光譜的兩端,在極白和極黑中間的灰色實際上反射了18%的入射光。于是我們簡單地稱18%灰為中性灰,表示中間調。中間調=極白與極黑的中間點=18%灰但并不是說中間調的照片一定是灰蒙蒙的,藍天白云,綠草林蔭,姹紫嫣紅一般都是中間調??雌饋眭r艷的照片往往都是中間調的。下面的照片就是一張中間調的作品。曝光:f/2.81/500sISO1000EV焦距:200mm最后再次強調一點,大多數(shù)照片都是中間調,少數(shù)場景需要用高調或者低調來表現(xiàn)。第2節(jié)影調的量化說了半天影調,我們知道了高調照片會亮,低調照片是看起來比較暗的,中間調則是不亮不暗。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影調的標準?高調低調中間調就靠眼睛看?怎么量化呢?上面圖片中橙色的框中就是曝光補償標尺其實在我相機中有一個非常標準的量化體系——曝光補償。曝光補償?shù)囊馑季褪?,相機給你的曝光就是中間調的,你拍的東西亮呢,就往亮了補償補償。你拍的東西暗呢,就往暗了補償補償。中間調就不補償。曝光補償標尺可能出現(xiàn)在液晶屏上,也可能出現(xiàn)在取景器里,單反相機的肩屏上也有,少部分相機有單獨的曝光補償轉盤。曝光補償?shù)膯挝皇荅V,當光標處于標尺的0刻度時,就是0EV,也就是相機內測光系統(tǒng)測出的你選擇的測光區(qū)域的中間調,光標越向正方向移動,影調越高,越亮;光標越向負方向移動,影調越低,越暗。在曝光補償標尺上,我們可以看到刻度。18%灰時為0EV,那么+1EV和0EV差距是多少呢?+1EV就是0EV亮度的2倍。+2EV是+1EV的2倍。也就是說,每1EV的差距就是亮度2倍的關系。所以請記住,相機中信息窗或者取影框里的這個曝光補償標尺顯示的就是你照片的影調。我們可以簡單地記作:中間調=18%灰=0EV。當照片亮度提升到18%灰的2倍的時候,就是+1EV,如果是減暗到18%灰的亮度的1/2時,就是-1EV。每一個EV的亮度差就是2倍的關系。測光系統(tǒng)>>>>這里順便說一說測光系統(tǒng),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智能測光,每個廠商叫的名稱不同,但是一般都是默認項。第二種叫做中央重點平均測光。第三種叫做點測光。首先,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使用相機最智能的測光模式,比如佳能的評價測光、尼康的矩陣測光、索尼的多重測光等,因為使用這種測光不用太調節(jié)曝光補償。接下來咱們一個一個說。相機的測光分為好多種,相機最智能的往往是采用分割區(qū)域測光模式,各個品牌的相機叫法不同,比如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多重測光等。聽起來很有噱頭。當年我買自己第一臺單反相機的時候,就是被f/5下放到D70的3D彩色矩陣測光唬住了。這種測光一般都是將畫面分割成很多個區(qū)域,然后判斷各個區(qū)域的曝光以及在畫面中的重要性。最后加權得出一個相機認為正常的曝光。這種測光已經(jīng)越來越可靠了,所以早在10年前我就習慣使用這種測光方式,我相信10年后的今天,這種測光方式同樣適用于新手。中心重點平均測光就是重點考慮中心主體的曝光,然后加權其他背景的曝光。這曾經(jīng)是很多人最常用的測光方式。但是后來的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多重測光等更智能的方式出來之后,用的人逐漸少了。所以新手們,我覺得這個測光方式學不學都可以。點測光點測光聽著就高大上,沒錯,這曾經(jīng)可是相機的高級功能。不過現(xiàn)在一般相機都有這個功能了,不像早些年很多入門級數(shù)碼單反都沒有點測光。點測光說白了就是對畫面中的一點測光。這個點一般很小的,畫面中1%~3%的面積,越高級的相機測光面積越小。你在復雜光線環(huán)境的時候拍一個姑娘,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姑娘臉是曝光正常的,所以對這姑娘的臉點測光,這個曝光參數(shù)就足夠保證姑娘臉是好的。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有幾點要注意:1.為什么對姑娘臉測光沒問題,那是因為黃種人的膚色接近18%灰,所以會正常。當曝光補償顯示0的時候,就是對18%灰正常曝光。要是你拍一個黑種人姑娘,點測光就……2.對于某些場景,比如雪地,比如煤堆,想曝光正常,可以帶一張灰卡(標準18灰),點測灰卡告訴相機,這就是灰色,相機就知道后面的雪地是白的,煤堆是黑的了。把灰卡擺在雪地或者煤堆上,記得灰卡的面積一定要超過畫面的3%,要不然白測……3.知道什么是點測對焦聯(lián)動。點測對焦聯(lián)動說白了就是對焦點在哪就對哪點測光。這個很好用啊!比如你拍一個姑娘,你在人家臉上對焦,點測光就測臉了。但是不是所有相機都有點測對焦聯(lián)動的,有的相機點測光的測光點永遠在中心,就要先測光鎖定,再構圖對焦。如此一來可能就會錯過很好的一個表情。好了,我基本上就把一般相機現(xiàn)在有的三種測光方式說完了。我最后給初學者的建議呢就是:好好習慣最智能的測光方式吧,經(jīng)驗和感覺很好找。因為是數(shù)碼時代,所以回放看拍完的照片也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曝光是否正確。可以多練習找感覺。然后對于拍攝人多一些的初學者來說,點測光也是要好好學習的,不過不要沉迷于此,同時注意我最后說的三點。當你明白測光的原理之后,你應該在不同的場景下,選擇最為方便的測光方式。沒有哪種測光更專業(yè),專業(yè)的人只會選擇最合適的方式。相信未來相機會提供更多針對不同場景的智能測光模式,總之相機為我們提供了智能的方式,盡量別浪費吧。第3節(jié)控制影調要插一段說明白測光,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相機判斷影調就是靠測光的,所以測光不可靠的話,曝光就很難保證準確。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建議新手使用最智能測光方式的原因。接下來所有的曝光都是建立在最智能測光方式(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多重測光等)的基礎上的。至于很多人認為專業(yè)的點測光,我的意見是,熟練掌握了智能測光的基本原理,點測光自然就會了。現(xiàn)在我們說回影調控制??刂埔粡堈掌挠罢{其實就是調節(jié)曝光補償。我們只要在曝光補償標尺上看到曝光補償標尺在0的位置,那么這張照片就是中間調的,在曝光補償標尺顯示為正值,則為高調,正值越大照片越明亮;反之曝光補償標尺顯示為負值,則為低調,負值越大照片越昏暗。影調的量化也是通過這個標尺上的刻度的。所以一張照片的影調如何——亮不亮,只看曝光補償標尺就可以了。在曝光補償標尺上看到游標的位置,就是在標明你照片的亮度。那么曝光補償又是如何控制的呢?在相機上有一個曝光補償按鈕可以調節(jié)曝光補償,在程序曝光(P擋)、光圈優(yōu)先(A擋、Av擋)、快門優(yōu)先模式(S擋、Tv擋)時,按下曝光補償按鈕(對角線半黑半白的方形標識,內有“+”和“-”號)就可以調節(jié)曝光補償了。能夠調節(jié)曝光補償是P擋與AUTO擋(自動擋)最大的區(qū)別。也是在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可以直接控制照片影調的唯一手段。我們找一個場景,做一個試驗,大家就明白了。我們將相機調節(jié)到P擋、A擋(Av擋)或者S擋(Tv擋)。然后將曝光補償調節(jié)分別至-4EV、-3EV、-2EV、-1EV、0EV、1EV、2EV、3EV、4EV??纯赐粋€場景在不同曝光補償下的變化。–4EV–3EV–2EV–1EV0EV1EV2EV3EV4EV大家記住當照片亮度提升到18%灰的2倍的時候,就是+1EV,如果是減暗到18%灰的亮度的1/2時,就是-1EV。每一個EV的亮度差就是2倍的關系。在我們拍攝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場景調節(jié)適當?shù)钠毓庋a償,就是控制影調的方式。通過控制影調,來達到我們希望的明暗效果,以表達我們的拍攝意圖,這就是曝光的核心思想。關于攝影基礎你需要知道的雖然點亮的少,但是記得用影調表達你的拍攝意圖才是最關鍵的。04控制曝光補償三要素在上一章寧老師詳細給大家講了曝光補償?shù)淖饔?。大家也明白了曝光補償是如何控制影調的。其實曝光補償在相機中會被三大要素綜合作用。這曝光三要素如果掌握了,就掌握了曝光的訣竅。在這一章寧老師繼續(xù)盡量以簡單的語言給大家層層推進。第1節(jié)三要素是什么?首先要說明的就是平時我們說的曝光就是控制影調,控制一張照片的明暗。那么一張照片的明暗是由什么決定的呢?一張照片的明暗是由感光器接收了多少光,并且有多大能力將光轉化為呈現(xiàn)在照片上的明暗能力決定的。所以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公式照片的影調=曝光量×呈現(xiàn)能力那么曝光量又是什么呢?曝光量就是感光器在曝光時間內接收到光的多少。根據(jù)這一定義可知曝光量=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曝光時間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是什么呢?這個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光線通過鏡頭的量。外界光線強的時候,這個速度肯定要快些,外界光線弱的時候這個速度肯定要慢些。此外在鏡頭里面,有一個由很多葉片組成的可以控制大小的“閘”,這個“閘”的作用就是控制進光的速度。這個“閘”就是咱們在講鏡頭時說的光圈啊。所以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環(huán)境光的強度×光圈曝光時間就是快門開啟的時間,也簡稱快門。得出一個簡單的公式傳感器接收光的總量=光線強度×光圈×快門那么照片的影調=光線強度×光圈×快門×呈現(xiàn)能力傳感器對于光的呈現(xiàn)其實就是感光度。感光度就是感光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從銀鹽時代的黑片膠卷、彩色膠卷開始到今天的CCD和CMOS,每一種記錄光的感光器都遵循著同樣的一套感光度標準。反映在相機上就是一般我們所看到的ISO值。ISO值越高,感光器對光線越敏感。照片的影調=光線強度×光圈×快門×感光度如下圖所示,這4項是決定一張照片影調的所有因素。如果在自然光下并且不借助閃光燈和反光板,我們幾乎無法改變環(huán)境光。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控制曝光量我們只能通過改變鏡頭光圈、改變快門時間和改變感光度來實現(xiàn)。所以對于攝影師來說,控制照片的亮度,在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控制快門、光圈和感光度。最終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公式用相機控制的影調=光圈×快門×感光度好了,現(xiàn)在我們的曝光三要素全部浮出水面了。這三要素就是光圈、快門、感光度。在不同環(huán)境中,攝影師通過控制光圈大小、快門快慢和感光度的高低來控制一張照片的明暗程度。到底是怎么控制的呢?我們接著說。第2節(jié)光圈、快門和感光度光圈、快門、感光度,被稱為曝光三要素。攝影師就是利用這三個參數(shù)才能實現(xiàn)相機控制照片曝光的。這三個參數(shù)看似雜亂,其實每一個參數(shù)都有非常簡單的規(guī)律。知道規(guī)律之后,相當好記。光圈>>>>在介紹鏡頭的時候已經(jīng)講過,光圈口頭上作為光圈值的簡稱,但實際上更多地反映孔徑的大小。孔徑越大,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相對來說曝光量越大。得出:光圈值與曝光量成反比,光圈與曝光量成正比。所以針對光圈定義的混亂,大家只要記住光圈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就行了。光圈值常見的有: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每一擋光圈值都是1.4倍(根號2)的關系。因為光圈值是焦距與孔徑的比值,所以光圈每增大一擋(光圈值變小一擋),孔的面積變?yōu)樵瓉淼?倍,通光量也變?yōu)樵瓉淼?倍。以f/1.0為標準,每擋1.4倍遞進或者遞減,很好記。一般來說,光圈比f/2.8大的就算大光圈了(f/1、f/1.4、f/2、f/2.8),光圈比f/8小的就算小光圈了(f/8、f/11、f/16、f/22、f/32),要一直強化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的概念。快門>>>>快門就是曝光時間的簡稱,可能是因為曝光時間是由快門控制的原因吧??扉T越快,曝光時間越短,相對來說曝光量越小。快門越慢,曝光時間越長,相對來說曝光量越大。常見快門值有:30秒、15秒、8秒、4秒、2秒、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1/8000秒。每一擋快門之間都是2倍的關系,快門每調慢一擋曝光量就變?yōu)樵瓉淼?倍。以1秒為標準,每擋2倍遞進或者遞減。一般來說,比1/250秒快的就是高速快門。比1/60秒慢的就是低速快門。感光度>>>>感光度就是感光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時候可能很弱的光也能在照片上得到較亮的效果。感光度在相機中對應的是ISO值。一般常見的ISO值有6、12、25、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每一擋ISO值基本都是2倍的關系,也就是說ISO值每提升一擋,感光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就變?yōu)樯弦粨醯?倍,每提升一擋感光度,達到同樣照片影調的曝光量只需要之前的一半即可。一般來說,ISO的標準值是ISO100。部分廠商的ISO標準值是ISO200。在膠片時代,膠片的感光度越高銀鹽顆粒越大,照片的膠料感越強,所以看起來粗糙。在數(shù)碼時代,CCD和CMOS的感光度越高,CCD和CMOS越容易被電信號干擾,照片的噪點越多,所以看起來也越粗糙。細膩照片看起來更好,所以在拍照時攝影師都盡量選擇較低的感光度(標準值)。關于攝影基礎你需要知道的這樣我們就明白了曝光的三要素。接下來我們就要說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了。下一節(jié)中我們要說明白這三要素是如何協(xié)同作用的。第3節(jié)互易律什么是互易律?互易律就是按比例同時改變光圈、快門和感光度而曝光值不變?;仡櫹虑懊娴囊恍┕剑簲z影師控制的影調=光圈×快門×感光度我們再一次列出常用光圈、快門和感光度。(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再多一次強調。)光圈: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快門:30秒、15秒、8秒、4秒、2秒、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1/8000秒,感光度:6、12、25、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無論光圈、快門還是感光度都是每擋之間2倍的曝光的變化,所以:如果感光度不變,光圈開大1擋同時快門速度加快1擋得到的照片的明暗程度是相同的,反之亦然。如果光圈不變,感光度提高1擋,同時快門加快1擋得到的照片的明暗程度是相同的,反之亦然。如果快門速度不變,光圈開大1擋,同時感光度降低1擋得到的照片的明暗程度是相同的,反之亦然。這就是互易律。舉個例子:當環(huán)境光和感光度不變的時候。光圈f/5.6和1/30秒曝光的影調假設為0EV,也就是中間調。如果光圈變成了f/16,為了保持0EV,快門該是多少?答案是:f/5.6變?yōu)閒/16,光圈降了3擋那么快門就要慢3擋,變?yōu)?/4秒當環(huán)境光和感光度不變的時候,光圈f/5.6快門1/30秒與光圈f/16快門1/4秒的影調是同樣的。推而廣之當環(huán)境光和感光度不變的時候,[f/2.81/125s][f/41/60s][f/5.61/30s][f/81/16s][f/111/8s][f/161/4s][f/221/2s]它們曝光值都是相同的。如果還沒明白,我建議反復多次地練習。因為盡管多數(shù)時間這些是相機自動為我們計算的,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攝影師要懂得如何計算互易律,一旦明白,相信整個曝光知識你就懂了。曝光的量化>>>>我們這一章講了光圈、快門和感光度每擋之間的亮度差距是2倍的關系,換而言之就是1EV。在上一章我們知道影調中每調節(jié)曝光補償1EV,也是亮度差了2倍的關系。那么現(xiàn)在我們可以將曝光三要素以及影調整體結合起來計算。假設環(huán)境光與感光度不變:當f/5.61/30秒的組合時影調是0EV時,則f/161/4秒的組合時影調也是0EV;f/111/4秒的組合時影調會是+1EV;f/111/2秒的組合時影調會是+2EV;f/111/30秒的組合時影調會是-2EV。如果感光度我們也調一調,環(huán)境光不變:當f/5.61/30ISO100時曝光補償顯示0EV,則f/161/4ISO100時0EV;f/111/4ISO50時0EV;f/111/60ISO200時-2EV。如果上面的這些轉化你懂了,互易律也就明白了。互易律明白了,曝光這點繞來繞去的事兒你就全懂了。但是寧老師考慮到這方面不是很好懂,建議你多看看這一章。關于攝影基礎你需要知道的掌握如何調節(jié)曝光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大家跟著寧老師繼續(xù)加油學習吧。05曝光組合在弄懂了互易律之后,你知道光圈、快門和感光度可以調來調去但是不改變照片的明暗,可是這又有什么用呢?其實光圈和快門會對畫面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某些效果,我們就需要特定的光圈或者快門。這樣一來為了保證畫面的明暗,我們只能優(yōu)先光圈或者快門兩者中的一個設定,或者全部設定。同時讓另外兩個曝光要素,或者就是感光度進行自動“找齊”,以保證合適的曝光。在這一章里,寧老師就曝光組合來說說,這些都是怎么設定的。第1節(jié)什么是曝光組合曝光組合就是拍攝時光圈和快門的設定值。因為互易律的存在讓我們在取得一個影調時有很多種曝光組合。選擇不同的曝光組合,表現(xiàn)著攝影師對于題材的掌控力,反映了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意圖。本章的內容將幫助大家明白攝影師為什么選擇他最終確定的曝光組合。一般來說攝影師的相機都有強大的手動曝光功能:Av、A擋光圈優(yōu)先Tv、S擋快門優(yōu)先M手動(手動控制光圈、快門)前面一章提到了,絕大多數(shù)時候,環(huán)境光是不受控制的,而同一場景下也幾乎不會反復操作感光度,所以大多數(shù)時間照片的明暗就是通過攝影師控制光圈和快門這兩個關鍵要素來決定的。為了講起來更簡單,我們暫時不考慮感光度這件事兒了,比如我們將感光度調節(jié)成固定值。那么攝影師控制的影調=光圈×快門×感光度就變成了攝影師控制的影調=光圈×快門影調我們可以通過相機上的曝光補償調節(jié)。光圈和快門也可以調節(jié)。這3個參數(shù)在相機上都是可以被控制的。稍有數(shù)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上述公式中只要有2個數(shù)據(jù)被確定了,那么第3個數(shù)值也將被確定。也就是說,假設環(huán)境光不變,感光度不變。影調、光圈、快門,3者之中只要有2個被確定下來,第3個數(shù)據(jù)也會被確定。這樣一來,在相機內測光機構的幫助下,我們的相機就有了前文的三種模式。M擋手動攝影師設定光圈、快門,相機告訴你影調將會是如何。當相機處于M擋時,攝影師手動設定光圈值和快門。設定之后,相機信息窗會顯示曝光補償?shù)臉顺?,以提示目前的影調。再解釋一下:影調=環(huán)境光亮度×感光度×光圈×快門其中環(huán)境光亮度一般你控制不了,感光度被你固定了,光圈和快門你已經(jīng)調節(jié)好了,那么影調就會直接反映在你的曝光補償標尺上。比如,當攝影師將快門速度設定為1/4秒,光圈為f/4.0時,曝光補償標尺顯示為-1EV。如果我們要一張正常曝光(0EV)的作品,我們可以調慢一擋快門,或者加大一擋光圈。如1/4秒f/2.8或者1/2秒f/4.0,都可以得到0EV。這就是手動曝光M擋。但是真正的攝影師在M擋手動曝光的時候,其實是不看曝光補償標尺的。記住這一點:如果你使用M擋手動曝光,就請忽略掉相機的測光以及曝光補償標尺的指示吧。如果你還是以相機的測光作為參考,那么直接調節(jié)曝光補償?shù)侥阆M钠毓夥炊臃奖?。這時候就更加推薦另外兩種曝光模式:直接確定影調的模式——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在我們拍攝時,相機拍攝的環(huán)境光雖然不受我們控制,但是環(huán)境光是會變化的,且不說日出日落,單是相機換一個角度,也會因為鏡頭里的被攝物反光率不同而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光。所以在我們設定好快門和光圈之后,對著天空是一個影調,對著大地可能又是另一個影調。這樣在用M擋拍攝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攝影主體的不斷變化而一直在每次按下快門前重新設定光圈和快門。如果這樣,那么攝影師會因為這些錯過很多精彩瞬間,尤其在體育新聞類攝影中。如何能讓我們不會為取得影調而耽誤時間呢?其實相機的另兩種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前面提到過3個參數(shù)確定兩個,那么第三個參數(shù)將被確定。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將設定快門和光圈中的一項變?yōu)樵O定影調(曝光補償)呢?答案是肯定的。AVA擋光圈優(yōu)先:攝影師設定影調(曝光補償)和光圈,相機會自動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TVS擋快門優(yōu)先:攝影師設定影調(曝光補償)和快門,相機會自動選擇合適的光圈。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都有設定影調的特點。多數(shù)場景,我們不需要改變影調,而且需要相對固定的光圈值和快門,所以用A擋或S擋的拍攝我們只要構圖之后按快門就可以了,這樣不管場景怎么變化也都可以隨時捕捉。切記一點,A擋和S擋并非只能控制光圈或快門,同時也能控制影調。下面講講何種條件下使用這三種模式。第2節(jié)光圈優(yōu)先可以設定光圈和影調,相機本身為你提供快門速度,也就是說你確定了光圈和影調,相機自動給你計算互易律,為你提供一個能滿足你光圈、影調的快門值。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一般都是對光圈有特殊要求或對快門速度沒有特殊要求時使用的。首先在模式轉盤調整到光圈優(yōu)先,即A擋。專業(yè)單反一般是按鈕+撥輪的操作方法。你可以參考相機說明書。使用光圈優(yōu)先的第一步就是調整影調。因為在拍攝同樣一個題材或者場景的時候,很少會反復調整影調,所以基本調整到自己需要的影調之后就不用再頻繁調整了。調整影調的方法是撥動輔撥輪直接調節(jié)曝光補償,如果只有一個撥輪就按住曝光補償按鈕撥動主撥輪。接著就要調整光圈,將光圈調整到需要的大小。調整光圈的方法是撥動主撥輪,如果只有一個撥輪就只撥動撥輪就可以了。下面列舉一些可以用光圈優(yōu)先拍攝的場景。比如我們在拍攝人像時,大光圈可以獲得淺景深,虛化掉背景,將主體人物從復雜的背景中剝離出來。曝光:f/1.61/500sISO100+1EV焦距:50mm如圖所示,使用大光圈拍攝,使得人物與背景完全區(qū)分開。又比如拍攝一些風景照時,廣角加小光圈可以獲得深景深,使得遠近的景物都清晰。這種方法被稱為超焦距攝影,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會詳細講到。曝光:f/81/500sISO1000EV焦距:70mm如圖所示,小光圈更容易得到遠近景物都清晰的畫面。實際上,多數(shù)時候攝影師都是通過控制光圈來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的,所以很多從事新聞行業(yè)的攝影師都常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因為無需過多操作,同時對于創(chuàng)作意圖能夠有效控制,也應該是初學者最常用的模式。第3節(jié)快門優(yōu)先可以設定快門和影調,相機本身為你提供光圈大小。用快門優(yōu)先模式,一般都是畫面中有移動物體的時候。首先在模式轉盤調整到快門優(yōu)先,即S擋(佳能為Tv擋)。你可以參考相機說明書。使用快門優(yōu)先的第一步就是調整影調。因為在拍攝同樣一個題材或者場景的時候,很少會反復調整影調,所以基本調整到自己需要的影調之后就不用再頻繁調整了。調整影調的方法是撥動輔撥輪,如果只有一個撥輪就按住曝光補償按鈕撥動主撥輪。接著就要調整快門,將快門調整到需要的大小。調整快門的方法是撥動主撥輪,如果只有一個撥輪就只撥動撥輪就可以了。使用快門優(yōu)先,往往會在拍攝一張或一組照片后,查看一下效果,繼續(xù)預估準確快門值并重新調整快門,直到滿意為止。下面舉例說明可以用快門優(yōu)先拍攝的場景。如圖所示:曝光:f/111/250sISO100+2/3EV焦距:35mm如果控制快門,我們可以調節(jié)到高速快門,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凝固一個動感的瞬間。比如在加拿大,我看到很多小女孩從碼頭上跳水,以鍛煉自己,我當時選擇了高速快門,這樣可以凝固她們懸浮在空中的瞬間。曝光:f/81/15sISO1000EV焦距:200mm同樣,我們可以控制快門在一個較慢的速度上,以完成更多的創(chuàng)作。我在拍攝奧運會場地自行車比賽時,為了突出動感的效果,決定使用追隨的拍攝手法,這就需要較慢的快門速度,從而將背景拖拉成徑向模糊的效果,使照片極具動感。這張照片使用快門優(yōu)先模式,將快門值定在1/15秒。由此可見,當我們使用快門優(yōu)先模式時,往往都是要控制畫面中的動態(tài)效果,或凝固,或流轉。這就是快門優(yōu)先的意義。第4節(jié)手動模式可以設定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相機只是提示你影調將會是什么樣子的。使用M擋手動曝光的情況一般比較特殊,比如,使用閃光燈的時候,拍攝月亮、星空等曝光補償調整超出調節(jié)范圍的時候,環(huán)境光一直在改變測光不準確的時候,等等。你會發(fā)現(xiàn)使用M擋手動曝光情況都是你無法使用相機測光的時候,其實等于你放棄了相機測光。所以請記住,往往在你無法使用相機測光的時候,才用M擋。如果你懂了相機的曝光原理,你就懂這句話了。我們繼續(xù)說怎么用M擋吧。首先將相機調到手動模式——M擋。調整快門速度用主撥輪,調整光圈值用輔撥輪。如果只有一個撥輪,調整光圈值需按住曝光補償鍵撥動撥輪。很多相機設置里,兩個撥輪操作對象可以根據(jù)個人需要互換。詳細請看你的相機說明書。下面舉例說明可以用手動模式拍攝的場景。如圖所示:曝光:f/81/500sISO200-3EV焦距:1200mm拍攝滿月其實需要非常低的影調,曝光補償往往要比-5EV更加低。這時候如果你用A擋或者S擋拍攝已經(jīng)無法調節(jié)到那么低的曝光補償了。所以只能選擇用M擋。同時,月亮離地球的距離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果天氣條件好,滿月的亮度可以說是亙古不變的。所以只要天氣晴朗我們幾乎可以用不變的參數(shù)來拍攝月亮:ISO200、f/5.6、1/500s。這樣的曝光參數(shù)甚至不需要三腳架,手持就能拍攝。曝光:f/1.81/80秒ISO100-2/3EV焦距:55mm這張照片拍攝于弗拉門戈的表演舞臺。舞臺上燈光閃耀,五顏六色的燈光并不是很好的拍攝條件。幸好有時不時出現(xiàn)的白光,這是能夠拍攝出正常膚色的時機。除此之外,拍攝的困難還體現(xiàn)在曝光上面。因為燈光閃耀,所以相機的測光數(shù)據(jù)一直在變,這時候拍攝的話,很可能你用的是上一瞬間的測光參數(shù),拍攝到的卻是下一個瞬間的光線。這樣曝光是很難準確的。我選擇使用M擋曝光。根據(jù)相機在白光瞬間的曝光參數(shù),手動設置曝光參數(shù)。因為舞臺比較暗,根據(jù)白加黑減,我又適當在原參數(shù)的基礎上減了-2/3擋曝光。當白光再次亮起時,我拍下了這張。在這種場景時,M擋可以讓我們的曝光更加穩(wěn)定。M擋其實并不是很常用的曝光模式。多數(shù)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只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才會用到M擋。比如如下情況:1.環(huán)境光頻繁變化的時候因為你拍攝的那一刻可能光線和你測光時的光線不同了。所以使用M擋根據(jù)經(jīng)驗可能更準。2.使用閃光燈的時候拍攝時與測光的光線完全不同了,因為測光的時候你的閃光燈不會閃,但是拍攝的時候閃光燈會閃。所以根據(jù)閃光燈的功率算一算使用什么光圈和ISO就行了,快門速度已經(jīng)不是很重要了。3.超過曝光補償調節(jié)范圍的時候一般來說相機調節(jié)曝光補償在±3EV,高級一點的±5EV。如果需要更過曝或者更欠曝,那就需要M擋來調節(jié)了。4.固定的曝光參數(shù)拍攝很多自然場景的時候,曝光參數(shù)是固定的。比如滿月,我拍攝滿月的曝光參數(shù)就是1/500秒(不需要三腳架了)、f/5.6、ISO200。稍稍能把月亮拍得白一點。拍攝銀河的話就用30秒,f/2.8,ISO3200。以上4種情況下我也一定會用M擋,但是我卻經(jīng)常聽到人說因為他是專業(yè)的,所以只用M擋。其實這是非常業(yè)余的說法。學習攝影筆記,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點就是——善于利用相機的一切功能,在具體場景中,使用最便捷的拍攝模式,用更多的精力去觀察和取景,而不是調節(jié)相機。很多人在使用M擋的時候,一直調節(jié)相機以保證曝光補償標尺在0EV的位置,保證正常的曝光。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么不用光圈優(yōu)先或者快門優(yōu)先,然后直接將曝光補償調節(jié)到0EV呢?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更多精力用于取景和構圖了。使用M擋的時候,往往你是不能再參考相機的測光的。記住寧老師的這句話,使用不同的曝光模式,是為了在某些場景讓你拍攝更加方便的,而不是虐待自己??偨Y一下:通過第三章和第四章的介紹,我想我們應該知道高調、低調、中間調的作品分別指的是什么了。也應該知道如何控制影調,如何控制曝光,應該在什么時候選擇什么曝光模式了。同時,我們也應該記住這個公式:照片影調=曝光補償=光線強度×光圈×快門×感光度。在這兩章里,我們講了曝光補償,講了光圈、快門和感光度。也講了環(huán)境光一般我們無法控制,所以一直略過不講。關于攝影基礎你需要知道的那么在下一章,咱們就專門來說說環(huán)境光。06光線有人說,攝影就是用光。將光線表現(xiàn)得越好,也就越體現(xiàn)攝影師的功底。這樣說其實是有道理的。在剛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我們往往最關注的就是取景啊,曝光啊什么的。隨著你拍攝技能的提升,你一定會開始關注光線。這一章,寧老師仔細說說光線是怎么回事。第1節(jié)光線的特性學習了前面的內容,相信大家對于相機已經(jīng)有了一個比較熟練的操作了。但是也能感覺到我很少提到環(huán)境光。在我們熟練掌握控制相機曝光之后,終于可以嘗試運用環(huán)境光了。這個咱們要從光線的特性講起。光線的特性>>>>首先我們要知道光的三個特性:1.強度。光的強度與光源的能量距離以及傳播介質有關。直觀的感覺就是光的明暗程度。2.方向。就是光源的方向。但是在多光源或者漫反射的情況下就不太容易確定方向。3.色溫。主要表現(xiàn)在光源的顏色上。這三個特性會有助于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分析光線。接下來咱們一個一個講。光線的強度>>>>相信絕大多數(shù)攝影師的照片都是在空氣中拍攝的。當然如果你打算成為一名水下攝影師,與大家不同的只是感受到光線傳播介質的不同。在我們的世界中最大的光源就是太陽。盡管太陽離我們很遠,但是因為其巨大的能量,依然是地球上能看到的可持續(xù)的最強的光源。拋開傳播介質不談,光的強度與光源能量和距離的關系是:光的強度與光源能量成正比,光的強度與光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舉例來說,當光源的亮度變?yōu)樵瓉淼?倍時,相機接收到光的強度也變?yōu)樵瓉淼?倍,也就是增亮了1EV。當光源的距離變?yōu)樵瓉淼?倍時,相機接收到光的強度則要變?yōu)樵瓉淼?/4,也就是減暗了2EV。我們知道當光的敏感程度差距為2倍關系時,相差就是1EV。所以在上面的例子中,當光源的亮度變?yōu)樵瓉淼?倍時,相機接收到光的強度也變?yōu)樵瓉淼?倍,若要維持影調不變我們需要將光圈縮小一擋,或者將快門加快一擋。光線的方向>>>>光源方向可以分為四種:順光——光源在被攝體正面。側光——光源一般在被攝體正面45°的位置。90°側光——光源一般在被攝體90°的位置。逆光——光源在被攝體背面。下面我們要詳細講解這四種方向的光。順光順光是我們在攝影中最常用到的光源方向。在我很小的時候,常常被家長要求面對著陽光拍照,每次都很難睜開眼睛。直到后來才知道這是為了把我的膚色拍得更好看。其實順光不應過多地運用在人像攝影中。因為正面直射的光會消除面部的一切影子,使得面部趨于平面化,所以又叫平光。大家都知道我們看到的景物都是反射了來自光源的光線,展現(xiàn)出各自的色彩。所以,我們在順光拍攝風景的時候,也更容易獲得我們希望看到的藍天白云紅花綠草。曝光:f/81/250sISO1000EV焦距:27mm看圖中的藍天,只有在順光的時候,才能展現(xiàn)出如此的色彩。所以很多人說為什么我明明看到的是藍天,但是拍攝的風景中的天總是白白的呢?那就是因為你沒有順光拍攝。側光側光一般用在人物攝影的造型上。相比順光會將人物拍成“大白臉”,側光能夠讓人物的面部呈現(xiàn)立體效果。曝光:f/2.81/500sISO1000EV焦距:95mm這張照片拍攝于寧蒗的瀘沽湖上。摩梭漢子每天在湖邊擺渡游客。每天都暴露在高原的紫外線下,這樣風吹日曬使得摩挲漢子的皮膚非常粗糙。如果使用順光拍攝,也許我會將這個摩挲漢子拍得細皮嫩肉。所以選擇側光拍攝,一方面表現(xiàn)出皮膚的質感,另一方面?zhèn)裙庖哺菀卓坍嫵雒娌康睦饨?,使得面部非常立體。90°側光是用來強調明暗對比的特殊光線。被攝體一面處于強光中,另一面則完全處于陰影中。最適合用來表現(xiàn)被攝體表面的質感。曝光:f/5.61/500sISO6400EV焦距:200mm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已是夕陽西下,從一側過來的光突出了草原的質感,也表現(xiàn)出了遲暮的意境。逆光逆光是很多攝影師進行創(chuàng)作的用光。使用逆光拍攝的時候,往往會有霧蒙蒙的感覺,并形成暖色調。這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日系的拍法,也很符合非主流的口味。但是這樣子的光會形成一層濃重的光霧,顯得照片非常不通透。降低影調,可以讓這種光霧消散。曝光:f/5.61/640sISO100-2/3EV焦距:35mm比如在這張夕陽中攝友拍攝的場景,就是這種逆光剪影效果。降低影調除了會讓畫面更加通透,同時還可以表現(xiàn)出絢麗的色彩。我們再來看另一張逆光的照片。曝光:f/81/80sISO2500EV焦距:35mm在逆光的時候,一些植物的葉子或者花瓣會被陽光打透,感覺在發(fā)光,這也是很好看的。在真實的拍攝過程中,不管是拍攝人像還是拍攝風景,其實攝影師都在盡力地避免拍攝逆光,除非遇到諸如日出日落或者能夠打透某些景物時候,才會采用逆光拍攝。明白光線的方向,對于主題的表達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定制門銷售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5年度男方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定制與婚姻法律風險評估合同
- 2025年度門窗行業(yè)風險管理與保險合同-@-2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機票代理客戶關系管理體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農機跨區(qū)域作業(yè)租賃合同2篇
- 2025年度個人地暖系統(tǒng)環(huán)保材料采購合同
- 2025年度特色苗木新品種引進及推廣合同3篇
- 2025年度養(yǎng)老服務機構服務合同老年人權益保障及服務質量評價4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運營維護合同4篇
- 2025年度網(wǎng)絡安全產品供應與維護合同4篇
- 2024-2030年中國海泡石產業(yè)運行形勢及投資規(guī)模研究報告
- 動物醫(yī)學類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真題
- 消除“艾梅乙”醫(yī)療歧視-從我做起
- 非遺文化走進數(shù)字展廳+大數(shù)據(jù)與互聯(lián)網(wǎng)系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普知識進社區(qū)活動總結與反思
- 加油站廉潔培訓課件
- 現(xiàn)金日記賬模板(帶公式)
- 消化內科??票O(jiān)測指標匯總分析
- 深圳市物業(yè)專項維修資金管理系統(tǒng)操作手冊(電子票據(j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