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自然災害_第1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自然災害_第2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自然災害_第3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自然災害_第4頁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專練:自然災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專題訓練:自然災害

一、單選題

1.下圖為某種災害現(xiàn)場圖。據(jù)此完成問題。

該災害()

A.多發(fā)生在平原地區(qū)B.多發(fā)生于我國冬季

C.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D.具有突發(fā)性

甲圖為地震波典型時距曲線(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

圖,乙圖為某次地震時,M、N、Q三地震臺站測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為半徑繪成

大小不同的圓。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2.關于圖中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A.W1和W2兩者皆無法通過地幔B.W2為縱波

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質(zhì)中傳播D.能通過地核的是W1

3.若M臺站測得縱波和橫波時距差為6分鐘,則M臺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000kmB.3500kmC.4500kmD.4000km

4.依據(jù)M、N、Q三地震臺測得的震中距判斷,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B.②C.③D.④

青龍縣城地處燕山山脈一側的山谷中,青龍縣氣象站距谷底中心約500m,可以較好地

觀測風向的變化特征。下圖為該地區(qū)四個季節(jié)山谷風逐時最多風向頻率折線圖。完成

下面小題。

5.判斷青龍縣所處山谷的走向及氣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別是()

A.南北走向山谷西側B.南北走向山谷東側

C.東西走向山谷北側D.東西走向山谷南側

6.圖中序號和季節(jié)對應正確的是()

A.①——春季B.②——冬季C.③——秋季D.④——夏季

7.在晴朗、微風的情況下,山谷風的日變化對污染物輸送有明顯影響,該縣城空氣污

染物()

A.白天濃度總體低于夜晚B.濃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夜晚濃度總體低于白天D.濃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冰巖崩是指原位巨厚冰或巖體因凍脹、開裂等脫離母體從冰川陡峻處傾倒、崩塌、滾

落、滑動的現(xiàn)象,多發(fā)生于冰川末端或高位陡峭巖體。下圖為冰巖崩引發(fā)的冰川型泥石

流鏈式演化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冰湖

涌浪一

冰川型泥石流

8.冰湖中涌浪的產(chǎn)生主要取決于()

①冰崩體的體積

②冰湖的湖岸坡度

③冰崩體的運動速度

④冰湖的蓄水水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冰川型泥石流鏈式演化過程反映出()

A.冰崩體物質(zhì)組成由復雜變得單一B.冰崩體在演變過程中溫度保持穩(wěn)定

C.冰崩體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變得黏稠D.冰崩體在演變過程中物相分層明顯

10.冰川型泥石流鏈式演化過程中,刨蝕作用強烈的過程是()

A.冰巖崩B.冰湖潰決C.潰決山洪D.冰川型泥石流

蘭陽平原位于臺灣島東北部,該平原沿海分布著南北長約23千米、高約10米的連綿沙

丘。蘭陽溪是孕育蘭陽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許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

擋,在沙丘西側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處入海。左圖示意臺灣島局部地區(qū)

地形和蘭陽平原的位置,右圖示意蘭陽平原風頻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0N等高線(m)

11.蘭陽平原沿海分布著連綿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河流帶來泥沙,風力堆積B.海浪帶來泥沙,河流搬運堆積

C.河流帶來泥沙,海浪搬運堆積D.盛行風吹來泥沙,風力堆積

12.蘭陽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A.東側坡度小,顆粒物粒徑小B.西側坡度小,顆粒物粒徑大

C.東側坡度大,顆粒物粒徑大D.西側坡度大,顆粒物粒徑小

某游客的游記——廣西的沌湖事件令我記憶猶新。3月5日在沌湖附近游玩,突然感覺

腳底一晃,但巨響之后就再也沒有動靜,只是湖面開始急劇下降。第二天,湖水已經(jīng)消失

大半,有的地方露出了湖底。昨日被嚇壞的村民又迎來了驚喜:湖水沒了,留下了數(shù)不盡

的魚蝦。完成下面小題。

13.下列自然景觀的形成,與游記中所述現(xiàn)象成因類型相似的是()

A.廣東燦若明霞的丹霞山B.甘肅張掖的彩色丘陵

C.云南石林的阿詩瑪石峰D.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

14.以下最有可能導致沌湖一夜間“消失”的原因是()

A.附近礦山采礦引起地面沉降B.當?shù)氐叵掳岛拥谋浪?/p>

C.下游地區(qū)抽水和回灌D.當?shù)靥厥獾牟遏~方式

隨著曲流的發(fā)展,一些河流的河床中形成了多條弧形排列略呈扇形分布的濱河床沙壩

(泥沙組成的堤壩),這些沙壩向下游方向輻聚,構成的地貌稱為迂回扇。河灣側向

緩慢非連續(xù)均勻移動有利于迂回扇形成。下圖為某河流形成的迂回扇示意圖。據(jù)此回

答下面小題。

15.圖中河流總體上流向和最晚形成的濱河床沙壩分別是()

A.自北向南1B.自北向南5C.自南向北1D.自南向北5

16.下列有利于迂回扇形成和發(fā)展的條件是()

A.河道平直B.含沙量小

C.地勢落差大D.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

北大河發(fā)源于祁連山北坡,中游河段發(fā)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別在距今

(以1950年為基準)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遺棄。研究發(fā)現(xiàn),圖中河道變遷與

金塔南山地殼活動和區(qū)域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古河道3沉積物粒徑大于古河道2。下

圖示意古河道變遷。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7.圖中甲處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洪積扇B.槽形河谷C.“V”形河谷D.三角洲

18.據(jù)材料推測該區(qū)域地殼活動最劇烈的時期是()

A.古河道1遺棄至古河道2遺棄B.古河道1形成期間

C.古河道2遺棄至古河道3遺棄D.現(xiàn)代河道形成期間

19.與古河道2相比,古河道3河流存在時期氣候特征為()

A.暖干B.暖濕C.冷干D.冷濕

山岳冰川常發(fā)育在中、低緯度的高山地帶。凍結在冰川體內(nèi)的各種碎屑物隨著冰川體

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緩慢地向下移動。在寬闊的冰川谷地,冰川體消融的前端常有

由眾多碎屑物堆積形成的冰堿壟及發(fā)育出辮狀水系。下圖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圖。據(jù)

此完成下面小題。

20.在任意一條冰磺壟的形成過程中,冰川體消融的前端()

A.向海拔低處推進B.向海拔高處后退C.位置穩(wěn)定D.反復進退

21.與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磺壟堆積物()

A.顆粒較小B.粗細混雜C.大小均勻D.碎屑表面光滑

當一個地區(qū)受到構造抬升時,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

成為近似于階梯狀地形,稱為階地。階地按從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為T1、

T2……o青衣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圖為青衣江沿線各階地不同時

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O-T2T1時期

*T3-T2時期

-O-T4-T3H4JW

T5-T4時期

。T6-T5H41W

-O-T7?T6時期

22.毛家壩T5、T4、T3階地形成過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變化是()

A.不斷加快B.不斷減慢C先變慢,后變快D.先變快,后變慢

23.影響栗子坪和陽坪現(xiàn)有階地數(shù)量的主要因素是()

A.河谷陡緩B.海拔高低C.流量大小D.基巖軟硬

24.各時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隨時間()

A.往四川盆地方向變化

B.往青藏高原方向變化

C.由東西往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交界地帶變化

D.由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交界地帶往東西變化

海陸風是因海洋和陸地受熱不均勻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種有日變化的風系。在基本

氣流微弱時,白天風從海上吹向陸地,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前者稱為海風,后者稱為

陸風,合稱為海陸風。讀圖,完成下題。

25.親臨海濱地區(qū)體驗海陸風,下列說法不可信的是()

A.海濱城市白天多出現(xiàn)云、雨和霧;夜間以晴朗天氣為主

B.長發(fā)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長發(fā)朝向內(nèi)地方向飄起

C.陸風風力一般弱于海風

D.海風對抑制中午暑熱,調(diào)節(jié)氣候有一定作用

26.海風轉換為陸風的時間大約是()

A.2?3時B.6?7時C.14?15時D.21?22時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中植被線形沙丘是該沙漠

的主要沙丘形態(tài)。植被線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銳角的雙向風作用下風沙沿合成風方向推

積而成,其形成過程經(jīng)歷四個階段:a灌叢沙丘一b風影灌叢沙丘一c壟狀沙丘T1植

被線形沙丘。下圖示意植被線形沙丘形成演化過程的四個階段。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rA

b?iid

w灌叢植被一?風向…》沙源補給

27.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區(qū)域線形沙丘走向不同,主要反映各區(qū)域()

A.植被類型不同B.盛行風向不同C.降水量不同D.沙源不同

28.植被線形沙丘形成過程中,其沙源主要()

A.來自上風向B.來自兩側

C.先源于上風向,后源于兩側D.先源于兩側,后源于上風向

29.形成植被線型沙丘的雙向風,當兩側風力不等時()

A.強風的一側坡面較陡B.強風的一側坡面較短

C.脊線偏向于強風一側D.脊線偏向于弱風一側

二、材料解題思路題

30.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央氣象臺消息:2020年第8號臺風“巴威”正在逐步逼近中(如下圖),預計其

將于27日上午在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登陸,今天起至明天(8月26日至27

日),如果“巴威”能夠以臺風級別登陸遼寧,它仍將是“一手”登陸遼寧的最強臺

風。氣象大數(shù)據(jù)顯示,“巴威”或將成為1949年以來罕見登陸遼寧的“一手”臺風,

甚至是最強臺風。“巴威”的北上將給山東半島和東北地區(qū)帶來強風雨,影響不容小

覷。

今年第8號臺風"巴威"未來60小時路徑攢率演投圖

8月26日0B時-28日20時(北京時)

(1)“巴威”登陸后向方向移動,受力的作用,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

力自南向北逐漸減弱。

是臺風天氣往往伴隨著等,

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

(3)遼寧水資源總量少,人均實際占有水資源量不足全國人均數(shù)的1/4,屬于嚴重缺水

地區(qū)。為什么當?shù)剞r(nóng)民期盼著這次臺風的到來?

(4)如果遇到臺風天氣,你該如何防避?

3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左示意我國某地傳統(tǒng)村落的梳式布局方式,右示意該村落的剖面。某校師生暑期

研學時,發(fā)現(xiàn)該地天氣炎熱,村落中宅院與巷道排列規(guī)整,能夠較好地通風散熱。

在圖左中畫出夏季最大風頻的風向,在圖右中畫出夏季晴天午后微風環(huán)境下的局地環(huán)流,

并分別說明繪制理由。

3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那木拉錯(拉姆拉錯)又名瓊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傳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

治區(qū)山南市加查縣曲科杰叢山之中。墨脫縣地處雅魯藏布江大拐穹下游、喜馬拉雅山

脈南麓,境內(nèi)山高谷深,山巒起伏,地勢險峻,其中主栗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列左圖為

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地層地貌剖面示意圖,右圖為墨脫縣某段山路景觀圖。

(1)指出那木拉錯所處的構造地貌類型,并說明那木拉錯的形成過程。

⑵從地質(zhì)作用力角度解題思路墨脫縣境內(nèi)山高谷深的原因。

⑶解題思路地形條件對墨脫縣交通運輸方式及其交通線路選址布局的影響o

3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流域(見下圖左)位于天山北麓,湖盆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西北方向是

著名的阿拉山口,山口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落差較大的狹長谷地。艾比湖流域內(nèi)

氣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降水區(qū)域差異較大,多大風,以偏西風為主。

某科研小組為了探究沙丘形態(tài)演變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在艾比湖流域東南部選取

了一塊樣地,該樣地發(fā)育有典型的、形態(tài)各異的拋物線狀沙丘。沙丘平面形態(tài)為迎風

向開口的U形或V形(見圖右),沙丘由兩翼及凹凸狀丘體組成,其中,兩翼附近生

長著較密集的梭梭(一種生長在沙漠中的中深根系小喬木)。

(1)從水源角度解題思路艾比湖東南部樣地沙漠地帶梭梭生長密集的條件。

(2)解題思路梭梭覆蓋度在拋物線狀沙丘形態(tài)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有觀點認為拋物線狀沙丘未來會因遭受吹蝕而斷裂,逐漸發(fā)育為縱向沙壟。請你

為該觀點提供合理解釋。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滑坡多發(fā)生在山區(qū),A項錯誤?;露喟l(fā)生于我國夏秋季,B項錯誤?;碌?/p>

成因與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人類破壞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C項錯

誤。滑坡的發(fā)生過程具有突發(fā)性,D項正確。

2.答案:B

解析:讀圖,通過相同距離,W1用時長,說明其速度慢,應該為橫波。W2用時短,說明其

傳播速度快,應該為縱波。地幔是固態(tài),縱波橫波都能通過,A錯誤;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

快,縱波可以通過液體和固體,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C錯誤;縱波可以穿過三相物質(zhì),比橫

波破壞力大,B正確;能通過地核的是W2,D錯誤。故選B。

3.答案:C

解析:讀圖,根據(jù)圖中縱波和橫波的曲線,橫軸表示震中距大小,右縱軸表示時間。圖中

縱波和橫波時距差為6分鐘時,橫波用時14分鐘,縱波用時8分鐘。此時震中距是4500

km,故選Co

4.答案:B

解析:依據(jù)M、N、Q三地震臺測得的震中距判斷,以三地所測得的不同的震中距為半

徑,繪成大小不同的圓,此次地震震中位于三個圓的一個共同交點上,這個交點是此次地

震的震中,即圖中的②處,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答案:C

解析:讀圖解題思路可知,山風為偏北風,谷風為偏南風,故山谷走向為東-西走向,

AB錯誤。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青龍縣氣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風為主,

因此山風的風向為偏北風,氣象站位于山谷北側,C正確,D錯誤。故選C。

6.答案:B

解析:與冬季相比,夏季白晝長,日出時刻較早,由山風轉為谷風的時間會提前,冬

季相反。且山風開始轉換谷風的時間及谷風持續(xù)時間與日出時刻白晝時長有一定相關

性。②圖中谷風持續(xù)時間最短,應為冬季;①應為夏季,夏季日出早,升溫快,山谷

風轉換時間最早,谷風持續(xù)時間最長;③的谷風持續(xù)時間較④長,應為氣溫開始升高

的春季;④圖應為秋季,B正確,ACD錯誤。故選B。

7.答案:A

解析:由于夜間“山風”的持續(xù)作用,導致污染物不斷聚集,日最大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

后,B錯誤。白天隨著風向的轉變及“谷風”的出現(xiàn),污染物被空氣運動帶離縣城所在

的山谷中,污染物的濃度出現(xiàn)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現(xiàn)在日落前后,D錯誤。夜里濃

度總體大于白天,白天濃度總體低于夜晚,A正確,C錯誤。故選A。

8.答案:C

解析:讀圖可知,冰湖涌浪為冰巖崩發(fā)生后冰崩體進入湖泊沖擊湖泊水體產(chǎn)生的,主要與

冰崩體的體積和冰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冰崩體的體積越大、冰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對

湖水的沖擊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涌浪的產(chǎn)生,①③正確;冰湖的湖岸坡度和冰湖的蓄水水

位不會對冰巖崩造成影響,因此不是冰湖中涌浪的產(chǎn)生主要因素,②④錯誤。綜上所述,C

正確,ABD錯誤。故選C。

9.答案:C

解析:讀圖可知,冰川型泥石流鏈式演化過程冰巖崩發(fā)生后冰崩體進入湖泊沖擊湖泊水

體產(chǎn)生涌浪,涌浪對湖岸產(chǎn)生沖擊,使冰湖潰決,形成山洪,山洪挾帶大量冰崩體和碎石、

泥沙等物質(zhì)流動形成冰川型泥石流。因此冰崩體物質(zhì)組成由單一變得復雜,A錯誤;冰崩

體在演變過程中隨著位置的變化,溫度會發(fā)生變化,B錯誤;冰崩體在演變過程中混入了

泥沙,逐漸變得黏稠,C正確;山洪沖擊力度大,侵蝕力強,冰崩體在演變過程中物相分層不

明顯,D錯誤。故選C。

10.答案:A

解析:冰川本身有巨大的重量,由此而產(chǎn)生的壓力能使冰床上的巖石沿節(jié)理而產(chǎn)生松動,

突出的部分能與冰凍結在一起冰川向前移動時,可把巖塊掘出帶走,我們把冰川的這種作

用成為刨蝕作用。因此在冰巖崩過程中刨蝕作用非常強烈,A正確;冰湖潰決、潰決山

洪、冰川型泥石流都不是在冰床上進行的,不會有強烈的刨蝕作用,BCD錯誤。故選

Ao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蘭陽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東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頂托作用,泥沙在

沿岸堆積下來,由風頻圖看出,該地盛行東風,東風攜帶岸邊的沙粒在沿海堆積形成沙丘,

故A正確;河流搬運堆積和海浪搬運堆積一般都會形成較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或沙灘,而

不會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錯誤;該地盛行風為東風,且該地東側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

是盛行風吹來泥沙,D錯誤。故選A。

12.答案:D

解析:由該地風頻圖可以看出,該地盛行東風,盛行風攜帶顆粒物從沙丘東側吹向西側,

東側為迎風坡,坡度小,風在此遇到沙丘阻擋,風速開始減小,粒度較大的顆粒物先沉積下

來,西坡為背風坡,風速進一步降低,粒度較小的顆粒物后沉積下來,由此可知,D正確,ABC

錯誤。故選D。

13.答案:C

解析:依據(jù)材料,該現(xiàn)象為地表湖泊經(jīng)過侵蝕于地下空洞或地下河連接,該種自然景觀為

喀斯特地貌,我國喀斯特地貌區(qū)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與之想象的為云南石林,C正確;排

除ABD。故選C。

14.答案:B

解析:依據(jù)材料,該現(xiàn)象為地表湖泊經(jīng)過侵蝕于地下空洞或地下河連接,導致地表湖泊底

部塌陷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B正確;礦山采礦引起地面沉降會使湖泊水位下降或者流向塌陷處,

但湖水不會消失,排除A;下游地區(qū)的抽水對上游影響較小,而且不會出現(xiàn)巨大的響聲,排

除C;特殊的捕魚方式為鵠鸚捕魚,不會引起地面震動和巨響,排除Do故選Co

15.答案:B

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迂回扇上的沙壩向下游方向輻聚,故讀圖可知,該河流總體自

北向南流;新的沙壩總是出現(xiàn)在原沙壩更靠近河道的一側,故5沙壩最晚形成。B項

正確。

16.答案:D

解析:根據(jù)材料“河灣側向緩慢非連續(xù)均勻移動有利于迂回扇形成”可知,河流的水

量季節(jié)變化大有利于迂回扇的形成和發(fā)展,D項正確。在河流含沙量小、彎曲度小、

落差大的地方都不利于泥沙沉積,不利于形成迂回扇,A、B、C項錯誤。

17.答案:C

解析:讀圖可知,甲處河流流經(jīng)金塔南山山區(qū),地勢起伏大,流速快,下蝕作用強,

形成“V”形河谷,C正確;洪積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處,A錯誤;三角洲形成于河

口,B錯誤;槽型河谷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平原,D錯誤;故選C。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B

解析:古河道3沉積物粒徑大于古河道2,說明古河道3河流存在時期河流更大,河

流搬運能力更強,氣候暖濕,河流的流量會更大,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答案:C

解析:閱讀圖文材料可知在冰川運動過程中,冰川侵蝕巖層,并將石塊砂礫搬運至冰

川末端,隨著海拔降低,氣溫升高,冰川末端融化,沉積物在山谷地帶大量堆積,形

成壟狀堆積地貌,即冰硬壟。在沉積物形成冰磺壟的過程中,冰川體消融的前端位置

較穩(wěn)定,C正確。

21.答案:B

解析:河流挾帶物質(zhì)在沉積的過程中,由于流速逐漸減慢,沉積物顆粒大的先沉積,

顆粒小的后沉積,具有明顯的分選性。冰川沉積的物質(zhì)皆由碎屑物組成,大小混雜,

缺乏分選性,經(jīng)常是巨大的石塊和細微的泥質(zhì)物的混合物,故A、C錯誤,B正確;

冰硬物由于缺乏流水等外力磨蝕,絕大部分棱角分明,D錯誤。

22.答案:D

解析:根據(jù)材料“階地按從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為Tl、T2……青衣江發(fā)源于青藏

高原東南部,流入四川盆地?!笨芍?T1到T7階地依次變老,T6—T5時期為T5階地形成

過程,此時河流下切速率較慢;T5—T4時期為T4階地形成過程,此時河流下切速率較

快;T4—T3時期為T3階地形成過程,此時河流下切速率較慢,所以河流下切速率的變化

是先變快,后變慢,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3.答案:D

解析:根據(jù)圖上信息可知,栗子坪階地數(shù)量較少,陽坪階地數(shù)量較多,說明兩地河流下切

程度不同,基巖軟硬程度是影響其數(shù)量不同的主要原因,基巖較硬越硬,河流下切作用越

弱,階地數(shù)量越少,基巖越軟,河流下切作用越強,階地數(shù)量越多,D正確。根據(jù)材料信息及

圖上信息,河谷陡緩不能判斷,所以無法判斷是否是影響現(xiàn)有階地數(shù)量的主要因素,A錯

誤。海拔高低、流量的大小都不是影響兩地現(xiàn)有階地數(shù)量差異的主要因素,BC錯誤。

故選:D。

24.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階地按從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為Tl、T2……青衣江發(fā)源于青藏

高原東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可知,T1到T7階地依次變老。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各時期

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隨時間向下游方向推移,青衣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流入四

川盆地,所以各時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隨時間往四川盆地方向變化,A正確,BCD

錯誤。故選:Ao

25.答案:B

解析:海濱城市白天吹海風,氣流濕潤,多出現(xiàn)云、雨和霧;夜晚吹陸風,氣流干燥,以晴朗

天氣為主;長發(fā)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長發(fā)朝向海洋方向飄起;陸風風力一般弱于海風;海風

對抑制中午暑熱,調(diào)節(jié)氣候有一定效果。

26.答案:D

解析:海風轉換為陸風的時間即大陸氣溫相對降低、氣壓升高,海洋氣溫相對升高、氣

壓降低的時候,即陸地氣壓大于海洋的時刻。

27.答案:B

解析:由題中材料可知,植被線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銳角的雙向風作用下風沙沿合成風

方向堆積而成,所以沙丘走向與合成風方向有關,B正確;植被類型、降水量、沙源

不影響沙丘走向主要影響沙丘大小、固定程度和規(guī)模大小,A、C、D錯誤。故選B。

28.答案:C

解析:由圖中所示,圖a、b中顯示出沙源來源于合成風上風向,圖c、d中顯示出沙

源來自于兩側,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

29.答案:D

解析:當兩側風力不等時,強風的一側沙粒爬升較多,表現(xiàn)為坡度減緩,坡面較長,

A、B錯誤;由于強風風力較大,導致合力方向會向弱風一側傾斜,因此脊線偏向于弱

風一側,C錯誤,D正確。故選D。

30.答案:(1)東北(或北);摩擦;減弱;(2)狂風(或強風);暴雨;風暴潮;

⑶臺風帶來一定的降水量,可有效緩解當?shù)氐暮登?,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

(4)收聽臺風信息,調(diào)整出行時間;準備充足的食物和水,盡量減少外出;檢查陽臺花

盆等高空物的擺放,以免大風吹落傷人;及時切斷電源;不要在迎風一側開窗門。

解析:(1)由圖可知,臺風在我國遼寧省登陸后,不斷向東北(北)方向移動;登陸后由于

陸地的摩擦力較海洋來的比較大,最大風力自南向北逐漸減弱,

⑵臺風天氣常伴隨著狂風、暴雨、風暴潮等,并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狂風能夠吹倒

房屋、拔起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等;暴雨會引發(fā)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并

危害近海養(yǎng)殖;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⑶由材料可知,此次臺風發(fā)生于夏季(8月),氣溫高,遼寧雨季還未來臨,相對干旱,

臺風帶來一定的降水量,可有效緩解當?shù)氐暮登?,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所以當?shù)剞r(nóng)民期

盼著這次臺風的到來。

⑷臺風天氣常伴隨著狂風、暴雨、并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臺風來臨前要及時收聽臺

風信息,調(diào)整出行時間;準備充足的食物和水,盡量減少外出;狂風能夠吹倒房屋、拔起

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等;所以要檢查陽臺花盆等高空物的擺放,以免大風吹落傷

人;不要在迎風一側開窗門。暴雨會引發(fā)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要及時切斷電

源,防止出現(xiàn)危險。

31.答案:繪圖如下:

理由:池塘對熱風具有冷卻作用。為了通風散熱,池塘應位于宅院上風向,且風向應

與巷道平行。

夏季晴天午后宅院溫度較高,氣流上升;池塘、林地溫度較低,氣流下沉,分別與宅

院形成熱力環(huán)流。

解析:本題考查村落及周邊的熱力環(huán)流。夏季池塘(比熱容大)升溫較慢,氣壓較

高,風由池塘吹向宅院。如圖左黑色箭頭所示。宅院的巷道走向與風向平行,即可通

風散熱。圖右的原理類似于城市熱島效應,宅院在夏季的氣溫較高,氣流上升,在近

地面氣壓比池塘及樹木區(qū)低,風由池塘、林地吹向宅院,分別構成熱力環(huán)流。

32.答案:(1)地貌類型:背斜谷。形成過程:該地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和斷層作用,

多裂隙發(fā)育,易被外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