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質單元檢測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質單元檢測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質單元檢測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質單元檢測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質單元檢測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單元檢測(時間:90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題2.5分,共50分)1.下列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C)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育基培育噬菌體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育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解析:噬菌體營寄生生活,不能用培育基干脆培育;保溫時間不能過長,若保溫時間太長則可能有含32P的子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導致上清液中也能檢測到放射性;用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理論上應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攪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體外殼仍吸附在細菌表面,離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本試驗可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2.(2024·山西太原期中)下列關于DNA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D)A.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過氫鍵連接的B.DNA分子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離的磷酸基團位于同一側C.DNA分子一條鏈上的相鄰堿基通過磷酸—脫氧核糖—磷酸相連D.存在于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中的DNA均能夠儲存遺傳信息解析: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的,A項錯誤;DNA分子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但游離的磷酸基團不在同一側,B項錯誤;DNA分子一條鏈上的相鄰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C項錯誤。3.(2024·江西南昌期末)如圖為DNA復制可能的兩種方式,甲組試驗用15N(無半衰期)標記細菌的DNA后,將細菌放在只含14N的培育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細菌的DNA進行離心分析;乙組試驗用甲組培育的子代細菌放在只含14N的培育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細菌的DNA進行離心分析。下列有關甲、乙兩組試驗結果與結論的分析,正確的是(A)A.只分析甲組離心管中條帶的數(shù)量與位置可確定復制方式B.只分析甲組離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確定復制方式C.只分析乙組離心管中條帶的數(shù)量可確定復制方式D.只分析乙組離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確定復制方式解析:依據(jù)題意分析,甲組中DNA都用15N標記,在離心管中處于重帶,在含14N的培育基中繁殖一代,若DNA復制方式為全保留復制,合成的兩個DNA的兩條鏈的標記狀況為15N/15N-DNA、14N/14N-DNA,在離心管中的位置分別為重帶、輕帶,寬度相同,若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合成的DNA的兩條鏈的標記狀況15N/14N-DNA,全為中帶,A正確;15N(無半衰期)無放射性,無法通過分析放射性來推斷復制方式,B、D錯誤;乙組試驗無論是半保留復制還是全保留復制,離心管中的條帶都是兩條,C錯誤。4.(2024·山東棗莊薛城區(qū)高一期中)用卡片構建DNA平面結構模型,所供應的卡片類型和數(shù)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卡片類型脫氧核糖磷酸堿基ATGC卡片數(shù)量22225665A.最多可構建4種脫氧核苷酸,11個脫氧核苷酸對B.構成的雙鏈DNA片段最多有25個氫鍵C.DNA中每個脫氧核糖均與1分子磷酸相連D.最多可構建411種不同堿基序列的DNA解析:依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代表脫氧核糖、磷酸和含氮堿基的卡片數(shù)分別都是22,所以最多可構建22個脫氧核苷酸,依據(jù)堿基種類和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推知,最多構建4種脫氧核苷酸,5個A—T堿基對和5個G—C堿基對,共10個脫氧核苷酸對,A錯誤;構成的雙鏈DNA片段中可含5個A—T堿基對和5個G—C堿基對,所以最多可含有氫鍵數(shù)=5×2+5×3=25個,B正確;DNA分子結構中,與脫氧核糖干脆相連的一般是2個磷酸,但是每條鏈最末端的脫氧核糖只連接1個磷酸,C錯誤;這些卡片可形成5個A—T堿基對和5個C—G堿基對,且堿基對種類和數(shù)目確定,因此可構建的DNA堿基序列種類數(shù)少于410種,D錯誤。故選B。5.將全部DNA分子雙鏈經(jīng)32P標記的某雄性動物的1個細胞(正常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育基中培育,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后產(chǎn)生4個子細胞。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D)A.若進行有絲分裂,其次次有絲分裂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B.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C.若進行有絲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確定為eq\f(1,2)D.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確定為1解析:若進行有絲分裂,當細胞處于其次次有絲分裂后期時,1個細胞中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A錯誤;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著絲粒分裂,所以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B錯誤;若進行有絲分裂,當細胞處于其次次分裂后期時,染色單體分開,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隨機進入2個細胞,所以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后產(chǎn)生的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有2個或3個或4個,C錯誤;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后產(chǎn)生4個子細胞,DNA只復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確定為1,D正確。6.(2024·江西南昌期中)下圖為某雙鏈DNA分子部分結構示意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C)A.若A鏈中A+T占48%,則B鏈中A+T占52%B.④是一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C.A鏈、B鏈的方向相反,共含有兩個游離的磷酸基團D.DNA分子中堿基排列在內側,構成基本骨架解析:若A鏈中A+T占整個A鏈分子堿基總量的48%,由于A鏈與B鏈是互補的,則B鏈中A+T也是占B鏈堿基總量的48%,A錯誤;④并不是一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只是上一個脫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團與下一個脫氧核苷酸的鳥嘌呤和脫氧核糖相連形成的結構,B錯誤;A鏈從上到下,方向為5′-端到3′-端,B鏈的方向則恰好相反,每條鏈5′-端含一個游離的磷酸基團,故共含兩個游離的磷酸基團,C正確;DNA分子中堿基排列在內側,A與T配對,C與G配對,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連,而外側是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的基本骨架,D錯誤。7.有科學家發(fā)覺普遍存在于動物細胞中的磁受體基因,其編碼的磁受體蛋白能識別外界磁場并順應磁場方向排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C)A.磁受體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間排列而成的B.基因中相鄰堿基之間通過一個五碳糖和一個磷酸相連C.同位素標記該基因中的兩條鏈,在不含同位素的培育液中經(jīng)過多次復制,子代DNA中帶有標記的DNA分子數(shù)目不變D.磁受體基因復制過程中須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解析:磁受體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而DNA的骨架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而成的,A錯誤;基因(DNA)雙鏈中相鄰堿基通過氫鍵相連,B錯誤;DNA復制須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錯誤。8.有人將不含放射性的大腸桿菌DNA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育基中培育,給以適當?shù)臈l件,讓其進行復制,得到甲圖所示的結果。乙圖為真核生物染色體上DNA分子復制過程示意圖。甲乙下列對甲圖和乙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B)A.甲圖說明,原核細胞的DNA復制從復制起點起先雙向進行B.乙圖說明,真核細胞的DNA復制從多個位點同時起先C.甲、乙兩圖中DNA分子復制都是邊解旋邊雙向復制的D.乙圖所示真核生物的這種復制方式提高了復制速率解析:從甲圖中看出,復制起點在中間,向兩邊雙向復制,A正確;從乙圖中看出,復制環(huán)的大小不同,所以它們并不是同時起先的,B錯誤;甲、乙兩圖中DNA分子復制都是邊解旋邊雙向復制的,C正確;乙圖所示真核生物的多復制起點、雙向復制的復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復制的速率,D正確。9.某同學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現(xiàn)打算了若干不同類型塑料片,如下表。若想充分利用現(xiàn)有材料,那么還需打算脫氧核糖的塑料片數(shù)目是(B)塑料片類別堿基G堿基C堿基A堿基T磷酸數(shù)量(個)1016161052A.32 B.40C.26 D.52解析:DNA中互補堿基數(shù)目相等,所以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知G=C=A=T=10,脫氧核糖的數(shù)目等于堿基數(shù)目,所以是40個。10.(2024·湖北重點中學聯(lián)考)BrdU在DNA復制過程中能替代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由于含BrdU的狀況不同,染色單體著色的深淺也不同:當DNA只有一條單鏈摻有BrdU時,則染色單體著色深;當DNA的兩條單鏈都摻有BrdU時,則染色單體著色淺?,F(xiàn)將豌豆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放在含有BrdU的培育基中培育,對處于不同細胞周期的細胞進行染色、制片后,在顯微鏡下可視察每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的著色狀況。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D)A.在此試驗中,DNA中的堿基A可以與堿基T、BrdU進行配對B.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條染色體中的染色單體均著色深C.其次次分裂的中期,每條染色體中一條染色單體為深色,另一條為淺色D.第三次分裂的中期,不行能出現(xiàn)每條染色體中的染色單體均著色淺的細胞解析:由于DNA是半保留復制,在此試驗中DNA復制時,DNA中的堿基T可以與堿基A進行配對,由于BrdU在DNA復制過程中能替代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因此堿基A可以與堿基T、BrdU進行配對,A正確;在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條染色體上的每個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不含BrdU,另一條單鏈含有BrdU,所以染色單體均著色深,B正確;在其次次分裂的中期,每條染色體上的兩個DNA分子的狀況是一個DNA分子的兩條單鏈均含BrdU;另一個DNA分子的一條單鏈含BrdU,另一條單鏈不含BrdU,所以每條染色體的染色單體中一條著色深,一條著色淺,C正確;其次次細胞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分裂后,若著色淺的染色體均移向了同一極,則該細胞在下一次分裂中期時,每條染色體中的染色單體均著色淺,D錯誤。11.(2024·遼寧沈陽質監(jiān))如圖為某DNA分子半保留復制過程的部分示意圖,非復制區(qū)與復制區(qū)的相接區(qū)域會形成Y形結構,被稱為“復制叉”。在復制過程中,DNA連接酶可以將脫氧核苷酸片段連接在一起,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A.解旋酶可結合在復制叉的部位B.復制叉的延長須要消耗能量C.DNA聚合酶能催化前導鏈和滯后鏈由3′-端向5′-端延長D.DNA連接酶在DNA復制過程中能催化磷酸二酯鍵形成解析:解旋酶在DNA復制過程中起到催化雙鏈DNA解旋的作用,據(jù)圖可知,解旋酶可結合在復制叉的部位,A正確;解旋酶須要ATP水說明放的能量來解開DNA的雙鏈,故復制叉的延長須要消耗能量,B正確;據(jù)圖可知,DNA聚合酶能催化前導鏈和滯后鏈由5′-端向3′-端延長,C錯誤;DNA連接酶在DNA復制過程中將脫氧核苷酸片段連接在一起,即能催化磷酸二酯鍵形成,D正確。12.(2024·山東濰坊高一期中)摩爾根在他的《基因論》一書的末尾說:“我們仍舊很難放棄這個可愛的假設:就是基因之所以穩(wěn)定,是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有機的化學實體”。對于“化學實體”的描述,正確的是(A)A.主要由4種脫氧核苷酸組成B.僅靠堿基之間的氫鍵維持其穩(wěn)定性C.堿基特異性配對方式不會出錯D.堿基排列依次的千變萬化體現(xiàn)了每個基因的特異性解析:基因靠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之間的氫鍵維持其穩(wěn)定性,B錯誤;堿基特異性配對方式也可能會出錯,造成基因突變,C錯誤;堿基排列依次的千變萬化體現(xiàn)了基因的多樣性,而基因的特異性是指每個基因都有其特定的堿基排列依次,D錯誤。13.將DNA分子雙鏈用3H標記的蠶豆(2n=12)根尖移入一般培育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讓細胞連續(xù)進行有絲分裂。某一般培育液中的第三次有絲分裂中期,依據(jù)圖示,推斷該細胞中染色體的標記狀況最可能是(D)A.12個bB.6個a,6個bC.6個b,6個cD.b+c=12個,但b和c數(shù)目不確定解析:在一般培育液中第一次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的DNA分子中僅有1條鏈被標記,故其次次有絲分裂中期時,每條染色體的2條染色單體中僅有1條染色單體具有放射性,在有絲分裂后期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兩條子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兩極,即其次次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體數(shù)目不能確定,所以在第三次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中有的染色體僅有1條染色單體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體無放射性,但二者之和確定為12。14.DNA雙螺旋結構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fā)覺的,現(xiàn)已知基因M含有堿基共N個,腺嘌呤n個,具有類似如圖的平面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基因M共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團,(1.5N+n)個氫鍵B.如圖a可以代表基因M,基因M的等位基因m可以用b表示;a鏈含有A的比例最多為2n/NC.基因M為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和磷脂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D.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含有的堿基數(shù)可以不相等解析:基因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組成的,基因M的每一條鏈有1個游離的磷酸基團,由此共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團,A項錯誤;圖中a和b共同組成基因M,B項錯誤;DNA雙螺旋結構中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C項錯誤;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的堿基數(shù)或排列依次可以不同,D項正確。15.DNA分子中堿基A與T配對,C與G配對,下列關于雙鏈DNA分子中eq\f(A+T,C+G)的敘述正確的是(A)A.不同的生物該比值可能會相同B.假如一條鏈中該比值為m,則互補鏈中該比值為eq\f(1,m)C.不同生物該比值越接近,親緣關系越近D.同一生物個體不同細胞中核DNA分子的該比值不同解析:DNA分子中,A=T、C=G,但A+T與C+G不確定相等,不同的生物該比值可能會相同,A項正確;假如DNA分子中的一條單鏈中eq\f(A1+T1,C1+G1)=m,則互補鏈中eq\f(A2+T2,C2+G2)=eq\f(T1+A1,G1+C1)=m,B項錯誤;不同生物該比值接近,只說明堿基含量狀況,并不能說明不同生物的DNA中堿基排列依次是否接近,所以親緣關系無法確定,C項錯誤;同一生物個體不同體細胞中的核DNA分子相同,所以該比值相同,D項錯誤。16.正常狀況下,DNA分子在細胞內復制時,雙螺旋解開后會產(chǎn)生一段單鏈區(qū),DNA結合蛋白(SSB)能很快地與單鏈結合,防止解旋的單鏈重新配對,而使DNA呈伸展狀態(tài),SSB在復制過程中可以重復利用。下列有關推理合理的是(C)A.SSB是一種解開DNA雙螺旋的解旋酶B.SSB與單鏈的結合將不利于DNA復制C.SSB與DNA單鏈既可結合也可分開D.SSB與單鏈的結合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解析:依據(jù)題干信息可知,SSB不是一種解開DNA雙螺旋的解旋酶,A不符合題意;SSB與單鏈的結合利于DNA復制,B不符合題意;SSB是一種DNA結合蛋白,在DNA復制過程中可重復利用,其與單鏈的結合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不符合題意。17.某一個雙鏈DNA分子中腺嘌呤為200個,復制n次后消耗四周環(huán)境中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共3000個,則該DNA分子已經(jīng)復制了幾次(第幾代)(B)A.三次(第四代) B.四次(第五代)C.五次(第六代) D.六次(第七代)解析:設該DNA分子復制了n次,則3000=200×(2n-1),所以n=4。18.肺炎鏈球菌有很多類型,有莢膜的有毒性,能使人和小鼠患肺炎,且小鼠會患敗血癥,導致其死亡,無莢膜的無毒性。下圖是所做的細菌轉化試驗,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D)A.能導致小鼠死亡的有a、d兩組B.通過d、e兩組比照,能說明轉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質C.d組產(chǎn)生的有毒性的肺炎鏈球菌能將該性狀遺傳給后代D.d組產(chǎn)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鏈球菌解析:a組有莢膜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后,小鼠死亡;b組加熱煮沸的有莢膜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c組無莢膜菌不會導致小鼠死亡;d組無莢膜菌與加熱致死的有莢膜菌的DNA混合培育,在有莢膜菌DNA的作用下,無莢膜菌轉化為有莢膜菌,并遺傳給后代,產(chǎn)生有莢膜的活菌,導致小鼠死亡;e組,加熱致死的有莢膜菌的蛋白質與無莢膜菌混合培育,不會發(fā)生轉化,也不會導致小鼠死亡。d、e兩組比照,說明促使無莢膜菌發(fā)生轉化的是有莢膜菌的DNA,而不是蛋白質。但這種轉化率是比較低的,大部分無莢膜菌沒有發(fā)生轉化,所以在d組產(chǎn)生的后代中,大部分是無毒性的,少數(shù)是有毒性的,D項錯誤。19.下列關于“加法原理”和“減法原理”的理解,正確的是(C)A.在比照試驗中,比照組中的自變量通??梢杂谩凹臃ㄔ怼焙汀皽p法原理”進行限制B.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試驗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處理細胞提取物體現(xiàn)了“加法原理”C.“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試驗中,試驗組滴加肝臟研磨液體現(xiàn)了“加法原理”D.“探究不同酸堿度對唾液淀粉酶的影響”試驗中,加入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體現(xiàn)了“減法原理”解析:在比照試驗中,試驗組中的自變量通??梢杂谩凹臃ㄔ怼被颉皽p法原理”進行限制;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處理細胞提取物,是為了特異性地去除細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質、RNA、DNA等成分,體現(xiàn)了“減法原理”;“探究不同酸堿度對唾液淀粉酶的影響”試驗中,加入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體現(xiàn)了“加法原理”。20.假定某大腸桿菌含14N的DN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a,若將其長期培育在含15N的培育基中,得到含15N的DNA,相對分子質量為b?,F(xiàn)在將含15N的DNA的大腸桿菌培育在含14N的培育基中,那么,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B)A.(a+b)/2 B.(3a+b)/4C.(2a+3b)/2 D.(a+3b)/4解析:親代DNA兩條鏈都含有15N,在含14N的培育基上繁殖兩代產(chǎn)生4個子代DNA分子,其中完全含14N的有2個,相對分子質量之和為2a,其余2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15N,另一條鏈含14N,即相對分子質量之和為(a+b),則4個子代DNA相對分子質量之和為(a+b)+2a=3a+b,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3a+b)/4。二、非選擇題(共50分)21.(8分)經(jīng)過很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遺傳物質之謎最終被破解,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試驗,得出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_轉化因子__,能將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艾弗里及其同事進行了肺炎鏈球菌的轉化試驗,該試驗勝利的最關鍵的試驗設計思路是_設法將DNA與蛋白質等物質分開探討__。(2)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過程中,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試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T2噬菌體_不行以__(填“可以”或“不行以”)在肺炎鏈球菌中復制和增殖,培育基中的32P經(jīng)宿主攝取后_可以__(填“可以”或“不行以”)出現(xiàn)在T2噬菌體的核酸中。(3)生物體內DNA分子的(A+T)/(G+C)與(A+C)/(G+T)兩個比值中,前一個比值越小,雙鏈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越_高__,經(jīng)半保留復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_1__。解析:(1)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試驗,得出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試驗勝利的最關鍵的試驗設計思路是:設法將DNA與蛋白質等物質分開探討。(2)T2噬菌體只能侵染大腸桿菌,因此其不行以在肺炎鏈球菌中復制和增殖;噬菌體繁殖后代所需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由于DNA分子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因此培育基中的32P經(jīng)宿主攝取后可以出現(xiàn)在T2噬菌體的核酸中。(3)由于C—G之間有3個氫鍵,A—T之間有2個氫鍵,因此生物體內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越小,意味著C—G的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穩(wěn)定;雙鏈DNA分子中A=T、C=G,因此(A+C)/(G+T)的比值=1。22.(12分)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填出圖1中部分結構的名稱:②_脫氧核苷酸單鏈片段__、⑤_腺嘌呤脫氧核苷酸__。(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_磷酸__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組成的。(3)堿基通過_氫鍵__連接成堿基對。(4)假如該DNA片段有200個堿基對,氫鍵共540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有_140__個,該DNA分子復制3次,須要原料腺嘌呤脫氧核苷酸_420__個,復制過程中須要的條件是原料、模板、_能量__、_解旋__酶和_DNA聚合__酶等。一個用15N標記的DNA分子,放在14N的環(huán)境中培育,復制4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總數(shù)為_16__個。(5)圖2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細胞核)的DNA分子中eq\f(A+T,G+C)的比值狀況,據(jù)圖回答問題:①上述三種生物中的DNA分子,熱穩(wěn)定性最強的是_小麥__(填名稱)。②假設小麥DNA分子中eq\f(A+T,G+C)=1.2,那么eq\f(A+G,T+C)=_1__。解析:(4)假如一個DNA片段有200個堿基對,氫鍵共540個,由于C與G之間有3個氫鍵,A和T之間有2個氫鍵,設C的含量為x,則3x+2×(200-x)=540,解得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有140個,則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有60個;該DNA分子復制3次,須要原料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shù)為(23-1)×60=420(個)。一個用15N標記的DNA分子,放在14N的環(huán)境中培育,復制4次后,依據(jù)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子代DNA分子都含有14N,即含有14N的DNA分子總數(shù)為24=16(個)。(5)①C與G之間有3個氫鍵,A與T之間有2個氫鍵,因此C與G的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穩(wěn)定。圖2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細胞核)的DNA分子中eq\f(A+T,G+C)的比值狀況,其中小麥的比值最小,其熱穩(wěn)定性最強。②DNA分子中A=T、C=G,所以eq\f(A+G,T+C)=1,與eq\f(A+T,G+C)的值無關。23.(12分)某探討性學習小組以細菌為試驗對象,運用同位素標記技術及密度梯度離心法對有關DNA復制的方式進行了探究(已知培育用的細菌大約每20min分裂一次,產(chǎn)生的子代經(jīng)離心后的結果見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綜合分析本試驗的幾組DNA離心結果,第_三__組的試驗結果對得到的結論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需把它與第_一__組和第_二__組的結果進行比較,才能說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2)分析探討①若試驗三的離心結果為:假如DNA位于1/2重帶和1/2輕帶位置,則是_全保留__復制;假如DNA位于全中帶位置,則是_半保留__復制。為了進一步得出結論,該小組設計了試驗四,請分析:若DNA位于_1/4輕和3/4重__(填DNA在試管中的位置及比例,下同)帶位置,則是全保留復制;假如DNA位于_1/2中和1/2重__帶位置,則是半保留復制。②若將試驗三得到的DNA雙鏈分開后再離心,其結果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推斷DNA的復制方式。為什么?_不論是全保留還是半保留,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__。(3)試驗得出結論: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若將試驗四的試驗時間改為60min,離心后密度帶的數(shù)量和位置是否發(fā)生改變?_沒有改變__。若試驗三的結果中,子一代DNA的“中帶”比以往試驗結果的“中帶”略寬,可能的緣由是新合成的DNA單鏈中有少部分_15N__。解析:(1)由于試驗一的結果為DNA位于試管的輕帶,則子代DNA的兩條鏈都只含14N,試驗二的結果為子代DNA都只含有15N,而第三組離心結果應為子代DNA在試管中的位置全部為中帶,即一條鏈含被標記的15N,另一條鏈含14N。必需將其與試驗一(全部輕帶)和試驗二(全部重帶)進行比較,才能說明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2)若子一代出現(xiàn)兩條帶,分別是輕帶和重帶,則重帶DNA只能來自被15N標記的DNA,輕帶只能來自新合成的DNA,因此可推想DNA的復制方式是全保留復制;若將試驗三得到的子一代DNA雙鏈分開,不論是全保留復制還是半保留復制,離心結果都會出現(xiàn)輕帶和重帶兩條帶,故不能推斷DNA的復制方式。(3)若將子代接著培育,則子三代離心,密度帶照舊為中帶和輕帶兩條,只是子代DNA在試管中的位置及比例變?yōu)?/4中帶、3/4重帶;若試驗三結果中子一代中帶略寬,其最可能的緣由是新合成的DNA單鏈中仍有部分被15N標記。24.(9分)為證明蛋白質和DNA原委哪一種是遺傳物質,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試驗”。如圖中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A、C中的方框代表大腸桿菌。請回答下列問題:(1)標記親代噬菌體的方法是_用含32P的培育基培育大腸桿菌,獲得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再用此大腸桿菌培育噬菌體__。(2)圖中錐形瓶內應加入_未標記__的大腸桿菌,②過程攪拌的目的是_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別__。(3)圖中試驗預期B和C中出現(xiàn)放射性的是_C__。(4)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