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

CCSP66

45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標準

DB45/TXXXX—XXXX

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lopegreening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5/TXXXX—XXXX

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界定了邊坡生態(tài)綠化技術的術語和定義,規(guī)定了高速公路新建及改擴建工程中邊坡生態(tài)綠

化設計、施工、養(yǎng)護、驗收等技術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行政區(qū)域內高速公路新建及改擴建工程巖質、土質、巖土混合質等

各類邊坡的生態(tài)綠化,其他邊坡參考使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

用于本文件。

GB6142禾本科草種子質量分級

GB7908林木種子質量分級

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203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GB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GB50330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T1577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規(guī)范

CJJ/T8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CJJ/T292邊坡噴播綠化工程技術標準

CJ/T34-91常用苗木產品主要規(guī)格質量標準

JGJ4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

JGJ80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

JTGD30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

JTGF8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JTGH10公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

SL386水利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邊坡生態(tài)綠化slopeeco-green

通過人工手段和自然力的作用,在裸露的邊坡上,首先營造出供植物長久生長的環(huán)境,其次通過

先鋒植物的生長,達到穩(wěn)定邊坡、保持水土和改善生長環(huán)境的目的,最后本土植物逐漸入侵和定居,

達到自然生態(tài)逐漸恢復的效果。

3.2

貧瘠邊坡barrenslope

1

DB45/TXXXX—XXXX

天然或人為干預形成土質工程力學性質差、保水穩(wěn)固性能弱、缺乏供植物持續(xù)生長營養(yǎng)組分的邊

坡。

3.3

客土soilfromotherplaces

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的外來土壤。

3.4

持續(xù)增肥活性基材continuousfatteningactivesubstrate

將微生物活性菌、有機質、土壤改良劑等添加物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噴播專用基材。

注:持續(xù)增肥活性基材具有高效固氮、解磷、解鉀、補充有益微量元素和分泌促生植物激素的功能,可為植物生

長提供高效養(yǎng)分,實現護坡植物長期持續(xù)生長。

3.5

客土噴播external-soilsprayseeding

以客土為主,將各種添加物、植物種子混合均勻,以壓縮空氣或高壓水流為輸送載體,利用專用

機械設備將混合物料噴射到坡面上的綠化方法。

3.6

液壓噴播hydraulichydrayseeding

以高壓水流為輸送載體,將植物種子、木纖維、保水劑、粘合劑等與水充分混合后,利用專用機

械設備噴射到坡面上的綠化方法。

3.7

植被混凝土vegetationconcrete

由水泥、沙壤土、有機質、綠化添加劑及混合植物種子等材料混合而成,具有修復邊坡生態(tài)和淺

層防護功能的生態(tài)護坡基材,通常采用干式噴射工藝施工。

3.8

三維植被網threedimensionalvegetationnet

利用活性植物并結合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構建一個具有自身生長能力的防護系統(tǒng),

通過植物的生長對邊坡進行加固的方法。

3.9

垂直綠化verticalgreening

利用植物材料對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墻面及立面進行綠化和美化。

3.10

燕巢(魚鱗坑)綠化swallownest(fishscale-shapedpit)greening

在邊坡上通過懸掛魚鱗狀預制件或以修筑種植巢的形式創(chuàng)造植物生存環(huán)境,在巢內栽植植物的綠

化方法。

3.11

板槽(飄臺)綠化troughplate(floatingplatform)greening

在石壁上通過安裝種植槽的形式創(chuàng)造植物生存環(huán)境,在槽內栽植喬、灌及爬藤植物的綠化方法。

3.12

植被纖維毯vegetationfiberblanket

采用天然或人造纖維等材料制作成纖維毯,將草種、肥料、添加劑等按一定配比植入到纖維毯上,

并經過滾壓、針刺、定位等工序,加工成為植被纖維毯后,上覆1cm~1.5cm厚的腐殖土,鋪設于工程

創(chuàng)面的技術。

2

DB45/TXXXX—XXXX

3.13

植生盆plantingpot

在巖質陡坡的凹處通過構建人工植生盆創(chuàng)造植物生存環(huán)境,在盆內種植喬、灌、草的綠化方法。

4邊坡生態(tài)綠化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4.1.1生態(tài)綠化應在邊坡安全穩(wěn)定的基礎上開展,應綜合考慮邊坡的長期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

4.1.2邊坡開挖應采用“逐級開挖,逐級防治”的順序作業(yè)法,當上一級邊坡面的加固工程完工后,

再進行下一級邊坡面的開挖。

4.1.3生態(tài)綠化應遵循“適地選種、因地制宜、務實經濟”的原則,材料和工藝均應符合環(huán)保要求。

4.1.4生態(tài)綠化首要功能應體現在防護,應考慮以植物群落為主進行生態(tài)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護坡、

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邊坡景觀和護坡效果。

4.1.5植物選擇宜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以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的當地鄉(xiāng)土物種為主,不應選用

外來入侵物種。

4.2資料準備與調查

4.2.1收集整理邊坡設計資料,掌握邊坡及相關工程設計文件,征集建設單位的指導性意見。

4.2.2施工前應開展工程沿線概況調查,包括氣象資料、地質資料、水源資料、表土資源資料、植物

資料等,調查內容及記錄格式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規(guī)定。

4.2.3植物選擇前應在工程現場進行植物培育試驗,根據培育結果選取生長優(yōu)良的物種。

4.3綠化形式及方案

4.3.1根據邊坡的類型、坡高、坡率等選用不同方式的邊坡防護形式和生態(tài)綠化措施,具體方案詳見

表1和表2。

表1普通路基邊坡防護與綠化方案

適用范圍

邊坡高度邊坡防護形式生態(tài)綠化措施

類型坡率(坡比)

(m)

干砌片石護坡、漿

黏土、粉質黏土、塑性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

<20<1:1砌片石護坡、護面

指數大于3的粉土被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墻、擋土墻等

干砌片石護坡、漿

中密以上的中砂、粗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

<20<1:1.5砌片石護坡、護面

砂、砂礫被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土墻、擋土墻等

質干砌片石護坡、漿

路膠結和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

<20<1:0.75砌片石護坡、護面

塹卵石土、碎密實被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墻、擋土墻等

石土、圓礫

干砌片石護坡、漿

土、角礫土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

中密<20<1:1砌片石護坡、護面

被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墻、擋土墻等

垂直綠化、燕巢(魚鱗坑)

<151:0.1~1:0.3柔性防護網等

巖未風化、微綠化、板槽(飄臺)綠化等

Ⅰ類

質風化垂直綠化、燕巢(魚鱗坑)

15~301:0.1~1:0.3柔性防護網等

綠化、板槽(飄臺)綠化等

3

DB45/TXXXX—XXXX

表1普通路基邊坡防護與綠化方案(續(xù))

適用范圍

邊坡高度邊坡防護形式生態(tài)綠化措施

類型坡率(坡比)

(m)

垂直綠化、燕巢(魚鱗坑)綠

未風<151:0.1~1:0.3柔性防護網等

Ⅱ類化、板槽(飄臺)綠化等

化、微

15~301:0.3~1:0.5護面墻、擋土墻等植生袋、植生盆、垂直綠化等

風化

Ⅲ類<151:0.3~1:0.5護面墻、擋土墻等植生袋、植生盆、垂直綠化等

燕巢(魚鱗坑)綠化、板槽

<151:0.1~1:0.3護面墻、擋土墻等

Ⅰ類(飄臺)綠化、垂直綠化等

15~301:0.3~1:0.5護面墻、擋土墻等植生袋、植生盆、垂直綠化等

<151:0.3~1:0.5護面墻、擋土墻等植生袋、植生盆、垂直綠化等

骨架植物防護、護面

Ⅱ類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路巖15~301:0.5~1:0.75墻、擋土墻、噴射砂

植生袋、垂直綠化、植生盆等

塹質弱風化漿等

骨架植物防護、護面

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Ⅲ類<151:0.5~1:0.75墻、擋土墻、噴射砂

植生袋、垂直綠化、植生盆等

漿等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

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Ⅳ類<151:0.5~1:1片石護坡、護面墻、

植生袋、垂直綠化、植生盆等

擋土墻、噴射砂漿等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

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強風化Ⅳ類<151:0.75~1:1片石護坡、護面墻、

植生袋、垂直綠化、植生盆等

擋土墻、噴射砂漿等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上部

≤8<1:1.5片石護坡、護面墻、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垂

高度

擋土墻等直綠化等

細粒土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下部

≤12<1:1.75片石護坡、護面墻、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垂

高度

擋土墻等直綠化等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

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上部片石護坡、護面墻、

≤8<1:1.5三維植被網、垂直綠化、植被

高度擋土墻、噴射砂漿、

纖維毯等

土工格柵等

粗粒土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

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下部片石護坡、護面墻、

≤12<1:1.75三維植被網、垂直綠化、植被

路高度擋土墻、噴射砂漿、

纖維毯等

堤土工格柵等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

上部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8<1:1.3片石護坡、護面墻、

高度植生袋、垂直綠化、植生盆等

擋土墻、噴射砂漿等

巨粒土

骨架植物防護、漿砌

下部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12<1:1.5片石護坡、護面墻、

高度植生袋、垂直綠化、植生盆等

擋土墻、噴射砂漿等

內坡<1:0.3垂直綠化、燕巢(魚鱗坑)綠

≤5護腳、擋土墻等

外坡<1:0.5化、板槽(飄臺)綠化等

內坡<1:0.5垂直綠化、噴射植被混凝土、

砌石≤10護腳、擋土墻等

外坡<1:0.67植生袋、植生盆等

內坡<1:0.6垂直綠化、噴射植被混凝土、

≤15護腳、擋土墻等

外坡<1:0.75植生袋、植生盆等

注1:Ⅰ類、Ⅱ類、Ⅲ類、Ⅳ類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參照GB50021和GB50218分類。

注2:未風化、微風化、弱風化和強風化的巖質包括石灰?guī)r、砂巖、泥巖、白云巖、頁巖、花崗巖等。

注3:普通路基邊坡的壓實度、邊坡平臺寬度及防水等要求參照JTGD30和JTG/T3610執(zhí)行。

4

DB45/TXXXX—XXXX

表2特殊路基邊坡防護與綠化方案

適用范圍

邊坡高度邊坡防護形式生態(tài)綠化措施

類型坡率(坡比)

(m)

骨架植物防護、土工格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被

<6≤1:1.5

柵等纖維毯等

土工格柵、(護面墻、

弱膨脹土

擋土墻等)+(骨架植垂直綠化、噴播施工、三維植

6~101:1.5~1:2.0

物防護、漿片石護坡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等)

土工格柵、坡腳墻+骨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被

<61:1.5~1:1.75

架植物防護纖維毯等

膨脹土土工格柵、(擋土墻+

中等膨脹

抗滑樁等)+(拱形骨

土垂直綠化、噴播施工、三維植

路6~101:1.75~1:2.0架植物防護、支撐滲溝

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塹+拱形骨架植物防護

等)

垂直綠化、噴播施工、三維植

<61:1.75~1:2.0護面墻、擋土墻等

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強膨脹土

樁基承臺擋土墻、抗滑垂直綠化、噴播施工、三維植

6~101:2.0~1:2.5

樁、邊坡錨固等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骨架植物防護、擋土墻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被

<61:1.25~1:1.5

等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骨架植物防護、擋土墻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被

紅黏土/高液限土6~101:1.5~1:1.75

等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骨架植物防護、護面噴播施工、三維植被網、植被

10~201:7.5~1:2.0

墻、擋土墻等纖維毯、垂直綠化等

土工格柵、骨架植物防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6≤1:1.5

弱膨脹護等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土土工格柵、骨架植物防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6~10≤1:7.5

護等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膨脹土

土工格柵、骨架植物防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路<61:1.5~1:1.75

中等膨護等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脹土支撐滲溝+拱形骨架植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6~101:1.75~1:2.0

物防護等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等

噴播施工、噴射植被混凝土、

骨架植物防護、擋土墻

紅黏土/高液限土≤101:1.5~1:2.0三維植被網、植被纖維毯、垂

直綠化等

注1:特殊路基邊坡的壓實度、邊坡平臺寬度及防水等要求參照JTGD30和JTG/T3610執(zhí)行。

4.3.2復雜邊坡宜選取1種或2種及以上生態(tài)綠化措施聯(lián)合綠化。

4.3.3坡面為全土質且土壤質地和結構有利于植物生長時,噴客土厚度可采用30mm~50mm。

4.3.4坡面為全土質但土壤質地和結構不利于植物生長時,噴客土厚度可采用50mm~70mm。

4.3.5坡面為貧瘠邊坡植物生長困難時,噴客土厚度不小于80mm。

4.3.6巖質邊坡,噴客土厚度不小于100mm。

4.3.7微生物活性菌宜在本地巖質/貧瘠邊坡土壤中扶壯培育,與鄉(xiāng)土植被共存共生。

4.4路塹邊坡

4.4.1在巖質邊坡和擋墻的坡腳、一級平臺處砌筑花池,回填種植土后應種植攀援植物、開花灌木等

進行植被恢復;二級及二級以上平臺不應種植大規(guī)格喬本苗木,可根據實際地形設計種植槽并回填種

植土后種植向上攀爬、向下垂吊和開花的灌木。

4.4.2坡腳碎落臺綠化應以行列式標準段形式進行種植,應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種植規(guī)格為間距

5

DB45/TXXXX—XXXX

100cm~200cm,灌木高度80cm~100cm(修剪后),冠幅不小于60cm(修剪后)。

4.4.3路側標志牌正面前方210m范圍、路基以外4m內不應種植高大喬灌木,以免遮擋標志牌。路側

柱式標志牌邊緣距離路肩右邊緣距離應適中,避免標志牌被遮擋和識別延誤。

4.4.4對于特殊類型的邊坡,宜在防護的基礎上進行專項綠化方案設計。

4.5路堤邊坡

4.5.1路堤邊坡坡面防護綠化應以植草皮(撒草種)為主,點植喬灌木為輔的種植形式,點植的灌木

高度不宜高于地面100cm。

4.5.2應在工廠、學校、村莊等需要隔音、防塵的地方種植喬木。

4.5.3對沿線周邊環(huán)境較好路段的路堤邊坡和土路基宜覆植草皮,土路基外100cm~200cm宜種植自

然生態(tài)的草灌木組團,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種植規(guī)格為間距200cm,灌木高度80cm~100cm(修剪后),

冠幅不小于60cm(修剪后),下邊坡宜以種植草灌為主。

4.5.4對沿線周邊環(huán)境較差路段的路堤邊坡宜種植喬木、灌木,灌木與路面距離應不少于1.5m,喬

木與路面距離應不少于6m。

4.6垂直綠化

4.6.1對栽植地點的朝向、光照、土壤、雨水利用、建筑物或構筑物立面條件和種植帶寬度等狀況進

行調查,選取適宜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

4.6.2垂直綠化應以適宜的鄉(xiāng)土藤本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應選擇生長勢旺、姿態(tài)葉形優(yōu)美、

抗逆性強和易養(yǎng)護管理的植物;

4.6.3栽培基質應有一定疏松度,無明顯石塊、垃圾等雜物,無明顯染色或異味,滿足植物生長所需

的水分和肥力條件,對于有建筑垃圾混入、鹽堿化、有害物質超標的土壤應采取客土或改良等措施;

4.6.4墻面框架安裝、灌溉和施肥方式應與當地條件和采用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相匹配。

4.7綠化基材及植被

4.7.1客土應滿足下列要求:

a)綠化種植的土壤應符合CJ/T340土壤的技術指標要求。

b)客土應有一定疏松度、無明顯可視雜物、常規(guī)土色、無明顯異味;

c)對保濕性差、養(yǎng)分少的土壤,宜客土中可適當加入保水性材料和肥料,諸如:珍珠巖粉和固體

復合肥料等;

d)局部呈堿性土的路段,宜施硫酸亞鐵等調節(jié)pH值至6左右滿足植物生長的要求。

4.7.2基材指標和配比應滿足下列要求:

a)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總空隙度宜大于40%,容重宜在0.8g/cm3~1.2g/cm3,具有良好的滲

透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b)基材干后不應出現明顯的收縮、龜裂、板結和分層現象;

c)基材在植物生長的前、中期提供所需肥力,緩釋有效時間達2年以上;

d)噴播基材由微生物活性菌、有機質、土壤改良劑(肥料)、疏松材料、保水劑和土壤粘結劑

等按工況需求組成;

e)基材相關指標的技術要求見附錄表C.1。

4.7.3植物選擇及配比應滿足下列要求:

a)應優(yōu)先選用鄉(xiāng)土護坡植物,不應使用外來入侵植物;

b)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和攀緣植物為主,應符合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xù)性原則;

c)應優(yōu)先選擇根系發(fā)達,固土能力強,規(guī)格形態(tài)符合設計要求的植物;

6

DB45/TXXXX—XXXX

d)草本植物種子質量不應低于GB6142中所規(guī)定的二級質量標準,木本植物種子質量不應低于

GB7908中所規(guī)定的二級質量標準;

e)生態(tài)綠化常用植物種類參見附錄B;

f)生態(tài)綠化播種量計算方法參見附錄D;

g)采用喬灌型邊坡綠化設計時種子配比中,喬木比例應小于30%;

h)采用灌草型種子配比中,草本植物比例應小于30%。

4.7.4其他材料要求如下:

a)土壤粘結劑。選用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土壤粘結劑或邊坡綠化粘結劑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配比,

用量不宜高于產品配比要求。如用水泥作為土壤粘結劑,應嚴格控制用量,保證植物的生長,

在規(guī)范范圍內由試驗確定;

b)保水劑。選用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土壤保水劑,用量參照產品說明書,可以根據水文條件增加或

減少用量;

c)土壤改良劑。宜采用復合肥、尿素等速效肥料促進種子發(fā)芽和早期生長,并增加長效生物肥

料維持植物長期養(yǎng)分供應。

4.8防排水系統(tǒng)

4.8.1邊坡綠化前應做好防雨水及防沖刷等防護。

4.8.2坡頂截水溝宜結合地形進行布設,且距挖方邊坡坡口或潛在塌滑區(qū)后緣不應小于5m;填方邊

坡上側的截水溝距填方坡腳的距離不宜小于2m;在多雨地區(qū)可設一道或多道截水溝。

4.8.3需將截水溝、邊坡附近低洼處匯集的水引向邊坡范圍以外時,應設置排水溝。

4.8.4截、排水溝的底寬和頂寬不宜小于500mm,可采用梯形斷面或矩形斷面,其溝底縱坡不宜小于

0.3%。

4.8.5截、排水溝需進行防滲處理;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塊石、片石強度等級不應低

于MU30,現澆混凝土或預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4.8.6當截、排水溝出水口處的坡面坡度大于10%、水頭高差大于1.0m時,可設置跌水槽和急流槽

將水流引出坡體或引入排水系統(tǒng)。

5邊坡生態(tài)綠化施工

5.1一般規(guī)定

5.1.1施工單位應對周圍環(huán)境、施工條件、電源、水源、土源、道路交通、堆料場地和生活設施位置

等進行實地勘查,并及時與業(yè)主單位和土建施工單位進行資料對接。

5.1.2設計人員應向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包括:設計意圖、植被工程施工圖技術要點等。

5.1.3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圖、合同要求和實地勘查情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并按規(guī)定進行報批。

5.1.4施工單位應按設計要求準備所需的施工機械設備及材料,并在現場按規(guī)定進行報驗。

5.1.5施工人員在施工前應了解工程施工圖、工期、質量和安全要求等,施工全過程應按照施工組織

設計方案進行。

5.1.6施工全過程應滿足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5.1.7安全施工要求包括:

a)施工應符合GB50330的相關規(guī)定;

b)施工用電應符合JGJ46的相關規(guī)定;

c)作業(yè)人員應經過安全培訓,高空作業(yè)應符合JGJ80的相關規(guī)定;

7

DB45/TXXXX—XXXX

d)道路施工作業(yè)應符合JTGH10的相關規(guī)定;

e)遇雨、雪、霧、4級及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上邊坡施工作業(yè)。

5.1.8文明施工要求包括:

a)施工區(qū)域分布應合理有序,場容場貌整潔、有序、文明;

b)材料區(qū)域應堆放整齊,并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5.1.9建設單位應及時做好工程中間各項施工工序的交工驗收。

5.1.10土建單位移交的邊坡應安全穩(wěn)定,邊坡支護工程應符合GB50203的規(guī)定。

5.2噴播施工

5.2.1噴播施工前應對邊坡的浮石、碎裂巖、松動巖塊和活動性危巖進行清理排險并平整坡面,并用

常溫水(含浸種劑)浸種,使種子吸水濕潤,植物種子浸種1h~2h。

5.2.2當設計有錨桿時,按設計的錨釘孔位和深度鉆孔,鉆孔方向應與坡面垂直,孔間距允許偏差±

50mm;在錨釘孔內插入制備成型的錨釘鋼筋,若有注漿錨釘則盡快注漿,注漿錨釘應在注漿24h后方

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5.2.3噴播施工中鋪設網片時應將網片自然平鋪在坡面上,網片之間重疊不應小于10cm。錨桿和網

片之間使用扎絲固定,網片與坡面距離約為設計噴播總厚度的1/2。

5.2.4種植基材配制計量應準確,拌合應充分,可采用人工或機械拌和;外購綠化基材和草種,應查

驗其合格證和材料性能報告單,并抽樣檢驗;種植基材組分配比通過現場試驗確認后,方可用于施工。

5.2.5厚層基材噴播時應采取雙層噴附方式,下層為基材底層,上層為植物種子層。底基層噴播完成

后3d內完成種子層噴播;

5.2.6客土噴播時干噴法采取雙層噴附方式;濕噴法采取多層噴附方式,單層噴附厚度宜小于2cm,

最上層為植物種子層,底基層噴播完成后3d內完成種子層噴播;

5.2.7液壓噴播時噴播機內基材混合均勻后應及時完成噴播作業(yè);

5.2.8噴播后應及時進行坡面覆蓋,覆蓋材料一般使用草簾、遮陽網或無紡布,并定期澆水。

5.3噴射植被混凝土

5.3.1噴射植被混凝土前進行坡面清理及浸種處理,方法同5.2.1。

5.3.2應采用專用噴射機自上而下分基層、面層兩次將基質均勻噴射至坡面。

5.3.3噴嘴距坡面的距離宜為0.6m~1.0m,宜垂直于坡面,最大傾斜角度應不超過10%,噴射頭輸出

壓力不宜小于0.1MPa。

5.3.4噴射時先噴凹陷部分,再噴突出部分,總體可采用“S”形或螺旋型移動前進;基層厚度不宜

小于5cm,待穩(wěn)定后(約30min)再噴射面層,面層中應加入已按設計要求配制好的植物種子。

5.3.5噴射完成后應鋪蓋無紡布養(yǎng)護,初期以澆水噴灌為主,不應采用高壓水頭直接噴射,待草苗長

至5cm時揭布,養(yǎng)護期不宜少于45d。

5.3.6養(yǎng)護期若發(fā)現草種幼苗顏色變淺、泛黃、生長發(fā)育緩慢,則表明缺肥,應施以復合肥和尿素,

宜少量多次。

5.4三維植被網

5.4.1施工前進行坡面清理及浸種處理,方法同5.2.1。

5.4.2路塹邊坡應在坡頂及坡底沿邊坡走向開挖矩形溝槽,溝寬約30cm,溝深宜大于20cm,坡面項

溝離坡面28cm~30cm,用以固定三維網;路堤邊坡應將三維網在坡頂延伸約50cm以上并埋入路緣土

石中。

5.4.3三維網的剪裁長度比坡面長約130cm,順坡鋪設。鋪設時應使網保持平整,不產生褶皺,網片

8

DB45/TXXXX—XXXX

之間重疊不應小于10cm,應讓網盡量與坡面貼附緊實,不懸空。

5.4.4應采用U型釘、聚乙烯塑料釘或錨釘固定三維網。釘長為30cm~50cm,軟弱、破碎巖體取大

值,釘的間距宜為90cm~150cm(包括搭接處),在溝槽內也應按約75cm的間距設釘,然后再填土壓實。

5.4.5將促進種子萌發(fā)和小苗木生長的種子附著劑、紙纖維、復合肥、保濕劑、草種子和一定量的清

水,溶于噴播機內經過機械充分攪拌,形成均勻的混合液,再通過高壓泵的作用,將混合液高速均勻

噴射到已處理好的坡面上。

5.4.6播種完成后應及時覆蓋無紡布;苗期注意澆水,確保種子發(fā)芽、生長所需的水分;適時揭開無

紡布,保證草苗生長正常;適當施肥,一般使用進口復合肥,為草坪生長提供所需養(yǎng)分;定時針對性

地噴灑農藥,定期清除雜草,保證草坪健康生長。

5.5植生袋

5.5.1施工前進行坡面清理及浸種處理,方法同5.2.1。

5.5.2在植生袋內裝填持續(xù)增肥活性基材、疏松材料與種子,應保證植生基質中各種材料混合均勻;

灑水悶料、催芽,應保證草種萌發(fā)時葉片能夠穿透植生袋的夾層材料。

5.5.3種子在植生基質中的深度應根據不同種子類型確定,通常不宜小于1cm。

5.5.4植生袋應呈“品”字形平整、穩(wěn)固的鑲嵌在坡面或植生穴內,保證遮陽網朝外。

5.5.5坡面作業(yè)完成后應及時灑水養(yǎng)護。

5.6垂直綠化

5.6.1利用坡腳和坡頂原有的淺層土壤,或將種植土和底肥混合均勻后填入建好的坑穴或1m寬的種

植池,栽植攀附力強,耐貧瘠、干旱、高溫的藤本植物。

5.6.2在邊坡表面掛懸掛網,并用錨釘錨固。

5.6.3攀援植物栽植后牽引固定。

5.7燕巢(魚鱗坑)綠化

5.7.1施工前進行坡面清理及浸種處理,方法同5.2.1。

5.7.2采用小面積定向爆破、開鑿等方式形成直徑>1m的洞穴,并在洞穴低邊設弧形水泥石塊圍欄,

弧口向周邊延伸50cm~100cm,離坑底5cm處設置φ8mm排水孔。

5.7.3在小平臺、微凹處筑巢或者嵌入100cm×60cm×60cm的木箱,筑巢直接砌筑高>40cm的弧形

圍欄與石壁連接并加固5cm~10cm,無須設置排水孔。

5.7.4巢穴中加入厚度>50cm的土壤、植生基質等混合物,并種植速生類適應性強的植物。

5.8板槽(飄臺)綠化

5.8.1施工前進行坡面清理及浸種處理,方法同5.2.1。

5.8.2在坡面上用電鉆成45°打孔,形成深為20cm~40cm的φ18mm孔,將長度為85cm~110cm的

φ16mm螺紋鋼筋作為主錨桿(根據實際情況適度增加錨桿長度)插入孔內,用M20水泥沙漿灌注固定

主筋,錨入巖體的主筋間距25cm,用3根φ8mm螺紋鋼筋作為附筋相互連接。

5.8.3采用厚度>2cm的木板或1cm厚的膠合板制成上口6cm、下口(山體接觸面)8cm的內空板槽,

用鐵絲綁接固定,上、下模板間距5cm。

5.8.4澆筑槽板寬70cm~90cm,內配受力鋼筋為φ6mm的熱軋低碳鋼盤條,間距20cm,鋼筋保護層

厚度1.5cm,在槽板下方距坡面3cm處,每間距1m設一個直徑1cm~1.5cm的透氣排水孔。

5.8.5槽板采用C20砼連續(xù)澆筑,所用水泥和骨料應符合GB50010和GB50204的規(guī)定,如果因故中

止且超過允許時間,則作施工縫處理。

9

DB45/TXXXX—XXXX

5.8.6在板槽內加入土壤、植生基質等混合物,并種植速生類適應性強的植物。

5.9植被纖維毯

5.9.1施工前進行坡面清理及浸種處理,方法同5.2.1。

5.9.2坡面清理完成后應根據實際情況鋪設5cm~8cm的腐殖土或人工植生層。

5.9.3植被纖維毯應與地表面緊密接觸,宜采用后退方式鋪設植被纖維毯。

5.9.4植被纖維毯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cm。

5.9.5植被纖維毯上覆土厚度為1cm~1.5cm,宜選用沙質土壤。

5.10植生盆

5.10.1施工前,平整邊坡,清理松石,當坡面具有殘存植物時,在不妨礙施工的情況下應盡量保留。

5.10.2人工植生盆的設置應依坡面地形的起伏來確定,選在凹處構建。

5.10.3利用微凹地形建造植生盆時,應在微凹口外側人工開拓平臺,用漿砌塊石砌筑(或直接用廢

棄輪胎筑盆)植生盆。植生盆一般要求直徑大于50cm,深度大于50cm,密度為100m2建6~40個,擋

土墻厚度應為15cm~30cm。

5.10.4如果坡面本身已具有凹凸不平的地形,但表面光滑,應先在石壁上打入錨桿,錨桿直徑12mm、

長80cm~110cm,打入石壁50cm~80cm,利用錨桿的支撐作用砌石建盆(槽)。

5.10.5應在植生盆內填上占3/4體積的種植土,種植土成分為壤土、復合肥、保水劑、泥炭土。

5.10.6植生盆技術需與其他技術相結合以構建喬灌草完整的植物群落結構,在選擇喬灌木的種類時,

應注意深根和淺根植物相結合,盡量選擇不同的物種。

6邊坡生態(tài)綠化養(yǎng)護

6.1澆水

6.1.1坡高小于16m,宜采用人工澆水,坡高大于16m,宜采用噴灌澆水;補植邊坡和補噴邊坡宜采

用噴灌澆水,以植物出現萎蔫為起始澆水時間,單次澆水以不出現明顯徑流為宜。

6.1.2第1年澆水頻率為陽坡1次/1~3天,陰坡1次/2~5天;第2年澆水頻率為陽坡2~3次/月,

陰坡1~2次/月;2年以后的澆水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6.2施肥

6.2.1施肥宜在施工后1~2年內進行;施肥時間宜選擇春季(4~5月)和夏末(8~9月),春季以

施氮肥為主,夏末以施磷鉀肥為主。

6.2.2施肥宜將所需肥料溶入水中,結合澆水方式進行。

6.3病蟲害防治

6.3.1每月應開展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巡查。重點在服務區(qū)附近的邊坡開展檢疫性、危險性病蟲害監(jiān)測工

作,發(fā)現疫情應及時處置,并報告屬地植物檢疫機構。

6.3.2宜采用釋放天敵、燈光誘殺、誘劑誘殺、人工捕殺、樹干圍環(huán)、噴施生物和植物源類制劑等無

公害防治措施;不應使用有機磷類藥劑,減少化學藥劑使用。

10

DB45/TXXXX—XXXX

6.4植物修剪

6.4.1喬灌木應適當疏剪弱枝和病枯枝,短截徒長枝;應及時剪除影響行車安全的喬灌木枝條。

6.4.2修剪宜在秋季落葉后或春季發(fā)芽前進行。

6.5補播(栽)

6.5.1當植物生長不良、裸地較多或喬灌木比例較低時,應進行人工補播或補栽。以巖質/貧瘠邊坡、

陽坡為補播(栽)重點。

6.5.2補播(栽)時間以春秋兩季為宜。

6.5.3補栽苗在栽植前應進行斷根和整形修枝處理,補播(栽)植物品種應按原設計要求選用。

6.6邊坡灌溉系統(tǒng)

6.6.1坡度≤70°的邊坡采用噴灌系統(tǒng),主管采用φ50mmPVC管,支管和分支管分布采用φ40mm、

φ20mmPVC管,主管沿主坡方向布置,支管和分支管沿等高線布置,采用立柱式噴頭方式,噴頭高于坡

面70cm~90cm,在次管上安裝噴頭、就近自來水取水,高壓水泵送到坡頂蓄水池。

6.6.2坡度>70°的邊坡采用滴灌系統(tǒng),主管采用100PPR管,次管分別采用φ75mm、φ40mm、

φ20mmPPR管,在次管φ20mmPPR管上打孔進行滴灌,孔距20cm,孔徑1mm隨槽板走向布置。

6.7防汛

汛期前應做好邊坡防汛設施的排查和維護工作,確保邊坡排水設施正常運行。汛期中應巡查和清

理邊坡排水設施,出現問題及時修繕。

6.8保潔

定期應派專人撿拾作業(yè)區(qū)內垃圾,并清理雜物。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過后應增加巡查。

7質量控制及驗收要求

7.1質量控制

7.1.1基質層厚度與質量、植被密度與覆蓋度應達到設計要求。

7.1.2施工三個月后,選用代表性的坡面位置實測,換算1m2面積上的植物成活株數。

7.1.3生態(tài)綠化應根據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競爭關系來判定恢復效果,評定標準應按JTGF80/1執(zhí)行。

7.1.4在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邊坡植物的生長狀況,選擇如下處置方法:

a)植物發(fā)芽不良,多為裸地時,應觀察降雨后的狀況,再研究對策;若因施工方法不當造成,

應在研究適宜工程方法基礎上,重新組織施工;

b)木本植物難于成活時,翌年春季之前觀察,若仍發(fā)芽不良時,需追播。若因草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