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項知識_第1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項知識_第2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項知識_第3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項知識_第4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項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項知識匯總

初中語文課標(biāo)23篇文言文重點句子整理

注:黃色字為難寫易錯字,需特別關(guān)注其寫法。

九年級下冊

1.《魚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義者也。(中心句)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席患而有不為也。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u)爾而與之,乞人不

屑也。(舉例論證)

(6)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ㄅe例論證)

2.《送東陽馬生序》

(1)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辟色。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3)余則縊(yu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4)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生以鄉(xiāng)人子謁(y6)余,撰長書以為贄(zhi),辭其暢達(dá)。

(6)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7)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予者哉?

3.《曹劌論戰(zhàn)》

(1)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統(tǒng)領(lǐng)全文)

(2)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3)小信未孚(伯),神弗福也。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吾視其散亂,望其旗靡(mi),故逐之。

4.《鄒忌諷齊王納諫》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yi)麗。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

求于王。

(3)群臣吏民能面刺篁人之過者,受上賞。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5)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帕n),門庭若市。

5.《出師表》

(1)不宜要白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謂之路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i)罰臧否(pi),不宜異同。

(3)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4)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5)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7)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誠(zou)善道,繚納雅言。

九年級上冊

6.《岳陽樓記》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shang)湯,橫無際涯。(寫

景句)

(3)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寫景句)

(4)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寫景句)

(5)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抒情句)

(6)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頁。(寫景

句)

(7)沙鷗翔集,錦琢游泳,岸1(zhi"(ting)蘭,郁郁亍o(寫

景句;對偶、借代)

(8)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懢熬洌?/p>

比喻)

(9)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1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

之遠(yuǎn)則憂其君。(1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主旨句)

7.《醉翁亭記》

(1)峰回路轉(zhuǎn),有亭事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斷;比

喻)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中心句;判斷)

(3)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ming)。(寫景句;

對偶)

(5)野芳發(fā)而即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寫景句)

(6)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li呆。

(7)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8)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主旨句;狀語后

置,判斷)

8.《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景句)

(2)霧松(song)沆礪(暄ngd臺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

白。(寫景句)

(3)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小6)、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寫景句;白描)

八年級下冊

9.《桃花源記》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寫景句)

(2)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3)土地平曠,屋舍嚴(yán)(yj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寫

景句)

(4)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黃發(fā)垂髻(tiao),并怡然自樂。

(6)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0.《小石潭記》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e)o(寫景句)

(2)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寫景句;動靜結(jié)合)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寫景句)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寫景句)

(5)倍(yT)然不動,俶(chCi)爾遠(yuǎn)逝,往來翕(xT)忽,似

與游者相樂。(寫景句;動靜結(jié)合)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景句;比喻)

(7)其岸勢犬牙差(cl)互,不可知其源。(寫景句;比喻)

(8)凄神寒骨,悄(qiao)愴幽邃(sui)。(抒情句)

《北冥有魚》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水擊三千里,拉(tua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雖有嘉肴》

(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13.《馬說》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中心句)

(2)祗(zhi)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Gn)死于槽楊⑼之間,不以

千里稱也。

(3)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夸張;定語后置)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問句)

(5)策之不以其道,食(si)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

意。(排比)

(6)其真無馬邪(y6)?其真不知馬也!(主旨句;判斷,設(shè)

問)

八年級上冊

14.《三峽》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以處。(寫景句)

(2)重巖疊嶂,隱天蔽口,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疇(xi)月。(寫

景句;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3)至于夏水襄(xiGng)陵,沿溯(sCi)阻絕。(寫景句;正面描

寫)

(4)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側(cè)面描寫)

(5)春冬之時,則素湍(加白n)綠潭,回清倒影。(寫景句;動

靜結(jié)合)

(6)清榮學(xué)茂,良多趣味。

(7)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ang)o(主旨句)

15.《答謝中書書》

(1)高峭入云,清流見底。(寫景句)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寫景句)

(3)曉霧將發(fā),猿鳥亂鳴。(寫景句)

(4)夕日欲頓,沉鱗競躍。(寫景句)

(5)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y?其奇者,(主旨句)

16.《記承天寺夜游》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xing)交橫,蓋竹柏影也。(寫

景句;側(cè)面描寫)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主旨

句)

17.《富貴不能淫》

(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中心句)

1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k6ng)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2)所以動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3)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

發(fā)于聲,而后喻。(正面論證)

(4)入則無法家拂(bi)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反

面論證)

七年級下冊

19.《陋室銘》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類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in)。(主旨句)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huán)境描寫)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挾9口)之勞形。

20.《愛蓮說》

(1)予獨愛蓮之出(y。)泥而不染,(zhu6)清(lign)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

可(xii)玩焉。

(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4)蓮,花之君子者也。(中心句)

21.《河中石獸》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中

心句)

七年級上冊

22.?〈論語〉十二章》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yu存)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

乎?人不知而不慍(yCin),不亦君子乎?(學(xué)習(xí)方法、個人修養(yǎng))

(2)吾(wO)日三?。▁i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

信乎?傳(chuGn)不習(xí)乎?(學(xué)習(xí)方法)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電矩。(個人修養(yǎng))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xué)習(xí)方法)

(5)學(xué)而不思則罔(w加g),思而不學(xué)則殆(d&i)。(學(xué)習(xí)態(tài)度)

(6)賢哉,回也!一簞(dG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個人修養(yǎng))

(7)知之者不如好(h&。)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xué)習(xí)方法)

(8)飯疏食,飲水,曲肱(gd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

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個人修養(yǎng))

(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湫拚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學(xué)習(xí)方法、個人修養(yǎng))(10)逝者如斯夫(f⑴,不舍晝

夜。(珍惜時間)(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個人修

養(yǎng))(12)博學(xué)而篤(dCi)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個人修養(yǎng))

課標(biāo)有,教材無

23.《伯牙善鼓琴》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初為瞇(li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4)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文言文17個重點虛詞總結(jié)

01、作助詞用。主要用法有三種類型:

(1)相當(dāng)于“的”,是定語的標(biāo)志。例如:①菊之愛,陶后

鮮有聞。③水陸草木之花。(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起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例如: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起補足調(diào)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

作用,無實義。例如:①公將鼓之。②久之。③悵恨久之。

02、作代詞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我”、“他們”、“她

們”、“它”、“它們”。例如:①具答之。②親戚畔之。③

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這”、“這

樣”“這件事”、“那”、“那樣”等。例如:①漁為甚異之。

⑶作動詞用。相當(dāng)于“到”、“往”、“去”。例如:①輟耕

之壟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3、語法作用。

(1)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無實義。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

何罪之有?

(2)定語后置標(biāo)志,無實義°如:①馬之千里者°②居廟

堂之高則憂其民。

二、乎

(1)語氣詞(一般用在句未)

表提問或反問,也可表猜測、感嘆。如:①死國可乎?②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詞(一般用在句中)

類似于“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間也②頹然乎其

問者

三、者

1、結(jié)構(gòu)助詞

譯“……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相當(dāng)

于名詞性短語。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

其刑賞。

2、語氣助詞,

用在作主語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

一般用“也”字結(jié)尾,起判斷作用。如: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詞

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時間等可以譯為

“把”、“用”、“拿”、“在”、“從”等,或表示動作、

行為所憑借的條件,譯為“靠”、“憑借”、“根據(jù)”等。如:

(1)何以戰(zhàn)?〃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一憑借

(2)雖不能察,必以情?!ú咧灰云涞?。一一根據(jù)

2、作連詞

表目的時,可譯作“(用)來”,“以便”;表順接時,相

當(dāng)于“而”;表結(jié)果時,可譯作“以致”;表原因時,可譯作

“由于”、“因為”。如:

(1)屬予作文以記之(用)來

(2)以傷先帝之明一一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4)卷石底以出。一一相當(dāng)于“而”

3、用作動詞

可譯作“認(rèn)為”。如:

(1)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已”,已經(jīng)。如:固以怪之矣。

五、而

1表順接關(guān)系的連詞

1、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溫故而

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2、承接關(guān)系

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guān)系。

3、遞進(jìn)關(guān)系

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②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

說乎?

4、修飾關(guān)系

可譯為“地”“著”,或不譯。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曰②面山而居。

表轉(zhuǎn)接關(guān)系的連詞,譯作“但是”“可是”“卻”。如:

(1)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3)

學(xué)而不思則罔

六、其

1、代詞

(1)表示第三人稱,譯作“他”“他的”“他們”“他們

的”“它”“它們”“它們的"。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

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①其人視端容寂,

若聽茶聲然。②復(fù)前行,欲窮其林。③其一犬坐于前。

2、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

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或

許,,“恐怕”“一定,,“怎么”“難道”等,或省去。①其真

無馬耶?可譯作:“難道”②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大概③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可譯

為“恐怕”。④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一定”。

七、為

1、作介詞時

除表被動外都讀作w6i,可譯作“被”、“對”、“給”、

“替”、“當(dāng)”,“為了”、“因為”等。如:①舌一吐而二

蟲盡為所吞〃山巒為晴雪所洗(w6i,被。)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wdi“向"“對”)③為楚造云梯之械。(wM,“給”)④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wei,“當(dāng)”)⑤問渠哪得清

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吟i,因為,由于)

2、當(dāng)“為”作動詞時

讀w6i,可依據(jù)語境的不同,譯成各種相應(yīng)的動詞,如:

“做”,“當(dāng)作”、“成為”,“雕刻”,“是”等。如:①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是)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當(dāng),成為)③為宮室、器皿。(雕刻)④通計一舟,為人五,

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稱為,叫

做)⑥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造)

3、特殊用法: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名詞,心理活動)

八、于

1、引進(jìn)動作

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可靈活地譯為

“在"、“向”、“至IJ”、“從“、"跟”、”對”、“給”

等。例如: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在)②未

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③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從)④欲報

之于陛下也(向)

2、放在形容詞之后

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

如: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②皆以美于徐公。

九、焉

1、疑問代詞

相當(dāng)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

語)

2、語氣助詞

如: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詞

相當(dāng)于“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

相當(dāng)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

山》)

5、兼詞

相當(dāng)于“于此”“在這里”“在那里”。如:夫大國,難

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十、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o如:①雖千里弗敢易也,

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三峽》)

2、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送東陽馬生序》)

H^一、然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如:父利

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然而”“但是”等。如:①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②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出

師表》

3、助詞

(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的樣子”。

如:翼然臨于泉上、頹然乎其間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當(dāng)于“……的樣子”“好像……似

的”。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十二、以

1.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例: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

按照”。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dāng)于“而”。例:俯身

傾耳以請

表示目的,譯為“米、用米”。例:屬予作義以記之(《岳

陽樓記》)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

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用作副詞

譯為“已”,“已經(jīng)”。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十三:則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例:居廟堂之高則憂

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那么”。例:萬

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誠如是,則霸業(yè)可

成。(《出師表》)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例:余則蘊袍敝衣處

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2.表示判斷,可譯為“就是"o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十四、因

L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

譯為“由于”、“憑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隆中對》)

3.介詞,可譯為“根據(jù)”、“依照”。例:罔不因勢象形。

(《核舟記》)

4.副詞,可譯為“因此”。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

生傳》)

L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shù)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可譯為

“將”,“將要”、“將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可譯為“姑且”、“暫且”。例:

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連詞

(1)表示遞進(jìn),可譯為“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

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例:且欲與常

馬等不可得。(《馬說》)

(3)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可譯為“和”、“而且”、“并且”。

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十六、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

花源記》)

(2)可譯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陽

樓。(于是,就)(《岳陽樓記》)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o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

忘告乃翁。(《示兒》)

十七、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dāng)于“了”、

“啊”。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T)(《論語》十

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了”。例:甚矣,

汝之不惠?。耍?/p>

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dāng)于“了”、“啦”例:登

軾而望之,曰:“可矣?!?/p>

初中語文40個文言文??紝嵲~詳解

1.愛E

“愛”繁體字寫作“愛”,形聲字,據(jù)《說文解字》和小篆字形,

從攵部,(di)聲。本來是行走的意思,后來假借來表示仁愛、給人以

恩惠的意思。

①喜愛。晉陶淵明獨愛菊。(《愛蓮說》)

熱愛。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

②愛護(hù)。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③愛惜。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

國論》)

吝惜,舍不得。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過

秦論》)

④吝嗇。百姓皆以王為愛也。(《梁惠王上》)

2.安an

“安”是會意字,小篆上邊是“小-字,表示屋子,下邊是“女”

字。合起來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擔(dān)風(fēng)險。表示安定。

①撫慰,安撫。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ā犊兹笘|南飛》)

②安置,安放。安營扎寨(成語)

③使……安定。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④安適,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

⑤安穩(wěn)。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將伐顓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

游天姥吟留別》)

⑦哪里,明B兒。沛公安在?(《鴻門宴》)

3.被

“被”是形聲字,小篆從衣部,皮聲。表示被子。

bei

①被子。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楊修之死》)

覆蓋。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②受。秦王復(fù)出軻,被八創(chuàng)。(《荊軻刺秦王》)

③表被動。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i

①通“披”,穿。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

世家》)

②披散,散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4.倍b4i

“倍”是形聲字,小篆從人部?。?音聲(古音相近)。表示背

向、背著。后引申為數(shù)量重疊(一倍)。

①原數(shù)基礎(chǔ)上增加的相等數(shù)。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

攻秦。(《過秦論》)

②更加。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③通“背”,違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

宴》)

5.本b6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義為棵樹)字下加一點,表示樹

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種樹郭橐駝傳》)

②草木的干、莖。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③根本,主要的、基礎(chǔ)的東西。君子務(wù)本。(《學(xué)而》)

④原來的。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本來。本自無教訓(xùn),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

⑤推究,考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白于人軟?(《伶官傳序》)

6.鄙bi

“鄙”是形聲字,小篆從邑[即B(在右邊)]部,一(bi)聲。表示

邊境,邊遠(yuǎn)偏僻的地方。

①邊遠(yuǎn)的地方。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荊軻

刺秦王》)

②以……為邊界(邊邑)。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燭之武

退秦師》)

③輕視,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訓(xùn)儉示康》)

④輕賤。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

⑤庸俗,淺陋。敢竭鄙懷,恭疏短引。(《滕王閣序》)

7.兵bing

“兵”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邊是“斤”字,像古代一種斧形的武

器;下邊是“開”字,像左右雙手。合起來像雙手拿著兵器。表示兵

器。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②士兵,軍隊。沛公兵十萬,在霸上。(《鴻門宴》)

③軍事,戰(zhàn)爭。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8.病bing

“病”是形聲字,小篆從廣部,丙聲。表示疾病。

①重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陳情表》)

②弊病,缺點。人皆嗤吾同陋,吾不以為病。(《訓(xùn)儉示康》)

③生病。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④使……成病態(tài)。以天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⑤擔(dān)心,憂慮。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wèi)靈公》)

⑥責(zé)備,羞辱。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xùn)儉

示康》)

⑦窮困。輟饗蜜以勞吏者……故病且怠。(《種樹郭橐駝傳》)

⑧疲勞。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攜苗助長》)

9.察chd

“察”是形聲字,小篆從部(表示覆蓋),祭聲(古音相近)。

表示仔細(xì)觀察。

①細(xì)看,觀察。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梁惠王上》)

②詳審,細(xì)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考察,審查。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

也》)

③考察和推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

情表》)

④精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答客難》)

10.朝

“朝”是會意字,金文左邊像日在草中,右邊像水流,合起來指

潮水按時漲落?!俺薄钡谋咀?。后引申為表示早晨。

chdo

①諸侯在春天拜見天子,或臣屬在早晨拜見國君。相如每朝時,

常稱病。(《廉頗商相如列傳》)

接受朝見,使……朝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過

秦論》)

②朝廷。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朝代,指整個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顧頻煩天下計,兩

朝開濟老臣心。(《蜀相》)

④對,向。坐北朝南。

zha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長蛇。(《蜀道難》)

11.曾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邊象古代一種蒸飯的器皿,上邊象蒸汽

冒出,指古代一種做飯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來表示曾

經(jīng)。

ceng

①曾經(jīng)。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ā杜眯小罚?/p>

②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

移山》)

zeng

①指與自己隔著兩代的長輩或晚輩親屬。是高、曾時為一戶者,

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治平篇》)

②通“增”,增加。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臆其所不

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2.乘

“乘”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邊是“大”字,象人,下邊是“木”

字,象樹木。合起來指人攀上樹木。表示登、升。

cheng

①駕,坐。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三峽》)

②升,登。乘彼境垣,以望復(fù)關(guān)。(《氓》)

③趁,順應(yīng)。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憑恃,依仗。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宋書?宗意傳》)

④冒著。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sheng

①一車四馬的合稱。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②輛。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13.誠ch6ng

“誠”字本來寫作,是形聲字,小篆從“言”部(即i),

成聲。表示言語真誠。

①誠心。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愚公移山》)

②確實,的確。此誠不可與爭鋒。(《隆中對》)

③果真,如果。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14.除chd

“除”是形聲字,小篆從“阜”部[即B(在左)],余聲(韻母相

同)。表示臺階。

①臺階。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朱子家訓(xùn)》)

②去掉,清除。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

軻刺秦王》)

③修治。即除逆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④拜官授職。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⑤流逝,過去。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元日》)

15.辭ci

“辭”字本來寫作“搟”,是形聲字,金文從“”(表示治理),

司聲(聲母相近,韻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時雙方的訴訟,后引申為言

辭。

①借口,托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

臾》)

②言辭,文辭。辭達(dá)而已矣。(《衛(wèi)靈公》)

③一種文體?!稓w去來兮辭》

④告別,辭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⑤推辭,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⑥計較。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⑦審訊,口供。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蘇武傳》)

16.從

“從”是會意字,甲骨文為一前一后兩個“人”字,象兩人前后

相隨。表示跟從、跟隨。

cdng

①跟隨,追隨。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②依順,聽從。臣從其計。(《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從事,參與。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④依傍,緊挨著。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⑤使……跟從。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⑥隨從的人。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項羽之死》)

⑦指堂房親屬?!洞阂寡鐝牡芴一▓@序》(李白)

zong

通“縱”,合縱的盟約。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

秦論》)

17.殆dGi

“殆”是形聲字,小篆從“歹”部,臺聲(聲母相近,韻母相同)。

表示危險。

①危險。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謀攻篇》)

②有害。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③懈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保ā队伟U山

記》)

④大概,恐怕。酈元之所見,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

山記》)

⑤幾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18.當(dāng)

“當(dāng)”字本來寫作“?!保切温曌?,小篆從“田”部,尚聲(韻

母相同)。表示兩塊田地的土質(zhì)、面積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后引申

為相當(dāng)。

dang

①遮擋。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dāng)南日。(《項脊軒志》)

②對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鴻門宴》)

③占據(jù),把守。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

④應(yīng)當(dāng)。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滕王閣序》)

⑤掌管,主持??ぶt士大夫請于當(dāng)?shù)?。(《五人墓碑記》?/p>

⑥面對,遇到。當(dāng)仁,不讓于師。(《衛(wèi)靈公》)

⑦對著,面對。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⑧值,在,正在。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過秦論》)

⑨必定,一定。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

⑩將,將要。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通“倘”。如果。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

未易量。(《六國論》)

ddng

①符合。將獻(xiàn)公堂,惴惴恐不當(dāng)意。(《促織》)

②當(dāng)作。安步以當(dāng)車。(《齊策四》)

③抵押,兩者相抵。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

往如楚?!保ā肚袀鳌罚?/p>

19.道ddo

“道”字是會意字,金義兩邊合起來是“行”字,表示道路,中

間是“首”字,表示領(lǐng)頭。合起來指領(lǐng)路。“導(dǎo)”的本字,表示引路、

領(lǐng)路。

①道路。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

武退秦師》)

②途徑,方法。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③風(fēng)尚。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ā稁熣f》)

④道義。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⑤思想,學(xué)說。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

秦論》)

⑥天道,規(guī)律。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庖丁解牛》)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為謀。(《衛(wèi)靈公》)

⑧取道。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⑨說,講。何可勝道也哉?。ā队伟U山記》)

20.得

“得”字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邊是“同”字(即貝),表示錢財,

下邊是“又”字,象人手。合起來指手持錢財。表示取得、獲得。

de

①取得,獲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關(guān)雎》)

②心得,收獲。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

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③得意,滿足。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

將至。(《蘭亭集序》)

④通“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⑤能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⑥融洽。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記王忠肅公翱事》)

⑦適宜,得當(dāng)。此言得之。(《六國論》)

dei

必須,應(yīng)該。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21.度

“度”是形聲字,小篆從“又”部,庶(省略心)聲(韻母相同)。

指用手、手臂測量長度。表示測量長短。

du

①計量長短的標(biāo)準(zhǔn)。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保ā多嵢速I

履》)

②限度。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

③制度,法度。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過秦論》)

④度量,氣度。常有大度。(《漢書?高帝本紀(jì)》)

⑤常態(tài)。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⑥次,回“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

年》)

⑦譜寫。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揚州慢》)

⑧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涼州詞》)

duo

①計算,衡量。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紫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

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②推測,估計。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2.非f6i

“非”是象形字,金文象兩翅相背。表示違背、相反。

①不對的,錯誤的。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

兮辭》)

②責(zé)怪,認(rèn)為不對。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遙游》)

③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不。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

實所共鑒。(《陳情表》)

⑤沒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勸學(xué)》)

23.復(fù)fti

“復(fù)”是形聲字,甲骨文從“攵”部,昌(fU)聲。后來寫作

“像:表示回來、返回。

“復(fù)”字又是“番'字的簡化字,音fuo/復(fù)”是形聲字,小

篆從“衣”部(即未),復(fù)聲。表示有里有面的雙層衣服,夾衣。后引

申為多層的、繁復(fù)的。

①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恢復(fù)。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師說》)

③回答。公子往,數(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fù)謝。(《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告訴,上報。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

一羽?!保ā读夯萃跎稀罚?/p>

⑤夾層的,雙層的。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⑥繁復(fù),重復(fù)。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

村》)

⑦再,又,還。于是項伯復(fù)夜去,至軍中。(《鴻門宴》)

24.負(fù)fti

“負(fù)”本來寫作“黜,是會意字,小篆上邊是“人”字,下邊

是“賓”字(即貝),表示錢財)合起來指人有了錢財.,生活就有了依

靠。表示依仗、依靠。

①背著東西。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

②擔(dān)負(fù),承受。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阿房宮賦》)

③使……承擔(dān)。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憑借,倚仗。秦貪,負(fù)其強,以空言求璧。(《廉頗藺相如列

傳》)

⑤享有。久負(fù)盛名(成語)

⑥覆蓋。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

⑦背充,違背。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廉頗藺相

如列傳》)

⑧辜負(fù)。誓天不相負(fù)?。ā犊兹笘|南飛》)

⑨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負(fù)屈銜冤。(《竇娥冤》)

⑩敗,戰(zhàn)敗。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六國論》)

25.蓋

“蓋”本來寫作“蓋”,是形聲字,小篆從部(即甘),盍聲

(古音相近)。表示用蘆葦或茅草編的覆蓋物。

gai

①古稱傘。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②遮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③勝過,壓倒。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之死》)

④發(fā)語詞,大概。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

山記》)

⑤承接上文,解釋原因。大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

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⑥用在句首,不譯。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he

通“盍”,何,怎么。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罚?/p>

26.故9tl

“故”是形聲字,小篆從“支”部,古聲。表示變故、事故。

①緣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

如列傳》)

②舊交。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③舊。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

過去,從前。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項脊軒志》)

④衰老。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意。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

宴》)

⑥仍然,仍舊。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⑦固,本來。此物故非西產(chǎn)。(《促織》)

⑧所以。故木受繩則直。(《勸學(xué)》)

27.顧gti

“顧”本來寫作“雇真”,是形聲字,小篆從“直”部(即頁),雇

聲(古音相近)。表示回頭看。

①回頭。相如顧召趙御史。(《廉頗藺相如列傳》)

看,視。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促織》)

②顧念,顧惜。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隴西行》)

顧慮,顧及。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③看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④只是,不過。順計不知所出耳?。ā肚G軻刺秦王》)

⑤豈,難道。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xué)》)

28.固g£i

“固”是形聲字,小篆從“口”部,古聲。表示城郭、關(guān)塞堅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