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殺論讀書筆記【篇一:自殺論讀書筆記】自殺論讀書筆記一、自殺論的結構概述自殺作為一種任何社會都普遍存在不正常的社會事實,人們往往把它歸因于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認為是由精神錯亂等心理因素或酗酒、仿效等個人因素引起的,也有人認為是氣候的特點等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迪爾凱姆的研究則認為是由社會整合程度過低或過高,社會規(guī)范出現(xiàn)混亂或真空引起,迪爾凱姆先對心理因素和自然因素進行證偽,然后又對自殺現(xiàn)象進行分類,采用倒果溯因的方法對引起自殺的社會原因進行實證,從而向讀者充分說明了自己的觀點。第一編:導論(非社會因素)先是闡述對自殺進行定義的重要性,確定自殺這一事物的范疇,然后得出初步的定義,即:凡是當事人自己采取的或間接、積極的或消極的行動,達到了預期死亡結果的情形都算作自殺。在迪爾凱姆看來社會學對個人自殺事件并不感興趣,這是心理學的研究課題。社會學感興趣的只是自殺者在某一群體或某一社會中所占的比例,即自殺率。自殺率是基于社會整體層次的社會事實。對現(xiàn)在存在的將自殺歸因于個人心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觀點進行否證。1、對精神錯亂引起自殺的觀點進行否證:性別比較、宗教信仰比較、年齡比較、社會階層比較等。2對酗酒觀點的否證::有些人認為,酗酒是一個引起自殺的不正常心理因素。作者用兩個統(tǒng)計事實駁斥了這種說法。(1)在法國國內,酒鬼最多的地區(qū)是自殺傾向最嚴重的地區(qū),而酒鬼最少的地區(qū)也不是自殺傾向最不嚴重的地區(qū)。(2)比較不同國家情況,一個國家人均酒的消費量和這個國家自殺率之間也沒有相關性。3、對仿效的否證:迪爾凱姆先對仿效下了他的定義:當一種行為有一種類似的,以前由別人完成的行為的表現(xiàn)作為直接的先例,沒有明確的或不明確的思想活動介乎這種表現(xiàn)和實施之間來影響這種重復行為的本來性質,那么仿效是存在的。但迪爾凱姆指出,仿效是一種純粹的心理現(xiàn)象,它可能在沒有任何社會聯(lián)系的個人之間發(fā)生,他指出仿效必須先有被仿效的對象,如果自殺是仿效引起的,那么自殺率就應該以被仿效對象所在的地方為中心向周圍逐漸減小,但是根據自殺者在一個城市的分布圖來看,自殺根本不是圍繞某些中心發(fā)生,從這些中心均勻的擴散開來,而是以差不多同樣的數量成批的發(fā)生,沒有任何的輻散趨勢。4、否證自殺現(xiàn)象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1)闡述氣候類型與自殺率之間的關系。(2)對是否存在最有利于自殺的季節(jié)的證偽。第二編:社會原因與社會類型在否證了個人心理因素和自然因素之后,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設:從社會因素考慮,造成自殺的原因。通過探索不同自殺類型產生的社會條件,來探尋導致自殺的原因。迪爾凱姆將自殺劃分為四種類型:利己主義自殺、利他主義自殺、失范性自殺以及宿命性自殺,并從統(tǒng)計數據的比較中尋找影響自殺的社會因素。(1)、利已型自殺整合性強的社會群體通過共同的規(guī)范和強有力的權威控制著成員的思想行為,使成員完全歸屬于群體。在個人遇到挫折時,可以得到群體的保護和支持。因此群體的整合是遏制成員自殺傾向的社會因素。相反,個人主義的興起增強了個人的獨立性,削弱了群體對個人的約束和控制,降低了成員對群體的歸屬感,松弛了成員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喪、絕望而難以自撥,進而采取自殺以求解脫。(2)、利他型的自殺。社會整合過于強烈之時。高度的社會整合使得個性受到相當程度的壓抑,個人的權利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他們被期待完全服從群體的需要和利益。利他型自殺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義務性自殺,群體強加給個人的義務。第二種表現(xiàn)是負疚性自殺。執(zhí)行者對群體和任務的認同十分強烈,完全獻身于群體,服從群體,為了群體利益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利他型自殺的原因是社會過度整合。(3)、失范性自殺和宿命型的自殺。社會規(guī)范對人的調節(jié)作用是迪爾凱姆長期思索的一個中心問題社會道德規(guī)范最重要的功能在于給社會成員指明生活方向,因此,一旦規(guī)范松弛就意味著削弱了對個人欲望的限制,就會導致欲望的膨脹。不切實際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經常遭受失望和挫折的打擊,生活也喪失了目的和意義,人們心中充滿了悲觀和否定情緒,無法面對各種失望和挫折的打擊,會傾向于自殺。既是失范性自殺。但如果規(guī)范的約束成為一種負擔和壓抑,言行舉止都要受到限制,整個人生就會涂上一層宿命色彩。即是宿命型自殺。失范型和宿命型自殺率可以由規(guī)范過寬或過嚴來解釋。第三編:結論(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迪爾凱姆先對政治團體、宗教、家庭對于自殺的影響及局限性進行論證,得出自殺人數的多少:1、與宗教社會一體化的程度成反比;2、與家庭社會一體化程度成反比;3、與政治社會一體化的程度成反比。最終迪爾凱姆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即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是政治團體、宗教團體和家庭,唯一可以起作用的就是同類勞動者、履行同樣職責的合作者聯(lián)合起來形成的職業(yè)團體或協(xié)會。以恢復社會對自殺的免疫能力。二、自殺論的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觀點在導言中,迪爾凱姆將自殺定義為:“人們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殺?!钡蠣杽P姆通過對1841年到1872年歐洲主要國家的自殺統(tǒng)計資料的比較,從而選擇了“自殺率”這種社會整體層面的社會事實為研究對象。這是因為自殺率本身就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強調社會整體,排除了個人行為和特殊情況,將自殺歸結為社會事實來考察研。第二部分觀點:在第一編中,非社會因素中,作者分別對自殺與心理因素、種族遺傳、自然因素、酗酒、仿效的關系進行否證。一、自殺是一種精神錯亂,自殺者是精神錯亂者。迪爾凱姆駁斥了這種說法:1、心理變態(tài)自殺的種類躁狂性自殺、憂郁性自殺、強迫性自殺、沖動性或不由自主的自殺,并不能包含所有自殺的可能性。2、性別比較,瘋人院里的女病人人數多于男病人,而男性的自殺率卻高于女性。3、宗教信仰比較,猶太教徒中精神錯亂的病人比其他宗教徒多,按照假設觀點,其自殺率也要搞,但統(tǒng)計資料顯示與事實相反。4、年齡比較,自殺傾向從童年到老年逐漸增加,按照逆向推理,得精神錯亂的趨勢也應從童年到老年遞增,可資料顯示兩者之間并無直接對應關系。5、社會比較,將不同社會的精神錯亂和自殺比較,可以看出,瘋子最少的國家自殺最多,列舉薩克森過的情況最突出。6、社會階層比較,下層社會中精神錯亂很少,自殺卻時有發(fā)生。二、莫塞利等人把自殺看作是種族、遺傳的結果。迪爾凱姆對此進行了反駁。首先,每個種族的內部,各民族之間自殺傾向的差異很大。若按照莫塞利的觀點,不應顯示出這種內部差異才對。其次,德意志人的自殺率高,但德意志人在德國以外的地方和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適應了不同文明后,自殺傾向明顯降低。最后是通過比較,比如遺傳只影響男孩子不影響女孩子,遺傳病只影響老人不影響孩子,這種荒謬的遺傳觀點來直接否定自殺的原因是遺傳。三、也有人認為自殺與氣候變化關系密切。認為有霧和寒冷的國家特別有利于自殺的發(fā)展。闡述氣候類型與自殺率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是否存在最有利于自殺的季節(jié)的證偽。統(tǒng)計材料表明,自殺的最大限度不是在秋冬寒季,而是美好的春夏季。那么照這樣來說,氣溫影響自殺,高溫導致自殺率上升。迪爾凱姆駁斥了他們的觀點。春季自殺論高于秋季,然而春季的氣溫卻要低于秋季,資料顯示,同一國家里,氣溫相同月份自殺人數卻差異很大。如果按照緯度差異,歐洲南部氣溫高,自殺率也應該高于北部,事實卻相反。最后對于晝夜長短對自殺的影響。作者認為并非白天氣溫高所以自殺率也就高,而是白天人們的集體社會活動集中,社會壓力也大。是社會工作壓力導致自殺率上升。第三部分觀點:在第三編中,社會原因和社會類型中,作者將影響自殺率原因歸結于社會原因,將自殺的類型分為利己主義自殺、利他主義自殺、失范性自殺以及宿命性自殺。(1)迪爾凱姆認為:“如果可以把這種個人自我在社會的自我面前過分顯示自己并犧牲后者的情況稱之為利己主義,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種產生于過分個人主義的特殊類型自殺稱為利己主義自殺。”這一章對比了天主教和新教教徒的自殺率,發(fā)現(xiàn)天主教教徒的自殺率遠低于新教,排除了教育和科學知識對自殺的影響,通過剖析新教和天主教的信條儀式,得出天主教的集體生活強度高于新教,這正是對自殺起決定節(jié)制作用的因素。迪爾凱姆總結了利己主義自殺的成因是個人與社會的疏離,即社會整合程度低,個人游離于集體生活之外,個人采取自殺的行動不會過多的考慮集體規(guī)范和意識。(2)迪爾凱姆把某種極端利他主義導致的自殺稱之為利他主義自殺?!钡蠣杽P姆把這種自殺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義務性利他主義自殺,比如開始衰老或得了病的男子的自殺,妻子在他們的丈夫去世時的自殺,被保護者或仆人在他們的主子去世時的自殺。其次是非強制性利他主義自殺,作者列舉了高盧人、日耳曼人、柯爾特人、日本人等不認為生命是一種美德,會因為社會習俗的贊揚或刺激而結束不受重視的生命。最后作者總結了這種自殺產生的原因——個人過分地與社會融為一體。(3)失范性自殺和宿命型自殺,這種自殺主要發(fā)生在社會機體發(fā)生重大調整時,這時不管時由于迅速的發(fā)展還是由于意外的災難,人都容易自殺。迪爾凱姆總結了這種自殺的原因:“調節(jié)各種需要的尺度不可能再是原來的樣子。社會財富的分配標準被打亂,但另一方面新的標準又沒有立刻建立,人們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時,人們活下去的愿望減弱?!苯洕幕靵y和社會的混亂最容易導致自殺,無論處于上升狀態(tài)還是急劇毀滅狀態(tài)。宿命型自殺,離婚率也對自殺率起作用,男女離婚者的自殺人數比已婚者的高3到4倍。第四部分觀點:在第三編中,迪爾凱姆指出自殺是應該被譴責和否定的。因為“自殺傷害道德意識”,逃避基本義務。他認為社會是個人的債務人,因此,社會應該有責任抑制自殺率。接下來迪爾凱姆提出了預防自殺的辦法。迪爾凱姆分析了教育、政治團體、宗教、家庭等在預防自殺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唯一可以起作用的就是同類勞動者、履行同樣職責的合作者聯(lián)合起來形成的職業(yè)團體或協(xié)會。以恢復社會對自殺的免疫能力。三、自殺論的論證方法1、否證論證方法在自殺論第二編中作者巧妙運用了證偽的方法,我們發(fā)現(xiàn)迪爾凱姆先對人們常常認為可能影響自殺率的心理因素、自然因素等進行否證,比如:“莫塞利等人把自殺看作是種族、遺傳的結果。迪爾凱姆對此進行了反駁。首先,每個種族的內部,各民族之間自殺傾向的差異很大。若按照莫塞利的觀點,不應顯示出這種內部差異才對。其次,德意志人的自殺率高,但德意志人在德國以外的地方和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適應了不同文明后,自殺傾向明顯降低。最后是通過比較,比如遺傳只影響男孩子不影響女孩子,遺傳病只影響老人不影響孩子,這種荒謬的遺傳觀點來直接否定自殺的原因是遺傳?!倍嵶C作者采用倒果溯因,求因果關系的實證方法:在《自殺論》中,對社會原因【篇二:自殺論讀書筆記】《自殺論》讀書筆記《自殺論》是涂爾干最重要的社會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通過收集、整理、分類、計算、比較社會調查資料和數據,并用科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社會學著作,也是其另一本著作《社會學方法的準則》中所確立的理論和方法的實踐。一、導論:成書的背景和目的本書寫作是的背景是社會學在當時雖然風行一時,但沒有新的研究問題出現(xiàn);社會學往往不提出明確的問題,還沒有超越建設和哲學綜合的階段;純社會學著作對研究某些特定問題毫無用處,它不屬于任何特定的研究領域,而且過分缺少權威性資料。針對這些狀況,涂爾干提出:社會學家不應該熱衷于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形而上學的思考,而應該把各種具有明確界限的現(xiàn)象作為研究對象。社會學家還應該仔細參考各種輔助學科,例如歷史、人種志和統(tǒng)計學。作者在導論部分對自殺進行了概念的界定:任何由死者自己采取的積極地或消極的活動直接的或間接的引起的死亡叫自殺。接著,他引出了自己的研究對象----自殺率?!拔覀兺ㄟ^比較自殺的總數和總人口數之間的關系來衡量這種傾向的強度,我們把這個數據稱之為被考察的社會所特有的自殺死亡率。”接著,通過對比不同國家在各個時期所呈現(xiàn)出來的差距的穩(wěn)定性,說明了自殺存在著某種非個人、影響普遍的原因。作者把這些原因分為非社會性的原因和社會性的原因兩種,分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加以闡述。二、第一編:對非社會因素的否證迪爾凱姆首先提出了在人們的一般經驗中影響自殺的兩種因素—內體的心理素質和自然環(huán)境的性質。分別通過實證的方法否定了自殺與心理變態(tài)、種族遺傳和自然因素的關系。(1)自殺與心理變態(tài)許多精神病醫(yī)生主張:自殺是一種精神疾病。因為“人只有在發(fā)狂的時候才企圖自殺”。涂爾干通過限定自殺所屬的疾病類型,然后通過否定這種疾病類型---偏執(zhí)狂的存在,從而否定了自殺是一種精神疾病。“由于自殺的傾向具有特殊性和限定性,所以如果這種傾向是一種精神疾病的變種,那也是一種局部和只限于某種行為的精神病”。“如果這種行為具有多種目的的話,那就沒有理由用其中的一種行為而不是其他的行為來說明這種誕妄的特點”。人們通常認為偏執(zhí)狂者除了在某一點上,他的意識是完全健全的,他只不過表現(xiàn)出一種顯然是局部性的缺陷。精神病醫(yī)生用局部譫妄理論來對偏執(zhí)狂進行解釋,認為人的精神是由各種官能和力量組成的,他們既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單獨行動。涂爾干通過否定一種官能單獨起作用來否定這種解釋,他認為,一種官能受到損傷而這種官能不影響其他的官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存在偏執(zhí)狂,也不存在自殺偏執(zhí)狂。雖然不存在自殺偏執(zhí)狂,但是自殺在精神錯亂的情況下發(fā)生還是有可能的。接下來,涂爾干通過給精神錯亂情況下的自殺分類,即狂躁性自殺、憂郁性自殺、強迫性自殺以及沖動性與不由自主的自殺,這些自殺都不存在任何的動機,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殺往往是存在動機的,不是由人們自己幻想出來的,所以,不能認為所有自殺者都是精神病患者。另外,在精神錯亂和治理平衡之間存在著中間狀態(tài)----神經衰弱。由于神經衰弱和瘋子的變化方向一致,因此,可以通過研究精神病和自殺的關系來反映精神衰弱和自殺的關系。涂爾干按照性別、年齡、宗教、國家,把人們分為不同的群體,幾個群體之間有著不同的精神病患數量,對比顯示,精神病患數量和自殺率沒有絕對的正向的關系。接著,涂爾干又通過法國和德國的數據證明了酗酒和自殺的不相關。在這三種情況下涂爾干證明,在同等條件下,身心衰退者的確比健康的人更容易自殺,但是,這種潛在性只有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才會起作用。(2)自殺與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種族、遺傳在對種族進行界定的過程中,涂爾干打破了對種族的自然的、生物學意義上的分類,強調了人們的共同點和共同文化的聯(lián)系。在下一章中,涂爾干采用莫塞利的分法,把歐洲的種族分為四種----日耳曼族,克爾特-羅馬組、斯拉夫族和烏拉爾-阿爾泰族。他們分別有或強或弱的整體的自殺傾向。迪爾凱姆指出了同一個種族中不同民族自殺傾向的巨大差異性,以此來否定這種不同種族之間差異性的不真實。(社會學研究方法中認為,涂爾干在研究方法上面犯了區(qū)群謬誤。)德意志人的自殺傾向比較高,因此可能在德意志人比較多的地方自殺率應該越高。但是,在舉出奧地利不同地方意大利人所占的比例和自殺傾向時,并沒有顯示出自殺率隨著德意志人的比例升高而增長。由此,涂爾干提到了自己所假設的社會因素對自殺的影響。在對遺傳與自殺的關系的研究中,涂爾干再次證明了對于自殺來說,遺傳可能作為一種傾向和因素,但是只有在外部條件的作用下才會起作用。首先,在自殺者中,家族中有自殺記錄的只占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其次,在一些看似是由遺傳起作用的自殺中,精神疾病和榜樣也會起作用。精神疾病是導致自殺的因素,而精神疾病是可以遺傳的;同時,自殺的感染力非常強,因此容易把自殺對家族成員的模仿看成遺傳。同時,遺傳也無法解釋自殺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的現(xiàn)象。(3)自殺與自然因素人們把影響自殺的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和季節(jié)性氣溫。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最重要的是緯度。歐洲的自殺率最高的地方出現(xiàn)在氣候溫和的東部。因此,人們得出結論,溫暖的氣候會增加人們的自殺。涂爾干用以否證這一結論的論據是自殺并不是完全按照緯度規(guī)則分布的,而是圍繞在不同的文明中心,并且自殺隨著文明在不同歷史時期位置的遷移而變化。因此否定了氣候的作用。接著,涂爾干又否定了氣溫對于自殺的影響,而證明了自殺與人們社會生活的活躍程度的聯(lián)系。第二編社會原因和社會類型通過排除法,涂爾干認為,自殺必然取決于社會因素,在這一部分,涂爾干對自殺的社會類型進行了分類,并且進一步闡釋了各種類型的自殺的社會原因。首先,涂爾干明確了確定社會原因和社會類型的方法。他認為確定自殺的各種社會類型,不是直接根據事先確定的特點,而是根據產生這些類型的原因來加以分類。要想對自殺進行分類,應該撇開自殺者作為個人的動機和想法,不能按照人們平時所說的一些多變的、具體的原因去劃分,而是從社會原因出發(fā),直接考慮自殺是隨著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如宗教信仰、家庭、政治團體、行業(yè)團體等等發(fā)生變化的。接著,作者按照自殺的社會原因對自殺進行了分類----利己主義自殺、利他主義自殺、反常的自殺。一、利己主義的自殺這是涂爾干對利己主義自殺的界定:“如果可以把這種個人自我在社會的自我面前過分顯示自己并犧牲后者的情況稱之為利己主義,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種產生于過分個人主義的特殊類型自殺稱為利己主義自殺。為了分析利己主義自殺的原因,涂爾干先后分析了幾種團體對自殺的影響。首先,涂爾干考察了宗教因素對利己主義自殺的影響,他主要分析了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差別,結果表明新教徒的自殺率大大高于天主教徒的自殺率。在對原因的分析中,作者指出,新教在更大程度上允許教徒自由思考,它是一種富有理性的宗教。新教徒們不再滿足于機械的禮儀,圣經掌握在他們的手里,任何解釋都不能強加于他們的思想之中,教徒也沒有等級之分。相反,天主教徒自然而然不加思考地接受教義,甚至不能對其教義進行歷史的檢驗,因為人們所依據的原始經文禁止他這樣做。為了使傳統(tǒng)不致發(fā)生變化,天主教巧妙地建立了一整套權威的等級制度。歸結起來,新教教會的集體意識不像天主教會那樣強烈那樣普遍,新教成員或者社會之間的團結就沒有天主教的緊密。其次,涂爾干從家庭角度入手,分析家庭和婚姻對不同性別的自殺的影響,發(fā)現(xiàn)已婚者的主要免疫因素仍然是家庭,家庭越大,即成員越多,對自殺的免疫力越大。然后得出結論:正像家庭是一個避免自殺的強大因素一樣,家庭的構成越牢固就越能避免自殺。最后,通過數據,研究了政治因素對自殺的影響,認為“巨大的社會動蕩和全民戰(zhàn)爭都會加強集體的感情,激發(fā)派性和愛國主義,政治信仰和民族信仰,而且因為把各種活動集中在同一個目而至少暫時造成比較牢固的社會一體化,從而在一定時期內減少自殺率。通過三種團體整合作用對自殺影響的分析,作者得出結論:自殺率與所屬群體的一體化程度成反比。而利己主義自殺正是由于個人脫離了社會,個人的人格被置于集體人格之上。二、利他主義的自殺利他主義自殺的定義是:“自我不屬于自己或者和自身以外的其他人融合在一起,或者他的行為集中點在他自身之外,即他是其組成部分的一個群體中?!蓖繝柛砂堰@種極端利他主義導致的自殺稱之為利他主義自殺。涂爾干把利他主義的自殺分為三類:強制義務性、非強制義務性和強烈性的利他主義自殺。(1)強制義務性利他主義自殺是由于社會迫使他承擔自殺的義務,這種義務具有強制性,是受社會的習俗、規(guī)范和制度等條件制約的。例如仆人在主子去世時的自殺。妻子給丈夫陪葬。(2)非強制義務性利他主義自殺并非明確地是被迫自殺的,這種類型的自殺受到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一些社會獎勵人們自殺,如日本武士的自殺。(3)強烈性利他主義自殺受宗教教義的影響比較大,最典型的代表是佛教中的涅槃。這種自殺者”渴望擺脫他個人的生命,以便進入他看作他的真正本質東西中。他把這種東西叫做什么無關緊要,他相信他存在于這種東西中,而且只存在于這種東西中,而正是為了存在于這種東西中,他才如此使勁地和這種東西融合在一起。因此,他自以為沒有自身的生命。在這里,無個性達到了最大限度,利他主義處于極端狀態(tài)?!暗牵诋敶鐣?,由于個人的個性越來越擺脫集體的個性,所以利他主義的自殺就不會很普遍。在這里,涂爾干舉出了一個始終存在利他主義自殺的地方---軍隊。軍隊的自殺率始終高于平民,并且呈現(xiàn)一種規(guī)律性。即隨著年限的延長,自殺率逐漸升高;自愿服役和再次入伍的軍人自殺率高;特種兵、老兵的自殺率高于普通士兵。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士兵的第一品質是沒有人格,應該馴服的聽從命令,不應該強調自己的個性。從而形成利他主義狀態(tài)的特點,因此自殺率比較高。三、反常的自殺?本章的開篇,作者舉出了經濟危機下和國家突然繁榮后自殺突然增加的現(xiàn)象,隨后分析了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危機打亂了集體秩序,而社會限制可以通過權威限制人們的欲望,使人們達到平衡。?涂爾干指出,人類除了物質和肉體需求,還有精神需求和欲望,如果欲望取決于個人,那么欲望就是無限的。占有越多,希望就越多,因此引起不平衡和苦惱。因此,需要社會來規(guī)定秩序和提供限制。這種限制讓人們滿足于他們的境遇,同時又能夠有分寸的去改善這種境遇。?社會動蕩不安的時候,不管是由于某種令人痛苦的危機,還是某種令人高興但突然的變化,社會暫時都沒有能力采取行動,公眾的意識給人和物重新分類需要時間,各種價值觀念出于未定狀態(tài),那就暫時不會有任何的規(guī)章制度,從而引起人們心理失衡。在工商業(yè)界,宗教的權威和政府的調節(jié)都失去了作用,發(fā)展工業(yè)成為唯一的目標,工業(yè)引起的欲望也可以擺脫權威的限制。這種把幸福神化的做法使欲望變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時,也使欲望高于人類的任何法律,似乎制止欲望就是褻瀆神圣的行為?;靵y的秩序給冒險打開了大門,人們渴望新奇,但是得不到控制,失敗與風險交叉,因此危害頻繁發(fā)生。?另外,通過對比離婚率不同的國家,涂爾干發(fā)現(xiàn),離婚率越高的地方,男性已婚者的自殺率越高,免疫系數越少,而婦女正好相反,已婚女子對自殺的免疫力系數隨著已婚男子免疫力系數的下降而升高,也就是說,離婚率越高的國家,已婚男子越傾向于自殺。隨后,按照上面舉出的邏輯,涂爾干分析了離婚對男女的不同影響的原因:與獨身者相比,已婚男子受到了限制,使其擺脫焦慮的狀態(tài)。與女性相比,男性在享受婚姻帶來的約束的同時,還能利用習慣賦予的特權,在某種程度上減輕這種約束的嚴格性。而對于女性來說,既沒有彌補,也沒有減輕。四、表現(xiàn)形式和混合類型在這一部分,涂爾干分析了不同的類型的自殺在情緒上和心理上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且提出了幾種自殺的混合模式反常的利己主義自殺、反常的利他主義自殺和利己—利他主義自殺。反常的利己主義自殺表現(xiàn)出激動與冷漠的混合、行動與夢幻的混合;反常的利他主義自殺表現(xiàn)為過分的激動;利己—利他主義自殺則變現(xiàn)為被某種堅強的精神所緩解的憂郁。第三編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第三編,實際上是對第二編的總結,也是本書的結論部分。第一章中他又重新概括了一下自殺的社會因素,主要強調自殺是由社會因素所引起的,我們應當從社會方面去尋找原因。第二章作者主要論述了自殺與宗教、法律、道德、性別、年齡、氣溫、家庭、婚姻、政治危機等社會現(xiàn)象的關系,通過對這些關系的論述,他認為自殺應該受到譴責,他認為“對自殺的普遍譴責本身已經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事實?!弊詺⑹且环N病態(tài)的癥狀。他認為自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并通過論述自殺與殺人之間的關系來確定自殺不道德的程度。在第三章中,涂爾干主要是對如何預防自殺進行了討論。他認為預防自殺的方法是“不斷地使人們恢復一種有益的團結一致的集體感情”。他認為”宗教團體同樣不適合起這種作用。這并不是因為宗教團體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不能施加某種有益的影響,而是因為施加這種影響的必要條件現(xiàn)在不再存在,宗教團體只有在強大到足以約束個人的時候才能防止自殺。他認為家庭也沒有這種預防作用。主要是由于家庭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家庭人數迅速減少,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也在減少。在現(xiàn)代社會作為一個用相互之間的感情紐帶聯(lián)系在一起的個人集合體的家庭已經化為烏有,所以他認為”家庭不再具有從前那種預防的作用。“涂爾干得出結論:政治團體、宗教團體和家庭都不能起到預防自殺的作用,只有是“同類勞動者、履行同樣職責的合作者聯(lián)合起來形成的職業(yè)團體或行會”才有能力起這種作用?!耙驗樗怯蓮氖峦惞ぷ鞯膫€人組成的,他們的興趣是一致的,所以再沒有比它更適合于形成社會思想和社會感情的場所了?!薄酒骸蹲詺⒄摗纷x后感】《自殺論》讀書筆記在沒有讀過《自殺論》之前,我對于“自殺”的理解僅局限于很簡單粗略的“個人因為想不開而用某種方式終結生命”,一直都認為自殺只是一種個人自發(fā)行為,即使是多人短時間內同時自殺也只是一種巧合,它的影響范圍比較小。認真讀過《自殺論》后,才知一場自殺背后的風起云涌,才知原來可以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一個看起來如此定性的社會問題。作為我社會學入門的第一本書,它給我?guī)淼恼鸷撑c思考是極大的。通讀全書,本書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傳達“當個體同社會團體或整個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生沖突或產生離異時,便會發(fā)生自殺,自殺不是個人的事,而是與他人、社會緊密相關的”這一核心觀點。迪爾凱姆在開篇導論中即對”自殺“下了很明確的定義:由死者本人完成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且本人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行動的后果,由此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死亡。基于這一定義,我們能夠對自殺這一行為有一個直觀清楚的認識,比如自殺未遂也算自殺,而動物自殺被明顯排除在外,這個定義也為自殺劃定了很好的范圍界定?!白詺ⅰ边@一病態(tài)的社會現(xiàn)象成為了分析研究對象,作者將對其進行由表及里抽絲剝繭的研究和探討?!蹲詺⒄摗贩譃槿帲巧鐣蛩?、社會因素和社會類型以及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在第一編中,作者首先針對人們通常主觀認為影響自殺率的個體心理特質,如精神錯亂、偏執(zhí)狂、神經衰弱一一作出了分析,并且駁倒了這些觀點。他認為沒有任何精神變態(tài)和自殺保持某種有規(guī)律的和不容置疑的關系。一個社會有多少自殺者并不是取決于這個社會有多少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盡管各種不同形式的身心衰退是適合于能夠引起人自殺的原因起作用的一塊心理上的沃土,但身心衰退不是這些原因之本身。接下來,他證明自殺與種族沒有關系——證明自殺與遺傳沒有關系——從而證明自殺與身體機理沒有關系。迪爾凱姆提到,影響自殺數量變化的因素不可能是先天的沖動,而是社會生活的影響。自殺發(fā)生的早晚是由人們投入社會的年齡大小決定的,同樣,自殺率也伴著人們進入社會的程度加深而提高。在本編的第三部分,作者分析了自殺與自殺因素,首先證實了自然因素的直接作用不能解釋每月或每個季節(jié)自殺人數的變化。如果說自殺的人數從1月到7月變得越來越多,這不是炎熱擾亂了人的肌體,而是因為社會生活越來越繁忙。直接刺激社會生活的不是物理環(huán)境;影響自殺人數多少的更不是物理環(huán)境。自殺人數的多少取決于社會條件。在本編最后,作者探討了效仿的作用??傊绻詺⑹莻€體之間的傳染的觀點得到肯定,那么效仿不會傳播自殺,也不會對社會自殺率產生影響。在第二編“社會因素和社會類型”中,迪爾凱姆首先提出如何尋求自殺原因,并且運用自殺原因對自殺進行分類。接下來,他將自殺分為了利己主義自殺、利他主義自殺以及反常自殺。第一種利己主義自殺的特點在于過分推崇個人主義,個性特征十分明顯。它的本質在于個人與社會的疏離(即社會整合度極低),個人生活失去方向,極度空虛,這時人們就會傾向于結束自己的生命。他觀察了宗教社會中宗教信仰、個人自由度以及教育普及度對自殺的影響。由此得出結論,宗教能減弱自殺傾向,其原因在于宗教是由所有教徒必須遵守的共同信仰組成的社會。這種集體狀態(tài)越牢固,社會的整體化程度就越高,對自殺的預防就越有效。與宗教社會類似,在家庭社會和政治社會中也是如此效果。而與利己主義成因相反的利他主義自殺,則是由于社會整合度過高,而讓個體的個性受到極度壓抑。這種自殺在低級社會和軍隊中特別盛行。社會極端的強制性將個人的權利踐踏在腳下,自殺對于個人而言是為了社會而做出的犧牲,而且是義不容辭的義務。文中這樣說道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自殺,“利己主義的憂傷是由于他只認為自己是真實的,而利他主義的憂傷則是源于他認為自己很不真實”,“利己主義的自殺是通過社會灌輸某種擺脫生命的論調進行干預的,而利他主義的自殺是社會明確要求他離開社會。相比而言,前者只是由社會提個建議;后者則是社會強制他履行義務”。相信這兩句話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對比立即主義自殺與利他主義自殺。第三種自殺類型,反常自殺。這種自殺類型是由于社會突然的失控,比如社會發(fā)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甚至還有夫妻關系的反常。當社會很穩(wěn)定時,個人的欲望受到限制,行為受到社會規(guī)范調節(jié),容易獲得幸福感。但當這種調節(jié)受到重創(chuàng),個人的生活完全失衡,則易產生自殺現(xiàn)象。當然,不同類型自殺也會有各種形式。利己主義自殺會有知識分子式的自殺(關鍵詞為思考、憂郁),也會有伊壁鳩魯式的自殺(關鍵詞為滿足欲望、不抱幻想的冷漠);而異常性的自殺形式還有憤怒的自殺,關鍵詞為激動、失去節(jié)制。另外,自殺性質與選擇方式是無關的,自殺方式的選擇是由社會原因決定的。自殺方式的選擇和自殺的性質是不同的,雖然二者貌似關系密切,但兩者不可混淆,都是獨立現(xiàn)象。在第三編“作為一般現(xiàn)象的自殺”中,作者首先根據上文相應的數據和論證,揭示與自殺率相關的現(xiàn)實。自殺取決于社會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熱水供應系統(tǒng)施工合同
- 2024年某科技公司與某政府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克孜勒蘇州貨運上崗證考試題答案
- 2025年白銀b2貨運資格證考試題庫
- 2024年環(huán)保培訓項目外包條款
- 單位人事管理制度集合大全
- 2024年度市政工程技術人員試用期勞動合同3篇
- 漁業(yè)設施打樁機租賃合同
- 2024年度科技研發(fā)項目投標代理服務合同下載3篇
- 游樂園設施安全檢查
- 消毒供應室消毒員培訓
- 輸血相關知識培訓
- 體育場館照明解決方案
- 團購被子合同范例
- 管理學基礎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中藥涂擦治療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八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
- 2024年高考物理復習試題分類訓練:動量(教師卷)
- 2024年軍事理論知識全冊復習題庫及答案
- FA合同協(xié)議模板新
- 幼兒園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