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884-2024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32T 4884-2024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32T 4884-2024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32T 4884-2024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32T 4884-2024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40CCSZ05江 蘇 省 地 方 標 準DB32/T4884—2024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wastewatertreatmentonconstructedwetland2024-10-28發(fā)布 2025-05-01實施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中 國 標 準 出 版 社 出版DB32/T4884—2024目 次前言 Ⅲ范圍 1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定義和符號 1術語和定義 1符號 2基本規(guī)定 2設計水量與水質 2選址與總體布置 3工藝流程 3前置處理 4一般規(guī)定 4前置處理設施 4設備與控制 4工藝設計 5一般規(guī)定 5設計參數及公式 5構筑物設計 6構筑物防滲設計 7填料 7水生植物及其他生物選配 7施工和驗收 8一般規(guī)定 8施工 8驗收 9運行維護 9一般規(guī)定 9生產調試 9日常運行與養(yǎng)護 108.4 監(jiān)測 108.5 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 10ⅠDB32/T4884—2024附錄規(guī)范)人工濕地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劃分 11附錄規(guī)范)驗收記錄和驗收報告 12附錄資料)人工濕地運行記錄表 16ⅡDB32/T4884—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的規(guī)起草。本文件代替DGJ32/TJ112—201DGJ32/TJ112—2010結構調整和編輯行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更改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適用范圍;——增加了前置處理設施的污水計量、監(jiān)測、污泥及臭氣處理等相關規(guī)定;——增加了種植基質、水生動物、施工防滲及植物驗收內容;——明確了人工濕地處理水量確定方法、進出水水質的要求;——完善了人工濕地組合類型、人工濕地設計參數和計算方法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南京林業(yè)大學、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科技發(fā)展中心、南京江北水務發(fā)展有限公司、南京沃譜瑞環(huán)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2010年首次發(fā)布為DGJ32/TJ112—2010;——本次為第一次修訂。ⅢDB32/T4884—2024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文件給出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的基本規(guī)定,確立了前置處理、工藝設計、施工與驗收及運行維護程序。本文件適用于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主要處理對象為農村生活污水、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尾水,以及河湖污染水、面源污染、初期雨水等污染水處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14685 GB/T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huán)境用水水GB/T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yè)用水水質GB/T2549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綠地灌溉水質GB50014 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141 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1 防洪標準GB50203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68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82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T43 水處理用濾料HJ353 水污染源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CODCrNH3?N安裝技術規(guī)范JGJ79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L/T231 土工膜防滲工程技術規(guī)范1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1人工濕地 constructedwetlands模擬天然濕地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運行的濕地系統(tǒng)。當待處理水進入人工濕地時,其1DB32/T4884—2024污染物被濕地系統(tǒng)吸收、吸附、過濾、沉淀、分解而達到水質凈化目的。注1:人工濕地由圍護結構、填料、水生植物等部分構成。注2:人工濕地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和垂直潛流人工濕地。.2表面流人工濕地 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s待處理水在人工濕地填料層表面流動,依靠表層填料、植物根莖的攔截及附著生物膜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待處理水得到凈化的人工濕地。.3水平潛流人工濕地 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待處理水從人工濕地池體一端進入,在填料表層以下,水平流經人工濕地填料,通過填料攔截、植物吸收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使待處理水得到凈化的人工濕地。.4垂直潛流人工濕地 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待處理水從人工濕地表面垂直流經人工濕地填料床而從底部排出,或反向從人工濕地底部進入,垂直流向填料表層并排出,通過填料、植物根系的攔截及微生物降解作用使待處理水得以凈化的人工濕地。注: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分單向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和復合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兩種。.5孔隙率 porosity人工濕地填料中,填料間的孔隙體積占包括孔隙在內的填料全部體積的百分比。.6水力停留時間 hydraulicretentiontime待處理水在人工濕地內的平均停留時間。.7表面污染物去除負荷 surfacepollutantsremovalloading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人工濕地去除的污染物的質量。.8表面水力負荷 surfacehydraulicloading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人工濕地通過待處理水的體積。2 符號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文件。Ce——出水濃度;C0——進水濃度;i——池底坡度;N——表面污染物去除負荷。基本規(guī)定4.1 設計水量與水質4.1.1 用于生活污水處理時,設計水量宜根據人工濕地服務區(qū)域范圍內實際調查的污水量確定。缺乏污水量調查資料的可通過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的90 計算和變化系數確定。城鎮(zhèn)地區(qū)生活用水量設計標準參照GB50015相關規(guī)定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量參照農村污水處理相關標準規(guī)定。2DB32/T4884—20244.1.2 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尾水水量按實際深度處理量確定應根據受納水體水質改善需求4.1.3 人工濕地進水設計水質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時,設計污水水質應經實地監(jiān)測資料確定,或參照周邊相同性質居住區(qū)的水質確定;用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時,設計水質按照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相應水質考慮并結合實測值確定;質預測綜合確定。4.1.4 人工濕地處理工程應根據受納水體環(huán)境容量或用戶需求,合理確定出水水質,并應符合國家和江蘇省有關標準。當有再生水利用需求時,出水水質應符合表1。表1 人工濕地出水利用相關水質標準用途標準城市雜用水(沖廁、綠化洗車、掃除)GB/T18920景觀娛樂用水GB/T18921綠地灌溉GB/T25499工業(yè)用水GB/T19923農田灌溉水GB50844.2 選址與總體布置4.2.1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的選址,應符合區(qū)域相關規(guī)劃及防止內澇等要求,并結合下列因素綜合確定:綜合考慮地形、高程等因素,便于濕地進水及處理后出水排放或利用;應符合GB50201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應設在居住區(qū)的下風向,應與建筑物保持一定距離,并用綠化帶隔開;應便于施工、運行和維護。4.2.2 人工濕地構筑物選址面勘察。4.2.3 人工濕地總平面布置應充分利用場地環(huán)境條件,按照使用功能和流程要求,構筑物布置應緊湊、4.2.4 人工濕地處理設施應設置通向各構筑物和附屬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設計可按GB50014執(zhí)行。4.2.5 人工濕地設施應結合區(qū)域景觀建設并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綜合考慮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的總4.3 工藝流程4.3.1 人工濕地工藝類型應根據區(qū)域環(huán)境、待處理水特征、出水水質要求等因素進行確定。設計內容應包括濕地池體構造設計3DB32/T4884—20244.3.2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組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用于生活污水處理時,宜按下列工藝流程:生活污水→前置處理→人工濕地→排放或利用用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時,宜按下列工藝流程:污水廠尾水→人工濕地→排放或利用河湖等污染水→前置處理→人工濕地→排放或利用4.3.3 人工濕地工藝選擇應根據處理對象類人工濕地的特點、工程用地和投資等因素,通過技術經濟比選確定最佳方案。4.3.4 人工濕地處理設施不宜少于2組,每組可由一個或多個處理構筑物構成并聯式、串聯式、混合式等組合方式。.3.5 人工濕地處理設施應充分利用地形。優(yōu)先采用重力流而減少或避免污水提升次性提升。前置處理1 一般規(guī)定.1 農村生活污水及其它較高濃度污染水宜采取前置處理后方可進入人工濕地進行處理。.2 前置處理設施應具有去除懸浮物并具有一定水量和水質調節(jié).3 前置處理設施可根據進水水質情況前置處理及配套設施設計應符合GB50014及GB50015等相關規(guī)定。.4 排放口如對周圍居住環(huán)境造成影響,前置處理設施宜設通風或除臭系統(tǒng)。2 前置處理設施.1 當進水中存在漂浮物時,宜設置格柵攔截。處理量較小時宜采用人工格柵,格柵柵條間隙宜采用25mm~40mm;處理量較大時宜采用機械格柵,柵條間隙宜采用16mm~25mm。細格柵間隙寬度宜采用1.5mm~10mm。當格柵后面設有水泵時,格柵間隙應綜合考慮水泵的要求。.2 農村生活污水含油量大于50mg/L時,應設置隔油池等除油設施處理后方可進入前置處理設施或人工濕地。.3 待處理污染水的污水量4h~24h。.4 厭氧池水力停留時間不小于12h。有機污染物濃度較高時,其停留時間可適當延長。接觸厭氧池內宜選用球形填料。3 設備與控制.1 前置處理設施總進水處應設置水量計量裝置。.2 當前置處理設施出口與人工濕地排水口高差小于0.5m時,應采用提升設備確保前置處理出水口與人工濕地排水口高差不小于0.5m。.3 提升設備宜采用潛污泵,并且備用泵不應少于1臺。水泵安裝于池底時應進行固定潛污泵吸水口距前置處理設施池底不小于0.2m。.4 曝氣系統(tǒng)應選用氧轉移率高氣器。4DB32/T4884—2024.5 前置處理設施的電氣、機械設備、控制系統(tǒng)及檢測儀器,宜布置在專用輔房內。如條件不準許而.6 提升設備和曝氣設備宜采用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相結合系統(tǒng),其他不定期運行設備宜采用手動控制方式。工藝設計1 一般規(guī)定.1 人工濕地工藝設計主要包括總平面及豎向設計.2 人工濕地工藝設計應充分考慮脫氮除磷機理,確定合理處理工藝及填料。.3 人工濕地系統(tǒng)應根據其技術特點和應用條件分別選用單一式或組合式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2 設計參數及公式.1 農村生活污水經過前置處理后可采用人工濕地作為其后的二級處理設施,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尾水、河湖污染水、面源污染水、初期雨水等污染水可直接采用人工濕地處理。人工濕地主要設計參數宜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 人工濕地主要設計參數設計參數表面流水平潛流垂直潛流COD去除負荷NCOD/[gm]0.8~6.03.0~12.05.0~15.0氨氮去除負荷NNH?N/[gm]0.04~0.51.5~3.02.0~4.0總氮去除負荷NTN/[gm]0.08~1.01.2~6.01.5~8.0總磷去除負荷NTP/[gm]0.01~0.10.04~0.20.06~0.25水力負荷q/[Lm]30~200300~1000400~1200水力停留時間/d2.0~10.01.0~3.00.8~2.5水力坡度i/0.1~0.50.5~1.0~水深h/mm300~2000600~1600800~2000.2 人工濕地面積采用表面污染物去除負荷法和表面水力負荷法計算確定,并取上述計算結果的最大值,同時應滿足水力停留時間要求。人工濕地面積按下列公式計算。=表面污染物去除負荷法=式中:

A Q(C0-CeN

…………(1)Am;Qm3/;C0—進水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或克每立方米mg/L或g/m;Ce—出水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或克每立方米mg/L或g/m;N—表面污染物去除負荷[gm2。5DB32/T4884—2024表面水力負荷法式中:

A Q (2)=qq—表面水力負荷,單位為升每平方米天[Lm]。=q水力停留時間計算:=T V×Q=

…………(3)式中:TVm;n——填料孔隙率以 表示表面流人工濕地n=1。3 構筑物設計.1 人工濕地池體可采用土工布要求。.2 表面流人工濕地長寬比宜大于1,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長寬比宜小于1,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長寬比宜控制在1~1之間。.3 人工濕地設計中如采用多個單元并聯時,表面流人工濕地單個處理單元面積不宜大于3000m2;水平潛流、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各個單元面積分別不宜大于2000m2和1500m2,各單元面積應平均分布,并確保配水均勻。.4 人工濕地設計應考慮雨季暴雨徑流帶來的超高水位,填料層上部淹沒深度宜控制在200mm以下。.5 人工濕地設計時應考慮以下保溫防凍措施:植物枯萎后,可采用濕地植物就地自然覆蓋的方法;人工濕地出水水位應可調節(jié),低溫環(huán)境時,可將人工濕地水位上升至人工濕地表面上不低于0.05m的位置;預留表面覆蓋空間和設施,低溫季節(jié)時在人工濕地表面覆蓋塑料薄膜。.6 人工濕地防堵塞設計時生物、運行周期等因素??刹捎靡韵路椒ń档投氯憾鄠€人工濕地池體并聯時,采取間歇運行的方式,運行過程中每隔5d~7d對部分池體停止進水1d~2d;在污水進入人工濕地前設置前置曝氣設施;綜合考慮凈化效果和防止堵塞因素,選擇合適的填料粒徑及級配。.7 潛流人工濕地的水位控制應保證其接納最大設計流量時.8 人工濕地出水排放口應按照當地主管部門要求設置.9 人工濕地集配水系統(tǒng)宜采用穿孔管水堰、空心磚隔墻等方式,以保證配水、集水的均勻性。10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采用多個池并聯運行時,進水區(qū)可設置V形槽或溢流堰,各池應均勻配水。11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可采用穿孔花墻配水、并聯管道多點布水或穿孔管布水等方式。穿孔花墻孔口流速不宜大于0.2m/s。穿孔管流速宜為1.5m/s~2.0m/s,配水孔宜斜向下45°。交錯布置,孔口直徑宜為5mm~10mm1m/s。12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宜采用穿孔管配水,穿孔管應均勻布置。穿孔管應設置在濾料層上部,配水6DB32/T4884—2024流速及配水孔要求同6.3.11。13 人工濕地宜設置排空管,根據處理需求可設置通風管。4 構筑物防滲設計6.4.1 人工濕地構筑物建設時,應進行防滲處理,防滲措施應根據當地土壤性質和工程區(qū)水文地質條件4.2 當原有土層滲透系數大于10-8m/s時,宜采取下列措施構建防滲層。水泥砂漿或混凝土防滲:磚砌或毛石砌后底面和側壁用防水水泥砂漿防滲處理,采用混凝土底面和側壁時,應按相應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進行建造。塑料薄膜防滲:薄膜厚度宜大于1.5mm,兩邊襯墊土工布,以降低植物根系和紫外線對薄膜的影響。當采用PE膜時應按SL/T231執(zhí)行。黏土防滲:采用黏土防滲時,黏土厚度應不小于0.6m,并進行分層壓實。亦可采取將黏土與膨潤土相混合制成混合材料0.3m~0.6m的防滲層。4.3 經過滲透性測定,對于滲透系數小于10m/s~8m/s0.6m的土壤或致密巖層時,可不采取其他防滲措施。5 填料.1 人工濕地填料應能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且孔隙率不宜低于0.4.2 填料應預先清洗干凈,并按照設計確定的級配要求充填。人工濕地表層不宜采用覆土的方法。.3 當需要強化人工濕地對磷去除時人工濕地除磷填料宜采用含鈣填料等,除磷填料的種類及用量應通過試驗確定;除磷填料宜布置在人工濕地中部或末端,級配應與主體填料級配基本一致;宜選用空隙率較高具有良好附著性能便于清理和置換的除磷填料且應便于清理和置換。6.5.4 在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的進水區(qū)填料層應沿著水流方向粒徑從大到小鋪設在出水區(qū)填料層應沿著水流方向粒徑從小到大鋪設。.5 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填料層宜從上到下分為濾料層0.5mm~4mm400mm~1400mm4mm~8mm200mm~300mm8mm~16mm的礫石構成,厚度為200mm~300mm。.6 為避免布水對濾料層的沖蝕50mm8mm~16mm。6 水生植物及其他生物選配.1 人工濕地植物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適合當地氣候環(huán)境,優(yōu)先選擇本土植物;耐污能力強、凈化效果好;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容易收割和管理;有較好景觀效應;7DB32/T4884—2024.2 為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和景觀效果,人工濕地可選擇一種或多種植物作為優(yōu)勢種搭配栽種。.3 人工濕地應根據水深合理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根據季節(jié)合理配植不同生長期的水生植物。.4 表面流人工濕地宜選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平潛流、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宜采用挺水植物。.5 人工濕地植物的種植水深應符合下列要求:挺水植物的種植,水深不宜超過0.6m;0.3m~1.2m;c)沉水植物的種植,水深宜超過0.5m~2.0m。.6 人工濕地種植密度應根據植物種類與工藝類型合理確定種植密度。挺水植物宜為9株/m2~25株/m21株/m2~9株/m216株/m2~36株/m2。.7 在用地受限或進水懸浮物濃度較高時,可采取高密植單元,種植密度宜為前述最大密度的3倍以上。.8 表面流人工濕地及預處理塘、沉水修復塘等可以適當配置適量水生動物。水生動物應選用濾食性和碎屑食性為主的魚類和底棲動物,并適當配置肉食性魚類。施工和驗收1 一般規(guī)定.1 人工濕地設施施工時,應嚴格按設計文件和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合理施工。人工濕地設施主要施工工序宜符合表3。表3 人工濕地類型及其主要施工工序濕地類型主要施工工序表面流人工濕地地基與基礎工程—引排水工程、濕地構筑物—植物種植—輔助工程及配套設施水平流人工濕地地基與基礎工程—引排水工程、濕地構筑物—防滲層—填料充填—植物種植—輔助工程及配套設施垂直流人工濕地地基與基礎工程—引排水工程、濕地構筑物—防滲層—填料充填—植物種植—輔助工程及配套設施.2 施工和驗收過程中除參照本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勞動安全、衛(wèi)生、消防和水利等國家及江蘇省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2 施工.1 在進行人工濕地的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前,應根據圍堰或圍護結構的類型、工程水文地質條件、施工工藝和地面荷載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2 施工前應進行場地清理和平整,清除施工區(qū)域內有礙施工的已有建構筑物和構筑物,完成道路、排水管溝的改移和地下地上管線的遷改。.3 人工濕地地基應穩(wěn)固,如基礎所在的部位原土為有機土壤或高黏土,應采取換填措施。.4 人工濕地引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提升泵站水管及出水口。.5 潛流人工濕地主體構筑物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小型潛流人工濕地可采用砌體結構,表面8DB32/T4884—2024流人工濕地主體構筑物宜采用自然塘體結構。.6人工濕地床體底部和側面施工結束后,應進行滲透試驗。.7采用防滲膜的防滲層,防滲膜鋪設應一次展開到位,不宜展開后再拖動。鋪設時應為材料自身熱脹冷縮、填料充填及通水后承載產生的拉伸預留出尺寸變化量。.8人工濕地設施的附屬結構包括配水堰口.9 人工濕地填料選料、洗料、堆料與撒料等過程應保證填料清潔。填料需保持良好級配,干凈且無泥土殘渣,過濾性和透水性良好。10 人工濕地填料充填應按豎向設計分層、橫向設計分區(qū)填充相應種類或規(guī)格的填料。充填后應保證平整度,不應出現填料丘。11 植物種植工程應在濕地主體構筑物、輔助工程完成且濕地通水后進行。應依據時間、氣候等條件進行種植和移栽,并定期養(yǎng)護。12 人工濕地輔助工程及配套設施包括噴灌系統(tǒng)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施工應符合相關標準。3 驗收.1 驗收分為土建工程質量驗收A和附錄B的有關規(guī)定。.2 人工濕地地基與基礎工程驗收應符合JGJ79及其相關規(guī)定。.3 主體構筑物、引排水構筑物質量驗收應符合GB50204GB50203GB50141和GB50268等的有關規(guī)定。.4 填料檢驗及驗收方法應符合CJ/T43GB/T14685的有關規(guī)定。.5 植物種植的驗收應符合CJJ82中的有關規(guī)定。.6 當人工濕地主體工程及附屬設施完工,出水穩(wěn)定達標運行3個月以上且處理水量達到設計水量的75 以上時方可進行竣工驗收。運行維護1 一般規(guī)定.1 人工濕地運行人員、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應掌握處理工藝和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要求及技術指標。.2 人工濕地運行維護單位應有對應的工藝流程圖、平面布置圖和電氣自控系統(tǒng)圖等。.3 人工濕地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應準確計量.4 的規(guī)定。.5 按照環(huán)境管理要求需要安裝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在線檢測儀器的選擇與安裝應符合HJ353的規(guī)定。2 生產調試.1 生產調試的準備工作包括人員培訓、運行調試和移交。.2 人工濕地系統(tǒng)運行調試應按照單體調試、局部聯合調試與系統(tǒng)聯合調試的步驟。系統(tǒng)聯合試運9DB32/T4884—2024轉應以實際進水為介質。.3 應對人工濕地植物進行初期生長管理。.4 調試時應采取逐步加大水力負荷、定期調控水位、添加微生物菌劑等措施,直至處理效果達到設計要求。3 日常運行與養(yǎng)護.1 宜定期巡視生態(tài)滯留塘.2 引排水系統(tǒng)的運行維護宜采用定期1次。.3 .4 .5 人工濕地植物栽種后宜安排專人進行養(yǎng)護管理。應及時采取防治病蟲物收割等措施。不應就地焚燒植物。.6 應每季度定期對人工濕地主體構筑物漏水和腐蝕等情況,應及時修復。修復后構筑物檢修應符合GB50141的相關規(guī)定。.7 冬季低溫情況下,應對進出水管采取防凍保溫措施,水溫應保證不低于4℃.8 人工濕地低溫運行時可適當降低水力負荷,同時保持設備連續(xù)運行,不應放空。為穩(wěn)定冬季運行.9 人工濕地的運行維護記錄,運行記錄表見附錄C。4 監(jiān)測8.4.1 pHSS、CODCrBOD5NH4?NTNTP等。4.2 具有在線監(jiān)測設備的應每日記錄監(jiān)測數據。委托有資質單位監(jiān)測的,根據實際情況來監(jiān)測。5 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1 人工濕地水池較深的區(qū)域應設置防護欄.2 雷雨天氣,操作人員在室外巡視或操作時應注意防雷電。冰雪天氣,應及時清除走道上的積水或.3 .4 出水水質惡化時,應對濕地進水及各處理單元的水質進行檢測,分析水質惡化原因。為確保出水10DB32/T4884—2024附 錄 A規(guī)范性)人工濕地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劃分位工程,其分部分項工程劃分可按表A.1執(zhí)行。表A.1 人工濕地土建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劃分表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土石方、樁基、基槽、混凝土墊層等主體工程鋼筋、模板、混凝土、砌體等附屬工程土建和設備安裝預留孔洞、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