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xùn)練:應(yīng)用類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xùn)練:應(yīng)用類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xùn)練:應(yīng)用類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xùn)練:應(yīng)用類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xùn)練:應(yīng)用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時政疏

【唐】馬周

貞觀①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陳時政曰:臣?xì)v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漢氏之有天下,

傳沖相繼,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yè),恩結(jié)于人心。今陛下雖以大功

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固當(dāng)崇禹、湯、文、武之道,廣施德化,使恩有余地,為子孫立萬代

之基。豈欲但令政教無失,以持當(dāng)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雖烏人設(shè)教,寬猛隨時,而大要

以節(jié)儉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務(wù)。故其下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

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長而渦亂不作也。

今百姓承喪亂之后,化于隋時,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

不絕。遠(yuǎn)者往來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

不廢,自然須入,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

存養(yǎng)之。

昔唐堯茅茨②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復(fù)可行于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

輟露臺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個錦繡幕組口妨害女工,特詔

除之,所以百姓安樂。后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平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

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時代差近,事跡可見。今京師及益州諸處營造供奉器物,

并諸王妃主服飾,議者皆不以為儉。臣聞昧旦丕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民間

知百姓親苦前代成敗目所親見尚猶如此,而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即萬歲之后,固圣

慮所當(dāng)憂也。

臣竊尋往代以來成敗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為盜戒,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欲改悔,

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當(dāng)修之于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自古

以來,國之興亡不由蓄積多少,惟在百姓苦樂。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dāng)人有余力而后

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竟以無寇,積之無益也。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

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耳舞矣。若人既勞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國

被水旱之災(zāi),邊方有風(fēng)塵之警,狂狡因之竊發(fā),則有不可測之事,非徒圣躬阡食晏寢而已。

若以陛下之圣明,誠欲勵精為政,不煩遠(yuǎn)求上古之術(shù),但及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

【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年號。②茨,屋頂。③纂組,讀音為zuanzu,

意思為赤色綬帶,亦泛指精美的織錦。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祚相繼祚:福分,這里指帝位

B.以陛下不杳養(yǎng)之存:使……存活

C.不更外事更:經(jīng)歷

D.竟以貨寇資:幫助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且自古明王圣主雖因人設(shè)教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B.至景帝以錦繡纂組妨害女工武場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C.而?承文景遺德余扃牖而?居

D.式歌耳舞矣磐石方耳厚,可以卒千年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甲聞昧且不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陣下/少處民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

所親見尚猶如此

B.臣聞味旦丕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民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

親見/尚猶如此

C.臣聞昧旦不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民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

親見尚猶如此

D.臣聞昧旦丕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卜2少處民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

所親見/尚猶如此

4.下列六句分編四組,都屬于作者陳時政之弊的一項是()

①供官徭役,道路相繼②兄去弟還,首尾不絕③春秋冬夏,略無休時

④黎庶怨叛,聚為盜賊⑤議者皆不以為儉⑥水旱之災(zāi),風(fēng)塵之警

A.①②?B.???C.②?⑤D.④⑤⑥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作者針對當(dāng)時社會存在的問題,見微知著,引經(jīng)據(jù)典.,規(guī)勸唐太宗要“節(jié)儉于身,恩

加于人

B.作者認(rèn)為,雖然唐太宗有仁德,曾多次下令減輕徭役,但官府的文書下達后,有些

地方并未落實到位,因此百姓服役的狀況并沒有改善。

C.作者認(rèn)為唐太宗了解民生疾苦和前代興衰,尚且無法制止皇室生活奢靡,如果將來

太子登基,那么可能會動搖唐王朝的基業(yè)。

D.文章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都是寫給唐太宗的奏折,但前者語氣更加委婉,用語

更為自然,幾乎不假驕儷。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輟露臺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

(2)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時代差近,事跡可見。

7.馬周認(rèn)為唐太宗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使國家安定、百姓安居?請結(jié)合文章第四段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雕文刻鏤,傷農(nóng)事者也;錦繡纂組①,害女紅者也。農(nóng)事傷,㈣饑之本也;女紅害,則

寒之陽也。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⑦、祭服,為

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wù)農(nóng)蠶,素有畜積,以備災(zāi)害:強毋舉弱,眾毋

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

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h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職!

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陽,請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細(xì)朕意!

(劉啟)

材料二:

方今陛下躬行儉約,以聿天下,此左右通貴之臣所親見。然而其閉門之內(nèi),奢靡無節(jié),

犯上各所惡,以傷天下之教者,有已甚者矣。未聞朝廷有所放細(xì),以示天下。臣竊觀前世治

財之大略,蓋烏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

不足為天下之公悲也?;荚谥呜敓o其道耳。今天下不見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步業(yè),人堂已

力,以生天下之財,然而公私嘗以困窮為患者,殆多理財未得其道,而有司不能度世之宜而

通其變耳。誠能理財以其道,而通其變,臣雖愚,固知增吏祿不足以傷經(jīng)費也。

(選自宋代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刪改)

【注】①纂組:赤色絲帶。②粢(ci)盛(cheng):古時盛在祭器內(nèi)以供祭祀的谷物。

8.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格,有誤的一項是()

A.女紅害,則寒之厚也原:原因

B.強毋攘弱,眾毋暴寡攘:侵奪

C.方今陛下躬行儉約,以率天下率;做表率

未能助上大有為,以青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

某之所敢知。

(取材于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材料二

今為吏于此,欲遵古人之治,守不易之道,先之?教化,而待之以久,誠有所不得為也。

以吾之無所于歸,而不得不有負(fù)冒于此,則姑理理乎于其厚者,徐徐乎于其薄者,其亦庶幾

乎其可也。顧反不然,不先之以教化,而遽欲責(zé)善于人;不待之以久,而遽欲人之功罪善惡

之必見。故按致操切之法%而怨忿違倍之情生;偏聽期抉之勢行,而諧訴告訐之害集。己

之用力也愈煩,而人之違己也愈甚。況今之士非有素厲之行,而為吏者又非素?fù)裰囊?。?/p>

日辛然除去,遂欲齊之以法,豈非左右者之誤而不為無害也哉?則誘怒之來,誠有以召之。

故曰足下無怪其如此小。

雖然,致此者,,有他戰(zhàn)?思之不審而已矣。顧吾之職而急于奉法,則志在于去惡.務(wù)于

達人言平廣視聽,以謂為治者當(dāng)如此。故事至于已察,曾不思夫志于去惡者,俟之之道已盡

矣,則為惡者不得不去也。務(wù)于達人言而廣視聽者,已之治亂得失,則吾將于此而觀之,人

之短長之私,則吾無所任意于此也。故日思之不審而已矣。

(取材于曾鞏《與王介甫第二書》)

13.下列對材料二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小無娜的一項是()

A.則姑汲汲乎于其厚者汲汲:急促的樣子

B.偏聽強擾之勢行摘抉:挑剔指摘

C.一日卒然除去卒:最終

D.俟之之道已盡矣俟:等待

14.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先之功教化

B.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則為惡者不得不去也

c.度義地后動務(wù)于達人言叫廣視聽

D.己之用力也愈煩足下無怪其如此也

15.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氐砸的一項是()

A.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盤庚不心存怨恨故而改變了自己的計劃

B.以吾之無所于歸

因為自己沒有歸合天下人心的辦法

C.故按致操切之法用

因此壓制威脅的方法被施行

D.況今之士非有素厲之行

況且現(xiàn)在的讀書人沒有平素磨礪的操行

16.對變法引起他人怨恨和非議的原因,王安石與曾鞏各有怎樣的看法?請你用自己的話簡

要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布衣窮居,嘗竊有嘆,以為天下之人,不能皆賢,不能皆不肖,故賢人君子之處于世,

合必離,離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為樞密副使,外事與余公、蔡

公為誄空。而洵自度其愚普無用之身,退而養(yǎng)其心,幸其道之將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

富公北,執(zhí)事與余公、蔡公分散四出。洵時在京師,親見其事,忽忽仰天嘆息。既復(fù)自思,

念往者眾君子之進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間之。今之世無復(fù)

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憂焉?姑恭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傷?退而處十年,

雖未敢自謂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與曩者異。而余公適亦有成功于南方,執(zhí)事與蔡

公復(fù)相繼登于朝,富公復(fù)自外人為宰相,其勢將復(fù)合為一。喜且自賀,以為道既已粗成,而

果將有以發(fā)之也,今將往見之矣。富公為宰?相?,遠(yuǎn)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

公,遠(yuǎn)者又在萬里外,獨執(zhí)事在朝廷間,而其位差不甚貴,可以叫呼扳援而聞之以言。

執(zhí)事之文章,洵竊以為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語約而意盡,而其

鋒不可犯。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執(zhí)事之文,好余委備,往復(fù)百折,而條達疏

暢,無所間斷;氣盡語極,無艱難勞苦之態(tài)。此三者,皆斷然自為一家之文也。夫樂道人之

善而不為話者,以其人誠足以當(dāng)之也:彼不知者,則以為譽人以求其悅己也。夫譽人以求其

悅已,亦不為也;而其所以道執(zhí)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執(zhí)事之知其知我也。

洵少年不學(xué),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而又不逆刻意厲行,以古人自期,而視與已同列

者,皆不勝已,則遂以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讀之始覺其出言用意與已大異。

時復(fù)內(nèi)顧,自思其才,則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盡燒曩時所為文數(shù)百篇,取圣賢人

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觀于其外而馴然以

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當(dāng)然者。然猶未敢自出其言也。

時既久,的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已切再三讀之,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

然猶未敢以為是也。近所為《洪范論》《史論》凡七篇,執(zhí)事觀其如何?嘻!區(qū)區(qū)而自言,

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知己也。惟執(zhí)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個》)

【注】歐陽內(nèi)翰:即歐陽修,當(dāng)時他為翰林學(xué)士。文中范公、富公、余公、蔡公,分別

指范仲淹、富弼、余靖、蔡襄等人。

1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其后困益甚國然IR后工取古人之文Q而⑹讀之(F始叼覺其出言用意叮與IT己大異。

1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執(zhí)事,辦事的官員,書信中常用敬稱對方,文中指歐陽修,《燭之武退秦師》中指秦

穆公。

B.諫官,中國占代官職之一,職責(zé)是規(guī)勸君主過失并使其改正。諷諫是用婉言隱語勸

諫。

C.宰相,是中國古代輔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員的通稱,《促織》中“宰”和文中的宰相含

義不同。

D.《上歐陽內(nèi)翰笫一書》《諫逐客書》《答司馬諫議書《與妻書》《與朱元思書》的“書”

都是“書信”之意。

19.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洵出身平凡,對世道有所感慨,當(dāng)看到范公、富公、余公、蔡公被派到各地任職,

更加確認(rèn)了這一點。

B.蘇洵對歐陽修的文章了解深刻,認(rèn)為其文章超過了天下很多人,與孟子、韓愈他們

的文風(fēng)同屬一個體系,

C.蘇洵二十五歲才知讀書,但又不能勤奮刻苦付諸行動,當(dāng)看到和自己同列的人都不

如自己,認(rèn)為自己可以了。

D.作者常常反省自己,后來把自己舊時的文章燒掉了很多,認(rèn)真閱讀偉人賢上的文章,

最終文章有所提升。

20.蘇洵為什么稱道歐陽修光明盛大的德行?試概括其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太行之四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發(fā),居民鮮少?;蛟唬骸爸^其環(huán)兩山

之間,故曰'盤'?!被蛟唬骸笆枪纫?,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坝讶死钔ゾ又?。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

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

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唆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人耳而不煩。曲眉豐頰,

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fù)恃,爭妍

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

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yuǎn),坐發(fā)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花;釣

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

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釉竹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

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趙超,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

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

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日:“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

可沿:我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發(fā)。嗟盤之樂分.樂且無央:

虎豹遠(yuǎn)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

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p>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亭》)

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無不足兮A奚所望B膏C吾車兮D秣吾馬E從子F于盤兮G終吾H生以徜徉。

2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陽,指山南水北,與《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中的“陽”詞義相同。

B.是,代詞,這,與《歸去來兮辭》“覺今是而昨非''中的“是”詞義不相同。

C.陟,罷免,貶職,與《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中的“陟”詞義相同。

D.序,指的是一種文體名稱,此處為贈序,與《蘭亭集序》的“序”詞義不相同。

2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盤谷地處太行山的山谷中,風(fēng)九優(yōu)美,工地肥沃,居民很少,因為盤繞在兩山之間,

所以得名盤谷。

B.有的人名聲顯赫,高興就隨意賞賜,發(fā)起怒來就任意處罰,有阿諛奉承的人環(huán)繞,

乂有妻妾歌姬爭寵。

C.住在窮荒山野的人,過著陶淵明式的生活,悠游林下,山上采果,水中釣魚,不問

世事,遠(yuǎn)離官場。

D.韓愈聽了李愿的講述,表達了對李愿的贊同,再以'.歌”極言盤谷之美和對隱居生活

的向往之情。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2)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25.文章借李愿之口描述了哪三種人的處世態(tài)度?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兒在故老,猶蒙珍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

職郎署,本圖宦達,不殆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

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用遠(yuǎn)。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而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竺事。臣不勝犬馬怖

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節(jié)選自《陳情表》)

材料二: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

后劉終,服闋,復(fù)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①何如?"密曰:“可次

齊桓。”華問其故,對日:“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柒。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

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贝螁枺骸翱酌餮越毯嗡椋俊泵茉唬骸拔麴B(yǎng)二遇"攙胞相與造

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比A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宏與人書日:“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

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nèi)轉(zhuǎn),而朝廷無援,乃迂漢中太守,自以失分

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

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克密官。后卒于家。

二子賜、興。賜字宗石,少能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

行而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zhèn)南將軍劉弘求救,

興因德留,為弘?yún)④姸贿€。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道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

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節(jié)選自《晉書?孝友傳》)

【注】①安樂公:蜀漢滅亡后,魏國封蜀漢皇帝劉禪為安樂公。

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

以碎耳

B.昔舜、禹、皋陶桿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

以碎耳

C.昔舜、禹、皋陶機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

以碎耳

D.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

是以碎耳

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矜:“不矜名節(jié)”的“矜”與“猶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與《老子四章》中“自矜者不

長''的"矜"意思也不同。

B.結(jié)草:魏顆不以老人之女為父殉葬,老人為報恩結(jié)草絆倒秦將杜回,以助魏顆擒獲

杜回,后世用“結(jié)草”代指報答恩情。

C.蟲流:齊桓公堅決任用豎刁治國.桓公死后諸子爭立,陳其尸三月不收,尸體上的

蟲子流出。后世以“蟲流”喻功績流傳。

D.屬:“少能屬文”中的“屬”與《赤壁賦》“舉酒屬客”的“屬”意思不同,與《屈原列傳》

“屬草稿未定"的“屬'’意思相同。

2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武帝讀了《陳情表》后甚為感動,贊其名不虛傳。李密守喪期滿后又再次被晉武

帝征召擔(dān)任太了洗馬,

B.李密品評人物獨到。他認(rèn)為劉禪地位僅次于齊桓公,諸葛亮言教之語“碎”是因為交

流對象為普通民眾。

C.李密曾在給人的信件上說慶父不除魯國災(zāi)難就不會停止。李密以此典來表達對晉武

帝不重用自己的不滿C

D.李興有文才,但行為不忠。趁討援軍時背棄羅尚投奔劉弘,劉弘得知原委后奪了李

興的笏板將具遣送回去。

2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前兩句為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I)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

(2)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3)固知?死生為虛誕,齊彭礪為妄作。(王羲之《蘭亭集序》)

30.李密在晉武帝眼里“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但為何會落得被免官的下場?請根據(jù)文本概

括緣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內(nèi)立法度,嚴(yán)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shè)百倍之利,

妝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余。是以征敵伐國,攫地斥境,不賦百姓而師以

贍。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盡西可而民不苦。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

亦非徒陳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開塞之術(shù),假當(dāng)世之權(quán),為秦致利成業(yè),是以戰(zhàn)勝攻取,并

近滅遠(yuǎn),乘燕、趙,陵齊、蘢,諸侯斂衽,西面而向風(fēng)。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瑜之

河北,若壞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遺謀,備飭素修也。改舉而有利,動而有功?!蔽膶W(xué)日:

“善鑿者建周而不拔,善息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堯、舜之道為殷國基,子孫紹位,百代不

絕。商鞅以重刑峭法為秦國基,故二世而奪。刑既嚴(yán)峻矣,又作為相坐之法,造誹謗,增肉

刑,百姓怒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賦效既煩數(shù)矣,又外禁J澤之原,內(nèi)設(shè)百倍之利,民無所

開說容言。崇利而簡義,高力而尚功,非不廣填進地也,然猶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益壬

進必以道退不失義高而勿矜勞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順;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

業(yè)。今商鞅棄道而用權(quán),廢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為俗,欺舊交以為功,刑公族以立

威,雖以獲功見封,猶食毒肉愉飽而罹其咎也。蘇秦合”連模,統(tǒng)理六國,業(yè)非不大也;桀、

紂與堯、舜并稱,至今不亡,名非不長也。然非者不足貴。故事不茍多,名不茍傳也。”

(節(jié)選自桓寬《鹽鐵論》①)

文本二: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

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

于有可,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

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中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注】①西漢桓寬的《鹽鐵論》是一部政論文集,主要記載了以賢良文學(xué)為一方和以御

史大夫桑弘羊為一方,就鹽鐵專營、酒類專賣等問題展開的辯論。

3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君子A進B必以道C退D不失義E高F而勿矜G勞H而不伐

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這里指黃河,與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中的“河”含義不同。

B.舉,意為攻占,與《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中的“舉”含義相同。

C.合縱連橫,六國聯(lián)盟抗秦稱合縱,秦與諸侯結(jié)交稱連橫,文中偏指合縱。

D.有司,指負(fù)有專責(zé)的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官吏為“有司

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桑弘羊大夫認(rèn)為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賢能的人踏踏實實做事而不只

說空話,仙認(rèn)為商鞅是這種賢能的人。

B.文本一中賢良文學(xué)舉蘇秦和桀、紂、堯、舜的事例,意在說明盡管功勞大、名聲久

的先例很多,但名聲流傳是很困難的事。

C.文本二中王安石A對司馬光提出的責(zé)難逐一辯駁,先立后破,指出在名實相符的前

提下,司馬光對他的指責(zé)沒有依據(jù)。

D.兩則文本均展現(xiàn)了變法引起的爭議。文本?就商鞅變法的利弊從不同角度進行評論,

文本二是因立場導(dǎo)致的政見不同3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翎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昔商君相秦也,內(nèi)立法度,嚴(yán)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

(2)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35.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批評,賢良文學(xué)是從哪些角度批評商鞅變法的?

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得楊八書,知冬下遇火災(zāi),家無余儲。仆始問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

賀也。道遠(yuǎn)言喀,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足下勤奉養(yǎng),樂朝夕,惟恬安無事是望也。今乃有斐場赫烈之虞,以震駭左右,而脂膏

瀚漉之具或以不給,吾是以始而駭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虛倚伏,去來之不可常。

或?qū)⒋笥袨橐材耸家娎д鸺掠谑怯兴鹬跤腥盒≈畱C勞苦變動而后能無明古之人皆然斯

道遼闊誕漫,雖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讀古人書,為文章,善小學(xué),其為多能茬是,而進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顯貴者,

蓋無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土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

心,蓄之銜忍,而不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

仆自貞元十五年,見足下之文章,蓄之者蓋六七年未嘗言。是仆私一身而負(fù)公道久矣,非特

負(fù)足下也。及為御史尚書郎,自以幸為天子近臣,得奮其舌,思以發(fā)明足下之郁塞。然時稱

道于行列,猶有尊視而窮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

幾道言而痛之.乃今奉為天火之所滌蕩,凡眾之疑慮,舉為灰埃。黔其廬,赭其姮,以示其

無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顯白而不污,其實出矣。是祝融之相吾子也。則仆與幾道十年

之相知,不若茲火一夕之為足下譽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威得開其喙;發(fā)策決科者,

授子而不栗。雖欲如向之蓄縮受侮,其可得乎?于茲吾有望于子,是以終乃大喜也。。

古者列國有災(zāi),同位者皆相吊。許不吊災(zāi).君子惡之。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

故將吊而更以賀也。顏、曾之養(yǎng),其為樂也大矣,又何闕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書,極不忘,候得數(shù)十篇乃并往耳。吳二十一武陵來,言足下為《醉

賦》及《對問》,大善,可寄一本。宗元白。

(選自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有刪改)

[注]脂膏滯隨之具:調(diào)和飲食的工具。

3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或?qū)⒋笥袨橐?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

之人皆然/

B.或?qū)⒋笥袨橐?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

之人皆然/

C.或?qū)⒋笥袨橐?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之

人/皆然/

D.或?qū)⒋笥袨橐?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之

人/皆然/

3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下,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群,舊時交際用語,多用于書信。

B.“雖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與“信可樂也”(《蘭亭集序》)兩句中“信''字的含義不同。

C.“具為多能若是“與''久不見若影”(《項有軒志》)兩句中“若”字的含義不同。

D.顧,意思是|可頭看,與“去不復(fù)顧”(《種樹郭橐駝傳》)中“顧”字的含義相同。

3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宗元在得知王參元家里失火的消息后內(nèi)心波瀾起伏,剛開始很吃驚,接著感到懷

疑,最后才非常高興,

B.因為京城的很多人都說王參元有很多錢,所以當(dāng)時之士不敢稱贊王參元,擔(dān)心說出

稱贊王參元的話會被認(rèn)為得了王參元的厚禮。

C.文中作者對不敢在同事面前稱贊王參元感到自責(zé),并對自己為了名譽仕途而沒有向

皇帝推薦王參元的行為進行了深刻反省。

D.王參元讀了很多古人的書,能寫文章,對“小學(xué)”很有研究,寫有《醉賦》及《對問》,

還曾向柳宗元索要文章。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乃今幸為天火方所滌蕩,凡眾方疑慮,舉為灰埃。

(2)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而更以賀也。

40.請簡要概括作者“大喜”的原因。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相如從上至長楊將“是時天子方好自擊能豕,馳逐璧善?.相如國上疏謨曰:“臣聞物有

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爽,捷言慶忌,勇期貴、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

今停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不及還轅,人

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

也,豈不殆哉!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

有銜檻之變。況乎涉豐草,騁丘城,前有利獸之樂,而內(nèi)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夫

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土萬有一危之冷以為娛,臣有為陛下不取.蓋明者遠(yuǎn)見于未苣,而

知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菽于隱微,而發(fā)于人之所忽者乜。故鄙諺日:'家累千金,坐不垂

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材料二:

貞觀十五年,遣使詣西域立葉護可汗,未還,又令人多赍金帛,歷諸國市馬。魏征諫日:

“今發(fā)使以立可汗為名,可汗未定立,即詣諸國市馬,求必以為意在市馬,不為專立可汗。

可汗得立,則不甚懷恩;不得立,則生深怨。諸蕃聞之具不重中國但使被國安寧則諸國之馬

不求自至。昔漢文帝有獻千里馬者,日:'吾吉行日三二,兇行日五十,鸞輿在前,屬車在

后,吾獨乘千里馬,將安之乎?'乃償其道里所費而返之。又光武有獻千里馬及寶劍者,馬

以駕鼓車,劍以賜騎士。今陛下凡所施為,皆邈過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為孝文、光武之下

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蘇則日:'若陛下惠及四海,則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

也。'陛下縱不能慕漢文之高行,可不畏蘇則之正言耶?”太宗座令止之。

(魏征《諫遣使市馬疏》)

4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把答案標(biāo)號寫在答題卡相應(yīng)的位置。

諸蕃聞之A且不重B中國C但使彼國D安寧E則諸國之馬不求F自至

4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陛下,對帝王的尊稱,本義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后演變?yōu)槌甲訉Φ弁醯淖鸱Q。

B.涂,指道路,與《齊相晉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干.之涂”的“涂”意思相同。

C.下,指落后,與《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下”意思相同。

D.遽,文中是“就”的意思,“遽”與成語“疾言遽色''中的"遽”意思不同。

4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皇帝愛好馳騁射獵,司馬相如跟隨身旁,出于皇帝自身安全的考慮,寫了這

篇奏疏。

B.材料一從逸材之獸和人之不意兩個方面來寫射獵的危險,勸諫皇上深察無形之危和

隱微之禍,及早防備,

C.材料二魏征認(rèn)為太宗在可汗封立之前就到各國買馬,會讓西域各國認(rèn)為太宗的目的

并不是專立可汗。

D.材料二唐太宗最終聽從了魏征的勸諫,停止買馬,并遍施恩惠,說明他善于納諫,

是位賢明的君主。

44.材料、二同是“勸諫”,但勸諫方式不同,請加以分析。

4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睹促織,隱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促織》)

(2)吾入關(guān),秋亳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惡介甫之甚者,其詆毀無所不至。光獨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賢其失在于用

江太建自值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賢所以答目者,不過使百官各稱其職、委任而責(zé)其

成功也:其所以養(yǎng)民者,不過輕租稅,薄賦我也。介甫以為此皆腐儒之常談,不足為,思得

古人所未嘗為者而為之。于是財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條例司,聚文章之士

及曉財利之人,使之講利。住彼誠君子邪,則固不能言利;彼誠小人邪,則固民是盡,以飲

上之欲,又可從乎?是知條例一司已不當(dāng)置而置之,又亍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

是言利之人皆援臂圜視,炫鬻爭進,各斗智巧,以變更殂宗舊法,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

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此其為害已甚矣。

(節(jié)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書》)

材料二:

今君實所以不舉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發(fā)命于

入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

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

也。

人習(xí)于芍耳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

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庾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上

大夫而已;盤廢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zé)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

某之所敢知。

(節(jié)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注]王安石,字介甫。

46.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W

志O

光獨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賢D其夫在于用心E太過F自信G太厚而已。

4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國,治理國家,“治”與《諫逐客書》中“舉地千里,至今治強”中“治”含義不同。

B.使,連詞,假使,與《阿房宮賦》中“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中"使”含義相

同。

C.見教,指教我,此處“見”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見?!敝小耙姟庇梅ㄏ嗤?。

D.茍且,文中指得過且過,沒有長遠(yuǎn)的打算,與成諾“茍且偷生”中的“茍且”含義相同。

4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雖然對王安石的變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評意見,但他仍認(rèn)為王安石是一位了

不起的賢士。

B.司馬光認(rèn)為王安石設(shè)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無一利,只是為自己求取功

名罷了。

C.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馬光來信中指責(zé)他的幾個方面,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駁樹

立了靶子.

D.材料二運用盤庚遷都的歷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會因流言蜚語而改變變法的決心,很

有說服力。

4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所以養(yǎng)民者,不過輕租才兌,薄賦斂也。

(2)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50.司馬光認(rèn)為王安石改變古代圣賢治國養(yǎng)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請根據(jù)材料?簡要闡釋。

參考答案:

1.B2.D3.B4.C5.C6.(1)漢文帝顧惜百萬資金,停止修建露

臺,他收集大臣們上書用的布囊

來做大殿的帷幕,他寵愛的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

(2)如果漢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漢代的江山必定不會保全。這些情況離當(dāng)今比較

近,事情還清楚可見。7.①在能夠治理的時候及時改進政治教化。

②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征收錢糧貯積財物。

③注重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

【解析】I.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

B“存”:體恤。句意:他們認(rèn)為陛下不體恤撫養(yǎng)百姓。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實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前句,介詞,根據(jù)。句意:而且,自占帝王雖然都根據(jù)當(dāng)時的局勢。

后句,介詞,趁機。句意:又用豐厚的禮物賄賂掌權(quán)的斫尚。

B.前句,動詞,認(rèn)為。句意:漢景帝認(rèn)為織錦刺繡會妨礙女工。

后句,介詞,在。句意: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

C.前句,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句意:但還是繼承了文帝、景帝的遺德。

后句,連詞,表修飾。句意:我關(guān)著窗子住在里面。

D.第一個“且”,連詞,又、并。句意:大家就會載歌并載舞。

第二個“H”,連詞,又、并。句竟:大石方正又堅厚,可以千年都不變。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臣聽說勤奮早起而功業(yè)盛大顯赫的君主,后代還會因循懈??;制定合乎常理的法令,

久而久之還會出現(xiàn)弊端產(chǎn)生混亂。陛下年少時,生長在民間,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敗,

也看在眼里,治理國家還尚且這樣做。

“后世”,是一個詞語,后代的意思,之間不能斷開,排除CD;

“陛下少處民間"中"陛下”作主語,中間不斷開,排除A。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④“黎庶怨叛,聚為盜賊''是往代以來成敗之事;

⑥“水旱之災(zāi),風(fēng)塵之警”是做的假設(shè)。

排除這兩項。

故選C。

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

C.“如果將來太子登基,那么可能會動搖唐王朝的基業(yè)”錯誤。作者認(rèn)為太子生長在宮中,不

知民間疾苦,陛下將來去世后,確實應(yīng)當(dāng)憂慮,”可能會動搖唐王朝的基業(yè)“無中生有夸大其

詞。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惜”,顧惜;“輟”,停止;“以為",把……作為;悻”,寵愛的。

(2)“向使”,如果:“全”,保全;“差”,比較、稍微。

7.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凡修政教,當(dāng)修之于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可知,在能夠治理的

時候及時改進政治教化。

由“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dāng)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可知,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況下,

征收錢糧貯積財物。

由“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

歌且舞矣“可知,注重節(jié)儉,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

參考譯文: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說:我歷觀史書,發(fā)現(xiàn)從瓦、商、周到漢代.朝代不斷交

接更替,時間長的朝代可以延續(xù)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這些朝代都是積善積德,以

恩德贏得民心?,F(xiàn)在,陛下雖然以大功平定了天下,但是積累恩德的時間還很短,因此,應(yīng)

當(dāng)推崇大禹、商湯、文王、武王之道,廣布道德教化,使德有余,為后世子孫創(chuàng)下穩(wěn)固的基

業(yè)。怎么可以認(rèn)為只要當(dāng)今的政治沒有過失,保住今日的江山,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呢?而且,

自古帝王雖然都根據(jù)當(dāng)時的局勢,制定或?qū)捇驀?yán)的具體政策,但節(jié)儉、施恩卻是歷代政治的

根本“只有這樣,百姓才會愛戴君王如同愛戴自己的父母,仰慕君王如同仰慕日月,尊敬君

王如同尊敬神明,畏懼君王如同畏懼雷霆。這才是國家長治久安、沒有動亂的原因。

現(xiàn)在處于天下大亂之后,百姓人口相當(dāng)于隋朝的十分之一。然而,如今徭役仍然很多,

一個家庭里面兄長才回到家,弟弟又不得不離開了,并且往來征程幾千里,一年四季,沒有

休止。陛下雖然仁德,每每下令減輕徭役??墒?,有些票門按計劃,還是需要不斷征派百姓

去去服勞役。官府減輕勞役的文書不斷下達,可是,百姓服役的征程依然如故。我常常去訪

問民間疾苦,這四五年來,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辭了,他們認(rèn)為陛下不體恤愛機百姓。

過去,唐堯讓官吏住在茅草屋中,大禹以飲食豐美為惡。這些節(jié)儉的美德,我知道已不

可能在當(dāng)今推行。漢文帝顧惜百萬資金,停止修建露臺,他收集大臣們上書用的布囊來做大

殿的帷蔽,他寵愛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漢景帝認(rèn)為織錦刺繡會妨礙女工,于是下

令解散,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安居樂業(yè)。漢武帝時,他雖然窮奢極欲,但還是繼承了文帝、

景帝的遺德,所以民心沒有動搖。如果漢高祖之后就是史帝即位,那么漢代的江山必定不會

保全。這些情況離當(dāng)今較近,事情還清楚可見?,F(xiàn)在,京城和益州等地制造供奉的器牧,諸

王妃嬪公主的服飾也極其精美,民間的輿論都認(rèn)為這太會侈。臣聽說勤奮早起而功業(yè)盛大顯

赫的君主,后代還會因循懈??;制定合乎常理的法令,久而久之還會出現(xiàn)弊端產(chǎn)生混亂。陛

下年少時,生長在民間,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敗,也看在眼里,治理國家還尚且這樣

做,而太子生長在宮中,不知民間疾苦,陛下將來去世后,確實應(yīng)當(dāng)憂慮啊。

我私下考察自古以來國家成敗的事,發(fā)現(xiàn)只要百姓心生怨恨造反,聚集成為盜賊,國家

沒有不滅亡的。君王即使悔過,也沒有能重新安定的。凡是改進政治教化,應(yīng)當(dāng)在能夠治理

的時候進行。如果發(fā)生變故才開始悔過,就沒有用了。自古以來,國家的興亡不在積蓄了多

少財富,而是在于百姓的苦樂。貯積錢糧財物本是國家的常事,總得等百姓衣食有余然后再

去征收。如果百姓勞苦卻仍強行征效,最后還是幫助了賊寇,積聚財物并沒什么好處。不過,

推行節(jié)儉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