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赤壁》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赤壁》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赤壁》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赤壁》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赤壁》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赤壁》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

《赤壁》是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5課《詩詞五首》的第四首,

該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人應該有怎樣的品格與志趣”。杜牧的詠史詩,哲

理深沉,形象生動?!冻啾凇芬辉娡形镌伿?,對赤壁之戰(zhàn)的評論一反傳統(tǒng)

看法,發(fā)表了自己“不以成敗論英雄”的獨到見解,蘊含著懷才不遇的抑

郁不平,但同時也表明只要有機遇,自己總會有所作為的英雄氣概。這首

詩歌,敘議結合、語意雋永,值得細品,理解詩人的胸襟抱負。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zhàn)戟沉在

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

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zhàn)

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發(fā)現(xiàn)

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

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赤壁之戰(zhàn)遺留下來的兵器。這

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fā)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

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ㄟ@后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

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

吳二喬了。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

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

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成敗的原因,

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一一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一一東風來寫,而且因

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

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

筆:假如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

將完全改變。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

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

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

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tǒng)

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

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zhàn)的軍事統(tǒng)

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

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

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詩人在此

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以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

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詩詞積累,具備初步的詩歌閱讀能力,《赤

壁》這首詩對他們而言難度不大,無論是背誦積累,還是對詩歌內容的理

解都比較容易,但詩歌語言的凝練性仍給中下層學生的閱讀鑒賞帶來較大

障礙。本次授課的對象為南村中學八年級一班的學生,班級學生基礎較好,

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較高的感悟能力,本課時重在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

解詩歌大意,加強誦讀指導,結合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去體

悟詩歌的獨特情感。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詩歌。

2.反復吟誦,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

4.感悟詩人在詩中傳達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感悟詩人在詩中傳達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1、播放《赤壁之戰(zhàn)》視頻。

同學們,大家知道視頻播放的是什么戰(zhàn)役嗎?(生答:赤壁之戰(zhàn)。)

據(jù)《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zhàn)中孫權、劉備聯(lián)軍擊敗了曹操的軍隊,而三

十四歲的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赤壁之戰(zhàn)是中

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

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

基于這場戰(zhàn)役的重大影響,古往今來,無數(shù)哲人文士都對其有過概述和評

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唐詩《赤壁》,看看杜牧是如何評價這場戰(zhàn)役

的。(板書:赤壁一一杜牧。)

需要注意的是,詩中的赤壁并非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杜牧只是

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寫自己的感慨。

【設計意圖】了解背景簡介可以幫助學生解除閱讀障礙,體會詩歌的情感,

補充赤壁之戰(zhàn)的視頻,讓學生對詩歌背景形成直觀感受,激起學生的學習

興趣。

二、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5分鐘)

1、聽名師范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生齊讀。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設計意圖】通過名師的范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結合

本首律詩的節(jié)奏劃分、情感傾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讀出感

情。名師的范讀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直觀感知。

[整體感知---------------------------------

yt*s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L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把握詩歌大意(10分鐘)

1、參照注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指導。)

明確:一支折斷的鐵戟沉埋在泥沙中還未銷蝕掉,我拾起來磨光洗凈,辨

認出那是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

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設計意圖】結合課下注釋對詩歌大意進行疏通,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本資源

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對詩歌內容進行思考和理解,讀思結合,有利

于提高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四、合作探究(15分鐘)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fā)?

明確:沉沙之折戟。

2、為什么詩的開頭從一把不起眼的斷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為下文

的議論作鋪墊,同時又暗含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慨。

3、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詩句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明確:周郎、二喬

學生作答后,教師幻燈片補充資料:

周郎:周瑜,出身大族,累世公卿(官三代)。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在

當時不亞于現(xiàn)在的當紅流量小生。瑜還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尤其精通音律,

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21歲隨孫策平定江東,初立戰(zhàn)功,24

歲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孫策死后,托孫權于周瑜,素有“內事不決

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三十四歲官至“三軍總司令”大都督。范成

大譽之“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二喬:東吳兩大絕世美女,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

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zhàn)的軍事統(tǒng)帥

周瑜的夫人。

(2)為什么要寫二喬?

明確:二喬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形象地代表東

吳的命運。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

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1拓展: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換成“國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為什

么?

明確:不好。“二喬”運用借代的手法,以二喬的命運代指東吳的命運,

更能體現(xiàn)詩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見大,感情表達更含蓄。而“國破家亡在

此朝”過于直白,缺乏詩意。

知識鏈接:

以小見大: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從小事可以看出大節(jié),或通過一小部分

看出整體。這種手法的作用是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

題,突出表現(xiàn)中心,更有震撼力。

前兩句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不直言戰(zhàn)爭之勝負,而通過“銅雀春深

鎖二喬”一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

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通過以小見大,

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深刻警策,言近旨遠。

【設計意圖】發(fā)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

題意識。替換原文中的句子這種題型是閱讀的常見題型,在平時的授課中

有意識的灌輸此類題的作答思路非常重要。

(3)大家認為赤壁之戰(zhàn)取勝的關鍵在周瑜還是在東風?詩人杜牧是怎么

認為的?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表觀點論述,教師指導。

東風: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取勝的關鍵因素。赤壁古戰(zhàn)場地處長江中游,在

隆冬季節(jié)經(jīng)過一段連續(xù)的晴天之后,控制長江中游地區(qū)的地面冷高壓已經(jīng)

逐漸改變原有的北方干冷空氣性質,變得又暖又濕起來,易形成東風。長

江江面的西北風也迅速逆轉為東南大風。緊接著北方冷空氣南下,冷暖空

氣交匯,形成大雨,風向又轉為北風。這時的東南風持續(xù)時間不到12小

時,往往被人們忽略,但被諸葛亮掌握。所以諸葛亮也被稱為三國時最牛

的天氣預報員。據(jù)現(xiàn)在武漢氣象臺介紹,此地冬吹北風,夏吹南風,冬季

吹東風比較少見,對赤壁近30年的氣象統(tǒng)計,冬季出現(xiàn)北風概率占50%,

東南風3%,南風4%,東風7%。

明確:詩人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不過是借助東風而已,

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4)如何理解杜牧的評判態(tài)度,我們要來看看詩人的背景簡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唐代詩人,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自唐敬宗寶歷元年至哀帝天

佑四年(825—907)年,共計八十三年,這個時期,宦官專權,朋黨交爭,

大唐帝國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鎮(zhèn)勢力日益強大,杜牧死后僅二十二年

便爆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nóng)民大起義。詩人杜牧就生活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

晚唐時期。杜牧在兵法研究方面頗有建樹,曾為《孫子兵法》做注解十三

篇,對后世影響很大。年輕時曾有多部軍事方面的著述,也都很有卓見和

很強的可行性,只是,在當時混亂的情況下,他的軍事主張很難被采納,

讓杜牧抱憾許久。不過,杜牧還是得到過一次機會,小試牛刀,顯示其軍

事本領。宰相李德裕平定劉稹叛亂時,杜牧及時獻計獻策,許多具體意見

被采納,有了杜牧的神機妙算,這場戰(zhàn)役以朝廷軍隊大勝而畫上句號。遺

憾的是,杜牧與李德裕分屬敵對的政治陣營,從那兒以后就再也沒有了合

作的機會。

不能投筆從戎,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杜牧就在詩歌里穿越古今,馳騁他

的戰(zhàn)場思維。他的慧眼掠過遼闊的古戰(zhàn)場,洞見全局,突發(fā)妙想,否定了

關于赤壁之戰(zhàn)勝利的主流意見一一戰(zhàn)勝曹操靠的是周瑜卓越的指揮才能

——而是純粹由偶然因素決定的,否則,“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

二喬”,曹操必勝無疑,不會有后來三足鼎立的局面的。

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空有才能而不

得施展。還有另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

一種逼人的英氣。(詩歌主旨)

當所有風流人物都淡出歷史的畫卷時,杜牧這位風流才俊在慨嘆:生不逢

時,懷才不遇,自負的臉寫滿了抑郁不平。

學生再讀詩歌,有感情地誦讀(語調從平緩到低沉)。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情感;巧設問題,

引導學生從點到面,由淺至深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五、思維拓展(4分鐘)

1、成功的關鍵是機遇還是個人努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