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_第1頁
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_第2頁
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_第3頁
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_第4頁
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經濟學原理

題型:單項選擇15、多項選擇15、判斷5、填空題10、名詞解

釋4-5、簡答題4-5、闡述題1、案例分析1。

1、公共經濟學

(一)含義:公共經濟學就是經濟學中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政府

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政府經濟活動特殊規(guī)律性的科學,是闡

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如國有企事業(yè))的存在意義和行為,答

復政府必須做什么以及應該怎樣做的學問0

(二)研究對象:中央政府的經濟行為、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以及

包括官方金融機構在內的所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出資興辦經營的企

事業(yè)的存在意義、經濟行為及經濟關系。

(三)研究內容:①研究政府的經濟職能;②研究政府收支;③研究

政府收支對國民經濟的影響;④研究包括政府收支在內的公共部門經

濟和政府經濟行為的合理性與必要性;⑤對公共部門宏觀經濟政策、

政策工具、政策協調以及宏觀經濟調控的研究。

2、市場失靈

(一)含義:是指由于內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條件缺陷引起的,市場

機制在資源配置的某些領域運作不靈,即只靠利伯維爾場機制達不到

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狹義的市場失靈主要表如今外部負效應、壟斷消費

和經營、公共物品的消費、不對稱信息情況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會收

入分配不公等問題的調節(jié)上市場機制運作不靈。廣義的市場失靈,除

了包括狹義市場失靈的內容外,還包括由宏觀經濟總量失衡導致的經

濟波動。

(二)表現:

①宏觀性失靈;②信息的不完全性失靈;③公共性失靈;④壟斷性失

靈;⑤外部性失靈。⑥社會公平分配失靈。

(三)原因:①個人自由和社會原那么存在矛盾。②現實中的經

濟運行不能滿足完全競爭的假定。③一般競爭平衡分析不具有普遍

性。④完全市場假設不成立。⑤信息不完備或信息無關性存在。⑥存

在外部效應。⑦公共物品是市場無法自行保證供給的。

3、公共財政的職能定位

(1)資源配置職能:是指通過公共財政收支活動以及相應政策的制

定、調整和施行,實現對社會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資源構

造與流向的調整與選擇,實現區(qū)域經濟構造、消費與投資構造、產業(yè)

構造等方面的合理化。目的在于抑制現實經濟生活中市場機制并不符

合完全競爭市場的諸多理想條件而導致的市場失靈,實現社會稀缺資

源配置的效率及其優(yōu)化。①區(qū)域間的資源配置。②公共部門和私人部

門之間的配置。③消費與投資之間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職能:通過財政分配,將一定時期內社會創(chuàng)造的國民

收入,在國家、企業(yè)、個人之間進展分配,形成合理、公平的比例,

其目的是實現公平分配,包括經濟公平和社會公平兩個層次。

(3)經濟穩(wěn)定職能:指政府通過運用各種政策手段,有意識地影響,

調控社會及經濟穩(wěn)定地運行。目的在于實現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經

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①自動穩(wěn)定器。即通過財政的某些制度性安

排來發(fā)揮對經濟的“自動〃的穩(wěn)定作用。②相機抉擇(或斟酌使用)

的財政政策。即通過調整預算收支來調節(jié)社會總需求。

4、市場經濟國家財政職能的演變

①在自由放任背景下的“守夜人〃角色

②奉行積極干預政策的能動型政府

③向自由放任政策的“回歸〃

5、資源配置方式的選擇

(1)方案配置方式。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

協調經濟開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工程。但是,配額排斥選擇,

統(tǒng)管取代競爭,市場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于出現資源閑置或

浪費的現象。方案不可能合理地配置資源,因為用方案方式來協調資

源的配置存在著三個不可抑制的缺陷:①知識的缺乏和信息不完全。

②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的偏向。③缺乏利益鼓勵機制。

(2)市場配置方式。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展資源配置的方式。

優(yōu)點:可以使企業(yè)與市場發(fā)生直接的聯絡,企業(yè)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

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消費要素的

合理配置。

缺乏:由于市場機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后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

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yè)構造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6、公共物品

(一)含義:是那些在消費上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或

效勞。

(二)存在的原因分析:①市場失靈;②私人部門難以承擔的本錢或

風險;③產權不明確或產權保護困難;④規(guī)模效應和自然壟斷性;⑤

統(tǒng)治階級和社會開展的需要;⑥全球化進程的需要。

(三)根本特征:①非排他性:是指技術上不可能將回絕為它支付費

用的個人或者廠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效勞的收益范圍之外。

②消費的非競爭性:是指某一個人或廠商享用公共物品或效勞的同

時.,并不排斥和阻礙別人或別的廠商的享用,而且也不會減少其別人

或其他廠商享用該種物品的數量和質量。

(四)分類:①純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

品或效勞,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采用免費提供的方式。

②準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如公益物品,

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公共事業(yè)物品,也稱自然

壟斷產品,電信、電力、自來水、管道、煤氣等。

7、斷定公共物品的步驟

①要先看這種物品或效勞在消費中是否具有競爭性,假設具有競爭

性,那么這種物品肯定不屬于公共物品的范疇;假設不具有競爭性那

么轉入第二步;

②對公共物品的進一步識別要看這種物品或效勞的消費是否具有排

他性,假設不能排他,那么該產品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是需要限制

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資源;

③假設該種物品或效勞的受益既具有非競爭性,乂具有非排他性,那

么該物品必然是公共物品。假設在技術上具有排他性,這時要進一步

分析該產品在排他時的本錢問題。假設該物品的排他本錢很高,那么

該物品屬于公共物品的范圍。假設一種物品在技術上具有排他性而實

現排他性的本錢又比較低的話,那么該物品屬于排他性但非競爭性物

品,也就是屬于“擁擠性的公共物品〃,如電影院、高速公路和橋梁

等。這類物品或效勞可以通過市場來提供,同時政府給予一定程度的

補貼。

8、當前中國公共物品的供給的方式

(1)政府直接消費:純公共物品或自然壟斷性較高的準公共物品通

常都由國家直接消費,例如國防、貨幣、始政、電力、鐵路、軍工等。

①中央政府直接消費(國防、根底設施、大江大河的開發(fā)與管理、氣

象、消防、環(huán)境等公共效勞)

②地方政府直接消費(歐洲提供醫(yī)療、保健等,而我國要吸引投資。)

(2)政府間接消費:是指政府利用預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經濟刺

激,引導私人企業(yè)參與公共物品消費。

①政府與企業(yè)簽訂消費合同;②BOT形式;③政府參股;④經濟資助。

(3)非營利組織供給。

9、政府失靈

(一)類型: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物品供給的低效率;③政府擴

張;④尋租及腐敗

(二)對應的原因:

(1)公共政策失誤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來自于:①公共利益的模

糊性;②現有的各種公共決策體制及方式(投票規(guī)那么)的缺陷;③

信息的不完全性;④選民與政治官員的自利性;⑤政策執(zhí)行上的障礙。

(2)由于公共物品本身的復雜性以及政府政府機構的低效性,使得

它們提供公共物品難以到達應有的高效率,主要原因有:①公共物品

的評估或評價上的困難;②公共機構尤其是政府部門壟斷了公共物品

的供給,缺乏競爭機制;③鼓勵機制的缺乏;④監(jiān)視機制的缺陷。

(3)政府擴張的原因:①政府作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應的

消除者導致擴張;②政府作為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者導致擴張;③利

益集團的存在導致擴張;④官僚機構的存在導致擴張;⑤財政幻覺導

致擴張。

(三)矯正:

①矯正政府失靈必須采取合理、適度的干預方式;

②矯正政府失靈的核心問題是進步政府機構的效率;

③矯正政府失靈還必須加強社會的監(jiān)視與約束;

④矯正政府失靈的關鍵還在于有效遏制地方保護主義。

10、公共選擇理論

(一)公共選擇:又稱團隊a選擇。

(二)公共選擇理論:就是以現代經濟學的根本假設[即所有個人都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前提,根據自由的市場交換能使雙方都獲

利的經濟學原理,來分析政府的決策行為、民眾的公共選擇行為及兩

者關系的一種理論流派。

11、公共選擇的規(guī)那么及其優(yōu)缺點(上網百度的)

(1)全體一致通過原那么。

優(yōu)點:①被通過的決案可以照顧到每一個投票者的利益,不會使任何

一個人受損失,從而到達帕累托最優(yōu)的理想境界;

②可以防止搭便車行為的發(fā)生。

缺點:①由于議案組要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利益,這一過程會消耗大量

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厭惡決策的時間,決策本錢大,效率低;

②他忽略了投票者的決策行為,為了滿足多數犧牲少數。

(2)多數通過原那么。

優(yōu)點:節(jié)省時間本錢,進步決策效率

缺點:①看起來是很民主,很合理,代表多數人的意見,但少數人的

利益往往被忽略;②多數派對少數派實行強迫,少數人的利益不被重

視,從而有的選民不重視選舉權的重要性:③當許多人不重視選票,

便會出現選舉結果被利益集團控制;④可能出現投票循環(huán);⑤可能出

現通過操縱過程控制決策結果的情況;⑥投票人可能采取策略投票行

為;⑦可能出現多數集權。

12、公共預算

(一)含義:是指經法定程序編制和批準的,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根

本財政收支方案,是政府為了實現國家的社會經濟任務,有方案地集

中和分配國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公共財政的主導環(huán)節(jié)。

(二)功能:①公共預算首先是一份對政府的行為有直接約束力的法

律文件;②公共預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動范圍和政策取向的收支方案;

③國家預算是對國民經濟進展監(jiān)視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

(三)分類:

①按照發(fā)揮作用的時間,分為年度預算和中長期預算。

②按編制的形式,分為單式預算和復式預算。

③按編制方法,分為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④按收支管理范圍,分為總預算、部門預算和單位預算。

⑤按預算的級次分類,分為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

⑥按投入工程能否直接反映經濟效果,分為工程預算和績效預算。

13、預算的審批、執(zhí)行與調整P136

1.如何審批

⑴立法機構要審批預算的總體分配,考察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公

共支出與公共收入預測的根據與合理性.

⑵財政部將中央預算草案和地方預算草案匯編成國家預算草案,由國

務院審定后,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財政部根據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的中央預算,及時向中央各有關部門批復預算;各

部門應在財政部批復預算后及時向本系統(tǒng)所屬各單位批復預算,各單

位根據批復執(zhí)行預算.

2.怎樣執(zhí)行

⑴收入征繳⑵指標審核⑶支出資金撥付⑷預算調整

14、公共支出

(一)含義:公共支出也稱政府支出、財政支出,是指政府為履行其

職能而支出的一切費用的總和,是政府行為的本錢。公共支出的資金

來源是財政收入,主體是公共部門,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具有

非市場營利性和一定的消費性。

(二)分類:

①按照政府職能分類,公共支出分為國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經濟

建立支出、科教文衛(wèi)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六個方面。

②按用途分類,公共支出可分為31類。

③按經濟補償性分類,公共支出分為購置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④按消費性分類,公共支出分為資木性支出和經常性支出。

⑤按受益范圍分類,可分為一般利益支出與特殊利益支出。

⑥按行政構造分類,我國分為中央財政支出、省(直轄市、自治區(qū))、

市(自治州、地區(qū)行署)、縣(不設區(qū)的縣級市、自治縣)和鄉(xiāng)(鎮(zhèn))

四級地方財政支出體系。

15、公共支出增長理論

①瓦格納法那么

②皮科克一懷斯曼模型

③馬斯格雷夫的公共支出增長模型

④鮑莫爾的非平衡增長模型

⑤公共選擇學派的財政支出增長理論

16、購置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1)購置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教育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

支出、公共投資支出(根底設施投資、經濟根底產業(yè)投資)。

(2)轉移性支出:社會保障支出、財政補貼支出(價格補貼、企業(yè)

虧損補貼、財政貼息、稅收支出、居民生活補貼)。

17、本錢一效益分析

(一)定義:是經濟學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對工程獲得的收益和將

付出的本錢進展測定,然后,將本錢和收益結合起來加以比較分析,

從而為經濟主體提供一種最優(yōu)的經濟決策方案。

(二)步驟:①根據公共支出目的提出假設干備選方案。②計算各個

方案的本錢和效益。③計算各個方案的本錢和效益的效率。④確定各

個方案的優(yōu)劣順序。⑤進展各個工程或方案的選擇和決策。

18、公共收入理論的產生(理解)P195

19、稅收

(一)含義:稅收是政府為了滿足一定的社會公共需要,憑借政治權

利,根據國家稅法,強迫、尢償、固定地獲得財政收入的手段。它本

質上是將社會資源由個人和企業(yè)轉移至政府的過程。

(二)根本屬性:強迫性、無償性和固定性。

(三)三要素: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

20、稅收效應: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21、稅率的形式:稅率按照其作用的差異,可以分為定額稅率、比例

稅率和累進(退)稅率三種形式。

22、拉弗曲線

(一)根本含義:稅收收入并非總是隨宏觀稅率的進步而增加,當稅

率高過一定點后,稅收的總額不僅不會增加,反而還會下降。當宏觀

稅率到達100%時,就會造成無人愿意投資和工作,政府稅收也將為

零。

(二)理論意義:宏觀稅率程度應有一定的限度,在這一限度內,稅

率進步,稅收收入增加,因為稅率進步導致稅源的減少的程度不會超

過稅率進步的程度;但是超過這一臨界點之后,稅率的上升會導致稅

收收入的減少。

23、稅負轉嫁

(一)本質:納稅人和負稅人相別離是稅負轉嫁的先決條件。①納稅

人是唯一的稅負轉嫁主體;②價格變動是稅負轉嫁的唯一途徑;③能

用貨幣價值形式表示的法定稅收負擔是稅負轉嫁的客體。

(二)形式:

①前轉:又稱順轉,是指納稅人通過進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