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1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學生_第1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1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學生_第2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1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學生_第3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1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學生_第4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1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學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212頁,共=sectionpages1414頁專題01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2024全國中考真題匯編·選擇題考點01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考點02原始農(nóng)耕生活考點03遠古的傳說考點04夏商周的更替考點05青銅器與甲骨文考點06動蕩的春秋時期考點07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考點08百家爭鳴考點01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1.(2024·黑龍江牡丹江卷)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特殊文字??脊艑W者發(fā)掘的元謀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A.人類起源 B.農(nóng)耕生活 C.部落聯(lián)盟 D.國家產(chǎn)生2.(2024·江蘇常州卷)史料是研究歷史的基礎。研究原始社會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情況,最可信的史料來源是A.神話傳說 B.考古發(fā)現(xiàn) C.史籍記錄 D.學者論著3.(2024·青海卷)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夏爾雅瑪可布遺址入圍“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終評。該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是研究青海歷史的A.口述史料 B.實物史料 C.文獻史料 D.二手史料4.(2024·吉林卷)考古學者通過對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研究,揭示人類的A.進化過程 B.農(nóng)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權并立5.(2024·黑龍江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在遺址中可以看到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銅器 D.鐵器6.(2024·山東臨沂卷)如圖是2021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5頁的一幅圖。這幅圖反映了A.北京人已經(jīng)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燒烤水牛等家畜C.北京人學會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燒烤的食物中有甘薯考點02原始農(nóng)耕生活7.(2024·山東棗莊卷)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產(chǎn)生,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過度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選項不能體現(xiàn)我國原始農(nóng)耕文化豐富內涵的是A.稻 B.粟 C.黍 D.玉米8.(2024·山東濰坊卷)下圖是在浙江發(fā)現(xiàn)的一粒距今一萬年的碳化稻米。這一發(fā)現(xiàn)再次印證了A.稻米是當時最主要的食物 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國南方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 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產(chǎn)量9.(2024·甘肅蘭州卷)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萬公斤碳化稻谷,經(jīng)換算,這些稻谷約可以供今天的一個成年男性吃71年。這些稻谷可能屬于A.權貴 B.奴隸 C.平民 D.地主10.(2024·甘肅金昌卷)下表為我國不同地區(qū)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均有“龍”的元素。這說明三星塔拉遺址紅山玉龍(內蒙古)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山西)齊家文化遺址凸堆龍紋紅陶罐(甘肅)良渚遺址龍首玉鐲(浙江)A.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類文明發(fā)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 D.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11.(2024·遼寧卷)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國原始居民已經(jīng)學會A.燒制陶器 B.種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樂器12.(2024·四川樂山卷)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源于約8000年前的“龍”形,遍布中華大地,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直至今天,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這最能體現(xiàn)的中華人文精神是A.華夏認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考點03遠古的傳說無考點04夏商周的更替13.(2024·山東菏澤卷)2024年掀起龍年尋“龍”熱潮。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再次走進大眾視野,被譽為“華夏第一龍”,彰顯了二里頭文化是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此文物可以用來研究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東周文明14.(2024·四川德陽卷)根據(jù)圖中的信息可知,當時中國推行的地方制度是A.分封制 B.郡縣制 C.郡國制 D.行省制15.(2024·吉林長春卷)《荀子》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與此相關的制度是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16.(2024·廣西卷)西周時期,天子封給諸侯土地和臣民,要舉行授土授民的儀式。與此現(xiàn)象相關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考點05青銅器與甲骨文17.(2024·黑龍江牡丹江卷)商朝締造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能夠佐證這一論斷的是A.制作打制石器和保存火種 B.鑄造青銅器和創(chuàng)造甲骨文C.實行分封制和統(tǒng)一度量衡 D.使用鐵制農(nóng)具和推廣牛耕18.(2024·青海卷)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脈,龍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進取的精神象征。以下是“龍”字不同的寫法,其中已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書 D.草書19.(2024·廣東卷)下圖是甲骨文“男”字的構形及釋文。據(jù)此推測,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A.勞動生產(chǎn) B.分封制度 C.兼并戰(zhàn)爭 D.祭祀禮儀20.(2024·貴州黔東南卷)九年級黑板報展示了以下幾幅圖片,請你從下列選項中為其選定一個合適的主題A.原始農(nóng)業(yè)各具特色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C.經(jīng)濟發(fā)達商業(yè)繁榮 D.神話傳說源遠流長考點06動蕩的春秋時期21.(2024·山東濟寧卷)東周時期,周桓王因不滿鄭國不來朝覲,率軍征討,結果戰(zhàn)敗而歸。這一事件反映出當時A.周王室權力衰微 B.鄭國國君成為霸主C.周桓王霸道好戰(zhàn) D.君主專制受到?jīng)_擊22.(2024·江蘇常州卷)按照西周的規(guī)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竟問“鼎之小大輕重”,挑戰(zhàn)周王權威。該事件反映了A.王室衰微 B.尊王攘夷 C.分封建國 D.諸侯爭霸23.(2024·山東濰坊卷)《史記·周本紀》記載:“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會之河陽,踐土(地名),諸侯畢朝(朝覲)”這反映了A.王室衰微 B.諸侯爭霸 C.百家爭鳴 D.民族交融24.(2024·甘肅蘭州卷)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到:“周桓王死,因為窮,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無地無民。窮到向人民借貸,不能償還,藏在臺上避債。周人稱這臺為避債臺?!边@反映出A.禮崩樂壞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敗 D.賦稅沉重考點07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25.(2024·黑龍江牡丹江卷)“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變法之令,把全國的人,都驅到‘農(nóng)戰(zhàn)’一途,于是秦國的國勢,就驟然強盛起來了?!庇纱丝梢娗貒鴩鴦莸膹娛⒃从贏.建立縣制 B.嚴明法度 C.獎勵耕戰(zhàn) D.廢除特權26.(2024·貴州銅仁卷)戰(zhàn)國時期,為實現(xiàn)富國強兵,各諸侯國紛紛進行變法改革。其中,變法成效最大,為之后秦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基礎的變法是A.吳起變法 B.商鞅變法 C.李悝變法 D.管仲改革27.(2024·山東菏澤卷)表中歷史人物的論述反映了商鞅變法人物論述韓非子“七國之雄,秦為首強,皆賴商鞅?!崩钏埂靶⒐蒙眺敝?,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蓖醭洹吧眺毕嘈⒐瑸榍亻_帝業(yè)?!盇.提高了秦國軍隊戰(zhàn)斗力 B.建立了中央集權制C.廢除了貴族的世襲特權 D.增強了秦國的國力28.(2024·吉林長春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堵)塞水門”,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材料描述的是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筒車考點08百家爭鳴29.(2024·江蘇宿遷卷)朱熹這樣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彼?,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為萬世師表,道貫古今?!八笔牵?/p>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30.(2024·湖北武漢卷)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提出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觀念一個人一生都應該踐行?孔子說有,這個觀念就是“恕”??鬃诱J為,“恕”就是人與人相處,應該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表明孔子主張A.無為而治 B.仁者愛人C.以法治國 D.民貴君輕31.(2024·甘肅蘭州卷)《論語·鄉(xiāng)黨》中記載,有一天,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鬃踊丶液罂匆婑R棚被燒,趕緊問家人“馬棚失火傷著人了嗎?”卻不問馬怎么樣了。該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思想中的A.以德治國 B.有教無類 C.仁者愛人 D.因材施教32.(2024·內蒙古赤峰卷)有學者稱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統(tǒng)地傳播貴族學術到民間來的第一人,他把貴族宗廟里的知識變換成人類社會共有共享的學術事業(yè),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A.維護舊貴族的統(tǒng)治秩序 B.弘揚正氣和社會風化C.促進教育在民間的發(fā)展 D.減輕壓迫和改善民生33.(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卷)孔子學院,即孔子學堂,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交流機構。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有A.無為而治 B.以德治國 C.仁者愛人 D.有教無類34.(2024·黑龍江卷)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學說蓬勃興起。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的思想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