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課件_第1頁
第二節(jié) 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課件_第2頁
第二節(jié) 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課件_第3頁
第二節(jié) 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課件_第4頁
第二節(jié) 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第二節(jié)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與植物根之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與植物其他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病原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關系P65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根際植物根系直接影響下的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即從根表面到距根1~2mm范圍受根系分泌物控制的薄層土壤。一、微生物與植物根之間的相互關系根際效應在根際中,植物根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組成和密度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叫做根際效應。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1)根際是根際微生物的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根系分泌物和脫落物是根際微生物的重要營養(yǎng)和能源;分泌物氨基酸:各種氨基酸;有機酸:乙酸,丁酸,乳酸,檸檬酸,蘋果酸等;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核糖,半乳糖等;維生素類物質:生物素,硫胺素等死亡根系和脫落的根毛、根冠、根表皮細胞等。脫落物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B.根系的呼吸作用影響根際土壤的氣體組分、pH值、Eh等;離根越近,CO2的含量越高,O2的含量越低;O2含量少影響根際范圍的Eh,一般偏低;由于根系分泌有機酸影響根際的pH值,一般偏酸。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C.根系的吸收作用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的影響;根系吸收作用強,分泌物也就多,根際效應也就大。根系吸收作用強,根際水分充足,根際微生物發(fā)育量也就大。D.根際溫度一般比非根際土壤溫度高1-2℃。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A.受植物根系的選擇和促進作用,從而構成了不同的根際微生物區(qū)系(2)根際微生物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多為含氮物質,禾本科植物多為含碳物質;同一科植物不同生長階段其分泌物也不相同;大豆:開花前分泌谷氨酸、色氨酸;開花后分泌色氨酸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影響R/S大小的因素:I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少;II植物生長情況;III根際微生態(tài):水分、pH、EhR/S:根際微生物和非根際微生物的數(shù)量之比.一般耕作土壤R/S約為5-20:1R/S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態(tài)的情況B.根際微生物的發(fā)育量用根土比(R/S)表示細菌23∶1真菌12∶1放線菌7∶1原生動物2∶1藻類0.2∶1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C.根際微生物類群根際細菌:以G-的細菌為主,假單胞菌、黃桿菌、產堿桿菌、無色桿菌、色桿菌等根際放線菌:以鏈霉菌屬中的種為主根際真菌:鐮刀菌、曲霉屬、絲核菌、木霉、腐霉等根際原生動物:根際線蟲細菌、放線菌、真菌、原生動物細菌為主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3)根際微生物對植物的作用A、有益影響(a)有效化營養(yǎng)元素——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加強了有機質的分解,促進植物營養(yǎng)元素的礦化,增強了對作物的養(yǎng)分供應。根際微生物通過溶解礦物中的磷酸鹽,給植物提供可溶性的磷酸鹽,加快植物對磷酸鹽的吸收。P67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b)促進植物生長——根際微生物能合成多種生長素、植物生長激素,加速種子萌發(fā)和根毛發(fā)育。硫胺素生物素維生素B12泛酸核黃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類節(jié)桿菌、假單胞菌和農桿菌能產生一些有機物,刺激植物生長。A、有益影響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c)根際微生物分泌的抗生素類物質,有助于作物避免土著性病原菌的侵染或殺死植物病原菌,卻與其它根際微生物建立協(xié)作關系。A、有益影響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d)產生鐵載體(Siderophore),改善植物的生長條件,促進植物生長。(e)根際中的菌絲體可以轉移植物中的放射線物質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A、有益影響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f)根際微生物產生二氧化碳,使鈣增加可溶性,有利于植物吸收。(g)根際中自生固氮菌可以固定大量的N2,給植物提供有機和無機氮。A、有益影響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B、不利影響(a)微生物與植物競爭礦質營養(yǎng),在一定時間內減少了對植物養(yǎng)分的供應,造成對植物生長的不利。反消化細菌使含氮物質變成N2,養(yǎng)分損失。細菌對某些重要元素的固定可嚴重影響植物的發(fā)育。果樹——小葉病——細菌固定鋅燕麥——灰斑病——細菌固定氧化錳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b)由于不同植物根際條件的選擇性,某些病原菌在相應植物的根際得到加富,更助長了病害的發(fā)生。連作障礙B、不利影響長期種植同一作物造成根際有毒物質積累,雖然每年施肥充足和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但作物產量仍每年下降的現(xiàn)象。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c)某些微生物產生的有毒物質能抑制種子的發(fā)芽、幼苗的生長和根系的伸長。B、不利影響(d)根際微生物產生生長激素過高,可抑制植物生長。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菌根是某些真菌和植物根系的互惠共生聯(lián)合體。真菌叫做菌根菌,包括子囊菌和擔子菌。2.菌根(Mycorrhizae)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1)菌根類型外生菌根內生菌根外生菌根-真菌菌絲在植物幼根表面生長并交織成鞘套狀結構包在根外,其厚度在20-100μm之間,大多數(shù)為30-40μm,使根呈臃腫狀態(tài)。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鞘套的外層菌絲結構較疏松,其尖端向外延伸使表面呈氈毛狀或絨毛狀。內層的菌絲有一部分穿入根的皮層,但不進入皮層細胞,而是充塞于皮層的細胞間隙,形成哈氏網。外生菌根沒有根毛,由包在根外的真菌菌絲代替根毛的作用。哈氏網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菌根菌絕大部分屬于擔子菌亞門傘菌目中的一些屬種:外生菌根多形成于木本植物,大多數(shù)為森林喬木。鵝膏菌屬、牛肝菌屬、口蘑菌屬,它們都是食用菌,但大部分不能人工培養(yǎng)。中國有極為豐富的外生菌根菌,已知600種以上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對植物的有益作用增加宿主根的壽命;增加從土壤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速率;選擇性吸收磷酸根,含氮化合物,鉀離子和鈣離子,再傳給植物;增加對植物致病微生物、毒素的抗性;增加植物抗高溫、干旱和pH等不良環(huán)境;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外生菌根菌的研究應用,對于發(fā)展林業(yè)育苗,促進林木生長發(fā)育以及綠化荒山、礦廠廢地有重要意義。試驗表明: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樹木提前4~5年成材。對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關系的研究對進一步馴化野生食用菌,擴大優(yōu)質食用菌栽培生產也具有實際意義。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內生菌根菌絲直接入侵根表皮細胞內和細胞外,不形成哈氏網;在皮層細胞內的菌絲,其頂端膨大且分枝,形成泡囊(Vesicule)-叢枝(Arbuscule)菌根,故又稱VA菌根;根外側的菌絲形成粗菌絲,其上可分化形成大型厚垣孢子或配子,也可形成細小菌絲直接吸收土壤中水分和營養(yǎng).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內生菌根菌屬于接合菌亞門內囊霉科中的一些屬種:無柄孢囊霉屬、硬內囊霉屬VA菌根多形成于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蘭花植物特異地與密環(huán)菌和枯絲核菌形成內生菌根,蘭花種子萌發(fā)能力增大。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叢枝菌根同植物的關系:①植物光合作用為真菌的生長發(fā)育提供碳源和能源。②叢枝菌根增加了根圈的范圍,增加了根系對水分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改善植物營養(yǎng)條件。③叢枝菌根在植物吸收養(yǎng)料中的作用:擴大根系吸收范圍,提高了從土壤溶液中吸收養(yǎng)料的吸收率。④促進根圈微生物的固氮菌、磷細菌生長,并對共生固氮微生物的結瘤有良好的影響。⑤與植物病害關系:有好有壞,不清楚。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增加植物根系對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增加植物根系對磷素的吸收:菌根真菌分泌生長激素刺激根系生長。(2)菌根對植物的作用分泌植素酶、磷酸酶,增加對有機磷化物的分解;菌根菌可打破根系的抑磷圈,增加磷的吸收。菌根菌不能純培養(yǎng),必須通過含有內生菌根的根塊進行接種。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植物為菌根菌提供定居場所,供給光合產物;菌根菌的菌絲纖細,表面大,可擴大根系吸收面積,如1mg直徑為10μm的菌絲的吸收功能,相當于1600mg直徑為400μm的根;菌根菌能活化土壤養(yǎng)分特別是有機、無機磷化物,供植物利用;菌根菌合成某些維生素類物質,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菌根菌和植物間在共生作用中的生理分工小結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3.根瘤微生物與植物建立共生關系的一個最有實際意義的例子——植物根瘤和其中的根瘤菌之間的互惠共生關系,因為有了這種關系對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起著重要的作用。(1)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參與結瘤的細菌有根瘤菌、固氮根瘤菌和緩慢根瘤菌。固氮根瘤菌能在熱帶豆科植物莖上結瘤,并以游離生活狀態(tài)利用N2進行生長(其它根瘤菌沒有此功能)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

根瘤菌固定大氣中的氣態(tài)氮為植物提供氮素養(yǎng)料;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長,同時,還為根瘤菌提供保護和穩(wěn)定的生長條件。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共生體)N素營養(yǎng)C素營養(yǎng)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根瘤菌是G-、化能異養(yǎng)及好氧的中溫微生物,能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有少數(shù)種類自生固氮,但只有在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中才能進行旺盛的固氮作用。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細菌植物根細菌增殖根分泌物氧化成IAA分泌色氨酸未知輔助因子根毛卷曲和分枝,圍繞細菌生長細菌多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分解果膠,促進細菌侵入根瘤菌在受感染細胞中大量繁殖,形成類菌體,并使根形成根瘤在根瘤形成過程中植物根與根瘤菌之間的相互關系(P68)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惠共生關系具有嚴格的特異性,由于豆科植物產生趨化物質和根瘤菌在根毛上具有特異結合位點有關。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類菌體細胞中具有固氮能力,但需要微量元素Mo、Co和Cu以及大量的S和Fe,固氮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ATP。根瘤中含有豆血紅蛋白,作為電子載體給根瘤提供O2以便合成ATP,同時保護了對O2高度敏感的固氮酶。豆血紅蛋白血紅素部分是由根瘤菌基因編碼合成,而球蛋白部分是由植物細胞基因編碼合成的,但須由根瘤菌誘導才能產生。N2還原過程的副反應是產生H2,H2的產生浪費植物光合作物所產生的能量并降低固氮的產量。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環(huán)境條件對于根瘤菌生長和感染根毛的能力有顯著的影響。溫度:根瘤菌為中溫菌,但能抵抗低溫條件(最低5℃),能抗中溫(40℃)。pH值:某些根瘤菌對低pH值敏感,在酸性土壤中不能感染根毛。許多土壤真菌和細菌對根瘤菌具有拮抗效應。某些蛭弧菌和病毒能寄生在根瘤菌中。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與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線菌在1978年以后才陸續(xù)分離獲得純培養(yǎng)。已知有192種喬木或灌木能與弗蘭克氏放線菌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氣中的氮氣,其固氮效率可達到每年100~200kg/ha氮素。(2)弗蘭克氏放線菌與非豆科木本植物的共生固氮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能固氮的非豆科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抗逆能力,可以作為荒山、海灘和沙漠綠化的先鋒樹種,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解決農村燃料和飼料來源及林業(yè)生產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非豆科木本植物主要有:榿木、木麻黃、楊梅、馬桑、沙棘和胡頹子等。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二、微生物與植物其他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附生生物(Epiphyticmicroorganisms):附著在植物的樹干、葉子和果實表面的微生物群體,包括異養(yǎng)菌、藍細菌、酵母菌等。由于植物表面的環(huán)境暴露在空氣中,并受直射光、周期性干燥和較大幅度溫度變化的影響,因此多數(shù)附生微生物具有色素、保護性厚壁及適當?shù)膫鞑C制,以利于它們在這一特殊生境中的生存和發(fā)展。大多數(shù)附生微生物存在于植物的葉背和葉鞘內。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細菌:假單胞菌屬、乳酸細菌屬、黃單胞菌屬和葡萄球菌屬等。真菌:最常見的有酵母中的擲孢酵母屬(Sporobolomyces)、紅酵母屬和球擬酵母屬等,其中擲孢酵母能產生擲孢子向外放射,是葉際最常見的類群。其它屬于子囊菌、擔子菌或半知菌的真菌也可在葉面或葉際分離到。1、葉面和葉際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花是附生微生物生活的短暫生態(tài)環(huán)境。花蕊中的高糖分有利于許多酵母菌在花中定居,因而從花蜜中易分離獲得耐高糖度的微生物。常見的類群有假絲酵母屬、球擬酵母屬和紅酵母屬等。2、花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地衣、多孔菌和層孔菌經常長滿木本植物的樹干,常見的種類有刺盤孢屬和外囊菌屬等。地衣中的一些類群常具有固氮能力而改善了莖表面的氮素營養(yǎng)條件,利于其它微生物的生長。3、莖干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丁香假單胞菌及其造成的葉害丁香假單胞菌能產生表面蛋白質,引起冰晶體形成(對植物有霜害作用),當溫度達到零下2-4度時,這些冰核形成菌啟動具有破壞作用的冰晶體形成,造成霜害。突變株代替野生型菌株,當溫度下降到零下7-9度時也不會造成霜害。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1、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植物產生疾病的某些微生物。2.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種類:病毒細菌真菌原生動物真菌是主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還有一類呈裸露狀態(tài)的RNA分子——類病毒三、病原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關系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3、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的方式:空氣傳播——真菌孢子;由昆蟲傳播——病毒;通過植物創(chuàng)傷部位或天然入口處進入植物體(氣孔);由病原微生物分泌的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分解植物表面結構,利于微生物侵入。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4、病原微生物對植物的影響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從植物體內獲得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和生長條件,并進行生長繁殖。影響:病原微生物分泌水解酶、毒素和生長調節(jié)物質,破壞植物正常的結構和功能。果膠酶——分解果膠,使植物組織崩潰;纖維素酶——破壞細胞壁,使細胞分解;某些微生物產生的生長素吲哚乙酸——使植物產生疾?。荒承┎≡婢a生的赤霉素和細胞激動素——使植物瘋長;乙烯——引起植物代謝發(fā)生變化;毒素——干擾植物的正常代謝。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5、植物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性(抗性)植物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不是被動的,而是可以通過許多方式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這種抵抗力稱為植物的免疫性。植物體表面存在許多物理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植物可以分泌抗生素和其他抑菌物質抑制和殺死病原微生物;植物體細胞與病原微生物發(fā)生免疫反應,阻止微生物的寄生。植物表皮組織的蠟質層、角質層和木栓層;植物表面生長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和菌根的菌套等。有機酸等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6、影響病原微生物和植物之間寄生關系的環(huán)境因素季節(jié)變化大多數(shù)植物病原微生物在溫暖季節(jié)中發(fā)育良好,易引起植物病變;冬天,許多植物病原微生物失活。例外:某些真菌如核瑚菌屬和鐮刀菌屬的病原菌只在寒冷季節(jié)或在寒冷地區(qū)的植物體上生長繁殖,并引起谷類植物和草發(fā)生雪霉。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季節(jié)變化溫度風力條件和光土壤中pH宿主細胞的營養(yǎng)狀況土壤中無機營養(yǎng)缺乏時,導致植物缺乏營養(yǎng),對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大。蕓苔根腫瘤在pH值接近于5.7時,才會導致十字花科植物發(fā)生塊根病。光強度小,可增加對病原菌的敏感性。大多數(shù)病原真菌孢子需要相對高的溫度才能萌發(fā)。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第三節(jié)微生物與動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作為某些水生動物的食物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以微生物作為食物;

無脊椎動物海綿、北極鵝可以通過腿上的毛、觸須從水中過濾的得到活的微生物作為食物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微生物幫助動物消化食物和獲取營養(yǎng)物質P72許多動物缺乏消化某些食物的酶,必須借助微生物的初步代謝1、微生物在體外幫助消化食物微生物分解纖維素成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并合成動物所必需營養(yǎng)物,作為動物食物;動物則為微生物提供分解的底物,創(chuàng)造生長繁殖場所。2、微生物在動物體內幫助消化食物以蜜蜂蠟質為食物的鳥類需要裂解蠟質微球菌和白色假絲酵母在體內幫助消化食物,同時微生物在鳥類提供輔助因子時能夠利用蜜蜂的蠟質,分解的產物則被鳥類同化。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以植物性材料為食的草食反芻動物與微生物之間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共生關系。動物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的生境和纖維素等養(yǎng)料,微生物則將它們分解為簡單的糖類、有機酸等養(yǎng)料,并進一步豐富了其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等以改善動物的營養(yǎng)。動物包括牛、鹿、羊等,不能合成纖維素酶,必須依賴瘤胃中的微生物群體降解纖維素,提供營養(yǎng)物質。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細菌的主要類群有擬桿菌屬、瘤胃球菌屬、琥珀酸單胞菌屬、產甲烷桿菌屬、丁酸弧菌屬、月形單胞菌屬、琥珀酸弧菌屬、鏈球菌屬和乳桿菌屬等。部分原生動物類群也有分解淀粉和纖維素的能力,但它們主要以細菌為食并將其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轉化貯存起來以進一步被動物所利用。4.2微生物與植物、動物1瘤胃原生動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