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文獻綜述》7600字_第1頁
《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文獻綜述》7600字_第2頁
《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文獻綜述》7600字_第3頁
《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文獻綜述》7600字_第4頁
《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文獻綜述》76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目錄TOC\o"1-2"\h\u22051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風險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 1134961.醫(yī)療人工智能法律地位存在爭議 23276(1)肯定說 23587(2)部分肯定說 332566(3)否定說 4229172.醫(yī)療損害法律責任承擔不明確 723443(1)肯定人工智能主體地位 74712(2)部分肯定人工智能主體地位 810014(3)否定人工智能主體地位 9114703.患者個人隱私信息利用和保護法規(guī)不健全 9醫(yī)療人工智能這一產品與《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現(xiàn)行法律所調整的“商品”有一定相同之處,但因其采用科技更加先進,而且對設計者、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均有較高要求,它與普通商品又存在很多差異。醫(yī)療人工智能在設計、生產、使用三大過程中都存在很多可能出錯的細節(jié):“在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缺乏高質量數據、算法錯誤、算法偏見、算法黑箱等問題”茅鴦對,孫高軍.“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醫(yī)療人工智能診斷產品技術風險及主體責任探討[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21,45(01).;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硬件(芯片、顯卡、處理器、服務器)性能差、維護人員不專業(yè)、說明書以及培訓不到位等問題;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機器故障、準確性低、靈活應變能力低、黑客入侵、隱私泄露、專利侵權、著作權侵權等問題。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達芬奇機器人”“侵權責任”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共能查詢到數十份判決書,由于臨床應用的醫(yī)療人工智能遠不止“達芬奇機器人”一臺,并且網絡搜索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見微知著,醫(yī)療人工智能造成的實際侵權事件必然更多。這個問題不僅僅只發(fā)生在中國,據美國數據統(tǒng)計自21世紀以來僅外科醫(yī)療人工智能就造成了至少1500起侵權案件并導致超過100個患者死亡。茅鴦對,孫高軍.“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醫(yī)療人工智能診斷產品技術風險及主體責任探討[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21,45(01).當這些問題實際發(fā)生,因為人工智能涉及主體較多、主觀過錯與客觀錯誤混合、責任邊界難以確定,容易導致受害人舉證困難,真正的侵權人逃脫法律制裁,法律的公平正義無法實現(xiàn)。目前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在法律上最大的風險是醫(yī)療人工智能法律地位存在爭議、醫(yī)療損害法律責任承擔不明確以及患者個人隱私信息利用和保護法規(guī)不健全。1.醫(yī)療人工智能法律地位存在爭議我國現(xiàn)行法律體系的調整對象是自然人和法律擬制的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始于出生、終于死亡、人人平等;擬制主體取得法律主體地位則需要履行特定的法律程序,例如公司的登記設立,法律賦予不同主體不同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的不同直接關系到法律主體是否能享有權利、承擔責任,醫(yī)療人工智能是否享有法律主體地位是其是否需要法律保護合法權益、是否承擔侵權責任等問題的基礎前提。關于醫(yī)療人工智能能否成為這三大主體之外的第四個主體,不同學者按照其對醫(yī)療人工智能本質的不同認定,基本可以分成肯定說、部分肯定說和否定說三種,學界目前持否定說的學者數量最多。(1)肯定說英國社會理論家、未來學家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在他的《自反性現(xiàn)代化》開篇就為讀者描繪了他想象中的后工業(yè)化情景:隨著工業(y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提升的科技水平與工業(yè)化的副產品——環(huán)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并存、巨大的貧富差距、極端的民粹主義以及這些沖突交織累積背后醞釀著的戰(zhàn)爭——之間的矛盾沖突。在他的設想下人工智能僅僅在二十一世紀中葉后就會有億倍于人類的智慧。以這種設想為前景,許多學者從立法的前瞻性角度出發(fā),認為法律應當賦予人工智能法律主體地位,“防范機器人向負面發(fā)展已經迫在眉睫,無需等到機器人的智能等于人的智能的那一天……它們帶給人類社會的不只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人的生活改善,將沖擊或改變人類社會的某些規(guī)則?!狈忮a盛.機器人不是人,是機器,但須當人看[J].科學與社會,2015,5(02).封錫盛.機器人不是人,是機器,但須當人看[J].科學與社會,2015,5(02).劉憲權學者認為在人工智能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程序框架下“完全可能具有自主的意識和意志”劉憲權,胡荷佳.論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人的刑事責任能力[J].法學,2018(01).,且同人類一樣具備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在法律上定義為“人工人”并且在其實施被編寫的程序范圍外的活動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劉憲權學者認為“超出設計和編制的程序范圍,在自主意識和意志的支配之下實施嚴重危害社會行為的智能機器人可以成為刑事責任主體”劉憲權.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規(guī)制的路徑[J].現(xiàn)代法學,2019,41(01).“可能和使用者構成共同犯罪”劉憲權.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規(guī)制的路徑[J].現(xiàn)代法學,2019,41(01).劉憲權,胡荷佳.論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人的刑事責任能力[J].法學,2018(01).劉憲權.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規(guī)制的路徑[J].現(xiàn)代法學,2019,41(01).劉憲權.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規(guī)制的路徑[J].現(xiàn)代法學,2019,41(01).在民法領域同樣有學者支持賦予人工智能主體地位的觀點,認為人工智能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陳吉棟學者從法律主體制度不斷擴張、全面保護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的發(fā)展趨勢出發(fā),“法律關于法人、胚胎和動物權利的討論,擴大了法律人格適用范圍”陳吉棟.論機器人的法律人格——基于法釋義學的討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3):78-89.,作者認為通過對《民法總則》第128條民事主體規(guī)定的擴大解釋將人工智能解釋為民事主體之一進行保護,“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因為其已經具備創(chuàng)造或者由于自身之決定導致?lián)p害發(fā)生時,應將人工智能視為民事主體……即可類推適用雇主責任,將該責任歸屬于主體?!标惣獥?論機器人的法律人格——基于法釋義學的討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3):78-89.陳吉棟.論機器人的法律人格——基于法釋義學的討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3):78-89.陳吉棟.論機器人的法律人格——基于法釋義學的討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3):78-89.(2)部分肯定說部分肯定說的學者們認同肯定說關于人工智能具有獨立意思表達能力、能夠以自己的行為享有權利、以自己的行為承擔義務的智能水平,但因其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限(沒有獨立財產),因此將其確定為不同于自然人法律地位的有限責任主體,進行區(qū)別保護。但是在部分肯定說中,根據應為人工智能賦予何種法律人格又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歐盟于2016年收到歐盟議員MadyDelvaux將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命名為“電子人”并且賦予其有限的權利和義務的提案,提案與安東尼?吉登斯的《自反性現(xiàn)代化》一樣認為人工智的智慧水平能將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超過人類,“如果人類還沒有做好準備,這將給人類控制機器人帶來挑戰(zhàn),甚至對人類自己的命運和生存構成威脅”歐洲議會將投票表決機器人能否被當成“電子人”[A].中國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科學與現(xiàn)代化》2018年第1期(總第074期)[C].:中國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2018:1.。歐洲議會將投票表決機器人能否被當成“電子人”[A].中國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科學與現(xiàn)代化》2018年第1期(總第074期)[C].:中國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2018:1.袁曾學者認為應當賦予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人工智能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具有高度的智慧性與獨立的行為決策能力,其性質不同于傳統(tǒng)的工具或代理人……人工智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與其他科技最大的區(qū)別,但人工智能仍作為工具存在,僅應具有有限的法律人格?!瓪w根結底人工智能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以服務發(fā)展的智慧型工具,即人類自身的權利優(yōu)位于人工智能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審視[J].東方法學,2017(05):50-57.”。袁曾學者通過論證人工智能做出獨立意思表示、權利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同時對自己的行為應當承擔責任來說明法律應當賦予其有限法律人格。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審視[J].東方法學,2017(05):50-57.GabrielHallevy學者將人工智能類比為公司,“人工智能沒有靈魂,其法律人格畢竟有限,即使將來擁有自我意志也無法存在繁殖性的肉體或者真實感情,在刑法對待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上,與公司的法律地位無異”GabrielHallevy:TheCriminalLiabilityofArtificialIntelligenceEntitiesFromScienceFictiontoLegalSocialControl[J].AkronIntell.Prop.J.2010(4).。同樣采取類比方法探討人工智能的學者F.PatrickHubbard將人工智能視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兒童或動物,“這樣使用者就有義務去注意機器人的行為,在機器人造成損失的時候根據比例原則等承擔過錯責任HubbardFP.'SophisticatedRobots':BalancingLiability,Regulation,andInnovation[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5,366(42).?!倍葫i學者將人工智能類比為未成年人,因為二者均不能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承擔責任的主要形式是財產,未成年人處于求學狀態(tài),一般沒有獨立的財產,也便不能獨立承擔責任,故而,其行為應當受到限制……人工智能產品是沒有情感和肉體的機器,從目前來看,這種機器不需要財產,設計者也不會為其設計出財產歸屬程序。依照代理說,其在交易過程中獲得的財產應當歸于被代理人,故其不可能具有財產。倘若不具有財產,也便不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梁鵬.人工智能產品侵權的責任承擔[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37(04):11-14.。GabrielHallevy:TheCriminalLiabilityofArtificialIntelligenceEntitiesFromScienceFictiontoLegalSocialControl[J].AkronIntell.Prop.J.2010(4).HubbardFP.'SophisticatedRobots':BalancingLiability,Regulation,andInnovation[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5,366(42).梁鵬.人工智能產品侵權的責任承擔[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37(04):11-14.劉建利學者在其文章中指出,我們目前仍處在弱人工智能階段,而當進入強人工智能階段、甚至超人工智能階段時,法律應在一定條件下賦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如果醫(yī)療AI要作為獨立主體進行診斷或治療等活動,為了保證醫(yī)療水準以及醫(yī)療安全,就應當向人類醫(yī)生一樣,讓其必須要獲得相關的行醫(yī)資格。到那個階段,法律就不能將其簡單地定義為人或者物,而應是一定條件下的物或一定條件下的人,即應當以醫(yī)療AI的具體應用場景對其作出人或者物的定性。劉建利.醫(yī)療人工智能臨床應用的法律挑戰(zhàn)及應對[J].東方法學,2019(05).”劉建利.醫(yī)療人工智能臨床應用的法律挑戰(zhàn)及應對[J].東方法學,2019(05).(3)否定說就目前學界而言,更多的學者本著謹慎觀望的態(tài)度對待人工智能的未來,他們認為法律的局限性之一——滯后性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法律本就應該是保守的、滯后的。以法律規(guī)則的設定為例,法律對公民行為的要求一般都是最低限度的,經常以“一般正常人的標準”作為普遍衡量標準,這是維護法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法的威嚴的做法,也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從這種角度來看,法律應當回應經濟社會出現(xiàn)了的問題,而不是為尚未發(fā)生的事情憂心忡忡,正如鄭戈在文章中提出的,“法律是一種保守的社會力量,不以滿足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士追求‘更快、更高、更好’的野心為目的鄭戈.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J].探索與爭鳴,2017(10):78-84.。法律制定者肩負著指引人工智能未來方向的重負,但現(xiàn)實是法律制定者必然受制于當下眼光的局限性,無法準確描繪出虛無縹緲的未來,《威廉與瑪麗季刊》中說道:“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統(tǒng)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任何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TheFederalistPapers[J].TheWilliamandMaryQuarterly,1965,22(1).德國記者GerhardHegmann曾說的“在具有無限潛力的人類發(fā)展領域,充分的討論是有必要的,但沒有必要制定出詳細的法律規(guī)則GerhardHegmann.SowilldieEUjetztRoboterperGesetzb?ndigen.Welt,N.24,22.06.2016.”也是這種思想的體現(xiàn)。鄭戈.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J].探索與爭鳴,2017(10):78-84.TheFederalistPapers[J].TheWilliamandMaryQuarterly,1965,22(1).GerhardHegmann.SowilldieEUjetztRoboterperGesetzb?ndigen.Welt,N.24,22.06.2016.上文提到的鄭戈學者,堅決否定賦予人工智能法律主體地位,他在文章中批評歐盟試圖賦予人工智能“電子人”的法律地位但又沒有提出落實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具體規(guī)則,鄭戈學者認為“機器人無論以何種方式承擔責任,最終的責任承擔者都是人,這使得它的‘法律人格’顯得多余和毫無必要。鄭戈.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J].探索與爭鳴,2017(10):78-84.”鄭戈.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J].探索與爭鳴,2017(10):78-84.學者皮勇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成為醫(yī)療活動的主導者,也不能成為醫(yī)療事故罪、非法行醫(yī)罪等醫(yī)療犯罪的犯罪主體。從法理上來看,人工智能的主體地位是由人類賦予的,以目前人工智能的開發(fā)方向——“未來輔助診斷人工智能可能會在更多的疾病診斷上提供更智能、更高質量的診療建議或推薦方案,甚至能夠直接面向患者應用,但不會允許其脫離醫(yī)師的控制皮勇.論醫(yī)療人工智能的刑法問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1):134-148.”,如果醫(yī)療人工智能擺脫醫(yī)生直接與患者建立關系,不符合醫(yī)學發(fā)展規(guī)律,并且會對社會、對患者造成額外的風險,“不符合有益、可控的醫(yī)療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目標,不符合醫(yī)療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需要,也不為社會規(guī)范所允許”皮勇.論醫(yī)療人工智能的刑法問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1):134-148.,因此人類必不可能賦予其主體地位;從實務上來看,衛(wèi)生部辦公廳于2017年頒布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管理規(guī)范》將目前使用的醫(yī)療人工智能確定為“基于人工智能理論開發(fā)、經臨床試驗驗證有效的計算機輔助診斷軟件及臨床決策支持系統(tǒng)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管理規(guī)范(試行)[J].中國藥房,2010,21(16):1531.”,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官方將醫(yī)療人工智能視為輔助工具,不具有法律主體地位。皮勇.論醫(yī)療人工智能的刑法問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1):134-148.皮勇.論醫(yī)療人工智能的刑法問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1):134-148.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管理規(guī)范(試行)[J].中國藥房,2010,21(16):1531.雖然許多學者否認人工智能的主體地位,但是他們對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問題又存在很多分歧。學者何煉紅和王志雄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2017版《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規(guī)定為理由,認為人工智能的本質是醫(yī)療器械,該版目錄按照醫(yī)療人工智能是否能直接給出結論為劃分標準分別歸類為第三類醫(yī)療器械(具有較高風險)和第二類醫(yī)療器械(具有中度風險)進行嚴格管理控制。既然與X射線設備、手術室器械、顯微鏡等同等歸屬,醫(yī)療人工智能自然不具備法律人格地位。“爭論者忽視了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有從弱到強這一階段性、遞進性的客觀情況……在現(xiàn)階段,人工智能醫(yī)療影像機器人的定位是輔助醫(yī)生進行疾病診療的醫(yī)療設備和軟件系統(tǒng),其只能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何煉紅,王志雄.人工智能醫(yī)療影像診斷侵權損害賠償法律問題[J].政治與法律,2020(03):27-37.。而學者汪慶華將人工智能的本質視作算法和數據,“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機器人,如果去掉附著在它們身上的擬人化想象,它是基于算法通過數據自主學習的一套計算機制,本質在于算法和數據”汪慶華.人工智能的法律規(guī)制路徑:一個框架性討論[J].現(xiàn)代法學,2019,41(02):54-63.。在美國判例ChristopherLangdon訴Google,Inc一案中參見:Langdonv.Google,Inc.,474F.Supp.2d622,629-30(DDel.2007).,原告ChristopherLangdon認為谷歌擅自將其廣告放在搜索結果中不顯眼的位置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而法官將谷歌引擎(人工智能)以及谷歌引擎的搜索結果顯示內容視為言論自由,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何煉紅,王志雄.人工智能醫(yī)療影像診斷侵權損害賠償法律問題[J].政治與法律,2020(03):27-37.汪慶華.人工智能的法律規(guī)制路徑:一個框架性討論[J].現(xiàn)代法學,2019,41(02):54-63.參見:Langdonv.Google,Inc.,474F.Supp.2d622,629-30(DDel.2007).以DREMLIUGA、黃瑩、劉建利為代表的學者認為目前臨床應用的醫(yī)療人工智能外在物理形象(機械臂、造影裝置等部件的結合)“與傳統(tǒng)醫(yī)療器械相比沒有徹底革新”劉建利.醫(yī)療人工智能臨床應用的法律挑戰(zhàn)及應對[J].東方法學,2019(05).,內在系統(tǒng)由人類設計、受人類控制、需人類操作,缺乏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因此我們正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此階段的人工智能應該被看做是醫(yī)療器械而非獨立法律主體,不能承擔民事責任,更不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劉建利.醫(yī)療人工智能臨床應用的法律挑戰(zhàn)及應對[J].東方法學,2019(05).作家喬普拉曾說:“在沒有承認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人格的情況下,關于其人格的哲學辯論就無法進行”,ChopraS,WhiteLF.ALegalTheoryforAutonomousArtificialAgents[J].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11.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是討論其他關于醫(yī)療人工智能問題的首要問題。為了在醫(yī)療事故損害發(fā)生時公平劃分責任,首先需要確定責任主體,在目前科技水平下醫(yī)療人工智能到底是“物”還是“人”需要有明確結論。同時法律制定者也要有長遠的眼光,因為法律通過明確規(guī)定社會主體應為、能為和勿為的行為模式起到尊重智力成果、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增強市場活力的作用,法律的規(guī)定會對醫(yī)療人工智能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形成價值指引。鑒于人工智能是未來學家預言的人類社會必然發(fā)展方向,我們更應懷抱開放的態(tài)度充分探討、謹慎對待我們的未來。ChopraS,WhiteLF.ALegalTheoryforAutonomousArtificialAgents[J].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11.2.醫(yī)療損害法律責任承擔不明確醫(yī)療人工智能硬件、軟件失靈導致醫(yī)療侵權損害是所有人都擔心發(fā)生的問題,而且這種機器失誤也是難以避免的。2015年英國的醫(yī)療人工智能“達芬奇”在心臟修復手術展示中失控將患者心臟縫錯位置并且縫合手法錯誤還干擾到了在場補救的醫(yī)護人員最終導致患者死亡,這種問題很有可能再次發(fā)生。目前實務工作中一般按照產品侵權責任處理該問題的行為是不恰當的,應當指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商品”在生產者、運輸者、銷售者和使用者之間流轉時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商品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受主體單獨的支配控制,易于判斷某個或者某幾個個體的過錯從而承擔侵權責任,與之相比醫(yī)療人工智能做出它的“決定”是硬件、系統(tǒng)、數據、操作者等等環(huán)節(jié)的總和甚至還包括人工智能自己自主學習成長,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給侵權結果的發(fā)生產生實質影響,很難將過錯責任鎖定在設計者、生產者、人工智能自身、操作者某個或某幾個人中。那么如何確定侵權責任承擔者這一問題需要法律給出明確答案。在醫(yī)療人工智能參與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還有一大妨礙法律責任承擔判定的阻礙就是數據黑箱——醫(yī)療人工智能提出醫(yī)生從未見過的治療方案,甚至與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截然相反,但由于醫(yī)療人工智能做出決策受“技術黑箱”和“自主學習”的影響沒有人可以得知該決策的依據,決策的產生與人工智能的因果關系難以論證,以2018年發(fā)生的全球首例特斯拉汽車車禍致死案為例,原告為證明車禍因汽車處于自動駕駛狀態(tài)而發(fā)生前前后后共花費一年多時間成本收集了大量的證據,最終才認定了車禍與自動駕駛之間的因果關系。人工智能醫(yī)療損害法律責任承擔問題實際上與醫(yī)療人工智能法律主體資格問題息息相關,主體資格是承擔責任的基礎,承擔責任是主體侵權行為的必然后果,根據國內外學者對醫(yī)療人工智能主體資格的不同觀點,他們對于人工智能醫(yī)療損害法律責任承擔也提出了眾多不同的解決方案。(1)肯定人工智能主體地位支持賦予醫(yī)療人工智能主體地位的學者認為通過賦予醫(yī)療人工智能自身承擔責任的能力避免了難以劃分生產者、運輸者、銷售者和使用者等等主體責任的難題,“人工智能主體設立人注入責任資本或者購買責任保險是必然的要求”劉云.論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制度需求與多層應對[J].東方法學,2021(01):61-73.,如果是采用仿照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由生產者、銷售者等人注資的方式還能通過協(xié)議或者認繳比例提前分配責任份額,減少主體之間的糾紛產生概率。學者劉憲權和學者胡荷佳還主張“智能機器人也并非要對其所實施的所有活動承擔刑事責任”劉憲權,胡荷佳.論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人的刑事責任能力[J].法學,2018(01).,對于其被人類編程控制范圍內實施的法律行為可以認為其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減弱甚至缺失,應當由其控制者承擔責任;對于其獨立于人類自主進行的法律行為則應當自負法律責任。這樣的觀點類比了現(xiàn)行《民法總則》中“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出于防止人工智能的生產者、銷售者等人濫用醫(yī)療人工智能獨立地位的目的,MigleLaukyte在文章《AIasaLegalPerson》中同樣闡述了類似的觀點。此外,賦予醫(yī)療人工智能獨立承擔責任能力還有利于受害人快速便捷獲得賠償,首先這樣的方式能夠準確鎖定侵害人(人工智能),其次提前注資或者購買保險的做法明確了人工智能承擔責任的能力范圍,提高了受害人實際獲得賠償可能的同時將生產者、銷售者等注資人、投保人的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有限責任制度)。劉云.論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制度需求與多層應對[J].東方法學,2021(01):61-73.劉憲權,胡荷佳.論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人的刑事責任能力[J].法學,2018(01).(2)部分肯定人工智能主體地位因為認定醫(yī)療人工智能可以承擔的責任有限,學者袁曾指出首先要從事先預防角度加強生產者、運輸者、銷售者和使用者等等主體的責任意識,盡可能減少醫(yī)療人工智能侵權事件的發(fā)生,“基于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有限性,通過侵權責任的杠桿,將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外部性安全成本內部化,鼓勵人工智能的銷售商、零售商、設計者、使用者、監(jiān)管者,認真履行人工智能的安全責任,確保上下游鏈條不會隨意更改人工智能系統(tǒng)”FoxJ,DasSK.SafeandSoun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HazardousApplications[M].CA,2000.學者袁曾還對醫(yī)療人工智能應用過程中為確保其安全性應當被履行的義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包括開發(fā)數據記錄全留存以便侵權后查驗、主動告知人工智能風險、擴大人工智能相關數據披露范圍、大規(guī)模商用前現(xiàn)行測試等,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減輕相應法律責任?!痹?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審視[J].東方法學,2017(05):50-57.其次,在侵權行為實際產生后,套用現(xiàn)行侵權責任規(guī)定中的過錯責任按份承擔責任,“讓所有參與機器人發(fā)明、授權和使用過程中的主體分擔責任”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審視[J].東方法學,2017(05):50-57.。對于判斷決策的產生與人工智能的因果關系以確定各方責任,應當通過對醫(yī)療人工智能內部原始數據的分析加以判斷,這就要求各方主體嚴格履行數據記錄和儲存義務,如未盡到該義務,應適用過錯推定方式降低使用者的舉證難度。FoxJ,DasSK.SafeandSoun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HazardousApplications[M].CA,2000.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審視[J].東方法學,2017(05):50-57.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審視[J].東方法學,2017(05):50-57.(3)否定人工智能主體地位對于否認醫(yī)療人工智能主體地位的學者,無論他們對醫(yī)療人工智能本質存在何種定義,相同的是他們均認為醫(yī)療人工智能是受人類支配控制下的工具,應當套用現(xiàn)行產品責任和醫(yī)療損害侵權責任以確定人工智能醫(yī)療侵權責任承擔主體——“前者以產品缺陷為歸責依據,以MAH、生產者、銷售者、倉儲者、運輸者等為責任主體,后者以醫(yī)生和醫(yī)院的過錯為歸責依據,以醫(yī)院和醫(yī)生為責任主體”李潤生.論醫(yī)療人工智能的法律規(guī)制——從近期方案到遠期設想[J].行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