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041-2021 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_第1頁
DG-TJ 08-2041-2021 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_第2頁
DG-TJ 08-2041-2021 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_第3頁
DG-TJ 08-2041-2021 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_第4頁
DG-TJ 08-2041-2021 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

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TechnicaIstandardformetroshieIdtunneIingconstruction

DG/TJ08—2041—2021J11317—2021

主編單位: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批準部門: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

施行日期:2021年7月1日

2021上海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文件

滬建標定〔2021〕10號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

為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的通知

關于批準《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

各有關單位:

由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主編的《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標準》,經我委審核,現(xiàn)批準為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統(tǒng)一編號為DG/TJ08—2041—2021,自2021年

7月1日起實施。原《地鐵隧道工程盾構施工技術標范》

DG/TJ08—2041—2008同時廢止。

本規(guī)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解釋。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二。二一年一月七日

前言

根據(jù)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fā)〈2019年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建筑標準設計編制計劃〉的通知》(滬建標

定〔2018〕753號)的要求,由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隧

道工程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對《地鐵隧道工程盾構施工技術規(guī)

范》DG/TJ08—2041—2008進行修編。標準編制組經廣泛的調

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并參照國內外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在反

復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本標準。

本標準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基本規(guī)定;盾構施工準備;盾構施工測量;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地基處理;管片制作;盾構機進退場及組裝驗收;盾構始發(fā)和接收;盾構掘進施工;特殊地段施工;管片拼裝;壁后注漿;隧道防水和缺陷處理;盾構施工監(jiān)測;施工管

理;盾構機維修保養(yǎng);成型隧道驗收。

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有:

1.擴充完善“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地基處理”“盾構掘進施工”“特 殊地段施工”“管片拼裝”“壁后注漿”“隧道防水和缺陷處理”章節(jié)。

2.新增“基本規(guī)定”“盾構始發(fā)和接收”“盾構機維修保養(yǎng)”“成型隧道驗收”章節(jié)。

3.取消“盾構始發(fā)和隧道施工運輸”章節(jié),內容在“盾構始發(fā)和接收”以及相應施工章節(jié)表述。

4.調整更新“盾構施工準備”“盾構施工測量”“盾構進退場及組裝驗收”“盾構施工監(jiān)測”“施工管理”章節(jié)。

各單位及相關人員在執(zhí)行本標準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反饋至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地址:上海市世博村路300號1號樓;

—1—

郵編:200125;E-mail:shjtbiaozhun@126.com),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路909號1號樓;郵編:201103;E-mail:wd—mtr@163.com),或上海市建筑建材業(yè)市場管理總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橋路683號;郵編:200032;E-mail:shgcbz@163.com),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主編單位: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上海地鐵盾構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

宏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

同濟大學

上海申通軌道交通研究咨詢有限公司

上海同濟工程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員:畢湘利王秀志劉洪波吳迪施耀鋒

張恒韓偉勇陳培新石宇王衛(wèi)東

陸正

郭杰夫

鄧洪

陳立生

許文明

陳傳林

季昌

李炯

朱小龍

龔金弟

林佳晨

鄭剛

曹偉飚

李江莉

曾英俊

何巨川

趙國強

李民

管攀峰

沈張勇

傅富強

李青山

張順

高亮

狄宏規(guī)

卞國強

黃小平

張小會

主要審查人員:徐正良吳占東

白云孫九春

宋振華

魏建華

陳昌躍

上海市建筑建材業(yè)市場管理總站

—2—

目次

1總則 1

2術語 2

3基本規(guī)定 5

4盾構施工準備 6

4.1前期調查 6

4.2技術準備 6

4.3盾構機設備配置 7

4.4輔助設施準備 8

4.5施工場地準備 9

4.6工作井 9

5盾構施工測量 10

5.1一般規(guī)定 10

5.2地面控制測量 10

5.3聯(lián)系測量 12

5.4地下控制測量 12

5.5掘進施工測量 14

5.6貫通測量 16

5.7竣工測量 16

6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地基處理 18

6.1一般規(guī)定 18

6.2水泥系地基加固 18

6.3水泥系與凍結復合工法地基處理 19

6.4地基處理質量檢查與驗收 20

?1?

7管片制作 21

7.1一般規(guī)定 21

7.2準備工作 21

7.3原材料 21

7.4鋼模 22

7.5鋼筋骨架 23

7.6混凝土 24

7.7鋼筋混凝土管片 25

7.8鋼管片 27

7.9貯存與運輸 28

7.10出廠標準 28

7.11現(xiàn)場驗收 29

8盾構機進退場及組裝驗收 30

8.1一般規(guī)定 30

8.2盾構機進退場 30

8.3盾構機組裝調試 31

8.4盾構機驗收 31

9盾構始發(fā)和接收 32

9.1一般規(guī)定 32

9.2盾構始發(fā) 33

9.3盾構接收 34

9.4特殊工況盾構始發(fā)和接收 35

9.5井接頭施工 36

10盾構掘進施工 38

10.1一般規(guī)定 38

10.2盾構掘進操作 39

10.3盾構姿態(tài)控制 39

10.4沉降控制 40

10.5盾構施工監(jiān)控 41

?2?

10.6盾構掘進中止 41

10.7盾構平移、調頭、過站和空推 42

11特殊地段施工 43

11.1一般規(guī)定 43

11.2淺覆土層施工 44

11.3深覆土層施工 44

11.4小半徑曲線施工 44

11.5長距離隧道施工 45

11.6穿越地下管線段施工 45

11.7地下障礙物處理及穿越施工 46

11.8穿越建(構)筑物施工 46

11.9穿越水域的盾構隧道施工 47

11.10小凈距隧道施工 47

11.11疊交隧道施工 48

11.12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盾構隧道施工 48

11.13有害氣體段的盾構隧道施工 49

12管片拼裝 50

12.1一般規(guī)定 50

12.2拼裝準備 50

12.3拼裝作業(yè) 51

12.4管片拼裝質量控制 51

13壁后注漿 53

13.1一般規(guī)定 53

13.2注漿材料 53

13.3同步注漿作業(yè)及質量控制 53

13.4二次注漿作業(yè)及質量控制 54

14隧道防水和缺陷處理 55

14.1一般規(guī)定 55

14.2防水材料檢測 55

—3—

14.3隧道防水施工 56

14.4滲漏水處理 57

14.5管片修補 57

15盾構施工監(jiān)測 58

15.1一般規(guī)定 58

15.2隧道周邊環(huán)境監(jiān)測 60

15.3隧道結構監(jiān)測 61

15.4監(jiān)測控制值和預警 62

15.5資料整理和信息反饋 62

16施工管理 64

16.1一般規(guī)定 64

16.2質量管理 64

16.3安全管理 65

16.4作業(yè)環(huán)境管理 65

16.5應急管理 66

17盾構機維修保養(yǎng) 67

17.1一般規(guī)定 67

17.2盾構機再次使用前維修保養(yǎng) 67

17.3盾構機使用中日常維修保養(yǎng) 68

17.4盾構機備品備件 68

17.5盾構機應急保障 68

18成型隧道驗收 69

18.1主控項目 69

18.2一般項目 69

本標準用詞說明 71

引用標準名錄 72

條文說明 73

?4?

contênts

1Gênêralprovisions1

2Têrms 2

3Basicrêquirêmênts 5

4shiêldconstructionprêparation 6

4.1prêliminaryinvêstigation 6

4.2Têchnicalprêparation6

4.3sêlêctionandconfigurationofshiêlds7

4.4prêparationofauxiliaryfacilitiês8

4.5constructonplantprêparaton9

4.6workingshafts9

5shiêldconstructionsurvêys 10

5.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10

5.2Groundcontrolsurvêys 10

5.3connêctionsurvêys 12

5.4undêrgroundcontrolsurvêys 12

5.5Tunnêlingconstructionsurvêys 14

5.6Brêakthroughsurvêys 16

5.7às-builtsurvêys 16

6Foundationtrêatmêntofshiêldlanuchingsêctionand

arrivalsêction 18

6.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18

6.2Foundationimprovêmêntusingcêmênt 18

6.3Foundationtrêatmêntusingcêmêntandfrêêzing

compositêconstructonmêthod 19

?5?

6.4Qualityinspêctionandaccêptancêoffoundation

trêatmênt 20

7productionofshiêldsêgmênts 21

7.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21

7.2prêparation 21

7.3Rawmatêrial 21

7.4Mouldingofrêinforcêdconcrêtêsêgmênt 22

7.5Rêbarskêlêton 23

7.6concrêtê 24

7.7Rêinforcêdconcrêtêsêgmênts 25

7.8stêêlsêgmênts 27

7.9storagêandcarriagê 28

7.10Factoryaccêptancêcritêria 28

7.11Fiêldaccêptancêcritêria 29

8Entryandêxitofshiêldmachinêandassêmblyaccêptancê

…………30

8.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30

8.2Rrêquirêmêntsforêntryandêxitofshiêldmachinê

30

8.3shiêldassêmblyandcommissioning 31

8.4shiêldmachinêaccêptancê 31

9shiêldlanuchingandarrival 32

9.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32

9.2shiêldlanuching 33

9.3shiêldarrival 34

9.4constructonofshiêldlanuchingandarrvalundêr

spêcialworkingconditions 35

9.5constructonofworkingshaftjoints 36

10Drivingconstruction 38

?6?

10.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38

10.2shiêldêxcavationopêration 39

10.3shiêldpositionandstancêcontrolrêquirêmênts

39

10.4sêttlêmêntcontrolrêquirêmênts 40

10.5Monitoringofshiêldconstruction 41

10.6Têrminationofdrivingconstruction 41

10.7shiêldtranslation,u-turn,station-crossingand

êmpty-push 42

11constructionofspêcialsêctionsorundêrcomplêx

gêology 43

11.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43

11.2shallowcovêringconstruction 44

11.3Dêêpcovêringconstruction 44

11.4smallradiuscurvêconstruction 44

11.5Longdistancêtunnêlconstruction 45

11.6constructioncrossingundêrgroundpipêlnês 45

11.7undêrgroundobstaclêtrêatmêntandcrossing

construction 46

11.8constructioncrossingbuildings(structurês) 46

11.9shiêldtunnêlconstructionbênêathwatêrs 47

11.10smallclêar-distancêtunnêlconstructon 47

11.11Ovêrlaptunnêlconstruction 48

11.12shiêldtunnêlconstructionundêrcomplêx

gêologicalconditions 48

11.13shiêldtunnêlconstructionintoxicgasarêa 49

12sêgmêntinstallation 50

12.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50

12.2Installationprêparation 50

—7—

12.3Installation 51

12.4Installationqualitycontrol 51

13shiêldtunnêlgrouting 53

13.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53

13.2Groutingmatêrial 53

13.3synchronousgroutingopêrationandqualitycontrol

53

13.4sêcondarygroutingopêrationandqualitycontro

54

14Tunnêlwatêrproofinganddêfêcttrêatmênt 55

14.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55

14.2Têstsofwatêrproofmatêrials 55

14.3Tunnêlwatêrproofingconstruction 56

14.4Lêakagêtrêatmênt 57

14.5sêgmêntrêpairing 57

15Monitoringsurvêys 58

15.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58

15.2àroundtunnlêmonitoring 60

15.3Tunnêlstructurêmonitoring 61

15.4controlvaluêsandêarlywarning 62

15.5Dataprocêssingandfêêdback 62

16constructionmanagêmênt 64

16.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64

16.2Qualitymanagêmênt 64

16.3safêtymanagêmênt 65

16.4Opêratingênvironmêntmanagêmênt 65

16.5Emêrgêncymanagêmênt 66

17Maintênancêofshiêldmachinê 67

17.1Gênêralrêquirêmênts 67

?8?

17.2Maintênancêofshiêldmachinêbêforêrêusê 67

17.3Routinêmaintênancêofshiêldmachinê 68

17.4sparêpartsofshiêldmachinê 68

17.5Emêrgêncysupportofshiêldmachinê 68

18Tunnêlaccêptancê 69

18.1Mastêrcontrolitêms 69

18.2Gênêralitêms 6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71

Listofquotêdstandards 72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73

?9?

1總則

1.0.1為規(guī)范本市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質量和環(huán)

境安全,滿足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先進的要求,制

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本市地鐵工程采用單圓土壓平衡盾構機掘

進、預制管片拼裝的中等斷面及以下隧道施工與驗收?

1.0.3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與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

國家、行業(yè)和本市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1?

2術語

2.0.1土壓平衡盾構機earthpressurebalanceshieldmachine,EPB

以渣土為主要介質平衡隧道開挖面地層壓力、通過螺旋輸送

機出渣的盾構機。本標準中簡稱“盾構”或“盾構機”。2.0.2盾構法shieldtunnellingmethod

用盾構機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2.0.3工作井workingshaft

盾構機組裝、解體、調頭、空推、吊運管片和輸送渣土等使用的豎井,包括盾構始發(fā)工作井、盾構接收工作井和中間工作井等。2.0.4盾構始發(fā)sheldlaunching

盾構開始掘進至盾尾脫離始發(fā)工作井的施工過程。

2.0.5盾構接收sheldarrival

盾構機刀盤靠上圍護結構至盾構機進入接收工作井的施工

過程。

2.0.6盾構基座sheldcradle

用于保持盾構始發(fā)、接收等姿態(tài)的支撐裝置。2.0.7反力架reactionframe

為盾構始發(fā)掘進提供反力的支撐裝置。2.0.8管片segment

隧道預制襯砌環(huán)的基本單元,管片的類型有鋼筋混凝土管

片、纖維混凝土管片、鋼管片、鑄鐵管片、復合管片等。2.0.9負環(huán)管片temporarysegment

為盾構始發(fā)掘進傳遞推力的臨時管片。2.0.10開模mouldloosening

打開鋼筋混凝土管片模具上部或側部模板的過程?!?—

2.0.11出模demoulding

鋼筋混凝土管片脫離模具的過程。2.0.12防水密封條sealinggasket

鑲嵌于管片接縫處的條狀防水材料。

2.0.13遇水膨脹擋水條waterswellinggasket

粘合于管片接縫外側的長條狀密封墊,具有遇水膨脹性能,

可用于阻擋外部泥沙和輔助止水。

2.0.14壁后注漿back-fillgrouting

用漿液填充隧道襯砌環(huán)與地層之間空隙的施工工藝,包括盾尾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

2.0.15盾構調頭shieldu-turn

雙線區(qū)間隧道盾構施工完成一側隧道后調轉方向準備推進另一側隧道的過程。

2.0.16盾構過站shieldstation-crossing

利用專用設備將盾構機拖拉或頂推通過車站(或工作井)的

過程。2.0.17盾構空推shieldempty-push

盾構機不需要土體開挖的推進過程。

2.0.18盾構姿態(tài)shieldpositionandstance

盾構機的空間狀態(tài),通常采用水平偏差、高程偏差、盾尾間隙、俯仰角、方位角、滾轉角和切口里程等參數(shù)描述。

2.0.19盾構施工參數(shù)shieldtunnellingparameters

盾構法施工的控制參數(shù),主要包括土倉壓力、刀盤轉速與扭矩、總推力、推進速度、螺旋輸送機轉速及扭矩、油缸行程、同步注漿壓力及流量、盾尾油脂壓力及流量等。

2.0.20地層損失率formationlossrate

隧道開挖過程中單位長度實際開挖土體的體積和結構理論所占體積之差與結構理論所占體積的比值,用千分比表示。

—3—

2.0.21橢圓度ovality

圓形隧道管片襯砌拼裝成環(huán)后隧道最大與最小直徑的差值。2.0.22收斂變形convergencedeformation

圓形隧道管片襯砌環(huán)在外部水土壓力等荷載作用下直徑的變化量。

2.0.23通縫拼裝non-staggeredjointerection

拼裝完成后相鄰管片縱縫對齊的管片拼裝方式。

2.0.24錯縫拼裝staggeredjointerection

拼裝完成后相鄰管片縱縫錯開的管片拼裝方式。

2.0.25錯臺step

相鄰管片內弧面接縫處的徑向偏差。

?4?

3基本規(guī)定

3.0.1盾構隧道施工企業(yè)應具備施工管理體系,應建立質量控制和檢驗制度?

3.0.2盾構機設備應符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環(huán)境條件,并應

3.0.3盾構始發(fā)和接收、盾構正常掘進及特殊區(qū)段施工等關鍵環(huán)

滿足線路條件、隧道結構設計和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

節(jié)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應根據(jù)盾構機特點、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huán)境、設計要求及工程實踐制定?

3.0.4盾構施工期間應配備應急搶險救援人員和應急設備物資,并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管理?

3.0.5盾構法隧道施工應實施項目信息化管理,配置遠程監(jiān)控和實時通信系統(tǒng)?

3.0.6施工期間應對鄰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線、道路、鐵路、軌道

交通或其他重要設施等進行監(jiān)測,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措施?

?5?

4盾構施工準備

4.1前期調查

應進行施工勘查。

4.1.1應詳細了解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必要時

4.1.2應根據(jù)工程所在地的環(huán)境保護要求,進行工程環(huán)境調查。

1對工程影響范圍內的道路、地面建(構)筑物(新建、擬建及已建)及文物等進行現(xiàn)場踏勘和調查。

2對需加固或基礎托換的建(構)筑物應進行詳細調查,必要時應進行鑒定,并應做好施工預案。

3對工程影響范圍內的地下障礙物、地下構筑物及地下管

線等進行調查,必要時應進行現(xiàn)場探查。

4.2技術準備

4.2.1施工前,應具備下列資料:

1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報告。

2施工沿線的建(構)筑物(新建、擬建及已建)、地下管線和障礙物等環(huán)境調查報告。

3施工所需的設計圖紙資料和工程技術要求文件。

4隧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和風險應急救援預案。

4.2.2施工組織設計應滿足工程質量、安全、工期和環(huán)保要求。

4.2.3施工前,應熟悉設計圖紙,掌握設計意圖和要求,并應參加設計、勘察及管線等交底會議。

—6—

4.2.4施工前,應根據(jù)工程及盾構的特點,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

4.2.5施工前,應按工程特點、環(huán)境條件和調查現(xiàn)狀完成測量及監(jiān)測的準備工作。

4.3盾構機設備配置

4.3.1盾構機設備配置應包括殼體結構、刀盤刀具、刀盤主驅動、

推進油缸、管片拼裝機、螺旋輸送機、鉸接裝置、渣土改良系統(tǒng)、注

漿系統(tǒng)和盾尾密封系統(tǒng)等。

4.3.2盾構機殼體結構應具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保證其在所承受的正常施工荷載作用下各部件均處于安全可靠狀態(tài)。

4.3.3刀盤刀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刀盤結構形式應與地質條件相適應,刀盤面板可根據(jù)需要采取耐磨措施,刀盤開口率應能滿足盾構掘進和出渣要求。

2刀盤結構的強度和剛度應滿足工程要求。

3刀具的選型和配置應根據(jù)地質條件、開挖直徑、切削速

度、掘進里程、最小曲率半徑及地下障礙物情況等確定。

4添加劑噴口的數(shù)量及位置應根據(jù)地質條件、刀盤結構、開挖直徑等確定。

4.3.4刀盤主驅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刀盤主驅動形式應根據(jù)地質和環(huán)境要求確定,最大設計扭矩應滿足地質條件和脫困要求。

2刀盤轉速應根據(jù)地質條件和施工要求確定,轉速應可調。

3刀盤驅動主軸承密封應根據(jù)覆土厚度、地下水壓、添加劑注入壓力、掘進里程等確定。

4.3.5推進油缸應采取分區(qū)控制,每個分區(qū)液壓缸應具備行程監(jiān)測功能??偼屏鶕?jù)推進阻力的總和及所需的安全系數(shù)確定。

4.3.6管片拼裝機的自由度及抓持力應滿足拼裝要求,各動作應—7—

準確可靠,操作應安全方便。

4.3.7螺旋輸送機的結構和尺寸應根據(jù)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盾構直徑和掘進速度等確定。后閘門應具有可靠的緊急關閉功能。

4.3.8鉸接裝置應滿足隧道軸線曲率半徑的要求與承壓水作用下的密封要求,最大推力應考慮前后殼體姿態(tài)變化引起的阻力,每組鉸接液壓油缸應具備行程監(jiān)測功能。

4.3.9渣土改良系統(tǒng)和注漿系統(tǒng)應與地質條件相適應。注漿系統(tǒng)應具備物料注入速度和注入壓力調節(jié)功能。

4.3.10盾尾密封系統(tǒng)應安全可靠,滿足抵抗盾構外部泥水侵入的要求。

4.3.11盾構主機和后配套設備結構應滿足導向系統(tǒng)的安裝和通視要求,盾構掘進管理系統(tǒng)應與導向系統(tǒng)實現(xiàn)數(shù)據(jù)交互。

4.4輔助設施準備

4.4.1盾構施工輔助設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根據(jù)工程需要和環(huán)境保護要求,應配置符合盾尾同步注

漿需要的拌漿站。

2應選擇高效的水平及垂直運輸設備。

3供電設備應滿足盾構掘進施工要求。

4.4.2盾構始發(fā)和接收工作井內輔助設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始發(fā)工作井內盾構基座應具備盾構組裝、調試和始發(fā)條件。

2接收工作井內盾構基座安裝應能安全接收盾構,并應滿足盾構檢修、解體或整體移位的要求。

3盾構始發(fā)和接收基座宜采用定型產品。

4工作井內應布置必要的排水或泥漿處理設施。

5洞門密封裝置應滿足盾構始發(fā)和接收密封要求?!?—

4.5施工場地準備

4.5.1進場前應做好測量控制樁的交樁,并根據(jù)控制樁及相關資料完成初始姿態(tài)的測定復核。

4.5.2盾構施工場地布置應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施工工藝和周邊環(huán)境要求,合理規(guī)劃滿足工程施工所需的管片堆放場地、渣土存放場地、拌漿站及材料設備堆放場地等。

4.6工作井

4.6.1始發(fā)工作井的有效長度應大于盾構主機長度3m,且應為盾構后靠體系預留充足的安全距離;始發(fā)工作井的有效寬度應大于盾構直徑3m。

4.6.2接收工作井的平面內凈尺寸應滿足盾構接收、解體和整體

移位的要求。

4.6.3始發(fā)、接收工作井的底板標高應滿足相關裝置安裝和拆卸

所需的最小作業(yè)空間要求。

4.6.4洞門圈及其他預埋件等應在工作井施工時按要求完成預埋安裝。

—9—

5盾構施工測量

5.1一般規(guī)定

5.1.1盾構施工測量應包括地面控制測量、聯(lián)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掘進施工測量、貫通測量和竣工測量。

5.1.2施工前,應根據(jù)隧道線形、地面控制網(wǎng)、貫通長度、貫通精度、盾構自動導向系統(tǒng)和人工測量儀器的精度等,制定施工測量方案。

5.1.3地面控制測量和隧道貫通后地下控制測量應采用附合路線形式或同精度的其他形式布設和施測。

5.1.4地面施工測量控制點應埋設在施工影響的變形區(qū)以外。當施工現(xiàn)場條件限制時,埋設在變形區(qū)內的控制點使用前應定期進行檢核。

5.2地面控制測量

5.2.1平面和高程控制網(wǎng)應與線路工程整體控制網(wǎng)聯(lián)測,線路整體控制網(wǎng)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GB/T50308的規(guī)定。

5.2.2平面控制網(wǎng)應分為兩個等級,一等控制網(wǎng)宜采用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NSS)網(wǎng),二等控制網(wǎng)宜采用導線網(wǎng)。高程控制網(wǎng)可采用水準測量方法一次布網(wǎng)。

5.2.3控制網(wǎng)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一等平面控制網(wǎng)采用GNSS布網(wǎng)時,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31的規(guī)定。

—10—

水準尺

表5.2.31一等平面控制網(wǎng)GNSS)測量技術要求

平均邊長km)

固定誤差a

(mm)

比例誤差b(mm/km)

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mm)

最弱邊的相對中誤差

2

≤5

≤2

±10

1/100000

表5.2.32二等平面控制網(wǎng)(導線)測量技術要求

符合表5.2.32的規(guī)定。

2當二等平面控制網(wǎng)采用導線法布網(wǎng)時,測量技術要求應

平均邊長(m)

導線長度(km)

每邊測距中誤差mm)

測距相

對中誤

測角中誤差Ⅱ)

測回數(shù)

方位角閉合差 (Ⅱ)

全長相

對閉合

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 (mm)

DJ1

DJ2

350

3

±4

1/60000

±2.5

4

6

±5

1/35000

±8mm

注:為導線的角度個數(shù)。

3當高程控制網(wǎng)采用水準法布網(wǎng)時,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

表5.2.33的規(guī)定。

表5.2.33高程控制網(wǎng)水準)測量技術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數(shù)中誤差mm)

路線長度(km)

水準儀等級

觀測次數(shù)

往返較差、附和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

偶然中誤差

全中誤差

與已知點聯(lián)測

附合或環(huán)線

平地(mm)

山地(mm)

±2

±4

2~4

DS1

銦鋼尺

或條碼

往返各1次

往返各1次

±8

±2

注:為往返測段、附和或環(huán)線的線路長度(單位:km),為單程的測站數(shù)。

5.2.4盾構始發(fā)和接收工作井間應建立統(tǒng)一的施工控制網(wǎng),每個井位應布設不少于3個控制點。

5.2.5當水準路線跨越水域時,應進行跨水域水準測量,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12897的有關規(guī)定。

5.2.6地面控制網(wǎng)應定期復測,復測頻率每年不應少于1次;當—11—

控制點不穩(wěn)定時,應增加復測頻率或采取其他調整措施。

5.3聯(lián)系測量

5.3.1聯(lián)系測量應包括地面近井導線測量和近井高程測量、豎井定向測量和導入高程測量,以及地下近井導線和近井高程測量。

5.3.2地面近井導線和近井高程路線應采用附合路線形式,近井

導線測量和近井高程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本標準表5.2.32和表

5.3.3每次聯(lián)系測量應獨立進行3次,取3次平均值作為定向成

5.2.33的規(guī)定。

果。地下近井定向邊方位角中誤差不應超過±8Ⅱ,地下近井高程

點高程中誤差不應超過±5mm。

5.3.4隧道貫通前的聯(lián)系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聯(lián)系測量次數(shù)不應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進至100m、1/3貫通長度和距貫通面150m前分別進行1次。

2當貫通長度超過1500m時,應增加聯(lián)系測量次數(shù)或采用

高精度聯(lián)系測量方法,提高聯(lián)系測量精度。

3當?shù)叵缕鹗歼叿轿唤禽^差小于12Ⅱ時,可取各次測量成果的平均值作為后續(xù)測量的起算數(shù)據(jù)指導隧道掘進與貫通。

5.3.5豎井定向測量可采用聯(lián)系三角形法、陀螺儀與垂準儀組合定向法、兩井定向法、導線直傳法和投點定向法。

5.3.6導入高程測量可采用懸掛鋼尺法、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法、水準測量法和電磁波測距法。

5.3.7地下應埋設永久近井點。近井導線點不應少于3個,點間邊長宜大于50m。近井高程點不應少于2個。

5.4地下控制測量

5.4.1地下控制測量應包括地下施工導線測量、施工控制導線測—12—

量和地下施工水準測量、施工控制水準測量。

5.4.2地下控制測量起算點應采用直接從地面通過聯(lián)系測量傳遞到井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地下平面起算點不應少于3個,起算方位邊不應少于2條,高程起算點不應少于2個。

5.4.3控制點應埋設在穩(wěn)定的隧道結構上,并應埋設強制對中裝置。平面控制點應避開強光源、熱源、淋水等地方,控制點間視線距隧道壁和洞內設施應大于0.5m。

5.4.4地下控制網(wǎng)可為支導線和支水準路線,當有聯(lián)絡通道時,

應形成附合路線或結點網(wǎng)。貫通長度超過1500m的長隧道宜布

設成交叉雙導線。

5.4.5施工導線和施工水準應隨盾構掘進布設,當直線隧道掘進長度大于200m或到達曲線段時,應布設施工控制導線和控制水準。

5.4.6施工控制導線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直線隧道的導線平均邊長宜為150m,曲線隧道的導線平均邊長宜為60m,相鄰的長短邊邊長比不應大于3。

2應采用不低于DJ2級全站儀觀測,左右角應各測2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較差應小于4Ⅱ,邊長應往返觀測各2測回,往返平均值較差小于4mm。測角中誤差為±2.5Ⅱ,測距中誤差不應超過±3mm。

3導線點橫向中誤差mu宜滿足下式要求:

mu≤Φ×(0.8×)(5.4.6)

式中:u——導線點橫向誤差(mm);

m—貫通中誤差(mm);

cl——導線長度(m);D——貫通距離(m)。

5.4.7施工控制水準的水準點間距宜為150m;水準點可利用導線點,也可單獨埋設。

—13—

5.4.8延伸地下控制導線和控制水準時,應對現(xiàn)有施工控制點進行檢測,并應選擇穩(wěn)定點進行延伸測量。

5.4.9地下控制導線和控制水準在隧道貫通前應至少測量3次,并應與聯(lián)系測量同步進行。重合點重復測量坐標分量的較差應分別小于30×/(mm),高程較差應小于5mm。滿足要求時,應取其逐次平均值作為最終成果指導隧道掘進。

5.4.10隧道單向貫通距離大于1500m時,應在隧道每掘進1000m處,通過加測陀螺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控制網(wǎng)精度。

5.5掘進施工測量

5.5.1盾構始發(fā)工作井施工完成后,應采用聯(lián)系測量方法,將平面和高程測量數(shù)據(jù)傳入井下控制點。

5.5.2基座、反力架和洞門圈的安裝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利用隧道內測量控制點采用極坐標法放樣隧道中心線和盾構基座的位置、方向,應利用水準測量方法測設隧道高程控制線以及基座坡度,坐標和高程放樣中誤差為±5mm。

2反力架和洞門圈位置應采用三維放樣方法放樣,反力架

安裝后和洞門澆筑前應對其經過設計中心的豎直和水平位置進

行復測,并應提供相應里程的坐標或與中心的距離,放樣和復測

中誤差應為±10mm。

5.5.3盾構機就位后應采用人工測量方法測定盾構的初始姿態(tài),人工測量與盾構導向系統(tǒng)測量較差不應大于22(為點位測量中誤差)。

5.5.4當采用人工測量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盾構測量標志點應牢固設置在盾構上,且不應少于3個,標志點可粘貼反射片或安置棱鏡。

2盾構測量標志點的三維坐標應與盾構結構幾何坐標建立換算關系。

—14—

3盾構測量標志點測量宜采用極坐標法,并宜采用雙極坐標法進行檢核,測量中誤差為±3mm。

5.5.5當采用自動導向系統(tǒng)測量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始發(fā)前,應對輸入自動導向系統(tǒng)的線路設計參數(shù)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輸入。

3隧道掘進過程中應采用人工測量方法對導向系統(tǒng)測量成

2輸入自動導向系統(tǒng)的線路設計參數(shù)導出后應進行復核確認。

5.5.6隧道掘進中測量控制點遷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果進行檢核。

1遷站前,應測量盾構姿態(tài),并對相鄰控制點的幾何關系進行檢核,確認控制點位置正確。

2遷站時,盾構應停止掘進,利用確認的控制點進行遷站測量。

3遷站后,應對盾構姿態(tài)進行復核,遷站前后測定的盾構姿

態(tài)測量較差應小于22(為點位測量中誤差)。

5.5.7盾構姿態(tài)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測量內容應包括橫向偏差、豎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滾轉角和切口里程。

2盾構姿態(tài)計算取位精度應符合表5.5.7的規(guī)定。

表5.5.7盾構姿態(tài)計算取位精度

名稱

單位

計算取位精度

橫向偏差

mm

1

豎向偏差

mm

1

俯仰角

I

1

方位角

I

1

滾轉角

I

1

切口里程

m

0.01

—15—

3盾構始發(fā)掘進段和接收掘進段,應提高測量頻率。

4盾構姿態(tài)應根據(jù)測量成果及時調整。

5.5.8襯砌環(huán)姿態(tài)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襯砌環(huán)拼裝后,應進行盾尾間隙測量。

2襯砌環(huán)脫出盾尾后,應測量襯砌環(huán)中心坐標、底部高程和前端面里程,測量中誤差為±3mm。

3襯砌環(huán)脫出車架后,應測量襯砌環(huán)中心坐標、底部高程、

水平直徑、豎直直徑和前端面里程,測量中誤差為±3mm。

5.6貫通測量

5.6.1貫通測量應包括隧道的平面縱橫向貫通誤差測量和高程貫通誤差測量,測量時應在貫通面設置貫通相遇點。

5.6.2隧道橫向貫通測量中誤差不應超過±50mm,貫通測量極

限誤差應小于100mm;高程貫通測量中誤差不應超過±25mm,

貫通測量極限誤差應小于50mm。

5.6.3平面縱橫向貫通誤差,可利用隧道貫通面兩側平面控制點

測定貫通相遇點的坐標閉合差確定,也可利用隧道貫通面兩側中

線在貫通相遇點的間距測定;隧道的縱橫向貫通誤差應投影到線

路及其法線方向上。

5.6.4高程貫通誤差應利用隧道貫通面兩側高程控制點測量。

5.7竣工測量

5.7.1隧道貫通后應以始發(fā)和接收工作井內的控制點為起算點,對隧道內的導線點和水準點分別重新組成附合路線或附合網(wǎng),測量結果作為隧道竣工測量以及后續(xù)施工測量的依據(jù)。

5.7.2竣工測量應包括隧道軸線平面偏差、高程偏差、襯砌環(huán)橢圓度和隧道縱橫斷面測量等。隧道縱橫斷面測量應每5環(huán)測量—16—

1個斷面ˇ測量中誤差不應超過±10mm?

5.7.3竣工測量可采用全站儀解析法、斷面儀法、近景攝影測量法或三維激光掃描法?

?17?

6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地基處理

6.1一般規(guī)定

6.1.1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地基處理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huán)境、施工條件和工程造價等因素,選用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的地基處理工法。

6.1.2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地基處理可采用水泥系地基加固工法或水泥系與凍結復合的地基處理工法。

6.1.3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加固體應與工作井構成整體有效防水體

系,并根據(jù)地質條件和周邊環(huán)境情況考慮應急降水措施。

6.2水泥系地基加固

6.2.1水泥系地基加固宜選用三軸攪拌樁工法和(或)三重管旋噴樁工法;如受周邊環(huán)境條件限制,可采用全方位高壓噴射注漿工法(MJS)進行地基加固。

6.2.2水泥系地基加固范圍應根據(jù)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洞門尺寸與埋深、場地條件、周邊環(huán)境和造價等因素綜合確定。

6.2.3水泥系地基加固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水泥等原材料應有質保書及檢測報告。

2應做好鉆孔、拌漿、注漿等施工記錄。

3必須對加固鉆孔位置進行復核,孔位偏差不應大于20mm,并確認鉆孔位置無地下管線后才能開鉆。

4樁體施工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200,全方位高壓噴射注—18—

漿(MJS)水平鉆孔偏差不應大于1/150。

6.2.4加固體質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加固體應滿足均勻性、密封性及自立性要求。

2加固體無側限抗壓強度qu(28d)應大于0.8Mpa,滲透系數(shù)應小于10—7cm/s。

6.2.5盾構工作井圍護結構完成后可進行水泥系地基加固施工,

3采用攪拌樁加固時,弱加固區(qū)加固體強度不應低于原狀土。

與工作井圍護結構接合處加固應在盾構工作井主體結構回筑完

成28d后實施。

6.3水泥系與凍結復合工法地基處理

6.3.1復合工法地基加固處理應綜合考慮盾構工程籌劃、工程條

件和周邊環(huán)境等因素,分別確定水泥系和凍結工法加固處理的功

能要求及范圍。

6.3.2應先進行水泥系地基加固施工,后進行凍結施工,并應考

慮水泥系加固水化熱對凍結效果的影響。

6.3.3水泥系地基加固施工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第6.2節(jié)的規(guī)定。6.3.4凍結法地基處理宜按止水作用考慮,作為水泥系地基加固的輔助措施。有其他要求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方案。

6.3.5凍結孔、測溫孔開孔位置偏差不應大于50mm,開孔間距偏差不應大于75mm,最大偏斜率不應超過1%且最大傾斜量不應大于130mm。

6.3.6凍結停凍或分組停凍方案、凍結管及測溫管拔除方案應考慮盾構始發(fā)、接收具體工況和凍結加固形式,凍結管、測溫管拔除后封孔應密實、可靠。

6.3.7融沉注漿應利用盾構隧道管片上的預留注漿孔進行,有必要且施工條件具備時,可進行地面分區(qū)分次注漿。融沉注漿應遵

—19—

循多點、多次、均勻的原則;融沉注漿材料以單液水泥漿為主,水泥水玻璃雙液漿為輔。

6.4地基處理質量檢查與驗收

1地基加固施工過程檢查項目應包括材料質量、材料用量、

6.4.1地基加固處理質量檢查與驗收分為施工過程質量檢查、加固質量驗收兩個階段,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2加固質量驗收項目應包括水泥系加固的樁身完整性、強

施工樁位或鉆孔孔位、施工范圍等。

度、抗?jié)B性和均勻性等;復合工法地基處理還應對凍結孔、凍結

管、凍結系統(tǒng)、凍土帷幕平均溫度、抗?jié)B性能等進行質量驗收。

6.4.2洞門破除前應通過現(xiàn)場鉆孔取樣檢驗水泥系地基加固的樁身完整性、強度、抗?jié)B性和均勻性。應采用垂直和傾斜取芯的檢測方法(其中斜孔不少于2孔),鉆孔取芯孔位宜選在樁體搭接處,取芯深度不應穿透加固體且取芯不應侵入隧道斷面內。取芯完成后封孔應密實、可靠。

6.4.3凍結孔和測溫孔的開孔位置、開孔間距、偏斜、深度及凍土

帷幕平均溫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6.4.4盾構始發(fā)、接收前應在洞門處打“米”字形9點水平探測孔,探測孔深度應打穿圍護結構結合處加固層,距地下墻外側宜為700mm;如發(fā)現(xiàn)滲漏水或夾泥砂的現(xiàn)象,須采取補加固措施。

—20—

7管片制作

7.1一般規(guī)定

7.1.1管片生產企業(yè)應具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控制和檢驗制度,并制定安全生產和綠色生產制度。

7.1.2管片生產設備和設施應滿足生產要求,并應定期對主要設備進行檢定或測試。

7.1.3管片制作應滿足設計規(guī)定的精度、質量及耐久性等要求。

7.1.4管片生產應編制專項生產技術方案。

7.2準備工作

7.2.1生產線布置應符合工藝要求。

7.2.2管片生產前應采用三維激光測量進行鋼模質量驗收。

7.2.3混凝土攪拌、運輸、振搗、養(yǎng)護、鋼筋成型等設備完成安裝調試和安全檢查后應進行驗收;各種計量器具、設備應通過檢定。

7.2.4混凝土經試配確定配合比,其性能應符合設計及本標準要求。

7.2.5管片生產過程宜采用信息化管理。

7.3原材料

7.3.1鋼筋混凝土管片原材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具備產品質量證明文件,并根據(jù)國家現(xiàn)行相關標準復檢合格。—21—

2宜采用非堿活性骨料;當骨料存在潛在的堿硅反應危害時,混凝土中堿含量不得大于3.0kg/m3。

3細骨料宜采用中砂,細度模數(shù)、含泥量、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氯離子含量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預制混凝土襯砌管片》GB/T22082的規(guī)定;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及以上的混凝土結構,砂的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1%。采用人工砂時,總壓碎值指標應小于30%。

標、含泥量、針片狀含量、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

標準《預制混凝土襯砌管片》GB/T22082的規(guī)定。

4粗骨料宜采用連續(xù)級配的5mm~25mm碎石,壓碎指

5礦粉與粉煤灰的總摻量不得少于膠凝材料總量的20%。

6外加劑的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7復合纖維外觀應色澤均勻、表面無污染,其規(guī)格、性能、摻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定。

8預埋件規(guī)格和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9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

狀老銹。

7.3.2鋼管片的鋼材、焊接材料、防腐涂料、稀釋劑和固化劑等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性能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7.4鋼模

7.4.1鋼模必須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穩(wěn)定性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并滿足管片的尺寸和形狀要求;鋼模應便于安裝和拆卸。

7.4.2鋼模安裝后必須進行初驗,符合設計要求后可試生產,在試生產的管片中,隨機抽取3環(huán)進行水平拼裝檢驗,合格后方可正式驗收。

7.4.3鋼模周轉100次時,必須進行檢驗,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22—

應符合表7.4.3的規(guī)定。

表7.4.3鋼模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檢驗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測數(shù)量

檢驗方法

范圍

點數(shù)

1

寬度(mm)

±0.25

每塊

6

專用量具

2

弦長(mm)

±0.35

每塊

2

專用量具

3

底座夾角(。)

±1

每塊

4

專用量具

4

縱環(huán)向芯棒中心距(mm)

±0.2

全數(shù)

專用量具

5

內腔高度(mm)

0十2

每塊

6

專用量具

7.5鋼筋骨架

7.4.4鋼模宜定期采用三維激光測量方法進行檢驗,并形成三維展示圖。

7.5.1鋼筋骨架應采用焊接連接,并應在符合要求的胎模上制作成型。

7.5.2鋼筋骨架成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骨架連接時,應按下料表核對鋼筋級別、規(guī)格、長度、根數(shù)及胎模型號。

2采用二氧化碳保護焊等方式焊接時,應根據(jù)鋼筋級別、直徑及焊機性能進行試焊,在確定焊接參數(shù)后,方可批量施焊;焊接骨架的焊點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規(guī)定時,應采用對稱跳點焊接。

3焊接前應對焊接處進行檢查,不應有水銹、油漬和污物,焊接后不應有焊接缺陷。

7.5.3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驗收內容應包括:

—23—

1縱向主筋的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位置等。

2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間距等。

3預埋件的規(guī)格、數(shù)量、位置等。

4鋼筋保護層墊塊的規(guī)格、數(shù)量、位置等。

7.5.4鋼筋骨架制作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7.5.4的

規(guī)定。

表7.5.4鋼筋骨架制作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檢驗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測數(shù)量

檢驗方法

范圍

點數(shù)

1

主筋間距

±5

抽檢≥5件/班同類型

4

尺量

2

箍筋間距

±5

抽檢≥5件/班同類型

4

尺量

3

分布筋間距

±5

抽檢≥5件/班同類型

4

尺量

4

骨架長、寬、高

±5

抽檢≥5件/班同類型

4

尺量

5

保護層厚度

十5,—3

抽檢≥5件/班同類型

4

尺量

7.6混凝土

7.6.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70mm。

2在滿足設計要求及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可適當減少水泥用量。

3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4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

5混凝土中的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0.06%。

7.6.2混凝土生產與運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其工作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生產時應至少留置1組標準養(yǎng)護試件,作為驗證配合比的依據(jù)。

—24—

2應嚴格按施工配合比投放原材料,其計量偏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規(guī)定。

3每工作班至少測定1次砂石含水率,并根據(jù)測定結果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

4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和易性良好,應在攪拌或澆筑現(xiàn)場檢測坍落度,并逐盤檢查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復合纖維混凝土應控制攪拌時間使纖維充分混合。

5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7.6.3混凝土澆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并根據(jù)生產條件選擇適當?shù)恼駬v方式,振搗密實,不得漏振或過振,每立方混凝土的振搗時間不得大于20min。

2澆筑混凝土時不得擾動預埋件。

3管片澆筑成型后,在其初凝前宜再次進行壓面。

4澆筑混凝土時留置的試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

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規(guī)定。

7.6.4混凝土養(yǎng)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混凝土澆筑成型后至開模前,應覆蓋保濕,可采用蒸汽養(yǎng)護或自然養(yǎng)護。

2采用蒸汽養(yǎng)護時,應經試驗確定養(yǎng)護制度,并監(jiān)控溫度變化,做好記錄。

3管片出模后應先靜停降溫,再進行水中養(yǎng)護或保濕養(yǎng)護。

7.7鋼筋混凝土管片

7.7.1應在內弧面角部、端側面標記管片型號、管片編號、模具編號、生產日期及生產廠家。

—25—

7.7.2管片的質量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結構性能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3吊裝預埋件首次使用前必須進行抗拉拔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4管片不應存在露筋、孔洞、疏松、夾渣、有害裂縫、缺棱掉

角、飛邊等缺陷,麻面面積不得大于管片面積的1%,氣泡直徑不

得大于5mm。

2管片強度和抗?jié)B等級符合設計要求;每班次、每澆搗100m3混凝土,制作抗壓試件1組;每澆搗250m3混凝土,制作抗?jié)B試件1組。

7.7.3單塊管片的外觀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7.3的規(guī)定。

表7.7.3單塊管片的外觀尺寸允許偏差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測數(shù)量

檢驗方法

范圍

點數(shù)

1

外形尺寸

mm)

寬度

±0.5

每塊

內外側各3

尺量

弧弦長

±1

兩端面各1

厚度

十3—1

3

2

螺孔直徑及孔位

±1

3

7.7.4管片水平拼裝檢驗標準應符合表7.7.4的規(guī)定,每100環(huán)抽查3環(huán)。

表7.7.4混凝土管片水平拼裝允許偏差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查數(shù)量

檢驗方法

備注

1

環(huán)縫間隙

1

每條縫測3點

插片

水平拼裝按無墊片拼裝整環(huán)測試

2

縱縫間隙

1

每條縫測3點

插片

3

成環(huán)后內徑

±2

測4條

尺量

4

成環(huán)后外徑

0十4

測4條

尺量

5

縱環(huán)向螺栓全部穿進

符合設計要求

全數(shù)

目測

—26—

7.7.5管片應進行檢漏測試,每生產100環(huán)抽檢2塊。按設計抗?jié)B壓力保持時間不應少于3h,滲水深度應小于5cm。

7.8鋼管片

7.8.1鋼管片制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側板(腹板)及外弧板(翼緣板)構件必須采用整塊鋼材,

嚴禁拼接。

2鋼材如有彎曲應矯正后使用。矯正后鋼材表面不應有明

顯的凹面或損傷,劃痕深度不應大于0.5mm,且不應大于該鋼材

厚度負允許偏差的1/2。

3鋼材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并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工藝規(guī)程》JB/T9186的規(guī)定。

4應預留注漿孔及注漿管。

5鋼管片外露表面的防火、防腐處理和涂層加工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的規(guī)定。

7.8.2鋼管片質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鋼管片外觀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7.8.2的規(guī)定。表7.8.2鋼管片外觀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測數(shù)量

檢驗方法

范圍

點數(shù)

1

寬度

±0.5

每塊

內外側各3

尺量

2

弧弦長

±1

每塊

內外側各1

尺量

3

厚度

十3,—1

每塊

3

尺量

4

螺孔直徑及孔位

±1

每塊

3

尺量

5

環(huán)面與端面平整度

0.2

每塊

2

尺量

6

環(huán)面與端面垂直度

1

每塊

4

尺量

—27—

2鋼管片水平拼裝和檢驗方法應符合本標準第7.7.4條的規(guī)定。

3主要焊縫應按50%比例進行PT(著色探傷)或MT(磁粉探傷)檢查。

7.9貯存與運輸

7.9.2現(xiàn)場管片堆放應采取防撞措施,管片可采用內孤面向上或

7.9.1管片貯存場地應堅實平整,并有專用起吊設備。場地與管片之間的墊條厚度必須一致,放置位置正確。

單片側立的方式堆放,每層管片之間應正確設置墊木,堆放高度

應經計算確定。

7.9.3管片貯存時應注意保護,不允許污損管片。管片在堆場上的堆放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應采取防裂、防凍等措施。

7.9.4管片在吊裝過程中應采取適當?shù)姆雷o措施。管片運輸時

應放在支墊物上,層與層之間用墊木隔開,每層支承點應在同一

水平面上,各層墊木與支墊物應在同一垂直線上。

7.10出廠標準

7.10.1管片出廠必須經過質量檢查,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

7.10.2管片生產應具有可追溯性,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片型號、生產日期、生產編號等標志清晰醒目、無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