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三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詩鑒賞專題_第1頁
江蘇省高三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詩鑒賞專題_第2頁
江蘇省高三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詩鑒賞專題_第3頁
江蘇省高三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詩鑒賞專題_第4頁
江蘇省高三語文試卷分類匯編古詩鑒賞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三、古詩鑒賞(分)9.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臨江仙送錢穆父①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②,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③。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錢穆父:蘇軾的友人,時被謫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1)“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贊揚了友人什么樣的品格?(4分)答:(2)“送行淡月微云”句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2分)答:(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請簡要分析。(4分)答:參考答案三、古詩鑒賞(分)9.(1)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手法,贊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4分?!笆址ā?分,“品格”2分)(2)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送行時凄清幽冷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的心情。(2分?!胺諊?分,“心情”1分)(3)①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dāng)隨遇而安。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脫情懷。②是失意惆悵。意在感傷自身。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嘆。③如說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復(fù)雜,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聯(lián)系作品分析3分)高考姜堰、前黃、如皋、淮陰四校聯(lián)考高三語文試題三、古詩鑒賞。(8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山雨翁卷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霜。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山雨何紹基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1)翁卷《山雨》一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2)兩首詩都描寫了雨,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1)此詩前兩句描寫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2分)為后兩句作者的驚異之情作鋪墊(2分)(2)在描寫手法上,翁詩采用側(cè)面描寫,通過景色的描繪寫出了山雨的特點;何詩則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除側(cè)面描繪山雨之奇外,還在中間兩聯(lián)正面描繪山雨的特征。(4分)或者:在抒情手法上,翁詩寓情于景,抒寫了詩人對山雨奇景的驚異之情;何詩則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抒寫了詩人雨前的心曠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4分)(這兩個點任意寫一個都可給分。)20年蘇、錫、常、鎮(zhèn)四市高三教學(xué)情況調(diào)查(一)語文試題三、古詩鑒賞(分)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蘇軾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注:這首詞為蘇軾貶謫黃州時所作。⑴詞的上片,詩人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景物?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6分)⑵下片刻畫出詩人怎樣的形象?蘊含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情感?(4分)參考答案9.(1)寫景的角度:從視覺、聽覺、嗅覺的角度來寫景;遠近結(jié)合(由遠而近);仰看俯察。(3分)描寫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圍的景色,既開闊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滿野趣。(3分)(2)手拄藜杖緩步游賞的閑居者(或“隱逸者”、“貶謫者”)形象。(2分)表達了詩人超然俗務(wù)、悠閑自適的志趣,又流露出百無聊賴、得過且過的無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20——20學(xué)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試三、古詩鑒賞(8分).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昭君怨鄭域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1)上闋吟詠的對象是什么?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4分)(2)請具體分析下闋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及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參考答案三、古詩鑒賞(8分).(1)梅花。(2分)開放時間——未到春天;形態(tài)特點——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沒有的香味。(2分)(2)用“竹籬茅舍”“玉堂瓊榭”不同環(huán)境(1分)進行對比(1分)。贊美梅花不論遭遇冷落還是身處富貴都一樣高潔的品質(zhì)。(2分)如皋市20屆高三第一次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卷三.古詩鑒賞(8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初見嵩山(宋)張耒年來鞍馬困塵埃,賴①有青山豁我懷。日暮北風(fēng)吹雨去,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注】①賴:依賴,憑借。②豁我懷:使我開懷、振奮;豁,舒展。(1)詩的第二句寫嵩山的出現(xià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詩歌加以賞析。(4分)答:(2)“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是公認的全詩最精彩的一句,特別是“清瘦”二字更是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清瘦”這兩個字的妙處。(4分)答:參考答案三、(8分).【答案示例】(1)襯托(鋪墊)。前兩句從作者的奔走風(fēng)塵,在困頓和疲憊中,全賴青山使自己的情懷得到短暫的舒展..這樣,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給人一種親切感。(意思對即可)(2)此詩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寫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氣質(zhì)與追求。體現(xiàn)了詩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謂造語新奇。(意思對即可)【詩歌鑒賞】題為“初見嵩山”,顯然既要寫人又要寫山。作者有意把“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這一正面寫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對嵩山的感情和風(fēng)吹雨去的環(huán)境放在前面作為鋪墊,取得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藝術(shù)效果。這正是寫景的成功之處。不直露地寫初見嵩山時的驚喜,更不直露地表達自己的情懷,而先寫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懷,既從反面寫出了仕途的苦悶,又從正面寫出了“仁者樂山”之意。最后,在刻畫山的形象時,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為美的審美趣味,進而深化了詩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這是寫人的成功所在。連云港市20屆高三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三、古詩鑒賞(分)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定風(fēng)波·暮春漫興辛棄疾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①香篆③小簾櫳。卷盡殘花風(fēng)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fēng)。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注:①茶甌:一種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時所起到煙縷。(1)詞人在“少日”與“老去”的不同生命階段,面對同樣的春天卻有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和內(nèi)心感受,請對此分別加以說明。(6分)▲(2)下片的“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一句歷來為人稱妙。試分析其妙處。(4分)▲參考答案三、古詩鑒賞(分)9.(1)(6分)“少日”,春天來臨,詞人要“插花”、“走馬”、“醉千鐘”縱情狂歡,(1分)感覺生命像濃酒一樣讓人陶醉,其樂無窮。(2分)“老去”,春天來臨,詞人呆在小房子里,燒香、喝茶,消磨時光,(1分)內(nèi)心感受像病酒一樣痛苦難奈。(2分)(2)(4分)作者運用擬人手法,(1分)想像離此而去的春天,與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相遇,(1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問,(1分)想像奇特,生動形象,引人聯(lián)想。(1分)南通市20屆高三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語文三、古詩鑒賞(分)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分)采桑子晏殊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風(fēng)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1)“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詞中引起“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2)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具體分析。(6分)參考答案三、古詩鑒賞(分)9.(1)①因時光的流逝而驚夢。②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④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⑤因西風(fēng)的驟起而驚夢。⑥因月色的慘白而驚夢。⑦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評分建議:4分,答對四點即可,每點1分。(2)①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詞中借哀景抒發(fā)悲情,驟急的西風(fēng)、慘白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②運用襯托的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托人未歸。③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說“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評分建議:6分,三種手法答出兩種即可。手法1分,具體分析2分,各3分。鹽城市20/20學(xué)年度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三、古詩鑒賞(分)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臨江仙·暮春南宋趙長卿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別來此處最縈牽。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1)因“一春憔悴有誰憐”而“懷家”欲歸,又說“別來此處最縈牽”,聯(lián)系全詩看,詩人在詞中表達了哪些復(fù)雜的情感?(6分)▲▲(2)“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在表達上有什么特色?試從不同角度作簡要賞析。(4分)▲▲參考答案三、古詩鑒賞(分)9.(1)全詞傷春更是傷己(感傷2分);寄寓了詩人漂泊之感(1分),思鄉(xiāng)之愁(1分),自憐(惆悵)之意(1分),牽掛之情(1分)。(解說:在思鄉(xiāng)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悵自憐,又加重思鄉(xiāng)之情,同時寫出了一種飄零之感,羈旅之愁??途铀l(xiāng)時間長了,客居之地又成了新的牽掛之地。表現(xiàn)了作者欲去又流連、不去更思歸的難以割舍的復(fù)雜心情。)(2)從聽覺、視覺上寫春雨和煙柳,(1分)來烘托凄涼心境。(1分)寓情于景。(1分)借空濛的景色表達不舍的離情。(1分)淮安市20屆高三語文第四次調(diào)研考試三、古詩鑒賞(分)⒐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途中見杏花吳融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①,澹煙籠日暗神州。【注】①帝鄉(xiāng),此指長安。長安多杏樹。⑴請說明這首詩的首聯(lián)有怎樣的表達特色。(4分)⑵這首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江蘇省淮安市20屆高三語文第四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參考答案三、古詩鑒賞(分)⒐⑴(4分)首聯(lián)運用了反襯的藝術(shù)手法(或:以樂景襯哀情)。(2分)早春時節(jié),一枝俏麗鮮艷的杏花伸出墻頭,昭示著春天的生氣,可是作者面對這美好的景象,卻感到憂愁、苦澀。(2分)(樂景的介紹為1分,作者的感受為1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觸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⑵(6分)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開放了,帶來春天的消息,卻無蜂蝶采賞,只能自開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無法等到花朵開盡(1分)。②流離之苦(或:身世之嘆)(1分)。詩人飄零在外,縱逢賞心悅目之景也難停留(1分);杏花獨自盛開于早春,無蝶欣賞,正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寫照(1分)。③故國之思(1分)。詩人由眼前鮮艷的杏花聯(lián)想到當(dāng)年在京城看到的千萬樹杏花盛開的絢麗景象,這幅長安杏花圖代表著作者深心憶念著的長安生活(1分),與今日的流離在外形成對比,說明詩人雖然落魄飄零,卻依然心系朝廷(1分),點出了自己的愁懷所在。(三點任意答出兩點即可給6分,但每點必須附帶分析。具體到每點,答出情感給1分,分析給2分)南京市20屆高三語文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并州路李宣遠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guān)。孤城吹角罷,數(shù)騎射雕還。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淚,烽火起云間。⑴“孤城吹角罷,數(shù)騎射雕還”一聯(lián),描寫了什么時間的景象?是從什么角度描寫的?(3分)答:⑵使征人“垂淚”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3分)答:⑶請賞析詩的結(jié)句“烽火起云間”的妙處。(4分)答:三、古詩鑒賞(分)⒐⑴傍晚。(1分)“吹角”是從聽覺角度描寫,“射雕還”是從視覺角度描寫。(2分,每點1分)⑵黃葉飄零,秋景令人感傷;孤城吹角,戍邊生活凄涼;牛羊下山,引發(fā)征人鄉(xiāng)思。(3分,每點1分)⑶垂淚之時,烽煙忽起,形象地寫出了邊塞戰(zhàn)事殘酷;以景結(jié)情,含蓄蘊藉,表達了詩人對征人的同情。(4分,每點2分)南通市20屆高三語文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三、古詩鑒賞(分)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①浮云變古今。北極②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③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④。【注】①玉壘: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極:即北極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盜:指吐蕃。④梁父吟:諸葛亮遇到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⑴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內(nèi)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5分)⑵尾聯(lián)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江蘇省南通市20屆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三、古詩鑒賞(分)⒐⑴頷聯(lián)寫闊大悠遠的自然景象,頸聯(lián)寫國家動蕩不安的局勢;(2分)寄寓古今世事滄桑變幻、祈望國運久遠的感慨。(3分)⑵用典(借古諷今)。(1分)①暗諷君王重用奸邪,昏聵誤國;(2分)②表達自己空懷濟世之心卻報國無門的抑郁與自遣之情。(2分)江蘇省鹽城市20-20學(xué)年度高三年級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三、古詩鑒賞(分)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臨江仙[南宋]陳與義夜登小閣,憶洛陽舊游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注:作此詞時,作者住在浙江湖州。(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什么手法?描繪出“舊游”中怎樣的美好情境?請作簡要分析。(4分)(2)全詞如何圍繞“閑”的心緒,發(fā)出怎樣的感慨?(6分)鹽城市20/20學(xué)年度高三年級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9.(1)①動靜結(jié)合(1分)。②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駁和豪英坐飲、流水無聲、笛聲陣陣來構(gòu)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yōu)美游樂圖。(3分)動靜結(jié)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叢中,樹影斑駁(靜);午橋上,豪英坐飲(動);長河中,流水無聲(有動有靜);杏花里,笛聲陣陣(動)。構(gòu)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yōu)美游樂圖。(2)從洛陽舊游到現(xiàn)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閑”,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2分);從昔日與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閑”,感慨個人知交零落(2分);從二十多年的轉(zhuǎn)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閑”,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yè)無成。(2分)蘇、錫、常、鎮(zhèn)四市20屆高三語文教學(xué)情況調(diào)查(二)三、古詩鑒賞(分)⒐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采蓮曲(唐)白居易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采蓮詞(唐)張潮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fēng)。

⑴兩首詩都寫了采蓮女,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4分)

⑵兩首詩在寫人的手法上有哪些異同?請具體分析。(6分)

20年蘇、錫、常、鎮(zhèn)四市高三教學(xué)情況調(diào)查(二)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三、古詩鑒賞(分)⒐⑴白詩描寫的是一位情竇初開(或“多情”,1分)、靦腆羞澀(或“羞澀”,或“靦腆”,1分)的采蓮姑娘;張詩描寫的是一群互助(或“團結(jié)”,或“友愛”,1分)、勇敢(1分)的采蓮姑娘。⑵①兩首詩前兩句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寫成“襯托”;或者寫“景物描寫為人物出場作鋪墊”)。②白詩后兩句采用神態(tài)描寫(或“細節(jié)描寫”)勾畫人物形象(2分)。③張詩后兩句采用白描手法(2分,如寫“動作描寫”給1分)。宿遷市20屆高三語文五月份仿真試題三、閱讀下面古詩,然后回答問題。(分)閩中秋思杜荀鶴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注: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⒐⑴后人評說本詩工于煉字,試以“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一聯(lián)為例,簡析“煉字”這一技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是詩文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在抒寫內(nèi)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jié)合全詩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⑴上聯(lián)當(dāng)中“勻”“弄”兩字,運用擬人的手法,使“雨”與“風(fēng)”情態(tài)畢現(xiàn),極富情趣;“叢叢”與“葉葉”二詞用疊字,增添了音樂性,瑯瑯上口,余味無窮。(答四組字詞1分,分別點出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