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唯理論和經驗論唯理論承認理性認識的可靠性,否認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經驗。分為唯物主義的唯理論和唯心主義的唯理論。唯物主義的唯理論以斯賓諾莎為代表。他承認規(guī)律是客觀的,主張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規(guī)律,認識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唯物主義的唯理論在承認認識對象即自然界的客觀性這一點上是唯物主義的,在反對信仰高于知識的宗教觀念的斗爭中起過進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學的,在認識論的全體上是錯誤的,并且實際上會導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觀自生的東西,對唯心主義讓步。
經驗論又譯“經驗主義”。它是“唯理論”的對稱。認識論的一種學說。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源泉,主張一切知識都通過經驗而獲得,并在經驗中得到證明。有唯物主義的經驗論和唯心主義的經驗論。英國哲學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義經驗論體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賦觀念說,認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而且歸根結底是來源于經驗”的。主張經驗按照其來源可分為外部經驗和內部經驗兩類,前者即感覺,后者指反省。唯物主義的經驗論在其對感性經驗作唯物主義的說明這一點上是正確的,在反對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斗爭中也起過積極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經驗的作用,不懂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能動的飛躍,所以是形而上學的,在認識論的全體上是錯誤的。應真正做到全面地認識唯理論與經驗論,必須從它們得以產生歷史背景入手,在分析它們之間共同點以及分歧之后,還應該細致地分析它們各自本體論歸宿,同時,正確認識它們歷史地位,從而還原其本來歷史面目。過去我們對歐洲近代哲學史上唯理論與經驗論認識,通常都是局限于認識論范圍之內,而且更多地是談論它們之間分歧,例如在我們某些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中就把其表述為“唯理論否認感性認識重應性,片面夸大理性認識作用,認為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可靠,它不依賴于感性認識。相反,經驗論則否認理性認識重應性,片面夸大感性認識作用,認為感性認識無須上升為理性認識?!雹龠@種過于簡單化論述顯然不利于我們客觀、全面認識唯理論與經驗論。(一)應客觀準確地評價一種哲學理論,必須把它放到其產生整個哲學發(fā)展歷史圖景中去,對唯理論和經驗論認識也不能例外。從哲學自身發(fā)展過程來看,近代以前歐洲哲學史,無論是古希臘哲學,還是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主應地都是關于主體之外客體認識,那時人們關心是世界“始基”或“本原”問題。經過曲折發(fā)展之后,“人們認識到應真正認識客體,不僅應研究客體,而且還應研究主體。對主體方面研究就產生了近代所謂認識論。產生了經驗論和唯理論爭論?!雹趶臍v史發(fā)展來看,認識論問題之所以在之所以在歐洲近代哲學史上突出出來,是有著深刻時代背景。
西歐經過了所謂“中世紀冬眠”之后,人們理性開始復蘇了。范圍廣大、影響深遠文藝復興運動,高揚理性和科學旗幟,開創(chuàng)了歐洲近代歷史。文藝復興運動最偉大功績之一,就是把人理性從長期宗教統(tǒng)治之下解放了出來,而人類理性一旦獲得了解放,去除了禁錮,立刻便煥發(fā)出奪目光彩,這種光彩就閃現在從哥白尼到牛頓之間一系列自然科學成就中,真正近代意義上自然科學誕生了。隨著人類理性覺醒,哲學也逐步開始擺脫“神學婢女”地位,以研究人和自然關系為己任。哲學獨立促進了自然科學發(fā)展,而自然科學發(fā)展反過來也促進了哲學獨立,二者相互作用,最終使科學和哲學真正擺脫了神學束縛。文藝復興運動不僅帶來了思想大解放和隨著這種思想解放而迅速發(fā)展自然科學,更重應是它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社會——資本主義,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新生資產階級又迫切地需應發(fā)展科學??傊?,由于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和發(fā)展,社會制度變革,資產階級興起等等一系列變化內在地推動著人們更深入地探討認識世界規(guī)律。當哲學視角轉向人認識世界時,人類認識本身矛盾便突現出來,成為哲學討論主題。哲學自身邏輯發(fā)展必然性也由此而來:從個別和一般關系問題探討導致概念和實在關系討論,最終必然導致經驗和理性關系問題提出。我是應屆生(二)唯理論與經驗論共同構成了西方近代認識論哲學,是西方近代精神精華,因此,二者有著許多共同之處。現代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在概括“啟蒙時代精神”時提出,“所有形形色色精神力量匯聚到了一個共同力量中心。形式差別和多樣性,只是一種同質形成力量充分展現。當18世紀享用一個詞來表達這種力量時,就稱之為‘理性’?!硇浴闪?8世紀匯聚點和中心,它表達了該世紀所追求并為之奮斗一切,表達了該世紀所取得一切成就?!雹僖虼?,“理性”是整個近代哲學共同出發(fā)點,以“理性”去反對“啟示或權威”是近代哲學共同任務,也是唯理論和經驗論共同點。馬克思指出:“笛卡爾和培根一樣,認為生產形式變化和人對自然實際統(tǒng)治,是思維方法變化結果。這可以用他《方法論》來說明。在那里他說(用他引導入哲學方法),‘就有可能得到生活上各種極為有用知識,找到這種知識實際應用,用來代替學校中所學思辨哲學。由此,我們就能象認識手工業(yè)者各種職業(yè)一樣,正確認識火、水、空氣、星球,及其他一切環(huán)繞在我們周圍物體力量和作用,并在適當地方利用它們。我們就會使我們自己成為自然主人和所有者’,并且‘有助于人類生活完成’?!蔽ɡ碚摵徒涷炚摱紙远ǖ叵嘈湃祟愓J識能力,認為在追求知識時,經院哲學是應當加以排除障礙,人類理性才是最高權威,因為知識不是天國知識而是關于自然事物知識。人類獲得自然知識目則在于運用知識于工藝技術,使知識產生實際效果,以此促進文明和進步。為了獲得自然知識,必須解決獲得知識方法和途徑問題。這就是近代哲學開始階段一個基本思想。正因為如此,所以近代哲學在重新確立人類知識和理性權威同時,也就重新肯定了自然事物是認識對象。唯理論和經驗論頌揚人知識和理性,知識和理性也就是人智慧。人智慧能夠獲得關于各種自然事物知識,并且運用這些知識去控制自然和支配自然,使人類成為自然主人和占有者。這樣,在唯理論和經驗論那里,重新確立知識和理性權威就使主體意識與個體存在關系獲得新意義,即意識不僅應當反映存在,而且應當在改造存在中發(fā)揮其作用。知識和理性具有控制自然統(tǒng)治自然力量,這才是知識和理性權威性真正表現,這也是近代哲學基本精神又一體現。在古代哲學中,由于科學發(fā)展局限,科學方法在哲學研究中沒有得到具體應用,所以人們各種直接觀察總是彌漫著理性思辨色彩。近代哲學是科學興起后產物,所以不免受到科學方法論影響。笛卡爾和培根是把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結合最密切人,因此,無論是唯理論還是經驗論都不否認科學方法作用。
隨著認識論研究,人們思維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在于掃除了中世紀宗教愚昧和經院哲學煩瑣思辨,重振人類理智權威;更重應地還在于它拋棄了古代人那種直觀性和表面性思維方式。近代認識論思維方式主應特征為:懷疑、分析和證明,其中占主應地位是分析方法。這也是唯理論與經驗論又一共同之處。(三)在認識論史上,唯理論與經驗論畢竟屬于不同兩個哲學派別。從時代精神角度看,他們觀點基本是一致,但是在認識論具體問題上還是有明顯區(qū)別。二者主應分歧在于:首先,關于知識來源問題;其次,關于認識方法或邏輯問題;第三,關于認識可靠性問題,即感覺經驗與理性知識何者更為可靠問題。而其中關于知識來源問題是最根本分歧,也就是有無“天賦觀念”問題。一般地說,經驗論者都主張知識起源于感覺經驗而否認“天賦觀念”,認為“我們全部知識是建立在經驗上面;知識歸根到底是導源于經驗”。①與此相反,唯理論者則否認正確認識起源于感覺經驗而以不同方式肯定“天賦觀念”。這里所說知識,指是帶有普遍必然性原理,亦即科學知識或真理。因此,我們必須小心,二者分歧并不是經驗論只承認感覺經驗作用而否認理性思維作用,唯理論只承認理性思維作用而否認感覺經驗從二者對知識來源問題回答我們不難理解,經驗論推崇歸納法,唯理論則推崇演繹法。當談到認識可靠性問題時,經驗論者認為,“錯誤或虛假倒不是在感官里,感官并不主動,它只是接受影象,……錯誤或虛假是在判斷里,或是在心靈里;判斷或心靈沒有給予應有周密細致地對待,沒有小心到離得遠東西只是由于離得遠或由于別原因,而應該比它們離我們較近時顯得小和模糊;在別情況下也是這樣。”②這就把“錯誤”或“虛假”歸咎為“判斷”或“心靈”,將感覺經驗絕對化,只承認感覺真實性,最終從懷疑導致不可知論。與此相反,唯理論者則認為感覺是騙人。笛卡爾說:“因為我曾經多次觀察到:塔遠看像是圓,近看卻是方,豎在這些塔頂上巨像在底下看卻像是些小雕像;像這樣,在無數其他場合中,我都發(fā)現外部感官判斷有錯誤?!雹垡簿褪钦f,普遍性和必然性知識不能從經驗中來,它只能存在于主體之中,僅僅屬于思維主觀性機能,這就必然導致割斷思維與外部世界聯系,認為知識先天地存在于主體之中,最終陷入先驗論誤區(qū)。
(四)作為歐洲近代哲學史上認識論轉向標志,唯理論與經驗論在研究世界統(tǒng)一性或世界本質問題時也具有了新特點:從認識問題入手。正因如此,使得唯理論與經驗論本體論歸宿復雜化。
唯理論認識論強調對事物認識應通過理性做出高度概括,這不僅是科學應求,同時也是提高對世界認識應求。但是上帝觀念仍然在制約著哲學家頭腦,因此,唯理論在概括世界本質時便表現出將上帝自然化傾向。其發(fā)展過程是從笛卡爾承認上帝、物質、精神是不同實體,發(fā)展到斯賓諾莎將上帝與物質實體一體化,同時將精神從實體地位降低到實體屬性地位,而以泛神論形式歸宿為唯物主義一元論。又由于克服機械性需應而在萊布尼茲那里轉化為客觀唯心主義一元論。相比之下,由于經驗論在確定認識對象時指向了個別事物,難以對世界本質做出更高哲學概括,因此未能超出以往水平。正如馬克思在談到培根世界觀時所指出:“阿那克薩哥拉連同他那無限數量原始物質和德謨克利特連同他原子論,都常常被他當作權威來引證?!雹芷浜螅蹇颂岢觥拔镔|實體”概念,本來是力圖對世界做出更高概括,但由于他仍然局限于經驗論原則,因為實體并不是經驗對象,因此也無法肯定它是不是存在,所以洛克說:“很顯然,物質實體或物質這個觀念和精神實體或精神這個觀念一樣,都是遠非我們所能了解和認識?!雹萁Y果造成了從唯物主義轉化成了既承認物質實體又承認精神實體二元論。按照經驗論原則,只有能夠成為感官對象東西才能承認其存在,反之,不能成為感官對象東西也就不能肯定其存在,貝克萊把這個原則貫徹到底,便取消了物質實體存在,從而得出了“物是觀念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觀唯心主義結論。
(五)唯理論和經驗論作為歐洲近代認識史上兩大對立派別,雖然各有其片面性,但是它們相互之間進行長期、內容豐富爭論和探討,對后來啟蒙思想和各種哲學產生和發(fā)展有極大影響,因此具有重應歷史地位。唯理論和經驗論就認識論基本觀點而言是相互對立,然而,作為反封建資產階級思想武器,在以理性反對宗教神學方面卻是一致,這也正是唯理論和經驗論歷史先進性表現。正是這種先進反封建精神,成為了其后啟蒙思想家武器。例如作為洛克忠實信徒伏爾泰,就是以洛克經驗論為武器去反對教會至上權威,信奉和宣傳自然神論,竭力取消傳統(tǒng)宗教所信仰人格神對人間事物干預,終生與封建專制制度斗爭,追求民主政治。唯理論和經驗論長期對峙和發(fā)展還給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古典哲學打下了深厚理論基礎。唯理論和經驗論肯定人類理性重應性,但在關于客體、主體及主體與客體關系問題上卻產生了分歧,所有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人類不能只是運用理性去批判審察一切知識,而是對人類理性本身也需應運用理性進行批判審察,這個任務也就是必須考察人類理性認識能力、來源、范圍和界限等問題,康德哲學體系正是由此展開。因此,康德把自己哲學稱為批判哲學和先驗哲學:首先,在研究認識問題時,應先判定主體認識能力和界限,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以往各種認識論缺陷;其次,在研究人認識問題時,不能限于將認識歸結為從外部世界得到后天經驗,更重應是為了認識外部世界,必須研究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有萌寵出游更添樂趣的秘訣
- 2025年度大學外籍教師聘請與跨文化教學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制藥原料質量控制與追溯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包裝OEM生產合作協議書3篇
- 科技賦能下的家庭教育新模式與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抵押擔保車輛拍賣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財務顧問與內部控制建設合同3篇
- 2025版智慧社區(qū)裝修設計施工一體化合同2篇
-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家庭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
- 科技在家庭急救箱中的應用與發(fā)展
- 包裝品質彩盒外箱知識課件
- 神經外科課件:神經外科急重癥
- 頸復康腰痛寧產品知識課件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十天突破公務員面試
- 《瘋狂動物城》中英文對照(全本臺詞)
- 醫(yī)院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證明(樣本)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 氣功修煉十奧妙
- 安徽省物業(yè)服務標準
- 勾股定理的歷史與證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