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愛醫(yī)資源-神經內科診療規(guī)范_第1頁
愛愛醫(yī)資源-神經內科診療規(guī)范_第2頁
愛愛醫(yī)資源-神經內科診療規(guī)范_第3頁
愛愛醫(yī)資源-神經內科診療規(guī)范_第4頁
愛愛醫(yī)資源-神經內科診療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病學診療指南

威海市立醫(yī)院

神經內1科

目錄

第一章腦血管疾病

第一節(jié)腦出血

第二節(jié)蛛網膜下腔出血

第三節(jié)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第四節(jié)腦梗死

第五節(jié)靜脈竇血栓形成

第二章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第一節(jié)急性細菌性腦膜炎

第二節(jié)急性病毒性腦膜炎

第三節(jié)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

第四節(jié)結核性腦膜炎

第三章運動障礙疾病

第一節(jié)帕金森病

第四章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脫髓鞘疾病

第一節(jié)多發(fā)性硬化

第五章癲癇

第六章頭痛

第一節(jié)偏頭痛

第二節(jié)緊張型頭痛

第八章脊髓疾病

第一節(jié)急性脊髓炎

第九章周圍神經疾病

第一節(jié)三叉神經痛

第二節(jié)貝耳麻痹

第三節(jié)吉蘭-巴雷綜合征

第四節(jié)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病

第十章肌肉和神經肌肉接頭疾病

第一節(jié)重癥肌無力

第二節(jié)周期性癱瘓

第十一章神經系統(tǒng)遺傳及變性病

2

第一節(jié)多系統(tǒng)萎縮

第二節(jié)運動神經元病

第三節(jié)阿爾茨海默病和相關疾病

—癡呆

二阿爾茨海默病

三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

3

第一章腦血管疾病

第一節(jié)腦出血

【概述】腦出血是指原發(fā)于腦實質內的出血,故稱為自發(fā)性腦出血;高血壓

性小動脈硬化和破裂是本病最常見的原因,故也稱作高血壓性腦出血。腦淀粉樣

血管病、動靜脈畸形、動脈瘤、血液病、凝血功能異常、腦動脈炎、藥物濫用、

以及腫瘤和腦梗死為其他的腦內出血原因。自發(fā)性腦出血的出血部位以殼核最多

見,其次為丘腦、尾狀核、半球白質、腦橋、小腦和腦室等。

【臨床表現(xiàn)】

一.i般癥狀

1.急性起病并出現(xiàn)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一般可數(shù)小時內達高峰。個別患者

因繼續(xù)出血和血腫擴大,臨床癥狀進行性加重,持續(xù)時間6-12小時。

2.除小量腦出血外,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意識障礙的程

度是判斷病情輕重和預后的重要指標。

3.頭痛和嘔吐是腦出血最常見癥狀,它可單獨或合并出現(xiàn)。腦葉和小腦出

血頭痛最重,少量出血可以無頭痛。頭痛和嘔吐同時出現(xiàn)是顱內壓增高的指征之

O

4.血壓增高是腦出血常見的原因與伴發(fā)病。血壓增高和心跳及脈搏緩慢同

時存在,往往是顱壓高的重要指征。

5.腦出血者可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癲癇發(fā)作多為局灶性和繼發(fā)性全身發(fā)作。以

腦葉出血和深部出血最多見。

二.局灶癥狀和體征:局灶癥狀與血腫的部位相關,但定位診斷準確性不如

神經影像之結果。

1.殼核出血: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最常見的類型。多為外側豆紋動脈破裂所

致。血腫可局限于殼核本身,也可擴延累及內囊、放射冠、半卵園中心、顆葉或

破入腦室。血腫向內壓迫內囊出現(xiàn)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對側輕偏癱或偏癱、感覺障

礙和偏盲。急性期伴有兩眼向血腫側凝視,位于優(yōu)勢半球可出現(xiàn)失語;非優(yōu)勢半

球可出現(xiàn)失用和失認,視野忽略和結構性失用。

4

2.丘腦出血:丘腦出血若出血體積較大,按血腫擴展的方向不同而出現(xiàn)不

同的臨床綜合征:向外擴張侵及內囊;向內破入腦室;向下侵及下丘腦和中腦背

側;以及向上擴張侵及頂葉白質,因而出現(xiàn)各自的相應癥狀和體征。但臨床常見

的臨床表現(xiàn)以多寡為序有:輕偏癱或偏癱、半身感覺缺失、上凝視麻痹、瞳孔異

常(瞳孔縮小和光反射消失)、失語、疾病感缺失、眼球向病灶側凝視(與殼核

出血同)、偏盲和緘默。若血腫直徑小于2cm,限局于丘腦本身時,因血腫在丘

腦內的定位而出現(xiàn)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1)前外側型:輕度的前額葉癥狀、輕度的

感覺和運動障礙。(2)后外側型:嚴重的運動和感覺障礙,以及瞳孔縮小和上凝

視麻痹等,預后較差。(3)正中型:急性期出現(xiàn)意識障礙,急性期過后隨以前額

葉征,如主動性降低和注意力及記憶力障礙。(4)背側型:表現(xiàn)為頂枕葉征,優(yōu)

勢半球可出現(xiàn)失語,非優(yōu)勢半球可出現(xiàn)圖形記憶障礙。

3.尾狀核出血:尾狀核區(qū)出血,多見于尾狀核頭部,極易破入腦室,所以

最多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發(fā)病的頭痛、嘔吐、頸僵直等腦膜刺激征,并伴有一定

程度意識障礙,短暫性近記憶力障礙,臨床上難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鑒別。另外,

還可出現(xiàn)短暫性對側凝視麻痹,對側輕偏癱和短暫性偏身感覺缺失。偶可見同側

Homer綜合征,這些癥狀于出血向下和外向擴延時多見。偶可見出血從尾狀核頭

部擴延至丘腦前部,臨床表現(xiàn)為突出的短暫性近記憶力障礙。

4.腦葉出血(Lobarhemorrhage):腦葉出血是指皮質下白質出血。和其他

類型的腦出血不同的是除慢性高血壓是其主要病因外,多見的病因還有腦淀粉樣

血管病和動靜脈畸形等疾患。腦葉出血臨床表現(xiàn)常和血栓栓塞性腦梗死難以區(qū)

分。腦葉出血的神經功能缺損因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現(xiàn)各異:

(1)額葉出血:額葉出血可出現(xiàn)前額痛,以血腫側為重、對側偏癱、雙眼

向血腫側凝視、二便失禁、意識障礙及癲癇。

(2)頂葉出血:可造成對側偏身感覺缺失和對側視野忽略,也可出現(xiàn)對側

同向偏盲或象限盲,輕微的偏癱和疾病感缺失。

(3)顆葉出血:可造成對側1/4象限的視野缺失??沙霈F(xiàn)血腫側耳前或耳

周為主的頭痛,偶可出現(xiàn)激越性澹妄。優(yōu)勢半球可導致Wernicke失語。血腫波

及左潁-頂區(qū)可造成傳導性失語或完全性失語;非優(yōu)勢半球出血可有意識模糊和

認知障礙。

5

(4)枕葉出血:血腫同側眼眶部疼痛和對側同向偏盲,可有短暫性黑蒙和

視物變形,有時有感覺缺失、書寫障礙等。

5.腦橋出血:腦橋出血是腦干出血最高發(fā)的部位,是基底動脈的旁正中支

破裂所致。腦橋出血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因血腫的大小,定位,破入腦室與否和有

無腦積水而變異很大。腦橋少量出血癥狀較輕,臨床上較易與腔隙性梗死混淆。

原發(fā)性腦橋出血可分為三種臨床類型:

(1)重癥出血型(60%):出血量大,組織結構破壞嚴重,癥狀很快達高峰,

表現(xiàn)為深度昏迷,呼吸異常,高熱,四肢癱瘓,去大腦強直,瞳孔可縮小至針尖

樣,但對光反應良好,可有凝視麻痹,雙側錐體束征,因出血量大常波及鄰近結

構,特別是中腦和腦室系統(tǒng),而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預后不良,多死亡。

(2)半側腦橋綜合征(20%):出血累及單側腦橋基底部和頂蓋部,臨床

表現(xiàn)為輕偏癱、無意識障礙、眼球向病灶對側凝視、單側角膜反射消失、構音障

礙、周圍面神經麻痹、對側肢體和同側面部感覺減退?;颊呖纱婊睿窠浌δ苋?/p>

損亦可有所恢復。

(3)背外側頂蓋綜合征(20%):臨床表現(xiàn)為凝視麻痹或同側外展神經麻

痹(或二者皆有)、眼球偏斜、單側角膜反射消失、單側面神經麻痹、對側肢體

和同側面部感覺減退、構音障礙。也可無運動障礙、意識狀態(tài)保持完整、偶有步

態(tài)或肢體共濟失調。多存活,神經功能缺損可獲得相當程度的恢復。

(4)腦橋出血也可造成急性閉鎖綜合征,但多累及腹側的結構。

6.小腦出血:小腦出血發(fā)病可呈急性,亞急性或慢性,臨床表現(xiàn)因定位,

血腫大小,血腫的擴延,腦干受累,出血破入第四腦室與否,以及有無腦積水等

多種因素而變化很大。小腦出血最多發(fā)生在齒狀核。急性小腦出血臨床表現(xiàn)為突

然枕或額葉頭痛、頭暈、眩暈、惡心、反復嘔吐和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者多有軀

干或肢體共濟失調、同側凝視麻痹、小瞳孔但對光反應好。水平眼球震顫、面肌

無力常見。并不是所有小腦出血患者都表現(xiàn)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當血腫小于

3cm直徑時,患者可只表現(xiàn)嘔吐,有或無頭痛,步態(tài)不穩(wěn)或肢體共濟失調有或不

明顯。大量出血時,血腫壓迫第四腦室和大腦導水管造成急性梗阻性腦積水和顱

內壓急性升高,可導致腦疝和死亡,應緊急處理。

7.腦室出血:原發(fā)性腦室出血在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突然頭痛、嘔吐、迅速進

6

入昏迷,或昏迷逐漸加深,雙側瞳孔縮小,雙側病理反射陽性,可出現(xiàn)去大腦強

直等。頭顱CT可見各腦室系統(tǒng)充滿血液。

【診斷要點】

一.依靠典型臨床表現(xiàn)

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急性發(fā)病和病情進展迅速,伴隨頭痛、意識障礙

外,并有局灶癥狀和體征者。

二.影像學檢查:頭顱CT可見出血改變者。早期CT檢查即可顯示密度增

高,可確定出血的大小、部位,出血周圍水腫成低密度改變,以排除非出血性疾

患。病情需要和有條件時可作MRI檢查。小腦出血者應定期作CT檢查,至少

一周復查一次;病情變化時隨時復查,除注意觀察血腫本身的變化外,特別注意

觀察有無腦室對稱性擴大等腦積水的征象,以指導治療。

三.輔助檢查:

1.CT檢查能診斷。在沒有條件時可進行腰椎穿刺協(xié)助診斷,但腦脊液正

常者不能否定腦出血的診斷。顱內壓增高、腦干受壓者禁忌腰穿。

2.非高血壓性腦出血,應注意血液學、免疫學及顱內血管的檢查,以明確病

因。

【治療方案及原則】

一般治療:臥床休息2—4周,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保持大小便通暢,預防和及時治療褥瘡、泌尿道、呼吸道感染等。

二.控制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血壓多增高。對血壓高的處理應個體化,應

參照患者原有無高血壓、有無顱壓高、年齡、發(fā)病的時間和原發(fā)疾病和合并疾病

具體確定。若顱內壓高時,應先降顱內壓,再根據血壓情況決定是否進行降血壓

治療。處理時,過高血壓有可能使破裂的小動脈繼續(xù)出血或再出血和血腫擴大;

而過低的血壓又會使腦灌注壓降低和加重腦損害,應權衡利弊審慎處理一般對

原血壓正常,又無嚴重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將血壓控制在出血前原有水平或略高;

原有高血壓者將血壓控制在150—160mmHg/90-100mmHg為宜。血壓

N200/110mmHg時,在降顱壓的同時可慎重平穩(wěn)降血壓治療,使血壓維持在高于

發(fā)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收縮壓在170-200mmHg或舒張壓

100-1lOmmHg,暫時可不用降壓藥,先脫水降顱壓,并密切觀察血壓情況,必要

7

時再用降壓藥。血壓增高是因顱內壓增高引起時,應以積極降低顱內壓治療為主。

收縮壓<165mmHg或舒張壓<95mmHg,不宜降血壓治療。腦出血患者偶可見血

壓低下,應積極尋找原因,并適當給予增壓處理。

三.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較大的腦內血腫周圍會出現(xiàn)腦水腫,多于出血

后3—4天到達高峰,嚴重時造成顱內壓過高和腦疝,可危及生命。治療顱內壓

增高常用的藥物有:可選20%甘露醇125—250ml,靜脈滴注,每6-8h-次,注

意尿量、血鉀及心腎功能。也可應用甘油果糖250-500ml靜脈滴注,每8—12小

時一次,也可適量應用速尿。有條件時可選用白蛋白。應用這些藥物時,應注意

排尿量和應控制出入水量。

四.控制體溫:頭顱局部降溫是腦出血的重要治療措施,但體溫不宜低于

34C,并發(fā)的肺炎等常造成體溫增高,應積極抗感染治療。

五.癲癇發(fā)作的預防和處理:如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給予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等

一?線抗癲癇藥處理。

六.手術治療:

1.適應證:大腦半球血腫30ml以上,小腦血腫10ml以上者,家屬要求和

同意下,可作神經外科手術治療。明確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量小于上述標準應

予手術治療。原發(fā)性腦室出血可考慮腦室引流治療。

2.禁忌證:癥狀較輕,病情穩(wěn)定者;出血標準或GCS“分者。

七.早期康復治療:早期將患肢置于功能位,急性期過后,及早進行肢體功

能、言語障礙及心理的康復治療。

8

第二節(jié)蛛網膜下腔出血

【概述】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顱內血管

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而言。顱腦損傷引起的稱為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因腦實質出血,血液穿破腦組織而進入蛛網膜下腔者稱為繼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

血。本節(jié)只介紹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簡稱SAHo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依

次為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和高血壓性動脈硬化。少見的病因有腫瘤、血液

病、腦動脈炎、結締組織病、抗凝治療并發(fā)癥等。

【臨床表現(xiàn)】部分患者發(fā)病前有一定的誘發(fā)因素,如:體力勞動、咳嗽、排

便、奔跑、飲酒、情緒激動、性生活等。

急性期病者

多為急驟起病,主訴劇烈頭痛,位于前額、后枕或整個頭痛,并可延及頸肩

背腰等部位,頭痛發(fā)生率為70—100%。老年人頭痛較輕,偶可主訴頭昏或眩暈。

半數(shù)以上的患者伴惡心及嘔吐,多為噴射性嘔吐。約33—81%患者有意識障礙,

多為起病后立即發(fā)生,程度可從輕度意識模糊至昏迷。持續(xù)時間可自數(shù)分鐘至數(shù)

天。老年人意識障礙較重。可有淡漠、畏光、少動、言語減少等,有的患者出現(xiàn)

澹妄、幻覺、妄想躁動等。

部分病者有癲癇發(fā)作,可發(fā)生在出血時或出血后,表現(xiàn)為全身性或部分性

發(fā)作。個別患者可以癲癇發(fā)作為首發(fā)癥狀。

體格檢查時可見頸項強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陽性。少數(shù)病者在發(fā)

病早期Kemig征可以陰性。

眼底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的玻璃體下出血,在發(fā)病數(shù)小時內發(fā)現(xiàn),約于2

周內逐漸吸收和消失。玻璃體下出血的發(fā)現(xiàn)有診斷價值??梢姷揭粋然螂p側視乳

頭水腫。

止匕外,體格檢查中,可以見到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神經系統(tǒng)體征。如顱神經麻

痹:以一側動眼神經最多見,可有面神經麻痹、視和聽神經麻痹、三叉神經和外

展神經麻痹。偏癱和偏身感覺障礙:可出現(xiàn)短暫的或持久的肢體單癱、偏癱、四

肢癱、偏身感覺障礙等局限性癥狀和體征。

亦可見到自主神經和內臟功能紊亂,如體溫升高、血壓升高、心電圖ST段

9

降低,巨大0波改變以及應激性潰瘍、呼吸功能紊亂或急性肺水腫等。

二.遲發(fā)性神經功能缺損(delayedneurologicaldeficits):

遲發(fā)性神經功能缺損或稱作后期并發(fā)癥:包括再出血、腦血管痙攣、急性非

交通性腦積水和正常顱壓腦積水等。再出血以5—11天為高峰,81%發(fā)生在一月

內。臨床表現(xiàn)為,在病情穩(wěn)定好轉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

識障礙加重、原有局灶癥狀和體征亦可重新出現(xiàn)。血管痙攣通常在出血后3-5天

發(fā)生,持續(xù)1—2周,表現(xiàn)為病情穩(wěn)定后有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定位體征和意識障礙。

腦血管痙攣嚴重時可導致腦梗死,主要表現(xiàn)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狀好轉后又出現(xiàn)

惡化或進行性加重;意識狀態(tài)好轉后又加重至嗜睡或昏迷;出現(xiàn)偏癱、偏身感覺

障礙、失語等神經系統(tǒng)局灶體征;出現(xiàn)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升高癥狀;腰穿無再出

血的表現(xiàn)。蛛網膜下腔出血后一周左右,可見腦室開始擴大,發(fā)生急性或亞急性

腦室擴大和腦積水。晚期可出現(xiàn)正常顱壓腦積水表現(xiàn)為精神障礙、步態(tài)異常和尿

失禁。

【診斷要點】

(一)依靠典型臨床表現(xiàn),突然發(fā)生的劇烈頭痛和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

癲癇發(fā)作、顱神經損害,特別是動眼神經麻痹,或輕偏癱等局限性體征,若眼底

檢查發(fā)現(xiàn)玻璃體下出血即可診斷SAHo

鑒別診斷包括腦膜炎、偏頭痛急性發(fā)作、高血壓腦病、腦實質內出血、腦室

出血、顱內腫瘤等。

(二)腦脊液檢查:均勻血性腦脊液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現(xiàn),起病

一天后紅細胞開始破壞,腦脊液逐步變黃,持續(xù)2—3周,故腦脊液黃變提示蛛

網膜下腔陳舊出血可能。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計數(shù)輕度增高。

(三)影像學檢查:

1.CT檢查可以顯示蛛網膜下腔、腦池、腦溝內的高密度影的蛛網膜下腔出

血以及繼發(fā)顱內血腫、腦室出血、腦積水、腦水腫、腦梗死等,顱底、鞍上池、

側裂等處可見高密度影,在發(fā)病開始后5天內陽性率較高。MR1診斷蛛網膜下

腔出血的實用價值沒有CT高,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發(fā)現(xiàn)動脈瘤等。CT

和MRI也可排除非動脈瘤SAH的病因,如腫瘤或血管畸形等。

2.腦血管造影:數(shù)字減影動脈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

10

廣為應用,是確定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可確定出血的病因、部位、

性質,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及血管痙攣等。MRA可在任何時候進行,DSA選

擇出血3天內或3周后進行為宜。

【治療原則及方案】治療原則為盡早明確病因,對因治療,防止繼發(fā)性血管

痙攣,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防止再出血和并發(fā)癥等。

1.一般治療: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情緒激動和用力,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大小便通暢。應盡早請神經外科會診,完成病因檢查和

積極早期介入或手術治療。沒有條件的地區(qū)和醫(yī)院應當立即告知病情的危險性,

并絕對臥床3-4周。

2.控制血壓:血壓過高是再出血的危險因素之一,過低可致腦缺血,故應

使血壓控制在正常偏低(參考腦出血章節(jié))。

3.控制顱內壓:可予20%甘露醇125—250mL靜脈滴注,每6—8h一次,

注意尿量、血鉀及心腎功能。也可應用果糖甘油250—500ml慢滴,每8—12小時

一次,注意血糖和血鈉。也可適量應用速尿(參考腦出血章節(jié))。

4.抗纖溶藥物:為防止血塊溶解引起的再出血,應用較大劑量的抗纖溶藥

物,常用包括: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止血環(huán)酸等。但抗纖溶藥物易引起深

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和腦積水,以及誘發(fā)和加重腦血管痙攣等。近年來,

對該類藥物的應用尚有爭議。

5.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痙攣:,可應用鈣通道拮抗劑如尼莫地平緩慢靜滴治療

14天。在手術處理動脈瘤后,在保證無再出血的情況下,可在嚴密觀察下進行

短期擴容、增高血壓和增加心排出量的治療。

6.對癥處理:止痛,控制煩躁不安、改善睡眠和防止便秘等。

7.外科處理:動脈瘤應外科處理包括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應在發(fā)病72

小時或在2-3周后進行。腦內血腫應手術清除。急性非交通性腦積水嚴重時,可

行腦室穿刺引流術,正常顱壓腦積水可行腦室腹腔分流術。

11

第三節(jié)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概述】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為局部性缺血造成的

短暫性腦或視網膜的神經功能缺陷,臨床表現(xiàn)為缺血部位的相應癥狀和體征,

每次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為數(shù)分鐘至1小時;可反復發(fā)作;無任何急性梗死的證據發(fā)現(xiàn)。

TIA不是良性疾病,它預示患者處于發(fā)生腦梗死、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意外的高

度危險中,應予積極處理,以減少發(fā)生腦梗死的機率。

【臨床表現(xiàn)】

TIA的臨床表現(xiàn)隨受累的血管不同而表現(xiàn)不同。

1.短暫性單眼盲(transientmonocularblindnessoramaurosisfugax):又稱

發(fā)作性黑蒙,短暫的單眼失明是頸內動脈分支,眼動脈缺血的特征性癥狀。

2.頸動脈系統(tǒng)TIA:以偏側肢體或單肢的發(fā)作性輕癱最常見,通常以上肢

和面部較重;主側半球的頸動脈系統(tǒng)缺血可表現(xiàn)失語、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

盲。

3.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常見癥狀有眩暈和共濟失調、復視、構音障礙、

吞咽困難、交叉性或雙側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皮質性盲和視野缺損。另外,還

可以出現(xiàn)猝倒癥。

【診斷要點】

(-)臨床診斷:TIA患者就醫(yī)時多發(fā)作已過,因此,診斷只能依靠病史。

在對TIA患者作出臨床診斷之后,應同時對患者進行神經影像學檢查,以除外

可導致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的非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

(二)病因診斷

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規(guī)、血沉、凝血象、血生化等。有條件時,可作抗

磷脂抗體、以及凝血前狀態(tài)(prothromboticstate)的檢查,如凝血酶時間、同型

(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測定。

2.心臟: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必要時可做24小時心電監(jiān)測以了

解心臟節(jié)律的變化。

3.供應腦的大動脈和腦動脈的檢查:頸部多普勒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

12

(TCD)o有條件和必要時可做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以及數(shù)字減影動

脈血管造影(DSA)檢查。

4.血流動力學變化:主要是尋找可以導致腦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低血壓、

脫水、心臟功能差、大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其供血區(qū)的血流量下降等。

(三)鑒別診斷:TIA應與可以導致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發(fā)作的疾病相鑒別,

如伴先兆的偏頭痛、部分性癲癇、顱內結構性損傷(如腫瘤、血管畸形、慢性硬

膜下血腫、巨動脈瘤等)、多發(fā)性硬化、迷路病變、代謝性疾?。ㄈ绲脱前l(fā)作、

高鈣血癥、低鈉血癥等)、心理障礙等;發(fā)作性黑蒙應與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相鑒

別。

【治療方案及原則】

(-)治療目的及原則:TIA患者處于發(fā)生腦梗死、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意外

的高度危險中,應予積極處理,以減少發(fā)生腦梗死的機率。于TIA后發(fā)生腦梗

死的機率很高,發(fā)作后第一個月為4-8%,第一年為12-13%,5年內為24—29%。

頻發(fā)性TIA(CrescendoTIA)定義為24小時內發(fā)作2次或2次以上者,應予急

診處理。

(二)藥物治療

1.一旦發(fā)生TIA之后,應及時就醫(yī),并進行系統(tǒng)的病因學檢查,以制定TIA

的治療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劑:腸溶阿司林50-150mg/日、氯2格雷(Clopidogrel)75mg,每日一

次。

3.抗凝治療:不作為TIA常規(guī)治療,對于伴發(fā)房顫、風濕性心瓣膜病的缺

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建議使用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必要時可用靜脈肝素或低

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4.鈣離子拮抗劑:能阻止細胞內鈣超載,防止血管痙攣,增加血流量,改善

微循環(huán),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氟桂利嗪5-10mg每晚1次。

5.其他:可應用中醫(yī)中藥,改善血液循環(huán)。.

(三)病因治療

(四)外科手術治療:當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在70%以上時,在患者和家

屬同意下,可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剝除術。患者高齡,體質較差者可考慮血管內介

13

入治療。應當在設備較好和該項手術熟練和有經驗的醫(yī)院進行。

14

第四節(jié)腦梗死

【概述】

腦梗死或稱腦梗塞是指腦部供血中斷,又無充分的側枝循環(huán)代償供血時導致

的腦組織的缺血和缺氧性壞死和腦軟化。而產生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群。不包括全腦

性缺血和缺氧性壞死,如窒息和心跳和呼吸暫停引起的全腦病損。

【臨床表現(xiàn)】

腦梗死的臨床表現(xiàn)和受累的血管的部位、范圍、次數(shù)、原發(fā)病因和側支循環(huán)

以及患者的年齡和伴發(fā)疾病等諸多因素有關。以下介紹典型的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

(-)腦梗死的臨床分類(TOAST分類):

1.大動脈動脈粥樣動脈硬化(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

2.心源性腦栓塞(cardioembolism)

3.小血管閉塞(small-vesselocclusion)(包括無癥狀腦梗死)

4.其他病因確定的腦梗死(strokeofotherdeterminedetiology)

5.病因不能確定的腦梗死(strokeofundeterminedetiology)

(二)不同血管系受累的臨床表現(xiàn):

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是缺血性腦卒中最常

見的類型。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約占缺血性腦卒中的60%-80%,

起病相對較慢,常在數(shù)分鐘、數(shù)小時甚至1-2天達到高峰,不少患者在睡眠中發(fā)

病,約15%的患者以往經歷過TIA。腦梗死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可區(qū)分為前循環(huán)和后

循環(huán),或稱頸動脈系統(tǒng)和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癥狀。

1.頸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主要表現(xiàn)為病變對側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主半球

病變常伴不同程度的失語,非主半球病變可出現(xiàn)失用或認知障礙等高級皮質功能

障礙。其他少見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意識障礙、共濟失調、不隨意運動及偏盲等。

2.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累及枕葉可出現(xiàn)皮質盲、偏盲;累及到顆葉內

側海馬結構,可出現(xiàn)近記憶力下降;累及腦干或小腦可以出現(xiàn)眩暈、復視、吞咽

困難、霍納綜合征、雙側運動不能、交叉性感覺及運動障礙、共濟失調等。累及

到腦干上行網狀激活系統(tǒng)容易出現(xiàn)意識障礙。

15

3.腔隙梗死(Lacunarinfarcts):

腔隙梗死是指腦或腦干深部血管直徑100-400mm的穿通動脈梗塞所引起的

缺血性小梗死,大小介于直徑為021.5立方毫米之間,多由穿通動脈阻塞所致,

主要累及前脈絡膜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或基底動脈的深穿支。

腔隙梗死主要見于高血壓患者。受累部位以多寡為序:有殼核、腦橋基底、

丘腦、內囊后肢和尾狀核;另外也可累及內囊前肢、皮質下白質、小腦白質和肌

臟體。腔隙梗死預后良好。但多次發(fā)生腔隙梗死而產生的多發(fā)性腔隙梗死或稱腔

隙狀態(tài)可導致假性球麻痹和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腔隙梗死表現(xiàn)至少有20種臨

床綜合征,但以下列四型為最常見。

(1)純運動偏癱(Puremotorhemiparesis):多由于內囊、放射冠或腦橋基底

部腔隙梗死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一側輕偏癱或偏癱,主要累及面及上肢,下肢受累

很輕,可伴有輕度構音障礙,但不伴失語、失用或失認、沒有感覺,視野或高級

皮質神經功能障礙。

(2)純感覺卒中(Puresensorystroke):亦稱作純偏身感覺卒中,多是由于丘

腦腹后外側核腔隙梗死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偏身麻木、感覺異常、累及面、上肢、

軀干和下肢。主觀感覺障礙比客觀發(fā)現(xiàn)的感覺障礙要重。放射冠或頂葉皮質的缺

血梗死,腦橋內側丘系的腔隙梗死也可表現(xiàn)純感覺卒中。中腦背外側小出血若只

局限于背側脊髓丘腦束也可表現(xiàn)為純感覺中風。

(3)偏輕癱共濟失調(ataxichemiparesis):又稱同側共濟失調和足輕癱

(Homolateralataxiaandcruralparesis)o由于內囊后支或腦橋基底部的腔隙梗死

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病變對側下肢為主的輕癱,并伴有癱瘓同側上下肢的共濟失調、

足跖反射伸性、但無構音障礙,面肌受累罕見。該綜合征也可見于丘腦內囊,紅

核病損;也見于大腦前動脈表淺支阻塞造成的旁中央區(qū)病損。

輕偏癱和共濟失調同時發(fā)生在一側肢體的解剖學基礎尚不完全肯定。同側上

肢共濟失調認為是由于累及皮質-腦橋-小腦束致使小腦功能低下所致,而以足受

累為主的輕偏癱是由于放射冠上部病損所致,因為曾發(fā)現(xiàn)由于左側大腦前動脈供

應區(qū)的旁中央區(qū)的皮質下梗死造成的右輕偏癱和共濟失調患者的左外側額葉皮

質和右側小腦半球的血流皆降低,被認為是交叉大腦-小腦神經機能聯(lián)系不能

(diaschisis)所致。

16

(4)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Dysarthria-Clumsyhandsyndrome):多由腦橋

上1/3和下2/3之間的基底深部的腔隙梗死所致。臨床特征是核上性面肌無力、

伸舌偏斜、構音障礙、吞咽困難、手精細運動控制障礙和足跖反射伸性。內囊部

位的腔隙梗死也可造成這種綜合征。另外,殼核和內囊膝部的腔隙梗死和小的出

血除可造成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外尚伴有小字征(micrographia)。

以上所述四型臨床綜合征實際上只是解剖學意義的綜合征,缺血性腔隙梗死

和皮質下或腦干的局限小出血也可造成這些綜合征。

[診斷要點]

(-)腦梗死的臨床診斷

1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

1)常于安靜狀態(tài)下發(fā)病。

2)大多數(shù)發(fā)病時無明顯頭痛和嘔吐。

3)發(fā)病較緩慢,多逐漸進展或呈階段性進行,多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也可見于動脈炎、血液病等。

4)意識清楚或輕度障礙。

5)有頸內動脈系統(tǒng)和(或)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

6)頭部CT或MRI檢查:可發(fā)現(xiàn)和癥狀和體征相一致的責任病灶。影像

學表現(xiàn)需符合缺血性改變。

7)腰穿腦脊液正常。

2.腦栓塞

1)急性發(fā)病,在數(shù)秒、數(shù)分鐘內到達高峰。

2)多數(shù)無前驅癥狀。

3)意識清楚或有短暫性意識障礙。大塊栓塞時可伴有病側頭痛、惡心和嘔

吐。偶有局部癲癇樣表現(xiàn)。

4)有頸動脈系統(tǒng)或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癥狀和體征。

5)腰穿腦脊液檢查正?;蛴醒?,若有紅細胞可考慮出血性腦梗死。

6)栓子的來源可分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

7)頭部CT或MRI檢查可發(fā)現(xiàn)梗死灶。

3.腔隙性梗死

17

1)發(fā)病多由于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2)多無意識障礙。

3)可進行MRI檢查明確診斷。

4)臨床神經癥狀較輕。

5)腰穿腦脊液(CSF)正常。

(-)腦梗死的病因學診斷

1.病因檢查

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規(guī)、血沉、凝血像、血生化等。根據患者的臨床情

況可適當?shù)脑黾酉鄳臋z查項目,如凝血酶時間、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的測定。

2)心臟首先可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必要時可做24小時心電監(jiān)

測心臟節(jié)律的變化,必要和有條件時可做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以了解反常栓子

的來源。

3)腦動脈和腦血流的檢查可做頸部多普勒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TCD)、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MRV)等。必要時可行數(shù)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

4)血流動力學檢查尋找可以導致腦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低血壓、脫水、

心臟功能差、大動脈狹窄或梗阻。

2.全身情況的檢查:心臟、血生化、血氣、各種免疫指標、胸片及腹部B

超等。腦栓塞患者更應對心臟功能的檢查。

(三)腦梗死的鑒別診斷:腦梗死需與腦出血鑒別,特別是小量腦出血易與腦

梗死混淆。但頭部CT的普遍應用,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的鑒別診斷已

不再困難。如患者有意識障礙,則應與其他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鑒別(如代謝性腦

病、中毒等)。

[治療方案及原則]

(-)治療原則:急性腦梗死的治療與“時間窗'’密切相關。急性腦梗死可分為

三個階段,即超早期(指發(fā)病1-6小時以內)、急性期(1-2周)和恢復期(>2

周一6個月。要特別重視超早期和急性期的處理,要注意全身綜合治療與個體化

相結合,針對不同病情、不同病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1.盡早恢復腦缺血區(qū)的血液供應。

18

2.防治缺血性腦水腫。

3.加強監(jiān)護和護理,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

4.早期給予系統(tǒng)化及個體化的康復治療,

(二)具體治療方案

1.急性期的般治療:

(1)保持呼吸道通暢,減輕腦缺氧,監(jiān)測血氣,預防和治療褥瘡、呼吸

道感染及尿路感染,預防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

(2)調整血壓腦梗死急性期降壓藥要慎用。如平均動脈壓(收縮壓加

舒張壓乘2除以3)>130mmHg或收縮壓>220mmHg,并參考患者原先血壓和治

療情況,可慎用降壓藥物,并應緊密觀察,注意避免血壓過低或血容量不足。

(3)血糖急性期血糖過高或低血糖對腦組織皆有害,可參考原先血糖情

況給予相應處理,一般維持血糖在120mg/dl水平為宜。

(4)顱內高壓和腦水腫腦水腫?般在發(fā)病后3-5天達到高峰。腦水腫的

處理原則,減輕顱內壓,維持足夠腦血液灌注,避免缺血惡化,預防腦疝。腦梗

死的急性期應限制液體入量,5%的葡萄糖液體可能加重腦水腫,故應慎用???/p>

能增加顱內壓的某些因素(如缺氧、高二氧化碳血癥及高熱等)應予糾正。降低

顱內壓力常用的方法有甘露醇、果糖甘油、速尿(具體使用參考腦出血章節(jié))。

皮質激素治療腦梗死后的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尚有爭議。大腦半球或小腦大面積

梗死壓迫腦干時,應及時進行去骨瓣減壓,可挽救生命。

(5)體溫控制無論任何原因引起的體溫增高,都應積極處理,維持體溫

在正常范圍。亞低體溫治療的效果和不良效應有評價,不宜常規(guī)應用。

(6)大腦主干動脈梗死造成的腦梗死常有癇性發(fā)作。有癲癇發(fā)作者可用

抗癲癇藥,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

(7)加強護理加強全身和皮膚護理,防治褥瘡;床頭保持30-45度以防

止吸入性肺炎;保證充足的熱量及均衡的營養(yǎng),保持正常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平

衡。

(8)伴發(fā)疾病和合并癥的處理可伴發(fā)有急性或慢性心臟病,糖尿病、慢

阻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肥胖、腎病、以及某些使腦血流量下降的疾患,如

低血壓、休克、心衰等均應積極相應處理。

19

2.溶栓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及動脈內溶栓;藥物有尿激酶和tPA。治療的“時

間窗”應嚴格控制在3-4.5小時之內,并應按要求嚴格選擇適應證。該治療法有引

發(fā)腦出血和其他的副作用。

3.抗凝治療:一般不推薦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應用抗凝藥物預防卒中

復發(fā),阻止病情惡化或改善預后。-?般推薦對于長期臥床,特別是合并高凝狀態(tài)

有形成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趨勢者,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治療。對于心房

纖顫的患者可以使用法華令治療。

4.抗血小板凝聚:常用的有腸溶阿司匹林、氯毗格雷。急性腦梗死患者發(fā)

病48小時之內服用阿司匹林100-325mg/d,但一般不在溶栓后24小時之內應用

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出血風險。

5.降纖酶治療:國內應用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較廣泛,肯定降低纖維蛋

白原的效果,但應用的時間窗、劑量及纖維蛋白原降低是否與臨床改善相一致,

近期和遠期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等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6.外科治療:大腦半球的動脈主干造成的腦梗死,出現(xiàn)嚴重的腦水腫危及

生命,或小腦大面積梗死壓迫腦干時,手術減壓可以降低病死率,但遠期療效待

定。

7.血管危險因素的處理發(fā)現(xiàn)血管危險因素,給予相應的處理,如供應腦

的大血管和腦動脈的病變、血液成分異常、心臟疾病及血流動力學異常的原因;

常見的血管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

病因和危險因素多為數(shù)種并存,應同時處理。當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在70%

以上時,視患者全身情況和年齡,在患者本人和家屬同意下,可考慮行頸動脈內

膜剝除術或支架治療。

8.盡早進行神經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

20

第五節(jié)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

1概述】

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thrombosisofthecerebralveinsandsinuses,

TCVS)和腦動脈卒中不同,多見于年輕人,臨床表現(xiàn)和疾病過程變化很大,

其發(fā)病機制、診斷手段和治療也與動脈血栓形成不同。

【臨床表現(xiàn)】

(-)臨床癥狀

1.頭痛頭痛是靜脈竇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癥狀,但頭痛又是最無特征性

的癥狀。成人的發(fā)生率在90%以上。頭痛一般是逐漸加重,數(shù)天內到達頂峰;

也可突然發(fā)病,歷時幾秒鐘,貌似蛛網膜下腔出血。

2.腦病變和神經系統(tǒng)體征見于1/2的患者。特征的體征是輕偏癱和失

語,幾天內出現(xiàn)對側半球癥狀和體征,這是因上矢狀竇血栓形成造成的兩側皮

質病變所致。

3.癲癇發(fā)作見于約40%的患者,明顯高于動脈卒中患者。50%的癲癇

發(fā)作形式為局限性發(fā)作,也出現(xiàn)全身性發(fā)作到危及生命的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

4.丘腦病變癥狀深部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如直竇和其分支血栓形成,

將造成中央定位的、多為雙側的丘腦病變,從而出現(xiàn)精神行為障礙,諸如澹

妄、遺忘和緘默,這些癥狀可以是直竇血栓形成的唯一表現(xiàn)。

5.神志障礙和腦疝大的單側梗死或出血壓迫間腦和腦干,若處理不及

時,患者可出現(xiàn)昏迷或死于腦疝?;杳缘钠渌蜻€有丘腦病變和全身性癲癇

發(fā)作。

6.感染癥狀感染性海綿竇血栓形成的臨床特征為頭痛、發(fā)熱、眶周水

腫、眼球突出、球結膜血管充血和水腫,以及由于累及動眼神經、展神經和滑

車神經麻痹導致的眼球運動障礙。

7.顱內壓增高單純的顱內壓增高只有頭痛.無其他神經系統(tǒng)癥狀,但

可出現(xiàn)復視。雙側展神經受累,無定位價值。視乳頭水腫嚴重時可出現(xiàn)短暫性

視力障礙。

(二)病理機制

為了解TCVS的癥狀和體征,必須了解和區(qū)別兩個不同的但同時發(fā)生的

機制:

1.大腦靜脈血栓形成造成靜脈梗阻而導致的腦局部損害。

2.主要靜脈竇血栓形成造成顱內壓增高。

21

(三)TCVS的發(fā)生率

最常見的為橫竇(86%)和上矢狀竇(62%),但多數(shù)患者的血栓形成發(fā)

生在一個以上靜脈竇。

(四)原因和危險因素

1.遺傳性血栓形成前(prothrombotic)狀態(tài)

(1)抗凝血酶缺乏。

(2)蛋白C和蛋白S缺乏。

(3)V因子Leiden突變。

(4)凝血酶原突變(于20210位G替換A)。

(5)遺傳性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omocysteinemia):是由于甲基四氫葉酸

降解酶(methylenetrahydrofolatereductase)基因突變所致。

2.獲得性血栓形成前狀態(tài)

(1)腎病綜合征。

(2)抗磷脂抗體。

(3)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4)妊娠。

(5)產褥期。

3.感染

(1)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

(2)腦膜炎。

(3)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

4.炎性疾病

(1)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2)Wegener肉芽腫。

(3)結節(jié)?。╯arcoidosis)。

(4)炎性腸?。╥nflammatoryboweldisease)?

(5)Behcet病。

5.血液疾病

(1)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

(2)血小板增多癥。

(3)血液惡性?。╞looddyscrasias):如白血病、凝血?。╟oagulopa-

thies)o

(4)貧血:包括陣發(fā)性夜間血紅蛋白尿癥(paroxysmalnocturnalhemo-

globinuria)o

6.藥物

(1)避孕藥。

(2)門冬酰胺酶(asparaginase)。

7.機械性原因

(1)頭顱外傷。

(2)顱內靜脈竇和頸靜脈插管。

(3)神經外科手術。

(4)顱內腫瘤局部侵犯,如腦膜瘤。

(5)腰椎穿刺。

8.其他

(1)脫水,特別是兒童。

(2)癌瘤和副腫瘤綜合征。

(3)繼發(fā)于AVM和AVF的高血流血管病變。

【診斷要點】

(―)診斷

高度變異,對以下情況應提高警惕:

1.青年人和中年人,最近發(fā)生的原因不清的頭痛。

2.青年人和中年人,在無任何血管危險因素的情況下出現(xiàn)卒中樣癥狀。

3.顱內壓增高的患者。

4.CT發(fā)現(xiàn)出血性梗死,特別是梗死是多發(fā)的,而不局限于動脈血管分布

領域。

<-)影像學檢查

1.最敏感的檢查技術是MRI和核磁靜脈圖(magneticresonancevenogra-

phy,MRV)O

2.MRI表現(xiàn)于TiWI和T?WI,血栓形成的靜脈竇表現(xiàn)為高信號,信號

的特征因血栓的年齡而有不同,在血栓形成后頭5天和1個月之后,T】WI表

現(xiàn)為等信號。

3.MRI表現(xiàn)有靜脈竇的異常信號,同時于MRV發(fā)現(xiàn)有相應的血流缺失

可確診為血栓形成,在這方面需放射科和臨床醫(yī)生合作,結合臨床和積累經驗

以避免診斷和技術上的失誤。

4.若MRI不能立即檢查,應行CT檢查,CT檢查可排除急性腦疾病,

如動脈瘤破裂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梗死、腫瘤等;也能顯示靜

脈造成的梗死和出血,但CT可完全正常。

5.高分辨度CT可顯示靜脈竇內的血栓形成影像,甚或可顯示皮質靜脈

內的血栓形成(繩索征,cordsign)。

6.CT靜脈圖(CTvenography,CTV)能顯示腦靜脈系統(tǒng)的影像。

7.腦血管造影若MRI和CTV仍不能肯定診斷,應行腦血管造影。腦

血管造影能詳細顯示腦靜脈的情況,因此在某些罕見的病例,如孤立的皮質靜

脈血栓形成,無靜脈竇血栓形成時也能診斷。動脈造影也可顯示擴展和彎曲的

靜脈影像(螺絲錐),是靜脈竇血栓形成下游的影像學表現(xiàn)。但解釋動脈造影

結果很困難,因為解剖變異很大,如橫竇常有單側發(fā)育不良或缺如。

【治療方案及原則】

(-)一般處理

1.大靜脈竇血栓形成和急性顱內壓增高是危險的,患者可于幾小時內死

于腦疝。意識障礙和腦出血是預后不良的指征。

2.急性期處理是對癥治療和穩(wěn)定患者的狀況,特別是預防腦疝的發(fā)生。

3.積極查找病原和危險因素,予以相應的處理,特別是有無感染疾病,

應同時予以積極處理。

(二)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的目的是阻止血栓形成的繼續(xù)發(fā)展,以及預防肺栓塞。但抗凝治

療有可能使靜脈梗死,變?yōu)槌鲅怨K?,約40%的靜脈竇栓塞患者在抗凝治

療前有出血性梗死。使用時應斟酌利弊,在嚴密觀察的情況下使用。肝素比低

分子肝素的出血危險性更大。

(三)溶栓治療

血管內溶栓治療(endovascularthrombolysis)是企圖將溶栓酶(常用的

為尿激醉)直接注入到靜脈竇以溶解血栓,有時和機械性血栓抽吸合并進行。

但療效尚有待證實。目前此類療法只能限于在有條件和有經驗的醫(yī)療中心進

行,且應限于病情嚴重和預后不良的患者。

(四)皮質激素

急性期使用皮質激素能否改善預后不能肯定。

(五)積極處理顱內壓增高

1.急性顱內壓增高要求給予甘露醇、甘油果糖和乙酰嗖胺等利尿劑以

降低顱內壓,手術清除出血性梗死,或降壓性偏側顱骨切除術(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2.慢性顱內壓增高對只表現(xiàn)為慢性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首先應除外顱

內占位病變,并需確定靜脈竇栓塞為其原因;另外無大的梗死或出血時,可進

行反復腰椎穿刺治療。其目的是降低顱內壓,緩解頭痛,減輕視乳頭水腫,保

護視力。

口服乙酰嘎胺(acetazolamide)500~1000mg/d,一般患者對該藥耐受良

好,可連續(xù)服用數(shù)周至數(shù)月。若反復腰椎穿刺和口服乙酰理胺在2周內不能控

制顱內壓增高,則應外科行腦脊液引流術,常為腰腹膜短路術。若視力和視野

惡化,則應考慮視神經鞘開窗術(fenestrationoftheoptibnervesheet),這兩

種手術皆伴有合并癥,各自的長期療效也有待證實。

25

第二章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第一節(jié)急性細菌性腦膜炎

【概述】急性細菌腦膜炎引起腦膜、脊髓膜和腦脊液化膿性炎性改變,又

稱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多種細菌如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influenzae)>肺炎

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腦膜炎雙球菌或腦膜炎奈瑟球菌(Nisseria

meningitidis)為最常見的引起急性腦膜炎者。

【臨床表現(xiàn)】

(-)一般癥狀和體征呈急性或爆發(fā)性發(fā)病,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和中耳炎等其他系統(tǒng)感染?;颊甙Y狀體征可因具體情況表現(xiàn)不同,成人多見發(fā)熱、

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和畏光,頸強直和Kemig征和Brudzinski征等,嚴重時

出現(xiàn)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如嗜睡、精神混亂或昏迷?;颊叱霈F(xiàn)腦膜炎癥狀前,如

患有其他系統(tǒng)較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并已使用抗生素。但所用抗菌素劑量不足或

不敏感,患者可能只發(fā)生亞急性起病的意識水平下降作為腦膜炎的唯一-癥狀。

嬰幼兒和老年人患細菌性腦膜炎時腦膜刺激征可表現(xiàn)不明顯或完全缺如,

嬰幼兒臨床只表現(xiàn)發(fā)熱、易激惹、昏睡和喂養(yǎng)不良等非特異性感染癥狀,老年人

可因其他系統(tǒng)疾病掩蓋腦膜炎臨床表現(xiàn),須高度警惕,需腰穿方可確診。

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可出現(xiàn)暴發(fā)型腦膜腦炎型,是因腦部微血管先痙攣后

擴張,大量血液聚集和炎性細胞滲出,導致嚴重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爆發(fā)型腦

膜炎病情進展極迅速,患者于發(fā)病數(shù)小時內死亡。華-佛綜合征

(Waterhouse-Friderichsensyndrome)發(fā)生于10%-20%的患者,表現(xiàn)融合成片的皮

膚瘀斑、休克及腎上腺皮質出血,多合并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皮膚瘀斑

首先見于手掌和腳掌,可能是免疫復合體沉積的結果.

(-)非腦膜炎的體征如可發(fā)現(xiàn)紫瘢和淤斑,被認為是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疾

病的典型體征,心臟雜音的發(fā)現(xiàn)應考慮心內膜炎的可能,應進一步檢查,特別是

血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為肺炎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時更應注意;蜂窩織炎,鼻竇炎,肺炎,

中耳炎和化膿性關節(jié)炎;面部感染。

(三)神經系統(tǒng)合并癥:細菌性腦膜炎病程的過程中可出現(xiàn)局限性神經系癥狀

26

和體征時。

1.神經麻痹:炎性滲出物在顱底積聚和藥物毒性反應可造成多數(shù)顱神經麻

痹,特別是前庭耳蝸損害,以外展神經和面神經多見。

2.腦皮質血管炎性改變和閉塞:表現(xiàn)為輕偏癱,失語和偏盲??捎诓〕淘?/p>

期或晚期腦膜炎性病變過程結束時發(fā)生。

3.癲癇發(fā)作:局限和全身性發(fā)作皆可見。包括局限性腦損傷,發(fā)燒,低血糖,

電解質紊亂(如低血鈉),腦水腫和藥物的神經毒性,如青霉素和亞胺培南

(Imipenem),均可能為其原因。癲癇發(fā)作在疾病后期,腦膜炎經處理已控制的情況

下出現(xiàn),則意味著患者存有繼發(fā)性合并癥。

4.急性腦水腫:細菌性腦膜炎可出現(xiàn)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嚴重時可導致腦

疝.顱內壓增高必須積極處理,如給予高滲脫水劑,抬高頭部,過度換氣和必要時腦

室外引流。

(5)其他:腦血栓形成和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硬膜下積膿和硬膜下積液,

腦膿腫形成甚或破裂.長期的后遺癥除神經系功能異常外,10%-20%的患者還可出

現(xiàn)精神和行為障礙,以及認知功能障礙.少數(shù)兒童患者還可遺留有發(fā)育障礙.

【診斷要點】

(-)根據患者呈急性或爆發(fā)性發(fā)病,表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頭痛、嘔吐、皮膚瘀

點或瘀斑等全身性感染中毒癥狀,頸強直及Kernig征等,可伴動眼神經、外展神

經和面神經麻痹,嚴重病例出現(xiàn)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腦脊液培養(yǎng)發(fā)

現(xiàn)致病菌方能確診。

(二)輔助檢查①外周血像:白細胞增高和核左移,紅細胞沉降率增高;②

血培養(yǎng):應作為常規(guī)檢查,常見病原菌感染陽性率可達75%,若在使用抗生素2

小時內腰穿,腦脊液培養(yǎng)不受影響;③腰穿和腦脊液檢查:是細菌性腦膜炎診斷

的金指標,可判斷嚴重程度、預后及觀察療效,腰穿對細菌性腦膜炎幾乎無禁忌

證,相對禁忌證包括嚴重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等;CSF典型為膿性或渾濁外觀,

細胞數(shù)1000?10000X1()6/L,早期中性粒細胞占85?95%,后期以淋巴細胞及漿

細胞為主;蛋白增高,可達1?5g/L;糖含量降低,氯化物亦常降低,致病菌培養(yǎng)

陽性,革蘭染色陽性率達60%?90%,有些病例早期腦脊液離心沉淀物可發(fā)現(xiàn)大

量細菌,特別是流感桿菌和肺炎球菌;④頭顱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早期可

27

與其他疾病鑒別,后期可發(fā)現(xiàn)腦積水(多為交通性)、靜脈竇血栓形成、硬膜下積

液或積膿、腦膿腫等

【治療原則和方案】

(一)未確定病原菌:三代頭泡菌素的頭泡曲松或頭跑I?月虧通常作為化膿性腦

膜炎首選用藥。

(-)確定病原菌抗生素選擇:

(1)肺炎雙球菌:可選用大劑量青霉素,成人每日劑量為2000萬?2400

萬u,分次靜脈滴入,對青霉素過敏、耐藥者,可選用頭袍曲松,必要時聯(lián)合萬

古霉素治療。2周為一療程,通常開始抗生素治療后24-36小時內復查腦脊液,

以評估治療效果。

(2)腦膜炎球菌:首選青霉素,耐藥者應用頭預曝月虧或頭泡曲松,可于氨

茉青霉素或氯霉素連用。

(3)革蘭氏陰性桿菌:對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腦膜炎可使用頭抱他喘,其

他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使用頭抱曲松、頭抱曝月虧或頭孑包他嗟,療程為3周。

(三)皮質類固醇的應用通常可給予地塞美松(dexamethasone),10mg靜

脈滴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