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22屆高考歷史人民版一輪復習習題:階段性測試題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C/08/wKhkGWeA5KqAca62AAGBtGxm8qU588.jpg)
![【走向高考】2022屆高考歷史人民版一輪復習習題:階段性測試題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C/08/wKhkGWeA5KqAca62AAGBtGxm8qU5882.jpg)
![【走向高考】2022屆高考歷史人民版一輪復習習題:階段性測試題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C/08/wKhkGWeA5KqAca62AAGBtGxm8qU5883.jpg)
![【走向高考】2022屆高考歷史人民版一輪復習習題:階段性測試題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C/08/wKhkGWeA5KqAca62AAGBtGxm8qU5884.jpg)
![【走向高考】2022屆高考歷史人民版一輪復習習題:階段性測試題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C/08/wKhkGWeA5KqAca62AAGBtGxm8qU58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性測試題一(必修一第一專題評估測試)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1·邯鄲摸底)《史記·周本紀》載:褒姒不好笑……(周)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這段記載表明()A.諸侯有隨時朝覲天子的義務B.受封諸侯有義務供應軍賦C.幽王荒淫患病諸侯聯(lián)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臨諸侯攻伐[答案]B[解析]西周的時候,實行分封制,受封的諸侯要聽從周王的調遣,派兵隨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這一現(xiàn)象的反映。故應選B項。2.(2021·江西紅色六校聯(lián)考)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踐土之會,本是晉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卻記為“天子狩于河陽”,以下評述正確的是()①作者描述帶有主觀因素②通過一個“狩”字,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獻史料不能反映真實歷史④歷史是個人心態(tài)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春秋》把諸侯召見天子記載為“天子狩于河陽”,這屬于春秋筆法,同時也體現(xiàn)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壞,故選A項。對這樣的史料應當辯證地看待,③④明顯不正確。3.(2021·吉林一模)依據(jù)甲骨文以及中國史籍記載的推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媯等。這些姓氏消滅的主要緣由是()A.封建禮制對女性的敬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響C.政治上分封制的實施D.血緣關系最初以母系來確定[答案]D[解析]從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媯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結合史實,分析緣由,血緣關系最初以母系來確定。A、B、C三項與題干不符。4.(2021·福建四地六校聯(lián)考)中國古代收養(yǎng)養(yǎng)子時,往往有“異姓不養(yǎng)”的規(guī)定。如明清律法都規(guī)定,若收養(yǎng)異姓子為嗣,則收養(yǎng)人和送養(yǎng)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歸宗(即送回送養(yǎng)人家中)。與此規(guī)定親密相關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襲制C.察舉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從材料的關鍵詞“異姓不養(yǎng)”、“其子歸宗”等可知中國古代收養(yǎng)養(yǎng)子,留意宗法姓氏關系。古代認為人只能祭祀與自己同族的人,同族意味著同姓,異姓意味著異族。A項是周朝地方制度,B項是夏朝以來的王位繼承制,C項是漢朝選官制度,都與題意不符。5.(2021·沈陽)《殷周制度論》在談及周代的宗法制時說:“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寧之于天,爭乃不生?!逼渲小疤臁笔侵?)A.辨別是非善惡的天理 B.確定繼承人選的天子C.表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的天道 D.打算嫡庶身份的天命[答案]D[解析]材料中“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寧之于天,爭乃不生”信息中的“天”是主宰嫡庶身份的關鍵,故本題選擇D;A、C與題意不符;B不符合宗法制內(nèi)涵。6.(2021·哈六中)歷史學家指出:西周王朝雖然顯示出肯定的統(tǒng)一性、集權性,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質的特點。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緣由是()A.貴族擁有世襲特權 B.分散的自然經(jīng)濟C.貴族擁有土地全部權 D.王室日益腐敗[答案]A[解析]在周滅商后,實行分封制以藩屏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在統(tǒng)治形式上構筑了統(tǒng)一的形式,但由于諸侯擁有世襲特權,其結果是諸侯國王侯地位世襲具有獨立性,由此造成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型。7.(2021·清遠)秦統(tǒng)一六國后,“(六國)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此外,六國富豪被遷至京城咸陽,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秦始皇實行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鞏固分封制 B.增加地方權力C.加強中心集權 D.打破世襲特權[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是秦朝統(tǒng)一后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讓六國貴族遷徙到秦地和其他地方,加強對他們的把握,減弱他們的實力。故選C。8.(2021·山東省試驗中學一診)據(jù)《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A.丞相 B.郡守C.縣令 D.刺史[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員的職責是對地方官員進行監(jiān)察,由此可推斷是刺史。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把握,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郡,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心監(jiān)察地方,D項正確。“刺史”的工作對象是地方官吏,是監(jiān)察性質的職務;“縣令”的工作對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質的職務,C項不正確。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為百官之首,掛念皇帝處理全國政事,A項不正確??な厥强さ淖罡咝姓L官,對上承受中心命令,對下治理所屬各縣,B項不正確。9.(2022·鹽城模擬)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心集權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答案]B[解析]材料所說的“封建政治”為分封制,“郡縣政治”為中心集權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強中心集權,A項錯誤;中心集權制不是以血緣為紐帶,C項錯誤;分封制維護的是奴隸制度,D項錯誤。10.(2021·唐山模擬)秦漢以后,中國存在一種“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現(xiàn)象。它指的是官員和胥吏的職位均不得世襲,但胥吏卻經(jīng)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瑣、官員不生疏政務之機,使其職位實際成為自家的“封建”領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長期存在 B.行政效率的低下C.中心集權的減弱 D.官僚政治的弊端[答案]D[解析]材料中導致“吏有封建”的緣由是官和吏之間辦事的不協(xié)調性,說明官僚政治存在明顯的漏洞,D項符合題意。A項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崩潰。B、C兩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選D項。11.(2022·云南昆明聯(lián)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寫道:“始皇帝嬴政比較黏糊,只要走進歷史,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弊髡哌@樣評價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開頭實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B.確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國家政治框架C.確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開頭用軍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祿制[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秦始皇的貢獻,意在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和學問遷移力量。秦始皇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影響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故“只要走進歷史……他都將不請自來”,A、C、D與秦始皇的史實不符,故B項符合題意。12.(2021·邛崍)《宋書》卷九十四載:“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材料說明九品中正制()A.該設計能依據(jù)人才優(yōu)劣確定品第B.選官用人只留意門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壟斷政權的工具D.促進了社會的公正和公正[答案]A[解析]從材料“軍中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為世族高卑”可以看出是在強調九品中正制能依據(jù)人才優(yōu)劣確定品第,而不是出身,所以應選A項。13.(2021·揭陽市)學者蕭功秦論及古代某一制度時說:“它既是維系政治精英與社會精英相互依存關系的紐帶,也是維系社會各階層對君主、儒家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權威效忠的基礎”。這一制度應是()A.科舉制度 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 D.中心集權制度[答案]A[解析]依據(jù)題意該制度是連接政治和社會人才的紐帶,同時也有利于擴大統(tǒng)治基礎,以及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傳承和維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由此可知只有科舉制才有這樣的功能。所以選A。14.(2021·湖南益陽)唐長安四年,監(jiān)察御史肖至忠彈劾宰相蘇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責之曰:“近日彈事,不咨大夫,禮乎?”肖至忠卻答曰:“故事,臺中無長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彈事,不相關白。若先白大夫而許彈事,如彈大夫不知白誰也!”李承嘉無言以對。由此可見唐代()A.監(jiān)察權獨立于行政權之外B.監(jiān)察官員不受長官節(jié)制C.監(jiān)察機構內(nèi)部分工混亂D.監(jiān)察官員有獨立奏事傳統(tǒng)[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監(jiān)察御史肖至忠彈劾宰相蘇味道后……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彈事,不相關白……如彈大夫不知白誰也!”李承嘉無言以對,即可知唐朝的監(jiān)察官員有相對獨立的權力進行監(jiān)督。15.(2021·嘉興測試)唐太宗即位之初擔當門下省給事中的魏征,對于中書省起草的有關征兵的敕書,盡管已經(jīng)過皇帝的簽署下發(fā)到門下省,但他堅持不愿署敕,這個打算最終沒有頒下施行。這主要反映了當時唐朝行政機制的特點是()A.宰相專權 B.皇權獨尊C.分層決策 D.三省分權[答案]C[解析]門下省負有審核詔令的權力,且門下省給事中不是門下省最高長官,并非宰相,不能說明宰相專權,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盡管已經(jīng)過皇帝的簽署下發(fā)到門下省,但他堅持不愿署敕,這個打算最終沒有頒下施行”可知不能說明皇權獨尊,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對于中書省起草的有關征兵的敕書,盡管已經(jīng)過皇帝的簽署下發(fā)到門下省,但他堅持不愿署敕,這個打算最終沒有頒下施行”可知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體現(xiàn)出分層決策,故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中書省和門下省,未涉及尚書省,無法體現(xiàn)三省分權,故D項錯誤。16.(2021·揭陽)據(jù)錢穆《國史大綱》記載:“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北玖⑿肥镜t之,祎之曰:“不經(jīng)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由此可知當時()A.相權不斷被減弱,皇權得以強化B.君權不斷被減弱,相權得以強化C.地方權力減弱,中心權力加強D.相權對君權有制約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在三省六部制下,敕令須經(jīng)中書門下審議,而武則天未經(jīng)中書等省議定,直接發(fā)出詔令,故劉袆之拒絕。反映該制度下相權對皇權有肯定制約作用。故選D項。17.(2021·江淮十校)據(jù)《元史·地理志》載:“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獤|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shù)限者矣。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中書省統(tǒng)山東西,河北之地,謂之腹里……”。對材料解讀不符合史實的是()A.“封建”意為分封建國B.元朝實行行省制是為了有效管轄地方C.元代疆域比漢唐寬廣D.中書省主要職責是統(tǒng)轄大都等腹里之地[答案]D[解析]材料中“自封建變?yōu)榭たh”是指由分封制轉變?yōu)榭たh制,A項正確;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心集權,B項正確。“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shù)限者矣”可知元代的疆域比漢唐寬廣,C項正確;中書省是中心行政機構,D項錯誤。18.(2022·華美)某本古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朕自臨御以,十有三年矣,中間圖任大臣,期于輔弼,以臻至治……賴神發(fā)其奸,皆就殄滅。朕欲革去中書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睋?jù)此,這位“朕”應當是()A.秦始皇 B.唐太宗C.明太祖 D.明成祖[答案]C[解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還下令,以后不許再立丞相。秦以來的丞相制被廢除,皇帝集皇權和相權于一身,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因此選C。19.(2021·山西曲沃)在一次公開課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談談你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生疏。某同學答題要點如下,你認為不精確?????的是()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B.春秋時期,分封制開頭瓦解,消滅了“禮崩樂壞”的局面C.唐朝統(tǒng)治者運用中心機構的權力制衡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tǒng)治”D.內(nèi)閣的設置實質上恢復了丞相的職權,是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重要內(nèi)容[答案]D[解析]依據(jù)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專制,防止宰相專權,明初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后因政務繁忙,明成祖時設內(nèi)閣作為侍從顧問機構。內(nèi)閣始終不是中心一級的法定行政機構,是皇權加強的工具和表現(xiàn),無法對皇權進行制約,因此D符合題意。其他幾項表述正確。20.(2021·山東師范高校附中)史載唐朝駙馬(公主夫婿)選取留意門第出身,多出自勛貴名臣,而明朝嚴禁皇室與大臣聯(lián)姻,故駙馬多出自寒門。這種變化反映了()A.中心集權的加強 B.科舉制度的成熟C.貴族制度的衰落 D.專制皇權的強化[答案]D[解析]依據(jù)所學可知,明朝嚴令禁止皇室與大臣聯(lián)姻,其目的是防止大臣與皇室勾結,威逼皇權,與中心集權的加強無關,故A項不合題意;明清八股取士標志著科舉制度的衰落,故B項錯誤;明朝時期皇室貴族仍舊享有各種特權,社會地位也很高,故C項表述有誤;嚴禁通婚反映出皇帝對大臣把握的加強,是專制皇權強化的體現(xiàn),故D項符合題意。故應選D。21.(2021·邛崍)中國古代實行君主集權于上、行政體制分權于下的權力制衡體制,它包含兩種專制體制,一是實行集體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體制之外另設機構,以達到分權的目的。下列選項包含有這兩種專制模式的是()A.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B.漢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設軍機處C.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設置內(nèi)閣制D.明朝設置內(nèi)閣制;清朝設軍機處[答案]C[解析]材料中“它包含兩種專制模式,一是實行集體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體制之外另設機構,以達到分權的目的?!笔墙忸}的關鍵信息,依據(jù)已學學問可知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因此可以說是實行集體宰相制度;明朝設置內(nèi)閣制,內(nèi)閣雖然不是正式行政機構,但是幫助皇帝。故選C項。22.(2022·湖北武漢調研)史載:“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相……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下列選項中與材料所表達的觀點全都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宗廟,統(tǒng)理海內(nèi)”B.“(大事)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鑒秦設相之患”D.“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明代丞相制度的廢除?!柏┫嗾撸拗呻?,所與共承宗廟,統(tǒng)理海內(nèi)”說明對丞相持贊揚態(tài)度,與題干材料中“專權亂政”不符,故A項錯誤;“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說明宰相擁有實權,故B項錯誤;“皆不鑒秦設相之患”說明丞相存在權力隱患,故C項正確;“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說明宰相處理事務繁多,讓六部來分擔,不符合題干意思,故D項錯誤。23.(2021·南京摸底)《清史稿》中記載:“先是世祖親政,日至票本房,高校士司票擬,意任隆密??滴鯐r,改內(nèi)閣,分其職設翰林院。雍正時,青海告警,復分其職設軍機處,……軍機處軍機大臣,無定員,由高校士、尚書、侍郎內(nèi)特旨召入?!栖妵笳再潤C務。……明降諭旨,述交內(nèi)閣?!庇纱丝芍姍C處()A.大臣須由專人擔當 B.把握軍國大事決策權C.分化了內(nèi)閣的權力 D.主要為皇帝供應建議[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軍機處軍機大臣,無定員,由高校士、尚書、侍郎內(nèi)特旨召入”,可知軍機大臣并不是由專人擔當,故A項錯誤;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對于軍國大事的決策權把握在皇帝手中,故B項錯誤;依據(jù)材料“雍正時,青海告警,復分其職設軍機處”和“明降諭旨,述交內(nèi)閣”可知,軍機處的設置分化了內(nèi)閣的權力,故C項正確;依據(jù)材料“掌軍國大政,以贊機務”,軍機大臣主要并不是為皇帝供應建議,故D項錯誤。24.(2021·鹽城摸底)古代宰相的職權可概括為“入(宮)則參對(君主)而議政事”、“出(宮)則監(jiān)察(百官)而懂(正)是非”。下列對宰相職權的說法正確的是()A.事無巨細,大權獨攬B.參與決策,監(jiān)督執(zhí)行C.秉承詔令,上傳下達D.拾遺補缺,以備顧問[答案]B[解析]“事無巨細,大權獨攬”屬于皇帝的職責,不符合題干材料意思,故A項錯誤;材料中“參對(君主)而議政事,監(jiān)察(百官)而懂(正)是非”說明丞相參與決策,監(jiān)督執(zhí)行,故B項正確;“秉承詔令,上傳下達”屬于軍機大臣職責,故C項錯誤;“拾遺補缺,以備顧問”屬于殿閣高校士的職責,故D項錯誤。25.(2021·安徽六校聯(lián)考)有人認為:“孫行者當然要受緊箍咒的約束,而唐僧如何應用緊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這是《西游記》的漏洞,其實就是吾國政治的漏洞。”材料中“漏洞”指的是()A.貴賤等級分明 B.官員素養(yǎng)低下C.權力缺乏制衡 D.自由受到束縛[答案]C[解析]題干關鍵“唐僧如何應用緊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表明作者主見對唐僧應用緊箍咒的任憑性應加以限制,政治漏洞即權力缺乏監(jiān)督簡潔滋生腐敗。故選C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第29題13分。共50分)26.(2022·天津南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妒酚洝肪硪弧段宓郾炯o》(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來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分)材料二詔曰:“朕深詔執(zhí)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圣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gu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于上聞也。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議二千石不舉者罪。”有司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弊嗫??!顿Y治通鑒》卷十八《漢紀十》(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什么制度?依據(jù)材料二,指出當時社會存在什么問題,解決方法如何?(5分)材料三由此論之,職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顿Y治通鑒》卷八十一《晉紀三》(3)材料三中所說的“一代之美制”后來在何時開創(chuàng)?簡要說明其創(chuàng)立之初,對匡正時弊所起到的主要歷史作用。(5分)[答案](1)禪讓制;王位世襲制。(2)察舉制度。有的地方不舉薦人才,或是舉薦的人才徒有虛名。對官員賜予不同程度的懲處。(3)隋朝。打破特權壟斷,體現(xiàn)公正、公正;擴大了官吏人才來源;加強了中心集權。[解析](1)問,材料一中堯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讓給有才能的舜繼承,這種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稱為禪讓制。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利用權勢殺死了禹的繼承人伯益,繼承了禹的位置,從今,王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2)問,依據(jù)材料二的關鍵信息“興廉舉孝”可以推斷,這一制度是漢代實行的察舉制,由地方郡國向中心舉薦人才?!敖窕蛑陵H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于上聞也?!毕麥绲膯栴}是有的地方不舉薦人才,或是舉薦的人才徒有虛名。“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對這種官員賜予不同程度的懲處。(3)問,材料三建議“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廢除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度。科舉制創(chuàng)立于隋朝時期,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借真才實學參與考試而做官,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養(yǎng);同時把選拔人才的權力從地方收歸中心,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27.(2021·長郡中學)古今中外,有識之士都在不斷地追求政治進步,尋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羅,四周于天下,輪運而輻集;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捍(捍)城?!赜刑煜?,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之守宰(地方長官),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把握之內(nèi),此其所以為得也?!谠斗饨ㄕ摗凡牧隙罢撝袊沃贫?,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三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中國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九個統(tǒng)一全國的大朝代,我們可稱秦漢為“第一帝國”,隋唐宋為“其次帝國”,明清則為“第三帝國”。第一帝國的政體還帶貴族性格,世族力氣強大。其次帝國則大規(guī)模和有系統(tǒng)地科舉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將經(jīng)濟重心由華北的旱田地帶漸漸轉移到華南的水田地帶?!魧⑵浯蔚蹏偷谌蹏容^,則可以看出其次帝國“外向”“開放”,帶“競爭性”。與明清之“內(nèi)向”“保守”及“非競爭性”迥然不同……其次帝國帶擴張性,而第三帝國則帶收斂性?!S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材料四中西政治文化的差異及兩者的共性可以從多種維度來考察。當我們對這兩種政治文化從宏觀上作一個粗略的觀看后,有一種現(xiàn)象令人格外醒目。這里權且將其概括為“一”與“多”。無疑,這是一對模糊的概念,這里用來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兩種共性特征。它們包括這兩種政治文化進展的歷史道路、它們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層面的表現(xiàn)、以及隱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處的政治思維定勢和政治心態(tài)?!獏踩赵啤丁耙弧迸c“多”:中西政治文化的兩種共性分析》(1)結合材料一,說明“周”與“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優(yōu)越性?(4分)(2)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材料二中秦漢和唐朝政治制度“大變動”分別指什么?(2分)請用明清時期各一個典型史實證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觀點。(2分)(3)依據(jù)材料三及所學學問,概括指出“其次帝國”在政治結構方面與“第一帝國”相比,發(fā)生的主要變化。(2分)(4)依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說明“一”和“多”這兩種共性特征在古代中國和希臘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現(xiàn),(2分)[答案](1)周:分封制。優(yōu)越性: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秦:郡縣制。優(yōu)越性:有利于加強中心對地方的管理。(2)秦漢:建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皇帝制度的確立、三公九卿、郡縣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實:明朝廢丞相,設內(nèi)閣;清朝設軍機處。(3)政治結構: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轉變。(4)基本表現(xiàn):“一”指中國實行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多”指古希臘民主政治制度。[解析]本題考查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化和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第(1)問,“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指的是周朝的分封制;“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捍(捍)城”拱衛(wèi)王室,維護周天子的統(tǒng)治,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政治秩序。秦朝“裂都能為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實行郡縣制;“攝制四海,適于把握之內(nèi)”有利于加強中心對地方的管理。第(2)問,依據(jù)所學學問可從秦漢時期建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皇帝制度的確立、三公九卿、郡縣制)和唐朝時期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回答。第(3)問,政治結構由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轉變。第(4)問,第一小問可依據(jù)所學可直接回答出“一”是指中國實行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多”是指古希臘民主政治制度。28.(2021·江西紅色六校聯(lián)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鴻業(yè),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上下相監(jiān)臨,歷載二百年,天下清靜?!稘h書》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內(nèi)設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舉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設置司隸校尉一職,掌察京師百官和近畿七郡?!稘h書·武帝紀》(1)依據(jù)材料一列舉漢朝中心監(jiān)察制度的主要內(nèi)容。指出其與秦朝監(jiān)察制度的關系。(4分)材料二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注:知州)通簽書施行”?!八抗儆猩品窦奥毷滦迯U,得舉以聞”。(2)依據(jù)材料二推斷,蘇東坡在杭州擔當?shù)墓俾殑?chuàng)設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三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心設御史臺,掌監(jiān)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銷御史臺,正式創(chuàng)設都察院。與此同時,朱元璋承襲宋元舊制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六科給事中的職權與御史相近。在地方,設十三道巡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時設督撫,形成地方三重監(jiān)察網(wǎng)絡。于登的《明代監(jiān)察制度概述》一文,依據(jù)《明史》列傳等資料統(tǒng)計御史209人資格,其中,進士出身者180人,非進士者只29人。實際充任給事中之職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門辦事進士,及歷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縣三年考滿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頒布了《憲綱條例》,對監(jiān)督官的地位、職權、選用、監(jiān)督對象及行使權力的方式和監(jiān)察紀律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成為明代有深遠影響的監(jiān)察法規(guī)。(3)依據(jù)材料三歸納概括明朝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3分)(4)結合上述三則材料及所學學問,評價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4分)[答案](1)內(nèi)容:先后設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隸校尉監(jiān)察百官。關系:承襲秦制。(2)目的:加強中心集權。(3)特點:①機構眾多。②從中心到地方形成完備的系統(tǒng)。③對監(jiān)察官員的選拔很嚴格(或重視監(jiān)察官員的素養(yǎng))。④有立法的保障。(答出三點即可)(4)樂觀:①懲治貪官污吏,有利于維護君主專制;②打擊地方割據(jù)勢力,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消極:①機構冗多,簡潔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②監(jiān)察權力自于皇權,當權力過大時,很簡潔造成濫用職權,加速吏治腐敗。(回答其中2點即可,但必需從正反兩方面回答)[解析]本題考查選官制度的演化。(1)問,考查秦漢政治制度。關鍵信息:置御史大夫、又在丞相府內(nèi)設置丞相司直、設置司隸校尉一職。內(nèi)容依據(jù)關鍵信息分析歸納,描述官職即可;關系則可理解為漢代監(jiān)察體制與秦朝監(jiān)察制度的繼承性。(2)問,考宋代政治制度。關鍵信息:他“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注:知州)通簽書施行?!薄八抗儆猩品窦奥毷滦迯U,得舉以聞?!辈牧隙从沉颂K東坡把握地方監(jiān)察權,故其目的意在加強中心集權。(3)問,以明代監(jiān)察制度考查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關鍵信息:“朱元璋承襲宋元舊制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六科給事中的威權與御史相近。在地方,設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時設督撫,形成地方三重監(jiān)察網(wǎng)絡”、“列傳等資料統(tǒng)計御史209人資格,其中,進士出身者180人,非進士者只29人”。實際充任給事中之職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門辦事進士,及歷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縣三年考滿到部者”。特點從機構的設置、官吏的選拔等方面歸納。(4)問,考查對監(jiān)察制度的生疏。對于監(jiān)察制度的生疏應全面、客觀地評價,即要從樂觀和消極兩個方面分析歸納,理解監(jiān)察體制對社會進展的樂觀作用,但它只是皇帝加強統(tǒng)治的工具,也具有消極影響和局限性。29.(2021·呂梁學院附屬)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代宰相是委員制。最高議事機關又稱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須用皇帝詔書名義頒布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議決,送進皇宮劃一敕字,然后由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股權投資與品牌運營合同
- 2025年度股東間綠色環(huán)保項目借款合同規(guī)范
- 2025年度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中心設備采購與服務合同樣本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漯河市婦幼保健院)招聘9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深圳廣東深圳市第一職業(yè)技術學校招聘購買教育服務教師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漢中2025年陜西漢中市中心醫(yī)院招聘19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盤龍區(qū)婦幼保健院招聘編外口腔醫(yī)師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廣西2025年廣西安全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縮水鋼角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皮帶傳動手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教育家精神專題講座課件
- 了解綠化廢棄物的分類和處理方法
- 項目投標BIM方案(投標專用)
- 社區(qū)電動車棚新(擴)建及修建充電車棚施工方案(純方案-)
- 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大單元整體作業(yè)設計含答案
- 2024年中考數(shù)學專題訓練 專題10 截長補短模型綜合應用(知識解讀)
- 專利分析評議報告
- 員工招聘與人才引進培訓課件
- 裝配式預制剪力墻外墻板制作教學課件:預制外墻板生產(chǎn)流程
- 英語旅游文本的句式特點及其翻譯
- 咖啡種植園項目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