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排水設施整治工程(二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0D/wKhkGWeBICKAcIL1AAGIMpwuDms771.jpg)
![縣城排水設施整治工程(二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0D/wKhkGWeBICKAcIL1AAGIMpwuDms7712.jpg)
![縣城排水設施整治工程(二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0D/wKhkGWeBICKAcIL1AAGIMpwuDms7713.jpg)
![縣城排水設施整治工程(二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0D/wKhkGWeBICKAcIL1AAGIMpwuDms7714.jpg)
![縣城排水設施整治工程(二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0D/wKhkGWeBICKAcIL1AAGIMpwuDms77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UM一、概述1.1項目區(qū)位項目位于1.2建設規(guī)模本排水管網改造項目位于重慶市豐都縣縣城范圍內,項目范圍內的現狀排水管道年久失修、管道缺陷問題突出,影響管道過流能力;同時部分雨水管網缺失,導致城市排水不暢。本次道路設計為管網改造配套的道路及附屬設施恢復內容。本工程破除恢復市政道路(瀝青路面)11659平方米,小區(qū)道路(水泥路面)7751平方米,人行道4056平方米,路緣石2735米。1.3上階段批復執(zhí)行情況1.3.1初設批復根據《豐都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關于豐都縣縣城排水設施整治工程(二標段)初步設計的批復》(豐都住建發(fā)【2024】103號),原則同意該工程項目的初步設計,相關意見如下:1、對初步設計階段專家技術審查指出的問題和不足之處,設計單位應在施工圖設計階段予以進一步修改完善,并合理優(yōu)化設計?;貜停阂寻凑找庖妼Τ醪皆O計階段專家技術審查指出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逐項修改完善。2、應嚴格執(zhí)行《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重慶市建設領域推廣使用新技術公告(第一、二號)》及國家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造技術及部品部件?;貜停涸O計嚴格執(zhí)行《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重慶市建設領域推廣使用新技術公告(第一、二號)》及國家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1.3.2初設評審專家意見1、埋設管道開挖車行道或人行道后如果開挖寬度小于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壓實機具寬度時,為保證基層施工質量建議將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調整為水泥混凝土基層,并添加早強劑,以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工期?;貜停和鈱<乙庖?。設計說明中已增加“當需要恢復路面出現局部寬度不足或尖角區(qū)域無法機械施工的情況時,采用C30水泥砼作為瀝青路面基層”的相關內容,并統(tǒng)計了相應工程量。2、新舊瀝青路面相接處理大樣圖中建議在路面基層頂面新舊基層搭接處接縫頂面增設防裂措施,防止瀝青路面產生反射裂縫?;貜停和鈱<乙庖?。新舊瀝青路面相接處理大樣圖中已包含玻纖格柵、抗裂貼等防裂措施。3、路面結構及緣石大樣圖(C-P-02)說明中的適用道路等級有誤?;貜停和鈱<乙庖?,已修改相關大樣圖二、設計依據與采用規(guī)范2.1設計依據(1)我公司與業(yè)主簽訂合同(2)項目所在片區(qū)1:500地形管線圖(3)業(yè)主提供其他相關資料2.2采用技術標準、規(guī)范2.2.1國家規(guī)范⊙《道路工程制圖標準》(GB50162-1992)⊙《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2021)2.2.2交通、建設部規(guī)范⊙《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guī)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1)2.2.4地方法規(guī)、條例及其它⊙《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2.3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執(zhí)行情況本次設計無違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情況。三、工程建設條件(摘自地勘報告)3.1地形地貌場地行政區(qū)劃屬于重慶豐都縣,場地內已有道路,汽車可直接進入場地,交通較便利,地理位置優(yōu)越。場地所處地貌單元為構造剝蝕丘陵斜坡地貌,地勢總趨勢為較平坦。經過人工改造,擬建物區(qū)域地表較平緩。3.2地質據區(qū)域資料與現場地面地質調查,勘察域位于場地地質構造位之大耳山背斜北西翼,在該場地外的山坡上有基巖零星出露。根據附近地質資料及實地量測,龍河區(qū)域巖層產狀340°∠14°,名山區(qū)域巖層產狀43°∠10°,丁莊區(qū)域巖層產狀39°∠26°,呈單斜產出,構造裂隙不發(fā)育,場區(qū)末發(fā)現斷層通過,強風化巖層層面較光滑,裂隙寬度0.0~5.0mm,局部地段裂隙寬度達10mm,部分由粘土、砂泥質以及植物根系充填,呈暗灰、暗紅色,延伸長度3.0~20.0m,間距0.8~10.0m,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屬軟弱結構面;中等風化巖層近平直,較光滑,局部有泥質充填,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據觀測勘察區(qū)主要發(fā)育有二組構造裂隙:①125°~155°∠77°~82°,優(yōu)勢產狀145°∠80°,該裂隙裂面近平直,較光滑,裂隙寬度0.0~5.0mm,局部地段裂隙寬度達10mm,延伸長度3.0~20.0m,間距0.8~10.0m,局部有泥質充填,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②255°~265°∠76°~78°,優(yōu)勢產狀258°∠77°,該裂隙裂面近平直,較光滑,裂隙寬度0.2~5.0mm,局部地段裂隙寬度達12mm,延伸長度5.0~25.0m,間距0.5~12.0m,局部有泥質充填,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場地內無活動性斷層通過,也未見褶皺構造,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裂隙不發(fā)育。3.3地層巖性根據地表工程地質測繪及鉆探揭露成果表明,場地地層由第四系全新統(tǒng)素填土、粉質粘土層(Q4el+dl),下伏基巖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的砂質泥巖、砂巖和泥巖組成?,F將地層巖性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4.3.1第四系全新統(tǒng)土層(Q4)壓實填土(Q4ml):表面為人行道地磚,下層為墊層,主要為碎石,粒徑2-5cm,結構密實。下部主要為碎塊石主要為砂巖、泥巖,含量約占30%,粒徑大小3~35cm,未污染,稍濕,結構稍密。揭示厚度0.9m(ZK37)~5.0m(ZY22),局部為揭穿。主要分布在龍河區(qū)域。素填土(Q4ml):雜色,為人工回填,主要由粉質粘土和碎塊石等組成,碎塊石主要為砂巖、泥巖、砂質泥巖,含量約占30%,粒徑大小3~35cm,堆填時間約10年,未污染,稍濕,結構松散-稍密。揭示厚度1.2m(ZK54)~5.0m(ZK57),局部為揭穿。主要分布在丁莊區(qū)域。粉質粘土層(Q4el+dl):灰黃色、棕黃色、黃白色,沖洪積成因,可塑,切面有光澤,干強度、韌性中等,無搖振反應。硬質物含量約5~9%,粒徑大小一般3~35cm,硬質物主要成分為砂巖、泥巖。上部主要為農田,植物根系發(fā)育。揭示厚度0.3m(ZK46)~5.0m(ZK56),局部為揭穿。主要分布在名山、丁莊區(qū)域。4.3.2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基巖泥巖(J2s-Ms):紫紅色,礦物成分主要為粘土礦物,可見擦痕面,主要為泥質結構,厚層狀構造,泥質膠結。強風化帶裂隙較發(fā)育,巖芯呈碎塊狀,手捏易碎;中風化帶巖芯多呈柱狀及長柱狀,節(jié)長12~20cm,局部構造裂隙發(fā)育,錘擊聲啞。揭示厚度0.5m(ZK8)~3.8m(ZK17)。主要分布在龍河、丁莊區(qū)域。砂巖(J2s-Ss):灰色~青灰色,礦物成份以長石、石英為主,含云母等。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鈣質膠結,巖芯堅硬、屬硬質巖。強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多呈碎塊狀。中風化局部構造裂隙發(fā)育,裂面可見銹色膜,巖芯多呈短柱狀,節(jié)長15~25cm居多。主要分布在ZYY5-ZYY8段。揭示厚度0.8m(ZK36)~4.1m(ZK35)。主要分布在丁莊區(qū)域。砂質泥巖(J2s-Sm):紫紅色,局部含褐紅色,泥質結構,厚層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粘土礦物,主要為泥質膠結,局部砂質含量較高。強風化帶風化裂隙發(fā)育,裂面可見風化痕跡,巖芯多呈碎塊狀,中等風化巖心較完整,節(jié)長10-15cm。揭示厚度0.4m(ZK50)~3.5m(ZK44)。主要分布在丁莊區(qū)域。場內砂巖、泥巖相漸變過渡,局部以互層、透鏡體等形式產出。3.4水文本工程位于長江兩岸岸坡,該建筑場地位于城市集中建設區(qū)域,場地周邊未見江河、湖泊、溪流及魚塘等大型地表水體存在;城市排水系統(tǒng)較完善,污水主要由排污涵洞進行集中排放。3.5氣候項目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特點是冬季暖和,極少霜凍,多霧,日照時數少;盛夏時間長,多連晴高溫和伏旱;春季回暖早,但不穩(wěn)定,冷空氣活動頻繁,常有低溫陰雨天氣出現。初夏及三秋期間多連陰雨,多年平均氣溫18.1℃,最高氣溫月為7、8兩月,平均氣溫28.4℃,最低氣溫多出現在1月,平均7.3℃,最高氣溫為41.4℃(8月),最低氣溫-3.7℃(1月),日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四季宜耕,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09.4mm,年最小降水量為826.0mm,年最大降水量為1519.8mm(1971年7月),境內降雨充沛,但時間分配上不均勻。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份,降水量為846.9mm,約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最大月降雨量為7月,降水量386.6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為100mm,多年平均日照時獲得為1121h,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3.4d,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96d。項目所在區(qū)域內的龍河為常年性溪流,溝深,岸坡陡,近垂直長江發(fā)育,為橫向河谷,為長江一級支流,歷史最高洪水位為159.90m(1981年7月17日),三峽水庫正常蓄水后,水庫壩前175m。龍河距本工程擬建場地較遠,最近距離約80m(僅于擬建橋梁段較近),除此段外其余地段距離均大于150m,龍河水位高程(歷史最高洪水位159.90m)與擬建道路設計標高(193.55m)相差較大,最小高差約33.65m。因此龍河對本工程擬建場地基本沒有影響。3.6不良地質現象經地表工程地質測繪和鉆探揭露,勘察區(qū)內未見斷層、滑坡、巖溶、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未見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7地勘結論與建議1)根據現場地質調查及鉆探揭露,場內及鄰近未發(fā)現危巖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巖溶等不良地質現象,也未見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場地現狀穩(wěn)定;對場內已有建構筑物進行保護,對臨時基坑邊坡進行有效治理后,場地總體穩(wěn)定;適宜本工程建設。2)、擬建場地內未見地下水出露,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本次勘察鉆孔施工結束后觀測,未見穩(wěn)定性地下水位;雨季在場地內土層較厚地段可能存在臨時性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未來基礎施工時應考慮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施工期若遇雨季,應采取臨時疏排水措施,避免形成積水,且宜盡量避免在雨季及豐水季節(jié)施。根據地區(qū)經驗判定,環(huán)境水及土體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蝕性。場地水和土對管道材料腐蝕的防護,應符合國家標準《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T50046-2018)的規(guī)定。3)擬建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4)建議在施工時,應避免大開大挖,以免對周圍建筑物造成安全隱患。有放坡條件的應按要求作好放坡,無放坡條件的則應做好基坑的支撐防護,且坑邊不宜大量堆載。5)、擬建管道沿線兩側既有建筑構物較多,人流、車流量較大,工程施工對現狀交通情況及現狀建筑影響較大,對已建建筑、過往車輛、人員的安全影響較大,由于擬建管網部分段正處于已建市政道路下方,建議施工前前往相應的交通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xù),并做好相應的警示、圍擋或改道等安全措施,確保工程的順利施工;施工過程中加強監(jiān)測和已建建筑構物的保護。6)、現場存在地下管線,建議施工時取得準確的管網埋設圖紙后再進行施工,避免造成破壞。7)、局部檢查井位于邊坡頂部,應注意其基礎整體穩(wěn)定性;擬建工程修建前應夯實持力層土層,并進行載荷試驗,以確保地基滿足承載力及變形要求。8)、基坑邊坡開挖時,建議逆作法施工,即時支護,確保工程安全,嚴禁大面積開挖和爆破作業(yè)?;舆吰麻_挖時,應密切監(jiān)測邊坡變形跡象,及時做好加固支擋措施。9)、當采用壓實填土作為管道地基持力層時,壓實填土質量及壓實深度、范圍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壓實填土的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耕植土、膨脹土以及有機物含量大于5%的土作填料,當填料內含有碎石時,其粒徑不宜大于80mm,填土應進行分層壓實。壓實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擊實試驗確定,承載力在施工時由現場載荷試驗驗證。10)、建議加強施工驗槽工作及持力層檢測。四、道路工程4.1恢復方案本次道路設計為管網改造配套道路及附屬設施恢復工程。根據管網改造方案及業(yè)主提供的地形圖,新建管線溝槽開挖將破除現狀人行道、車行道、路緣石等道路及附屬設施。本次恢復方案在管網溝槽回填的基礎上(回填要求詳見排水工程)對人行道、車行道、路緣石等進行恢復設計。路面恢復范圍詳見排水工程平面設計圖。4.2路面設計4.2.1市政道路機動車道設計(次干路及支路)4cmSMA-13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上面層0.3~0.5L/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6cm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下面層(AC-20C)0.6cm瀝青稀漿封層0.7~1.5L/m2透層油20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水泥含量5.5%)20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水泥含量4%)4.2.2市政道路機動車道設計(主干路)4cmSMA-13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上面層0.3~0.5L/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5cm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下面層(AC-16C)0.3~0.5L/m2改性乳化瀝青粘層8cm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下面層(AC-25C)0.6cm瀝青稀漿封層0.7~1.5L/m2透層油15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水泥含量5.5%)20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下基層(水泥含量4%)20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水泥含量4%)當需要恢復路面出現局部寬度不足或尖角區(qū)域無法機械施工的情況時,采用C30水泥砼作為瀝青路面基層。4.2.3新舊路面搭接本次設計對管網溝槽開挖破除的路面進行恢復,新建路面與原路面相接處需進行新舊路面搭接處理,處理方式詳見S-D-04新舊瀝青砼路面搭接處治設計圖。4.2.4小區(qū)道路機動車道設計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Fr≥4.5MPa)20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水泥含量5.5%)20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水泥含量4%)4.2.5混凝土路面板塊劃分本次設計混凝土板塊采用矩形板,板塊長4.2m,寬3.5m,板邊補強及接縫設置詳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板邊補強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縫詳圖。4.2.6人行道設計人行道結構采用透水鋪筑:仿石材生態(tài)磚(60×30×6cm)1:3水泥砂漿找平層厚3cm3%水泥穩(wěn)定碎石墊層厚15cm壓實路基4.3道路附屬設施4.3.1路緣石本次設計路緣石與周邊現狀保持一致,主干路材質采用花崗巖材質,其余道路暫按材質為機制C30砼,規(guī)格均按15×40×100cm路緣石考慮。路緣石兩節(jié)間采用1:3水泥砂漿安裝后勾縫寬0.5cm,安裝路緣石、路邊石在直道上應筆直,彎道上應圓順,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開,不得阻水。4.3.2預制人行道生態(tài)磚本次設計人行道磚與周邊現狀保持一致,主干路暫按花崗巖材質,其余等級道路暫按仿石材(芝麻灰)生態(tài)磚考慮,規(guī)格為60×30×6cm,磚塊表面不得有蜂窩、露石、脫皮、裂縫等現象,磚塊必須表面平整,色彩均勻線路清晰、棱角整齊。人行道方塊采用橡膠錘錘平,細沙灌封,不得有翹動現象,不得有積水現象,人行道上必須設置連續(xù)的盲道,行進盲道寬60cm,在交叉口處須設置殘疾人坡道。4.3.3人行道墊層人行道基層采用3%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厚15cm。級配碎石應選用質堅干凈的粒料,最大粒徑應小于33mm,顆粒組合成分宜含一定級配且不含雜質。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墊層在施工時塑性指數宜小于12,混合料應拌和均勻,且壓實度不小于95%。4.3.4交通標線本次路面恢復完成后需重新設置交通標線。交通標線布設方法如下:①在機動車道路兩側路緣帶內側設置車道邊緣線,車道邊緣線為白色線寬為10cm;②車道分界線線寬為白色虛線,線寬15cm,主線實線長2m,間距4m;③對向車行道分界線為黃色實線,線寬為15cm;在雙向兩車道允許車輛超越或轉彎的一般平直路段,設置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黃色虛線,實線長4m,間距6m)。但在交叉口位置時,可跨越對向分界線應在停止線50m以外設置。④路側邊緣線每隔15m留出3cm的缺口,以利于排水;⑤在需要誘導車輛前的合適位置設置地面導向色箭頭,交叉口的導向車道線的長度L根據交叉口的幾何線形確定,其最短長度為30m,箭頭長3m。所有標線材料均采用熱熔型反光涂料。普通熱熔標線的厚度為2.0±0.2mm,標線導向箭頭厚度為3.0±0.2mm,涂料中應混合占總量15%~23%的玻璃微珠,在噴涂時,普通熱熔標線表面還應均撒0.35Kg/m2的玻璃微珠。噴涂后邊緣無明顯毛邊,順直平滑。施工路面標線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潔,除凈雜物及灰塵。車道邊緣線不得侵占車行道寬度。五、施工技術要求5.1路基施工要點路基回填要求詳見排水工程。5.2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要點(瀝青路面)5.2.1基層本項目道路基層采用5.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采用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1)質量標準基層施工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及各有關現行施工規(guī)程與驗收規(guī)范。表5-3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和底基層質量檢驗標準及允許偏差序號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和頻率基層底基層主干道其他道路主干路其他道路1壓實度(%)≥98≥97≥97≥96按附錄F檢查,每壓實層每1000m2取1點2厚度(mm)+20-10%層厚+20-15%層厚+20-10%層厚+20-15%層厚按JTGE60(T0912)檢查,每50m取測1點或1000m2取1點37d無側限抗壓強度(MPa)4.0~6.02.0~3.02.5~4.01.5~2.5按JTGE51(T0805)檢查,每2000m2(或每一作業(yè)班)取1點4平整度(mm)≤10≤12≤12≤15按JTGE60(T0931)檢查,每20m每車道取1點5中線高程(mm)+5,-10+5,-15+5,-15+5,-20水準儀,每20m取1點6寬度(mm)不小于設計值+B不小于設計值+B尺量,每40m取1點7橫坡(%)±0.3且無反坡±0.5±0.3±0.5水準儀,每20m取1點路面寬(m)<929~164<166(2)材料要求水泥應選用初凝時間大于3h,終凝時間大于6h且小于10h的32.5級、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水泥。水泥的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的有關規(guī)定,對存放期超過三個月或受潮的水泥,應進行性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級配碎石應選用質堅干凈的粒料,均勻系數不得小于5,宜大于10。1)集料顆粒組成要求粒料級配組成應符合下表要求:表5-44%水泥穩(wěn)定碎石級配及技術要求序號篩孔尺寸(mm)通過質量百分率(%)基層底基層137.5-100231.510090~100326.590~100-41972~8967~9059.547~6745~6864.7529~4929~5072.3617~3518~3880.68~228~2290.0750~70~7液限%-<28塑性指數-<9集料中0.5mm以下細粒土有塑性指數時,小于0.075mm的顆粒含量不應超過5%,細粒土無塑性指數時,小于0.075mm顆粒含量不應超過7%。2)碎石壓碎值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底基層中石料壓碎值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表5-5水泥穩(wěn)定碎石壓碎值質量要求道路等級基層底基層主干道(%)≤26≤30其他道路(%)≤30≤353)施工要求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須用機械拌和攤鋪和碾壓。水泥穩(wěn)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須準確,攤鋪或拌和必須均勻,并應嚴格掌握厚度。碾壓用12~15t三輪壓路機碾壓,每層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5cm,18~20t壓路機時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25~30t壓路機時壓實厚度不超過25cm,壓實厚度超過上述要求時,應分層鋪筑,每層壓實厚度不小于10cm,壓實遍數不小于6~8遍,至表面平整、密實、無坑洼。施工接茬平整。施工時,最低氣溫要求5℃以上,壓實后必須保濕養(yǎng)生。(3)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路基通過驗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層。采用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的水泥摻量為4%,以達到技術指標的水泥摻量值控制施工。1)質量標準參照REF_Ref18540表5-3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和底基層質量檢驗標準及允許偏差所列要求執(zhí)行。2)材料要求參照5.2.1節(jié)材料要求所述要求執(zhí)行。(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底基層通過驗收后,方可進行基層施工。采用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的水泥摻量為5.5%,以達到技術指標的水泥摻量值控制施工。1)質量標準參照表5-3表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和底基層質量檢驗標準及允許偏差所列要求執(zhí)行。2)材料要求參照5.2.1節(jié)材料要求所述要求執(zhí)行。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層,基層、底基層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及各有關現行施工規(guī)程與驗收規(guī)范。5.2.2稀漿封層(1)材料1)改性乳化瀝青改性乳化瀝青需滿足下表技術要求:表5-6改性乳化瀝青要求指標要求試驗方法1.18mm篩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貯存穩(wěn)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發(fā)殘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發(fā)殘留物性質針入度25℃0.1mm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軟化點℃不小于53T06062)石料需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中有關技術要求。(2)性能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混合料應滿足以下性能要求:表5-7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混合料要求技術指標要求磨耗損失(濕輪磨耗試驗)不大于800g/m2砂吸收量(輪荷壓砂試驗)不大于450g/m2稠度2~3cm(3)施工技術要求①稀漿封層應使用改性乳化瀝青,且改性乳化瀝青宜現場制備。②為增強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縮短改性乳化瀝青破乳時間,可摻加2~3%的3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③稀漿封層的配合比需經反復試驗確定。④稀漿封層的施工可采用國產或進口稀漿封層機鋪筑,稀漿封層混合料應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⑤稀漿封層鋪筑機攤鋪時應勻速前進,攤鋪速度一般為100~200m/min,表面應平整,對于局部的不平整應進行人工整修。⑥混合料鋪筑后宜采用12~18T三輪壓路機連續(xù)碾壓4~8遍,在碾壓過程中,禁止壓路機急剎車,不得在新攤混合料上調頭。⑦稀漿封層鋪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發(fā)后方可鋪筑瀝青路面。5.2.3瀝青面層路面施工前必須先對基層、稀漿封層進行驗收,達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層。(1)質量標準、材料組成及性能要求1)質量標準表5-8面層質量檢查標準及允許偏差序號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及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和頻率主干道其他道路1壓實度(%)SMA-13≥98%(馬歇爾密度)按JTGE60(T0924、T0922)檢查,每1000㎡取1點AC≥96≥952面層厚度(mm)+10,-5同左按JTGE60(T0912)檢查,每1000㎡取1點3平整度標準差σ(mm)≤1.5≤2.0按JTGE60(T0932)檢查,每車道全線連續(xù)最大間隙△h(mm)≤3≤5按JTGE60(T0931)檢查,每20m每車道取1點4抗滑摩擦系數≥54同左按JTGE60(T0964、T0965)檢查,每200m每車道取1點或全線連續(xù)構造深度≥0.55同左按JTGE60(T0961、T0962、T0963)檢查,每200m每車道取1點5井框與路面的高差(mm)≤4≤5直尺和塞尺量,每座取1點6滲水系數(ml/min)SMA-13≤200≤200按JTGE60(T0971)檢查,每200m每車道取1點AC≤300-7寬度(mm)0,+200,+30鋼尺量,每40m取1點中線高程(mm)±15±20水準儀,每20m取1點8中線偏位(mm)≤20同左經緯儀或全站儀,每50m取1點9橫坡(%)±0.3且無反坡±0.5且無反坡水準儀,每20m取1點102)材料要求①瀝青應用于路面面層瀝青混凝土的基質瀝青應符合交通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的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表5-9A級70號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A級70號試驗方法針入度(25℃,100g,5s)o.1mm60~80T0604軟化點(R&B)℃46T060660℃動力粘度pa.s不小于180T0620延度(5cm/min,15℃)cm不小于100T0605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2.2T0615閃點℃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g/cm3實測記錄T0603質量變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殘留針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殘留延度10℃cm不小于6T0605②粘層改性乳化瀝青應用于瀝青混凝土層間粘層的改性乳化瀝青應達到以下技術要求:表5-SEQ表\*ARABIC\s110用于粘層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位品種及代號試驗方法P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電荷-陽離子(+)T0653篩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瀝青標準粘度C25,3s8-25T0621蒸發(fā)殘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針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軟化點,不小于℃50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與礦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不小于-2/3T0654貯存穩(wěn)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③石料瀝青路面的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礫石、篩選礫石、鋼渣、礦渣等,粗集料必須由具有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生產或施工單位自行加工,粗集料應該潔凈、干燥、表面粗糙,質量應符合表5-11的規(guī)定,其類型選用需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G40-2004)中相關要求。瀝青路面的細集料包括天然砂、機制砂、石屑。細集料必須由具有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采砂場生產,細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的顆粒級配。所選用的粗、細集料應滿足下表技術性能要求:表5-SEQ表\*ARABIC\s111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序號指標主干道其他道路實驗方法表面層其他層次1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2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283035T03173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t/m3)2.62.52.45T03044吸水率,不大于(%)233T03045堅固性,不大于(%)1212-T03146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20T0312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1215-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1820-7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11T03108軟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9磨光值PSV,不小于(%)42——T032110粗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級)544T0616表5-12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序號項目主干道其他道路實驗方法1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t/m3)2.52.45T03282堅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T03403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T03334砂當量,不小于(%)6050T03345亞甲藍值,不大于(g/kg)25-T03496棱角性(流動時間),不小于(s)30-T0345瀝青路面選用天然砂、機制砂或石屑,其質量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G40-2004)表4.9.3及表4.9.4中相關要求。路面面層瀝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的級配組成需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對應于一級公路石料的分級要求。③礦粉瀝青砼的礦粉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中表4.10.1的技術要求。必須采用石灰?guī)r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粉應干燥、潔凈,能自由地從礦粉倉流出。施工中應保持礦粉干燥無結團,成團的礦粉不得直接使用。表5-13瀝青混合料用礦粉質量要求序號項目主干道其他道路實驗方法1表觀密度,不小于(t/m3)2.52.45T0352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3粒度范圍,<0.6mm(%)100100T0351粒度范圍,<0.15mm(%)90~10090~100粒度范圍,<0.075mm(%)75~10070~1004外觀無團粒結塊5親水系數<16塑性指數<47加熱安定性實測記錄④纖維本項目路面層SMA-13瀝青混合料采用木質素纖維,木質素纖維的質量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表5-14木質素纖維質量技術要求序號項目單位指標試驗方法1纖維長度mm≤6水溶液用顯微鏡觀測2灰分含量%18±5高溫590~600℃燃燒后測定殘留物3pH值-7.5±1.0水溶液用pH試紙或pH計測定4吸油率-≥纖維質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篩上經振敲后稱量6含水率(以質量計)%≤5105℃烘箱烘2h后冷卻稱量纖維穩(wěn)定劑的摻加比例以瀝青混合料總量的質量百分率計算。本項目建議SMA路面的木質素纖維不宜低于0.3%。纖維摻加量的允許誤差不超過±5%。⑤抗剝落劑為保證瀝青混合料中石料與瀝青的粘附性,在石料與瀝青的粘附性達不到4級或4級以上的條件下,需使用抗剝落劑來改善其間的粘附性。應選用質量優(yōu)良,長期抗剝落性能較好的抗剝落劑;也可以采取摻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礦粉來提高石料與瀝青的粘附能力。3)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及性能要求①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路面瀝青混合料的級配需滿足下表的要求:表5-16瀝青混合料級配表混合料類型SMA-13AC-16AC-20AC-25備注篩孔(mm)通過率%31.510026.510090~1001910090~10075~901610090~10078~9265~8313.290~10076~9262~8057~769.550~7560~8050~7245~654.7520~3434~6226~5624~522.3615~2620~4816~4416~421.1814~2413~3612~3312~330.612~209~268~248~240.310~167~185~175~170.159~155~144~134~130.0758~124~83~73~7②瀝青混合料的技術性能要求本項目路面層瀝青砼混合料AC-20C性能應滿足下表所列要求:表5-17熱拌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要求序號試驗指標主干道其他道路1擊實次數(雙面)(次)75502空隙率(%)4~63~63穩(wěn)定度,不小于(kN)854流值(mm)1.5~42~4.55動穩(wěn)定度,不小于(次/mm)普通瀝青1000改性瀝青28006浸水馬歇爾殘留穩(wěn)定度,不小于(%)普通瀝青80改性瀝青857凍融劈裂強度比,不小于(%)普通瀝青75改性瀝青80上面層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性能應滿足下表所列要求。表5-18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質量技術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1馬歇爾試件尺寸(mm)Φ101.6mm×63.5mm2馬歇爾試件擊實數兩面擊實50次3空隙率(%)3~44礦料間隙率,不小于(%)175粗集料骨架間隙率,不大于VCADRC6瀝青飽和度(%)75~857穩(wěn)定度,不小于(kN)68流值(mm)—9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的結合料損失,不大于(%)0.110肯塔堡飛散試驗或浸水飛散試驗的混合料損失,不大于(%)1511動穩(wěn)定度,不小于(次/mm)300012浸水馬歇爾殘留穩(wěn)定度,不小于(%)8013凍融劈裂強度比,不小于(%)80(2)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1)瀝青透層油及粘層油在路面基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瀝青透層油的灑布;在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粘層油的灑布。透層油和粘層油的灑布應滿足下列要求:①在路面基層上灑布透層油,在瀝青砼層間灑布粘層油,以保證各界面層結合良好。透層油用煤油稀釋瀝青,粘層油用改性乳化瀝青。②在基層養(yǎng)生結束并清除基層表面松散顆粒的塵土后,灑布透層瀝青,透層瀝青灑布量0.7~1.5L/m2,灑布透層瀝青的基層上應禁止除施工車輛外的一切車輛通行,施工車輛在其上通行也應慢速行駛,嚴禁在其上調頭,轉彎,防止透層瀝青局部脫落,對局部脫落的地方要進行修補;并應盡快灑布稀漿封層,待稀漿封層滿足相關要求后鋪筑瀝青砼下面層。③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粘層油的灑布。灑布前,應認真檢測改性乳化瀝青的質量,只有在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的條件下,才能進行施工。④層油的灑布量符合設計要求,并不能污染環(huán)境。2)下面層①透層油、稀漿封層灑布經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下面層瀝青混凝土的鋪筑;粘層油灑布完畢并完全固化后,立即鋪筑上面層瀝青混凝土。②瀝青混合料在拌和前,應認真檢驗原材料的質量,只有符合部頒標準要求的材料才能進場使用,并在施工過程中隨時進行抽檢。③瀝青混合料在拌和前,應進行認真的級配設計,在檢驗所設計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的條件下,才允許作為瀝青拌和站的目標控制級配。④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瀝青砼前,應認真校核拌和機的計量精度,在確認計量精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才允許進行拌和。⑤瀝青拌和站在拌和瀝青混合料時,應保證足夠的拌和時間,以保證混合料拌和均勻,無花白料,溫度控制正常。瀝青混合料攪拌及施工溫度應符合《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表8.2.5-2的要求。⑥瀝青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如果氣溫較低或等候時間過長,應采取保溫措施,以免溫度降低太快,影響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和壓實。⑦已運到施工現場的瀝青混合料在保證拌和站能滿足攤鋪機需要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快的攤鋪,以免溫度降低太快,影響壓實效果。⑧當路面寬度大于攤鋪機的工作寬度時,應采用兩臺攤鋪機并行攤鋪,避免形成冷接縫;當攤鋪機出現故障并認為在短期內無法修復時,應就地做成一條接縫;當日施工完畢,應在完畢處做成一條垂直接縫,不同路面結構層之間,應保證上下層間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m。⑨壓路機應視攤鋪時的氣溫和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情況,必要時應緊跟攤鋪機進行碾壓。在碾壓過程中壓路機的重復碾壓寬度宜為10~20cm。6.3小區(qū)道路路面施工要求(水泥路面)6.3.1路基路基回填要求詳見排水工程。6.3.2級配碎石基層路基通過驗收后,方可施工級配碎石基層。(1)質量標準壓實度:≥96%干密度(g/cm3):≥2.1厚度允許偏差:-15mm平整度允許偏差:≤15mm中線高程允許偏差:+5、-15mm橫坡度允許偏差:±0.3%且無反坡寬度:符合設計要求(2)材料要求級配碎石應選用質堅干凈的粒料,其最大粒徑應小于53mm,級配組成如下表:通過下列篩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數53100小于28小于637.585~10031.569~881940~659.519~434.7510~302.368~250.66~180.0750~10粒料層材料壓碎值不大于26%。(3)施工要求①級配碎石須用機械拌和攤鋪和碾壓。②碾壓前和碾壓中應適量灑水。③宜采用12t以上的壓路機碾壓,壓實厚度超過上述要求時,應分層鋪筑,每層壓實厚度不小于10cm,壓實遍數不小于6~8遍,至表面無明顯輪跡為止。④未鋪裝上層前,對已成活的碎石墊層應保持養(yǎng)護,不得開放交通。6.3.3面層1)質量標準彎拉強度:4.5Mpa板厚度:代表值-5mm平整度:IRI≤3.3m/Km最大間隙5mm抗滑構造深度:一般路段0.5-1.0mm特殊路段06-1.1mm橫向力系數SFC:特殊路段≥50中線平面位移:20mm相鄰板高差:≤3mm縱、橫縫順直度:≤10mm縱斷高程:±15mm橫坡度:±0.25%斷板率:≤0.4%寬度:±20mm道路路面面層采用C30混凝土,材料首選中粗砂,細度模數不宜小于2.3。當采用特細砂時,細度模數不能少于0.8,水泥采用42.5級。1)特細砂配制特細砂路面混凝土的特細砂;采用質地堅硬、顆粒潔凈天然砂。其質量要求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特細砂質量要求項目細度模數含泥量(%)泥塊含量(%)云母含量(%)軟物質(%)碳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成SO)(%)堅固性(硫酸納溶液5次循環(huán)后)有機物含量(比色法)有機物質指標≥0.8≤3≤1≤2≤1.0≤1.0≤8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不宜混合雜物如采用卵石機制砂,卵石機制砂的細度模數在3.0以上,其他質量同上表。采用中粗砂(或機制砂)與特細砂配制的混合砂,級配曲線應在Ⅰ區(qū)或Ⅱ區(qū),細度模數在2.3~3.5之間,級配組成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混合砂級配組成級配區(qū)篩孔(mm)5.02.51.250.630.3150.16Ⅰ區(qū)通過(%)90~10065~9035~6515~295~200~10Ⅱ區(qū)通過(%)90~10075~10050~9030~598~300~102)水泥:應采用的道路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其28天抗壓強度不低于42.5Mpa或52.5Mpa,抗折強度不低于7.0Mpa。水泥的各項化學成分、物理指標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F30-2014)表3.1.2重交通路面的相應指標要求。水泥成分要求項目技術要求熟料游離氧化鈣含量≤1%氧化鎂含量≤5%鐵鋁酸四鈣含量15%-20%鋁酸三鈣含量≤7%三氧化硫含量≤3.5%堿含量NaO+0.658K2O≤0.6%氯離子含量≤0.06%混合材中種類不得摻窯灰、煤矸石、火山灰、燒黏土、煤渣,有抗鹽凍要求時不得摻加石灰鹽粉水泥的物理指標要求項目技術要求出磨時安定性雷氏夾和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凝結時間初凝時間≥1.5終凝時間≤10標準稠度需水量≤28%比表面積300-450m2/Kg細度(80um篩余)≤10.0%28d干縮率≤0.09%耐磨性2.5Kg/m23)碎石①碎石應采用質地堅硬、強度高、耐磨耗、潔凈的軋制碎石。粗集料級別應不低于Ⅱ級。②碎石的最大公稱粒徑不應大于31.5mm,分三個粒級,4.75~9.5mm、9.5~16mm、16~31.5mm的比例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F30-2014)中表3.3.3的要求,粗集料應按下表控制級配。粗集料的級配要求級配篩孔尺寸(mm)31.526.519.016.09.504.752.36通過百分率(%)4.75~31.595~10067~7744~5925~4011~240~100~5③碎石及細集料的相應技術指標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F30-2014)中表3.3.1的要求,見下表:碎石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壓碎值<25%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15%含泥量(按質量計)<1%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5%硫化物及硫酸鹽(按SO3質量計)<1%洛杉磯磨耗損失≤32%表觀密度>2500kg/m3松散堆積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堿集料反應經堿集料反應試驗后,試件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等現象,在規(guī)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應小于0.1%④C30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為0.44,28d設計抗壓強度35Mpa,28d設計彎拉強度4.5Mpa。4)水水應潔凈、不含有害雜質,飲用水可直接使用。5)C30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根據現場原材料的情況進行配合比試驗確定。六、施工期間交通組織6.1一般規(guī)定6.1.1長期作業(yè)區(qū)宜采用圍擋將工作區(qū)與交通流分隔,圍擋的高度不小于1.8m,距離交叉口20m范圍內、距離地面0.8m以上的部分應采用網狀或者鏤空等通透式圍擋。6.1.2作業(yè)區(qū)標志可附著在路燈桿或設置在支架上,設置在支架上時應保證其可見性。6.1.3城市道路上作業(yè)區(qū)布置,應減少對非機動車,行人的影響。作業(yè)區(qū)占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時。宜提供另外的人行通道或非機動車通道。6.2作業(yè)區(qū)位于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路段上6.2.1兩幅路和四幅路作業(yè)區(qū)借用對向車道組織交通時,宜按7.3.2設置對向緩沖區(qū)、對向過渡區(qū)和對向警告區(qū)。6.2.2三幅路和車道數大于兩條的單幅路內側車道作業(yè)時,對向車道應同時設置作業(yè)區(qū)道路交通標志,宜設置渠化設施分隔雙向行駛的交通流。6.2.3在車道數為兩條的單幅路上,一條車道因作業(yè)封閉,另一條車道供雙向通行時,應在作業(yè)區(qū)兩端分別設置交通引導人員,對車輛進行引導。條件允許時,可在作業(yè)區(qū)兩端的過渡區(qū)外分別設置臨時信號燈。6.2.4因作業(yè)而封閉的路段,應在該路段兩端交叉口設置禁止駛人標志,并設置繞行標志指示繞行路線,如下圖示。繞行標志設置示例6.3作業(yè)區(qū)位于交叉口6.3.1作業(yè)區(qū)位于交叉口出口道時,應遵循以下規(guī)定:a)進入該出口道的所有進口道的適當位置都應設置施工標志,并宜以輔助標志說明作業(yè)區(qū)的位置;b)在正對作業(yè)區(qū)直行方向進口道宜進行渠化管理,使該方向進人交叉口的車輛提前合流,如下圖:進口渠化示例6.3.2進口道上的作業(yè)區(qū)借用對向車道組織交通時,應設置路口導向線。9.3.3作業(yè)區(qū)位于交叉口中心時,所有進口前適當位置均應設置施工標志,作業(yè)區(qū)的來車方向應設置線形誘導標或可變箭頭信號。6.3.4位于交叉口的作業(yè)區(qū),其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置不應妨礙駕駛人的安全視距。七、其他(1)施工圖中采用規(guī)范為截止至2024年3月現行規(guī)范,若施工過程中出現規(guī)范更新情況,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由參建五方共同商議形成處理意見,并征得建設主管部門同意。(2)工程施工除滿足施工圖中所列施工技術要求外,還需滿足相關施工技術規(guī)范要求。(3)本次設計道路恢復工程量根據業(yè)主提供的地形圖及排水專業(yè)標準開挖斷面圖進行估算,施工時以現場實際發(fā)生量計。(4)小區(qū)道路現狀路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寬度約為6m。道路破除后剩余路面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3 The art of painting Project (1)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譯林版(2020)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13 色彩斑斕-修飾表格》說課稿-2023-2024學年清華版(2012)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
- 專利許可轉讓合同范例
- 農業(yè)種植賣貨合同范例
- 全托合同范本
- 文化交流與共生發(fā)展考核試卷
- 會展行業(yè)合同范本
- 動感影院設備轉讓合同范例
- 地質勘查設備在地質公園規(guī)劃中的精確測量考核試卷
- 代理策劃費合同范例
- BMS基礎知識培訓
- 質保管理制度
- 2024年全國卷新課標1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3003數據結構與算法試題及答案
- 華為經營管理-華為激勵機制(6版)
- 2024年標準化工地建設管理實施細則(3篇)
- 2024新版《藥品管理法》培訓課件
- 干燥綜合征診斷及治療指南
- 糧油廠食品安全培訓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領導力》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電力基本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