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54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共6題,共12分)1、下列不屬于火山帶來的災害的是()A.掩埋農田房屋B.污染空氣,導致氣候異常C.造成人員傷亡D.造成大面積地裂2、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前者屬于化學變化,后者屬于物理變化的是()A.輪胎爆炸、石蠟熔化B.食物腐敗、干冰升華C.冰雪融化、鋼鐵生銹D.牛奶變酸、煤氣燃燒3、讀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

游人站在哪個位置能清晰觀察到“鞍部”地形?()

A.甲B.乙C.丙D.丁4、哺乳動物能夠依靠復雜的運動系統(tǒng),快速移動適應復雜環(huán)境.有關運動系統(tǒng)說法錯誤的是()A.運動系統(tǒng)包括骨、關節(jié)和肌肉B.關節(jié)面上有關節(jié)軟骨能夠緩沖震動C.關節(jié)包括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關節(jié)腔D.關節(jié)腔內的滑液能減少摩擦5、將釘腿小桌放到沙子上;往小桌上放不同質量的砝碼,觀察釘腿陷入沙子的深度.實驗研究的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A.壓力大小的關系B.受力面積的關系C.沙子深度的關系D.釘腿長短的關系6、如圖是小明自創(chuàng)的”大炮”示意圖。當瓶內產生的氣體增多時;瓶塞會水平向右沖出,若此時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將()

A.立即沿豎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B.向上運動C.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D.立即靜止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7、使用顯微鏡的步驟:(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先用____觀察到清晰的像,而后才能用____進行觀察。顯微鏡成的像與物體上下左右都____。8、“將蝦、鯉魚、烏龜、狗歸為一類,將蝴蝶、蜜蜂、麻雀、蝙蝠歸為另一類的理由是____。9、物質由微粒構成:____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蔗糖是由____構成的。水是由____構成的。10、在使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夢將蠟燭放在二倍焦距以外,能在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如果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此時在光屏上____(填“成縮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11、我國“蛟龍?zhí)枴币褜崿F下潛深度7062m,其下潛過程中,潛水員的質量____,“蛟龍?zhí)枴笔艿剿膲簭奯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2、如圖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應保持物體處于靜止或____狀態(tài)進行研究,實驗中要選擇____(選填“較輕”或“較重”)的硬紙板做實驗.“測定物質的密度”和“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關系”兩個實驗中都進行了多次測量,其多次測量的目的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若要測量某固體的密度,實驗中需要先測量該物體的____(選填“質量”或“體積”).

13、人體的結構層次依次為:____、組織、____、系統(tǒng)、____,而植物缺少其中____層次。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用鋼筆畫細胞結構簡圖時,要注意用粗線表示圖中較暗的地方。15、取口腔上皮細胞的準確部位應是側壁上。16、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穿過細胞膜。17、在種子萌發(fā)形成幼苗的最初階段(指幼葉變綠前),幼苗干重有可能大于種子干重。18、能夠運動的物體就一定是生物。評卷人得分四、作圖題(共1題,共8分)19、圖片18、物體A放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牛的豎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40牛的作用。請在圖中畫出這三個力的示意圖。評卷人得分五、其他(共1題,共8分)20、木塊在壓力F和測力計作用下沿墻面向上勻速運動;請畫出木塊在豎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圖.

評卷人得分六、解答題(共4題,共24分)21、如圖;請利用一個鼓(包括鼓槌)和碎紙屑設計實驗來說明振幅和響度之間的關系。

22、小強認為橡皮筋、彈簧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而玻璃、桌面等受力時不會發(fā)生形變。你認為他的觀點正確嗎?請你設計一個小實驗來證明。23、如圖所示;在豎直的擋板甲;乙中間夾著一個物體A,當擋板給A的壓力為100N時,物體A在豎直向上200N的拉力作用下勻速上升,要使物體A勻速下降,A有多重?

24、小明家安裝了一臺太陽能熱水器,容積為80L,裝滿水后熱水器中水的質量是多少?參考答案一、單選題(共6題,共12分)1、D【分析】【分析】火山噴發(fā)物有氣態(tài)的(水蒸氣;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態(tài)(熔巖流)和固態(tài)(火山灰、火山塵、火山彈等)的?;鹕交顒邮且环N壯觀的自然現象。無論是直沖云霄的滾滾火山灰,還是奔騰而出的火熱的熔巖流,火山噴發(fā)的情景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鹕絿姲l(fā)后沉積到地面的火山灰會把城市淹埋,熾熱的熔巖流會使大地變成一片焦土。

【解答】火山噴發(fā)后沉積到地面的火山灰會把掩埋農田房屋;熾熱的熔巖流會使大地變成一片焦土,故A不符合題意;

火山噴發(fā)物有氣態(tài)的二氧化硫等;會污染空氣,導致氣候異常,故B不符合題意;

火山噴發(fā)過程中火山噴發(fā)后沉積到地面的火山灰會把掩埋農田房屋;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故B不符合題意;

火山噴發(fā)過程中不會造成大面積地裂;地震會造成大面積地裂,故D符合題意。

故選:D2、B【分析】【解答】A.輪胎爆炸;石蠟熔化都沒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食物腐敗是化學變化,干冰升華是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冰雪融化是物理變化。鋼鐵生銹是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牛奶變酸、煤氣燃燒都是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分析】本題考查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別,判斷變化的種類依據是看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解此類題只須分析變化前后物質是否為同一種即可。3、A【分析】【解答】讀圖可知;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圖中甲處往上看,能清晰觀察到“鞍部”地形,其余三處會被山頂阻擋視線。

故選A

【分析】考查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綜合性較強,要理解識記。4、C【分析】【解答】A;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是由骨、關節(jié)和骨骼肌組成.骨起杠桿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運動是由骨、關節(jié)和骨骼肌在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統(tǒng)的協(xié)調下共同完成的,A正確.

BD;關節(jié)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jié)軟骨;和關節(jié)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jié)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jié)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jié)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jié)的運動靈活自如;BD正確.

C;關節(jié)是指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連接;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三部分組成,關節(jié)面包括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C錯誤.

故選:C

【分析】(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關節(jié)是指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連接,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三部分組成.5、A【分析】【分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在進行探究時,要保持一個量不變,每次只探究與其中一個量的關系.知道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兩個因素是什么,并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進行分析,可順利解答,難度不大.

【解答】解: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在實驗中,將釘腿小桌放到沙子上,往小桌上放不同質量的砝碼,觀察釘腿陷入沙子的深度.這是控制了受力面積的大小不變,每次改變壓力的大小來進行探究,因此實驗研究的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故選A.6、C【分析】【分析】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當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判斷出物體一開始的運動狀態(tài),就可以判斷在外力消失后的運動狀態(tài)。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明確物體在外力消失前的運動狀態(tài),就可以判斷在外力消失后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瓶塞水平向右沖出;處于運動狀態(tài),此時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瓶塞將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7、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低倍鏡高倍鏡顛倒【分析】【分析】結合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解答。

【解答】顯微鏡的操作如下:

1;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3;放片: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

4;調焦: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觀察:先用低倍物鏡確定要觀察的目標的位置;再將其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輕輕移開,在原位置小心地換上高倍物鏡,正常情況下,當高倍物鏡轉正之后,在視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時針方向略微調到細準焦螺旋,即可獲得清晰的物像。在換上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變小、變暗,要重新調節(jié)視野亮度,可通過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鏡來增大。

顯微鏡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虛像)。所以;玻片的移動方向與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則應往左上方移動玻片。

故答案為: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低倍鏡;高倍鏡;顛倒8、是否能飛行【分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很多;我們要對其進行分類,生物的分類依據很多,要靈活分類,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蝦;鯽魚、烏龜、狗不具有翅或翼;不能飛,蝴蝶、蜜蜂、麻雀、蝙蝠能飛,將蝦、鯽魚、烏龜、狗歸為一類,將蝴蝶、蜜蜂、麻雀、蝙蝠歸為另一類的理由是否能飛行。

故答案為:是否能飛行9、分子蔗糖分子水分子【分析】【分析】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2、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微粒.【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微粒;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分子蔗糖分子水分子10、成放大的像【分析】【解答】將蠟燭放在二倍焦距以外;能在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此時光屏與蠟燭的位置互換,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時的物體在光屏成一個清晰的像.由于原來物體在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也就是說,現在的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一個倒立的放大的實像。

【分析】當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互換后,即像與物體互換后,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物體仍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只不過成像的性質有所改變。11、不變變大【分析】【解答】質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與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位置無關.故其下潛過程中,潛水員的質量不變;

潛水艇在下潛的過程中:∵p=ρgh;所處深度h變大,∴潛水器受到水的壓強變大。

【分析】分析物體受液體的壓強的變化時,找出深度變化情況是關鍵.12、勻速直線運動較輕不同質量【分析】【解答】解:(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應保持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樣物體處于平衡;要排除物體本身重力的影響,實驗時要選擇質量較輕的硬紙板進行實驗;

(2)“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和“測定物質的密度”實驗中;都需要測量質量和體積,所以用到的器材是相同的;

在“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對數據分析;得到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而在“測定物質的密度”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因此兩個實驗的目的不同;若要測量某固體的密度,實驗中需要先測量該物體的質量,因為先測體積時,物體上會沾有水,使得物體質量變大.

故答案為:勻速直線運動;較輕;不同;質量.

【分析】(1)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首先要使受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此可以確定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

(2)根據密度的概念ρ=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是密度;在探究定量關系時,多次測量是為了得到定量的關系,在測量實驗中,多次測量,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若要測量某固體的密度,實驗中需要先測量該物體的質量.13、細胞器官人體系統(tǒng)【分析】【解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或人體。人體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比植物體多了系統(tǒng)這個結構層次。二者的區(qū)別就是植物無系統(tǒng)這個結構層次;動物有系統(tǒng)。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動植物體在結構層次上的區(qū)別,首先要明確動物體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4、B【分析】【解答】在畫生物圖時;一般用3H的繪圖鉛筆,根據觀察到的物像,輕輕畫出輪廓,經過修改,再正式畫好。圖中比較暗的地方,要用鉛筆細點表示,而不能涂陰影。較暗的地方,細點應越多。故錯誤。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物圖畫法的注意事項是否了解,生物圖與其它圖的畫法稍有差別,應予以特別注意。15、A【分析】【解答】取口腔上皮細胞時是在自己已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由此可知;該句話正確。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取口腔上皮的位置,較為簡單。16、A【分析】【解答】細胞膜有適于運輸物質的結構;能夠讓細胞生活需要的物質進入細胞,而把有些物質擋在外面。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穿過細胞膜。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細胞膜功能的理解。17、B【分析】【解答】在種子萌發(fā)形成幼苗的過程中;胚根發(fā)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植物的根不斷的吸收水和無機鹽,使植株葉內的水不斷增多,而種子里面的有機物不斷的被分解,所以使幼葉鮮重大于種子干重。故答案為:錯誤。

【分析】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18、B【分析】【解答】能夠運動的物體不一定就是生物。機械也是可以運動的;都算是運動的物體,但是機械不是生物,如太陽是運動的物體,但太陽不是生物。

【分析】本題考查生物的特征。四、作圖題(共1題,共8分)19、【分析】【分析】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在線段的末端內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的末端標上力的大小。這種方法就是力的示意圖。

其中:重力的大小為80牛;方向是豎直向下(試卷上應該是垂直紙的邊緣向下)

支持力的大小為60牛;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上。

摩擦力的大小為40牛;方向是沿著斜面(與斜面平行)向上。

【解答】如下圖。

五、其他(共1題,共8分)20、【分析】【解答】解:過物體重心;分別沿豎直向上和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分別用G和F拉表示,即為其所受重力和拉力示意圖;

再過物體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用f表示,即為其所受摩擦力示意圖;

因為木塊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tài),故作圖時應使F拉=G+f;如圖所示:?

【分析】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時木塊在豎直方向上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重力,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拉力,一個是豎直向下的摩擦力,木塊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按照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畫出這三個力即可.六、解答題(共4題,共24分)21、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用不同的力敲擊鼓面,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

現象:當用較大的力擊鼓時;鼓聲的響度大,紙屑被彈得高,說明鼓面的振幅較大;

結論:發(fā)聲體振幅大,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大?!痉治觥俊窘獯稹吭诠拿嫔戏判┧榧埿?;用鼓槌敲擊鼓面,紙屑就隨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