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藝體生文化課百日沖刺-地理專題復習講練:專題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_第1頁
2021年高考藝體生文化課百日沖刺-地理專題復習講練:專題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_第2頁
2021年高考藝體生文化課百日沖刺-地理專題復習講練:專題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_第3頁
2021年高考藝體生文化課百日沖刺-地理專題復習講練:專題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_第4頁
2021年高考藝體生文化課百日沖刺-地理專題復習講練:專題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命題趨勢探秘】命題規(guī)律考查內容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huán)流和風氣壓帶和風帶考查熱度☆☆☆☆☆☆☆☆☆☆考查題型選擇題與綜合題選擇題與綜合題選擇題與綜合題所占分值4—10分4—10分4—10分命題趨勢1.與實際情境或典型區(qū)域結合,考查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huán)流、氣壓帶和風帶等對氣溫、降水、風等典型區(qū)域天氣和氣候狀況的影響。2.與等壓線、等壓面等條件相結合,考查相關原理、過程的形成和現(xiàn)實意義?!靖哳l考點聚焦】

考點1大氣受熱過程【基礎學問梳理】能量來源:①能量來源:①受熱過程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短波輻射穿過大氣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取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面,并被地面②受熱過程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短波輻射穿過大氣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取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面,并被地面②和③。地面吸取太陽輻射能增溫,又以④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使大氣增溫,因此⑤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意義: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著大氣的熱狀況、意義: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著大氣的熱狀況、⑥分布和變化,制約著大氣的運動狀態(tài)。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吸取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選擇性吸?、呔€水汽、二氧化碳選擇性吸?、嗑€反射作用無選擇性,具有反光鏡的作用云層厚、云量大,反射⑨,氣溫⑩;云層薄,云量少,反射?,氣溫?。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藍色光簡潔被空氣分子散射,晴朗天空呈藍色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1)太陽暖大地: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取?后增溫。(2)大地暖大氣:地面增溫后產生?,與太陽輻射相比,地面輻射為?,大氣猛烈吸取地面輻射而增溫,所以說EQ\o\ac(○,16)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3)大氣返大地:大氣增溫后,向外輻射能量,它將其中很大部分返還地面,這部分稱作EQ\o\ac(○,17)。它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面輻射所損失的能量,從而起到了EQ\o\ac(○,18)作用。[參考答案]①太陽輻射②反射③吸?、荛L波輻射⑤地面⑥溫度⑦紫外⑧紅外⑨強⑩低?弱?高?太陽輻射?地面輻射?長波輻射EQ\o\ac(○,16)地面EQ\o\ac(○,17)大氣逆輻射EQ\o\ac(○,18)保溫【核心考點講練】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時,會受到大氣的吸取、反射和散射作用。太陽輻射在通過大氣層時,由于大氣的吸取、反射和散射作用,而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受到減弱。①在對流層里,對太陽輻射起吸取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雜質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層里主要是臭氧;高層大氣里主要是氧。懸浮在大氣中的水滴、塵埃等雜質也能吸取一部分太陽輻射,其影響大小主要取決于水滴、塵埃等雜質在大氣中的含量。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毀滅沙塵暴等天氣時,它們對太陽輻射的吸取作用才比較顯著。吸取作用具有確定的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紅外線;臭氧吸取紫外線。通過大氣的吸取作用,太陽輻射被減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和波長較短的紫外線,而對可見光影響不大。②反射沒有選擇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是沒有選擇性的,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層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強。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就是這個道理。此外,大氣中的雜質顆粒越大,反射力氣越強,顆粒越小,反射力氣越差。③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太陽輻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這些質點為中心向四周八方散射開來。散射可以轉變太陽輻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這種散射是有選擇性的,波長越短,散射力氣越強。在可見光部分藍紫色光波長最短,散射力氣最強,所以在晴朗的天空,特殊是雨過天晴時,天空呈蔚藍色。另一種狀況是散射作用的質點是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等時,它們的散射無選擇性,各種波長同樣被散射,使天空呈白色。所以,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以及陰天,在樹陰下,在房間里,凡是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光明的,這些都是大氣的散射作用的緣由。如下表所示:作用形式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波長段作用特點實例吸取臭氧(平流層)紫外線吸取猛烈,有選擇性,對可見光吸取的很少平流層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水汽、CO2(對流層)紅外線反射較大顆粒塵埃、云層各種波長同樣被反射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越強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散射空氣分子、微小塵埃波長較短的可見光(藍光、紫光)向四周八方散射,有選擇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霞光呈紅色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各種波長同樣被散射無選擇性陰天的天空灰蒙蒙的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1)概念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取地面長波輻射,將熱量保存在大氣層中,并通過大氣逆輻射的形式把熱量還給地面,這就是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2)過程大氣直接吸取太陽短波輻射很少,它主要靠吸取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所以地面是低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均能猛烈地吸取長波輻射。據(jù)統(tǒng)計約有75%~95%的地面長波輻射被大氣所吸取,而且這些長波輻射幾乎在貼近地面40~50米厚的大氣層中就全被吸取掉。近地面空氣吸取了地面輻射以后,又以長波輻射的方式,層層向上傳遞。地面輻射的方向是向上的,大氣輻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部分,由于和地面輻射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使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得到確定程度的補償,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如下表所示:保溫過程具體過程熱量來源1太陽暖大地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取后增溫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2大地暖大氣地面增溫后形成地面輻射,大氣吸取后增溫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3大氣還大地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圖示【典例1】(2021·山東卷)氣溫的日變化一般表現(xiàn)為最高值毀滅在14時左右,最低值毀滅在日出前后。下圖示意某區(qū)域某日某時刻的等溫線分布,該日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讀圖回答(1)—(2)題。(1)下列時刻中,最有可能毀滅該等溫線分布狀況的是()A.6時 B.9時 C.12時 D.14時(2)該日()A.日落時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時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陽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陽高度甲地小于乙地解析:(1)圖中等溫線接近平直,說明海陸溫差很小。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陸地升溫、降溫快,海洋升溫、降溫慢,陸地在日出前后、14時左右為氣溫最低和最高時,因此海陸溫差大。日出以后陸地升溫,海陸溫差漸漸變小,但12時陸地氣溫會超過海洋,因此只有9時與海洋溫差最小。如下圖所示:(2)當丙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時,說明該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緯20°,圖中甲(北緯21°)和乙(北緯19°)到直射點的緯度差相等,因此兩地正午太陽高度相等。此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向北晝越長夜越短,甲地位于乙地西北方向,地方時晚于乙地,加之晝長于乙,因此,其日落時刻晚于乙地。答案:(1)B(2)B【典例2】(2021·北京卷)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大氣中()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削減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D.毀滅霧霾,會導致④在夜間削減解析:選項具體分析結論A項臭氧層破壞,會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加,③增加錯誤B項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大氣吸取的地面輻射削減,會使②削減正確C項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增加,③削減錯誤D項毀滅霧霾,大氣逆輻射增加,④在夜間應增多錯誤答案:B【典例3】(2021·安徽卷)下圖表示我國某地某日觀測記錄的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日變化。完成問題。(1)該日日期及天氣狀況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2)該地可能位于()A.祁連山地 B.大興安嶺C.南沙群島 D.帕米爾高原解析:(1)依據(jù)日出日落時刻推知該地晝長約為14.5小時,北半球為夏季;該日12時~13時太陽輻射下降較快,可能是由于多云天氣對太陽輻射減弱作用較強導致的,故D項正確。(2)該地晝長約為14.5小時,因此該地日出地方時約為4時45分,此時北京時間約為6時,求得該地經度約為101°E,該經線大致穿過祁連山地。答案:(1)D(2)A【技巧點撥】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1)緯度凹凸:影響太陽高度角,是最主要的因素。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陽輻射散布的面積愈小,光熱愈集中,地表單位面積上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愈多,太陽輻射強度越大。反之,太陽高度角愈小,太陽輻射強度就愈小。(2)天氣狀況:多陰雨天氣的地區(qū),日照時數(shù)少,云層或塵埃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多晴朗天氣的地區(qū),日照時數(shù)多,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如我國東部地區(qū)陰天多,太陽輻射少;而西北部為山脈背風坡,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3)海拔凹凸:海拔高,空氣淡薄,大氣透亮度好,固體雜質、水汽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故太陽輻射強。(4)日照時間長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如1月份,南極為極晝,北極為極夜,南極比北極的太陽輻射強。

考點2熱力環(huán)流和風【基礎學問梳理】1.熱力環(huán)流(1)原理:地面冷熱不均→大氣的①→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產生風的直接緣由。(2)典型案例: ①海陸風:白天海濱吹②風;夜晚海濱吹③風。白天的海陸熱力環(huán)流和④季的相同;夜晚的和⑤季的相同。②山谷風:白天吹⑥風夜晚吹⑦風。③城市風:近地面的風由⑧吹向⑨。力方向影響水平氣壓梯度力G⑩形成風的原動力,既轉變大小也轉變風向地轉偏向力A與風向垂直?磨擦力f?既轉變大小也轉變風向2.大氣的水平運動[參考答案]①垂直運動②海風③陸④夏⑤冬⑥谷⑦山⑧郊區(qū)⑨市區(qū)⑩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只轉變風向?與風向相反【核心考點講練】1.熱力環(huán)流(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地面冷熱不均,受熱較多的地方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受熱少的地方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水平氣壓的差異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并造成氣流的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熱力環(huán)流。如下圖:(2)形成過程分解①氣溫與空氣垂直運動方向的關系②空氣垂直運動與空氣密度的關系③空氣密度與氣壓的關系④氣壓分布與空氣水平運動(風向)的關系:(3)常見的局部熱力環(huán)流海陸風形成白天陸地比海洋增溫快,近地面陸地氣壓低于海洋,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夜晚陸地比海洋降溫快,近地面陸地氣壓高于海洋,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圖示影響海陸風使濱海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山谷風形成白天山坡上的空氣增溫猛烈,氣壓低,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夜晚山坡上的空氣降溫快速,氣壓高,冷空氣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風圖示影響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城市風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業(yè)和交通工具釋放大量的人為熱,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qū),形成“城市熱島”,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qū)下沉,近地面風由郊區(qū)吹向城市,在城市與郊區(qū)之間形成城市熱島環(huán)流圖示影響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2.大氣的水平運動(1)大氣水平運動的成因地表受熱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氣,有的地方氣壓高,有的地方氣壓低。我們把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叫氣壓梯度。由于它們是表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變化狀況,所以也稱水平氣壓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著氣壓梯度,就產生了促使大氣從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力,這個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這個力的作用下,推動大氣由高氣壓區(qū)向低壓區(qū)做水平運動,這就形成了風。(2)三個力對風的影響作用力方向大小對向的影響風速風向水平氣壓梯度力(F)始終與等壓線垂直,由高壓指向低壓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地轉偏向力(G)始終與風向垂直大小隨緯度而增加,赤道為零不能影響風速北半球使風向右偏,南半球使向向左偏。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摩擦力(f)始終與風向相反大小與下墊面有關,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風速減小與其他兩力共同作用下,使風向與等壓線形成一夾角【典例1】(2022·天津卷)讀圖,在圖中所示的時段內,風向由東南變?yōu)闁|北的城市是()A.臺北B.上海C.首爾D.北京解析:首先畫出左圖中四地的風向:北京是東南風,首爾是西南風,上海是東南風,臺北是東北風;然后畫出右圖中四地的風向:北京是東北風,首爾是偏南風,上海是偏南風,臺北是東北風,只有北京的風向是由東南變?yōu)闁|北。答案:D【技巧點撥】風的受力狀況與風向①風的受力分析:推斷風向時,首先要知道是高空中的風是是近地面的風。高空中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最終風向和等壓線平行、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北半球風向相對于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南半球風向相對于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左偏。如下圖所示:風向南半球高空中的風風向南半球高空中的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風向北半球高空中的風北半球高空中的風近地面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如下圖所示:風向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②等壓線圖中風向的繪制:在等壓線圖上,畫出該點的切線,并過切點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確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確定南北半球,面對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角度為30°~45°,畫出實線箭頭,即為經過該點的風向。如下圖中①的風向繪制,10081008③在等壓線圖上推斷風力的大?。涸谕桓眻D上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則風力越大(如上圖中風力大?、冢劲伲2辉谕桓眻D上,要看單位距離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镜淅?】(2022·山東卷)下圖為甲地所在區(qū)域某時刻高空兩個等壓面P1和P2的空間分布示意圖,圖中甲、乙兩地經度相同。此時甲地近地面的風向為()A.東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解析:由圖可知,P2等壓面在38°N高空向上傾斜、37.5°N高空向下傾斜,可推斷38°N高空為高氣壓、37.5°N高空為低氣壓,對應近地面38°N四周為低氣壓、37.5°N四周為高氣壓,氣流由37.5°N吹向38°N四周,由于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且北半球風向向右偏,故形成西南風(如下圖)。答案:B?!炯记牲c撥】等壓面圖的判讀等壓面是指空間氣壓值相同的點組成的面。一般來說,在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等壓面的數(shù)值在變小,假如地面的性質是均一的,大氣的性質也是均一的,那等壓面就是相互平行的(如圖(1))。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氣壓不相等,等壓面在空間不是平面,而是象地形一樣起伏不平(如圖(2))。接受繪制地形圖的方法,用等高線將起伏不平的等壓面投影到平面圖上,構成等壓面圖。在等壓面圖上,用等高線表示氣壓的空間分布。等壓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氣壓比四周高,在等壓面圖上,是一組閉合等高線構成的高值區(qū),即高壓區(qū)。等壓面凹下,表示同一高度上,氣壓比四周低,在等壓面圖上,是一組閉合等高線構成的低值區(qū),即低壓區(qū)。因此,在等壓面圖上,由等高線的分布可反映等壓面的起伏,表示氣壓的空間分布狀況。在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等壓面圖判讀中,易錯點有三個:規(guī)律“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應用;高壓區(qū)、低壓區(qū)與氣壓值的大小區(qū)分;同一地點不同海拔高度的氣壓比較與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比較。圖(2)中,可以借用以下規(guī)律加以辯別:(1)同一地點隨海拔高度增加,氣壓值降低,即D>F>C;A>B>E。(2)同一高度,等壓面發(fā)生彎曲,等壓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壓區(qū),等壓面下凹的是低壓區(qū)。高空氣壓狀況和近地面相反(即凹凸狀況相反)。等壓面中,“凸高為低,凸低為高”中帶著重號的高和低指的是氣壓值的大小,即當?shù)葔好嫱瓜驓鈮旱偷姆较?,也就是凸向高空時,凸起部分為高壓區(qū);當?shù)葔好嫱瓜驓鈮焊叩姆较颍簿褪峭瓜虻孛鏁r,凸起部分為低壓區(qū)。(3)高壓和低壓是相對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值大小狀況,即B相對于C來說是高壓區(qū);A相對于D來說是低壓區(qū)。而同一地點隨海拔高度增加,氣壓值降低,即氣壓值D>C;A>B。(4)推斷氣壓值大小的時候可以作一條掛念線。如推斷B處彎曲是高壓還是低壓,做圖(2)中所示虛線,依據(jù)(1)所示規(guī)律可以推斷B在等壓面EF的下面,氣壓值比等壓面的高,因此B處為高壓區(qū)。留意: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只能指在同一水平面,垂直方向上不符合這一規(guī)律。由于大氣的垂直運動是冷熱不均引起的,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

考點3氣壓帶和風帶【基礎學問梳理】1.氣壓帶和風帶(1)成因:凹凸緯地區(qū)獲得①不同,產生熱量差異。(2)近地面氣壓帶風帶:eq\o\ac(○,1)氣壓帶:A、極地高氣壓帶(2個):熱力型②高壓;緯度90度四周。B、副極地低氣壓帶(2個):動力型冷低壓;緯度60度四周。C、副熱帶高氣壓帶(2個):動力型熱高壓;緯度③度四周。D、赤道低氣壓帶(1個):熱力型低氣壓;緯度④度四周。eq\o\ac(○,2)風帶:A、信風帶:從⑤帶吹向赤道地氣壓帶;北半球為東北風;南半球為東南風B、西風帶: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⑥帶;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C、東風帶:從⑦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北半球為東北風;南半球為東南風(3)季節(jié)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⑧,冬季⑨。2.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1)成因:⑩的差異,大陸增溫存冷卻的速度?海洋。(2)分布月份被切斷氣壓帶形成氣壓中心亞洲大陸太平洋大西洋1月?低氣壓帶阿留申低壓?低壓亞洲?7月?氣壓帶EQ\o\ac(○,16)高壓亞速爾高壓亞洲EQ\o\ac(○,17)[參考答案]①太陽輻射②冷③30④0⑤副熱帶高氣壓⑥副極地低氣壓⑦極地高氣壓⑧北移⑨南移⑩海陸熱力性質?快于?副極地?冰島?高壓?極地高EQ\o\ac(○,16)夏威夷EQ\o\ac(○,17)低壓【核心考點講練】1.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大氣在假設的均勻地表上運動。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凹凸緯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空氣的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并最終形成三圈環(huán)流,在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1)低緯環(huán)流赤道四周空氣上升,氣壓降低,形成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的暖空氣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北運動,到北緯30°四周上空時,風向偏轉成西風(圖中箭頭1),不能連續(xù)北進。從赤道源源不斷流來的空氣在這里不斷地積累下沉,使近地面氣壓上升,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在近地面,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偏轉成東北信風(圖中箭頭2)。東北信風與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在赤道地區(qū)輻合上升。這樣,便在赤道與北緯30。之間形成一個低緯環(huán)流圈。(2)中緯與高緯環(huán)流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流出的一支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偏轉成西南風(圖中箭頭3),稱為盛行西風。極地四周,空氣下沉.形成極地高氣壓帶。氣流向南流出漸漸向右偏轉為東北風(圖中箭頭5),稱為極地東風。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在北緯60°四周相遇。暖而輕的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氣流之上。形成上升氣流,致使北緯60°四周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上升氣流到高空,又分別流向副熱帶和極地上空(圖中箭頭4和6),形成中緯與高緯環(huán)流。其規(guī)律如下:①分布上兩相間:氣壓帶與風帶相間分布、氣壓帶中高壓帶與低壓帶相間分布。②南北半球各風帶的氣流運動相反:北半球沿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③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對大氣影響不同,不論南北半球都是“西風潮濕信風干,上升(低壓帶)潮濕下沉(高壓帶)干”氣壓帶和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變化而位移。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動的幅度大致是5°-10°。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三圈環(huán)流、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分布是一種抱負模式,地表有很多因素對其干擾影響,并且打破了它們原有的分布狀態(tài),使大氣環(huán)流趨于簡潔化。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海陸分布狀況。由于熱力性質的差異,在冬夏季,海洋和大陸的氣壓狀況將發(fā)生季節(jié)性轉換。(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對氣壓帶的影響1月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北美高壓)切斷,使得低壓(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緯向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30°S以南的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7月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北美低壓)切斷,使得高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緯向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30°S以南的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對風帶的影響1月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均是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季風;澳大利亞西北部季風則是北半球東北季風南移過赤道左偏而形成。7月南亞的西南季風是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過赤道右偏而形成;東亞地區(qū)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澳大利亞西北部受東南信風影響。圖示1月7月3.季風的概念和形成大范圍地區(qū)的盛行風隨季節(jié)發(fā)生顯著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季風環(huán)流。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轉換,是形成季風環(huán)流的主要緣由。北半球氣壓中心分布比較(海陸相間分布)亞歐大陸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亞歐大陸1月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阿留申低壓北美高壓冰島低壓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7月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夏威夷高壓北美低壓亞速爾高壓亞洲低壓(印度低壓)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東亞居于兩者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使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jié)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qū)顯著。冬季,東亞大陸位于蒙古西一伯利亞高壓的把握之下,海洋是低壓,這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氣流從陸地吹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于是在東亞地區(qū)冬季形成西北季風。同樣道理,夏季,東亞大陸受印度低壓把握,海洋上則是高壓,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東亞夏季刮東南風。由此可見,東亞季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而形成的。冬季,南亞地區(qū)也受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在海陸問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從而形成東北季風;夏季,則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壓帶和風帶位置也隨著北移,這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就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西南季風。由此可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形成季風的重要緣由,但并不是唯一緣由。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等也是形成季風的緣由?!镜淅?】(2022·福建卷)下圖示意1月、7月北半球緯向風的平均風向及風速(單位:m/s)隨緯度和高度的變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風向和風速季節(jié)變化最大的點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圖中風向、風速緯度分布規(guī)律相像的是()A.氣溫分布 B.降水分布C.地勢起伏 D.洋流分布解析:(1)依據(jù)圖中四點的緯度位置和高度數(shù)值,結合圖例可以推斷出①地7月的風向為西風,風速為10m/s;1月風向為西風,風速介于5m/s~10m/s。②地7月的風向為東風,風速為5m/s;1月風向為西風,風速介于10m/s~15m/s。③地7月的風向為東風,風速為0m/s~5m/s;1月風向為西風,風速為0m/s。④地7月的風向為西風,風速介于15m/s~20m/s;1月風向為西風,風速為20m/s。對比分析可推斷出②地風向和風速季節(jié)變化最大。(2)讀圖可知,圖中風向、風速緯度分布規(guī)律為:低緯度風向以東風為主,風速??;中高緯度風向為西風,風速大。風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低緯因受東風影響,海水總體向西流,中緯度受西風影響,海水總體向東流;風速越大,洋流流淌速度越快。答案:(1)B(2)D【技巧點撥】氣壓帶、風帶分布與降水和氣溫的關系地區(qū)氣壓帶、風帶氣流及性質氣候特點赤道四周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濕熱終年高溫多雨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濕季: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濕熱高溫多雨干季:信風帶東北風(北半球)、東南風(南半球);氣流來自較高緯度,干燥高溫少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信風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副熱帶高氣壓帶把握),干燥;氣流來自較高緯度(信風帶把握),干燥終年炎熱干燥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干燥夏季酷熱干燥冬季:西風帶西南風(北半球)或西北風(南半球);氣流來自較低緯度,溫濕冬季溫存多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西風帶西南風(北半球)或西北風(南半球)溫濕終年溫存多雨南北極四周極地高氣壓帶下沉,干冷終年寒冷干燥【典例2】(2022·四川卷)風功率密度等級可以反映風能資源豐富程度,等級數(shù)越大風能資源越豐富。下圖為南海全年風功率密度等級圖。結合南海風功率密度等級冬季高于夏季推斷,對該海疆風能資源總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風是()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南海全年風功率密度等級總體上從東北向西南漸漸削減,又由于南海位于季風氣候區(qū),冬季盛行東北季風,使風功率密度等級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對該海疆風能資源總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風是東北風。答案:A專題熱點集訓4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45分鐘)一、選擇題(2021·福建卷)下圖示意某省氣候舒適度分布。以平均氣溫24°C、相對濕度70%、平均風速2m/s作為人體最舒適氣候條件,據(jù)此劃分出最舒適區(qū)、舒適區(qū)、一般區(qū)、不舒適區(qū)與最不舒適區(qū)。讀圖回答1~2題。1.圖中d為一般區(qū),則最舒適區(qū)是()A.a B.b C.c D.e2.影響甲地氣候舒適度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 B.風帶 C.地形 D.河流(2021·上海卷)里斯本、雅典兩地氣候類型相同,但兩地測得的氣溫存降水量呈現(xiàn)確定的差異。3.兩地的夏季溫度有差異,其主要緣由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風影響 B.受沿岸暖流影響C.受副熱帶高壓影響 D.受沿岸寒流影響4.兩地的年降水量有差異,其主要緣由是雅典()A.緯度位置較低 B.受西風影響較弱C.地勢相對較高 D.距地中海較近5.(2021·浙江卷)近年來,霧霾天氣在我國頻繁毀滅,空氣質量問題已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下圖是氣溫垂直分布的4種情形。圖中最有利于霧霾大氣污染物集中的情形是()A.① B.② C.③ D.④6.(2021·浙江卷)拉薩河流域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拉薩位于寬敞的拉薩河谷地北側。下圖為拉薩7月降水量日平均變化圖。有關拉薩7月降水日變化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夜晚地面降溫快速,近地面水汽易分散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水汽易分散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分散成雨D.白天升溫快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不易分散成雨(2021·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發(fā)生了一次較強風暴潮。這次風暴潮是由低壓系統(tǒng)、向岸風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陸地,給沿岸地區(qū)造成較大損失。讀圖,回答7題。7.據(jù)圖所示氣壓分布狀況推斷,當時受風暴潮影響最嚴峻的地區(qū)是()A.甲 B.乙 C.丙 D.?。?011·福建卷)圖示意某區(qū)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虛線為晨昏線。讀圖完成8~9題。8.此時,①地的盛行風向為()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9.與①地相比,②地()A.氣溫年較差較小B.正午太陽高度較大C.晝長年變化較小D.較早進入新的一天(2011·全國卷)一般狀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圖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qū)域的地形和8時氣溫狀況剖面,高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度約20千米/時。據(jù)此完成10~12題。10.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A.甲地比乙地穩(wěn)定B.乙地對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穩(wěn)定D.丙地最穩(wěn)定11.正午前后()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毀滅強對流天氣C.丙地刮起東北風D.甲地毀滅強勁的偏南風12.該區(qū)域可能位于()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C.華北平原 D.東南丘陵二、綜合題13.(2021·新課標全國卷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查找最佳避寒地”的課外爭辯中發(fā)覺,有“百里鋼城”之稱的攀枝花1月平均氣溫達13.6℃(昆明為7.7℃,成都為5.5℃),是長江流域冬季的“溫存之都”。圖a示意攀枝花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位置,圖b示意攀枝花周邊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氣溫較高的緣由。(2)推想攀枝花1月份的天氣特征。(3)小明建議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們冬季來此度假。小亮則從空氣質量的角度提出質疑。試為小亮的質疑供應論據(jù)。14.(2010·海南地理)讀圖,分析基多氣溫特點,并說明形成緣由。專題熱點集訓4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參考答案與解析1.C從圖中可以看出氣候舒適度分區(qū)e位于d(一般區(qū))的北側,平均氣溫較低,應為不舒適區(qū);氣候舒適度分區(qū)a位于e的東北側,平均氣溫更低,應為最不舒適區(qū);氣候舒適度分區(qū)b位于d的南側,為舒適區(qū);氣候舒適度分區(qū)c緯度更低,且瀕臨長江,應為最舒適區(qū)。2.C結合圖中的等高線可推斷出甲地海拔較高,因而氣候舒適度較四周差。3.D從兩城市氣候資料圖可以看出,兩地都屬于地中海氣候,里斯本夏季溫度低于雅典。地中海氣候夏季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把握。里斯本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響,降溫減濕,氣溫較低。4.B從兩城市氣候資料圖可以看出,里斯本年降水量大于雅典,且冬季降水更多,緣由是地中海氣候冬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