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_第1頁
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_第2頁
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_第3頁
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_第4頁
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目錄一、前言…………………1二、文獻綜述……………1(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2(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2三、親子游戲概念界定………………2(一)游戲的定義………2(二)親子游戲概念界定……………………2四、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3(一)研究方法……………31.問卷法…………………31.1問卷的編寫與執(zhí)行……………………31.2研究對象……………32.文獻法…………………5(二)分析現(xiàn)狀……………51.家長的游戲觀……………61.1孤獨癥兒童家長對兒童游戲的認識……61.2家長對游戲與學習關系的認識…………71.3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71.4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孤獨癥兒童游戲干預的認識…………81.5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游戲價值的認識…91.6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91.7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游戲與學習關系的認識………………………101.8孤獨癥兒童家長對親子游戲的認識……10(三)親子游戲的條件創(chuàng)設………………101.時間和空間……………101.1時間…………………101.2空間…………………132.兒童游戲材料…………13五、思考………………13六、親子游戲與孤獨癥………………14七、建議………………14加強對家長的相關培訓……………14將家庭游戲與家庭生活訓練相結合………………15(三)增加家庭游戲設計的科學性…………15八、結語…………………15參考文獻………………16致謝……………………17附錄……………………18第第頁摘要: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孤獨癥的確診率逐年增高。有學者認為,親子游戲是溝通親子情感、密切親子關系的重要性活動,游戲促進了孤獨癥兒童的許多領域的發(fā)展。據(jù)調查,海南省??谑写蟛糠止陋毎Y兒童家長對“親子游戲”意識淡薄。筆者通過整理分析國內外親子游戲、孤獨癥游戲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關于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實證研究較為缺乏。本研究通過對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把握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進而分析,結合當?shù)丶议L情況和自身教學經驗、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關鍵詞:親子游戲孤獨癥前言(一)選題依據(jù)本課題以海南省海口市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為依據(jù),知網查閱相關文獻,近10年國內對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研究僅有一篇,國外0篇。筆者從事孤獨癥兒童康復多年,深知親子游戲對孤獨癥兒童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故選擇此課題作為畢業(yè)論文選題。(二)研究意義兒童游戲是近幾十年來國內外教育界、醫(yī)學界、心理學界研究的熱點,而孤獨癥兒童親子游戲則極少人研究。孤獨癥兒童核心障礙是社交障礙。社交障礙影響孤獨癥兒童的正常社會交往。有學者指出,游戲促進了孤獨癥兒童的許多領域的發(fā)展。據(jù)了解,在海南省??谑泻芏喙陋毎Y兒童家長對“親子游戲”意識淡薄。因此,筆者結合一線教學,擬選取4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作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調查該市3-12歲孤獨癥兒童家庭這一群體親子游戲現(xiàn)狀,分析現(xiàn)狀,結合查閱的資料以及一線教學經驗、理論知識,提出針對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解決辦法,提高該市孤獨癥兒童家長對親子游戲相關知識和經驗,幫助更多孤獨癥兒童家庭更新對親子游戲的觀念,幫助研究的4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或該市更多的孤獨癥兒童家庭,使孤獨癥兒童康復更有效果。文獻綜述(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劉晴認為,孤獨癥兒童的刻板行為嚴重,面對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遷移能力都很弱,將干預環(huán)境換成家庭游戲情境,將枯燥的干預手段變成有趣的游戲,將陌生的干預者換成熟悉的家庭成員,會對孤獨癥兒童的干預產生良好的效果【1】。陳屏認為,親子游戲是溝通親子情感,密切親子關系的橋梁與中介【2】。筆者認為,孤獨癥兒童更需要親子游戲。尹芳認為,家庭親子游戲有助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3】。張佳琪認為,親子游戲對孤獨癥兒童人際交往能力具有很大促進作用【4】。(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筆者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未檢索到相關文獻。由《孤獨癥嬰幼兒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孤獨癥嬰幼兒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等書籍可以看出,早在幾十年前國外在孤獨癥兒童游戲的研究已經開始,書中提倡家長參與孤獨癥兒童的干預,特別是孤獨癥兒童的家庭親子游戲對孤獨者兒童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親子游戲概念界定游戲的定義對游戲的定義,國內外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國外心理學家賈森(Jason)強調游戲的積極情感,游戲通常充滿愉悅及快樂,即使有時并非如此,兒童依然認為游戲好玩而重視它。我國心理學家黃人頌(1998)強調,游戲伴隨著愉快的情緒。根據(jù)上述學者的表述,我們知道,不同的學者對游戲的界定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游戲是個體自愿自發(fā)的活動行為,在游戲活動中伴有愉悅情緒。親子游戲概念界定同游戲定義的界定一樣,親子游戲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李生蘭認為,親子活動是父母和孩子溝通聯(lián)系的有效形式,父母以此為路徑與孩子親密地交流互動,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取快樂、發(fā)展能力、得到成長【5】。尹芳指出,親子游戲突出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緣聯(lián)系,也是親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有效模式,其除了具備游戲應有的各種要素以外,還體現(xiàn)了重情感、重交流、重發(fā)展等獨有的特點【6】。根據(jù)以上學者研究可以看出,所謂親子游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的游戲,父母雙發(fā)和孩子在游戲中體會愉悅的感受,孩子在游戲中通過他人的表情、語言等習得知識,感受游戲的樂趣?,F(xiàn)狀調查與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和文獻法。研究者選取海南省海口市4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開展調查。另外還采用了文獻分析法,分析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結合前人的研究和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可操作性的解決策略。1.問卷法1.1問卷的編寫與執(zhí)行筆者查閱了國內外碩博論文、期刊文獻,總結了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現(xiàn)狀,參考了吳麗麗“幼兒親子游戲的現(xiàn)狀研究”的問卷題目,加入符合孤獨癥兒童家庭的題目,最終形成了《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見附錄1)。此問卷共計34道題,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和開放性主觀題。問卷的1-8題為孤獨癥兒童及家長基本信息;9-13題、15-18題、31題是家長的游戲觀;19-26題是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條件創(chuàng)設;33題是親子游戲的類型;27題-30題是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指導;32題是家長獲取游戲知識的途徑;34題是家長對親子游戲的經驗和體會。本問卷的調查對象是孤獨癥兒童家長,筆者選取海南省海口市一家孤獨癥兒童康復中心,隨機抽取42名孤獨癥兒童家長填寫問卷,共發(fā)放42份問卷,收回4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1.2研究對象本研究調查對象是海南省??谑?-12歲孤獨癥兒童家長,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具有代表性,研究者通過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選取了??谑兴膫€區(qū),分別為:龍華區(qū)、秀英區(qū)、美蘭區(qū)、瓊山區(qū)。在每個區(qū)的孤獨癥兒童家庭中隨機選取10余位孤獨癥兒童家長。被調查孤獨癥兒童家庭所在區(qū)分布情況見下表:表1-1調查孤獨癥兒童家庭所在區(qū)分布情況所在區(qū)人數(shù)(個)龍華區(qū)12秀英區(qū)10美蘭區(qū)10瓊山區(qū)10在所選取的4個區(qū)4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中,龍華區(qū)選取12個家庭,秀英區(qū)、美蘭區(qū)、瓊山區(qū)均選取10個家庭進行問卷調查的填寫,研究者通過在一線認識的家長,將問卷以電子版的形式轉發(fā)給對方,共發(fā)放42份,收回42份,回收率100%。表1-2問卷調查被試基本情況統(tǒng)計表(n=42)變量類別數(shù)量所占百分比(%)父母年齡段20歲-25歲 24.7626歲-31歲 1433.3332歲-37歲 1535.7137歲以上 1126.19兒童性別男 3173.81女 1126.19兒童就讀年級小班 1126.19中班511.9大班1126.19沒上幼兒園819.05小學低年級49.52小學中年級24.76小學高年級12.38兒童父親文化程度高中(含中專)及以下1740.48大學(含大專、本科)2252.38碩士及以上37.14兒童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含中專)及以下1945.24大學(含大專、本科)1842.86碩士及以上511.9兒童父親職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教師、醫(yī)生等)614.29公務員24.76經商、個體614.29工人614.29進城務工人員37.14其他1945.24兒童母親職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教師、醫(yī)生等)614.29公務員24.76經商、個體614.29工人614.29進城務工人員37.14其他1945.24從表1-2可以看出,本研究家長的年齡在26-31歲間占33.33%,32-37歲占35.71%,37歲以上占26.19%。這個年齡段的家長,大部分都接受了高中及以上教育,學歷持一般水平。在本調查中,兒童性別比率,男占73.81%,女占26.19%,這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相符,即孤獨癥的患病率男>女。在兒童就讀年級這一項調查中,小班占26.19%,中班占11.9%,大班占26.19%,沒上幼兒園的占19.05%,小學低年級占9.52%,小學中年級占4.76%,小學高年級占2.38%,從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調查中的兒童在小班和大班分布較大,其次是因為各種原因被幼兒園(學校)拒收的孤獨癥兒童占19.05%之高。說明僅靠機構的干預是不夠的,需要家校合作,才使得有更多的孤獨癥兒童進入到幼兒園、小學融合。在本調查中,父親文化程度具有高中(含中專)及以下學歷占40.48%,大學(含大專、本科)占52.38%,碩士及以上僅占7.14%;母親文化程度具有高中(含中專)及以下學歷占45.24%,大學(含大專、本科)占42.86%,碩士及以上僅占11.9%。根據(jù)研究對象的文化程度,說明大部分家長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備一定的知識,對研究者后續(xù)的工作以及家庭親子游戲的開展有一定的幫助。家長的職業(yè)與家庭收入、家長閑暇的時間長短,家長對游戲的認識這些因素間接影響了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開展的效果。從表1-2中還可以得出,父親/母親職業(yè)中專業(yè)技術人員(教師、醫(yī)生等)占14.29%,公務員占4.76%,經商、個體占14.29%,工人占14.29%,進城務工人員占7.14%,其他占45.24%。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經濟收入相對穩(wěn)定,為親子游戲的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但占比最高的其他(包括無業(yè)家庭)占45.24%,據(jù)了解,這些家庭一般是打臨工、務農,收入和閑暇時間并不穩(wěn)定,這給親子游戲的開展帶來了巨大困難。家長的收入和閑暇時間長短是決定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重要因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2.文獻法筆者收集了國內外關于親子游戲、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游戲對孤獨癥兒童的影響、家長的游戲觀等相關碩博論文30余篇、閱讀相關書籍5本,經過一個多月的研讀、整理、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筆者分析前人的研究結論,結合當下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得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二)分析現(xiàn)狀1.家長的游戲觀家長的游戲觀是指家長對兒童親子游戲、親子游戲總的觀點或看法,包括對兒童游戲價值、游戲與學習的關系、兒童游戲權利以及親子游戲的認識【7】。1.1孤獨癥兒童家長對兒童游戲的認識筆者設計了“您對游戲干預有了解嗎?”的題目,調查結果顯示,有14.29%的家長對游戲干預不了解,50%的家長對游戲干預有一點了解,35.71%的家長對游戲干預了解,未過半。這說明研究者調查的42個孤獨癥兒童家長對孤獨癥與游戲干預的認識不高。見圖1.1圖1.1家長對游戲干預的了解在“您認為游戲對孩子的發(fā)展?”這一題目中,認為“非常重要”的家長占66.67%,認為“比較重要”的家長占26.19%,認為“一般”的家長占7.14%,在42個調查對象中沒有家長認為“游戲對孩子的發(fā)展不重要”。由此可見,家長對游戲價值的認識相對一致。見圖1.2圖1.2家長認為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性1.2家長對游戲與學習關系的認識筆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1.43%的家長認為“游戲與學習要互相結合起來”,有7.14%家長認為“游戲不同于學習”,有21.43%的家長認為“游戲就是學習”。見圖1.3圖1.3家長對游戲與學習的關系的認識1.3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玩是兒童的天性,游戲與活動是兒童的工作,在游戲中兒童能感受到愉悅的情緒,能體會游戲的快樂。在大部分人的認識里,要保護兒童的生存權、受教育權等,極少或遺忘了兒童的游戲權利。針對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研究者設計了一道題目:“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權利,成人無法剝奪”,有52.38%的家長表示“很認同”,有26.19%的家長認為“看情況而定”,有16.67%的家長認為“孩子需要打人管教,不能過于自由”,僅有4.76%的家長不認同這一看法。見圖1.4圖1.4家長對兒童權利的認識1.4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孤獨癥兒童游戲干預的認識為了檢驗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孤獨癥兒童游戲干預的認識是否存在差異,筆者對問卷統(tǒng)計結果進行回歸分析。見圖1.5圖1.5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孤獨癥兒童游戲干預的認識統(tǒng)計結果顯示,顯著性概率值p均小于0.05和小于0.01,表示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在對孤獨癥兒童游戲干預的認識上不存在顯著差異。1.5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游戲價值的認識為了檢測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游戲家長的認識,筆者進行了回歸分析,見圖1.6圖1.6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游戲價值的認識從回歸分析表可以看出,概率值p均小于0.05和小于0.01,這表示,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的家長對游戲價值的認識不存在顯著差異。1.6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筆者為了檢測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見圖1.7。圖1.7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兒童游戲權利的認識從回歸分析可以看出,p值<0.05和<0.01,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兒童權利的認識不存在顯著性差異。1.7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游戲與學習關系的認識為了檢測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游戲與學習關系的認識是否存在差異。筆者用了回歸分析方法。見圖1.8圖1.8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游戲與學習關系的認識從回歸分析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和小于0.01,這表示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職業(yè)家長對于游戲與學習的關系的認識不存在顯著性差異。1.8孤獨癥兒童家長對親子游戲的認識孤獨癥兒童家長對游戲干預的認識,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親子游戲的開展。研究者在問卷中設置了一道開放性題目“請談談您對開展親子游戲的一些經驗和體會”。經整理、分析,得出家長主要從三個角度理解親子游戲的作用。第一,兒童自身角度,家長認為,游戲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孩子在游戲中能學習規(guī)則、社交、語言等。第二,從家長角度,家長在與孩子玩游戲時,也找回了童年的快樂。第三,從平等角度,在游戲中,家長與兒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傊?,國內外的實證研究證明游戲對孤獨癥兒童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三)親子游戲的條件創(chuàng)設1.時間和空間1.1時間據(jù)調查,家長的閑暇時間主要是每天下班后、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除了陪孩子玩,家長還需要處理家務、工作事務以及進行娛樂活動等。家長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閑時間?表1-3家長如何分配自己的空閑時間(多選題)家長下班回家后(包括周末)主要活動頻數(shù)(人)個案百分比(%)看電視、雜志、書,上網等2150處理家務3685.71繼續(xù)處理上班時沒有處理完的事921.43陪孩子玩3685.71和朋友聚在一起716.67從表1-3可以看出,家長空閑時間里最重要的活動是“陪孩子玩”和“處理家務”占比一致(個案百分比達85.71%),“繼續(xù)處理上班時間時沒有處理完的事”的個案百分比為21.43%,看電視、雜志、書,上網等的個案百分比為50%。兒童的每日的閑暇時間有多少?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孩子在繪畫、書法或圍棋/樂器、唱歌或舞蹈均占57.14%,算術、識字占比最高達66.67%,學習英語占28.57%,認為“孩子不需要學習,只是游戲”僅占21.43。由此可見,當下家長認為學業(yè)比游戲更為重要。見圖1.9圖1.9兒童閑暇時間的分配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您的孩子有上興趣班或特長班嗎?”這一題目中,有42.86%的家長選擇“有”,有57.14%的家長選擇“沒有”。這一調查反映出超過半數(shù)的兒童的游戲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了。見圖1.10圖1.10兒童閑暇時間的分配除此之外,家長每天與孩子的游戲時間有多少?30.95%的家長在半個小時以上,有35.71%的家長在0.5-1小時,有26.19%的家長在1-2小時,僅有7.14%家長在2小時以上。見圖2.1圖2.1家長與兒童的游戲時間研究表明,游戲時間至少在半個小時以上才能有明顯效果,比如角色扮演游戲“警察抓小偷”,建構游戲“搭房子”,象征性游戲“小熊請客”等,這些有些都是較為復雜的,孤獨癥兒童的理解、認知與同齡孩子相比較差,一個游戲,需要家長結合孩子的認知、理解講解、示范,孩子才能理解游戲,進行游戲。1.2空間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64.29%的家長在家里與孩子進行游戲,26.19%的家長選擇在“戶外”,有9.52%家長選擇在“游樂場”與孩子進行游戲。調查結果顯示,有47.62%的家長在家里為孩子設置了專門的游戲區(qū),52.38%的家長表示沒有設置游戲區(qū)。筆者在日常教學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到,家長們沒有為孩子設置專門的游戲區(qū),并不是因為家長不重視游戲,而是因為家庭居住空間有限,恰恰相反,大部分家長認為童年離不開游戲,游戲對于孤獨癥的干預非常重要,但家長不知道在家怎么利用有限的空間進行游戲干預。2.兒童游戲材料親子游戲如傳接球、搭積木、跳棋等,都必須借助實物性的材料才能開展,親子之間通過對物的操作建立聯(lián)結,建構游戲共同體。家長除了可以買現(xiàn)成的玩具外,還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做游戲玩具,如可以利用用過的白紙反面畫上棋譜,達到二次利用。從調查問卷看出,7.14%的家長從不與孩子共同制作玩具,78.57%的家長偶爾與孩子共用制作游戲材料,僅有14.29%的家長經常與孩子共同制作游戲材料。說明大多數(shù)家長并沒有充分挖掘身邊可利用的游戲材料,對制作游戲材料的制作積極性較低。調查顯示59.52%的家長認為玩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19.05%的家長認為玩具是“童年期的一個象征”,4.76%的家長將玩具視為“孩子的小伙伴”,消減孩子的孤獨感,16.67%的家長是為了“使自己安心做事”。小小的玩具逐漸被賦予了“愛心”、“責任”、“玩伴”、“益智”等物語。五、思考筆者通過分析海南省海口市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得出:有些家長沒有認識到“游戲是一種學習。”哪里有兒童,哪里就有游戲,即使是成人也會懷念那個已經逝去的游戲童年。據(jù)調查顯示,很多家長對“游戲”的認識只停留游戲就是玩。至于怎么玩,用什么來玩,以及相關理論知識與實操的培訓幾乎沒有參加過。在中國,絕大部分孤獨癥家庭每月因康復治療支出的費用超過了其每月收入的50%【8】。據(jù)筆者調查得出,海南省海口市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的家長培訓偏向應用行為分析理論較多,關于孤獨癥與游戲的評估甚少。故,筆者以為,此課題的研究對解決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親子游戲現(xiàn)狀有一定幫助。與常規(guī)訓練相比,“家庭--游戲”模式能改善孤獨癥患者的交往、生活自理以及環(huán)境適應能力【9】。六、親子游戲與孤獨癥針對于孤獨癥兒童的家庭,很多孩子受自身的情緒情感類障礙的制約,使孤獨癥兒童很難給父母良好的情緒反饋,因此,家庭游戲的研究應運而生,這些情緒情感的游戲能幫助孤獨癥兒童的家庭成員形成良好的情緒反饋,這也有利于家庭環(huán)境的良性發(fā)展,也為孤獨癥兒童的有效干預提供了保障。我國的心理學家認為,游戲是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適合幼兒的特征,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活動。我國學者邱學青在2001年進行了一例以游戲治療為手段的孤獨癥兒童干預研究。以人文主義為服務理念,她為兒童提供了一個自由,平等和無壓力的環(huán)境,達到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在實證中證實,家庭游戲治療可以應用于促進孤獨癥兒童主動性語言的發(fā)展,另外在游戲中促進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社交等能力的發(fā)展。建議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整理、分析,以及在一線教學的經歷,得出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長基本沒有參加過關于游戲干預的培訓,家長們僅僅是聽說過,至于有哪些理論以及怎么操作,家長們都不知。另外,據(jù)筆者調查,??谑袣埪?lián)定點或孤獨癥兒童工作室的康復師資歷參差不齊,有很多一線康復師對游戲干預只停留在聽說過階段,康復師本人以及康復機構未進行深入培訓,僅有個別康復師利用空余時間參加了游戲干預理論培訓和實操培訓。眾所周知,家長對干預方法(模式)主要來源于康復機構康復師,當康復師對相關知識不了解時,間接影響家長對相關知識的認識。這也是國內康復機構師資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一)加強對家長的相關培訓根據(jù)筆者在一線教學中與家長的接觸以及問卷調查的結果,也研讀了相關文獻。得出家長們都認為家庭情境是一個很好的干預情境,但由于家長的各方面原因,很難把親子游戲干預放在家庭中進行。因此,筆者認為,康復機構每個月的家長培訓應該加入家庭游戲課的培訓內容。最初,孤獨癥兒童父母對于家庭親子游戲干預的理解處于片面認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家長們對該干預方法(模式)有所了解,漸漸被吸引。比如家長把培訓學習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和孩子做游戲,當孩子的主動語言能力、眼神對視能力、共同注意能力提升時,家長們意識到該干預方法(模式)是有效的。但由于孤獨癥兒童家長的認知、理解不一,對培訓內容理解不夠,造成在家實施干預困難。這就要求培訓者從家庭生活出發(f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長講解。經過多次培訓,有一些孤獨癥兒童家長繼續(xù)努力和堅持做家庭親子游戲干預,家長們意識到“家?!苯Y合對孩子的干預效果明顯提高。家庭親子游戲這一干預方法(模式)可以繼續(xù)進行。(二)將家庭游戲與家庭生活訓練相結合有很多家長對于康復治療的認識:家長/老師與孩子面對面的。其實,生活中處處皆可做康復。在晚餐后一家人下樓丟垃圾時,可以玩石頭剪刀布游戲,在給孩子洗澡時可以玩比賽吹泡沫游戲,在家中用餐時,可以引導孩子根據(jù)人數(shù)準備碗筷,在睡覺前可以借助被子與孩子玩躲貓貓游戲,在爸爸媽媽做家務時孩子可以加入其中充當“小幫手”。這些日常的生活游戲,既然使孤獨癥兒童更好的融入社會,又能增進家長與兒童的感情。(三)增加家庭游戲設計的科學性家長游戲設計的科學性,需要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即根據(jù)孤獨癥兒童的能力、家長對游戲的理解、家庭情況制定合適的家庭游戲。譬如,一個實際年齡為4歲的男童,發(fā)展年齡為1.5歲,多動、觸覺遲鈍,前庭覺遲鈍,家長對游戲的理解較好,家庭居住空間較大,可以給他設計的游戲為:跳蹦床(改善前庭覺)、舉高高(改善前庭覺、提高眼神對視)、滾蛋卷(改善觸覺)、近距離到遠距離運物(滿足兒童的動的欲望,還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理解能力)。相反,一個安靜、感知覺敏感的兒童是不適合這個游戲方案的。八、結語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游戲的認識逐漸提高,但很多家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家庭親子游戲的開展情況較差。親子游戲是近年來學者們熱衷研究的課題,但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研究甚少?;诖爽F(xiàn)狀,本研究以海南省??谑?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為研究樣本,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文獻分析法。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谑泄陋毎Y兒童家長在思想上普遍認同親子游戲對孤獨癥兒童干預的效果,但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們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對游戲干預知識認識不夠,另一方面是家長在游戲中把游戲當作教學,把孩子作為主體變成了家長是主體,剝奪了兒童的游戲權利,造成了游戲干預不理想的局面。同時,在游戲設計上缺乏科學性,沒有結合兒童自身能力,照搬他人的游戲,這就造成了孩子不理解游戲,在游戲中無法體會愉悅感,家長對游戲干預失去信心等。研究者經過調查、整理、分析,針對海南省??谑?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當?shù)毓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的建議。但由于研究者受自身能力、資源以及時間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由于各方面原因,研究者只考察了海南省海口市四個區(qū)的42個孤獨癥兒童家庭,研究樣本的數(shù)量較少。對于本研究的不足,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畢業(yè)論文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本研究的結束,在今后的教學、研究工作中,研究者本人將繼續(xù)豐富和完善孤獨癥兒童親子游戲的研究。參考文獻[1]劉晴.家庭游戲促進孤獨癥兒童主動性語言發(fā)展的個案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5.[2]陳屏.韶關市5-6歲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D].廣州:廣州大學,2018-6.[3]尹芳.重慶市主城區(qū)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3.[4]張佳琪.親子游戲促進孤獨癥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研究[N].寧夏師范學院報,2022-5,第43卷(第5期).[5]李生蘭.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68.[6]尹芳.重慶市主城區(qū)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的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3.[7]劉淼.親子游戲的特點、意義與策略[J].幼兒教育,1996,(5):8-9.[8]中國公益研究院、中國孤獨癥兒童現(xiàn)狀分析(2012-04-03)[2019-09-15]http://newshexuncom/2012-04-03/14003568htnll.[9]鄒卓.“家庭--游戲”模式對孤獨癥譜系兒童社會性行為的干預研究[D]昆明:昆明醫(yī)科大學,2020.附錄海南省??谑泄陋毎Y兒童家庭親子游戲現(xiàn)狀調查問卷尊敬的家長:您好!本問卷調查的目的是了解您在家庭中與孩子游戲的情況,問卷僅作為研究使用。本問卷采取不記名的方式,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您填寫時不要有顧慮。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寫問卷。注:研究表明,親子游戲對孤獨癥兒童各方面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1.您是孩子的[單選題]*○父親○母親2.您的年齡段[單選題]*○20歲-25歲○26歲-31歲○32歲-37歲○37歲以上3.您的孩子的性別是:[單選題]*○男○女4.您的孩子就讀年級:[單選題]*○小班○中班○大班○沒上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5.孩子父親的文化程度是:[單選題]*○高中(含中專)及以下○大學(含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6.孩子母親的文化程度是:[單選題]*○高中(含中專)及以下○大學(含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7.孩子父親的職業(yè)是:[單選題]*○專業(yè)技術人員(如:教師、醫(yī)生、科研人員等)○公務員○經商、個體○工人○進城務工人員○其他8.孩子母親的職業(yè)是:[單選題]*○專業(yè)技術人員(如:教師、醫(yī)生、科研人員等)○公務員○經商、個體○工人○進城務工人員○其他9.您對游戲干預有了解嗎?[單選題]*○沒有○有一點○了解10.您認為游戲對于孩子的發(fā)展:[單選題]*○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不重要11."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權利,成人無權剝奪",您對這句話的看法是:[單選題]*○很認同○看情況而定○孩子需要大人管教,不能過于自由○不認同12.您認為,對于孩子來說[單選題]*○游戲就是孩子的學習○游戲不同于學習○游戲與學習要相互結合起來13.在家里,您主要讓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