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教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為確保世界遺產得到有效保護,世界遺產委員會確立的作為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基本條件和保護原則是A.獨特性和完整性B.真實性和特殊性C.真實性和完整性D.突出性和完整性2、公元9世紀時,巴格達以有百余家書商而自豪。據記載,一位醫(yī)生謝絕了蘇丹的遷居邀請,因為搬運他的藏書需要400只駱駝。一批王公在10世紀時,其藏書之多,可以與歐洲所有圖書館中發(fā)現的總和匹敵。據此可知A.阿拉伯精英階層壟斷了文化資源B.阿拉伯人重視知識和書籍的保存C.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勵私人藏書D.阿拉伯文化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3、有學者認為,洛可可藝術風格和中國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這種纖細入微的情調,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飄逸的閃光絲綢的美化的表現形式,在溫文爾雅的十八世紀歐洲社會面前,揭露了一個他們樂觀地早已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見,當時A.歐洲社會生活水平低下B.中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C.商品貿易促進文化交流D.西方文化開始傳入中國4、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賓的非基督教華人,每人每年必須繳付8比索的貢稅。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貢稅53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916比索。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20年間居住在菲律賓的華人人數已增加了一倍多,僅1635年就有14614名華人繳納貢稅,這些還沒有包括貧窮的免稅者和偷漏稅者。這一狀況()A.源于海外貿易的興旺發(fā)達B.折射東西方文化的沖突C.導致明政府厲行海禁政策D.解決了中國的人地矛盾5、古希臘用于支撐房頂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稱為女像柱。這實際上體現了當時希臘人對女性所持的觀念,即良好的婦女應待在家庭中。這一現象反映了古代希臘()A.古代希臘崇尚家庭觀念B.城邦體制影響社會文化C.雕塑藝術體現人文精神D.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突出6、1912年誕生的軍樂《斯拉夫女人告別曲》,穿越了俄羅斯帝國—臨時政府—蘇聯—當代俄羅斯的歷史時空,在其歷史流傳過程中曾經伴隨著俄國政治分歧和國家動蕩,但最終則扮演了政治和解與民族和諧的重要角色。這說明音樂()A.影響政治審美B.助力集體記憶C.催生政治共情D.滿足藝術需求7、古希臘雅典為了追求藝術的崇高理想,常常放棄一些細節(jié)的精準,以達到美化效果;羅馬則不放棄任何細節(jié),人物雕像皺紋、眉骨、嘴角、眼袋,這是羅馬人認為構成一件肖像真實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古希臘雕塑風格的優(yōu)雅、崇高和古羅馬雕塑的務實求真的風格迥然不同,這主要源于()A.二者的地理條件迥異B.二者的藝術源頭不同C.二者的政治體制差異D.二者的國情不盡相同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9、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綿延與發(fā)展的根系所在,其傳承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而"禮"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為禮樂精神的內核,“對中國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開創(chuàng).”禮樂的推行對個體而言,是為了道德的完善,成為仁德之人;對群體而言,是為了“愛人”,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w玉敏《以“仁”釋禮,援“仁”入樂》材料二宋明理學又進一步把社會秩序的禮等同于“天理”.具有濃厚宗教性的“禮”與統(tǒng)治者所宣揚的“天命信仰”,“王權神授”相結合,同時也就上升為論證君主專制的合理性,從精神上對人們進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Y傳光《略論中國古代社會的“禮治”秩序》材料三近代以來,一些人認為中國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禮"為核心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保守,并為此發(fā)起了批判舊文化的運動.但對傳統(tǒng)文化"棄"之過激而“揚”之不足,從文化與民族的關系看,禮儀是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借鑒西方禮儀的精華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就會被淹沒?!鹈瘛吨袊亩Y儀文化》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豐富“禮”內涵的?歸納“禮”的價值追求。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學家是如何解釋“禮”的?這樣解釋的目的是什么?

(3)據材料三;指出20世紀初“批判舊文化的運動”是什么?作者認為它存在什么局限?

(4)“禮”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材料三,指出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被“淹沒”?10、在歐洲;繼古希臘;羅馬之后,拜占庭帝國以其繁榮的經濟、輝煌的文化,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來卻衰落了。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由于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處,商業(yè)貿易發(fā)達,經濟繁榮,拜占庭帝國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態(tài),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當時的西歐人為拜占庭有如此壯麗的城市而倍感驚訝,他們以為這就是天堂。

——環(huán)球網《羅馬帝國強大與興衰》材料二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果;在以后的時代里,它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yōu)點和長處。拜占庭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在于保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于創(chuàng)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tài)持續(xù)了若干世紀之后,拜占庭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淘汰。

——摘編自朱寰《世界中古史》(1)結合材料一分析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帝國能夠“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態(tài),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的原因。

(2)請舉例說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國曾取得的“輝煌成果”。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4)綜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樣的啟示?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3年;美國拉上英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出師的借口是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實則是趁機清除反美的薩達姆政權。這場戰(zhàn)爭致使16.2萬伊拉克人喪生,數百萬平民淪為難民。

材料二2015年9月2日;年僅3歲的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庫爾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遺體俯臥在土耳其伯頓海灘上的照片頃刻間傳遍世界,引發(fā)了山呼海嘯般的反應和同情。一時間,“救救難民”成了席卷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確”。然而僅僅10多天后,這種“一邊倒”的“政治正確”卻出現了迅速而微妙的變化:許多不久前才表示對難民“有條件接納;沒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接納”的歐洲國家,如今正迫不及待“關門大吉”。

——《歐洲難民問題的來龍去脈》(1)根據材料一;難民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按這則材料,哪一國家應該在這一問題上負責?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對待難民問題,材料二中前后態(tài)度有何變化?為什么難民問題不能得到根本解決?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古代《周易》載“天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做人不可不講正氣;氣節(jié);認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渡袝分鲝垺懊裎┌畋?,本固邦寧”??鬃影褳檎胬?、為國家、為民族犧牲視為最大的“仁”,即所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同時孔子強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發(f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嘆,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經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諸原則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

——朱西周《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演變與時代價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材料二公元前后;佛教東來,開異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亂華,露異族入主中國之兆。然二者雖促成政治;社會、宗教、哲學各方面之騷動與進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轉變。蓋佛教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極出世之人生觀又適與老莊思想有相近之處,其不能對政治思想有所貢獻,亦意中事。至于晉代亂華之諸朝,其文化均低,占據中原以后,文化則自動“用夏變夷”。明清海通之后,歐洲文明隨傳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閉關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統(tǒng)之“天下”突然變?yōu)槭澜缟狭袊弧6e弱之余,更屢為外國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劇變,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為轉變時期見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則蒙古入主中國,人民備受異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義禮樂,法家之尊君重國,明法飭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無為,以及一切中國固有之政理治術,均經歷史之事實證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則窮極生變,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徑,向新方面以前進矣。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外來思想傳入中國時呈現出哪些特點。分析外來文化的傳入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材料三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數千年的連續(xù)發(fā)展,中華文化不僅在過去為人類文明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當今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著自己的貢獻。

(3)結合史實,分析中華文化對世界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領希臘聯軍東征。經過多場激烈的戰(zhàn)斗,他于公元前330年滅亡了領土范圍包括埃及和巴比倫在內的波斯帝國。此后,亞歷山大的軍隊一直進軍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個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幾詶顚幰弧⒅鞚h國主編《世界歷史》材料二亞歷山大在遠征過程中,屠殺的平民多達25萬人。波斯帝國戰(zhàn)敗投降后,亞歷山大仍然縱兵燒殺擄掠,將富麗堂皇的波斯宮殿付之一炬。最后擄走的黃金數量驚人,需要5000頭駱駝和2萬頭騾子馱運。亞歷山大在進軍途中,建立了許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就是那時興建的。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材料三羅馬帝國將各個文明匯聚成大河。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它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客觀上維系了羅馬帝國的存在,維護了地區(qū)和平,促進羅馬帝國的強盛。同時羅馬使原來隔絕的地區(qū)開始有了交流,東西方文明交流進一步頻繁。(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是以何種方式進行擴張的。

(2)根據材料二,概括亞歷山大遠征的性質和對東西方國家產生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影響。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認識。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紙由中國俘虜傳到撒麻耳干(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擒獲了這些戰(zhàn)俘,其中有紙匠,這些手工業(yè)從此發(fā)展起來。產品不僅可以供應本地的需要,而且成為撒麻耳干人外銷主要的貨物?!凉帷兜览锟尽凡牧隙耗宜?,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屬國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缎绿茣凡牧先荷虅詹烤C合司司長儲士家日前對媒體透露,目前有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訂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國還與44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以推進與有關國家貿易投資的發(fā)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產生了什么影響?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

(3)從上述三則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15、說一說材料歷史的解讀: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歷史的解讀: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

請回答: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該事件對世界史產生的巨大影響。——摘編自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編《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1題,共10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從來都不是封閉的;而是在包容多樣并存的文化元素的基礎上發(fā)展著的文化共同體。這種文化包容性的基礎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斷地融入;對于生存的共同需求、世俗國家組織的強大和古典人文精神歷史久遠的傳承。中國文化包容的內容從空間上表現為各民族文化和地區(qū)性文化體系的并存,從時間上表現為在融合和變異中保持了持續(xù)性特征的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性,從社會角度上看則表現為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差異與共生。這種包容的文化精神使中國文化從根本上說與其他文化體系是可融通的。

——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根據以上材料,結合中國歷史相關史實,圍繞著"文化包容性"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30分)17、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8、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9、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一份文化遺產必須是真實的,還必須是完整的,只有這樣才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故C項正確;ABD項都不是其原則,排除。2、B【分析】【分析】

【詳解】

由材料可知;在公元10世紀左右,在阿拉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醫(yī)生;書商,許多人擁有大量的藏書,體現了阿拉伯人重視知識和書籍的保存,B項正確;材料顯示許多阿拉伯人擁有大量藏書,但不能說明阿拉伯的精英階層壟斷了文化資源,排除A項;材料顯示許多阿拉伯人擁有大量藏書,沒有表明阿拉伯官方支持鼓勵私人藏書,排除C項;材料顯示許多阿拉伯人擁有大量藏書,沒有體現阿拉伯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B項。

【點睛】3、C【分析】【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商品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徑之一,材料顯示中國的瓷器輸入歐洲,對歐洲文化藝術風格產生重大影響,C項正確;材料顯示中國的瓷器輸入歐洲,對歐洲文化藝術風格產生重大影響,沒有體現歐洲社會的生活水平,排除A項;明清統(tǒng)治者沒有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失去世界市場的主動權,排除B項;西方文化在18世紀之前就已開始傳入中國,不符合歷史事實,排除D項。故選C項。4、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自1611年至1635年的20多年間,西班牙殖民者對菲律賓華人的征稅數量大幅增長,“20年間居住在菲律賓的華人人數已增加了一倍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商船不但為菲律賓提供了物美價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更重要的是運來了大帆船貿易的主要商貨:中國絲綢和瓷器。以后的幾十年,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者繼續(xù)把更多的暢銷中國貨運往墨西哥,從大帆船貿易中贏得高額利潤,所以造成菲律賓在華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海外貿易的興旺發(fā)達,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東西方文化的沖突,排除B項;明朝實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政治:對日本經濟封鎖,打擊倭寇;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處于主導地位;思想:傳統(tǒng)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觀念意識淡薄。上述歷史事件不是導致明政府厲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菲律賓華人數量的增加無法解決中國的人地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5、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中“良好的婦女應待在家庭中”可知,古希臘的城邦體制對女性具有一定的限制,這體現了城邦體制對社會觀念的制約,所以城邦體制影響社會文化,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建筑藝術崇尚家庭觀念,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當時希臘人對女性的態(tài)度,沒有體現出人文精神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古希臘的城邦體制對女性具有一定的限制,而不是女性社會地位突出,排除D項。故選B項。6、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1912年的軍樂《斯拉夫女人告別曲》歷經俄羅斯帝國時期直到當代俄羅斯,其演變過程伴隨著國家政治發(fā)展,與政治產生共情,一直流傳至今,C項正確;“政治審美”是對政治制度的情感體驗,只能說明音樂影響政治,不能說明政治也影響音樂的流傳,無法完全體現題目主旨,排除A項;集體記強調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而材料強調政治共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軍樂《斯拉夫女人告別曲》已經不僅僅是藝術需求了,而是具有政治意義,排除D項。故選C項。7、D【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雕塑等藝術強調展示理想的崇高和優(yōu)雅,不重視細節(jié)的精準,羅馬藝術則注重細節(jié),特別強調務實求真,兩者藝術風格的不同主要源于二國的政治、宗教、地理等國情不盡相同,影響了對美的理解和表達,D項正確;二者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差別不大,并非導致其藝術風格迥異的關鍵因素,排除A項;羅馬部分藝術源于希臘,藝術源頭不同并非影響二者藝術風格的最主要因素,排除B項;二者的政治體制差異并非決定其藝術風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9、略

【分析】【詳解】

(1)內涵:根據材料“他(孔子)以“仁”做為禮樂精神的內核”可歸納出以仁為內核。追求:根據材料“是為了道德的完善,成為仁德之人”可歸納出完善道德;根據材料“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歸納出和諧人際關系。

(2)解釋:根據材料“宋明理學又進一步把社會秩序的禮等同于‘理’”可歸納出禮等同于“天理”。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理學是為為了維護君主專制和加強思想控制。

(3)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新文化運動。局限:根據材料“但對傳統(tǒng)文化‘棄’之過激而‘揚’之不足”可歸納出對傳統(tǒng)文化“棄”之過激而“揚”之不足。

(4)做法:根據材料“借鑒西方禮儀的精華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就會被淹沒”和所學知識可知,圍繞繼承發(fā)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窘馕觥浚?)以仁為內核。完善道德;和諧人際關系。

(2)解釋:禮等同于“天理”。目的:維護君主專制;思想控制。

(3)運動:新文化運動。局限:對傳統(tǒng)文化“棄”之過激而“揚”之不足。

(4)做法:批判繼承傳統(tǒng)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借鑒吸收西方文化。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一“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由于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處,商業(yè)貿易發(fā)達,經濟繁榮,拜占庭帝國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態(tài),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可得出,拜占庭帝國能夠“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態(tài),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的原因是:拜占庭帝國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處;商業(yè)貿易發(fā)達,經濟繁榮。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建筑;法律等方面舉例說明拜占庭帝國曾取得的“輝煌成果”有:圣索菲亞大教堂、《羅馬民法大全》等。

(3)根據材料二“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果;在以后的時代里,它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yōu)點和長處。拜占庭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在于保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于創(chuàng)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tài)持續(xù)了若干世紀之后,拜占庭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淘汰”,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是:只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夜郎自大導致落伍;沒有在現有成就的基礎上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沒有居安思危,缺乏創(chuàng)新,喪失生機和活力,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潮流。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中進步;封閉導致落后,開放促進發(fā)展;閉關鎖國導致落后挨打;開放促進國家繁榮富強等方面分析回答?!窘馕觥浚?)拜占庭帝國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處;商業(yè)貿易發(fā)達;經濟繁榮。

(2)成果:圣索菲亞大教堂;《羅馬民法大全》等。

(3)只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夜郎自大導致落伍;沒有在現有成就的基礎上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沒有居安思危,缺乏創(chuàng)新,喪失生機和活力,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潮流。

(4)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中進步;封閉導致落后,開放促進發(fā)展;閉關鎖國導致落后挨打;開放促進國家繁榮富強。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一“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這一關鍵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一“美國拉上英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這一信息回答即可。

(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政治正確”“關門大吉”等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地區(qū)沖突、民族矛盾、恐怖主義等問題依然存在?!窘馕觥浚?)原因:伊拉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國家:美國。

(2)變化:由最初的愿意接納難民到后來關閉國境不愿提供援助。原因:地區(qū)沖突、民族矛盾、恐怖主義等問題依然存在。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內涵:根據“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出重視以人為本;根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孔子把為真理;為國家、為民族犧牲視為最大的‘仁’”,概括得出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感;根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得出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根據“君子和而不同”得出主張和而不同;根據所學,還可從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分析回答。

(2)特點:根據“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轉變”到“積弱之余;更屢為外國所侵侮”,概括得出漸近性;根據“用夏變夷”得出本土化;根據“為轉變時期見于明清”得出階段性;根據所學,還可從廣泛性;借助宗教思想;沖突融合并存等分析總結。影響:根據“而積弱之余,更屢為外國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劇變,自不免激起之革命”,分析得出沖擊中國傳統(tǒng)社會;根據材料和所學,還可從豐富發(fā)展了中國文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客觀上加速中國文明的發(fā)展演進;佛教傳入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封建統(tǒng)治;西方學說傳入客觀上推動中國走向近代化等方面分析總結。

(3)影響:根據所學;可從漢字;儒學、佛教、社會制度等對日、朝影響深遠;東亞、東南亞地區(qū)深受中國飲食、科技藝術、風俗習慣等的影響;四大發(fā)明推動歐洲社會轉型;儒家思想、史學、科技、文學等引起歐洲社會上層熱烈反響等分析總結。

【點睛】【解析】(1)內涵:重視以人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感;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主張和而不同。

(2)特點:①漸近性(均經歷較長時間演變)②本土化(吸收中國元素)③階段性(以明清為界;影響截然不同)或分別說明④廣泛性(滲透進社會各個領域)⑤借助宗教思想⑥沖突融合并存。

影響:①沖擊中國傳統(tǒng)社會。②豐富發(fā)展了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學說。③解放了人們的思想。④在客觀上加速中國文明的發(fā)展演進。⑤佛教傳入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封建統(tǒng)治。⑥西方學說傳入客觀上推動中國走向近代化。

(3)影響:對亞洲:漢字;儒學、佛教、社會制度等對日、朝影響深遠;東亞、東南亞地區(qū)深受中國飲食、科技藝術、風俗習慣等的影響。

對歐洲:四大發(fā)明推動歐洲社會轉型;儒家思想、史學、科技、文學等引起歐洲社會上層熱烈反響,茶、絲綢、瓷器、中式園林和建筑等成為歐洲社會風尚。13、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領希臘聯軍東征。經過多場激烈的戰(zhàn)斗建立了一個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可得出亞歷山大率領希臘聯軍遠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2)根據材料二“亞歷山大在遠征過程中;屠殺的平民多達25萬人亞歷山大仍然縱兵燒殺擄掠”,可得出,亞歷山大遠征的性質是:具有侵略性質。從消極和積極兩方面敘述亞歷山大遠征對東西方國家產生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羅馬帝國將各個文明匯聚成大河。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它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客觀上維系了羅馬帝國的存在,維護了地區(qū)和平,促進羅馬帝國的強盛”,并結合所學可知,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影響是:使地中海地區(qū)保持了比較長期的和平。帝國境內不同地區(qū)經濟文化聯系不斷加強,奴隸制商品貿易不斷發(fā)展。根據材料三“同時羅馬使原來隔絕的地區(qū)開始有了交流,東西方文明交流進一步頻繁”,可得出,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影響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進一步交流。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文明交流意義、大國擴張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種形式及對文明交流的態(tài)度等方面認識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窘馕觥浚?)方式:亞歷山大率領希臘聯軍遠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2)性質:具有侵略性質。

影響:一方面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另一方面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3)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使地中海地區(qū)保持了比較長期的和平。帝國境內不同地區(qū)經濟文化聯系不斷加強,奴隸制商品貿易不斷發(fā)展。東西方文明交流進一步頻繁。

(4)文明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地經濟文化聯系的加強和發(fā)展。大國擴張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種形式。應該促進文明文化的和平交流。14、略

【分析】【詳解】

(1)現象:根據材料“紙由中國俘虜傳到撒麻耳干(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擒獲了這些戰(zhàn)俘;其中有紙匠,這些手工業(yè)從此發(fā)展起來”,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影響:結合所學,造紙術的傳播,對教育;政治及商業(yè)等活動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推動了相關各國的社會進步。

(2)根據材料“摩揭它;本中天竺屬國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可得出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根據材料“目前有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訂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國還與44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以推進與有關國家貿易投資的發(fā)展”,可得出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合作。

(3)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信息,唐代對外交往的頻繁和當代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重要原因是國家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表明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是對外友好交往的基礎;“一帶一路”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是因為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fā)展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fā)展平臺,表明適合時代與實際的開放政策是重要條件;唐代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我國也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表明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fā)展?!窘馕觥?1)現象:材料一反映了我國造紙術通過戰(zhàn)俘傳入大食。影響:中國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推動了相關各國的社會進步。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從天竺學來了熬糖法;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合作。

(3)經濟文化發(fā)達、國力強盛是對外友好交往的基礎;適合時代與實際的開放政策是重要條件;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fā)展。15、略

【分析】【詳解】

事件:據題干“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蒙古西征。

影響:據題干“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并結合所學可知,蒙古西征對亞歐大陸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給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據題干“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并結合所學可知,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據題干“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并結合所學可知,使亞洲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窘馕觥渴纠簹v史事件:蒙古西征。

影響:給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使亞洲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四、論述題(共1題,共10分)16、略

【分析】【詳解】

論述:按照題目要求,閱讀材料,根據“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從來都不是封閉的”“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斷地融入”“各民族文化和地區(qū)性文化體系的并存”“中國文化從根本上說與其他文化體系是可融通的”等信息,圍繞“文化包容性”這一主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如中國文化包容性的產生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密不可分的;確定論題后,結合所學中國古代歷史的相關知識,從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政治格局、民族關系、政治體制、主流思想等方面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升華,指出中國作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使得多種文化能夠和諧共生,彼此借鑒,從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點,這一特點也使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地位得到鞏固等;整個解題過程注意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窘馕觥渴纠弧谜撌鲋袊幕菪援a生的原因中國文化包容性是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密不可分的。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與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密不可分。中國東面;南面環(huán)海,北面為草原和戈壁,西面為高原和沙漠,內部平原廣闊、河流眾多。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使中國既能抵御外敵入侵從而保持本民族文化又能與其他文明保持接觸從而吸收營養(yǎng)來豐富自己。第二,中國自古就是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