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公示稿_第1頁
《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公示稿_第2頁
《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公示稿_第3頁
《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公示稿_第4頁
《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公示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C**

團體標準

T/CACM****-17

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

Guidelines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agnosisandTreatmentofSpermatogenesis(psychogenic)

(文件類型:草案)

附件十二:編制說明

20**-附**件-*十*發(fā)三布: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20**-**-**實施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

目?次

前言-----------------------------------------------------------------------------------------------------------------------Ⅱ

引言-----------------------------------------------------------------------------------------------------------------------Ⅲ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規(guī)范性技術要素------------------------------------------------------------------------------------------------------1

4.1中醫(yī)診斷標準-------------------------------------------------------------------------------------------------------1

4.2臨床表現(xiàn)--------------------------------------------------------------------------------------------------------------2

4.3鑒別診斷--------------------------------------------------------------------------------------------------------------2

5中醫(yī)證候分型---------------------------------------------------------------------------------------------------------2

6治療----------------------------------------------------------------------------------------------------------------------2

6.1治療原則--------------------------------------------------------------------------------------------------------------2

6.2辨證論治--------------------------------------------------------------------------------------------------------------2

6.3中醫(yī)非藥物治療----------------------------------------------------------------------------------------------------3

7中醫(yī)療效評價標準---------------------------------------------------------------------------------------------------5

8預后-----------------------------------------------------------------------------------------------------------------------6

9注意事項----------------------------------------------------------------------------------------------------------------6

參考文獻

指南名稱

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診療指南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遺精(心因性)的定義、流行病學、臨床特征、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康

復管理等。

本文件適用于遺精(心因性)中醫(yī)藥防治,可供各級中醫(yī)診療機構神志病科、精神科、

心理科、男科的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和護理人員使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657-1995《中醫(yī)病癥分類與代碼》

GB/T16751.1-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

GB/T16751.2-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

GB/T16751.3-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治法部分》

ZYYXH/T132-2008《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疾病診療指南·遺精》

GB/T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

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

ZYYXH/T442-471-2015《中醫(yī)神志病臨床診療指南·遺精》

GB/T14396-2016《疾病分類與代碼》

3術語和定義(高級證據(jù),強推薦)[1]-[5]

遺精(心因性)spermatorrhea(psychogenic)

遺精(心因性)是因君相火旺,心腎不交,或濕熱下注所引起的一種男性性行為異常類

神志疾病,又名“夢失精”、“夜夢鬼交”、“夢泄精”、“夢交接”、“夢交通”。相當

于西醫(yī)學的“神經(jīng)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4規(guī)范性技術要素

4.1中醫(yī)診斷標準(高級證據(jù),強推薦)[6]-[11]

(1)常有精神因素或者過勞誘因。

(2)每周遺泄3次以上或1天1次,有夢或無夢。

(3)心腦癥狀:神情恍惚,記憶力明顯減退,失眠多夢,心煩,心悸,多汗。

(4)性功能異常:性欲減退或性冷漠,或陽痿,或早泄。

(5)全身癥狀:頭暈乏力,面色晄白或萎黃,雙目下瞼晦暗,腰膝酸軟,體倦神疲,

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少腹拘急,脈弱無力。

4.2.臨床表現(xiàn)

夢時遺精(心因性),醒后方知,常伴頭暈乏力、精神不振、腰膝酸軟。[6]-[8](Ⅳ級)

4.2.1輔助檢查

直腸指診、前列腺液常規(guī)檢查、前列腺和精囊B超等檢查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4.3鑒別診斷(高級證據(jù),強推薦)[12]-[14]

遺精(心因性)當與溢精、早泄、精濁、尿濁作出鑒別。

5.中醫(yī)證候分型

5.1君相火旺證

夢遺頻作,陽事易興,兼見心煩面赤,精神不振,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口干且苦,小

溲短赤,舌紅苔薄或黃,脈來弦數(shù)。

5.2心腎不交證

夢遺泄精,性欲虛亢,潮熱顴赤,形瘦盜汗,頭暈耳鳴健忘,口咽干痛,虛煩不寐,心

悸易驚,腰脊酸痛,發(fā)落齒搖,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5.3心脾兩虛證

有夢而遺,過勞輒發(fā),氣短懶言,肢體困倦,面色萎黃,心悸怔仲,食少便溏,舌淡苔

薄,脈細弱。

5.4濕熱下注證

夢遺時作,莖中澀痛,或精隨尿出,陰囊癢澀或痛,小溲熱赤渾濁,或尿澀不爽、余瀝

不凈;口苦口干,心煩少寐,口舌生瘡,或見脘腹痞悶,納呆嘔惡,苔濁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6治療

6.1治療原則(高級證據(jù),強推薦)[15]-[16]

本病病機以腦神失調(diào)為主,總以調(diào)神為先。實證以清泄為主,虛證宜補益固精,上則清

心安神,中則調(diào)其脾胃,升舉陽氣,下則益腎固精。

6.2辨證論治

6.2.1君相火旺證(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治法:清熱瀉火,清心寧神。

方藥:黃連清心飲(《沈氏尊生書》)加減:黃連10g、生地黃10g、當歸15g、酸棗

仁10g、茯神10g、遠志10g、人參10g、甘草6g、蓮子10g。

加減:若夢遺嚴重者,可選加龜板、龍骨、牡蠣、芡實、蓮須等品滋陰潛陽、收澀斂精;

有五心煩熱者可加青蒿、地骨皮滋陰清熱;有胸悶脅脹者可加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6.2.2心腎不交證(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治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方藥:心腎同源方(《大小諸證方論》)加減:酸棗仁10g、遠志10g、柏子仁10g、

石菖蒲10g、熟地黃15g、山萸肉15g、麥門冬10g、山藥10g、芡實10g、五味子15g。

加減:虛火偏熾者,酌加知母、黃柏、黃連、蓮子心等,但需中病即止,不可過劑,以

免傷陰,使陰愈虛火愈旺。有盜汗者可加麻黃根、浮小麥斂陰止汗。有心煩、夢多者可加朱

砂、茯神清心安神。

6.2.3心脾兩虛證(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治法:益氣養(yǎng)心,固攝精室。

方藥:秘元煎(《景岳全書》)加減:人參10g、山藥10g、炒白術10g、遠志10g、酸

棗仁10g、茯苓10g、芡實10g、炙甘草6g、五味子15g、金櫻子15g。

加減:有大便溏稀者可加薏苡仁、扁豆健脾利濕;大便干結者可加黑芝麻潤燥滋陰;頭

暈目眩者可加川芎、升麻升陽止眩;若脾虛氣陷甚者,可改用補中益氣湯,以升提中氣,氣

升則精攝。

6.2.4濕熱下注證(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治法:清泄?jié)駸?,利竅導濁。

方藥:程氏萆薢分清飲(《醫(yī)學心悟》)加減:萆薢15g、黃柏15g、石菖蒲15g、車

前子15g、茯苓10g、丹參10g、白術10g、蓮子心10g。

加減:腰痛痠軟,頭暈健忘者加炒杜仲、續(xù)斷、山藥;口苦粘膩,陰囊潮濕,苔黃膩者

加薏苡仁、滑石。

6.3中醫(yī)非藥物治療

6.3.1針刺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君相火旺型,瀉心俞、神門、太沖,不宜留針,補腎俞、關元;心腎不交型,瀉神門、

心俞,補腎俞、太溪;心脾兩虛型,心俞、腎俞、神門、太溪、三陰交、陰陵泉,均用補法,

或針或灸,或交替并用;濕熱下注型,瀉石門、關元、陰陵泉,補腎俞、膀胱俞。留針30

分鐘,一日一次。

6.3.2皮膚針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叩刺腰骶部及下肢內(nèi)側三陰交一帶,每次20分鐘,以皮膚微現(xiàn)紅暈為度,每天或隔天一

次。

6.3.3水針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取穴:關元、中極。操作方法:每穴注射維生素B150ml或胎盤組織液1ml,進針后待針

感傳向前陰時將藥液徐徐推入。隔天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6.3.4穴位注射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17]-[19]

0.25%普魯卡因15ml聯(lián)合消旋山茛菪堿注射液10mg進行會陰穴注射。具體操作:在會陰

穴進針深度約1.5cm,緩慢注入10-15ml。每日治療1次,7次為一療程。

6.3.5耳穴貼敷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20]

取心、下焦、生殖器、內(nèi)分泌穴。用中藥王不留行籽各1粒,按在上述穴位上,外以膠

布固定。每天用手按壓在上述穴位1~2分鐘,1周后取下,隔1周再行上法。適用于心腎不交

夢遺。

6.3.6推拿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取涌泉、腎俞,夜睡前端坐,用手按摩兩穴,摩后伸一足而側臥,精液自固。本法適用

于腎虛夢遺。塞海底法,于肛門前有一小坎,用手指揣之即得。每天早晚用小指在小坎中向

后推百十次,即不遺泄。

6.3.7食物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21]-[22]

蓮子(去心)250g,豬肚1個(洗凈)。將蓮子裝入豬肚內(nèi),加水小火燉至爛熟服食,

每天一次;黃魚鰾125g,加水燉烊化成糊狀,每次溫服10毫升,每天一次;核桃雞蛋:核

桃殼50g,雞蛋5個。先將雞蛋煮熟去殼后,再與核桃殼一起煮,食雞蛋;肉蓯蓉30g,羊

肉200g(洗凈切片),大米200g,加水如常法煮粥,以少量食鹽,味精調(diào)服。

6.3.8敷臍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21]-[22]

取甘遂3g,甘草3g,共為細末。每晚臨睡前取藥末1g納臍中,上貼小黑膏藥。第2

天清晨去掉,并用溫水洗凈擦干;取五味子粉適量,臨睡前以醋調(diào)為餅,納臍中,上以黑藥

膏或膠布固定。每晚臨睡前換藥1次,10天為一個療程;取五味子粉、煅龍骨粉、煅蛤殼

粉各等份混勻,每晚臨睡時取藥粉適量,加入唾液調(diào)成糊狀,納臍中,蓋膠布固定。每天睡

前換藥一次,10天為1個療程。

6.3.9氣功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倒陽法:《萬病回春》云:“夜半子時分,陽正興時,仰臥冥目閉口,舌頂上顎,將腰

拱起,用左手中頂住尾閭穴,用右手穴指頂住無名指根拳著,又將兩腿俱伸,兩腳十趾俱摳,

提起一口氣,心中存想脊背腦后,上貫至頂門,慢慢直至丹田,方將腰腿手腳從容放下。如

再行照前,而陽衰矣。如陽未衰,再行兩三遍。如初行時,陽未興,勉強興之,方可行矣。

夫人之所有虛實者,因年少欲心大盛,房事過多,水火不能相濟,以致此疾。若病行此法,

不唯速去泄精之病,久而腎水上升,心火下降,則水火既濟,永無疾病矣?!?/p>

散火封固法:臨睡前先靜心斂神,緩緩吐納,調(diào)勻氣息,然后用左手搓揉臍部14周,再

換右手搓揉臍部14周;兩手再分搓脅腹部,左右搖擺7次;隨即咽氣納入丹田,兩手握固良

久而止,屈足側臥(右側為佳)。

提肛功:又名撮谷道,方法簡便易行,站、坐、臥均可進行,吸氣時提收肛門,如忍大

便狀;呼氣時緩慢放松肛門、會陰,如尿小便狀。一提一松為一節(jié)提肛運動,一般每次做20-30

節(jié),每日2-3遍,堅持數(shù)月,即可見效。

6.3.10運動療法(高級證據(jù),強推薦)[21]-[22]

半蹲站樁、仰臥收腹、提肛鍛煉(同提肛功)。

6.3.11艾灸療法(推薦級別:一般證據(jù),一般推薦)

灸調(diào):懸起灸大赫穴、關元穴、中極穴,每天1次,30分鐘,7天為1個療程。

7中醫(yī)療效評價標準[23](推薦級別:高級證據(jù),強推薦)

①近期治愈:治療后3個月內(nèi),有正常性生活,不再遺精;無性生活者,每月遺精少于5次,

療效消失。

②顯效:有性生活者,每月遺精仍有1-2次;無性生活者,每周遺精減少2次以上;主要癥

狀消失。

③有效:有性生活者,每月遺精仍有1-2次;無性生活者,每周遺精減少1次以上,主要癥

狀減輕。

④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8預后(高級證據(jù),強推薦)[24]-[27]

本病患者經(jīng)藥物及其他療法治療,配合心理疏導、飲食調(diào)養(yǎng),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能逐漸好

轉而痊愈。相比較而言,心火亢盛、濕熱下注等實證,治療得宜,康復較快;而心腎不交、

腎陰虧虛等虛證或虛實夾雜證恢復較慢,治療須持之以恒。本病一般預后良好,可完全康復。

但倘因循失治,延久可致滑精、早泄、陽痿等病癥。

9注意事項(一般證據(jù),一般推薦)[23]-[26]

應用本指南時應先明確診斷,本指南不能應用于除遺精(心因性)外的其他疾病,注意

區(qū)分溢精、早泄、精濁、尿濁,以免發(fā)生診療錯誤,影響患者的轉歸及預后。

參考文獻

[1]秦國政.中醫(yī)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52

[2]李曰慶,何清湖.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94.

[3]徐福松.徐福松實用中醫(yī)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317,320,325.

[4]王琦.王琦男科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795

[5]畢煥洲.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創(chuàng)新教材·性醫(yī)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社.2008:97-106.

[6]賈金銘.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235.

[7]姜德友,杜文章.遺精源流考.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4(5):257-260

[8]張存梯.傅青主醫(yī)學全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02-103

[9]孫志興.徐福松教授治療遺精學術思想初探[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1,32(4):7-8

[10]任偉明,譚映輝,劉文琛.從胡希恕醫(yī)學思想淺析陽痿、遺精、早泄[J].中醫(yī)臨床研

究.2015.7(12):3-4

[11]閔瀟,焦擁政,賈金銘.病理性遺精中醫(yī)診治規(guī)律探析[J].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7,10(1):36-38

[12]徐新宇,黃磊,劉景,白惠敏,劉俊楠,李鳳.傅青主從心腎論治遺精[J].現(xiàn)代中醫(yī)藥

2018,11(6)107-109

[13]高尚社.國醫(yī)大師張燦玾教授辨治遺精驗案賞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10

(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