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13世紀初;中國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蒙古汗國,之后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結合地圖和史實,下列說法不準確的是。
A.第一次西征征服了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地區(qū)B.西征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C.西征后蒙古汗國發(fā)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性帝國D.西征后蒙古占領地區(qū)沒有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權統治2、在新加坡,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各類宗教建筑形式各異,各民族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這體現了新加坡A.多元文化和諧共處B.當地傳統文化消失C.殖民地文化特色D.移民文化阻礙發(fā)展3、有學者認為,洛可可藝術風格和中國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這種纖細入微的情調,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飄逸的閃光絲綢的美化的表現形式,在溫文爾雅的十八世紀歐洲社會面前,揭露了一個他們樂觀地早已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見,當時A.歐洲社會生活水平低下B.中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C.商品貿易促進文化交流D.西方文化開始傳入中國4、公元前4千紀后期,地中海東部的新月沃地率先邁入青銅時代的門檻,在之后的兩千年內,人類世界大部分地區(qū)陸續(xù)完成了這一進程,并創(chuàng)造了各自的青銅文明。就外在特征而言,世界青銅文明主要存在三種形態(tài):以人像為突出特征的東地中海青銅文明、以武器為代表的亞歐草原青銅文明和以容器為核心的中國青銅文明(或稱為東方青銅文明)。由此可知()A.畜牧業(yè)是文明產生的重要前提B.古代世界文明呈現多元發(fā)展格局C.不同地區(qū)的各個文明相互影響D.古代世界文明呈現多元一體特征5、世界性雜志論文發(fā)表所使用語言統計表(單位:%)據表可知()。1961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英語43.352.063.374.282.1俄語18.420.018.311.72.9德語12.39.84.22.91.0法語5.25.12.20.80.4中文3.67.1
A.英語在學術交流中地位重要B.霸權滲透到文化領域C.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就巨大D.中心向東亞地區(qū)轉移6、莊子提出:“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荀子則提出:“禮義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偽,非故生于人之性也”。這反映了兩者都認為“禮”()A.屬于外在制約B.有違于道義C.導致社會失序D.缺乏可行性7、下表為1902年彭翼仲創(chuàng)辦的兒童蒙學讀物《啟蒙畫報》的欄目設置(部分)情況。據此可知,《啟蒙畫報》的基本主題是()。倫理實說掌故識略本國歷史本國地輿格致述古算率化理初階初級物理普通植物(也作普通植物學)動物情狀衛(wèi)生術教育精神家庭教育課蒙喻言博物小品時聞各國新聞海國軼事西事起原
A.民主與科學B.洋務與救亡C.愛國與維新D.革命與西學8、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下列項中反映東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國造紙術經絲路傳到歐洲。
②美洲馬鈴薯;玉米傳到歐洲。
③中國印刷術沿海上絲路傳到日本。
④中國瓷器經絲路遠銷歐洲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10、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材料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經過明清的發(fā)展,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福建土樓最集中于博平嶺的東西兩坡,該地區(qū)山巒起伏,地勢陡峭,可耕地少,野獸出沒,盜匪橫行。
土樓結構的特點是中軸對稱;有強烈的向心意識;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鳳樓,平面形式為“三堂兩橫”式,中軸線上為“三堂”,即下堂(門廳)、中堂(祭祀及客廳)和后堂(尊長住所)。一樓之內—般居住著一個家族,房舍根據“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則安排。最高長輩具有絕對權威,同樓人有著“同居共財”的傳統,共同享有樓內公共財產。許多土樓內還專設學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場功名者,都在祠堂前豎石筆一對,以示褒揚。
——摘編自林嘉書《土樓與中國傳統文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福建土樓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土樓所體現的宗族特點。11、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護不論屬于哪國人民的這類罕見且無法替代的財產;對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guī)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種援助盡管不能代替有關國家采取的行動,但將成為它的有效補充。
——摘編自《世界遺產公約》材料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就提出應將文化多樣性視為“發(fā)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它不僅是人類以往文明的見證和產物,也是促進人類未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視為“文化創(chuàng)作的源泉”。因此,促進人類和諧發(fā)展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不僅要實現人與自然生態(tài)的和諧共生,而且保護文化遺產是促進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幾岳钣裱犊沙掷m(xù)發(fā)展視角下文化遺產保護的法治進路思考》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世界遺產面臨哪些威脅?并概括指出應如何保護世界遺產?
(2)據材料二指出;文化遺產具有怎樣的價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應堅持怎樣的原則?
(3)綜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視角概括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中國民間信仰問題”在東西方文化首次深層碰撞中被西方傳教士提了出來,他們是全盤否定中國民間信仰的始作俑者,把其一概看成“迷信”;“迷信;愚昧、落后”的大帽子全都扣在千千萬萬民間信仰的老百姓頭上。這種“西方成見”,盛行于民國近現代思想界,充滿了強烈的政治色彩與意識形態(tài)批判傾向。近年來,我國學者策略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義,為民間信仰“去污名化”。
——摘編自《關于中國民間信仰研究的若干思考》材料二20世紀;“南洋地區(qū)”即東南亞華人社會里,大量源自中國故鄉(xiāng)的民間信仰形態(tài)現已成為表達與強化“華族”(華裔)認同的主要載體,以及促進所在地文化對話的重要媒介。媽祖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海峽兩岸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媽祖信仰扮演了重要角色,媽祖被詩意地稱為“海峽和平女神”。
——《信仰復興與信仰自覺——中國民間信仰的新世紀觀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民間信仰被中國近現代全盤否定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代我國學者為中國民間信仰“去污名化”的重要意義。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徐光啟(1562—1633)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他與傳教士利瑪竇等人合譯《幾何原本》,將歐洲數學介紹到中國,奠定了我國近代數學的基礎。其著作《農政全書》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影響最大的農學著作之一。該書不但記載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而且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1629年明政府以徐光啟為監(jiān)督編纂《崇禎歷書》,書中介紹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轉說,然而當時中國社會的一些知識分子對哥白尼的學說持否定意見,哥白尼的學說在當時的中國并未引起重視。——摘編自黃中治《淺談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儒家思想在西方傳播較晚,當時近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印刷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16世紀末,耶穌會士來華后翻譯了“四書”“五經”。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中西方之間的對話處在相對平等的位置上,耶穌會士們的翻譯在西方產生了很大影響。伏爾泰說:“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真理絕不與迷信混同”,他抨擊天主教的黑暗統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中國看作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政體之一。有學者認為,“在歐洲,特別是在法國,17和18世紀的整個思想模式發(fā)生了轉變,而轉變之后,在許多方面與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編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傳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光啟的主要科學成就及其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西傳的原因。14、移民和美洲社會發(fā)展材料一
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通過講述南美地區(qū)一個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以來的歷史。布恩迪亞家族的祖輩在16世紀從西班牙遷居美洲。19世紀初,在加勒比海的海邊建立村鎮(zhèn)馬孔多,開啟了《百年孤獨》的傳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奧雷良諾目睹了國家獨立后政府官員選舉舞弊和濫殺無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黨,當了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1次槍決,均幸免于難。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國的獨裁政權,建立自由的社會。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奧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馬孔多自從有了美國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員便被發(fā)號施令的美國人代替了,從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們代替了。為了向美國運送香蕉公司的產品,美國人還修筑了鐵路,但鐵路并不能為當地人所使用。面對這種情況,阿卡迪奧鼓動并帶領三千多工人罷工,但遭到軍警的鎮(zhèn)壓。材料二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通過講述南美地區(qū)一個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以來的歷史。布恩迪亞家族的祖輩在16世紀從西班牙遷居美洲。19世紀初,在加勒比海的海邊建立村鎮(zhèn)馬孔多,開啟了《百年孤獨》的傳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奧雷良諾目睹了國家獨立后政府官員選舉舞弊和濫殺無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黨,當了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1次槍決,均幸免于難。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國的獨裁政權,建立自由的社會。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奧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馬孔多自從有了美國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員便被發(fā)號施令的美國人代替了,從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們代替了。為了向美國運送香蕉公司的產品,美國人還修筑了鐵路,但鐵路并不能為當地人所使用。面對這種情況,阿卡迪奧鼓動并帶領三千多工人罷工,但遭到軍警的鎮(zhèn)壓。
(1)依據地圖說明16-19世紀各大洲向美洲移民的概況;結合所學分析原因。
(2)結合19世紀拉丁美洲的歷史,概括并分析以上小說情節(jié)所反映的歷史現象。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亞歷山大東征到公元前從亞歷山大東征到公元前301年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學者稱為“希臘化時代”。在這段時間里,希臘文化隨著希臘人的足跡擴散開來。同時與東方諸文明進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新文化也是“希臘化文化”。在希臘化世界中,由于統治者為希臘人,希臘文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浇痰奈幕瘍群仟q太教人文主義和希臘哲學的理性主義這個運動在公元世紀末已經演變成獨具特色的新宗教、確定希臘語為宗教語言,吸收了希臘哲學某些流派的思想。——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英國歷史學著作《極端的年代:1914材料二英國歷史學著作《極端的年代:19911914—1991》,把1914—1945年劃分為三個階段:20—70年是大災難時期;到
(1)根據材料一;概括“希臘化時代”在世界文明發(fā)展中的作用。
(2)閱讀材料二,結合兩幅圖片信息,說明“1914—1945年是大災難時期”的史實依據,并結合所學簡要闡述其對世界殖民體系的影響。世紀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國最早的兵書始于西周,歷代史籍所輯錄的兵書達3380部,23503卷。中國古代兵書言兵卻不限于言兵,將軍事與政治、經濟、人文、自然等有關因素系于一起,從哲學高度觀察、評論、解釋戰(zhàn)爭,形成了“舍事言理”論述軍事問題的傳統。中國古代軍事家把“止戈為武”作為思考戰(zhàn)爭問題的邏輯起點,把“道”作為戰(zhàn)爭取勝的首要因素,把“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作為軍事戰(zhàn)略的最高境界。中國古代不僅諸多兵家各抒已見、自立門戶,而且政治家、思想家也都踴躍參與言兵議兵,文人學士也以詩詞歌賦來論述用兵得失,他們共同構建了古代兵學的理論大廈?!幾酝跎佘姟吨袊糯娛滤枷氲奶厣凡牧隙攀兰o六十年代,為挽救搖搖欲墜的清朝封建統治,抵御外侮,洋務派希望通過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和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等達到“自強”的目的。洋務派興辦近代軍事學堂,向西方列強派遣留學生和大量翻譯西方科學與軍事書籍。19世紀70年代的海防大討論,改變了以往“重陸輕海”的傳統,確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戰(zhàn)略思想,清政府在國防政策、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各個層面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推動了中國軍事思想的近代化。但在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作戰(zhàn)思想落后的弊病充分暴露出來,改革軍制成為朝野一致的呼聲?!幾耘碛馈锻砬遘娛滤枷胱冞w考察》等材料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提出了“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主題的判斷,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奉行的“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觀。鄧小平抓住我軍現代化水平與打現代戰(zhàn)爭不相適應的矛盾,強調軍隊建設應以現代化為中心,以“百萬大裁軍”為突破口,踏上了精兵之路?!幾蕴掌咭弧吨袊伯a黨80年建軍思想的發(fā)展》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洋務派軍事思想的進步之處,并分析其實踐失敗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鄧小平軍事思想的重要影響。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現代西方醫(yī)學現代殖民主義開始尋求香料貿易;異國熱帶植物同樣是歐洲人追逐的熱點。1563年葡萄牙人創(chuàng)作的《藥材和藥品的對話》是歐洲第一本提供印度疾病和藥物知識的著作。歐洲醫(yī)學者整合來自美洲;非洲原住民的傳統醫(yī)學,將其納入自己的醫(yī)療體系。17、18世紀歐洲戰(zhàn)爭頻發(fā),這些戰(zhàn)爭中大多數人死于疾病而不是作戰(zhàn)。預防性衛(wèi)生事業(yè)的推廣,有利于降低歐洲軍隊的死亡率。
蒸汽輪船和火車的出現為疾病全球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19世紀的幾次霍亂大流行使歐洲開始推動建立國際衛(wèi)生標準和組織。這一時期;歐洲醫(yī)學認為炎熱氣候是不健康的,產生了熱帶種族的懶惰散漫。疾病全球化以及驚人的死亡率,既催生了細菌學和疫苗學,又讓種族歧視以一種貌似科學的方式表現出來。
19世紀晚期;殖民主義擴張的動機發(fā)生重大變化,不再只關切熱帶地區(qū)歐洲軍隊和移民的健康,“醫(yī)學是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帝國力量“開始使用藥物作為從新臣民中贏得支持的一種方式,以平衡殖民統治的強制性特征,并建立一種比單靠政府更廣泛的帝國霸權”?,F代工業(yè)制造的藥品和疫苗之推廣成為殖民擴張的重要部分。
——據(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著《醫(yī)療與帝國:從全球史看現代醫(yī)學的誕生》整理以“現代西方醫(yī)學與殖民主義的關系”為視角,對材料信息進行解讀。18、閱讀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國對外交往中的歷史事件(部分)
。時期。
史實。
秦漢。
張騫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自波斯灣而還。
中國的鑄銅和制漆傳到朝鮮。
隋唐。
唐朝高麗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棗、無花果、開心果等傳入中國日本參照漢字草書和楷書的偏旁;創(chuàng)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設置節(jié)舶式管理海外貿易指南針;火藥相繼傳到歐洲刺桐港(泉州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
明清。
鄭和七下西洋;遠至非洲;紅海沿岸傳教士利瑪竇來華《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流傳海外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上表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明確說明需史論結合。)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從秦漢時期開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統文化,董仲舒所倡導的“獨尊儒術”又把這一統一性推向極致,但這并不意味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單一的內容。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多樣性的統一,正如漢宣帝所稱的“吾家治國之道,霸王道雜之”。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x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古代歷經戰(zhàn)爭動亂、社會分裂和王朝更替,這個文化并未中斷自己的傳統,而是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獲取發(fā)展的新動力。僅就先秦而論,從周人對前代的維新,到孔子對周禮的重新解釋;從孟子對孔子思想的深化發(fā)展,到荀子對先秦百家爭鳴的總結與融合,就表現為一個連續(xù)性與變革性的過程。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文化步入近代,走進從舊向新,從傳統向現代的艱難轉型,也呈現出連續(xù)性和變革性的統一。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從秦漢時期開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統文化,董仲舒所倡導的“獨尊儒術”又把這一統一性推向極致,但這并不意味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單一的內容。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多樣性的統一,正如漢宣帝所稱的“吾家治國之道,霸王道雜之”。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x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古代歷經戰(zhàn)爭動亂、社會分裂和王朝更替,這個文化并未中斷自己的傳統,而是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獲取發(fā)展的新動力。僅就先秦而論,從周人對前代的維新,到孔子對周禮的重新解釋;從孟子對孔子思想的深化發(fā)展,到荀子對先秦百家爭鳴的總結與融合,就表現為一個連續(xù)性與變革性的過程。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文化步入近代,走進從舊向新,從傳統向現代的艱難轉型,也呈現出連續(xù)性和變革性的統一。
根據材料提煉出一個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并結合中國歷史的相關知識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摘編自張應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習近平發(fā)表署名文章指出:“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偉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親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國;古代希臘的文明之光就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
材料多元文化之間的接觸;碰撞、相互學習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不斷地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縱觀世界歷史,以文明多樣性為基礎的文明交流互鑒始終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聯系地各自發(fā)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對話、相互學習、相互碰撞中攜手前行。從這樣的人文視角出發(fā),可以看到人類發(fā)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借鑒、互通有無、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始終是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正確道路。
——摘編自《文明多樣性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信》結合中外古代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關于中外文明的觀點。(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24分)21、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2、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3、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A【分析】【詳解】
第一次西征征服的是花剌子模,大致位于今天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境內,故A錯誤,符合題意;三次西征后蒙古汗國發(fā)展為橫跨亞歐大陸的世界性帝國,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故B、C正確,不符合題意;忽必烈時期蒙古在西方的統治權已經脫離元朝控制,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2、A【分析】【詳解】
材料“在新加坡,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各類宗教建筑形式各異”體現的是新加坡存在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現象,A正確;B說法不符合史實,新加坡仍然存在傳統文化,排除;材料與殖民文化無關,C排除;材料體現的是移民文化的融合,并非是阻礙發(fā)展,D排除。故選A。3、C【分析】【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商品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徑之一,材料顯示中國的瓷器輸入歐洲,對歐洲文化藝術風格產生重大影響,C項正確;材料顯示中國的瓷器輸入歐洲,對歐洲文化藝術風格產生重大影響,沒有體現歐洲社會的生活水平,排除A項;明清統治者沒有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失去世界市場的主動權,排除B項;西方文化在18世紀之前就已開始傳入中國,不符合歷史事實,排除D項。故選C項。4、B【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據材料“創(chuàng)造了各自的青銅文明”“以人像為突出特征的東地中海青銅文明、以武器為代表的亞歐草原青銅文明和以容器為核心的中國青銅文明”等可以得出,古代世界文明呈現多元發(fā)展格局,B項正確;農業(yè)是文明產生的重要前提,排除A項;材料不體現“文明相互影響”,排除C項;材料只體現了古代世界文明呈現多元特征,不體現“一體”,另外也不能說世界文明“多元一體”,排除D項。故選B項。5、A【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1-2000年(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表格中從1961年到2000年,以英語發(fā)表的論文占比從43.3%上升至82.1%,這說明英語在學術交流中地位越來越重要,A項正確;科研學術交流中多使用英語并非是政治霸權所致,根本是由科研水平所決定的,排除B項;C項屬于以偏概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科研中心仍在歐美,并沒有向東亞轉移,排除D項。故選A項。6、A【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莊子認為“所以圣人實行不說的教導。道不能夠輸出,德不能夠招來,仁是可以做出的,義是可以不那么做的,禮是在相互欺騙”,荀子認為“人的本性也是邪惡的,經過圣人的改造就成為了彬彬君子。像那些不需要經過學習就能做的事才是本性,凡是需要學習的,都屬于偽?!边@反映出兩者都認為“禮”屬于外在制約,A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兩人認為“禮”有違于道義,他們都認為禮和道義是用來約束人的,排除B項;結合所學,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但荀子主張禮法并施,荀子認為禮可以維護社會秩序,有可行性,排除C、D項。故選A項。7、C【分析】【詳解】
通過觀察表格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的兒童蒙學讀物在欄目設置中,注重宣傳本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突出介紹近代自然科學和世界知識,反映出《啟蒙畫報》的基本主題為愛國與維新,C項正確;民主精神在材料中并無明顯體現,排除A項;20世紀初,洋務運動在19世紀末已破產,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強調與“革命”相關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8、D【分析】【詳解】
中國造紙術經絲路傳到歐洲和中國瓷器經絲路遠銷歐洲,反映出東西方的交流。①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項。美洲馬鈴薯、玉米傳到歐洲,是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中國印刷術沿海上絲路傳到日本是東方國家之間的交流,均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含有②或③的A、B、C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10、略
【分析】試題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技術;經驗和勞動力,使南方得到開發(fā)。材料第一段“該地區(qū)山巒起伏,地勢陡峭,可耕地少”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野獸出沒,盜匪橫行”反映出興建土樓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
(2)概括材料第二段第一;二句的信息;得出受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據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一樓之內—般居住著一個家族”得出聚族而居的特點。材料中“同居共財”的傳統反映出共同享有族產。材料最后一句反映出對教育的重視,興辦專門學堂對家族子弟進行教育。
考點:世界文化遺產薈萃·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福建土樓【解析】(1)人口南遷;南方開發(fā);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2)尊崇儒家倫理;聚族而居;族產共享;興辦族學,重視教育。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從戰(zhàn)爭;自然災害、經濟建設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一“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種援助盡管不能代替有關國家采取的行動,但將成為它的有效補充”歸納回答。
(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歸納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從真實性和完整性回答。
(3)依據材料和所學從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fā)展和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思考回答?!窘馕觥?1)威脅:戰(zhàn)爭;自然災害、經濟建設。保護:有關國家采取行動,國際社會集體性援助。
(2)價值:是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是人類文明的見證和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原則:真實性和完整性。
(3)認識: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fā)展,促進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12、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一“明末清初;“中國民間信仰問題”在東西方文化首次深層碰撞中被西方傳教士提了出來,他們是全盤否定中國民間信仰的始作俑者”可知西學東漸,西方全盤否定中國民間信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西方侵略中國的程度逐步加深,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為了更好地侵略中國,西方殖民者對華輸出資本主義文化,同時否定中國文化,同時中國人因為歷次反侵略的戰(zhàn)爭的失敗而逐步喪失了文化自信;根據材料“這種“西方成見”,盛行于民國近現代思想界,充滿了強烈的政治色彩與意識形態(tài)批判傾向”以及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為了啟蒙國人思想,需要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因而新文化運動的代表們大多對中國文化抱有絕對否定的態(tài)度,對西方持有絕對肯定的態(tài)度。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中國在近代歷史中積貧積弱,從而在世界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所以西方人對中國人民間信仰抱有成見,但是伴隨著中國的發(fā)展,需要打破西方的成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因此當代我國學者為中國民間信仰“去污名化”有利于打破近代以來西方的文化成見;根據材料二“媽祖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知我國學者為中國民間信仰“去污名化”有利于挖掘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材料二“在促進海峽兩岸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媽祖信仰扮演了重要角色,媽祖被詩意地稱為“海峽和平女神””可知,媽祖信仰有利于海峽兩岸的團結,因此我國學者為中國民間信仰“去污名化”有利于培養(yǎng)和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并對促進國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例如媽祖文化這種優(yōu)秀的民間信仰為世界的華人華僑所共同信仰,因此對媽祖文化的認同,有助于團結世界華人,所以我國學者為中國民間信仰“去污名化”極大地推動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有利于團結世界華人華僑,為我國經濟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窘馕觥浚?)歷史背景:西學東漸;西方全盤否定中國民間信仰;近代隨資本主義文化發(fā)展,列強殖民侵略,中國喪失文化自信;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對西方文化全面肯定。
(2)意義:有利于打破近代以來西方的文化成見;有利于挖掘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培養(yǎng)和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凝聚力;極大地推動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有利于團結世界華人華僑,為我國經濟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對促進國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他與傳教士利瑪竇等人合譯《幾何原本》,將歐洲數學介紹到中國”“《農政全書》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影響最大的農學著作之一”“1629年明政府以徐光啟為監(jiān)督編纂《崇禎歷書》”等信息回答。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不但記載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而且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以及“介紹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轉說”等信息回答。
第(2)問,根據材料二“印刷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抨擊天主教的黑暗統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中國看作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政體之一”“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耶穌會士來華后翻譯了‘四書’‘五經’”等信息分析。【解析】(1)成就:介紹西方科技思想(或翻譯《幾何原本》;推動中國數學發(fā)展或介紹哥白尼的學說或在《農政全書》中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編寫《農政全書》總結中國古代農業(yè)技術,指導農業(yè)生產(只寫《農政全書》算第二條);修訂歷法(或編纂《崇禎歷書》)。特點:涉及領域廣;注重(經驗)總結;實用性強(或指導農業(yè)生產,或體現農業(yè)文明特征);融合中西方科學文化。
(2)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有利于建立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印刷技術的提高;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耶穌會士的傳播。14、略
【分析】【分析】
(1)
根據所學;概括新航路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的內容即可得出16-19世紀中期,主要是歐洲和非洲向美洲移民。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推動人口遷徙,大量歐洲人前往美洲。根據所學可得出西歐國家在美洲的殖民擴張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為彌補勞動力不足,從非洲劫掠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美國獨立和北美地區(qū)的進一步開發(fā)。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后,大量中國人遷徙到美洲。19世紀初黑奴貿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
(2)
歷史現象:根據“折射了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以來的歷史”得出19世紀20年代;拉美各國基本實現民族獨立。分析:根據所學可概括得出,歐洲殖民者長期壓迫與剝削;拉美經濟的一定發(fā)展;啟蒙思想的傳播推動拉美民族民主意識增長;法國大革命動搖殖民國家在拉美的統治;美國獨立戰(zhàn)爭鼓舞拉美人民。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拉美人民進行斗爭;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西方侵略勢力。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點睛】【解析】(1)16-19世紀中期;主要是歐洲和非洲向美洲移民。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推動人口遷徙,大量歐洲人前往美洲。西歐國家在美洲的殖民擴張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為彌補勞動力不足,從非洲劫掠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美國獨立和北美地區(qū)的進一步開發(fā)。19世紀中期后,大量中國人遷徙到美洲。19世紀初黑奴貿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
(2)示例:歷史現象1:19世紀20年代;拉美各國基本實現民族獨立。
分析:歐洲殖民者長期壓迫與剝削;拉美經濟的一定發(fā)展;啟蒙思想的傳播推動拉美民族民主意識增長;法國大革命動搖殖民國家在拉美的統治;美國獨立戰(zhàn)爭鼓舞拉美人民。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拉美人民進行斗爭;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西方侵略勢力。
歷史現象2: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家政局動蕩。
分析:拉美國家獨立后繼續(xù)盛行的大地產制;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為自身的利益而爭權奪利;拉美獨立后,各國建立軍事獨裁統治/考迪羅政治;考迪羅政治嚴重阻礙了拉美政治民主化進程和經濟發(fā)展,拉美人民需要繼續(xù)進行民族民主革命。
歷史現象3:美國對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侵略/開辦公司;修建鐵路。
分析:拉美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普遍低下;獨立后經濟發(fā)展停滯不前;英美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對拉美的經濟侵略和資本輸出;美國將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提出“門羅宣言”。大國的侵略制約了拉丁美洲經濟發(fā)展,損害了各國主權。
歷史現象4: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家出現了反抗外國資本的工人運動。
分析:大國對拉美的經濟侵略阻礙了各國發(fā)展,外國企業(yè)剝削和壓迫拉美工人。工人運動興起打擊了英美侵略勢力。15、略
【分析】【詳解】
(1)作用:根據“希臘文化隨著希臘人的足跡擴散開來。同時與東方諸文明進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得出打破了歷史上東西方各自發(fā)展的狀態(tài),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根據“由于統治者為希臘人,希臘文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钡贸鰝鞑チ讼冗M的語言文字——希臘語;根據“基督教的文化內涵是猶太教人文主義和希臘哲學的理性主義”得出基督教吸收了東方宗教的因素和希臘哲學思想,逐漸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2)史實依據:根據所學,結合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內容和影響概括,可得出1914-1918年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隨著法西斯勢力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影響:根據所學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殖民主義勢力遭到沖擊,四大帝國解體;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一步從政治理論上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窘馕觥?1)作用:①打破了歷史上東西方各自發(fā)展的狀態(tài);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②傳播了先進的語言文字——希臘語;③基督教吸收了東方宗教的因素和希臘哲學思想,逐漸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2)史實依據:①1914-1918年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②隨著法西斯勢力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
影響: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殖民主義勢力遭到沖擊,四大帝國解體;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一步從政治理論上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16、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我國最早的兵書始于西周”得出歷史久遠;根據材料“歷代史籍所輯錄的兵書達3380部;23503卷”得出著述浩繁;根據材料“將軍事與政治;經濟、人文、自然等有關因素系于一起,從哲學高度觀察、評論、解釋戰(zhàn)爭”得出文化底蘊深厚,哲學四邊形和理論概括性強;根據材料“把‘止戈為武’作為思考戰(zhàn)爭問題的邏輯起點,把‘道’作為戰(zhàn)爭取勝的首要因素,把‘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作為軍事戰(zhàn)略的最高境界”得出崇尚道義,追求和平;根據材料“政治家、思想家也都踴躍參與言兵議兵,文人學士也以詩詞歌賦來論述用兵得失”得出具有非兵家論兵的傳統。
(2)進步:根據材料“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和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可得出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fā)展軍事工業(yè);根據材料“洋務派興辦近代軍事學堂;向西方列強派遣留學生和大量翻譯西方科學與軍事書籍”可得出興辦近代軍事教育;根據材料“改變了以往“重陸輕海”的傳統,確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戰(zhàn)略思想”可得出海塞防并重;
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體制;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洋務派內部的矛盾以及對西方的依賴性等角度去分析概括。
(3)影響:根據材料“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奉行的‘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觀”可得出有利于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根據材料“鄧小平抓住我軍現代化水平與打現代戰(zhàn)爭不相適應的矛盾,強調軍隊建設應以現代化為中心,以‘百萬大裁軍’為突破口,踏上了精兵之路”可得出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鄧小平的軍事思想為國家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新的科學的理論依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窘馕觥浚?)特點:歷史久遠;著述浩繁;文化底蘊深厚;哲學思辨性和理論概括性強;崇尚道義;追求和平;具有非兵家論兵的傳統。
(2)進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fā)展軍事工業(yè);海塞防并重;興辦近代軍事教育。
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洋務運動缺乏體制保障;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洋務派內部矛盾重重;洋務派對列強抱有幻想。
(3)影響:為國家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新的科學的理論依據;有利于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四、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7、略
【分析】【詳解】
以“現代西方醫(yī)學與殖民主義的關系”為視角,對材料信息進行解讀,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工業(yè)革命和殖民擴張過程中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的過程中也帶來帶來全球物種交換和疾病傳播,加之17、18世紀歐洲戰(zhàn)爭頻發(fā),從而催生出了預防性的衛(wèi)生事業(yè)。隨著工業(yè)革命帶來的交通條件的改善,也帶來了疾病的全球化,從而推動了相關醫(yī)療體系和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但醫(yī)學研究也為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制造了理論依據。由此可知,現代西方醫(yī)學是近代西方殖民擴張、殖民戰(zhàn)爭和進行殖民統治的產物,所以由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和種族歧視色彩,但客觀上現代西方醫(yī)學也推動了世界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進步?!窘馕觥啃潞铰返拈_辟和早期殖民擴張;促進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帶來全球物種交換和疾病傳播,歐洲整合各地傳統醫(yī)學納入西方醫(yī)療體系;17.18世紀歐洲戰(zhàn)爭頻發(fā),催生出預防性衛(wèi)生事業(yè)。
工業(yè)革命促進交通條件的改善;帶來疾病的全球化,推動了國際醫(yī)療合作的開展;技術進步促進了細菌學;疫苗學和現代制藥工業(yè)的興起。工業(yè)革命增強了列強殖民擴張的實力,醫(yī)學研究也為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制造了理論依據。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世界,世界殖民體系形成。藥品;疫苗的推廣有助于緩和列強與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成為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維系殖民統治、建立殖民霸權的重要手段。
現代西方醫(yī)學在殖民擴張、殖民戰(zhàn)爭以及殖民統治的影響下產生和發(fā)展,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和種族歧視色彩,與醫(yī)學精神背道而馳,但客觀上現代西方醫(yī)學也推動了世界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進步。18、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維過程是:首先,認真閱讀表格,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予說明原因即可?!翱捶ā?,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國古代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對外交往促進了中外文明之間的交融,即中國古代對外交往促進中外文明的交融?!罢f明”,依據所學知識從漢武帝以來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在促進絲綢、瓷器、茶葉、四大發(fā)明等傳到國外的同時,國外的胡椒、波斯棗、高麗樂等也傳入中國,從而豐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華文化圈的形成和發(fā)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等角度分析。【解析】示例:看法:中國古代對外交往促進中外文明的交融。
中國古代對外交往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中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交流。漢武帝時開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外傳統貿易的重要通道。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絡繹不絕。絲綢、瓷器、茶葉、四大發(fā)明等傳到國外,胡椒、波斯棗、高麗樂等傳入中國,中外貿易互通有無,貿易品種多樣,豐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進了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對外交往有利于中華文化圈的形成和發(fā)展,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從秦漢時期開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統文化,但這并不意味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單一的內容。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多樣性的統一”可知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和統一性結合的特征。結合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展開闡述,如一方面在傳統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大一統思想始終貫穿其中,從秦朝的法家大一統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一統,再到宋明理學成為官方哲學而另一方面在統一性中包含著多樣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學思想吸收了道、法、陰陽等學派思想,程朱理學則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時每個時期都存在著多個學派。從其他角度總結論點展開闡述,言之有理亦可?!窘馕觥渴纠?。
論題: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和統一性結合的特征。
闡述:首先;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結合的特點。一方面在傳統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大一統思想始終貫穿其中,從秦朝的法家大一統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一統,再到宋明理學成為官方哲學而另一方面在統一性中包含著多樣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學思想吸收了道;法、陰陽等學派思想,程朱理學則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時每個時期都存在著多個學派。
其次;出現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有:中華文明長期處于領先地位中國自古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儒家思想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的傳承;積累農耕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tài)。這一特點既維護了國家統一,又有利于構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總結: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統一性與多樣性辯證存在的特點,是中華民族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華文明在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不斷發(fā)展。
示例二。
論題:中國傳統文化發(fā)展呈現連續(xù)性與變革性的統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篇)
- 開展節(jié)能宣傳活動總結
- 愚人節(jié)活動策劃(集錦15篇)
- 高中生物教師提升職稱答辯題目精 選8題
- 關于彩虹小知識
- 2016山西道法試卷+答案+解析
- 超聲引導下坐骨神經阻滯聯合股神經阻滯在糖尿病患者膝關節(jié)以下截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 產業(yè)研究報告-中國糧油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市場規(guī)模、投資前景分析(智研咨詢)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投資理財合同模板3篇
- 銷售渠道的選擇與管理培訓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口算練習題總匯
- 潤滑油知識-液壓油
- 2024年江蘇省中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中國香文化》課件
- 盤錦市重點中學2024年中考英語全真模擬試卷含答案
- 平安產險湖南省商業(yè)性雞蛋價格指數保險條款
- 提高臥床患者踝泵運動的執(zhí)行率
- 廣東省普通高中學生檔案
- 初中公寓主任述職報告
- 九年級下冊滬教版上?;瘜W5.2酸和堿的性質研究 課件
- ISO17025經典培訓教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