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04-2022 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通則_第1頁
DB50T 1304-2022 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通則_第2頁
DB50T 1304-2022 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通則_第3頁
DB50T 1304-2022 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通則_第4頁
DB50T 1304-2022 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通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00CCSC75DB502022-09-20發(fā)布重慶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DB50/T1304—2022前言 II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要求 25風險分級管控程序 26風險分級管控內容 27文件管理 48持續(xù)改進 4附錄A(資料性)特種設備風險源登記臺賬 附錄B(規(guī)范性)風險矩陣(LS)評價法 附錄C(規(guī)范性)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表A.1特種設備風險源登記臺賬 表B.1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等級(L值)判斷準則 表B.2風險(R值)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 表B.3事件后果嚴重性等級(S值)判斷準則 7表C.1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DB50/T1304—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重慶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重慶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篤剛、胡定均、陳海鷹、張雷、鄒定東、袁旌杰、張文品、游仲、王飛、梅琳、易水洪、李童、李炬龍、鄒瑋、鄒瑜、呂瀟、程航、賈海軍、賈上遠、楊震立、邱勇軍、張程、龔慶。1DB50/T1304—2022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通則本文件規(guī)定了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要求、風險分級管控程序、風險分級管控內容、文件管理和持續(xù)改進。本文件適用于特種設備的風險分級管控。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B50/T1303—2022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通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風險risk特種設備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組合。3.2風險源risksource特種設備風險的來源,包括特種設備(本體、部件、部位)及其相關作業(yè)活動,其可以是單一特種設備或作業(yè)活動,也可以是若干特種設備的組合。3.3風險辨識riskidentification發(fā)現、確認和描述風險的過程。[來源:改寫GB/T23694—2013,4.5.1]3.4風險等級risklevel單一風險或組合風險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組合來表達。[來源:改寫GB/T23694—2013,4.6.1.8]2DB50/T1304—20223.5風險控制riskcontrol通過具體措施處理風險的過程。[來源:改寫GB/T23694—2013,4.6.1.1]3.6風險分級管控riskmanagementandcontrol對特種設備風險源進行風險辨識、評估、控制以及實施分級管控的過程。3.7風險分級管控體系risk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用于制定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方針、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所建立的一系列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4基本要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和保持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有效開展風險源確定、風險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風險分級管控等活動。5風險分級管控程序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程序包括:a)風險源確定;b)風險辨識;c)風險評價;d)風險控制;e)風險分級管控。6風險分級管控內容6.1風險源確定6.1.1風險源應以在用的特種設備及其作業(yè)活動為單元,按照范圍清晰、分類明確、全面排查的原則,根據設備布局或工藝單元特點進行劃分。6.1.2風險源劃分后,應建立包括風險源名稱、設備種類、類別、品種、型號、所在位置等基本信息的特種設備風險源登記臺賬(見附錄A)。6.1.3特種設備經改造、重大修理、移裝或工藝發(fā)生變化時,應重新確定風險源。6.2風險辨識6.2.1風險源確定后,應對風險源的具體風險進行辨識,識別風險的表現形式,預估其可能引發(fā)的后果,并重點考慮溫度、壓力、介質、容積、高度、速度、載荷等因素的影響。3DB50/T1304—20226.2.2承壓類特種設備風險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物理爆炸、化學爆炸、泄漏、變形、失控等。6.2.3機電類特種設備風險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傾覆、變形、斷裂、墜落、碰撞、剪切、擠壓、故障、受困(滯留)等。6.2.4風險引發(fā)的后果主要包括人身傷害、財產損失、人員滯留等。6.3風險評價6.3.1基本原則對辨識出的風險,應進行風險評價。風險評價主要圍繞風險的兩個要素,從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程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6.3.2風險評價的方法應按照附錄B規(guī)定的風險矩陣(LS)評價法確定風險等級。6.3.3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L值)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應按照表B.1的判斷準則分為5個等級,1級最低、5級最高,其取決于設備本體、人員、管理、環(huán)境等不同類別隱患排查的結果,隱患排查依據DB50/T1303—2022綜合衡量各類隱患的嚴重程度(總分值)來具體評判,其中:——隱患嚴重程度總分值達80分及以上的對應5級事故發(fā)生可能性;——隱患嚴重程度總分值在50~79分的對應4級事故發(fā)生可能性;——隱患嚴重程度總分值在21~49分的對應3級事故發(fā)生可能性;——隱患嚴重程度總分值在1~20分的對應2級事故發(fā)生可能性;——無隱患的對應1級事故發(fā)生可能性。6.3.4后果的嚴重性(S值)后果的嚴重性應按照表B.2的判斷準則分為5個等級,1級最輕、5級最嚴重,其依據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并根據風險源的相關具體情況來確定,其中:——承壓類特種設備主要參照設備種類、介質特性、介質數量及其安全間距范圍內的人員和設施設備分布情況;——機電類特種設備主要參照設備種類、運行方式、作業(yè)性質、使用特點、額定載客數及周圍人員和設施設備分布情況。6.3.5風險分級并按表B.3對風險進行分級。6.3.5.2按從高到低的原則,風險等級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表示。6.3.5.3風險等級的判定應按從嚴從高原則,以可能出現的不同風險表現形式評價得到的最高風險等級作為風險源的最終風險等級。6.3.5.4對于學校、幼兒園以及醫(yī)院、車站、客運碼頭、商場、體育場館、展覽館、公園等公共聚集場所使用的特種設備,其風險等級應在原有判定等級的基礎上提高一級。6.4風險控制4DB50/T1304—20226.4.1控制措施制定應結合設備特點,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制定風險控制措施,風險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應急處置措施;——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輿情控制措施。6.4.2控制措施評審6.4.2.1控制措施在實施前應針對以下內容進行評審:——是否可行、有效;——是否產生新的風險;——是否使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是否已選定最佳的解決方案。6.4.2.2當現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風險時,應提出建議或改進的控制措施。6.5風險分級管控6.5.1在每一輪風險評價后,應編制包括全部風險源各類風險信息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見附錄C)。6.5.2根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結合本單位機構設置情況,合理確定各級風險的管控層級,并將每個風險源的管控責任按照風險等級逐級落實到各管控層級及相應負責人。6.5.3風險分級管控應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6.5.4風險分級管控應參照各類特種設備及其作業(yè)活動對應的實施要求具體實施。7文件管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完整保存體現風險管控過程的記錄資料,并分類建檔管理。至少應包括:——風險管控制度;——風險源登記臺賬;——風險辨識與風險評價的相關見證材料;——風險分級管控清單。8持續(xù)改進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每年應至少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或更新。5DB50/TXXXXX—XXXX(資料性)特種設備風險源登記臺賬表A.1給出了特種設備風險源登記臺賬。表A.1特種設備風險源登記臺賬序號注2:根據設備布局及工藝單元特點,對于本單位同一裝置或者單元內的同一型號特種設備,可做合6DB50/T1304—2022(規(guī)范性)風險矩陣(LS)評價法風險矩陣評價法(簡稱LS),R=L×S,其中R是風險度,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與事故后果的結合;L是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表B.1給出了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等級(L值)判斷準則;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表B.2給出了事件后果嚴重性等級(S值)判斷準則;表B.3給出了風險(R值)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表B.1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等級(L值)判斷準則5事故發(fā)生可能性以各類隱患排查的結果作為輸入,根據綜合衡量各類隱患嚴重程度4321表B.2事故后果嚴重性等級(S值)判斷準則51)600MW以上鍋爐爆炸或因安全故障中47DB50/TXXXXX—XXXX表B.2(續(xù))321注1:事故后果嚴重性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