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一、單選題(共25題)1、下列加橫線的詞語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1分)A、妨礙

脂肪

仿寫

作坊

B、泛濫

腐爛

貪婪

襤褸C、凄涼

沏茶

親戚

砌磚

D、消耗

號角

皓月

浩瀚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A項中“仿”是三聲,“妨”“肪”是二聲,“作坊”中“坊”坊輕聲;B項中“濫”“爛”是四聲,“婪”“襤”是二聲;C項中“砌”是四聲,“戚”是輕聲,其余是一聲

2、下列不屬于《詩經(jīng)》“六義”的一項是()

(1分)A、賦B、風C、雅D、禮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所謂《詩經(jīng)》中的“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xiàn)手法。

3、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1分)A、聲名鵲起鞭辟入里坐收魚利前倨后恭B、兩全齊美甘之如飴禮尚往來變本加厲C、座無虛席美輪美奐至死不渝貿(mào)然從事D、噤若寒蟬遺笑大方商界巨擘估名釣譽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A項,“坐收魚利”應為“坐收漁利”;B項,“兩全齊美”應為“兩全其美”;D項,“遺笑大方”應為“貽笑大方”,“估名釣譽”應為“沽名釣譽”。

4、下列各句沒有運用通感修辭格的一句是()

(1分)A、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B、鳥拋軟語丸丸落。C、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xiàn)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C中運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不是通感。

5、下列詞語中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1分)A、蔭蔽yīn、玷污diàn、引吭高歌kángB、炮制páo、叱咤chá、損兵折將shéC、浸漬zì、粗獷guǎng、方興未艾àiD、針砭biān、肖像xiāo、咬文嚼字jué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A吭-háng;B咤-zhà折-zhé;D嚼-jiáo肖-xiào

6、下列文學作品中,其作者所在國家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1分)A、《老人與?!稡、《墻上的斑點》C、《羅密歐與朱麗葉》D、《魯濱遜漂流記》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A解析《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墻上的斑點》作者弗吉尼亞·沃爾夫,是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遏敒I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读_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戲劇

7、下列詞語中加[]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1分)A、[芻]議(chú)

步[履]蹣跚(lǚ)

[圈]養(yǎng)(quān)

[悄]然而至(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自慚形[穢](huì)C、手[帕](pà)

相互齟[齬](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ò)D、沉[淀](diàn)[殊]途同歸(shū)

干[涸](hé)

白頭[偕]老(xié)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A[圈]養(yǎng)(juàn)B牛[虻](méng)C探本[溯]源(sù)

8、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手勢和話語在交流時具有同樣的豐富性,手和嘴()表達著說話人的意思。人們在聽故事時,如果在聽到聲音的同時能夠看見講故事人的手勢,那么聽故事的人對故事理解的準確度要比()聽到聲音時增加10%。填入括號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1分)A、分別;單純B、共同;單純C、獨立;單獨D、一致;單獨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B解析分別:分頭、各自。共同:大家一起做。獨立:單獨,不依賴他人。一致:沒有分歧。單純:簡單純一,不復雜。單獨:獨自一個人,不跟別人合在一起。由題干可知,手和嘴可以同時表達說話人的意思,所以A、C項錯誤,排除;在B項與D項之間,“共同”比“一致”更好地描述了手和嘴之間既有所分工又協(xié)調統(tǒng)一;“單純”比“單獨”更好地描寫了只聽到聲音時的狀態(tài)。

9、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1分)A、關于本次主題征文的選材,我特意垂詢了語文老師。(“垂詢”詞,表明我對語文老師的尊敬。)B、復工復產(chǎn)可能帶來疫情風險,但不能因為有這個包袱而成為不作為的理由。(句中的“包袱”是比喻義。)C、《蘇州園林》《給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范進中舉》《濟南的冬天》(這一組標題都是偏正結構的短語。)D、這次參加“天宮一號”研制的科研人員,大多以青年人為主,從而實現(xiàn)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過渡。(這句話有語病,語意重復羅唆)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B解析A“垂詢”是敬辭,用于別人對自己的詢問,選項用法錯誤;C《范進中舉》不是偏正結構,是主謂結構,選項表述有誤;D“……大多……”和“以……為主”雜糅,可將“大多以青年人為主”改為“大多是青年人”或“以青年人為主”,選項表述有誤;故選B。

10、生物體的衰老和壽命由許多因素決定。一般認為,生物體的代謝能力、抗逆境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但近年來對一些模式生物如線蟲、果蠅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著衰老過程。在果蠅群體中,通過系統(tǒng)地選擇晚生育的個體,成功地獲得了壽命長的品系,這些果蠅的代謝能力明顯提高。此外,有的體內(nèi)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對饑餓、干燥、高溫的耐受能力提高,但這種壽命的延長是在發(fā)育長期停滯于幼蟲階段,且幼蟲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極大限制的環(huán)境條件下選擇出來的。也就是說,與延長壽命有關的基因要在這種逆境條件下才會表達,才能發(fā)揮其功能。同時,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屬不同的代謝途徑,因此衰老有多種機制,延長壽命的途徑?jīng)Q不止一種。果蠅研究的結果表明,衰老和壽命是多基因控制的。線蟲是在完成發(fā)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開始出現(xiàn)衰老的。與線蟲的衰老和壽命有關的基因以及基因間相互作用的途徑已比較清楚。至少有6個基因參與此作用,一些基因突變后可使壽命延長6倍或更多倍。這表明生物體存在著與壽命長短相關的單個基因,在果蠅中也發(fā)現(xiàn)了與壽限有關的基因。人類有一種早衰綜合征,患者兒童期情況很正常,在青春期間生長延緩,以后很快就出現(xiàn)衰老。引起這種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編碼的1432個氨基酸序列,同DNA螺旋酶這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這種結構的相似性又表明這兩種蛋白質也許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參與DNA的代謝,因此,推測DNA代謝發(fā)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現(xiàn)早衰的一個因素。這個例子說明,單基因突變可能也是人類衰老的機制之一??傊?,衰老和壽限都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決定的,環(huán)境因子的作用是隨機的,而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能力則是遺傳的。與衰老有關的基因或是參與細胞的生存和損傷修復,或是參與對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從單基因遺傳和多基因遺傳兩種研究策略來探究衰老和壽限的遺傳機制,提示相關基因的功能,盡可能消除壽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說,把人的基因組圖譜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歲甚至1200歲。依據(jù)無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蠅和線蟲的實驗結果,并以此來推算人類的壽限。但這種說法忘記了上文中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如果人能活到1200歲,那么要到400歲、500歲才會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變后將導致代謝活動緩慢,活力降低,試想一個人如果反應遲鈍、生機索然地活上幾百歲,那還有什么意思?讓人類減少疾患,健康而長壽地生活,才是遺傳學家在21世紀追求的目標。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人們之所以不能確定單基因突變與人類衰老的關系,是因為只采取單基因遺傳研究的策略,而沒有把單基因遺傳研究與多基因遺傳研究結合起來。B、盡管引起人類早衰綜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們已經(jīng)找到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類,依然任重而道遠。C、既然線蟲的某些基因的突變可使其壽命延長,那么人類也只需用基因突變的方式,就能消除壽限的限制因子,以達到延長自己壽命的目的。D、從某些生物體到人類,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較廣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學的日新月異使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長生不老不再是神話而是現(xiàn)實。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B解析A,加強因果,文中說對線蟲的研究“表明生物體存在著與壽命長短有關的單個基因”,同時,由對人類早衰綜合癥的研究說明“單基因突變可能也是人類衰老的機制之一”;C項所說“人類也只需用基因突變的方式,就能消除壽限的限制因子”,于原文無據(jù),系無中生有;D,原文說“讓人類減少疾患,健康而長壽地生活,才是遺傳學家在21世紀追求的目標”,而該項所說“在不遠的將來,長生不老不再是神話而是現(xiàn)實”顯然夸大其詞

11、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兩句采用的抒情方式是()

(1分)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議論抒情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B解析“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曲折已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也傳達了詩人因友人歸京而產(chǎn)生的依依不舍的無限惆悵之情。

12、

下列各句提取主干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1分)A、周總理祥的面容立即躍入我的眼簾。主干:周總理躍入眼簾。B、他有一個不易覺察的錯誤。主干:他有錯誤.C、這不是一個人人都能明白的問題。主干:這不是問題。D、春天到來的時候,西藏的山野并不會像江南一樣,到處開滿鮮花。主干:山野不會開滿鮮花。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壓縮句子,提取主干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各句提取主干不恰當?shù)囊豁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模式壓縮句子。本題中,A項,“周總理祥的面容立即躍入我的眼簾”,主語是“面容”,謂語是“躍入”,賓語是“眼簾”,所以句子的主干是“面容躍入眼簾”。故選A項。

13、下列詞語中,書寫錯誤的一項是(),

(1分)A、懶惰B、奇葩C、熟煉D、洞悉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C熟練

14、下面句子中,介詞運用無誤的一項是()。(1分)A、從這個故事里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B、學生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嚴重影響。C、客場作戰(zhàn)的廣東隊在傷停補時階段,抓住對方的一個失誤頭球建功,進而以1:0艱難戰(zhàn)勝對手。D、今年要把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切實抓好。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A項“從……里”使句子缺少主語,應刪去這兩個字;B項應在句首加上“從”;C項進球與贏得比賽不應是遞進關系,“進而”應改為“從而”。

15、下列[]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1分)A、[蓬]勃(péng)[賈]人(gǔ)六[幺](yāo)遷[謫](dí)B、船[舫](fǎng)衣[裳](sháng)[信]手(xìn)[蝦]蟆陵(há)C、[扁]舟(piān)負[荷](hè)[莞]爾(wǎn)[喟]然(kuì)D、[捻](liǎn)[荻]花(dí)[鈿]頭(diàn)琵琶[行](xíng)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A遷[謫](zhé)B衣[裳](shang)輕聲D[捻](niǎn)

16、下列句子在修辭方法的運用上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1分)A、老張的文章寫得很漂亮,是本單位出名的筆桿子。B、這所學校的學生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C、個人的作用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浩瀚滄海中的一滴水。D、科學研究應根據(jù)事實說話,因為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A解析A是借代,用筆桿子借代會寫文章的人,其他是比喻。B將“書籍”比作“階梯”。C將“個人的作用”比作“一滴水”。D將“事實”比作“空氣”。

17、下列語句中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1分)A、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B、人為什么要讀書,可以喚醒沉睡的心靈,可以引領迷惘的靈魂。C、階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開會。D、面對青春時光,我們必須堅持一個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A擬人,將油蛉和蟋蟀擬人化。B排比(有時候兩個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稱為排比句。)。D反復

18、

“投筆從戎”的故事發(fā)生在誰的身上()

(1分)A、陸游B、班超C、項羽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B解析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投筆從戎的主人公是班超,東漢時期軍事家、外交家。投筆從戎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原文如下: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故選B?!军c睛】參考譯文: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書掙錢來養(yǎng)家。他長期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庸人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19、

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1分)A、粗鄙丘壑巧妙絕倫引頸受戳B、狼藉禁錮井然有至頷首低眉C、俯瞰鏗鏘翻來覆去摩肩接踵D、匿名薈粹萬眾矚目黯然失色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C解析本題正確書寫為:A.引頸受戮。B.井然有致。D.薈萃。故選C。

20、下列作品人物形象出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是()

(1分)A、藤野先生B、閏土C、孔乙己D、祥林嫂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A解析閏土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中的人物。《故鄉(xiāng)》選自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自《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有:長媽媽、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父親、衍太太、壽鏡吾。

21、下列各組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1分)A、在晦暗搖曳的燈光下,光怪陸離的敦煌壁畫,令人眼花潦亂,神思飛動。B、綠茵場上,女足健兒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精湛的球技頃倒了數(shù)萬球迷。C、以復古形式為更新手段,用生澀艱深來驕正平滑淺俗,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慣用套數(shù)。D、和港版《射雕》相比,央視版《射雕》盡管在武打設計上別出心裁,總體水準卻略遜一籌。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A項中的“潦”應為“繚”。B項中的“頃”應為“傾”。C項中的“驕”應為“矯”。

22、材料人類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一個相生相克、相互制約的生態(tài)鏈中,植物同樣會利用與人類社會相似的生存法則,采用各種辦法抵御蟲害而使自己生存下來。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植物在遇到蟲害時,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來殺滅害蟲。研究人員又發(fā)現(xiàn),植物無法殺滅害蟲時,會像人類一樣“疾呼”或“哭泣”,以此來呼喚害蟲的天敵趕來吃掉害蟲。這種“呼喚”和“哭泣”是分泌一些吸引害蟲天敵的易揮發(fā)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還會吸引害蟲的寄生蟲,使害蟲成為寄生蟲的宿主。寄生蟲把蟲卵產(chǎn)在害蟲幼蟲體內(nèi),蟲卵在生長發(fā)育階段以害蟲為食。植物釋放化學信號主要是對害蟲唾液中的化學物質作出反應,而不是對自己身體損害作出反應。此外,植物的一種叫做jasmonate的激素也可能誘發(fā)植物釋放吸引害蟲天敵或寄生蟲的化學信號。這種現(xiàn)象給人類指明了一條避免使用化學殺蟲劑、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物治蟲之路。

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杰里非?泰勒把激素jasmonate噴灑到西紅柿上時發(fā)現(xiàn),一種稀有的黃蜂對某種灰毛蟲的寄生現(xiàn)象增加了兩倍。這個試驗并不吸引農(nóng)民,農(nóng)民不喜歡在使用殺蟲劑前就讓作物受到另一類化學物質的污染,而且經(jīng)濟負擔也是原因之一。專家認為,最好是通過作物改良,讓作物自己來吸引害蟲的天敵和寄生蟲,從而應對害蟲的攻擊。美國農(nóng)業(yè)部化學家杰姆斯?圖姆林森的研究小組已經(jīng)確認了一種野生棉藥株,比起栽培的家種棉花來能產(chǎn)生10倍多的害蟲寄生蟲吸引劑。雖然害蟲的天敵和寄生蟲是如何辨別這些具有吸引力的化學物質的,目前從理論上還不清楚,與此相關的其他一些理論問題還存在爭議,但這些試驗已從實踐上給人們以啟發(fā)。

植物能否利用自身的揮發(fā)物質吸引足夠的害蟲天敵和寄生蟲,還取決于附近有沒有其資源庫。受東非農(nóng)民幾乎不用化學殺蟲劑,而采用間種或套種的方法來吸引害蟲的天敵殺滅害蟲的啟發(fā),肯尼亞內(nèi)羅畢的昆蟲生理和生態(tài)國際中心設計了一種植物混栽的方法。他們先在玉米和高粱地周圍,栽種一種害蟲喜歡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蟲。在玉米高粱中間,再栽種一些抗御害蟲的、吸引害蟲寄生蟲的植物。在這樣的栽培區(qū)害蟲侵害作物的數(shù)量下降了80﹪,同時在害蟲身上寄生的幼蟲增長了約4倍。這個試驗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下列不屬于第一段中所說的“辦法”的一項是()(1分)A、“呼喚”害蟲的天敵來吃掉害蟲B、釋放jasmonate吸引天敵C、分泌化學物質殺滅害蟲D、吸引以害蟲為宿主的寄生蟲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B解析激素jasmonate是植物自身具有的,說“釋放jasmonate不妥;另“jasmonate”的作用是“誘發(fā)植物釋放吸引害蟲天敵或寄生蟲的化學信號”,自身并不能“吸引天敵”。

23、下列詞語中括號里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1分)A、心寬體(胖)(pán)

一葉(扁)舟(piān)

吹毛求(疵)(cī)B、風塵仆(仆)(pú)

(潸)然淚下(shān)

莘(莘)學子(shēn)C、有(恃)無恐(shì)

(恬)不知恥(tián)

俯首(帖)耳(tiē)D、(荼)毒生靈(tú)

(為)淵驅魚(wéi)

居心(叵)測(pǒ)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為wèi

24、材料

法國社會學家埃呂爾承認技術應用有負面作用,但他認為這只能通過技術來消除,埃呂爾說:“我們在盡力揭露技術發(fā)展招致麻煩的一面……我深信,所有這些麻煩都會隨著技術本身的不斷發(fā)展而被消除。并且,確實也只有依靠技術的發(fā)展才能消除?!奔夹g對消除、減弱技術的負面效果,當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脫硫,就應當研究和應用脫硫的技術,只有主觀愿望是不行的。但脫硫技術不會從燃燒煤的過程中自動生長出來,研究與應用脫硫技術,仍然是人的決策。如果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技術應用的負面作用會自然消除,這是沒有根據(jù)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學者弗洛姆說,現(xiàn)代技術系統(tǒng)有兩個指導原則:第一原則是“凡技術上能夠做的事都應該做”,第二原則是“最大效率與產(chǎn)出原則”。弗洛姆所說的第二原則,就是所謂的效率原則。他所說的第一原則提出了一種技術邏輯,一“能夠做”等于“應該做”。這兩條原則結合起來,就是凡技術能夠做的都應當去做,而且還要盡量強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惡的技術,也應當采用,并且努力強化它的惡果。這當然是荒唐的邏輯。“能夠”是對技術功能的判斷,是事實判斷;“應該”是價值判斷、倫理判斷?!澳軌颉辈坏扔凇皯摗?,正如“應該”不等于“能夠”。同樣,技術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術,如果凡技術能夠做到的事,我們都應當去做,那我們就放棄了對技術應用后果的評價和責任。

人與技術的關系只能是創(chuàng)造與被創(chuàng)造、開發(fā)與被開發(fā)、應用與被應用、控制與被控制、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人是主體,技術是客體。人是目的,技術是手段。技術應當為人謀利,而不應當損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術的命運,而不是技術主宰人的命運。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要遵守技術的自然邏輯,即人造物進化的邏輯,也可以說是技術自身的邏輯;更要遵守技術的社會邏輯,或稱社會邏輯,這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邏輯。技術的社會邏輯高于技術的自然邏輯,當這兩種邏輯沖突時,技術的自然邏輯服從技術的社會邏輯。技術本身的善惡、技術應用后果的善惡,只能根據(jù)大多數(shù)人的根本利益來判定。人類的最高目標,不是發(fā)展和應用技術,而是人類的全面發(fā)展,技術只是為了這個目標服務的手段。技術越發(fā)展,越應該強調對技術的人文關注。下列不屬于作者對弗洛姆“第一原則”評價的一項是()(1分)A、事實上,第一原則混淆了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倫理判斷。B、第一原則提出了一種技術邏輯,而這一邏輯是片面的。C、如果應用這一原則,那么,勢必會放棄對技術應用后果的評價和責任。D、第一原則強調了凡技術能做的都應當去做,而且要盡量強化它的效果。正確答案選項:參考答案:D解析這是從弗洛姆“第一原則”推導出的結論,但作者加以否定了,并不贊同,他認為這樣違背了價值和倫理判斷

25、學習型社會是以學習求發(fā)展、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這一概念的雛形是由美國學者赫欽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學習化社會》一書中提出的學習化社會理想,浸透著他古典自由主義的文化精神,是對當時教育上國家主義、功利主義和科學主義等現(xiàn)代資本主義文化價值取向的批判性回應。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發(fā)表了《學會生存》的報告,采納了赫欽斯這一概念,并將其作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較之赫欽斯對學習化社會的理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的理解更加緊密地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學者胡森的《再論學習型社會》,將“終身學習”看成是繼續(xù)教育的一個主題,以應對現(xiàn)代社會的急劇變化、人口從農(nóng)村到城市的大規(guī)模流動、失業(yè)以及“知識爆炸”等帶來的挑戰(zhàn)。這些論述進一步提升了學習型社會概念在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實踐方面的影響力。這種從教育與變革社會的關系出發(fā)來看待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思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1996年發(fā)表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再次得到強調,認為終身教育是適應職業(yè)生活和個人發(fā)展的節(jié)奏和階段的條件。該書還使用了胡森所創(chuàng)制的“教育社會”的概念,突出每個人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有要學的東西和要做的事情,強調現(xiàn)代教育傳播手段、職業(yè)生活、文化與娛樂活動的教育潛力,暢想“每一個人輪流當教員和學員”。1998年,蘭森教授在《處在學習型社會》一書中,將學習型社會的基本內(nèi)涵概括為四個方面:學習型社會是一個需要了解其自身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的社會,一個需要了解其教育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