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共8題,共16分)1、我國從東到西,森林覆蓋率逐漸減小,起主要作用的生態(tài)因素是()A.水分B.陽光C.溫度D.土壤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植樹造林B.燃放煙花C.焚燒落葉D.多開汽車3、下列實驗現象敘述正確的是()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B.打開濃硫酸的瓶蓋﹣瓶口有白霧C.在空氣中加熱銅片﹣表面變黑D.點燃純凈的氫氣﹣尖銳的爆鳴聲4、下面是陽陽同學學習了《生物進化的原因》一節(jié)后,依據達爾文生物進化論進行的有關敘述,其中錯誤的是()A.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其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兩者長期互相選擇的結果C.恐龍的滅絕是因為不能適應生存環(huán)境驟變的結果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長期不用眼睛而逐漸失去視覺5、(2012·深圳)下圖所示正確的是()A.B.C.D.6、保護水環(huán)境、珍愛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B.工業(yè)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C.使用含磷洗衣粉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7、甲、乙兩物體,比熱之比為2:1,質量之比為2:1,甲、乙兩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甲升高了20℃,則乙物體溫度可以升高()A.60℃B.70℃C.80℃D.90℃8、正確認識資源,保護好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義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除少數很不活潑的金屬如金、銀等都以單質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使用天然氣可以防止溫室效應C.水是寶貴的資源,可利用淡水約占淡水儲量的2.53%D.地殼中含量最多的,目前被人們使用逐漸增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9、濃硫酸能作干燥劑是因為具有____,紙張遇濃硫酸變黑是因為濃硫酸具有____,稀釋濃硫酸時應將____倒入____,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10、用一熱水器將質量為1kg的水從20℃加熱到30℃,水吸收的熱量是____J。

[c水=4.2×103J/(kg?℃)]11、用pH試紙測定某溶液的pH時,應先將pH試紙放在____上,用____蘸取1滴待測液置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的顏色與____對照可以測得pH。12、選擇正確的序號填空:

①干冰②葡萄糖③生石灰。

(1)可用作食品干燥劑的是____;

(2)可用作制冷劑的是____;

(3)為人體活動提供能量的是____.13、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10s內移動了1m,則木塊移動的速度為____m/s.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大小為____N,拉力所做的功為____J.

14、遺傳病是指由____發(fā)生改變引起的或者是由____所控制的疾病。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5、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評卷人得分四、解答題(共2題,共18分)16、為了深入推進“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南寧市公安交警部門于2015年3月至年底,在全市范圍集中開展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專項整治行動.其中,禁止電動自行車“超載”、“超速”.請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說明這兩個規(guī)定的道理.17、實驗室有一瓶長期存放的固體氫氧化鈉,由于保管不當已經變質。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欲通過實驗測定其變質的情況。實驗過程如下,取樣品25g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280g過量的稀鹽酸,得到296.2g溶液。試計算25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參考答案一、單選題(共8題,共16分)1、D【分析】【解答】由于水分對植物的生長至關重要;因此水分的分布會影響植物的分布故選A

【分析】考查水分對植物的影響2、A【分析】【分析】“低能耗;低廢棄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內涵;可以從節(jié)電、節(jié)能和回收等環(huán)節(jié)來改變生活細節(jié),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解:

A;樹木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量植樹造林符合低碳綠色生活理念,故正確;

B;燃放煙花可以造成空氣污染;不符合低碳綠色生活理念,故錯誤;

C;焚燒落葉焚燒處理;能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等,不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錯誤;

D;多開汽車;增加了燃油、燃氣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錯誤.

故選A.3、C【分析】【解答】A;碘能溶于汽油;碘放入汽油中能溶解,故選項說法錯誤;

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揮發(fā)性,打開濃硫酸的瓶蓋,瓶口上方無明顯變化,故選項說法錯誤;

C;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會觀察到表面變黑,故選項說法正確;

D;點燃純凈的氫氣;會觀察到氫氣安靜的燃燒,不會產生尖銳的爆鳴聲,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分析】A;根據碘能溶于汽油;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揮發(fā)性,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純凈的氫氣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4、D【分析】解答:解:A;達爾文的進化論;其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A正確;

B、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長期的生存斗爭過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轉彎不靈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獲食物(鹿),在長期的生存斗爭和相互選擇中,鹿和狼發(fā)展了自己的特征,B正確;

C;恐龍由于缺乏適應環(huán)境的有利變異;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導致恐龍的滅絕.因此恐龍的滅絕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盲鼠因長期不用眼睛而逐漸失去視覺;這是它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D錯誤.

故選:D.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學說與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被恩格斯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5、D【分析】【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的知識有:知道開關控制燈泡時,開關應接在電燈與火線之間;會根據安培定則,由電流方向判斷通電螺旋管的極性,知道在磁體的外部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南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從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理解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解答】開關控制燈泡時,火線首先接入開關,再接入燈泡頂端的金屬點,零線直接接入燈泡的螺旋套.這種連接方法,開關既能控制燈泡,又能在燈泡損壞后,斷開開關,切斷火線,更換燈泡時更安全,所以A圖錯誤;根據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螺旋管,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N極,由此可以判斷螺旋管的右端是N極,左端是S極,根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N極出發(fā),進入S極,所以B圖錯誤;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發(fā)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應大于入射角,所以C圖錯誤;圖中頂端為支點,F為動力,由支點向動力作用線做垂線L,L就是支點到動力F作用線的距離即動力臂,所以D圖正確,符合題意。6、B【分析】【分析】可以根據合理利用水資源和防止環(huán)境污染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解答】解: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會污染環(huán)境;使水受到污染,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A錯誤.

B;工業(yè)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有利于保護水資源;故B正確.

C;使用含磷洗衣粉會污染水資源;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C錯誤.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D錯誤.

故選B.7、C【分析】【分析】知道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質量之比;并且吸收相同的熱量,利用吸熱公式求兩物體升高的溫度之比;再求乙物體溫度可以升高值.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吸熱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運用,因為是求比值,要細心,防止因顛倒而出錯!

【解答】解:

∵Q吸=cm△t;

∴兩物體升高的溫度之比:

△t2=4△t1=4×20℃=80℃.

故選C.8、D【分析】【分析】A.從元素的存在形式與其化學性質間的聯(lián)系角度回答.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根據淡水資源的含量來分析;

D.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含量以及金屬的應用來分析.

【解答】解:A.少數很不活潑的金屬如金;銀等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錯誤;

B.甲烷燃燒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室效應,故錯誤;

C.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資源約占全球水儲量的0.25%;故錯誤;

D.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且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故正確.

故選D.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9、吸水性脫水性濃硫酸水【分析】【分析】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密度比水大以及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量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劑,蘸有濃硫酸的紙片放置一會兒會變黑,紙中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脫出,只留下C元素,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故答案是:吸水性;脫水性;濃硫酸;水。10、4.2×104J【分析】【解答】水吸收的熱量Q吸=cm△t=4.2×103J/(kg·℃)×1kg×(30℃-20℃)=4.2×104J

【分析】本題較為基礎,但審題時注意“加熱到”等關鍵條件。本題考查的是熱量的計算。11、玻璃片玻璃棒標準比色卡【分析】【解答】用pH試紙測定某溶液的pH時;應先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1滴待測液置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可以測得pH。

【分析】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方法。12、③①②【分析】【解答】解:(1)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劑;利用生石灰能與水反應;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固體升華吸收周圍的熱量;

(3)葡萄糖在體內分解為二氧化碳和能量;為人體活動提供能量.

答案:(1)③;(2)①;(3)②.

【分析】(1)根據生石灰具有強烈的吸水性;極易跟水反應解答;

(2)根據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解答;

(3)根據葡萄糖在體內分解為二氧化碳和能量解答.13、【分析】【解答】解:木塊移動的速度v===0.1m/s;

每一個大格代表1N;每一個小格代表0.2N,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4N.

拉力做功:W=Fs=2.4N×1m=2.4J.

故答案為:0.1;2.4;2.4.

【分析】(1)已知物塊10s內移動了1m;可求得木塊移動的速度;

(2)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的讀數;然后從小數字向大數字開始讀.

(3)知道拉力大小和距離,根據W=Fs求出拉力做功多少.14、遺傳物質致病基因【分析】【解答】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

【分析】凡是由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從而使發(fā)育成的個體患病,這類疾病都稱為遺傳性疾病。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5、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實質都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故答案為:正確。

【分析】線粒體能將細胞中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四、解答題(共2題,共18分)16、答:從慣性的角度;“超載”時電動自行車的質量大,慣性大,剎車時不易剎?。瑫r,剎車時若電動自行車“超速”,則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速度,使剎車的距離變長,容易造成危險;

從動能的角度,電動自行車“超載”、“超速”會使其質量變大、速度變大,動能增大,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其傷害也會更大.【分析】【分析】從慣性和動能的角度可分析“超載”、“超速”對交通安全的影響.17、解:設25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280g-296.2g=8.8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