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專訓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專訓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專訓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專訓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專訓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核心素養(yǎng)專訓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核心素養(yǎng)定位表]核心素養(yǎng)題號人地協(xié)調觀9、10、12、13(4)綜合思維1、2、8、11、13(2)、14(1)(2)區(qū)域認知6、7、13(1)(3)、14(3)地理實踐力3、4、5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2018年2月2日15點51分,我國第一顆電磁監(jiān)測試驗衛(wèi)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衛(wèi)星放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放射升空并勝利入軌。據(jù)此完成1~2題。1.“張衡一號”在酒泉衛(wèi)星放射中心放射前與放射勝利后相比()A.放射前不是天體,放射勝利后是天體B.放射前與放射勝利后都是天體C.放射前是天體,放射勝利后不是天體D.放射前與放射勝利后都不是天體答案A解析“張衡一號”在酒泉衛(wèi)星放射中心放射前,還是地球上的物體;放射勝利后存在于宇宙空間,屬于宇宙間的物質存在形式,是人造天體,屬于天體,故A項正確。2.“張衡一號”正常工作后,對其電磁監(jiān)測影響最大的太陽活動是()A.黑子 B.耀斑C.日珥 D.臺風答案B解析耀斑爆發(fā)時,釋放出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對“張衡一號”衛(wèi)星電磁監(jiān)測影響很大,故B項正確。小明暑假到山東某農(nóng)村姥姥家度假,發(fā)覺堂屋雖沒有空調,但白天因有“穿堂風”而感覺涼快。下圖為房屋布局圖。據(jù)此完成3~5題。3.小明推斷,“穿堂風”的形成過程類似于()A.熱力環(huán)流形成 B.大氣受熱過程C.溫室效應 D.熱脹冷縮答案A解析堂屋北側的植被區(qū)和南側的水泥地的熱力性質不同。白天水泥地比植被區(qū)升溫快,氣流上升,形成低壓區(qū),風從有植被的高壓區(qū)吹向水泥地低壓區(qū),形成穿堂風。夜晚水泥地比植被區(qū)降溫快,氣流下沉,形成高壓區(qū),風吹向植被區(qū),形成穿堂風。該原理屬于熱力環(huán)流,故A項正確。4.小明視察到,白天“穿堂風”近地面的氣流運動方向是()A.由西向東 B.由東向西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答案C解析白天,南側的水泥地氣溫高,氣壓低;北側的植被區(qū)氣溫低,氣壓高,所以近地面的氣流由北向南流,C項正確。5.人為制造穿堂風的主要用途是()A.減輕大氣污染 B.增加生活用能C.降低室內溫度 D.提高室內濕度答案C解析“穿堂風”是室外空氣從建筑物一側進入,貫穿內部,從另一側流出的自然通風,白天風從植被區(qū)(氣溫低)吹向石質地面,夜晚風從石質地面(氣溫低)吹向山林,加快了室內空氣流通,降低了室內溫度,節(jié)約了生活用能,對大氣污染影響不大,A、B兩項錯誤,C項正確;濕度一般是從植被區(qū)吹向石質地面可能導致濕度增加,夜晚風從石質地面吹向山林,濕度可能降低,解除D項。透亮度及水色是水光學因子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前者表示海水能見度的一個度量,后者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及海洋中懸浮物質所確定的海水顏色。二者都是反映海水渾濁程度的指標,關系極為親密,水色高(水色號數(shù)值小),透亮度就大;透亮度小,水色就低。讀某海疆等水色線分布圖,完成6~8題。6.結合圖中信息推斷,中國()A.近海水色高,透亮度大B.近海水色高,透亮度小C.遠海水色高,透亮度大D.遠海水色高,透亮度小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水色高(水色號數(shù)值小),透亮度就大”可知,圖中近海水色號數(shù)值大,水色低,透亮度??;遠海水色號數(shù)值小,水色高,透亮度大,C項正確。7.影響圖中等水色線改變的主要因素是()A.蒸發(fā) B.降水C.洋流 D.徑流答案D解析圖中等水色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越靠近陸地徑流注入量越大,河流攜帶泥沙越多,海水透亮度越小,水色越低,水色號數(shù)值越大,D項正確。8.等水色線在年內會發(fā)生變動,試推想圖中P點距大陸最遠的時段是()A.1月 B.4月C.7月 D.11月答案C解析影響水色的主要因素是徑流,夏季徑流量最大,P點距大陸最遠,C項正確。某科學探討小組對黃土高原區(qū)黃土峁坡進行大臺田、隔坡梯田、大魚鱗坑三種模式的改造試驗。下圖為同一黃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各不同處理區(qū)表層土壤水分改變圖。據(jù)此完成9~10題。9.圖示大臺田治理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緣由是()A.土層開挖面積大,水分蒸發(fā)快B.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C.土層厚度小,儲水空間有限D.植被覆蓋面積廣,水分汲取多答案A解析從圖中可看出大臺田治理模式土層開挖面積大,水分蒸發(fā)快,是其表層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緣由,A項正確。10.一次降水過后,不同處理模式表層土壤平均含水率較高的最可能是()A.大魚鱗坑 B.隔坡梯田C.大臺田 D.原始黃土坡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大臺田治理模式土層開挖面積大,地勢平坦,利于水分下滲,故表層土壤含水率最高,C項正確。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噴發(fā)、地震、滑坡等緣由引起山體巖石倒塌,從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下圖為某地9月13日形成的堰塞湖,其物質不夠穩(wěn)定,易潰壩。讀圖,回答11~12題。11.據(jù)圖分析,導致圖中堰塞湖形成的干脆緣由是()A.地震 B.滑坡C.火山噴發(fā) D.洪澇災難答案B解析結合圖中堵截物的位置和其左側等高線的改變可知,山體滑坡是堰塞湖形成的干脆緣由。12.當?shù)卣畱獙ρ呷:Φ恼_措施是()A.緊急撤離圖示地區(qū)全部居民B.利用堰塞湖發(fā)展旅游、航運、發(fā)電等產(chǎn)業(yè)C.加強對堰塞體的監(jiān)測,制定并執(zhí)行應急方案D.運用大量炸藥完全摧毀堰塞體答案C解析堰塞湖對上游地區(qū)的村莊影響較小,A項錯誤;形成堰塞湖的堰塞體松散,極易再次發(fā)生滑坡等地質災難,發(fā)展旅游、航運、發(fā)電等產(chǎn)業(yè)不合理,B項錯誤;防衛(wèi)堰塞湖危害的正確措施是加強監(jiān)測,并制定應急方案以減輕生命財產(chǎn)損失,C項正確;用大量炸藥完全摧毀堰塞體,會造成下游地區(qū)水量猛增,出現(xiàn)洪澇災難,D項錯誤。二、綜合題(共2小題,共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32分)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長只有220km,但下游河道寬約2km,且河床較淺。流域內人煙稀有,熱帶雨林茂密,沿河多沼澤。每年4月,當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始終線上時,亞馬孫河河口旁邊的眾多支流都會出現(xiàn)涌潮,但最壯麗、最野性的涌潮在阿拉瓜利河,其浩浩蕩蕩的潮水從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km,時速達30km,潮高可達2~4m。下圖示意阿拉瓜利河的中下游位置。(1)說明阿拉瓜利河上游的水文特征。(8分)(2)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旁邊每年4月涌潮最壯麗的緣由。(10分)(3)分析阿拉瓜利河下游河道寬敞但河床較淺的緣由。(8分)(4)為抵擋涌潮,有人提出在阿拉瓜利河河口旁邊修建沿河堤壩的措施,請分析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6分)答案(1)河流徑流量大且穩(wěn)定;水位季節(jié)改變小,汛期長;流速緩慢;含沙量小;無結冰期。(2)每年4月,當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始終線上時,引潮力疊加,形成天文大潮;河口為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寬變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盛行風的影響,盛行風順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風助潮勢);該河流年徑流量大,入??诤铀娉绷黜斖刑Ц叱蔽?。(3)河道寬敞緣由:下游流量大,流水向兩側河岸侵蝕作用劇烈;每年涌潮流速快,潮水高,對兩側河岸侵蝕力強。河床較淺緣由:下游流速緩慢,河流以積累作用為主;涌潮逆流而上,帶來的泥沙淤積,河床較淺。(4)破壞河流沿岸沼澤和熱帶雨林自然環(huán)境;修建沿河堤壩使得河流空間固定,導致涌潮浪高更高,破壞力更強。解析第(1)題,水文特征從徑流量、水位季節(jié)改變、流速、結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第(2)題,首先分析引潮力,再聯(lián)系當?shù)氐暮哟蔡卣鳌L力影響、河流流量等方面進行分析。第(3)題,河道寬敞主要是因為水流的側蝕作用強,緣由考慮河流流量大以及潮水對河岸的侵蝕;河床淺說明水流沉積作用強,緣由考慮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慢,以及潮水的頂托促使泥沙淤積。第(4)題,河口旁邊修建沿河堤壩會破壞自然環(huán)境,影響旁邊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使河道變小,潮浪會更高,破壞力會更大。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某考察隊到素有新疆的“濕島”之稱的伊犁河谷進行了野外調查,通過對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樣,分析發(fā)覺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改變(見下圖)。探討還表明,不同的氣候條件、人類干擾強度,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輸入量以及微生物對土壤有機碳的分解轉化,從而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含量。(1)比較典型草原與落葉闊葉林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改變的異同點。(6分)(2)推想伊犁河谷探討區(qū)表層土壤有機碳隨海拔改變的總體特點并說明其自然緣由。(6分)(3)考察隊還發(fā)覺,與同緯度的內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機碳含量明顯偏高,試分析其緣由。(8分)答案(1)相同點:土壤有機碳含量均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點: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葉闊葉林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降幅較小。(2)土壤有機碳大致隨海拔上升而波狀增加。緣由:隨著海拔的上升,氣溫下降,微生物分解動植物殘體的速度變緩,土壤中有機碳積累量較高。(3)與內蒙古牧區(qū)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響,降水豐富,土地生產(chǎn)力高,草場、森林等植被茂密,土壤有機碳的輸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高,人類活動干預少,植被破壞少,土壤有機碳流失少。解析第(1)題,依據(jù)圖示圖例及坐標信息,典型草原與落葉闊葉林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點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