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生物復習專項訓練:數(shù)據(jù)計算類_第1頁
2025屆高考生物復習專項訓練:數(shù)據(jù)計算類_第2頁
2025屆高考生物復習專項訓練:數(shù)據(jù)計算類_第3頁
2025屆高考生物復習專項訓練:數(shù)據(jù)計算類_第4頁
2025屆高考生物復習專項訓練:數(shù)據(jù)計算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07數(shù)據(jù)計算類

1.小鼠頜下腺中存在一種表皮生長因子EGF,它是由53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其中含有6

個二硫鍵(形成一個二硫鍵會脫去2個H)。EGF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jié)合后,激發(fā)了細胞內(nèi)

的信號傳遞過程,從而促進細胞增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EGF的基因至少含有318個脫氧核甘酸

B.在氨基酸形成EGF的過程中,相對分子量削減了948

C.EGF和高溫處理后變性的EGF都能與雙縮版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

D.EGF的mRNA沿著多個核糖體移動快速地生成EGF

【答案】D

【分析】

m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經(jīng)轉(zhuǎn)錄形成的,翻譯過程中,mRNA中每3個堿基確定一個氨

基酸,所以經(jīng)翻譯合成的蛋白質(zhì)分子中氨基酸的數(shù)目是mRNA堿基數(shù)目的三分之一,是DNA

(基因)中堿基數(shù)目的六分之一,即DNA(或基因)中堿基數(shù):mRNA上堿基數(shù):氨基酸個數(shù)

=6:3:lo蛋白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氨基酸數(shù)目X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一脫去水分子數(shù)

X18o

【詳解】

A.該表皮生長因子EGF中的氨基酸數(shù)目是53個,所以限制其合成的基因中的脫氧核昔酸數(shù)

目至少是53X6=318,A正確;

B.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目是52,6個二硫鍵脫去12個H,因此相對分子量

削減52X18+12=948,B正確;

C.EGF的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在高溫條件下變性時肽鍵沒有斷裂,依舊可以與雙縮版試劑

產(chǎn)生紫色反應,C正確;

D.翻譯過程中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D錯誤。

故選Do

2.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gHuNOz)竣基端的肽鍵,蛋白酶2作用于賴氨酸(CeHuNzOz)

兩側(cè)的肽鍵。某四十九肽分別經(jīng)酶1和酶2作用后的狀況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耶—尹飛---COOH

116173031481222449

-A~~~R~~CDE-

A.此多肽中含2個賴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與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數(shù)相同,N原子數(shù)削減2個

D.相宜條件下酶1和酶2同時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條短肽

【答案】C

【分析】

依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gHuNOz)較基端的肽鍵后,形成了三

個短肽A、B、3說明酶1作用位點是16-17、30-31、48-49,則位點16、30、48為苯丙氨

酸;蛋白酶2作用于賴氨酸(C6H“NzO?)兩側(cè)的肽鍵后,形成的短肽D.E中,少了位點23,

說明位點23為賴氨酸。

【詳解】

依據(jù)以上分析已知,此多肽種只有一個賴氨酸,A錯誤;依據(jù)以上分析已知,苯丙氨酸位于

16、30、48位,B錯誤;已知賴氨酸的分子式為CGHMN。,而短肽D、E與四十九肽相比削

減兩個肽建和1個賴氨酸,即水解消耗了兩個水并削減了一個賴氨酸,則氧原子數(shù)目不變、

N原子數(shù)削減2個,C正確;相宜條件下酶1和酶2同時作用與此多肽,可得到短肽『16、

17-22、24-30、31-484個短肽和23位、49位兩個氨基酸,D錯誤。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仔細分析圖,抓住題目中兩種酶的作用位點,獲悉四十九肽中,位點16、

30和48是苯丙氨酸;四十九肽中,位點23是賴氨酸。

3.某試驗室用兩種方式進行酵母菌發(fā)酵葡萄糖生產(chǎn)酒精。甲發(fā)酵罐中保留肯定量的氧氣,

乙發(fā)酵罐中沒有氧氣,其余條件相同且相宜。試驗過程中每小時測定一次兩發(fā)酵罐中氧氣和

酒精的物質(zhì)的量,記錄數(shù)據(jù)并繪成如圖所示坐標圖。據(jù)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發(fā)酵罐分別在第10h和第7h厭氧呼吸速率最快

B.試驗結(jié)束時甲、乙兩發(fā)酵罐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為8:5

C.甲發(fā)酵罐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有氧氣存在時酵母菌無法進行厭氧呼吸

D.該試驗證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酒精的產(chǎn)量

【答案】B

【分析】

本題考查了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過程,無氧呼吸與氧氣濃度的關系,精確分析題圖曲線獲

得信息是解題的關鍵。據(jù)圖分析:甲發(fā)酵罐中保留肯定量的氧氣,隨著時間的推移,氧氣含

量漸漸削減,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漸漸增加,且在第5小時無氧呼吸速率最快,試驗結(jié)束時甲

發(fā)酵罐中產(chǎn)生的酒精量為18mo1;乙發(fā)酵罐中沒有氧氣,一起先就進行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

并且在第3小時無氧呼吸速率最快,試驗結(jié)束時乙發(fā)酵罐中產(chǎn)生的酒精量為15mo1。由此可

見,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氧氣可以提高酒精的產(chǎn)量。

【詳解】

A.由圖可知,甲、乙兩發(fā)酵罐分別在第5小時和第3小時無氧呼吸速率最快,A錯誤;

B.由題圖可知,發(fā)酵罐中消耗的氧氣是6,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產(chǎn)生的酒精是18產(chǎn)生的

二氧化碳也是18,甲發(fā)酵罐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是6+18=24,乙發(fā)酵罐產(chǎn)生的酒精是15,產(chǎn)生

的二氧化碳也是15,則試驗結(jié)束時甲、乙兩發(fā)酵罐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為24:15=8:5,

B正確;

C.分析題圖可知,甲發(fā)酵罐從其次小時起先有酒精產(chǎn)生,即進行無氧呼吸,此時有氧氣存在,

也進行無氧呼吸,C錯誤;

D.分析題圖可知,適當提高氧氣可以使酵母菌數(shù)量快速增加而提高酒精的產(chǎn)量,若通入氧氣

過多,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不產(chǎn)生酒精,D錯誤。

故選B。

4.將植株置于透亮密閉容器內(nèi),測量容器中CO?的濃度變更狀況。在相宜溫度條件下,用

肯定強度的光照處理30分鐘,容器中CO2的濃度由2000ppm降低到180ppm。隨后將整個裝

置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條件下30分鐘,容器中C0?的濃度變?yōu)?00ppm。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前30分鐘,葉綠體中NADPH由基質(zhì)向類囊體膜運輸

B.該植株前30分鐘的平均總光合速率為60.7ppm/min

C.經(jīng)過完整的1小時處理后,該植株的有機物含量會削減

D.光照處理時,若停止光照則短時間內(nèi)葉綠體中C3的含量會增加

【答案】D

【分析】

光合作用的過程:①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水的光解產(chǎn)生NADPH與0”

以及ATP的形成;②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zhì)):CO?被Cs固定形成Cs,C3在光反應

供應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Cs和糖類等有機物。

【詳解】

A.前30分鐘,植物在光照下能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NADPH由類囊體膜向葉綠體基質(zhì)運輸,A

錯誤;

B.前30分鐘,C02濃度由2000ppm降低到180ppm,經(jīng)計算,每分鐘削減(2000-180)+30-60.7,

這是凈光合速率,不是總光合速率,B錯誤;

C.經(jīng)過完整的1小時處理后,容器中C0?濃度由2000ppm降到600ppm,削減的CO?都全部用

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有機物含量會增加,C錯誤;

D.停止光照后,光反應不再進行,不能合成NADPH和ATP,因此暗反應還原C3的途徑變慢,

而CO?固定形成Cs的過程不受影響,故Cs的含量會增加,D正確。

故選Do

5.測定的CO,汲取量與釋放量為指標,探討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

結(jié)果如圖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光照相同時間,在20℃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B.光照相同時間,35℃時間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大于30℃時間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

C.假如該植物原重Xkg,置于暗處4h后重(XT)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則總

光合速率為Ikg-h-1

D.若將乙裝置中NaHC%溶液換成蒸儲水,則在黑暗條件下可測得B曲線

【答案】C

【分析】

據(jù)圖分析:圖甲中虛線表示的是COa的汲取量,即光合作用凈合成量,實線表示的是呼吸消

耗量。

圖乙裝置可以用來測定光合速率。

【詳解】

A.在光照時間相同的狀況下,在25℃時,CO,汲取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凈合成量最大,積累

的有機物最多,A錯誤;

B.在光照時間相同的狀況下,30℃時間合作用的總量為3.50(凈合成量)+3.00(呼吸消耗

量)=6.50mg/h,35℃時間合作用的總量為3.00(凈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

二者相同,B錯誤;

C.該植物原重Xkg,置于暗處4h后重(X-l)kg,則呼吸速率為[X-(XT)]/4=1/4kg^h1,

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則凈光合速率為[(X+2)-(X-l)]/4=3/4kg?hf,則總光合

速率為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1/4kg?h-1+3/4kg?hH=lkg?h-1,C正確;

D.將乙裝置中NaHCOs溶液換成蒸儲水,則在黑暗條件下不能測得B曲線,D錯誤。

故選Co

6.如圖為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淌的部分示意圖,圖中數(shù)字為能量值,單位是J/(cm"a)。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攝入3.27x106植食性動物

產(chǎn)

者味便

的尸體

6

能1.31X10

枯枝、落葉、死根等_廠未被分解

1.45X107*-殘屑枯枝落葉層

2.31X1076.28x10s

分解者

A.生產(chǎn)者能固定太陽能,被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

B.分解者是聯(lián)系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的一大“橋梁”

C.植食性動物為初級消費者,其同化的能量為1.96X10,

D.植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答案】D

【分析】

在能量流淌過程中,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能量傳遞效率=下一養(yǎng)分級的同化量+上一養(yǎng)

分級的同化量X100%。

【詳解】

A.生產(chǎn)者能將太陽能或化學能轉(zhuǎn)變成有機物中化學能,為生態(tài)系統(tǒng)輸入能量,被稱為生態(tài)系

統(tǒng)的基石,A正確;

B.生產(chǎn)者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所以它們是聯(lián)系生物群落和

無機環(huán)境的“橋梁”,B正確;

C.植食性動物為初級消費者,其同化的能量=攝入的能量-糞便中的能量

=3.27X10-1.31X106=1.96X106,C正確;

D.植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少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D錯誤。

故選Do

7.在含有BrdU的培育液中進行DNA復制時,BrdU會取代胸背摻入新合成的鏈中,形成BrdU

標記鏈。若將一個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置于含BrdU的培育液中進行連續(xù)兩次相同

分裂方式產(chǎn)生4個子細胞(不考慮突變和交叉互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第一次細胞分裂中期,1個細胞中被標記的染色單體條數(shù)是20

B.在其次次細胞分裂中期,核DNA中被標記的DNA鏈所占的比例是50%

C.在其次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個子細胞核中可能有2.3或4個細胞含親代DNA鏈

D.在其次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個子細胞中未被標記的染色體的條數(shù)是:從。到20條都

有可能

【答案】C

【分析】

將一個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置于含BrdU的培育液中進行連續(xù)兩次相同分裂方式產(chǎn)

生4個子細胞,則進行的是兩次有絲分裂,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第一次有絲分裂得到的

兩個子細胞的DNA為一條鏈含BrdU,一條鏈不含,全部20條染色體上的DNA都一樣。其次

次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DNA復制,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染色體上都有姐妹染色單體,

每條染色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的狀況為一條染色單體的DNA一條鏈含BrdU,一條鏈不

含,另一條染色單體的DNA兩條鏈都含有BrdU,即20條染色體都含有BrdU,有絲分裂后期,

變?yōu)?0條染色體,20條染色體的DNA一條鏈含BrdU、一條鏈不含,20條染色體的DNA兩

條鏈都含有BrdU,染色體隨機移向兩極。

【詳解】

A.在第一次細胞分裂中期,由于DNA半保留復制,全部的染色單體都被標記,即1個細胞中

被標記的染色單體條數(shù)是40,A錯誤;

B.在其次次細胞分裂中期,核DNA有40個,共80條鏈,不含BrdU的鏈為20條,則其中被

標記的DNA鏈所占的比例是3/4,B錯誤;

C.親代的DNA鏈不含BrdU,在其次次分裂完成后,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兩極,由于第一次

有絲分裂得到的兩個細胞都含有親代的DNA鏈,因此形成的4個子細胞核中可能有2、3或

4個細胞含親代DNA鏈,C正確;

D.在其次次分裂完成后,由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形成的4個子細胞中都含有被標記的染

色體,即形成的4個子細胞中未被標記的染色體的條數(shù)是0,D錯誤。

故選Co

8.某種小鼠的毛色受AY(黃色)、A(灰色)、a(黑色)3個基因限制,三者互為等位基因,

票對A.a為完全顯性,A對a為不完全顯性,并且基因型AVA『胚胎致死(不計個體數(shù))。一只

黃色小鼠與一只灰色小鼠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的種類最多為()

A.1種B.2種C.3種D.4種

【答案】B

【分析】

某種小鼠的毛色受AY(黃色)、A(灰色)、a(黑色)3個基因限制,并且基因型A'A'胚胎致

死,A對a為不完全顯性,因此該小鼠毛色對應的表現(xiàn)型及基因型為:黃色(A¥A.A¥a)、灰

色(AA)、黑色(aa)。

【詳解】

一只黃色小鼠(A¥A.AL)與一只灰色小鼠(AA)雜交,后代可能的表現(xiàn)型為黃色小鼠(A¥A)

與灰色小鼠(AA)或黃色(A¥A)與灰黑色(Aa),共2種。

故選Bo

9.下圖為某種單基因遺傳病一個家系的遺傳系譜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I。正常女

□正常男

H■患病男

m

A.可推斷此病最可能屬于伴Y染色體的遺傳病

B.n-5與II-6再生一個患該病男孩的概率為1/8

C.若H-6無該病的致病基因,則III-10是攜帶者的概率為1/2

D.若H-6無該病的致病基因,則IIIT1與正常女性婚配,建議生女孩

【答案】C

【分析】

系譜圖分析:II-5與II-6均正常,但他們生有患病的兒子,3號和4號,說明該病為隱性

遺傳?。ㄓ肁.a表示),無法推斷是常染色體隱性還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

【詳解】

A.此病不行能屬于伴Y染色體的遺傳病,的父親不患該病,A錯誤;

B.II-5與H-6均正常,但他們生有患病的兒子,若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二者的

基因型為Aa,因此二者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2義1/4=1/8,若該病是伴X隱性遺傳

病,則II-5與H-6的基因型分別是黑片父丫,則二者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4,B錯

誤;

C.若n-6無該病的致病基因,則該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II-5與II-6的基因型分別是

XAXA-XAY,明顯ni-io是攜帶者的概率為I/2,c正確;

口.若1?6無該病的致病基因,則該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II-5與II-6的基因型分別是

XAXAXAY,貝肛IIT1的基因型為XY其與正常女性(XN/XN)婚配,所生的孩子均正?;蛞?/p>

半患病,且與性別無關,因此生男生女均可,D錯誤。

故選C。

10.泰和烏雞(黑皮膚)養(yǎng)分價值高,強身滋補,抗蒼老,而黃皮膚的烏雞不僅具有烏雞的

養(yǎng)分和藥用特點,而且屬國內(nèi)稀有品種,開發(fā)潛力大。探討發(fā)覺,泰和烏雞的常染色體上含

有黑色素基因H,海蘭白雞的Z染色體上含有顯性抑制基因I,對黑色素在皮膚上的表現(xiàn)有

肯定的抑制作用,且無論一個I基因還是兩個I基因抑制效果相同?,F(xiàn)以純合的泰和烏雞公

雞和海蘭白母雞雜交,F(xiàn)i中公雞全為黃皮膚,母雞全為黑皮膚。讓Fi的雞相互交配得Fz,則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F?中黑、黃、白三種膚色雞的基因型均有4種

B.F?中具有能穩(wěn)定遺傳的雄性黃皮膚烏雞

C.F2中各膚色雞的數(shù)量比,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3:3:2

D.可用純合的泰和烏雞母雞和海蘭白公雞雜交,培育黃皮膚烏雞

【答案】B

【分析】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別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

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別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題意分析,探討發(fā)覺,泰和烏雞的常染色體上含有黑色素基因H,海蘭白雞的Z染色體上含

有顯性抑制基因I,對黑色素在皮膚上的表現(xiàn)有肯定的抑制作用,且無論一個I基因還是兩

個I基因抑制效果相同,據(jù)此可知,H_ZZ(黃色膚)、H_ZJW(黃色膚)、H-ZN(黑色膚)、

H_Z£W(黑色膚)、hhZZ(白色膚)、hhZJW(白色膚)、hhZT(白色膚)、hhZ’W(白色膚)。

純合的泰和烏雞公雞(黑皮膚)(HHZT)和海蘭白母雞(hhZ^)雜交,件中公雞全為黃皮

膚(HhZ'Z1),母雞全為黑皮膚(HhZ'W)。

【詳解】

A.依據(jù)分析可知,F(xiàn)i的基因型為HhZ'Z\HhZ'W,二者雜交產(chǎn)生的F?中黑色膚的基因型(H_Z'ZS

或1cziW)有2X2=4;黃色膚的基因型(H_ZL)有2X2=4;白色膚的基因型(hh-)有1義4=4

種,A正確;

B.F?中具有雄性黃皮膚烏雞的基因型有HHZT、HhZ7,明顯二者均為雜合子,沒有純合子,

不具有能穩(wěn)定遺傳的雄性黃皮膚烏雞,B錯誤;

CF的基因型為HhZ1/、HhZ'W,讓其自由交配,尾中黃皮膚的比例為3/4Xl/2=3/8;黑皮

膚的比例為3/4Xl/2=3/8;白皮膚的比例為1/4X1=1/4,即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3:

3:2,C正確;

D.用純合的泰和烏雞母雞(HHZW)和海蘭白公雞(hhZT)雜交,子代的基因型為HhZ^,

HhZ'W,即無論雌雄均為黃皮膚烏雞,D正確。

故選Bo

11.野生百合雌雄同體,其鱗莖顏色受獨立遺傳的兩對基因A.a和B.b限制,顯性基因B

使鱗莖表現(xiàn)為紫色,隱性基因b使鱗莖表現(xiàn)為黃色,只要A基因存在野生百合就不能合成色

素,鱗莖表現(xiàn)為白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白色、紫色、黃色鱗莖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數(shù)目依次為5種、2種、1種

B.欲推斷一株白色鱗莖植株的基因型,可讓其與黃色鱗莖植株雜交,視察并統(tǒng)計子代表現(xiàn)

型及比例

C.現(xiàn)讓一株黃色鱗莖植株與一株紫色鱗莖植株雜交得到迪,R個體全部自交,入的表現(xiàn)型

及比例是紫色:黃色=3:5

D.現(xiàn)讓一株純合的白色鱗莖植株與一株純合的紫色鱗莖植株雜交得到F”R自交得到的F?

中有三種表現(xiàn)型,則親本基因型是AAbB、aaBB

【答案】D

【分析】

分析題意可知,A____的個體鱗莖表現(xiàn)為白色,aaB一的個體鱗莖表現(xiàn)為紫色,aabb的個體

鱗莖表現(xiàn)為黃色。

【詳解】

A.依據(jù)分析可知,白色鱗莖植株的基因型有6種(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紫色

鱗莖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aaBB.aaBb),黃色鱗莖植株的基因型有1種(aabb)A錯誤;

B.讓一株白色鱗莖植株和黃色鱗莖植株雜交,若白色的基因型是AA_則子代均為白色,

無法區(qū)分基因型,B錯誤;

C.紫色鱗莖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與黃色雜交得到F-B個體全部自交,F(xiàn)2的表現(xiàn)

型及比例是紫色:黃色=3:5或紫色:黃色=3:1,C錯誤;

D.純合紫色親本基因型是aaBB,純合白色親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由于F?中出現(xiàn)

了黃色鱗莖的植株(aabb),Fi必含有b基因,因此白色鱗莖親本基因型不行能是AABB,故

可推知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D正確。

故選Do

12.某單基因遺傳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為1/8100,圖1是該病某患者的遺傳系譜圖??蒲?/p>

人員提取了其中4個人的DNA,用PCR擴增相關的基因,并對產(chǎn)物用MspI酶切(正?;?/p>

含有一個限制酶切位點,致病基因增加了一個酶切位點)、電泳,結(jié)果如圖2.下列相關敘

述正確的是(

ibpi-in-in-4n-5

□正常男性

o正常女性

?女患者

m?

圖1圖2

A.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II-5是攜帶者的概率為2/3

C.致病基因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332bp片段中

D.II-1和II-2所生的孩子患該病的概率為1/180

【答案】C

【分析】

據(jù)圖分析,和『2均正常,但其子代H-2患病,說明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H-2

為女性,其雙親正常,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基因為A.a,則H-2基因

型為aa,故IT和b2基因型均為Aa,據(jù)圖2可知,1-4基因型為Aa,1『5為AA。

【詳解】

A.結(jié)合分析可知,該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

B.H-5正常,且結(jié)合圖2可知,其不攜帶致病基因,基因型應為AA,B錯誤;

C.和1-2均為Aa,其酶切條帶有332.228、126、104四條,而H-5基因型為AA,

條帶有332和126兩條,其中332=228+104,說明致病基因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332bp片

段中,C正確;

D.H-2患病,基因型為aa,據(jù)圖2可知,HT基因型為Aa,兩者婚配,生育孩子患病aa

的概率=1/2,D錯誤。

故選Co

13.某海島上分趾海龜郎占25%,Ww占50%,連趾海龜ww占25%o在食物缺乏的環(huán)境下,

分趾海龜(WW、Ww)的個體數(shù)每年各削減20%,連海龜ww的個體數(shù)量保持穩(wěn)定,則一年后W

的基因頻率是()

A.47.1%B.29.4%C.50%D.52.9%

【答案】A

【分析】

由題意知,起先時海島上海龜?shù)腤與w基因頻率分別是25%+l/2X50%=50%、

25%+l/2X50%=50%,由于在食物缺乏的環(huán)境下,基因型為WW、Ww的個體數(shù)每年削減20%,

因此分趾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漸漸被淘汰,分趾基因頻率漸漸降低,連趾基因頻率漸漸上升。

【詳解】

假設第一年海龜數(shù)量為100只,則基因型為WW的個體為25只,基因型為Ww的個體為50

只,基因型為ww的個體為25只,在食物缺乏的環(huán)境下,分趾海龜?shù)膫€體數(shù)每年削減20%,

即其次年時,基因型為WW的個體為25-25X20%=20只,基因型為Ww的個體為50-50X20%=40

只,基因型為ww的個體數(shù)量穩(wěn)定不變,仍為25只,所以W=(20X2+40)+(20+40+25)

X2=47.1%,A正確。

故選Ao

14.下列關于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酪氨酸幾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這種差異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甲硫氨酸的R基是一CH?—CH?—S—CHs,則它的分子式是C5H1Q2NS

C.n個氨基酸共有m個氨基(m〉n),則這些氨基酸縮合成的一條肽鏈中的氨基數(shù)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為。此6O5N2,則甜味肽肯定是一種二肽

【答案】ABD

【分析】

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約有20種,這些氨基酸的區(qū)分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中

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形成的肽鍵個數(shù)=氨基酸個數(shù)-肽鏈條數(shù)。蛋白質(zhì)具有多樣性的緣由是:氨

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依次不同,肽鏈的空間結(jié)構不同。

【詳解】

A.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不同是由于氨基酸的R基不同確定的,因此酪氨酸幾乎不溶于水,而

精氨酸易溶于水,這種差異是由R基不同引起,A正確;

B.氨基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簡寫為CzHGNR,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則它的分子式

是C5H1Q2NS,B正確;

C.由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多肽鏈中,一條多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竣基,因此n

個氨基酸共有m個氨基,說明各氨基酸的R基中有(m-n)個氨基,則這些氨基酸脫水縮合

成的一條肽鏈中的氨基數(shù)為(m-n+1)個氨基,C錯誤;

D.氨基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即每個氨基只有一個N原子,由“甜味肽”名稱和其分子式中

含有2個N原子,可以確定該甜味肽是二肽,D正確。

故選ABD,

【點睛】

15.若入??谏鷳B(tài)系統(tǒng)中物質(zhì)與能量的輸入和輸出在一年時間內(nèi)保持平衡。其中浮游植物P

和碎屑D(包括海洋生物尸體分解成的小碎塊,食物殘余,糞便,還有被河流沖進海中的顆

粒)構成了第I養(yǎng)分級,各養(yǎng)分級的能量包括了單位時間內(nèi)被捕食、自身呼吸、進入碎屑以

及輸出到系統(tǒng)外能量的總和(單位t/km2/y)。下圖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淌示意圖,下列

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1076.9t/km7y

B.其次養(yǎng)分級和第三養(yǎng)分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6.86%

C.第四養(yǎng)分級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是1.13t/km2/y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是沿著P-II-III-IV這一條食物鏈流淌的

【答案】ACD

【分析】

能量的傳遞效率=下一養(yǎng)分級固定的能量/上一養(yǎng)分級固定的能量。

【詳解】

A.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第I養(yǎng)分級所固定能量,但P呼吸的消耗的能量未知,不能計

算計算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A錯誤;

B.其次養(yǎng)分級和第三養(yǎng)分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1.10/(191.7+261.7)=6.86%,B正確;

C.第四養(yǎng)分級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是流入下一養(yǎng)分級的量+流入碎屑的量

=0.16+0.55=0.71t/km7y,C錯誤;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是沿著P、D-IIfill—IV這一條食物鏈流淌的,D錯誤。

故選ACD。

16.如下圖為地震毀損的某自然愛護區(qū)人為干預下復原過程的能量流淌圖[單位為103kJ/

(m2?a)]。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熱能熱能熱能熱能熱能

A.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chǎn)者固定的太陽能

B.計算可知,肉食動物需補償輸入的能量值為5X10%J/(in??a)

C.“未利用”就是指未被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在人為干預下,能量在第一養(yǎng)分級到其次養(yǎng)分級之間傳遞效率為14.6%

【答案】ACD

【分析】

分析圖形: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chǎn)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和補償輸入的有機物總量。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淌的特點是:單向流淌,逐級遞減。

【詳解】

A.從圖中看出,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chǎn)者固定的太陽能和補償輸入

的有機物總量,A錯誤;

B.由植食動物流入肉食動物的能量為14+2-4-9-0.5=2.5X103kJ/(m2?a),肉食動物需補償

輸入的能量0.25+0.05+2.1+5.1-2.5=5.OXlO'kJ/(m2?a),B正確;

C.“未利用”就是指未被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未被分解者利用及未傳遞至下一個

養(yǎng)分級的能量,C錯誤;

D.能量在第一養(yǎng)分級到其次養(yǎng)分級之間傳遞效率為14+(23+70+3+14)X100%=12.7%,D

錯誤。

故選ACD。

17.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而基因表達與表現(xiàn)型發(fā)生可遺傳變異的現(xiàn)象。

其緣由之一是堿基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DNA分子中C甲基化且占30%,則單鏈中A占比不超過40%

B.由于堿基甲基化而引起的變異屬于基因突變

C.堿基甲基化可能會影響RNA聚合酶的識別

D.堿基甲基化不會變更基因儲存的遺傳信息

【答案】ACD

【分析】

表觀遺傳學的主要特點:

1.可遺傳的,即這類變更通過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分裂,能在細胞或個體世代間遺傳。

2.可逆性的基因表達調(diào)整,也有較少的學者描述為基因活性或功能調(diào)整。

3.沒有DNA序列的變更或不能用DNA序列變更來說明。

【詳解】

A.若DNA分子中C甲基化,比例為30%,雙鏈DNA中A=T,C=G,則一條鏈中A的最大比例不

超過40%,A正確;

B.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而基因表達與表現(xiàn)型發(fā)生可遺傳變更的現(xiàn)象,

堿基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屬于表觀遺傳緣由之一,該過程不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

C.基因表達時,須要RNA聚合酶識別DNA序列并啟動轉(zhuǎn)錄,堿基甲基化可能會影響RNA聚合

酶的識別,C正確;

D.遺傳信息儲存在基因的堿基序列中,堿基甲基化沒有變更堿基序列,D正確。

故選ACD?

18.人體中的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參加血液中脂質(zhì)的運輸。血漿中膽固醇的含

量受LDL(膽固醇含量為45%的脂蛋白)的影響,細胞中膽固醇的來源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

述中,正確的是()

A.LDL受體的化學本質(zhì)是糖蛋白

B.催化①過程的酶是DNA聚合酶

C.已知mRNAi中有30個堿基,其中A和C共有12個,則其對應基因中至少含G和T共30

D.當LDL受體出現(xiàn)遺傳性缺陷時,將導致血漿中膽固醇含量增加

【答案】ACD

【分析】

1.RNA是單鏈結(jié)構,而DNA是雙鏈結(jié)構,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是A和T或A和U配對,C和G

配對。

2.基因限制蛋白質(zhì)合成包括轉(zhuǎn)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zhuǎn)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

RNA的過程,而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

【詳解】

A.受體的化學本質(zhì)是糖蛋白,A正確;

B.①過程是RNA的合成過程,參加的是RNA聚合酶,B錯誤;

C.轉(zhuǎn)錄mRNAi的DNA鏈中,與A和C配對的T和G共12個,剩下的堿基為A.C,兩者共18

個,這18個堿基又與另一條DNA鏈的T和G配對(共18個),所以說其對應基因中至少含

G和T共30個,C正確;

D.當LDL受體出現(xiàn)遺傳性缺陷時,LDL無法行使其運輸作用,會導致血漿中的膽固醇含量增

多,D正確。

故選ACD?

19.下圖是兩種遺傳病的某家庭遺傳系譜圖,甲病由A/a限制,乙病由B/b限制,其中一種

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乙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250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n

6

l2

l□O正常男女

n06甲病男女

01-I2m-□4

111皿?乙病男女

---

m0?0□O兩病男女

124

A.甲遺傳病的特點是交叉遺傳、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B.1-2和n-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C.若m-2為男孩,患兩種病的概率是1/102

D.IIT和II-2所生孩子,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同

【答案】BCD

【分析】

據(jù)圖分析,對于乙病,II-3.H-4正常,他們的女兒有乙病,說明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挥深}意可知,其中一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故甲病為伴X遺傳病,由于

H-1患甲病,而其父親11不患病,故甲病不行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應為伴X顯性遺傳

病。

【詳解】

A.由分析可知,甲病為伴X顯性遺傳病,其特點是代代遺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A錯誤;

B.11-2基因型為昵**丫,則「1.12基因型分別是BbX*Y、BbXAX,,其女兒H-3基因型為BbXX,

即1-2和H-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B正確;

c.iii-i基因型為B-XT,其父親11-2基因型為bbx*Y,母親II-I基因型為B-XM,由于乙病

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2500,即bb基因型頻率=1/2500,依據(jù)遺傳平衡定律,b=l/50,

B=49/50,BB=49/50X49/50,Bb=2X1/50X49/50,人群中表現(xiàn)型正常的基因型為BB和Bb,

雜合子在正常人中的比例為Bb=2X49+(2X49+49X49)=2/51,若11-2為男孩,患兩種病

(bbXAY)的概率是2/51X1/2X1/2=1/102,C正確;

D.II-1.II-2基因型分別是BbXAXAbbX'Y,患病男孩(bbXsY>bbXaY,BbXAY)的概率為

l/2Xl/4+l/2Xl/4+l/2Xl/4=3/8,患病女孩(bbXl^bbX^BbXY)的概率為

1/2X1/4+1/2X1/4+1/2X1/4=3/8,故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同,D正確。

故選BCD。

20.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兩種表現(xiàn)型,為探究豌豆花色的遺傳規(guī)律,隨機選取了多對自

然紫花和白花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試驗,結(jié)果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親本FiFi自交得到的Fz

紫花X白花紫花紫花:白花=15:1

A.該植物花色遺傳可能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限制(A/A.B/b)

B.該植物花色遺傳可能受一對基因(A/a)限制,但aa個體有3/5致死

C.該植物花色遺傳可能受一對基因(A/a)限制,但含a的花粉有6/7不育

D.該植物花色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答案】AC

【分析】

豌豆屬于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只能進行自交試驗,自然狀態(tài)下全是純合子。

【詳解】

A.依據(jù)F?中紫花:白花=15:1,植物花色遺傳可能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限制,只要含有

顯性基因即為紫花,而只有aabb為白花,且B的基因型為AaBb,A正確;

B.若是受一對基因(A/a)限制,aa個體有部分致死,則親本紫花為AA,白花為aa,B為

雜合子Aa,沒有致死狀況下自交后A_:aa=3:1=15:5,而實際因為致死A_:aa=15:1,

aa個體有4/5致死,B錯誤;

C.若是受一對基因(A/a)限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則依據(jù)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現(xiàn),

說明件能產(chǎn)生兩種配子,即已為雜合子,產(chǎn)生雌配子的種類和比例不受影響,即雌配子A:

a=l:l,而產(chǎn)生雄配子中a所占雄配子比例可設為x,依據(jù)Fz中白花占1/16,可知l/2x=l/16,

解得x=l/8,即雄配子中A:a=7:1,即含a的花粉有6/7不育,C正確;

D.由上述分析可知,豌豆花色遺傳出現(xiàn)了肯定的性狀分別比,說明植物花色遺傳遵循孟德爾

遺傳定律,D錯誤。

故選ACo

21.2024年10月11日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在云南昆明實

行,大會主題為“生態(tài)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請結(jié)合所學學問回答下列問題:

(1)生物多樣性是漫長的共同進化的結(jié)果,共同進化是指o這也是人類提倡

推動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強調(diào)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緣由。

(2)龐泉溝自然愛護區(qū)是山西省設立的第一個國家級自然愛護區(qū)。探討人員對愛護區(qū)內(nèi)鳥

類豐富度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森林中鳥類有96種.灌木林中鳥類有57種,莫原上鳥類

有36種。森林中鳥類種數(shù)遠多于灌木林和草地,緣由是森林中植物自上而下的

更困難,為鳥類供應了。愛護區(qū)內(nèi)褐馬雞種群的能量流淌關系如表所示[單位:

(X102J,m-2,a-1)]o

攝食量糞便量呼吸散失流向下一養(yǎng)分級

158.649.845.316.7

褐馬雞種群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為其最終去路

為o

(3)習近平總書記在本次會議上提出,為推動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們要建立綠色

低碳循環(huán)體系。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主要以的形式循環(huán),建立綠色低

碳循環(huán)體系須要世界各國共同參加,其主要緣由是,請從增加碳存儲和削減碳

釋放兩方面各提出一項有效措施:。

【答案】

(1)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2)垂直結(jié)構更加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63.5流向下一

養(yǎng)分級和被分解者利用

(3)二氧化碳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的特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退耕還林,

退牧還草;削減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fā)新能源等

【分析】

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淌和物質(zhì)循環(huán)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渠道實現(xiàn)的,物質(zhì)是能量的載

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wǎng))流淌,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zhì)能夠不斷地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無

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往復。

(1)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2)群落中植物的存在可為動物供應食物及棲息空間,而且動物在群落中分層的緣由是植

物供應的食物和棲息空間,這屬于群落的垂直結(jié)構。褐馬雞種群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為

攝食量158.6-糞便量49.8-呼吸散失45.3=即63.5X102J/m2-a\這些能量短暫儲存在褐馬

雞體內(nèi)的有機物中,最終流向下一養(yǎng)分級或流向分解者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熱能形式散

失。

(3)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主要以C0?形式,由于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因此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huán)體系須要世界各個國家共同參加,可通過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退耕還林,

退牧還草增加碳存儲,通過削減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fā)新能源削減碳釋放。

【點睛】

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物質(zhì)循環(huán)和能量流淌的相關學問,要求考生識記相關學問,意在考查考

生對所學學問的綜合應用實力。

22.圖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CH2)的過程,玉米葉肉細胞通過“C02泵”內(nèi)的

一些化學反應,將空氣中的CO?泵入維管束鞘細胞,使維管束鞘細胞積累較高濃度的CO。,

保證(CH2)的合成順當進行;圖2表示光照強度對玉米光合速率的影響?;卮鹣铝袉栴}:

2

100

150

00

50

-50

(1)圖1中物質(zhì)A是,過程②是,該過程的進行還須要等物

質(zhì)參加。

(2)假如在玉米葉肉細胞中注入某種抑制劑使“CO?泵”的活性降低,則在短時間內(nèi),維管

束鞘細胞中C5的含量______o

(3)圖2中當光照強度從20klx增加到25klx,玉米CO?汲取速率沒有發(fā)生變更,這主要受

到圖1中過程(填序號)的限制;當光照強度為15klx時,玉米每小時能固定mL

的CO?。

(4)探討發(fā)覺晴朗的夏季中午光照增加,溫度過高,葉片氣孔開度下降,作為光合作用原

料之一的削減,而此時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響,其緣由是玉米o

【答案】

(1)C3C3的還原[H]和ATP

(2)增加

(3)①200

(4)C02有“CO?泵”(維持維管束鞘細胞內(nèi)有較高CO2濃度)

【分析】

1.分析圖1:玉米的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的功能不同,葉肉細胞不能進行暗反應過程,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葉肉細胞中,形成二氧化碳泵,將空氣中的co?泵入維管束鞘細胞,

保證維管束鞘細胞的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維持維管束鞘細胞暗反應的順當進行,圖中①是

二氧化碳的固定過程,②是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過程,三碳化合物還原須要光反應產(chǎn)生的還原

氫和ATP?

2.分析圖2:該曲線表示二氧化碳的汲取速率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光照強度為0時,二

氧化碳的汲取速率是-50ml/h,即呼吸作用強度是50ml/h,因此該曲線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

隨光照強度變更而變更的曲線,實際光合作用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

【詳解】

(1)依據(jù)光合作用暗反應中的物質(zhì)變更可以推斷,圖1中過程①是二氧化碳的固定,物質(zhì)

A是三碳化合物(Cs);過程②的C3的還原還須要光反應供應NADPH([H])和ATP。

(2)假如在玉米葉肉細胞中注入某種抑制劑使“CO?泵”的活性降低,則維管束鞘細胞中二

氧化碳濃度下降,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jié)合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削減,在短時間內(nèi),三碳化

合物的還原形成五碳化合物的速率不變,因此五碳化合物含量增加。

(3)當光照強度從20klx增加到25klx時,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玉米CO?汲取速率沒有

發(fā)生變更,此時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濃度,即圖中過程①的限制;由圖

2可知,植物呼吸速率為50ml/h,當光照強度為15klx時,凈光合作用汲取CO?的速率為

150ml/h,玉米每小時能固定的二氧化碳是實際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凈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

作用強度之和,玉米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為150+50=200ml/ho

(4)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通過氣孔進入細胞的,氣孔部分關閉,細胞中二氧化碳濃

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但是玉米植物由于葉肉細胞中存在“CO,泵”,維持了維管束鞘細胞

內(nèi)有較高CO?濃度,因此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響。

【點睛】

本題的學問點是光反應與暗反應過程的物質(zhì)、能量變更及相互關系,凈光合作用、實際光合

作用、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學問的要點,把

握學問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學問網(wǎng)絡,并結(jié)合題圖信息綜合解答問題。

23.試驗小組在某種野生型的灰身昆蟲(2〃=12)中發(fā)覺了黃身突變體,該突變體和野生型

個體雜交,F(xiàn)i為野生型。

(1)顯微鏡下視察黃身突變體昆蟲體細胞的染色體,發(fā)覺與野生型的并無差別,結(jié)合E的

表型及比例推想,黃身突變體形成的緣由是o

(2)當體細胞缺失一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時,稱為單體,染色體數(shù)可以表示為2〃

-lo該種昆蟲的單體能存活且可育。若黃身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