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14-T 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14-T 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14-T 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14-T 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160

CCSP57

14

山西省地方標準

DB14/T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

2023-10-08發(fā)布2024-01-07實施

山西省市場監(jiān)管管理局發(fā)布

DB14/T2824—2023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對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工程級別及設計標準、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基本規(guī)定、水土

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措施設計做出了規(guī)定。

本文件適用于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qū)和規(guī)劃區(qū)范圍內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房地產(chǎn)、市政工程、公共

服務設施和工業(yè)類等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開發(fā)區(qū)內的生產(chǎn)建設項目可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50085噴灌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50288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

GB50330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50345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T50378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50400建筑與小區(qū)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50433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

GB/T50434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

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5014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規(guī)范

CJJ8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SL575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

DBJ04/T344海綿城市技術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城市水土保持

城市生產(chǎn)建設中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引起的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

房地產(chǎn)建設項目

城市生產(chǎn)建設中涉及的房屋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包括住宅及其相應服務設施,商業(yè)、商務、娛樂

康體設施,金融、保險、證券、新聞出版、文藝團體、行政、文化、教育、體育、衛(wèi)生、社會福利、文

物古跡、外事、宗教等機構和設施的建設項目。

1

DB14/T2824—2023

市政工程建設項目

城市生產(chǎn)建設中涉及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包括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供電、環(huán)境、安全

等設施的建設項目。如城市交通及其附屬建筑物,橋涵,供排水管(渠)道,電力、電訊線路,燃氣、

熱力和石油管道工程等,河道及附屬設施,防洪排澇工程,地下取水工程,人防等地下空間工程,污水

處理廠、城市建筑垃圾場、垃圾焚燒場、垃圾填埋場等。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

城市生產(chǎn)建設中涉及的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包括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等建設項目。

工業(yè)類建設項目

城市生產(chǎn)建設中涉及的工業(yè)類項目,包括工業(yè)和倉儲類等建設項目。

下凹式綠地率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不包括代征地)低于周邊地面標高10cm以上,可積蓄、下滲自身和

周邊雨水徑流的綠地面積占綠地總面積的百分比。

透水鋪裝率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不含代征地)地表采用透水鋪裝的面積占不含建(構)筑物的硬化

地表總面積的百分比。

綜合徑流系數(shù)

各類下墊面的地表徑流系數(shù)的面積加權平均值。

綠色屋頂

在高出地面以上,與自然土層不相接的各類建(構)筑物的頂部、天臺、露臺上由覆土層和疏水設

施構建的綠化體系。

生物滯留設施

在地勢較低的區(qū)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tǒng)滯蓄、凈化雨水徑流的設施。

4水土保持工程級別及設計標準

棄渣場及攔擋工程

棄渣場及攔擋工程應符合GB51018的規(guī)定。

邊坡防護工程

邊坡防護工程應符合GB50330的規(guī)定。

截排水工程

截排水工程應符合GB51018的規(guī)定。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

DB14/T2824—202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應符合GB50400的規(guī)定。

植被工程

植被工程應符合GB51018的規(guī)定。

臨時防護工程

臨時防護工程應符合GB51018、SL575的規(guī)定。

5水土流失防治目標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

5.1.1項目建設范圍內的新增水土流失應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5.1.2水土保持設施應安全有效。

5.1.3水土資源、林草植被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與恢復。

5.1.4最大程度地提高項目土石方綜合利用率。

5.1.5六項指標應符合GB/T50434的規(guī)定。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增加下凹式綠地率、透水鋪裝率、綜

合徑流系數(shù)指標。

5.1.6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應分階段控制。施工期防治目標以保土為重點,兼顧雨水的收集、利用

與排放;設計水平年防治目標應兼顧降水蓄滲、水土資源利用等需求。以本規(guī)范制定的相關指標為驗收、

核查依據(jù)。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

5.2.1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應執(zhí)行一級標準。

5.2.2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應按項目類型以及城市所在的區(qū)域確定。施工期和設計水

平年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應符合表1~表4的規(guī)定。

5.2.3生產(chǎn)期新增擾動范圍的渣土防護率、表土保護率防治指標值應不低于施工期指標值;其他區(qū)域

的綜合徑流系數(shù)應不高于設計水平年指標值,其他指標值應不低于設計水平年指標值。

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值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計算參加附錄A。

表1房地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

西北黃土高原區(qū)北方土石山區(qū)

序號防治目標施工期設計水平年施工期設計水平年

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

1水土流失治理度(%)--9393--9595

2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1.01.0

3渣土防護率(%)9292949496969898

4表土保護率(%)9090909095959595

5林草植被恢復率(%)--9595--9797

6林草覆蓋率(%)--2525--2727

7下凹式綠地率(%)--4040--4040

8透水鋪裝率(%)--5050--5050

9綜合徑流系數(shù)0.40.50.40.5

注:對林草植被有限制的項目,林草覆蓋率按相關規(guī)定適當調整。

3

DB14/T2824—2023

表2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

西北黃土高原區(qū)北方土石山區(qū)

序號防治目標施工期設計水平年施工期設計水平年

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

1水土流失治理度(%)--9393--9595

2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1.01.0

3渣土防護率(%)9292949496969898

4表土保護率(%)9090909095959595

5林草植被恢復率(%)--9595--9797

6林草覆蓋率(%)--2222--2525

7透水鋪裝率(%)--5050--5050

8綜合徑流系數(shù)0.40.50.40.5

注:改建項目以及以臨時占地為主的項目的林草覆蓋率、透水鋪裝率、綜合徑流系數(shù)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表3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

西北黃土高原區(qū)北方土石山區(qū)

序號防治目標施工期設計水平年施工期設計水平年

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

1水土流失治理度(%)--9393--9595

2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1.01.0

3渣土防護率(%)9292949496969898

4表土保護率(%)9090909095959595

5林草植被恢復率(%)--9595--9797

6林草覆蓋率(%)--3535--3535

7下凹式綠地率(%)--4040--4040

8透水鋪裝率(%)--6565--6565

9綜合徑流系數(shù)0.30.40.30.4

表4工業(yè)類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值

西北黃土高原區(qū)北方土石山區(qū)

序號防治目標施工期設計水平年施工期設計水平年

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新建改建

1水土流失治理度(%)--9393--9595

2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1.01.0

3渣土防護率(%)9292949496969898

4表土保護率(%)9090909095959595

5林草植被恢復率(%)--9595--9797

6林草覆蓋率(%)--2222--2525

注:對林草植被有限制的項目,林草覆蓋率按相關規(guī)定適當調整。

6基本規(guī)定

一般規(guī)定

6.1.1生產(chǎn)建設過程應控制和減少對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擾動和損毀,保護原地表植被和表土

資源,減少水土資源的浪費。

4

DB14/T2824—2023

6.1.2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攔擋、排水、沉沙、蓄水、苫蓋、綠化等臨時防護措施,控制徑流和泥沙外

排,提高雨水利用率。

6.1.3取土(石、砂)、棄土(石、渣)應與區(qū)域內其他生產(chǎn)建設項目統(tǒng)籌考慮。

6.1.4棄土(石、渣)應綜合利用,減少借方和棄渣。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應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

理規(guī)定》相關規(guī)定處置。棄渣應設置專門場地予以堆放和處置,并采取擋護措施。

6.1.5運輸渣、土的車輛管理應符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guī)定》相關規(guī)定,配備洗車設施。

6.1.6施工臨時占地應根據(jù)后續(xù)利用方向,恢復其利用功能。

6.1.7項目建設應采用下凹式綠地、綠色屋頂、生物滯留設施、透水鋪裝等措施,增加降水入滲,設

置蓄水池等雨洪利用和調蓄設施,綜合利用地表徑流。

項目建設的約束性條件分析

6.2.1主體工程選址(線)避讓區(qū)域

主體工程選址(線)應符合GB50433的規(guī)定。

6.2.2建設方案布局要求

建設方案布局應符合下列要求:

——建設方案布局應符合GB50433的規(guī)定;

——應滿足下凹式綠地率、透水鋪裝率、綜合徑流系數(shù)指標要求;

——應布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綜合利用地表徑流。

6.2.3取土(石、砂)場設置

取土(石、砂)場設置應符合GB50433的規(guī)定。

6.2.4棄土(石、渣)場設置

棄土(石、渣)場設置應符合GB50433的規(guī)定。

6.2.5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組織設計應符合GB50433的規(guī)定;

——嚴格施工管理,優(yōu)化資源配置,施工臨建區(qū)硬化宜采用透水鋪裝。

6.2.6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工程施工應符合GB50433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guī)定》相關規(guī)定;

——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施工應符合GB/T50596的規(guī)定和當?shù)卣咭螅?/p>

——施工過程中應綜合利用雨水資源,維護水質,灑水抑塵,減少水資源浪費;

——工程施工應與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環(huán)境保護等相結合。

特殊規(guī)定

6.3.1工程措施應考慮雨水集蓄利用設施。

6.3.2植物措施應滿足城市園林、生態(tài)景觀要求。

6.3.3臨時措施應考慮抑塵、沉沙與雨水利用措施。

5

DB14/T2824—2023

7水土保持方案

一般規(guī)定

7.1.1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和措施布設基本規(guī)定應按GB50433執(zhí)行。

7.1.2項目及項目區(qū)概況中應增加降雨、徑流及滲透等內容,項目水土保持評價中應增加雨水利用分

析。

7.1.3雨水資源的蓄集、排導應與周邊水系和排水管(溝)網(wǎng)銜接,防止造成次生災害。

特殊規(guī)定

7.2.1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應符合下列要求:

——房地產(chǎn)建設項目應注重雨水滯蓄利用、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等措施布設;

——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應注重施工臨時堆土防護等措施布設;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應注重雨水濕地、濕塘、透水鋪裝等措施布設;

——工業(yè)類建設項目綠化應注重防塵、降噪、減污等措施布設。

7.2.2水土保持措施布設

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應根據(jù)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實際情況和所在區(qū)域特點進行布設;

——雨水存儲宜采用小型工程,統(tǒng)籌考慮集流、存儲、輸水和供水利用等設施。

報告編制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見附錄B。

8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表土保護措施

8.1.1表土保護措施包括鋪墊,剝離、堆存及防護、回覆。

8.1.2表土保護措施設計應按GB50433、GB51018執(zhí)行。

棄渣場及攔擋工程

8.2.1棄渣場類型包括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庫區(qū)型等,工程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防護措施包括攔擋、防洪排水、邊坡防護、植物措施等;

——攔擋工程包括擋渣墻、攔渣堤、攔渣壩、圍渣堰等;

——防洪排水工程包括擋水壩、排洪涵洞(涵管)、排洪溝(渠)、截排水溝、消能設施等。

8.2.2棄渣場攔擋工程防洪標準和工程設計應符合GB51018的要求,參照《水土保持設計手冊生產(chǎn)

建設項目卷》第2章、第3章、第4章內容執(zhí)行。

邊坡防護措施

8.3.1邊坡防護措施包括削坡開級、砌石護坡、混凝土護坡、綜合護坡、生態(tài)護坡等,工程設計應符

合下列要求:

6

DB14/T2824—2023

——應與截排水措施統(tǒng)籌考慮;

——應優(yōu)先采用生態(tài)護坡,并與周邊景觀相協(xié)調。

8.3.2邊坡防護措施設計參照《水土保持設計手冊生產(chǎn)建設項目卷》第5章內容執(zhí)行。常用邊坡生態(tài)

防護技術和組合模型參見附錄C。

截排水措施

8.4.1截排水措施包括截水溝、排水溝(管)、排洪渠(溝)等。

8.4.2截排水措施設計應按GB50433、GB51018執(zhí)行。排水設計計算參見附錄D。

雨水集蓄利用措施

8.5.1雨水集蓄利用措施包括雨水入滲工程、雨水集蓄工程和雨水利用工程,應符合下列要求:

——雨水入滲工程包括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等;

——雨水集蓄工程包括排水溝(渠)、排水管(涵)、蓄水池、集水箱(桶)、生物滯留設施、

人工濕地、濕塘等;

——雨水利用工程包括灌溉工程等。

8.5.2雨水入滲工程設計應按DBJ04/T344執(zhí)行;雨水集蓄工程設計應按GB50400、GB/T50596、GB/T

50805、DBJ04/T344執(zhí)行;雨水利用工程設計應按GB50288、GB/T50085執(zhí)行。

土地整治措施

8.6.1土地整治措施包括場地清理、平整、覆土等。

8.6.2土地整治措施設計應按GB50433、GB51018執(zhí)行。

植物措施

8.7.1植物措施包括景觀綠化、綠色屋頂、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生物滯留設施等,設計應符合下

列要求:

——防治責任范圍內裸露場地應優(yōu)先考慮采用植物措施防護;

——景觀綠化應符合生態(tài)和景觀要求,并與城市園林綠化結合;

——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生物滯留池等建設應與城市景觀相結合,樹草種選擇應根據(jù)立地條

件,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草);

——植物措施設計應明確林草種植技術要求,包括整地、種植、撫育等。

8.7.2景觀綠化設計應按GB55014執(zhí)行;綠色屋頂設計應按GB/T50378、GB50345、CJJ82執(zhí)行。

臨時防護措施

8.8.1臨時防護措施包括攔擋、排水、沉沙、蓄水、苫蓋、鋪墊、綠化等,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a)適用于施工期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臨時堆土(石、渣)、取土場、施工場地等裸露區(qū)域;

b)根據(jù)地表裸露時間、區(qū)域、降雨、風速等因素選擇適宜的措施類型,應優(yōu)先永臨結合。

8.8.2臨時防護措施設計應按GB50433執(zhí)行。推薦覆蓋材料參見附錄E。

7

DB14/T2824—2023

A

A

附錄A

(資料性)

推薦計算方法

A.1水土流失治理度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水土流失治理達標面積(hm2)

水土流失治理度(%)=×100%

水土流失總面積(hm2)

注:水土流失總面積包括因生產(chǎn)建設活動導致或誘發(fā)的水土流失面積,以及防治責任范圍內尚未達到容許土壤流失

量的未擾動地表面積;本附錄所涉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均不包括代征地。

A.2土壤流失控制比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容許土壤流失量[?/(km2??)]

土壤流失控制比=

治理后每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km2??)]

A.3渣土防護率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采取措施實際擋護的永久棄渣、臨時堆土數(shù)量(m3)

渣土防護率(%)=×100%

永久棄渣和臨時堆土總量(m3)

A.4表土保護率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保護的表土數(shù)量(m3)

表土保護率(%)=×100%

可剝離表土總量(m3)

A.5林草植被恢復率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林草類植被面積(hm2)

林草植被恢復率(%)=×100%

可恢復林草植被面積(hm2)

A.6林草覆蓋率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林草植被面積(hm2)

林草覆蓋率(%)=×100%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總面積(hm2)

A.7下凹式綠地率計算公式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下凹式綠地面積(m2)

下凹式綠地率(%)=×100%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綠地總面積(m2)

A.8透水鋪裝率計算公式

8

DB14/T2824—2023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地表采用透水鋪裝的面積(m2)

透水鋪裝率(%)=×100%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不含建(構)筑物的硬化地表總面積(m2)

A.9綜合徑流系數(shù)計算公式

?

?=∑?i??

?=1

式中:

η——綜合徑流系數(shù);

i——單一地面種類的序號;

n——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不包括代征地)地面種類的總個數(shù);

Si——第i類土地利用面積權重;

ki——序號為i的單一地面種類的徑流系數(shù),其值按照表A.1選取。

表A.1徑流系數(shù)參考值

地表種類徑流系數(shù)地表種類徑流系數(shù)

瀝青混凝土路面及廣場0.85~0.95干砌磚石、碎石路面及廣場0.40~0.50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廣場0.90粗粒土坡面0.10~0.30

粒料路面0.40~0.60細粒土坡面0.40~0.65

非鋪砌的土路面0.10~0.30落葉林地0.35~0.60

硬質巖石坡面0.70~0.85針葉林地0.35~0.50

軟質巖石坡面0.50~0.75粗砂土坡面0.10~0.30

綠化屋面(基質層厚度≥300mm)0.30~0.40卵石、塊石坡地0.05~0.15

大塊石等鋪砌路面及廣場0.50~0.60平原草地0.40~0.65

硬屋面、未鋪石子的平屋面、瀝青屋面0.80~0.90一般耕地0.40~0.60

公園或綠地0.10~0.20地下建筑覆土綠地0.25~0.40

透水鋪裝地面0.08~0.45水面1.00

注:以上數(shù)據(jù)參照GB51018、GB50014、CJJ142

9

DB14/T2824—2023

B

B

附錄B

(規(guī)范性)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

B.1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參考GB50433附錄B。其中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

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見表B.1。

表B.1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項目名稱流域管理機構

涉及省(市、區(qū))涉及地市或個數(shù)涉及縣或個數(shù)

項目規(guī)模總投資(萬元)土建投資(萬元)

動工時間完工時間設計水平年

工程占地(hm2)永久占地(hm2)臨時占地(hm2)

挖方填方借方余(棄)方

土石方量(萬m3)

重點防治區(qū)名稱

地貌類型水土保持區(qū)劃

土壤侵蝕類型土壤侵蝕強度

容許土壤流失量

防治責任范圍面積(hm2)

[t/(km2·a)]

土壤流失預測總量(t)新增土壤流失量(t)

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zhí)行等級

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

渣土防護率(%)表土保護率(%)

防治指標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

下凹式綠地率(%)透水鋪裝率(%)

綜合徑流系數(shù)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投資(萬元)

水土保持總投資(萬元)獨立費用(萬元)

監(jiān)理費(萬元)監(jiān)測費(萬元)補償費(萬元)

方案編制單位建設單位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地址地址

郵編郵編

聯(lián)系人及電話聯(lián)系人及電話

傳真?zhèn)髡?/p>

電子信箱電子信箱

注1:動工時間為施工準備期開始時間。

注2:水土保持區(qū)劃應填寫《山西省水土保持規(guī)劃》中的一級區(qū)。

注3:防治指標應填寫設計水平年時的綜合指標值。

注4: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指建設期各類防治措施的數(shù)量,如工程措施中填寫攔擋的措施量、排水措施長度、邊坡防護

面積、土地整治面積、表土剝離面積;植物措施中填寫林草措施面積;臨時措施中填寫臨時攔擋措施量、排水

措施長度、臨時苫蓋面積。

注5:水土保持投資均指建設期的投資。

10

DB14/T2824—2023

B.2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見表B.2。

表B.2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位置

建設內容

建設性質總投資(萬元)

永久:

土建投資(萬元)占地面積(hm2)

臨時:

項目概況

動工時間完工時間

挖方填方借方余(棄)方

土石方量(萬m3)

取土(石、砂)場(應填寫位置、數(shù)量、取土量)

棄土(石、渣)場(應填寫位置、數(shù)量、棄渣量)

涉及重點防治區(qū)情況地貌類型

項目區(qū)概況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shù)容許土壤流失量

[t/(km2·a)][t/(km2·a)]

2

項目選址(線)水土保持評價[t/(km·a)]

預測水土流失總量(t)

防治責任范圍(hm2)

防治標準等級

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

防治標準等級渣土防護率(%)表土保護率(%)

及目標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

下凹式綠地率(%)透水鋪裝率(%)

綜合徑流系數(shù)

(應填寫各項工程措施布設的位置、結構和斷面形式、工程量,各項植物措施布設的位置、配置形式、

水土保持措施

面積和數(shù)量,各項臨時措施布設的位置、形式和工程量)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臨時措施水土保持補償費

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建設管理費

(萬元)獨立費用水土保持監(jiān)理費

設計費

總投資

編制單位建設單位

法人代表及電話法人代表及電話

地址地址

郵編郵編

聯(lián)系人及電話聯(lián)系人及電話

電子信箱電子信箱

傳真?zhèn)髡?/p>

注1:封面后應附責任頁,責任頁要求同報告書。

注2:報告表后應附項目支持性文件、地理位置圖和總平面布置圖。

注3:用此表表達不清的事項,可用附件表述。

11

DB14/T2824—2023

B.3成果及要求

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成果包括報告文本、附表、附件、附圖,并符合下列

要求:

——附表主要包括單價分析表;

——附件應包括項目立項的有關文件和其他有關文件(包含但不限于委托書、備案文件、占地批

復、購土協(xié)議、棄土或綜合利用協(xié)議等);

——附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圖件:

項目地理位置圖,應包含行政區(qū)劃、主要區(qū)縣和交通路線;

項目總體布置圖,應反映項目組成的各項內容,線性工程應有平縱縮圖、橫斷面圖;

項目區(qū)水系圖,應包含主要河流、排灌干渠、水庫、湖泊等;

項目區(qū)土壤侵蝕強度分布圖;

分區(qū)防治措施總體布局圖(含監(jiān)測點位);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設計圖。

B.4說明

說明應符合下列要求:

a)報告書封面后應附責任頁。責任頁內應注明批準、核定、審查人員職務及編制人員分工;

b)附圖可單獨成冊;

c)城市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出版格式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12

DB14/T2824—2023

C

C

附錄C

(資料性)

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

表C.1給出了常用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及其適用范圍,表C.2給出了常用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組合模型。

表C.1常用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及其適用范圍

序號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名稱適用坡率適用邊坡類型

1種子噴播技術<1:2土壤肥沃、濕潤、侵蝕輕微的緩坡

2客土種子噴播技術<1:1巖土質的緩坡或斜坡

3柵欄栽植<1:1土砂堆積較厚的斜坡或緩坡

4骨架植草技術<1:1土質、強風化巖石邊坡

5植生網(wǎng)、植生毯墊<1:1土壤貧瘠的巖質緩坡、斜坡

6蜂巢格室護坡<1:0.58每級高度小于10m的邊坡

7掛網(wǎng)噴混植生1:1~1:0.36巖質陡坡

8生態(tài)袋1:1~1:0.36土壤貧瘠的巖質陡坡

9植生盆1:1~1:0.36堅硬、不平整、裂隙和微地形豐富的巖質陡坡

10栽植穴植苗>1:0.58巖質、混凝土陡坡

11臺階式金屬籠栽植>1:0.58巖質、混凝土陡坡或特陡坡

12臺階栽植>1:0.58穩(wěn)定陡坡或特陡坡

13飄臺種植槽>1:0.58中風化和微風化的巖質陡坡或特陡坡

注:緩坡指坡率小于1:2的邊坡,斜坡指坡率介于1:2~1:1的邊坡,陡坡指坡率介于1:1~1:0.27的邊坡,特

陡坡指坡率大于1:0.27的邊坡。

表C.2常用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組合模型

邊坡特性

邊坡類型技術組合模型

巖性坡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