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單元優(yōu)化提升鏈接學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單元優(yōu)化提升鏈接學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單元優(yōu)化提升鏈接學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單元優(yōu)化提升鏈接學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單元優(yōu)化提升鏈接學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斗爭和人民解放斗爭1.(2024·高考上海卷)下面漫畫表達的主旨應是()A.日本軍國主義野心勃勃,妄圖限制中國B.英美等國看法曖昧,按兵不動C.中國奮起抗拒,站在反法西斯斗爭的前沿D.中日斗爭不堪一擊解析:選C?!叭毡拒妵髁x野心勃勃,妄圖限制中國”只反映出日本的野心,沒有體現(xiàn)中國人民的抗拒,故A項解除;“英美等國看法曖昧,按兵不動”只反映出英美等國看法,沒有體現(xiàn)中國人民的抗拒,故B項解除;漫畫中,面對日本的侵略,英美等國看法曖昧,按兵不動,只有中國奮起抗拒,站在反法西斯斗爭的前沿,故C項正確;1937年10月中日全面斗爭已經爆發(fā),“不堪一擊”不符合事實,故D項錯誤。2.(2024·高考全國卷Ⅱ·T30)美國記者曾生動地記述抗日依據地:“假如你遇見這樣的農夫——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征求他的看法,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確定是否減租減息。假如你做到了這一切,那么,這個農夫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這一記述表明,抗日依據地()A.農夫的抗日熱忱得到激發(fā)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xiàn)D.解除了國民黨的影響解析:選A。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可知,抗日依據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農夫愿望,激發(fā)了抗日依據地農夫的抗日熱忱,故選A項。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故B項解除。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xiàn)與農夫個體的解放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國民黨影響等內容,可解除D項。3.(2024·高考全國卷Ⅱ·T30)抗日斗爭成功后,山東依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依據地總人口的27%;中共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起先轉移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C.統(tǒng)一戰(zhàn)線范圍進一步擴大D.國共力氣對比改變趨勢加強解析:選D。由材料信息“群眾組織”“404萬人”“27%”“村村有黨員”等,并聯(lián)系抗日斗爭前后的史實可知,此時中共的影響力較抗日斗爭之前有顯著提升,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轉移,解除A項;B項與材料信息“抗日斗爭成功后”不符,解除;材料只反映了山東依據地的狀況,C項以偏概全,錯誤。4.(2024·高考江蘇卷)下圖是解放斗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shù)占據優(yōu)勢始于()A.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時 B.戰(zhàn)略反攻起先前C.三大戰(zhàn)役進行中 D.渡江戰(zhàn)役結束后解析:選C。解題的關鍵在于留意圖中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改變。由第三組數(shù)據可知,1948年11月共產黨兵力第一次超過國民黨兵力,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一改變應發(fā)生在三大戰(zhàn)役進行過程中,C項正確。圖中第一組數(shù)據對應A項內容,其次組數(shù)據對應B項內容,這兩個階段國民黨兵力遠遠超過共產黨兵力,解除A、B兩項;渡江戰(zhàn)役發(fā)生于1949年4月,解除D項。5.(2024·高考全國卷Ⅰ·T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國通過各自渠道同中國共產黨接觸,摸索與將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心考慮: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可以實行主動方法爭取這些國家承認;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爭取這些國家的承認。這反映出()A.中國共產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國家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C.中國沖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獲得國際支持解析:選A。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說明中共為了不被外交條件束縛而實行靜觀的看法,這是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體現(xiàn),A項正確。材料信息沒有反映西方國家不支持國民黨,解除B項;材料信息說明當時美國對中國還沒有實行外交孤立,解除C項;當時中共急需得到蘇聯(lián)的支持,解除D項。6.(2024·高考上海卷)《古城新情調》一文寫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來,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貨店掛起了慶祝和平解放的大標語。文中情景發(fā)生于()A.淮海戰(zhàn)役成功后 B.遼沈戰(zhàn)役成功后C.渡江戰(zhàn)役成功后 D.平津戰(zhàn)役成功后解析:選D?!巴醺儇浀陹炱鹆藨c祝和平解放的大標語”出現(xiàn)在當時的北平?;春?zhàn)役解放了長江以北中下游地區(qū),與北平無關,故A項錯誤;遼沈戰(zhàn)役解放的是東北全境,與北平無關,故B項錯誤;渡江戰(zhàn)役解放了長江以南地區(qū),與北平無關,故C項錯誤;平津戰(zhàn)役和平解放北平,故D項正確。1.(2024·南通模擬)歷史探討表明,中國抗日斗爭“十四年抗戰(zhàn)比八年抗戰(zhàn)”的說法更加科學。2024年年初教化部下發(fā)《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的函》,這表明()A.歷史評價具有主觀性B.歷史評價隨現(xiàn)實須要而不斷改變C.歷史事實的不確定性D.史學探討成果推動歷史相識轉變解析:選D。依據“歷史探討表明,中國抗日斗爭‘十四年抗戰(zhàn)比八年抗戰(zhàn)’的說法更加科學”可知,史學探討成果推動歷史相識轉變,故D項正確?!笆哪昕箲?zhàn)”概念“更加科學”反映了歷史相識越來越科學合理,A、B項錯誤;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C項表述錯誤,解除。2.(2024·濱州模擬)1943年11月,國民政府分別與英美簽訂協(xié)議,廢除了英美等國通過不同等條約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權。這主要基于()A.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要力氣B.國民政府的主動抗戰(zhàn)C.美國在兩極對峙局面中處于劣勢D.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解析:選A。依據材料中時間1943年可知,廢除英美等國廢除治外法權是在抗日斗爭時期,抗戰(zhàn)后期中國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主要力氣,英美等國為了支持中國抗擊日本侵略和共同參加反法西斯斗爭,于是廢除了治外法權,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國民政府的主動抗戰(zhàn)的作為,故B項錯誤;依據“1943年”可知,當時并非兩極對峙時期,故C項錯誤;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43年的中國遭遇日本侵略,綜合國力比較衰弱,故D項錯誤。3.(2024·北京海淀區(qū)期末)下圖是某時期的一幅“中日攻防示意圖”,當時的基本形勢是()A.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斗爭B.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C.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D.敵后抗日依據地的開拓解析:選A。盧溝橋事變標記著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斗爭,與材料中“宛平”“盧溝橋”“中日攻防”等信息相符,故A項正確。4.(2024·北京西城區(qū)期末)“人民解放軍將在已有的成功基礎上站在國防的最前線,經濟建設的最前線。”“你們現(xiàn)在把戰(zhàn)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贝朔愿辣砻髦袊伯a黨的工作重心()A.從民主革命轉向復原生產發(fā)展經濟B.從領導工人運動轉向工農武裝割據C.從抗拒外敵入侵轉向依據地的建設D.從爭取民族獨立轉向社會主義改造解析:選A。材料“把戰(zhàn)斗的武器保存起來”說明民主革命轉向,材料“經濟建設的最前線”和“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表明復原生產發(fā)展經濟,故A項正確;工農武裝割據時期的人民軍隊為中國工農紅軍而不是人民解放軍,故B項錯誤;“抗拒外敵入侵”指的是抗日斗爭時期,此時人民軍隊是八路軍和新四軍而不是人民解放軍,故C項錯誤;社會主義改造是指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材料“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是對人民解放軍的要求,故D項錯誤。5.(2024·南通模擬)把敵人這個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戰(zhàn)略后方,變成了解放軍接著前進的戰(zhàn)略基地,南可進退長江,威懾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漢水、大巴山,叩擊川東門戶。這樣的戰(zhàn)略態(tài)勢()A.揭開了渡江戰(zhàn)役的序幕B.出現(xiàn)在淮海戰(zhàn)役結束后C.得益于進軍大別山的行動D.表明國共決戰(zhàn)的時機成熟解析:選C。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揭開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與材料中“把敵人這個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戰(zhàn)略后方,變成了解放軍接著前進的戰(zhàn)略基地”相符,故C項正確。6.(2024·北京海淀區(qū)期末)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心電示:“國民黨有在京(南京)滬線組織反抗及放棄該線將主力撤至浙贛路一帶之兩種可能,我們必需有應付兩種可能的打算。”依據電文推斷,中共中心正在籌備()A.實施北平談判達成的和平協(xié)定B.進行戰(zhàn)略反攻,千里躍進大別山C.實施戰(zhàn)略決戰(zhàn),發(fā)動三大戰(zhàn)役D.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將革命進行究竟解析:選D。1949年4月,國共兩黨代表在北平實行談判,雙方達成《國內和平協(xié)定》最終修正案,但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協(xié)定上簽字,故無從實施,且與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A項錯誤;千里躍進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