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密★考試結束前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命題人:龍游中學考生注意: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guī)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的作答一律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演進,互聯網信息及其在社交媒體上的快速傳播正引發(fā)經濟社會的劇烈變化,流量經濟的發(fā)展成為重要趨勢。傳統(tǒng)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治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如何通過流量經濟賦能地方發(fā)展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流量經濟既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帶動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重要途徑。2023年以來,國內不斷涌現流量城市。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燙、開封王婆說媒相繼出圈,成為流量城市發(fā)展的典型。就流量與地方的關系來看,無論是哈爾濱的冰雪文化、開封王婆說媒的傳統(tǒng)相親文化,還是淄博燒烤與天水麻辣燙的地域美食文化,都根植于當地特色與歷史文化脈絡之中,其成功的秘訣在于將地方特色、文化底蘊與流量傳播深度融合。這些成功案例帶給我們新的啟發(fā)與思考,流量經濟賦能地方發(fā)展與文旅融合需要聚力各方資源,持續(xù)推廣地方文旅品牌;加強彈性治理,提升政府服務意識與治理效能;延長文旅產業(yè)鏈條,增強地方的文化特性。(摘編自葉超《流量驅動地方文旅融合發(fā)展的新思考》)材料二:在網紅城市的網絡空間生產層面,以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產業(yè)使得平臺技術與資本積累得以實現重組,以流量算法為標準的規(guī)制嵌入也為平臺經濟追求生產利潤提供了新途徑,最終使得異化的網絡平臺成為平臺資本積累下的“流量拜物教”。故而,在網紅城市治理過程中,過度推崇“流量至上”邏輯對于城市文化品質的侵蝕會產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其一,以流量至上的邏輯替代人民至上的邏輯,導致城市發(fā)展的價值理念有所偏離。堅持人本邏輯主導現代化城市建設,應當以人民滿意度作為衡量城市發(fā)展的重要評判標準,以發(fā)揮人民主人翁地位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網紅城市對流量的過度追求,導致搶奪受眾注意力資源成為城市競爭與財富變現的流量密碼,尤其是隨著自媒體行業(yè)的興起,“流量”與“資本”之間架起了雙向賦能的貫通橋梁。在資本的驅動下,流量至上的邏輯逐步向資本生產邏輯過渡,人們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點贊、轉發(fā)、評論,促進了網紅城市的流語文試題卷第1頁(共8頁)

量生產,這實質上是一種無償的義務勞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被異化為“數字勞工”。其二,以流量至上的邏輯推行網紅城市的復制性建設,導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流量邏輯帶給受眾群體最直觀的體驗就是某一事物的流行興起是時下最前沿、最潮流、最有潛力的發(fā)展機遇,受流量背后經濟利益的驅使,為了搶占流量高地,一些城市對自身的城市形象定位本就不清,因此會不顧實際地開展網紅城市的“翻版”建設,導致同質化的城市競爭,但城市間的歷史文化底蘊、自然人文資源本就不同,由此會產生城市建設主題內容重復、屬地特色不突出、流量聚集效應不明顯等窘境。其三,由流量至上引起的娛樂主義泛化傾向,縮減了網紅城市文化品質的涵養(yǎng)空間。在流量邏輯主導下,盡力博人眼球和謀取關注成為網紅城市出圈的秘訣,部分網絡博主為竭力吸引粉絲和流量,增加自身人氣,提升潛在商業(yè)價值,不斷上演“蹭流量”“蹭熱點”等行為。(摘編自曹冬松、方雷《數字時代的“網紅城市”:生成形態(tài)、流量效應與治理轉型》)材料三:消費者“打卡”網紅城市是一種典型的符號消費行為,對于城市來說,以高質量的產業(yè)和服務,吸引消費者沉浸式體驗,遠比拍攝幾張美照、幾段點贊量高的短視頻,更能讓人產生長久的城市認同感。也就是說,政府在城市形象建設中需要科學處理“虛實”業(yè)態(tài)的關系,將虛擬空間造景和實體空間造境有機結合,合理配比“吃住行游購娛”等文旅產業(yè)和商業(yè)服務,并將不同業(yè)態(tài)都納入城市形象建設的總體框架,始終將城市的文化品格作為價值追尋,這樣才能真正讓老百姓“近悅遠來”,流連忘返。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熱門景點和網紅打卡地的熱度的同時,不僅需要牢牢把握城市功能品質活力的基礎承載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還要把宜居宜業(yè)宜游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城市發(fā)展的持續(xù)追求,這是“網紅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追求。為此,一方面,推動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持續(xù)涌現,以滿足市民和游客多樣化的需求。在空間布局上,持續(xù)深化文旅多空間功能協(xié)同,將文旅融合的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規(guī)劃設計、建設施工、設施配套、產業(yè)轉型中,保障城市發(fā)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續(xù)性,確保城市規(guī)劃實施的連續(xù)性,為市民和游客提供順暢、便捷、安全、舒適的公共服務和旅居體驗。另一方面,“網紅城市”擁有的不僅僅是特色符號,還有文化元素與城市底蘊。如果一個城市的靈魂,即城市的文化與精神沒有被真正體現出來,“網紅城市”熱度必將難以維持。以人為本是各項城市建設工作的立足點和著力點,只有在城市形象打造中充分考慮民生,才能真正讓城市形象的“面子”找到與之相配的“里子”,才能讓“流量”變“留量”。(摘編自秦國偉《如何讓網紅城市紅得更持久》)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流量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同時又推動了當下城市的文旅融合發(fā)展,這顯示出傳統(tǒng)經濟模式已經被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所取代。B.城市想要出圈,需要挖掘自身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并與流量傳播深度融合,處理好流量與地方發(fā)展的關系,讓流量為城市發(fā)展助力。C.在網紅城市的網絡空間中,平臺技術與資本積累緊密結合,規(guī)制嵌入提供了新途徑,異化的網絡平臺逐漸成為所謂的“流量拜物教”。D.堅持流量至上的“網紅城市”走紅背后存在價值理念偏離、內容同質化、娛樂主義泛化等諸多問題,這是目前網紅城市發(fā)展遇到的難題。語文試題卷第2頁(共8頁)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現代化城市建設本應堅持人本邏輯,但是人們在參與網絡活動不斷促進網紅城市流量生產的過程中,被異化為“數字勞工”。B.在網紅城市的發(fā)展過程中,吸引流量成為一種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是過度追求流量則會使網紅城市陷入發(fā)展的窘境。C.以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和旅居體驗滿足消費者需求,既讓人們對城市產生長久認同感,也體現了網紅城市自身的形象建設能力。D.僅僅依靠流量加持和特色符號,沒有文化元素和精神品質作支撐,不把滿足人民的需求作為目標,網紅城市就絕不可能發(fā)展。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一“啟發(fā)與思考”舉措的一項是(3分)A.杭州政府邀請著名導演團隊,結合當地自然風光、文化傳說,打造了《印象·西湖》《富春山居》等一系列大型實景演出節(jié)目以及旅游新場景。B.江西流量經濟產業(yè)基地引入“抖音直播生態(tài)園”項目,推動本地實業(yè)與流量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yè)態(tài)融合發(fā)展,為本地企業(yè)開辟新的銷售渠道。C.北京市政府在旅游景點金海湖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景點的部分村落、酒店既是休閑居住場所,還是應對突發(fā)災害情況的應急設施。D.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阿勒泰,當地將傳統(tǒng)手工藝品制作、地方美食品鑒、游牧生活體驗等開發(fā)成特色旅游項目。4.材料二畫橫線處說“以流量至上的邏輯推行網紅城市的復制性建設,導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綜合材料信息,如何反駁這一論斷?(4分)5.近日,懷化理發(fā)師曉華因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而火爆出圈,其門店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一個人帶火一座城。請結合材料,說說當地政府該如何抓住這一契機讓當地文旅發(fā)展更持久?(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燕食記(節(jié)選)葛亮酥皮最考功夫,考驗的是手感與耐心。要焗出酥脆的酥皮依賴人手,得把面團從外向內折,慢慢裹起,然后再搟平、折疊,如是者重復數次,折出至少幾十層,焗出來才酥脆。入行多年的師傅,哪怕工多手熟,這一折一疊,稍懈怠走神,便無法盡美。榮師傅便以此訓練五舉。一塊面,揉、搟、折,不停歇地,讓他做上一天。成了形狀了,狠狠地用搟面杖一壓,酥皮便成了死面,回到起點。然后重新又是一輪揉、搟、折。這揉的是面,卻也是心志。在這夜以繼日的鍛煉中,人沉穩(wěn)了,也漸漸挫去了少年人的輕浮氣??偠灾?,要的是他一個“慢”。再一層,又是要個“快”字。用的法子,是炸芋蝦。一個大大的芋頭,起碼花一個小時才能炸畢,其間還要不時觀察芋蝦顏色調整火候。長時站在灶邊面對烘熱火爐,極考腳骨力,且酷熱難當。平常人,炸完一個便要喝涼茶下火。榮師傅著五舉,每天要炸上十個芋頭,中間不可停歇。整一個月下來,五舉小腿上,站到青筋暴出。人瘦得銷骨脫形,便是每日焗汗出油,生生將人熬干了。別的師傅,看在眼里,想自己也讓學徒吃過苦頭,可何曾有過如此十方閻羅的架勢。但礙于情面,并不好置喙。便是謝醒,也覺得師父過分,有心替師弟求情。榮師傅眼睛都不抬,說,他不做可以。你頂上?語文試題卷第3頁(共8頁)如此一年之后,臨近八月。榮師傅對五舉說,進來,跟我做月餅。榮師傅戴上圍裙,空氣中,彌漫著豐熟的面粉的味道和餡料的焦香味。榮師傅將月餅上了盤,入了爐。過了一陣拿出來,刷上層蛋液。再入爐。餅成了,澄黃如金。榮師傅夾一只放在五舉手心里,說,嘗嘗。五舉小心翼翼地咬一口,五味馨香,在他齒頰漫溢開來。榮師傅問他,好吃嗎?五舉使勁點一點頭,露出了孩子的天真相。榮師傅笑了。五舉不禁愣住,嘴里忘記了咀嚼。這是他這一年來,第一次看師父對他笑。這笑的內容他難以判斷。但見這壯大的男人,因為笑,眼角里打了一點褶。褶里面藏了一點暖意。這時候,榮師父忽然收斂了笑容,對五舉說,照樣給我打一爐。于是,五舉打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爐月餅。從爐子里拿出的時候,和師父打的一樣金黃誘人。他將忐忑咽下去。榮師傅看一眼,仍夾起一塊,放在他手心里,叫他嘗嘗。然而這塊月餅,他咬不動,像石頭一樣硬。榮師傅說,這種月餅,老輩叫“捉死狗”。反生,成爐都廢掉。想想看,你入爐前,都做了什么。五舉捧著月餅,茫然看他。覺得月餅的溫度,在手心里一點點涼下去。榮師傅說,你和面的時候,加了一次水,又加了一次糯米粉。這就是“五仁”月餅,料只能讓你備一次,由不得你后悔,修修補補再來過。一次錯,成爐廢。榮師傅冷冷地看他一眼,說,這一爐,你都給我吃下去,一塊不許剩。八月初五,同欽樓的“大按部”格外熱鬧。五舉抱著一摞摞已包裝好的唐餅,送去樓下餅部的店面。店面上掛著“同欽樓”的金漆招牌,在黃昏下有灰藍色的反光。五舉將唐餅放到柜臺上,賣餅的阿娘一邊往柜上擺餅,望了五舉一眼,恍然大悟似的,說,啊,五舉大個仔啦,生得咁靚仔。過兩年要娶老婆了。這時候,師兄謝醒經過,好像剛剛從外頭回來。謝醒穿著花呢的西裝,已是時髦青年的樣子,頭發(fā)梳得油亮。他正待上樓。五舉說,師兄,剛才師父找你。謝醒便退了下來,急問他,你怎么說的?五舉說,照你教的,說去送貨了。謝醒便松一口氣,說,好彩①有你。剛剛認識了一個新的股票經紀,傾談了幾句,耽誤了。第二年正月,師徒三人,吃了一頓團年飯。三個人回到茶樓,是掌燈時分。榮師傅說,我該教教打蓮蓉了。兩個徒弟,隨他走到了小廚房門口。榮師傅回過身,對他們說,我只傳給一個人。三個人都沉默。五舉想想,退后一步。他說,師父,師兄,我干活去了。榮師傅攔住他,說,你,跟我來。謝醒愣住,人僵在那里。榮師傅看他一眼說,沒聽懂?我只傳給一個人。謝醒嘴動一動,肩膀顫抖,說,為什么?我?guī)湍愠戳肆甑纳徣?。語文試題卷第4頁(共8頁)小廚房的門,“砰”的一聲,對他關上了。五舉撲通一聲跪下來。榮師傅一眼未看他,說,換衣服,系圍裙。備料。五舉說,我這一跪,是替師兄的。他縱有錯,跟了您八年。您教他。我替你們炒蓮蓉。榮師傅系圍裙,開爐,熱鍋。他說,我教誰,以后蓮蓉也歸你炒。倒油?;鸫?,油入鍋“滋啦”一聲響。榮師傅關上火,靜了半晌,說,我也告訴過你,我這人,怕輸贏。我傳給一個人,就輸不得。五舉到了阿爺那里。長大的青年人,不管不顧,趴在阿爺膝頭哭了。五舉說,阿爺,我方才明白。師父對我惡形惡狀,對師兄溫言細語。種瓜得瓜,他明知如此,從一開始就害了師兄。阿爺聽著五舉哽咽,手摸一摸,摸到他的肩膀,厚實實的。阿爺的一只眼睛障翳,看不見了。他順著肩膀往上摸到了這青年的臉,棱角分明了,臉頰上還有淚。他躬下身,為五舉拭去淚,說,孩子,可還記得當年咱爺倆,說那叉燒包。阿爺說,“三分做,七分蒸”。如今這話,得倒過來說了。人力在外,自然有好有壞??傻筋^來,還得看自己的那“三分做”,這才是做人的基底?!咀ⅰ竣倩浾Z,幸運、幸好。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榮師傅借烤酥皮和炸芋蝦來鍛煉五舉的手感、腳力、耐心,培養(yǎng)五舉精益求精的品質,可以看出他對徒弟的要求很嚴格。B.“小心翼翼”“使勁”“捧”“涼下去”等形容詞和動詞,表現五舉對師傅精湛手藝的贊賞、對自身技法失誤的茫然無措。C.作者運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中國傳統(tǒng)美食的制作過程和技藝傳承,將美食與情感、人生體驗相融合,故事的意蘊豐富深遠。D.本文語言簡潔干凈、平淡克制,語句多短促,主觀情緒渲染較少,通過人物對話和五舉的內心獨白來展現人物性格特點。7.關于文中阿爺和五舉對話的語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五舉認為師父從一開始就知道對待徒弟的不同態(tài)度會產生不同結果,卻仍然這樣對待他們,他覺得這樣是害了師兄。B.五舉對阿爺的訴說,表明五舉逐漸理解師父的良苦用心和技藝傳承的重要性,也和前文五舉對師傅的看法形成對比。C.阿爺用“三分做,七分蒸”這種烹飪方式告訴五舉,外部環(huán)境和機遇對人的影響很大,但是個人努力和能力才是關鍵。D.五舉與阿爺的對話表面是對美食制作的探討,實質是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展現了兩人情感的交流和人生智慧的傳承。8.請談談你對文中加點詞“笑”“冷冷”的理解。(4分)9.本文有多重轉變,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語文試題卷第5頁(共8頁)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錯①又上言曰:“胡人衣食之業(yè),不著于地,其勢易以擾亂邊境,往來轉徙,時至時去。此胡人之生業(yè),而中國之所以離南畝也。今胡人數轉牧、行獵于塞下,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陛下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fā)則不足,多發(fā),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聚而不罷為費基太罷之則胡復入。如此連年,則中國貧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憂邊境,遣將吏發(fā)卒以治塞。然今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先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復其家,予冬夏衣、稟食,能自給而止。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縣官為贖。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以陛下之時,徙民實邊,使遠方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無系虜之患;利施后世,名稱圣明。”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錯復言:“陛下幸募民徙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誠能稱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壯士,和輯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樂而不思故鄉(xiāng),則貧民相慕而勸往矣。然后營邑、立城,先為筑室家,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輕去故鄉(xiāng)而勸之新邑也。(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七》)材料二:錯徙民實邊之策偉矣!寓兵于農之法,后世不可行于腹里,而可行于塞徼。雖然,有未易者焉。沿邊之地,肥磽不齊,徙而授以瘠壤,不逃且死者寡。吏失其人,綏撫無術,必反而為北狄用。地誠磽矣,雖有山溪之險,且置之為甌脫?,而移塞于內,無憂也。若夫吏人之得失,在人而不在法。然法善以待人,則人之失者鮮矣。后世之吏于邊者,非羸貧無援之乙科,則有過遷補之茸吏。以日暮涂窮衰颯之心,而僅延簪紱之氣,能望其憂民體國而固吾圉哉?若擇甲科之選,移守令課最之賢者以為之吏,寬其法制,俾盡其材,以拊循而激勸之,輕徭賦以安之,通商賈、教樹畜以富之,廣學宮之選以榮之,寵智能豪雋之士以勵之;則其必不為北狄用以乘中國之釁者??梢员V倌?,邊日以強,而坐待狄之自敝。(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注】①晁錯,西漢文帝時曾任太常掌故、太子舍人等職。②古代少數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此處指戍守點。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聚A而不罷B為C費D甚大E罷之F則胡G復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南畝,農田,與《阿房宮賦》“多于南畝之農夫”的“南畝”意思相同。B.室,名詞作動詞,與《項脊軒志》“室始洞然”的“室”用法不相同。C.“而可行于塞徼”與《師說》“而恥學于師”中的“而”用法不相同。D.望,希望,盼望,與《鴻門宴》“日夜望將軍至”的“望”意思相同。語文試題卷第6頁(共8頁)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晁錯認為,如果朝廷不救援邊境,百姓就會因為絕望而萌發(fā)投降胡人的心思;如果救援,發(fā)兵少不足以威懾,發(fā)兵多,兵才到,胡人已撤走。B.晁錯建議通過免除罪行、賜予爵位、提供衣食、贖買被搶財貨等方式吸引百姓定居邊疆,強調對人的重視,一定程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C.晁錯認為如果下級官吏能與君主對百姓的厚惠相稱,且遵奉并施行國家下達的相關法令,那么就會對落實徙民實邊政策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D.王夫之對晁錯的政策進行了完善,他認為選擇賢能的官吏管理邊疆,同時采取優(yōu)惠政策安撫百姓,則百姓一定不會流失,也不會被狄族利用。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然今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4分)(2)可以保之百年,邊日以強,而坐待狄之自敝。(4分)14.王夫之認為晁錯“徙民實邊之策偉矣”,又指出其“有未易者”,請簡要概括“偉大”和“不易”在材料中的體現。(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次韻子由送千之侄蘇軾江上松楠深復深,滿山風雨作龍吟。年來老干都生菌,下有孫枝欲出林。白發(fā)未成歸隱計,青衫①倘有濟時心。閉門試草三千牘,仄席②求人少似今?!咀ⅰ竣俅颂幹笇W子或書生所著服飾。②不正坐,謂側坐以待賢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描繪了江邊松楠深邃、滿山風雨交加的景象,感覺神秘而又壯麗。B.頷聯與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的“人事有代謝”句有異曲同工之妙。C.詩人雖然還未有白發(fā)但已產生歸隱之心,暗含對現實處境的不滿之情。D.整首詩先描寫自然,再聯想到人事,意境深遠,內蘊豐富,渾然天成。16.“對舉”即“舉出兩類事物,相互映襯”。詩中多用對舉手法,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在《陳情表》中借典故向晉武帝表達忠心的句子是“,”。(2)《客至》中“,”以主人的口吻寫出了開門迎客的喜悅之情。(3)用“服飾”來代指人物是古詩詞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如“,”。語文試題卷第7頁(共8頁)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大家是否有類似體驗:春天,早上出門時氣溫10度,我們穿著單衣走在路上,額頭很快冒出一層汗珠;但在秋天,同樣是10度的清晨,我們披著外套,風一吹立馬A。有人分析,這是因為秋天之前是夏天,人們習慣了炎熱,10度和酷暑比是低溫;反之,春天時身體已經習慣了寒冷,(甲)。雖然這種說法略顯感性,但科學界卻展現出某種認同:沒錯,身體對氣溫確實有這樣的適應過程。明明氣溫相同,春天和秋天給人的感受卻B,探究“同溫不同感”的現象之前,我們不妨了解一下人體對“冷”作出反應的過程。①氣溫下降時,②皮膚上的溫度感受器最先捕捉到變化,③并將信號傳遞給下丘腦。④下丘腦位于大腦腹面、丘腦下方,⑤重量雖然僅4克,⑥只占全腦的0.3%,⑦但是對人體的體溫、攝食、生殖和內分泌活動有極強的調節(jié)。收到寒冷信號,下丘腦會指揮身體做出兩種應對措施。(乙),尤其是皮膚等外周血管的收縮,血管收縮可以減少皮膚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交換,從而幫助身體減少熱量流失。其次,身體還會通過顫抖肌肉的方式增加熱能,這就是為何人在冬天會忍不住“打寒顫”。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以前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腳樓,依山勢半坐半懸,墻體多是石塊或青磚組成,十分清潤和幽涼。青磚在這里又名“煙磚”,是在柴窯里用煙“嗆”出來的,永遠保留青煙的顏色。可以推想,中國古代以木柴為燒磚的主要燃料,青磚便成了秦代的顏色,漢代的顏色,唐宋的顏色,明清的顏色。這種顏色甚至鎖定了后人的意趣,預制了我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在青磚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協(xié)調的,瓷壺瓷盅才是合適的,一冊詩詞或一部經傳才有著有落,有根有底,與墻體得以神投氣合。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才有著有落,有根有底”,若改寫成“才是有著落的,有根底的”,二者的表達效果有什么差別?請簡要分析。(5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預制……理解”,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小時候我們常??释蔀橛⑿?,長大后我們終將與自己的平凡和解。你同意這一說法嗎?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試題卷第8頁(共8頁)

金麗衢十二校2024學年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3分)A【解析】“這顯示出傳統(tǒng)經濟模式已經被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所取代”錯,原文是“傳統(tǒng)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治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并沒有說“已經被取代”。2.(3分)D【解析】“網紅城市就絕不可能發(fā)展”錯,原文是材料三“熱度必將難以維持”。3.(3分)B【解析】B項舉措未涉及文旅產業(yè)。4.(4分)【參考答案】①邏輯來看,過于絕對,可能而非必然。②事實來看,哈爾濱、淄博等將地方特色、文化底蘊與流量傳播深度融合,并不是其他城市能夠復制的。(每點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6分)①根植地方特色與歷史文化,出臺深度融合的舉措。②以人為本,提升城市文化品格,以優(yōu)質服務滿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③創(chuàng)新地方發(fā)展模式和路徑。(每點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3分)D【解析】文中沒有五舉內心獨白的描寫。7.(3分)B【解析】前文未寫五舉對師父的看法,后文寫五舉只是了解師傅的良苦用心,并沒有形成對比。8.(4分)【參考答案】笑:榮師傅對五舉多了一份溫情,也是一種鼓勵。(對自我手藝的滿意、略帶一絲“狡黠”等言之成理的,亦可給分)冷冷:榮師傅對技藝的極致要求和對傳承的責任感。(每點2分)9.(6分)【參考答案】①五舉的心態(tài)從輕浮到穩(wěn)重。②五舉由天真簡單到思想成熟。③五舉對師傅對待徒弟的態(tài)度由不明白到明白。④師傅從不茍言笑到溫情流露。⑤師傅對選擇傳承人的態(tài)度,從未表態(tài)到明確表態(tài)。⑥主題思想從技藝傳承擴展到對人生的深刻洞察。(每點2分,寫出3點即可。只有細節(jié)性分析,最高給4分;思維深刻,能寫出第⑥點,可給滿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3分)BEF【解析】“聚而不罷”,“而”為連詞,連接兩個動詞,中間不斷;“不罷”與“罷之”形成語義相反的對句,“罷之”是謂賓結構,是獨立的句子,前后斷開。11.(3分)C【解析】C.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折,譯為“然而,但是”。A.“南畝”都是“田地”之意。B.動詞,“筑室”或“建造房子”;名詞,指項脊軒。D.兩個“望”都表示希望、盼望的意思。12.(3分)D【解析】原文是“則其必不為北狄用以乘中國之釁者”,未提到百姓流失之意。13.(8分)【參考答案】(1)(4分)但是現在遠方的士兵駐防邊塞,一年輪換一批,不了解匈奴人的本領。(卒、更、能各1分,句意通順1分)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

(2)(4分)(這種局面/這樣)可以保持一百年,邊防實力會日益強盛,(中國)就可以坐等敵人自己衰敗了。(保、敝各1分,第一處省略句1分,句意通順1分)14.(5分)【參考答案】偉大之處:①遠地沒有屯戍的徭役;②邊境百姓免受被俘虜的苦難;③后代獲利,成就皇帝美譽。不易之處:①邊疆土壤肥瘦不均,百姓遷徙到邊境后若分配的土地貧瘠,有的會逃跑,有的會死亡;②官吏不稱職,管理不當,百姓會被敵人利用。(每點1分)15.(3分)C【解析】“白發(fā)未成歸隱計”指詩人雖然頭發(fā)已白,但是還沒有歸隱的打算。16.(6分)【參考答案】①頷聯寫松楠的老干已枯萎生菌,而樹干下又有新枝長出,老新相對,寫出了生命不息。②頸聯寫到年老的詩人與年輕的學子,老少相對,表現出詩人懷有為國效力的濟世之志。③尾聯寫詩人閉門謝客,著作頗豐,但求賢之人少,多少相對,暗示詩人對現實的憂慮。(每點2分)17(6分)(每空1分)(1)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2)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3)【示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18.(2分)【參考答案】A:瑟瑟發(fā)抖、縮手縮腳;B:大不相同、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大相徑庭。(每處1分)19.(4分)【參考答案】⑤,把“雖然”提到“重量”前面;⑦,在“調節(jié)”后加“能力”。(每處2分,找對序號1分,修改正確1分)20.(4分)【參考答案】甲:10度與嚴寒比反倒成了高溫;乙:首先就是血管收縮。(甲,“與……比”,1分;“高溫”,1分;乙,“首先……”,1分;“血管收縮”,1分)21.(5分)【參考答案】①原句采用四字對偶的句式,與前文“竹桌竹椅”等短語形成呼應,語氣強烈;改后與前文“是協(xié)調的”“是合適的”句式一致,語氣平淡。②原句表現詩詞、經傳與青磚背景、竹桌竹椅、瓷壺瓷盅等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空間,強調意境的統(tǒng)一;改后意思不變,但無強調意味。③原句表達形式在書面語中適用,改后在口語中更適用。(1點2分,2點3分,3點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語文參考答案第2頁(共4頁)

22.(3分)【參考答案】不合邏輯?!邦A制”意為預先制作某物,一般與具體事物搭配,與抽象概念“理解”搭配不符合漢語習慣用法;古人無法預制后人對文化的理解,不合常理。可以使用?!邦A制”在文中指文化傳統(tǒng)對人們理解中國文化具有先決性和制約性,這樣表述強調文化傳統(tǒng)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對后人的理解會產生影響,體現了文化的傳承性和延續(xù)性。(理由有說服力,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3.(60分)審題參考:童年時期,我們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認識到生活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長大后,人們會發(fā)現,盡管童年時的夢想美好而崇高,但并非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大多數人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與自己的平凡和解,意味著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珍惜現有的生活,并在自己的角色中找到意義和滿足感。這并不是放棄追求,而是更加現實和理智地看待生活。但是仍然會有一部分人始終保持著少年英雄夢,不管經歷怎樣的挫折與磨難,始終不甘平凡,鮮活如初,這樣的人也特別值得尊重。提示語“你同意這一說法嗎”,并不要求學生必須同意這一說法,而是要求學生對這一論斷作出合理的審視與思考,進而理性看待自我的追求和可能碰到的阻礙。參考立意:A.與平凡和解,B.永存英雄夢。評分標準:一檔(54—60)能深刻闡釋“與平凡和解”的內涵,深刻論述為什么要“與平凡和解/永存英雄夢”,文字曉暢,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二檔(48—53)能較準確闡釋“與平凡和解”內涵,清晰論述為什么要“與平凡和解/永存英雄夢”,文字曉暢,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三檔(42—47)能闡述清楚為什么要“與平凡和解/永存英雄夢”,結構合理,有一定的邏輯,能自圓其說。四檔(36—41)基本闡述清楚為什么要“與平凡和解/永存英雄夢”,但論述時,不結合另一方面。文字基本清楚,結構大致完整。五檔(30—35)套作比較明顯。字數不足(但不低于600字),結構不完整,論述不夠清晰。六檔(30分以下)跑題、套作。字數嚴重不足,結構殘缺,則20分以下。建議:基準分44分?!緟⒖甲g文】材料一晁錯又上疏說:“匈奴人的衣食來源,不附著在土地上,所以經常擾亂邊境,往來轉移,有時入侵,有時撤走;這是匈奴人的謀生之業(yè),卻是中原漢人離開農田的原因?,F在匈奴人經常在邊界一帶放牧、打獵,察看漢軍守邊士兵的狀況,發(fā)現漢軍人少,就會入侵。如果陛語文參考答案第3頁(共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