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歷史模擬檢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歷史模擬檢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歷史模擬檢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歷史模擬檢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歷史模擬檢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歷史模擬檢測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4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在開國大典及以后的國慶等節(jié)日中,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體系,在儀式上實現了合法化、神圣化。這些措施()A.為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B.宜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C.使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 D.強化了民眾對人民政權的認同2.鄧小平曾在不同場合說,香港回歸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馬照跑”。這是說香港回歸以后,香港原有的()A.國際地位不變 B.法律制度不變C.生活方式不變 D.金融地位不變3.某次班會上,同學們講述了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羅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跡,據此判斷,這次班會的主題是()A.“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B.“向雷鋒同志學習”C.“打過長扛去,解放全中國” D.“誰是最可愛的人”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收集了下列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輸入《當代中國大事記》中的()A.“改革開放”卷 B.“國防建設”卷C.“民族團結”卷 D.“外交成就”卷5.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并取得圓滿成功,中華民族的問天長歌又奏響了新的樂章。下列選項與上述成就屬于同一領域的是()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C.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 D.“遼寧艦”交接入列6.“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边@一規(guī)定出自()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C.《權利法案》 D.《1791年憲法》7.“18世紀時,法國貴族的殘酷剝削導致農民長期赤貧,以致法國工業(yè)品的市場異常狹小……大革命的爆發(fā)也就順理成章了。”這表明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是()A.推翻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呼聲高漲 B.資產階級的力量得到了加強C.封建統(tǒng)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發(fā)展 D.貴族的剝削引發(fā)農民的不滿8.在美國人民和英國殖民當局抗爭的過程中,成為戰(zhàn)役轉折的戰(zhàn)役發(fā)生在()A.來克星頓 B.費城 C.薩拉托加 D.約克鎮(zhèn)9.15、16世紀的歐洲探險家們紛紛駛向未知的海洋,哪個船隊的航行證實了“地圓說”()A.哥倫布 B.麥哲 C.迪亞士 D.達·伽馬10.早期殖民擴張中,首先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兩個國家是()A.英國和法國 B.葡萄牙和西班牙C.英國和葡萄牙 D.法國和西班牙11.九年級(1)班正在舉行“歷史知識競賽”活動,下圖是其中一道競猜題的提示詞。請你據此推測。這道競猜題的答案是()提示一: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理論提示二:它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示三:已有200多種文字譯本A.英國憲章運動 B.巴黎公社運動C.《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D.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成立12.下表是某同學在整理課堂筆記時提煉出來的部分要點,據此判斷他正在學習的主題是()時間:1861-1865年文獻:《解放黑人奴求宣言》性質:資產階級革命A.法國大革命 B.俄國農奴制改革C.美國南北戰(zhàn)爭 D.日本明治維新13.農奴得到了沙土、沼澤以及其他難以耕種的零散土地,高額的贖金讓他們不堪重負——考慮到利息、贖金比贖回土地的市價高4-7倍。宣布改革的兩年后,2115個村莊爆發(fā)了起義,隨后被沙皇的軍警殘酷鎮(zhèn)壓。材料強調俄國1861年改革()A.沒有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 B.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C.目的在于加強沙皇的權力 D.加重了對底層人民的掠奪14.俄國十月革命借助戰(zhàn)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效仿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材料旨在說明十月革命()A.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B.促進了俄國社會的轉型C.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新道路 D.否定了資本主義的模式15.“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冒了?!毕铝袑儆诟鲊委煾忻暗乃幏绞牵ǎ偬K聯(lián)的兩個五年計劃②美國的羅斯福新政③德國的法西斯專政④日本的法西斯政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1932年起,美國對蘇聯(lián)展開經濟戰(zhàn),胡佛認為“蘇聯(lián)在全世界的傾銷是引起世界危機的原因之一"。此舉意在()A.挑起冷戰(zhàn)遏制蘇聯(lián) B.適應多極化的需要C.轉移國內民眾視線 D.爭奪世界霸主地位17.下圖是九年級小浩同學預習歷史知識“歐洲的聯(lián)合”時做的思維導圖。“⑤”處應該填寫()A.歐洲聯(lián)盟 B.聯(lián)合國C.世界貿易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8.學校的歷史學習公眾號準備推送以“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為主題的學習資源。你認為可以放進該資源包的是()A.著作:《斯大林全集》B.數據表:20世紀50—70年代,西歐、日本經濟發(fā)展數據統(tǒng)計C.照片:“柏林危機”期間的空運D.地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19.下列會議按召開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20.對下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的比重變化(%)》解讀正確的是()國家年份美國西歐日本其他國家1951年48.6020.801.6029.001970年37.8328.609.5023.87A.美國喪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B.日本經濟地位超越美國C.西歐經濟獲得了長足發(fā)展 D.各國之間經濟增長均衡21.下列歷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們都()玻利瓦爾(1783—1830)章西女王(約1835—1858)甘地(1869—1948)扎格魯爾(1857—1927)A.主張非暴力抵抗 B.推動改革內政C.反對封建專制 D.反抗殖民壓迫22.1946年,美國總統(tǒng)公開宣稱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力量,這意味著“挑起領導”世界的擔子;蘇聯(lián)強調在自己的周邊建立“安全帶”,確保自己的利益。這表明()A.美蘇沖突不可避免 B.兩極格局正式形成C.蘇聯(lián)維護世界和平 D.世界需要美國領導23.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辈牧媳砻髁水斀袷澜绲陌l(fā)展趨勢是()A.經濟全球化 B.政治多極化 C.區(qū)域一體化 D.美蘇爭霸24.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全球糧食價格大幅攀升,但黑海糧食外運協(xié)議使飛漲的全球糧價趨勢得到遏制。2023年7月,隨著俄羅斯宣布停止參與黑海糧食外運協(xié)議,全球糧食市場出現明顯反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全線上漲。這說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要共同應對()A.環(huán)境污染問題 B.衛(wèi)生健康問題C.世界饑荒問題 D.男女平等問題二、信息窗口題(本題共8分)25.交通發(fā)展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嶄新的交通運輸設施,集合了工業(yè)革命中涌現出來的一切精華:機械、鋼鐵、煤炭、蒸汽。它既是工業(yè)革命成就的大匯報、大展覽,也將工業(yè)革命推向新高峰。——摘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材料二高層建筑于19世紀末開始出現,19世紀中葉以前,歐美各國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層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1852年,美國的奧蒂斯兄弟公司發(fā)明蒸汽動力升降機。1889年紐約的迪馬列斯特大樓安裝了主要用于運貨的電動升降機,從此名副其實的“電梯”出現?!幾酝跛沟轮骶帯妒澜缤ㄊ贰凡牧先W上通信、快遞物流、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這也造成社會心理結構乃至價值觀念的變化,形成開放、樂觀、寬容、積極進取、適應變革的現代人格特征?!幾詮埥ㄈA主編《世界現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新式交通工具。(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高層建筑出現因素。(3)根據材料三,概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影響。(4)請你提煉上述三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信息。三、材料分析題(共9分)26.世界形勢風云變幻,戰(zhàn)爭影響國際格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fā)展。它們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紀初,世界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但是,實力后來居上的德國其殖民地只有英國的110——摘編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1917年,美國和中國參加協(xié)約國一方作戰(zhàn)。戰(zhàn)爭結束后,戰(zhàn)勝國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別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與會各國締結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在全球范圍內確定了新的國際秩序?!幾渣S安年《當代世界史資料選輯》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前三年,軸心國把控著局面。1942年底,隨著蘇聯(lián)人的勝利,轉折點開始出現……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zhàn)艦甲板上,舉行了正式的投降儀式。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結束了……——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冷戰(zhàn)不僅具有傳統(tǒng)的大國利益沖突的實質內容,具有明顯的地緣政治與戰(zhàn)略特點,更以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為主要特征。另外,冷戰(zhàn)的兩大陣營在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的同時,又形成一種自我控制機制,使得兩大陣營始終沒有兵戎相見。——摘編自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材料五:從1989年東歐劇變與1991年底蘇聯(lián)解體以來,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開始向新格局過渡,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轉折時期,建立什么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問題被突兀地提了出來。——摘編自齊世榮、廖學盛《20世紀的歷史巨變》材料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對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外交宗旨的承諾……一一摘自李東燕《人類命運共同體》(1)根據材料一,20世紀初,隨著英、德矛盾不斷加劇,在歐洲形成了哪兩大軍事集團?(2)依據材料二分析,一戰(zhàn)后“新的國際秩序”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轉折點開始出現”源于哪場戰(zhàn)役?這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是哪一戰(zhàn)場?(4)據材料四結合所學,指出冷戰(zhàn)時期的兩大陣營分別以哪兩個大國為首而形成。(5)根據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開始向新格局過渡”中的“新格局”是什么?(6)結合材料六,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當今世界怎樣的時代主題。四、讀史有感題(共9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開始于9月,一個月內股票價值下降了40%,持續(xù)三年的下降引發(fā)的大蕭條不僅無比強烈,而且具有獨特的世界性影響。它帶來大規(guī)模失業(yè)等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降低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引發(fā)了各國間的經濟摩擦,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影響。人們嘗試依靠團結來消弭影響,但在倫敦召開的世界經濟會議卻以失敗而告終?!幾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基本情況簡表。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2)根據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戰(zhàn)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地位。(3)材料三漫畫中的“難兄難弟”指的是誰?漫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認識,向人們傳遞了怎樣的信念?運用相關史實說明該認識的合理之處。

答案解析部分1.D根據題干材料中“新中國’的標志—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體系要在活動中實現合法化,儀式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開國大典中突出“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體系",使象征著新中國的符號獲得“合法化的地位”,這些措施目的是為了強化民眾對新中國、新政權的認同感,D正確;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與題干內容沒有聯(lián)系,A錯誤;

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題干內容沒有聯(lián)系,B錯誤;

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與題干內容沒有聯(lián)系,C錯誤。

故答案為:D。

本題考點是新中國成立。解題方法:依據題干內容再結合所學分析選項即可得出答案。2.C香港回歸以后,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變,故選C。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的構想。3.D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除了黃繼光、邱少云,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有許多值得紀念的英雄,如楊根思、羅盛教等。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志愿軍英雄功臣,如赴湯蹈火、無所畏懼的黃繼光;視紀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發(fā)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所以這次班會的主題是“誰是最可愛的人”,排除ABC,選項D正確;

故答案為D。本題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相關知識,重點掌握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被稱為“最可愛的人”。4.D5.C答題關鍵信息“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并取得圓滿成功,中華民族的問天長歌又奏響了新的樂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航天科技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據此分析:

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體現的是國防科技成就,不合題意,排除A項。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體現的是國防科技成就,不合題意,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宇航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開啟了中國航天新紀元,符合題意,所以C項正確。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2年,“‘遼寧艦’交接入列”,體現的是國防科技成就,不合題意,排除D項。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本題為基礎性知識測試,主要知識考點是新中國的航天成就,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新中國科技發(fā)展的相關歷史知識。6.C據題干“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規(guī)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同時,還規(guī)定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這樣,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逐漸形成。

A項《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的誕生,不符合題意;

B項《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不符合題意;

C項《權利法案》規(guī)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符合題意;

D項《1791年憲法》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權利法案》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7.C8.C9.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huán)球航行,證實了“地圓說“。選項B正確;

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大陸,排除A;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排除C;

達?伽馬到達印度,排除D;故答案為B。本題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開辟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0.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國和法國后來居上,故選B項。

最先走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不是英國和法國,排除A項。

最先走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不是英國和葡萄牙,排除C項。

最先走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不是法國和西班牙,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早期殖民擴張。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早期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11.C根據材料“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00多種文字譯本”可知,應是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著作、文獻,根據所學可知,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fā)表,《共產黨宣言》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共產主義社會取代的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理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巴黎公社運動和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成立均發(fā)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后,排除BD項。

A項英國憲章運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前的工人運動,不是著作、文獻,不符合題意;

B項巴黎公社運動發(fā)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后,不符合題意;

C項《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是這道競猜題的答案,符合題意;

D項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成立均發(fā)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2.C根據題干材料信息“發(fā)1861-1865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美國內戰(zhàn),林肯政府為扭轉戰(zhàn)局不利,維護聯(lián)邦統(tǒng)一,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故C項正確;

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于1789年,與題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

俄國農奴制改革開始于1861年,沙皇政府頒布了關于解放農奴的“二一九法令”,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于1868年,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文明開化運動,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注重檢測學生的材料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要求考生理解并識記住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13.D14.C15.D據題干“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冒了?!辈⒔Y合所學可知,1929年10月24日,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經濟大危機,而這次危機起源于美國,然后波及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了擺脫危機,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因此“感冒”指的是經濟大危機。美國醫(yī)治“感冒”的有效藥方是羅斯福新政,德國、日本則建立法西斯專政,因此②③④正確,故選D項。

蘇聯(lián)屬于社會主義國家,搞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并未受到經濟大危機的沖擊,所以①不是治療感冒的藥方,排除ABC項。

故答案為:D。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史實。16.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2年美國正經歷經濟大危機的沖擊,胡佛認為“蘇聯(lián)在全世界的傾銷是引起世界危機的原因之一”意在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把經濟危機的原因歸結于蘇聯(lián),C項正確;故選C項。

挑起冷戰(zhàn)遏制蘇聯(lián)發(fā)生在二戰(zhàn)后,排除A項;

多極化趨勢在二戰(zhàn)后出現,排除B項;

1932年美國正經歷經濟大危機,還未開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本題主要考查經濟大危機。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史實。17.A答題關鍵詞“歐洲的聯(lián)合”,據此分析:

A項:根據題干圖片信息“⑤對應時間是199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3年,歐洲聯(lián)合的重大表現是在歐洲共同體的基本上成立了歐洲聯(lián)盟,故A項正確;

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聯(lián)合國成立,是世界性的國際組織,不合題意,排除B項;

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是世界性的經濟組織,不合題意,排除C項;

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標志二戰(zhàn)后歐洲軍事政治集團的出現,不合題意,排除D項;

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本題主圖片材料分析解讀試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歐洲聯(lián)盟的成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歐洲聯(lián)合的相關歷史知識。18.B19.D20.C21.D22.AA、根據題干信息“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力量,意味著‘挑起領導’世界的擔子”結合所學1946年為二戰(zhàn)后初期,此時美國實力空前膨脹意圖稱霸世界,與此同時蘇聯(lián)強調在自己周邊建立“安全帶”,確保自己的利益。表明美蘇沖突不可避免,A正確;

B、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北約”;為了對抗北約組織,1955年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約”;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與題干時間1946年不符,B錯誤;

CD、蘇聯(lián)維護世界和平、世界需要美國領導,CD項都不符合史實,CD錯誤;

故答案為:A.

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以及表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解材料進行選擇。23.B24.C根據題干“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全球糧食價格大幅攀升……”“俄羅斯宣布停止參與黑海糧食外運協(xié)議,全球糧食市場出現明顯反應”,由此可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面臨嚴重的糧食問題,故選C項。

材料信息體現了世界存在嚴重的饑荒問題,沒有涉及“環(huán)境污染問題”,排除A項。

材料信息體現了世界存在嚴重的饑荒問題,沒有涉及“衛(wèi)生健康問題”,排除B項。

材料信息體現了世界存在嚴重的饑荒問題,沒有涉及“男女平等問題”,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世界性糧食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世界性糧食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25.(1)新式交通工具:火車(或輪船)。(2)因素:兩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城市化的推動;垂直交通的突破。(3)影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社會心理結構乃至價值觀念的變化;形成現代人格特征;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4)信息: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或信息革命);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橫向交通——垂直交通(或縱向交通)——網絡交通(或信息交通)。(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工業(yè)革命出現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車、輪船。18世紀80年代,英國人瓦特改進蒸汽機;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了汽船,使人類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814年,英國人斯蒂芬森發(fā)明火車機車。

(2)根據材料二“1852年,美國的奧蒂斯兄弟公司發(fā)明蒸汽動力升降機。1889年紐約的迪馬列斯特大樓安裝了主要用于運貨的電動升降機”可知,高層建筑出現的原因是兩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垂直交通的突破;除此之外高層建筑出現的原因還有城市化的推動等。

(3)根據材料三“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這也造成社會心理結構乃至價值觀念的變化”,并結合所可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

(4)根據上述三則材料并結合所學,三則材料之間的線索分別是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或者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或者橫向交通——垂直交通——網絡交通。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工業(yè)革命中的新式交通工具、高層建筑出現的原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影響等知識。26.(1)三國協(xié)約和三國同盟。(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3)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中國戰(zhàn)場。(4)美國、蘇聯(lián)。(5)世界多極化趨勢。(6)和平與發(fā)展。(1)根據材料“但是,實力后來居上的德國其殖民地只有英國的110。德國與占有殖民地較多的英、法等國的沖突不斷加劇……”可知,一戰(zhàn)前形成了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xié)約集團和由德、奧、意組成的三國同盟集團。

(2)根據材料“戰(zhàn)勝國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別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與會各國締結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在全球范圍內確定了新的國際秩序。”可知,一戰(zhàn)后“新的國際秩序”指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zhàn)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6月,戰(zhàn)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及同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簽訂的一系列和約;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tǒng)治新秩序。1921年-1922年美英等九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會議簽署了《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qū)的統(tǒng)治秩序,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一戰(zhàn)后世界新秩序。

(3)根據“1942年底,隨著蘇聯(lián)人的勝利,轉折點開始出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爆發(fā)的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zhàn)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4)根據材料“更以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為主要特征”及所學知識,冷戰(zhàn)時期的兩大陣營分別以美國、蘇聯(lián)兩個大國為首而形成。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蘇聯(lián)是美國稱霸的最大障礙。

(5)根據材料“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開始向新格局過渡”及所學知識可知,在兩極格局下形成的世界格局多極化在兩極格局瓦解后進一步發(fā)展。

故答案為:

(1)三國協(xié)約和三國同盟。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中國戰(zhàn)場。

(4)美國、蘇聯(lián)。

(5)世界多極化趨勢。

(6)和平與發(fā)展。本題主要考查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和世界局勢的演變,側重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主干知識的理解掌握,考查考生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yǎng)。27.(1)事件:經濟大危機。聯(lián)系:經濟大蕭條降低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引發(fā)了各國間的經濟摩擦,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在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在日本,發(fā)動了對華侵略戰(zhàn)爭,也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或德國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權,通過對外戰(zhàn)爭轉移危機,歐洲與亞洲的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2)特點:戰(zhàn)爭規(guī)模大(或涉及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地位:中國戰(zhàn)場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在戰(zhàn)略上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戰(zhàn)場上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3)“難兄難弟”:德國法西斯與日本法西斯。認識:寓意法西斯國家陷入困境。信念: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必將取得勝利。說明:1944年,隨著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歐洲第二戰(zhàn)場開辟,德國法西斯陷入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中。太平洋戰(zhàn)場,在美軍的不斷攻勢下,日本陷入困境。中國戰(zhàn)場,敵后抗日軍民逐漸轉入局部反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法西斯。漫畫中象征中國軍民和世界人民力量的巨石正砸向這兩個法西斯的頭上,德日兩個“難兄難弟”兩腿發(fā)抖,滿頭大汗,狼狽不堪,日本法西斯和德國法西斯這一對“難兄難弟”即將完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

(1)事件:據材料一“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開始于9月,一個月內股票價值下降了40%,持續(xù)三年的下降引發(fā)的大蕭條不僅無比強烈,而且具有獨特的世界性影響”,結合所學可知,1929上10月下旬,美國股票價格突然暴跌,一場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

聯(lián)系:據材料一“它帶來大規(guī)模失業(yè)等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降低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引發(fā)了各國間的經濟摩擦,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影響”,結合所學可知,1929年經濟大危機,引發(fā)了經濟大蕭條,降低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引發(fā)了各國間的經濟摩擦,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在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在日本,發(fā)動了對華侵略戰(zhàn)爭,也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法西斯國家通過對外戰(zhàn)爭轉移危機,歐洲與亞洲的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2)特點: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基本情況簡表”“中國戰(zhàn)場、歐洲戰(zhàn)場、蘇德戰(zhàn)場、太平洋戰(zhàn)場”體現二戰(zhàn)涉及范圍廣、戰(zhàn)爭規(guī)模大;據材料二“開始時間1939年9月1日”“結束時間19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