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3900字_第1頁
《人工智能中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3900字_第2頁
《人工智能中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3900字_第3頁
《人工智能中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3900字_第4頁
《人工智能中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3900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智能中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目錄TOC\o"1-2"\h\u108891.1規(guī)范數據的歸屬和利用 1300841.2強化算法設計過程的監(jiān)管 2222361.3強調算法平臺的法律責任 2305051.4引入“公共滋擾”救濟途徑 4265481.5加強司法審查的監(jiān)管 51.1規(guī)范數據的歸屬和利用數據作為算法運行必不可少的輸入內容,已經成為目前市場競爭中最炙手可熱的資源。如今,各大互聯網巨頭對數據的爭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除收集自家平臺上的用戶信息外,還有另外兩種獲取方式:一種是“數據開放協(xié)議”,即通過第三方開放編程接口合法地授予其他經營者獲取信息;另一種是“數據爬取”,即未經過數據占有或控制主體的授權“竊取”數據。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fā)展,以往的科技競爭逐漸演變?yōu)橐詳祿榛A原料的算法之間的競爭。目前,我國法律對于數據的歸屬和所有權等相關問題還處于空白階段,沒有一部確切的法律提及數據所有權的歸屬問題。我國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由于缺失規(guī)制和利用數據方面的法律,往往只能套用其他現有權利解決相關糾紛。企業(yè)方面則依靠商業(yè)秘密等規(guī)定主張權利。長此以往,會導致同一數據上存在著好幾種不同的屬性,容易引發(fā)沖突,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一味地強調數據歸個人所有,無疑會提高平臺收集數據的成本,同時帶來更高的交易風險。平臺傾向于收集大量數據會形成數據庫,因為單個的數據并沒有太大的價值,只有經過收集整理和匿名化處理之后才能提升其商業(yè)價值。若此種情形之下仍然一味的強調數據歸個人,那么不僅會增加交易成本,也不符合大數據時代下信息高速、自由流通的要求。目前,學者們對于個人數據的法律屬性仍在積極地討論當中,眾說紛紜且未有準確的定論,但數據擁有人格屬性和財產屬性這一觀點得到了廣泛且一致的認可,同時,我國立法體現出偏向于人格屬性的個人數據保護。應當明確的是,具有商業(yè)價值的不是用戶個人數據本身,而是經過分析處理的數據庫或數據集合,并且在經過了匿名化處理之后,數據已經失去了“個性”,無法與某個人貼上標簽,個體特征消失,因此,筆者認為企業(yè)對于經過自身搜集處理所形成的數據庫理應享有所有權。1.2強化算法設計過程的監(jiān)管前文提到,算法的不正當利用會帶來相應的危害,同時由于算法自身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算法程序即使設計得不合理也很難被及時調整和修改。此時可以借鑒美國的外部審查經驗。筆者認為,想要強化算法設計過程的監(jiān)管,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具備足夠數量且能夠懂得算法設計理念和程序操作的專業(yè)性人才,可以吸收計算機專業(yè)高校畢業(yè)生,必要時還可以借助第三方社會機構去評判算法設計過程是否合理合法,在此基礎上利用政府的強制力和公信力,對各行業(yè)算法設計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管。另一方面,可以要求企業(yè)簽署承諾書,明確算法設計觸及法律紅線的不良后果,并且要求其承諾在設計完成后進行的每一次程序修改都要上報備案。像魏則西事件,政府部門曾要求百度公司將信譽度納入算法設計程序,這就是直接干預算法的體現。與此同時,對于算法最直接最有效的監(jiān)管方式,就是要求互聯網平臺履行披露義務,并且可以運用公權力要求其修改不合理的、可能導致公眾利益受損的算法程序,這不僅可以更好的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和利益,更能直接對算法偏見、算法殺熟問題進行有效控制。如今美國愈發(fā)傾向通過提升算法決策透明度的方式來規(guī)制算法,不僅要求披露算法決策的具體過程,更加入了全方位的事前事后審查制度,這種方式從反面強化了算法設計過程的監(jiān)管,讓算法設計者主動將算法設計過程暴露在陽光下,以便更好地被群眾監(jiān)督。1.3強調算法平臺的法律責任關于算法平臺的法律責任,無論是學界還是立法都進行過激烈的討論和長期的探索實踐。結合近期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解讀,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和相關法律制定者對于該領域正進行一些大膽的嘗試與探索,試圖找到治理算法殺熟等行為和規(guī)范相關的應用場景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見未來我國算法平臺法律責任的立法方向。自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電子商務法》賦予了算法平臺一系列義務,也起到了規(guī)制算法平臺的作用。例如,《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規(guī)定,就體現了對于消費者的尊重和保障。同時,該法第七十七條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七十七條:電子商務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提供搜索結果,或者違反本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搭售商品、服務的,由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于算法平臺的法律責任的規(guī)制,我們國家正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不妨可以借助借鑒一下其他國家的經驗:就美國而言,規(guī)范算法平臺的行為主要依靠三方力量——專家、政府部門和廣大用戶進行約束,并強化問責機制。與美國的算法治理路徑不同,我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算法治理方式,即主要聚焦于平臺領域,一方面,為平臺設定算法義務,另一方面,賦予用戶多種權利以倒逼平臺規(guī)范其行為。雖然我國目前尚未針對算法的規(guī)制出臺專門性的法律和系統(tǒng)性條例,但必須看到許多相關條款正在擬定中,現有的算法問題也已經引起多方的重視和討論。這些零碎的立法反映出中國未來對于算法平臺責任規(guī)制的方向??梢钥闯觯覈卫硭惴ㄆ脚_傾向以平臺為中心,并尊重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以爭取在用戶和平臺這個天平的兩端實現合理的權利分配和義務承擔。筆者認為,從治理效果的角度講,這種雙向治理的模式會取得更顯著的治理效果。當然,凡事皆有利弊,倘若一味強調平臺義務和平臺責任,那么無形中會加大平臺的運作成本,從而會導致較高的總體社會成本。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平臺借助算法實施侵權行為或違法行為,同時,層出不窮的算法侵權案件也引起了法律界人士更多的思考,法院對于此類案件的裁決也開始從最初的傾向于支持技術中立原則以維護平臺利益,演變?yōu)槠胶夤駲嘁媾c社會利益。如今,我國也漸漸要求平臺承擔算法設計存在缺陷或者利用不當的法律責任。綜觀國內國際,世界各國越來越強調平臺的責任,以及規(guī)范平臺對算法的應用。從因果關系的角度看,探究算法侵權行為也不再只聚焦于算法的設計原理與損害結果之間的關系,而更多的延伸至關于算法應用是否導致了損害結果的討論。2015年發(fā)布的《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國家市場監(jiān)督和行政管理總局:《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2014/html/2019/0516/8056122120002023.shtm國家市場監(jiān)督和行政管理總局:《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2014/html/2019/0516/8056122120002023.shtm1.4引入“公共滋擾”救濟途徑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范中并沒有關于公共滋擾(publicnuisance)的規(guī)定,但在歐美國家,法院常常引入這一概念來規(guī)制算法,保護受到算法侵害的公共群體。筆者在此援引這一概念,主要是將其作為我國今后規(guī)制算法的參考。公共滋擾類似于我國的公益訴訟,由選舉出的少數代表人代表特定群體提起訴訟。美國法上的公共滋擾泛指影響公共財產或公共權益的侵權行為,美國法院規(guī)定在公共滋擾中受到損害的必須至少是“一類人”。英國法院的標準是:對群體造成傷害;范圍足夠廣且無差別;同時個人無法解決,必須由社區(qū)一起承擔。筆者認為,引入“公共滋擾”這個中國法律中沒有的概念,并用其來規(guī)制算法有可取之處。一方面,觀察公共滋擾妨害判定地標準,不難發(fā)現公共滋擾和《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的公益訴訟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受到侵害的都是不特定人群;侵權行為的影響范圍足夠廣泛;并且都是由一個主體代表一類主體的利益提起訴訟等。對于算法侵害不特定多數人權利的現象,僅由單一個體提起針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的訴訟,顯然無法規(guī)制到整個行業(yè)的行為。無論從訴訟效率還是訴訟結果的影響范圍來看,由一個主體代表一類主體提起訴訟,不僅有利于將受到侵權的眾多個體團結起來,以對抗實力強大的企業(yè),也有利于節(jié)省公共資源和司法資源。另一方面,個人訴訟確實無法完全解決算法侵權這一普遍行為。算法對不同個體的侵權行為有重疊之處,例如侵權行為都涉及侵犯隱私權、盜用個人數據、跟蹤個人信息等,同案同判更有利于規(guī)范行業(yè)行為,避免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最后,群眾對公共滋擾行為提起訴訟也有利于監(jiān)督行業(yè)發(fā)展,針對一個案件提起的訴訟,也會對其他企業(yè)潛在的侵權行為起到震懾和規(guī)范作用。1.5加強司法審查的監(jiān)管加強司法審查的監(jiān)管,是規(guī)范算法的有效措施。伴隨著網絡治理的不斷推進,我國法律界人士也重視起利用法律法規(guī)對算法進行規(guī)制。2019年出臺的《關于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參見中央網信辦:《關于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指出要堅持“網絡法治、技術治網等各方面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方位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边@啟示,一方面應當逐步制定企業(yè)運用算法的行業(yè)標準,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開發(fā)者、使用者制定規(guī)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以保護用戶利益為目的規(guī)范企業(yè)行為,增強企業(yè)社會責任感參見中央網信辦:《關于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由此可見,在歐美國家早已經踏上利用法律法規(guī)規(guī)制算法道路的今天,我國相關部門也已經意識到了算法法律規(guī)制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加強司法審查的監(jiān)管,是治理算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