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市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安徽省蕪湖市市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安徽省蕪湖市市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安徽省蕪湖市市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安徽省蕪湖市市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素質教育評估試卷八年級語文注意事項: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卷面書寫占5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請務必正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一、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35分)1.默寫。(1)東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績《野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劉禎《贈從弟(其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5)崔顥在《黃鶴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chǎn)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抒發(fā)了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6)王維在《使至塞上》中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景物比作自身,傳達出漂泊無定的內心感受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悅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1).徙倚欲何依(2).老驥伏櫪(3).豈不罹凝寒(4).妻子象禽獸(5).黃鶴一去不復返(6).白云千載空悠悠(7).征蓬出漢塞(8).歸雁入胡天(9).最愛湖東行不足(10).綠楊陰里白沙堤【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名篇名句的背誦、默寫能力。在背誦默寫詩詞時不僅要注意讀音,更要注意容易寫錯的字。一些易錯字可以結合詞義背誦。此題中注意“徙、驥、櫪、罹、凝、象、禽、蓬、堤”的書寫。2.請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這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臉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來,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嗎?”他是用英語講的!我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個“鼎鼎大名的”紅軍指揮員,他曾經(jīng)是個教會學校的高材生。這時如何接侍我的問題終于決定了。……我一邊和談A話,一邊深感興趣地觀察著他,因為在中國,像其他許多紅軍領袖一樣,他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個子清瘦,骨胳小而結實,盡管胡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熱情。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chǎn)物。他講英語有點緩慢,但相當準確。他對我說已有五年不講英語了,這使我感到驚訝。(1)以上文段選自《》,作者是,選文中的A是(填人名)。(2)文段中有個錯別字的詞語是“”,這個詞的正確的寫法是“”。(3)“鼎鼎大名”中“鼎”的意思是:。(4)將文中畫線句子改為雙重否定句:。(5)在作者的眼中選文中的A是“狂熱分子”,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紅星照耀中國埃德加.斯諾周恩來(2)接侍接待(3)鼎:盛大的樣子(4)這不得不使我感到驚訝。(5)原因:①背棄古代中國的基本哲學、中庸和面子哲學;②無可比擬的吃苦耐勞精神;③無私忠于一種思想;④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答出任意兩點即可)【解析】【詳解】(1)《紅星照耀中國》曾譯名《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yōu)美的紀實文學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及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并根據(jù)采訪梳理了長征的脈絡。毛澤東、周恩來是作者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結合“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臉黑色大胡子”等句子可知,這是周恩來。(2)接待:指迎接、接洽、招待。故“接侍”改為“接待”。(3)鼎鼎大名:意思是形容名氣很大。鼎:盛大的樣子。(4)雙重否定句是用兩個否定詞表肯定,故“這使我感到驚訝”改為“這不得不使我感到驚訝”。(5)“狂熱分子”指對某一事物表現(xiàn)出非常熱烈的情緒。周恩來狂熱的對象則是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中國革命事業(yè)。首先,周恩來出身大官僚家庭,深受傳統(tǒng)教育的熏陶,可是他投身革命事業(yè),背棄古代中國的基本哲學、中庸和面子哲學,表現(xiàn)出對革命事業(yè)的狂熱;在革命過程中,周恩來過上了和其出身完全不同的生活,遭受了無數(shù)的苦難,但是從未退縮,既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也表現(xiàn)出對革命的無私與忠誠,表現(xiàn)出對革命的狂熱;革命事業(yè)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坎坷磨難,但是作為領導人之一,周恩來展現(xiàn)出堅忍不拔的精神,從未屈服,這是對革命的信念的展現(xiàn),也是對革命狂熱的表現(xiàn)。3.校團委開展“讀古典詩文,修美好心靈”的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下面是活動的兩道題目,請你回答。①根據(jù)詩句,寫出古人的一種節(jié)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節(jié)日是:②根據(jù)詩句,寫出古人送別時的一種習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別的習俗是:(2)劉禹錫寫過《西塞山懷古》這首七律詩,詩歌的內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fā)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但是在排版過程中,編輯不慎把詩句的順序弄亂了,請你重新將這首詩歌的詩句進行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孩俳穹晁暮榧胰?,故壘蕭蕭蘆荻秋。②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③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④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A.④②③①B.②③④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②③(3)活動結束后,小芳在校園網(wǎng)發(fā)布了一則通訊,有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校園網(wǎng)】2020年10月26日下午,校團委在報告廳舉行了主題為“讀古典詩文,修美好心靈”的經(jīng)典誦讀比賽?!続】經(jīng)過激烈的角逐,評出一等獎3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5人。誦讀經(jīng)典詩文,有助于學生從誦讀中汲取精華,吸取智慧,陶冶美好的情操,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B】學校今后還會繼續(xù)開啟經(jīng)典古詩文的誦讀活動。①【A】句中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應該將“”改成“”。②【B】句有語病,應該修改成:。③請你給這則通訊擬寫一個恰當?shù)臉祟}。(不得超過15個字)【答案】(1)①中秋節(jié)②喝酒送別(2)A(3)①頓號逗號②修改為:學校今后還會繼續(xù)開展經(jīng)典古詩文的誦讀活動。③校團委舉行經(jīng)典誦讀比賽【解析】【詳解】(1)①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內容的理解傳統(tǒng)習俗。要分析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意象即詩中的形象,概括出習俗名稱。依據(jù)“共嬋娟”,共同欣賞月亮,可知詩句中的節(jié)日是中秋節(jié)。②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理解。理解詩歌意象,首先讀懂詩歌,然后結合詩歌的內容和主旨進行分析即可。閱讀兩句古詩,對于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因此古人送別時的習俗是:餞飲(喝酒送別)。(2)本題考查語句排序。此題要根據(jù)句子內容與題干提示,詩歌的內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fā)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考慮重新排列詩句?!巴鯙F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以歷史事件王濬的戰(zhàn)艦沿江東下離開益州起篇,“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是眼前景色描繪,故為第二聯(lián)。所以應該排除BCD。正確排序為④②③①。故選A。(3)①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首先要明確知道各個標點符號的用法,再在具體的運用中體會領悟。畫線句中“評出一等獎3人、二等獎4人、”頓號使用錯誤,應將“頓號”改成“逗號”。②此題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本句屬于搭配不當,把“開啟”改為:開展。③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給新聞擬寫標題其實質就是對新聞導語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快速而準確地找出新聞材料中的導語(句或段),篩選出有效的要點(或關鍵信息),即什么人發(fā)生了什么事,就能很好答題。注意不能超過題目規(guī)定的字數(shù)。依據(jù)本新聞的導語“2020年10月26日下午,校團委在報告廳舉行了主題為‘讀古典詩文,修美好心靈’的經(jīng)典誦讀比賽”可以擬寫標題為“校團委舉行經(jīng)典誦讀比賽”。二、閱讀(55分)【一】(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①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②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③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⑤至發(fā)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這一路現(xiàn)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⑦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⑧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xié)定,有很大關系。⑨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⑩戰(zhàn)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zhàn),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至發(fā)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zhàn)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qū),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yè)已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4.這則消息的“電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語”部分是第_______句(兩句,只填序號)。5.導語中揭示我軍所向披靡、戰(zhàn)績輝煌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體部分中記錄我軍節(jié)節(jié)勝利史實的一個四字成語是“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6.請從語言的角度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句子: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廣大地區(qū),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分析加點詞作用)7.“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其原因各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述。8.這篇新聞中屬于議論的句子是哪兩句?這些議論的作用是什么?【答案】4.(1).電頭是: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2).導語是:①②句5.(1).沖破敵陣(2).橫渡長江(3).銳不可當6.“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等動詞的連用,使語言雄健有力,表現(xiàn)出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所向無敵的氣概。(意思對即可)7.①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②國民黨拒簽和平協(xié)定,敵軍厭戰(zhàn)。(意思對即可)8.①議論的句子是第⑧、⑨句;②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質,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文章的思想性。(意思對即可)【解析】【4題詳解】本題考查新聞的電頭和導語。電頭是說明消息來源的短語。一般用來說明新聞稿件發(fā)出的單位、地點和時間,放在正文的最前面。因此可從消息最前端找到電頭: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導語是新聞的開頭部分,用簡要的文字,集中呈現(xiàn)最重要、最新鮮或最有特點的新聞事實,提示新聞的要旨,吸引讀者進一步閱讀文章。通讀消息,可以看出,文章的第①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和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概括了新聞事實,是導語部分。【5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篩選。從文章的第①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可找到揭示我軍所向披靡、戰(zhàn)績輝煌的詞語是“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從第⑧句的“……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中可找到記錄我軍節(jié)節(jié)勝利史實的一個四字成語是“銳不可當”,它的意思是:鋒利無比,無法阻擋,形容來勢兇猛,不可阻擋。【6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賞析?!皻灉纭薄皳魸ⅰ薄罢碱I”“控制”“封鎖”等一連串動詞的連用,語言色彩鮮明,雄健有力,充分表現(xiàn)出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氣概?!?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分析。從第⑧句“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xié)定,有很大關系”和第⑨句“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可找到答案。注意本題要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能用原句?!?題詳解】本題考查表達方式及其作用。第⑧句“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另一方面,……”和第⑨句“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表達對第⑦句中的“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的看法,因此是議論句,它指出了我軍“銳不可當”,敵人節(jié)節(jié)敗退的原因,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起到了戰(zhàn)時宣傳的鼓動作用?!径浚?2分)屋后的棗樹周敏①記憶中,鄰居李奶奶總在屋后那棵粗大的棗樹下做活兒。②春寒料峭,迎春花尚未睡醒,棗樹也是滿枝新綠了。暮春時分,滿樹乳色的小花,密密匝匝,層層疊疊,遠望如一片云霞罩在李奶奶兩間破舊的屋頂上。到了初夏之時,棗樹掛滿一簇簇綠豆般大小的果子,正期待著長大成熟。一到盛夏,烈日杲杲,人們在為酷暑焦躁難挨的時候,我們早把自己埋在棗樹厚厚的綠葉叢中了。③那時,每日午飯過后,大人們躲在屋里不肯出來,我們幾個玩伴則搶陣地似的來到棗樹下,誰先爬上誰就是英雄?!炯住苦従咏憬銈€兒大,一蹦就能摸到最低處的枝丫,然后雙臂向上一拉,腳在主干上一蹬,人已躍到樹上。我和其他玩伴沒那個能耐,只能抱著粗粗的樹干像蝸牛似的一點點往上挪。久而久之,樹干被磨得如同我們的腳底板,光滑、細膩,連個孔眼都看不見。④爬上樹后,先選一個自己最稱心的枝丫,或騎或坐在上面,然后目光在雙臂能及的范圍內不停地搜索熟透的棗子。尋到一個稱心的,手一伸,嘴一張,嘎嘣一聲脆響,棗核已從嘴里飛了出去,那水平絕不遜于猴子的功夫。偶爾遇到一顆珠圓玉潤、玲瓏剔透的棗子,我們就不忍這么奢侈了??傄迷谑掷镬乓环?,然后再慢慢享用。【乙】⑤最興奮的是站在樹枝上沖著遠處的小伙伴們大喊:“快來呀!晃棗子(樹)嘍!”立刻,沖鋒陷陣般,小伙伴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于是我和玩伴們高呼:“一,二,三!”便一起拼命晃動樹枝。這時,棗子冰雹似的往下落。小伙伴們在地上不停地撿著,有的干脆撩起衣襟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地接著。不到幾分鐘,他們個個都能滿載而歸。⑥其實許多小伙伴家都有棗樹,但不知為什么,他們家的棗樹總沒有李奶奶家的好吃。脆生生、甜津津的滋味,至今仍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棗子?!颈棵棵繎浧疬@棵棗樹,仿佛總能看到李奶奶佝僂著身子為我們摘棗子,囑咐我們不要磕著絆著的情景。而令我困惑的是,這棵樹似乎永遠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棗子,無論我們怎樣暴殄天物,任意揮霍,可總也糟蹋不完。⑦一次,我因搖晃樹枝太賣力,一下子從樹上掉了下來,雖然沒弄傷哪里,但因此事,鄰居李叔叔幾次要把棗樹鋸掉,可李奶奶堅決反對,李奶奶的理由是:以后孩子們到哪兒吃這么好的棗子?夏天到哪兒避暑去?其實我們知道,鄰居李叔叔要鋸樹,更多的是為李奶奶著想,因為棗樹的存在,李奶奶實在被折騰得夠嗆?!径 繛檫@些事,小伙伴們沒少挨揍,好在每次都有李奶奶護著,都能化險為夷。最終,李叔叔依李奶奶建議,把靠水邊的一些枝椏鋸掉了。⑧后來,我們漸漸長大,一個個如雛鷹飛離棗樹。奇怪的是,棗樹也沒了當年的那份活力,日漸枯萎。再后來,李奶奶病故了,草房拆了,奄奄一息的老棗樹也被鋸掉了。⑨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很多事,遇見很多人,他們平凡而普通,如同指尖的煙火,忽明忽暗,最后淪為一抹灰燼。而李奶奶不同,李奶奶如北斗,閃耀著我的整個人生。⑩童年就這樣隨時光的推移成了記憶中最珍貴的寶盒,時光一去不復返,那帶著稻香和泥土清香的氣息,以及那揮之不去的棗樹情節(jié):和藹可親的李奶奶、兒時的玩伴、鄉(xiāng)村的田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成為我心中的羈絆。而童年的記憶,依然清晰地掛在棗樹上,滿滿的,不曾凋謝……9.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應該是()小伙伴們整天在樹上樹下嘰嘰喳喳,鬧得喜歡安靜的李奶奶無法安生,還常常順著棗樹爬到李奶奶的屋頂上練飛檐走壁,因功夫不到家,常把李奶奶的草房頂練出一個個大窟窿。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10.閱讀文章,請依據(jù)原文,在表格空缺處填入恰當?shù)膬热?。段落主要內容第②段一到酷暑焦躁的盛夏,我們便在棗樹上避暑第③段A第⑤段站在棗樹枝上為孩子們晃棗吃第⑦段B第⑧段后來,李奶奶病故后,奄奄一息的老棗樹被鋸掉

11.賞析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1)我和其他玩伴沒那個能耐,只能抱著粗粗的樹干像蝸牛似的一點點往上挪。(從修辭方法角度分析)(2)尋到一個稱心的,手一伸,嘴一張,嘎嘣一聲脆響,棗核已從嘴里飛了出去,那水平絕不遜于猴子的功夫。(從詞語運用的角度)12.聯(lián)系上下文,簡要分析第⑨段畫線句子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13.說說文章以“屋后的棗樹”為標題的作用?!敬鸢浮?.D10.A:午飯后,我們爬棗樹摘棗吃(意思對即可)B:李奶奶為了我們,不讓兒子把棗樹鋸掉(意思對即可)11.(1)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我和玩伴爬樹比作蝸牛爬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們爬樹的吃力(2)①使用了“尋”、“伸”、“張”、“飛”等動詞②描寫了我們尋棗、摘棗、吃棗的嫻熟過程③表現(xiàn)了棗樹帶給我們的快樂。12.作者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深受李奶奶的影響,表達了對作者對李奶奶的感激之情。(意思對即可)13.①棗樹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全文圍繞“棗樹”展開②標題是文章主要內容,寫了我們兒時圍繞棗樹發(fā)生的事情。③標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通過寫棗樹的回憶,表達了對李奶奶的感激之情和對故鄉(xiāng)與童年時的回憶之情?!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能力。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來看,孤立的單個的句子在語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會與文章整體、所在語段、前后句發(fā)生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同時,從語言連貫的要求來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種關系。因此,我們就可以抓住這些聯(lián)系來分析判斷。結合原文內容,【丁】處前文有“因為棗樹的存在,李奶奶實在被折騰得夠嗆”,后文有“這些事,小伙伴們沒少挨揍”,可以判斷這句話放在【丁】處恰當。故選D?!?0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這類題目的方法是:找出與題目相關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據(jù)題目的要求,找準關鍵詞句,準確概括。根據(jù)圖表中提示,閱讀第③段,“每日午飯過后,大人們躲在屋里不肯出來,我們幾個玩伴則搶陣地似的來到棗樹下,誰先爬上誰就是英雄?!笨筛爬椤拔顼埡?,我們比賽爬棗樹,摘棗吃”;閱讀第⑦段“鄰居李叔叔幾次要把棗樹鋸掉,可李奶奶堅決反對”可概括為:李奶奶為了我們,不讓兒子把棗樹鋸掉?!?1題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言的能力。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首先要判斷運用的修辭手法,結合修辭手法的特點和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分析其表達效果?!跋裎伵K频摹边\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一點點往上挪”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們爬樹不靈活的狀態(tài),表明我們爬樹的吃力。(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言的能力。從詞語運用的角度賞析,首先要找出富有代表性的詞語,再結合語境分析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尋”“伸”“張”“飛”等這些加點詞語是動詞,表現(xiàn)出我們在棗樹上尋棗、摘棗、吃棗的動作,突出棗樹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歡樂,是我們的“樂園”。【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情感的體驗和感知能力。完成此類題目,首先要求學生要正確理解文章的主題,準確把握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和情感,運用簡明的語言,順暢的表達出來。閱讀第⑨段,結合上下文“和藹可親的李奶奶、兒時的玩伴、鄉(xiāng)村的田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成為我心中的羈絆”分析,“李奶奶如北斗,閃耀著我的整個人生”指李奶奶對我們的愛護、慈愛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表達出作者對李奶奶的感激和懷念之情?!?3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標題作用的理解。文章題目往往關聯(lián)文章的中心,意蘊深邃,有豐富的意義,不可只從字面理解。答題技巧:先看標題的本義:(詞語的含義,概括內容、點明對象)。再思考深層含義:①結構;②與主旨的關系;③與人物的關系;④修辭(比喻、擬人、雙關等);⑤表現(xiàn)手法。聯(lián)系文章內容得知,本文圍繞“屋后的棗樹”展開故事,寫我們兒時在棗樹下嬉戲,比賽爬棗樹,摘棗子吃……棗樹是線索,貫穿全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巴甑挠洃洠廊磺逦貟煸跅棙渖稀苯沂玖宋恼碌闹髦?,通過回憶兒時與棗樹的故事,寫李奶奶“李奶奶如北斗,閃耀著我的整個人生”,表達了對李奶奶的感激,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救浚?5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①,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huán)之水,近者猶數(shù)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②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③、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節(jié)選自張孝祥《觀月記》)【注釋】①纖云:一絲云彩。②卻:退去。③閬(làng)風:傳說是仙界昆侖山所謂“三山”之一。14.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念無與為樂者念:_________(2)懷民亦未寢寢:_________(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耳:_________(4)近者猶數(shù)百里猶:_________(5)臨水之觀臨:_________15.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16.兩文都寫到了月亮,【甲】文寫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疽摇课膶懺碌木渥邮恰癬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語句填空)17.【甲】【乙】兩文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請你說說他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敬鸢浮?4.(1).念:考慮,想到(2).寢:睡覺(3).耳:罷了(4).猶:還,尚且(5).臨:靠近15.(1)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2)即使不曾親身到達那里,應該也不過如此而已吧。16.(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月白如晝17.不同點:①甲文作者除了賞月的欣喜外,還表達了貶謫的悲涼和人生的感慨;②乙文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賞月時的閑適恬靜、心曠神怡?!窘馕觥俊?4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句意: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2)句意: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寢:睡覺。(3)句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耳:罷了。(4)句意:最近的陸地離這里也有幾百里。猶:還,尚且。(5)句意:靠近水的景觀。臨:靠近。15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要正確。(1)交橫:縱橫交錯。蓋:大概是。(2)雖:即使。未嘗:不曾。身:親身,親自。如是而止:如此而已?!?6題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篩選。甲文寫月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繪了月光照射下的承天寺庭院中的空明景象。乙文寫月的句子是:月白如晝。月光皎潔,宛若白晝。【17題詳解】本題考查作者思想感情分析。甲文中表達作者思想的感情的句子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伴e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也不愿做一個“閑人”。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我安慰罷了。因此,甲文中的作者感受是有賞月的欣喜,也有被貶的悲涼和人生的感慨。乙文中表達作者思想的感情的句子是: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在這時賞月,沒有人打擾,靜靜地獨享安閑,寫出了作者閑適恬靜、心曠神怡的感受。【點睛】譯文: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乙:我于八月十五路過洞庭湖,天空明朗,沒有一絲云朵,月光皎潔,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內,它高有十仞,四面綠水環(huán)繞,最近的陸地離這里也有幾百里。我把船系在沙洲下面,讓書僮仆役全部退去,登上金沙堆。沙子的顏色一片金黃,和月光爭輝;水猶如玉盤,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積的黃金,光芒四射。微風吹過,頓感一陣涼意,似覺眼花,仿佛到了閬風、瑤臺、廣寒宮等仙境。即使沒有曾經(jīng)親身到達那里,應該也不過如此而已吧??礃幼又星锏脑铝粒拷木坝^,獨往,去人遠,在這里全都完備了??!特寫此文以記述金沙堆觀月情景。三、寫作(55分)18.請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對范仲淹而言,他的責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林則徐而言,他的責任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對辛棄疾而言,他的責任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你對“責任”有怎樣的認識與思考?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咎崾九c要求】(1)自擬題目,自選文體;(2)文中不要出現(xiàn)透露你個人身份的信息;(3)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敬鸢浮坷淖鲆粋€有責任的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簡⒊覀兩钤诟咚侔l(fā)展的21世紀,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必須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學會對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