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鐘山記》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課題:科目:班級:課時:計劃1課時教師:單位:一、設計思路本課程設計以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石鐘山記》為教學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課程內容緊扣課文,結合實際,通過解讀文本、討論交流、拓展延伸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分析本節(jié)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以下核心素養(yǎng):一是文化理解與傳承,通過閱讀《石鐘山記》,讓學生理解古代山水文化,感受作者的情感與審美;二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掌握文言文閱讀技巧;三是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欣賞文言文的文學美,培養(yǎng)文學鑒賞能力;四是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文本解讀,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三、教學難點與重點1.教學重點
-重點一:理解《石鐘山記》的寫作背景和作者情感。通過分析文本,使學生掌握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手法和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重點二: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技巧。例如,通過詞性分析、句式理解、斷句練習等,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教學難點
-難點一: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等,以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難點二:把握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旨思想。這需要學生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理解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難點三: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內涵。例如,石鐘山的文化象征意義,以及作者借此表達的歷史觀和社會觀。四、教學資源-軟硬件資源:多媒體教學設備(投影儀、電腦)、紙質教材《石鐘山記》、文言文字典、筆記本
-課程平臺:學校教學平臺、網(wǎng)絡教育資源平臺
-信息化資源:古代文學相關視頻資料、石鐘山相關歷史圖片、文言文閱讀技巧指導文章
-教學手段: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課堂提問、板書展示五、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環(huán)節(jié)(5分鐘)
1.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一段關于自然山水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觀?這些景觀給你怎樣的感受?”
2.提出問題:結合視頻,提出問題:“如果你們有機會游覽一處自然景觀,你們會選擇哪里?為什么?”
3.引入課題:《石鐘山記》是一篇描繪自然山水的文言文,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感受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感悟。
(二)講授新課(20分鐘)
1.作者介紹(2分鐘):簡要介紹作者蘇軾的生平和文學成就,激發(fā)學生對作者的興趣。
2.文本解讀(15分鐘):
-閱讀文本,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手法,如比喻、擬人等(5分鐘)。
-分析文本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等(5分鐘)。
-探討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旨思想,如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5分鐘)。
3.課堂討論(2分鐘):分組討論,分享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鞏固練習(10分鐘)
1.朗讀練習:讓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停頓、語氣和節(jié)奏,提升文言文朗讀能力。
2.詞語解釋:解釋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僻詞語,如“石鐘山”、“石鐘”、“鐘鳴”等。
3.句子翻譯:翻譯課文中重要的句子,如“石鐘山者,蓋天下之奇山也?!?/p>
(四)課堂提問(5分鐘)
1.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如“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哪些情感?”、“你認為石鐘山有什么特殊的意義?”等。
2.學生回答: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五)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5分鐘)
1.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如蘇軾、漁人等,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強調重點和難點。
(六)課堂拓展(5分鐘)
1.閱讀拓展:推薦學生閱讀蘇軾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
2.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在課外尋找自然景觀,用文言文的形式進行描繪,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教學時長:45分鐘六、教學資源拓展1.拓展資源:
-《蘇軾全集》:通過閱讀蘇軾全集,可以深入了解其文學風格和思想內涵,尤其是蘇軾的山水游記,如《游廬山記》、《游金山寺記》等,有助于學生對比學習。
-《古文觀止》:收錄了許多古代文學名篇,包括山水游記、人物傳記等,是學習文言文和古代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中國山水畫史》:了解古代山水畫的演變過程,可以輔助學生從視覺藝術的角度理解《石鐘山記》中的山水描寫。
-《石鐘山》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資料:研究石鐘山的地理特征、歷史變遷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傳說,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課文背景。
2.拓展建議:
-閱讀蘇軾的其他山水游記,對比《石鐘山記》中的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探討蘇軾的山水審美觀。
-結合《古文觀止》中的其他山水游記,分析古代文人對山水景物的描寫風格和藝術特點。
-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探訪自然,用文言文記敘”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之美,并用文言文記錄下來。
-開展“石鐘山歷史文化講座”,邀請歷史學者或當?shù)匚幕瘜<覟閷W生講解石鐘山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
-布置“古代山水畫鑒賞”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欣賞古代山水畫,體會山水畫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自己的山水游記,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表達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
-開展“蘇軾文學思想研究”小組活動,讓學生深入研究蘇軾的文學思想,撰寫研究報告或舉辦學術討論會。七、教學評價與反饋1.課堂表現(xiàn):
-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次數(shù)、提問頻率以及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通過學生的表情、語言和行動,評估他們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和態(tài)度。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通過提問和回答,檢查學生對《石鐘山記》的理解是否準確、深入。
2.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小組合作效率:評估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分工合作情況,如是否各司其職,是否能夠有效溝通。
-討論內容的質量:分析小組討論的內容是否緊扣課文主題,是否能夠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和觀點。
-小組報告的清晰度:評價小組報告的表達是否清晰、邏輯是否嚴密,是否能夠有效地傳達討論成果。
3.隨堂測試:
-文言文閱讀理解:通過隨堂測試,檢驗學生對文言文基本知識的掌握,如詞性、句式、斷句等。
-文本分析能力:測試學生對《石鐘山記》的分析能力,包括對作者情感、主旨思想、修辭手法的理解。
-文言文翻譯能力:評估學生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檢查其語言表達是否準確、流暢。
4.學生自評與互評:
-學生自評: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反思,評價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包括參與度、學習態(tài)度等。
-學生互評:組織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通過同伴反饋,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成長。
5.教師評價與反饋:
-針對課堂表現(xiàn):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和反饋,鼓勵學生的優(yōu)點,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針對小組討論:教師對小組討論的成果進行評價,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指出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
-針對隨堂測試:教師對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學生的強項和弱點,為后續(xù)教學提供參考。
-針對學習態(tài)度: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對表現(xiàn)出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進行適當引導。
-針對學習效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八、典型例題講解1.例題一:
文中“蓋竹柏影也”一句,解釋“蓋”字的意思。
答案:蓋,相當于“原來”、“本來”,表示對前文所述內容的補充說明。
2.例題二:
文中“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一句,請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答案:月亮從東山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間。
3.例題三:
分析文中“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一句中的修辭手法。
答案:運用了對仗修辭手法,通過“山川之美”和“古來共談”的對稱結構,增強了句子的韻律美和表達效果。
4.例題四:
解釋文中“水落而石出者,蓋為蜉蝣之屬”一句中的“蜉蝣之屬”。
答案:“蜉蝣之屬”指的是蜉蝣這類昆蟲,這里用來比喻事物短暫的存在。
5.例題五:
文中“漁者雖云善游,而未嘗見如此之盛也”一句,分析作者的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智能制造行業(yè)勞動合同年簽管理與創(chuàng)新合同
- 2025年度網(wǎng)絡直播內容著作權轉讓合同
- 2025年度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鏈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車牌借用及車輛租賃與駕駛培訓合同
- 明星對賭協(xié)議2025年度合同解除合同
- 上海臨港:2024年半年度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木工清包工古董家具鑒定與修復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礦物纖維棉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毛竹買賣合同合同范本
- 廈門抵押合同范本
- 讓孩子變成學習的天使——由《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
- 外陰及陰道炎癥
- 球泡檢驗標準
- 公安筆錄模板之詢問嫌疑人(書面?zhèn)鲉局伟舶讣?
- 振動分析基礎講義1
- 記賬憑證匯總表excel模板
- 鄧麗君經(jīng)典歌曲30首簡譜(共33頁)
- 故障診斷技術的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共3頁)
- 園林綠化施工通用表格模板
- 初中《生物》(人教版)實驗目錄表
- 人民檢察院信訪案件終結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