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曾上書光緒帝:“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辮發(fā)與機器不相容也?!薄爸袊鴮捯虏?,長裙雅步而施萬同競爭之世……誠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為要表達的思想是A.進行政治變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B.進行社會風俗的變革,以使中國與世界文明相融合C.進行經濟變革,大力發(fā)展機器生產,以提高生產力D.要求政府下令進行“斷發(fā)易服”,采用漢人裝束2.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一國經濟的波動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等現(xiàn)象,會不可免地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逆機制影響、波及其他國家。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經濟全球化使全球經濟運行的風險上升B.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面臨嚴峻的換戰(zhàn)C.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D.經濟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國維護主權3.下圖呈現(xiàn)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購貨證和購糧證,票證的流行說明我國當時①實行計劃供應體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④城鄉(xiāng)差別逐步擴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1220年,全國工農業(yè)總產值為1.28億元,其中近代工業(yè)產值為2.88億元,手工業(yè)總產值為3.45億元。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資本主義工業(yè)分布極不平衡 B.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比較低C.民族工業(yè)嚴重依賴外國資本 D.民族工業(yè)經濟結構相對合理5.某一人物傳記有如下目錄(部分)。據(jù)此判斷該人物A.實現(xiàn)了科學技術領域的大變革 B.提出了研究意識形態(tài)的新方法C.發(fā)展了物種進化的重要理論 D.被譽為二十世紀的科學偉人6.孫中山早期的民族主義強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1924年《國家建設民族主義》中則提出要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來救國。這一轉變A.突顯了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 B.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開展C.反映了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D.體現(xiàn)了其民族平等的觀念7.現(xiàn)代養(yǎng)生學認為,一個人吃得太多,他就要害病。吃得太多,本來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也變成有害的東西,一個人應當只吃適量的食物。與這一觀點吻合的思想是A.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B.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圣人不期修古,不法???.明代陶宗儀《輟耕錄·貴由赤》:“貴由赤者,快行是也。每歲一試之,以腳力便捷者膺上賞……在大都,則自河西務起程;若上都,則自泥河兒起程。越三時,走一百八十里……先至者賜銀一餅,馀者賜段匹有差?!睂Σ牧戏治稣_的是A.朝廷組織,活動彰顯民族習俗 B.經濟發(fā)展,市民生活豐富多彩C.文人作品,內容夸張不足為信 D.西學東漸,介紹古馬拉松運動9.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第70屆代表大會決定,將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承辦權授予中國的武漢市。武漢市獲得該運動會主辦權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中國洋務運動的重要中心之一B.武昌起義推動了中國社會轉型C.武漢是國民大革命的中心地區(qū)D.武漢會戰(zhàn)彰顯了反法西斯精神10.一份11世紀的教會文獻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任命為主教或院長,教會將不予承認,并剝奪其進人教會的權利。同樣地,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若將主教職或其他神職授予他人,將受到天主的譴責,失去永生的機會。材料說明羅馬教會A.注重與君主協(xié)商教會事務B.嚴禁授予君主與貴族教職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會人事權D.防范教宗與世俗君主貴族合作11.日本統(tǒng)帥部修改的大正時期《帝國軍隊的用兵綱領》中規(guī)定“以中國為敵時,其作戰(zhàn)要領如下:初期目標是,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護帝國權益和日本僑民?!睘榇?,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A.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 B.九一八事變八一三事變C.七七事變一·二八事變 D.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12.“酋邦”是指介于氏族和國家間的早期社會組織,該組織不存在中央管理和權威。據(jù)此,中國史上的“酋邦”出現(xiàn)在A.炎黃時期 B.夏商時期 C.春秋時期 D.戰(zhàn)國時期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階層流動”是指社會成員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位置的變化,包括社會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社會位置的移進或移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經此項制度(注:科舉制)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漸漸門第衰落,整個政府轉移到平民社會手里。……因考試乃一種公開競選,公平無偏濫。寒苦子弟,皆得有應考之可能。又考試內容,全國統(tǒng)一,有助于全國各地文化之融結。按年開科,不斷新陳代謝。此一千年來,中國社會上再無固定之特殊階級出現(xiàn)。——摘編自錢穆《國史新論》(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科舉制的作用。結合所學闡釋科舉制在明清時期的發(fā)展。材料二1801年,英國還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各類城鎮(zhèn),到十九世紀中,城鎮(zhèn)人口已達全國人口半數(shù)。在迅速成長起來的城市中,產生了一個以工資為生的工業(yè)無產階級,與他們同時產生的是英國近代工業(yè)資產階級。商業(yè)資產階級也伴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而壯大起來,他們與工業(yè)資產階級共同組成了“中間階級”的核心和主力。到三十年代,英國整個社會已經明顯地重新分裂組合為三大主要的對立力量:土地貴族、“中間階級”和下層工資勞動者。作為“中間階級”的工商業(yè)資產階級是力量成長對快的集團,工商業(yè)形式的資本相對于土地資本的優(yōu)越性已經日益顯現(xiàn)?!獡?jù)潘潤涵、張執(zhí)中《工業(yè)革命與英國社會的近代化》(2)據(jù)材料二概括英國社會階層變化的表現(xiàn)。結合所學指出這種變化給英國政治進程帶來的影響。材料三《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主編陸學藝教授認為:“當代中國經歷了五次結構性的社會大流動: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國社會階級階層關系的重塑,這種重塑實際上意味著原有階級階層關系和位序結構的徹底顛覆。……第四次是1978年至1991年社會分化與流動模式的轉換,不僅原來的階層發(fā)生了分化,新的階層也開始出現(xiàn)。第五次是1992年以來新的社會階層結構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種由十個主要基于職業(yè)的社會階層組成的新階層結構,在該結構中,不同階層所處的等級位序也初步被確立起來?!保?)據(jù)材料三舉出一例影響第一次社會大流動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簡述這一事件如何重塑“社會階級階層關系”。分析后兩次社會大流動反映了怎樣的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社會發(fā)展與社會階層流動的關系”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9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取消部分專業(yè)經濟部門,有的改為經濟實體。有的改為行業(yè)總會。保留和新建了一些綜合經濟部門,如組建了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開發(fā)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國稅局和地稅局等。經過改革,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由原先68個調整為59個,各部門人員精簡平均為20%左右。省自治區(qū)黨政機構由平均76個減為56個,直轄市黨政機構由平均101個成為73個,市地縣的黨政機構人員約減少200萬,占原有行改編制的23%。但是相當一些政府機關人員轉入事業(yè)單位后仍然繼續(xù)依靠國家財政吃飯,致使吃財政的人數(sh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苤緩?、曾云燕《新時期中國政府機構改革的歷史回顧》(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93年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史背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1993年我國政府機構改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康有為希望通過服飾和發(fā)飾的變革來適應工業(yè)化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中國和世界文明的融合,B正確;材料未涉及政體的變革,A排除;康有為主張的是政治改良,C排除;D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B。2、A【解析】

據(jù)材料“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一國經濟的波動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等現(xiàn)象,會不可免地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逆機制影響、波及其他國家”可知,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一國經濟的波動,會不可避免地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逆機制影響、波及其他國家,這說明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故A正確;材料只是強調“一國經濟的波動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等現(xiàn)象,會不可免地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逆機制影響、波及其他國家”,沒有體現(xiàn)“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B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經濟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國維護主權”的說法,CD與材料無關?!军c睛】通貨緊縮:指縮減流通中的紙幣數(shù)量以提高貨幣的購買力3、A【解析】

票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票證說明當時實行計劃供應,由于生活用品短缺,必須實行計劃供應,同時體現(xiàn)出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①②③正確;當時城鄉(xiāng)都實行計劃供應,不存在城鄉(xiāng)差別擴大,排除④,選擇A項正確。4、B【解析】

材料“全國工農業(yè)總產值為1.28億元,其中近代工業(yè)產值為2.88億元”反映中國近代工業(yè)產值所占全國工農業(yè)總產值比重較低,表明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比較低。B正確;材料反映的近代工業(yè)產值比重低,不涉及分布平衡與否,A錯誤;材料未涉及民族工業(yè)對外國資本的依賴,C錯誤;依據(jù)所學可知,近代民族工業(yè)輕工業(yè)比重高,重工業(yè)比重低且發(fā)展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D錯誤。故選B。5、C【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因不喜歡學醫(yī)有過“‘平庸’的學生”時期,參加“普林尼學會”的活動發(fā)展了興趣、乘坐貝格爾號軍艦進行了環(huán)球考察,并在牛津大學等地參加了激烈的學術爭論等是達爾文的經歷,他發(fā)展了物種進化的重要理論,C項正確;達爾文創(chuàng)立的進化論不是技術領域的變革,A項錯誤;達爾文研究的是生物學理論,他并沒有提出研究意識形態(tài)的新方法,B項錯誤;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fā)表于1859年,即十九世紀中期,D項錯誤。6、B【解析】

材料表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獲得了發(fā)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是國共合作的基礎,因此這一轉變推動國民大革命的開展。B正確;材料突顯的是民族救國,而不是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A排除;不能因為民族精神來救國就得出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結論,C排除;材料未體現(xiàn)民族平等的觀念,D排除。故選B。7、C【解析】

“吃得太多,本來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也變成有害的東西”體現(xiàn)的是矛盾是相互轉化的,這是道家樸素的辯證思想,結合所學可知,C項是道家思想,故C項正確;AB是儒家,D項是法家,都不符合題意。8、A【解析】

每年在上都、大都一帶進行的長距離賽跑“貴由赤”,參賽者“膺上賞”,得“賜銀一餅”等,體現(xiàn)了元政府組織“貴由赤”,彰顯蒙古民族習俗,A項正確;定期在大都和上都一帶進行賽跑,獲勝者得“上賞”和“賜銀”,不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和市民生活“豐富”的體現(xiàn),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運用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夸張”手法,C項錯誤;“走一百八十里”與馬拉松42.19公里的賽程不符,D項錯誤。9、D【解析】

武漢市獲得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承辦權,是基于其在世界軍事領域中的重大國際影響力,武漢會戰(zhàn)符合該條件,故D項正確;A強調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B強調武昌起義對中國社會轉型的作用,C強調在國民大革命中的影響,三者都不能體現(xiàn)武漢市在國際軍事領域的影響力,排除A、B、C。10、C【解析】

依據(jù)材料“任何人接受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任命為主教或院長,教會將不予承認,并剝奪其進人教會的權利”“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若將主教職或其他神職授予他人,將受到天主的譴責,失去永生的機會”來看,教會這么做主要就是為了避免世俗權力干涉教會內部事務。故答案為C項。A項材料未體現(xiàn)出與君主協(xié)商解決教會事務,排除;B項材料只是說明對私自干涉教會事務的君主、貴族處罰,并非針對所有的君主、貴族,以偏概全,排除;D項材料未體現(xiàn)出二者的合作,排除。11、D【解析】

七七事變是日本1937年制造的侵略中國北平的事件,與題干中的“占領華北要地”符合,八一三事變是1937年日本制造的侵略上海的事件,與題干中的“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相符合,故D正確;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在1931年,是日本進攻東北,與材料“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護帝國權益和日本僑民”相矛盾,故AB錯誤;1932年日本發(fā)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但是《帝國軍隊的用兵綱領》是1936年頒布的,C錯誤。12、A【解析】

酋邦“介于氏族和國家間的早期社會組織,該組織不存在中央管理和權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炎黃傳說時代處于氏族部落聯(lián)盟時期,符合酋邦特征,A正確;夏商、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已經進入國家階段,具備了權威,排除B、C、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作用:為平民階層提供了參政機會;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國家權力向平民階層轉移;有利于全國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權階級的形成。發(fā)展: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以八股取士,制度日益僵化;逐漸失去選拔人才功能,成為社會進一步發(fā)展的桎硞。(2)特點: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向產業(yè)工人轉變;工商業(yè)資產階級不斷壯大;土地貴族相對衰落。影響:進行1832年議會改革,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進一步完善。(3)【示例1】政治事件: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簡述:三大改造消滅了私有制,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建立起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臼纠?】政治事件:新中國成立簡述:新中國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建立起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政權。體制轉軌: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社會轉型:從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轉型,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4)一定的社會階層流動狀況是與該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政治進步程度相聯(lián)系的。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會促使社會階層流動。有序的社會階層流動推動社會的進步,盲目的社會階層流動或階層固化則會阻礙社會的進步?!窘馕觥?/p>

(1)根據(jù)“中國社會上再無固定之特殊階級出現(xiàn)”并結合所學從為平民階層提供了參政機會;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國家權力向平民階層轉移;有利于全國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權階級的形成等方面概括科舉制的作用。明清時期科舉制的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主要是實行八股取士,日益僵化,逐漸失去選拔真正人才的作用。(2)根據(jù)“產生了一個以工資為生的工業(yè)無產階級,與他們同時產生的是英國近代工業(yè)資產階級。商業(yè)資產階級也伴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而壯大起來”可知英國英國社會階層變化的表現(xiàn)主要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工商業(yè)資產階級壯大,土地貴族衰落。隨著工商業(yè)資產階級的壯大,他們逐漸要求獲取更多的政治權利,因此這種變化給英國政治進程帶來的影響主要是進行了1832年議會改革,資產階級代議制進一步完善。(3)根據(jù)“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國社會階級階層關系的重塑”并結合所學可知影響第一次社會大流動的歷史事件有三大改造。三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