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體格檢查要點》課件_第1頁
《胸部體格檢查要點》課件_第2頁
《胸部體格檢查要點》課件_第3頁
《胸部體格檢查要點》課件_第4頁
《胸部體格檢查要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胸部體格檢查要點胸部體格檢查是臨床醫(yī)學中的重要基礎技能,對于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具有關鍵意義。通過系統(tǒng)化的檢查方法,醫(yī)生能夠收集到豐富的臨床信息,為疾病的早期發(fā)現和準確診斷提供依據。本課件將系統(tǒng)介紹胸部體格檢查的各項要點,包括檢查準備、解剖基礎、檢查方法以及常見異常體征的識別。通過掌握這些檢查要點,醫(yī)學生和臨床醫(yī)生能夠提高胸部檢查的準確性和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yī)療服務。目錄引言與準備工作胸部體格檢查的重要性及檢查前的必要準備解剖基礎胸廓構成、肺部解剖、心臟解剖及胸部體表標志檢查方法與技巧望、觸、叩、聽診的具體操作及判讀要點系統(tǒng)檢查與案例分析引言:胸部體格檢查的重要性疾病早期發(fā)現通過胸部體格檢查可及早發(fā)現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初期征象,為早期干預提供依據。許多疾病如肺炎、氣胸、心力衰竭等在早期階段就可通過細致的體格檢查發(fā)現異常。診斷價值胸部體格檢查能夠提供直接的臨床證據,對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某些疾病特有的體征對疾病的確診具有決定性作用,如典型的濕啰音、胸膜摩擦音等。臨床技能基礎胸部體格檢查是醫(yī)學臨床技能的基礎部分,也是醫(yī)生必須熟練掌握的核心能力。它不僅體現醫(yī)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是建立醫(yī)患信任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準備工作檢查環(huán)境準備確保安靜、溫暖、光線充足的檢查環(huán)境,保障患者隱私,準備必要的檢查設備如聽診器、卷尺等?;颊邷蕚湎蚧颊呓忉寵z查目的和流程,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協助患者脫去上衣但注意保護隱私。醫(yī)生準備洗手消毒,佩戴必要的防護裝備,調整聽診器,確保心態(tài)平和,尊重患者的感受。檢查環(huán)境溫度保持室溫適宜(22-25℃),避免患者因寒冷而發(fā)生肌肉緊張或顫抖光線充足的自然光或燈光照明,便于觀察皮膚顏色、胸廓形態(tài)等細節(jié)安靜保持環(huán)境安靜,減少外部噪音干擾,利于聽診時辨別細微的聲音變化隱私使用屏風或簾子隔開,確?;颊唠[私得到充分保護,減輕患者緊張情緒患者準備充分溝通向患者詳細解釋檢查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獲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脫去上衣請患者脫去胸部以上的衣物,保留內衣,同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和保暖體位準備根據檢查需要,指導患者采取適當體位,如端坐位、仰臥位或側臥位放松狀態(tài)引導患者放松身心,避免緊張導致的肌肉緊繃或呼吸改變影響檢查結果醫(yī)生準備手部清潔檢查前嚴格洗手消毒,必要時戴手套,預防交叉感染并尊重患者2設備準備準備好聽診器、尺子、標記筆等必需的檢查工具,確保設備功能正常心理準備保持專注的狀態(tài),排除干擾因素,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知識準備回顧檢查相關的解剖結構和生理知識,明確檢查重點和可能的異常表現二、胸部解剖結構回顧胸廓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軟骨和胸骨組成,形成保護胸腔內臟器官的骨性框架。胸廓的形態(tài)和運動直接影響呼吸功能。肺部肺位于胸腔兩側,右肺分為上、中、下三葉,左肺分為上、下兩葉。肺的主要功能是氣體交換,通過氣管、支氣管和肺泡系統(tǒng)完成。心臟心臟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是由心肌構成的中空器官,分為四個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臟負責泵血并維持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胸廓的構成胸椎胸廓后壁由12個胸椎組成,每個胸椎與相應的肋骨相連。胸椎具有一定的活動度,參與軀干的運動并支持胸廓結構。肋骨12對肋骨構成胸廓的側壁,上部7對為真肋,直接與胸骨相連;8-10對為假肋,通過肋軟骨與上方肋骨連接;11-12對為浮肋,前端游離。胸骨胸骨位于胸廓正中前部,分為柄、體和劍突三部分。胸骨是胸廓前壁的中心支撐結構,也是進行心前區(qū)檢查的重要參照物。肺部解剖1肺尖和肺底肺尖位于鎖骨上,肺底貼附于膈肌2肺葉右肺三葉(上、中、下),左肺兩葉(上、下)3氣管和支氣管氣管分為左右主支氣管,進一步分支至各肺段4肺泡氣體交換的基本功能單位,約3億個心臟解剖心臟位于胸腔中縱隔內,約2/3位于胸骨左側,1/3位于右側。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可在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觸及。心臟分為四個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過四個瓣膜調節(jié)血流方向: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三、胸部體表標志垂直線胸骨中線、鎖骨中線、腋前線、腋中線、腋后線和脊柱旁線水平線鎖骨線、胸骨角線、乳線和肋緣線骨性標志鎖骨、胸骨、肋骨、肋間隙和肩胛骨功能定位用于定位心臟聽診區(qū)、肺葉界限和胸膜反射線前胸部體表標志7垂直標志線前胸部包括胸骨中線、左右鎖骨中線、左右腋前線、左右腋中線等重要垂直標志線4水平標志線包括鎖骨上窩、胸骨角(路易氏角,第2肋軟骨連接處)、乳線和肋緣線6肋間隙第一肋間隙位于第一與第二肋骨之間,依次類推。肋間隙是胸部定位的重要參考后胸部體表標志垂直標志線后胸部的垂直標志線包括脊柱中線、左右肩胛線、左右脊柱旁線和左右腋后線。這些標志線有助于定位后胸部的解剖結構,特別是在肺部聽診和叩診時。水平標志線重要的水平標志包括頸7棘突(最突出的頸椎棘突)、胸3棘突(對應肩胛骨上角)、胸7棘突(對應肩胛骨下角)以及胸12棘突(對應第12肋)。這些標志有助于確定脊柱節(jié)段和相應肋骨位置。骨性標志肩胛骨是后胸部重要的骨性標志,包括肩胛上角、肩胛下角和肩胛岡。肩胛骨下角大約對應第七肋骨,是評估肺下界的重要參考點。脊柱棘突也是重要的觸診標志。重要體表標志定位心尖搏動通常位于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厘米處肺尖位于鎖骨上窩,超出鎖骨上緣約3-4厘米肺下界(前)右側鎖骨中線第6肋,左側鎖骨中線第8肋肺下界(側)腋中線第8肋,腋后線第10肋肺下界(后)第10胸椎棘突水平心臟濁音界右側胸骨右緣,上胸骨第3肋軟骨,左側心尖區(qū)四、胸部檢查方法概述望診通過視診觀察胸廓形態(tài)、呼吸運動、皮膚變化等觸診通過手感評估胸部組織質地、震顫、搏動等叩診通過叩擊判斷組織密度、確定臟器邊界聽診通過聽診器辨別呼吸音、心音及其異常望診觀察內容胸廓形態(tài)及對稱性呼吸運動幅度及對稱性皮膚顏色、血管分布及異常隆起乳房形態(tài)及對稱性觀察方法正位、側位、俯位全面觀察充分暴露檢查區(qū)域由上至下、由前及后系統(tǒng)觀察對比觀察左右兩側差異注意事項保持良好光線調整合適的觀察距離和角度注意觀察細微變化保護患者隱私觸診觸診前準備溫暖雙手,告知患者觸診過程,指導患者采取合適體位基本觸診技巧使用手掌或指腹輕柔觸摸,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方向,應系統(tǒng)化進行重點觸診內容皮膚溫度、組織質地、語顫、胸廓活動度、心尖搏動、胸壁壓痛及異常隆起異常體征識別觸覺增強或減弱、異常搏動、皮下捻發(fā)感、皮下氣腫等叩診叩診技巧將左手中指緊貼患者胸壁,右手中指彎曲,以指端叩擊左手指關節(jié),叩擊動作應來自腕關節(jié),力度適中且一致。叩診時應保持節(jié)奏均勻,注意區(qū)分不同部位的叩診音。叩診音類型正常肺區(qū)呈清晰的肺鳴音,實質化區(qū)域呈濁音,氣體積聚區(qū)域呈鼓音,肺氣腫呈過清音。通過比較不同區(qū)域的叩診音,可確定器官邊界和識別病變性質。叩診路徑叩診應遵循系統(tǒng)化路徑,通常從上到下,從正常區(qū)到可疑區(qū),并對稱比較。特別注意肺下界、心界、肝臟上界等重要結構的邊界叩診,需要標記并記錄。聽診聽診器的使用選擇適當的聽診器膜面或鐘面,緊貼皮膚但不宜過壓1肺部聽診系統(tǒng)聽取各肺野呼吸音,辨別正常與異常呼吸音心臟聽診在各瓣膜聽診區(qū)依次聽取心音及可能的雜音聽診路徑遵循對稱、系統(tǒng)的路徑,先上后下,先正常區(qū)后可疑區(qū)五、胸廓檢查胸廓檢查的意義胸廓形態(tài)反映肺部和胸腔的發(fā)育狀況,可提示先天或后天的胸廓異常。胸廓形態(tài)變化與多種疾病相關,如肺氣腫、肺纖維化、脊柱側彎等。系統(tǒng)的胸廓檢查是胸部體格檢查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檢查內容胸廓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胸廓形態(tài)觀察(前后徑與橫徑比例)、胸廓對稱性評估、胸廓活動度檢查以及常見胸廓畸形的識別。檢查中需要結合望診和觸診方法,從多角度全面評估。檢查方法檢查時應讓患者上身裸露,站立或坐位進行。醫(yī)生應從前、后、側方觀察胸廓,并可測量前后徑與橫徑比值。通過雙手觸摸評估胸廓活動度和對稱性,必要時測量胸廓周徑。胸廓形態(tài)觀察正常成人胸廓呈橢圓形,前后徑與橫徑比例約為1:2(兒童約為2:3)。前胸稍隆起,后背較平,兩側對稱。觀察時應注意胸廓的整體形態(tài)、肋骨走向、肋間隙寬度以及胸骨和脊柱的位置。胸廓形態(tài)異常包括桶狀胸(前后徑增大,常見于肺氣腫)、扁平胸(前后徑減小,常見于肺結核)、雞胸(胸骨向前突出)和漏斗胸(胸骨凹陷)等。胸廓對稱性評估1視診評估從正面、背面和上方觀察兩側胸廓高低、肩胛骨位置、肋間隙寬度是否對稱。注意觀察靜態(tài)和呼吸時的動態(tài)變化。2觸診評估將雙手對稱放置于患者胸前或后背,評估兩側胸廓擴張的一致性。深呼吸時感受兩側胸壁運動的對稱性和幅度。3測量評估必要時使用軟尺測量兩側胸廓周徑,吸氣和呼氣時分別測量,記錄擴張差值并比較左右差異。正常呼吸時左右胸廓擴張應基本對稱。4異常識別胸廓不對稱常提示單側肺病變(如氣胸、胸腔積液、肺不張)、脊柱側彎或胸壁畸形,應進一步評估病因。胸廓畸形識別桶狀胸前后徑增大,接近橫徑,肋間隙擴大,肋骨水平位,常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氣腫患者。通常伴有呼吸困難、憋氣。漏斗胸胸骨下部向內凹陷,嚴重時可壓迫心肺,影響心肺功能。多為先天性,也可能與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雞胸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雞胸,常伴隨肋骨前端下陷??梢娪谪E病、脊柱側彎或先天性發(fā)育異常。脊柱側彎胸脊柱側彎導致的胸廓變形,背部可見一側隆起,肩胛高低不平,嚴重者可影響呼吸功能。六、胸壁檢查皮膚檢查觀察胸壁皮膚顏色、質地、完整性、淺表血管和疤痕等。注意是否有紫紺、黃疸、紅斑、靜脈曲張或蜘蛛痣等異常表現。軟組織檢查觸診胸壁軟組織,評估有無壓痛、腫塊、皮下氣腫或局部溫度異常。特別關注胸壁腫塊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動度和壓痛情況。骨骼檢查觸診肋骨、胸骨和鎖骨,檢查骨性結構是否完整、穩(wěn)定。評估有無骨折、畸形或壓痛點,尤其關注胸骨角和肋軟骨連接處?;顒佣仍u估評估胸壁運動的幅度、對稱性和限制情況。觀察深呼吸時胸壁擴張受限的區(qū)域,可能提示局部病變或疼痛部位。胸壁視診正常胸壁表現正常胸壁皮膚顏色均勻,與周圍皮膚一致,無明顯隆起或凹陷。皮膚紋理清晰,彈性良好。淺表靜脈通常不明顯,胸壁無異常搏動。呼吸時胸壁運動對稱,幅度適中。正常胸壁無局部隆起或凹陷變形。異常視診表現胸壁異常視診表現包括:局部隆起(如腫瘤、胸壁疝),局部凹陷(如手術后),胸壁皮膚紅腫(炎癥),瘢痕(手術或外傷史),胸壁皮下靜脈怒張(上腔靜脈阻塞),局部皮膚色素改變,以及呼吸運動不對稱等。視診方法胸壁視診應從多角度進行:正面觀、側面觀和俯視角度。充分暴露檢查區(qū)域,保證光線充足。觀察時應系統(tǒng)化,從上至下,從中央至兩側,靜態(tài)觀察與動態(tài)觀察(呼吸時)相結合。胸壁觸診觸診步驟胸壁觸診應系統(tǒng)進行,先用手掌輕捫全胸壁,感受溫度、質地和整體情況,再用指尖進行局部精細觸診,特別是對可疑區(qū)域。觸診力度應由輕到重,注意患者的反應,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溫度與質地評估胸壁皮膚溫度是否均勻,有無局部熱感(提示炎癥)或冷感(循環(huán)障礙)。同時感受組織質地,正常胸壁觸感均勻有彈性,異??杀憩F為硬結、水腫或捻發(fā)感(皮下氣腫)。壓痛評估系統(tǒng)觸壓胸壁各區(qū)域,特別是肋骨、肋軟骨和胸骨。記錄壓痛點的精確位置、范圍和程度。肋軟骨壓痛常見于肋軟骨炎,肋骨壓痛可見于骨折或轉移瘤。胸壁異常體征皮下氣腫觸診時有捻發(fā)感,由空氣進入皮下組織所致,常見于氣胸、縱隔氣腫或胸部手術后胸壁腫塊可能是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或炎性腫塊,需評估大小、硬度、邊界、活動度和壓痛肋間神經痛沿肋間走行的帶狀疼痛,多為單側,常有明確壓痛點,與呼吸活動相關胸壁畸形包括雞胸、漏斗胸等,可導致胸壁不對稱和活動受限肋軟骨炎肋軟骨處壓痛明顯,多見于胸骨旁,常誤診為心臟疾病肋骨骨折局部壓痛、骨擦音和活動痛,深呼吸時疼痛加重七、呼吸運動檢查呼吸頻率測定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計數患者一分鐘內的呼吸次數。成人正常呼吸頻率為16-20次/分鐘,老年人和兒童有所不同。呼吸深度評估觀察胸廓擴張幅度和腹部起伏程度,評估呼吸深度??捎秒p手放置于胸壁或測量胸圍差值進行客觀評估。呼吸節(jié)律觀察注意呼吸的規(guī)律性和節(jié)律特點,識別異常呼吸模式如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等。呼吸類型判斷區(qū)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正常男性多為腹式呼吸,女性多為胸式呼吸。病理狀態(tài)下呼吸類型可發(fā)生改變。呼吸頻率評估16-20正常成人每分鐘呼吸次數,平靜狀態(tài)下測量30-40嬰幼兒每分鐘呼吸次數,年齡越小頻率越快>30呼吸急促成人每分鐘呼吸超過30次,提示呼吸系統(tǒng)或代謝異常<12呼吸緩慢每分鐘呼吸次數低于12次,可見于藥物影響或中樞抑制呼吸深度評估視診評估觀察胸廓擴張和腹部起伏的幅度,評估呼吸的深度。正常呼吸時胸廓擴張約為1.5-3cm。淺表呼吸時胸廓擴張幅度減小,深呼吸時擴張幅度增大。視診時應同時觀察胸部和腹部的運動情況。觸診評估將雙手分別放在胸前和胸后對應位置,或放在兩側胸壁相同位置,感受呼吸時胸廓擴張的幅度和對稱性。深呼吸時正常胸廓擴張度應對稱且幅度適中,異??杀憩F為局部或全面的擴張受限。測量評估使用軟尺測量胸廓周徑,分別在最大吸氣和最大呼氣時測量,記錄差值。正常成人胸圍差值約為5-7cm。胸圍差值減小提示呼吸功能受限,如肺纖維化、胸膜粘連等。呼吸節(jié)律評估正常呼吸節(jié)律正常呼吸節(jié)律規(guī)律均勻,吸氣和呼氣時間比約為1:2,呼吸間隔均等。成人安靜狀態(tài)下呼吸深度和頻率保持相對穩(wěn)定,無明顯波動。評估時應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避免意識控制影響。潮式呼吸呼吸深淺交替出現,呈現周期性波動,呼吸頻率通常增快。多見于嚴重腦損傷、顱內壓增高和腦干病變患者。潮式呼吸是重要的神經系統(tǒng)體征,提示病情嚴重,需要緊急處理。Cheyne-Stokes呼吸呼吸逐漸加深加快,然后逐漸變淺變慢,甚至出現短暫呼吸暫停,周而復始。多見于嚴重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和腦損傷。這種呼吸模式常提示預后不良。呼吸模式異常呼吸急促(Tachypnea)呼吸頻率增快(>20次/分),常見于發(fā)熱、疼痛、焦慮或肺部疾病呼吸緩慢(Bradypnea)呼吸頻率減慢(<12次/分),見于藥物作用、代謝異?;蛑袠幸种坪粑畲?Hyperpnea)呼吸深度增加,見于運動、酸中毒或代償性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困難(Dyspnea)主觀呼吸不適感,可見于多種心肺疾病,常伴輔助呼吸肌參與不規(guī)則呼吸呼吸節(jié)律不規(guī)則,可見于顱腦疾病或臨終狀態(tài)八、肺部檢查肺部聽診最具信息量的檢查步驟肺部叩診評估肺內氣體和實質狀態(tài)肺部觸診檢查語顫和胸壁活動肺部視診觀察呼吸運動和胸廓形態(tài)肺部叩診技巧1叩診前準備讓患者采取合適體位,放松呼吸。叩診前先熟悉基本解剖位置,明確叩診路線。告知患者保持安靜呼吸,不要刻意深呼吸或屏氣。2基本叩診方法左手中指指腹平貼胸壁,右手中指指端彎曲成直角,由腕關節(jié)發(fā)力輕快叩擊左中指指關節(jié)。力度適中,叩擊動作干脆利落,保持節(jié)奏均勻。3叩診順序按系統(tǒng)順序進行:先前胸,后背部,左右對稱比較。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側。特別注意左右對稱區(qū)域的叩診音差異。4肺下界叩診采用由濁音區(qū)向肺鳴音區(qū)逐步叩診的方法確定肺下界。叩診點間隔1-2cm,記錄并比較左右肺下界位置差異。肺部叩診音辨別正常肺鳴音清音,低調,共鳴感,多在正常含氣肺組織區(qū)濁音聲音低沉短促,無共鳴感,見于肺實變、胸腔積液過清音音調高,共鳴感強,較正常肺鳴音更響亮,見于肺氣腫鼓音如同鼓聲,音調低,共鳴感強,見于氣胸或大空洞實音叩之幾乎無聲,如叩大腿,見于大量胸腔積液帶濁音介于肺鳴音和濁音之間,見于輕度肺實變或少量胸腔積液肺部聽診要點聽診準備調整聽診器膜面/鐘面,向患者解釋聽診過程,指導患者用口呼吸,避免雜音干擾聽診器放置聽診器膜面緊貼皮膚但不過壓,避開骨性結構和多毛區(qū)域,聽診時患者保持深呼吸聽診路徑從上到下,左右對比,前胸、側胸和后背系統(tǒng)聽診,特別注意肺底和腋下區(qū)域重點內容辨別呼吸音類型(正常/支氣管/肺泡性呼吸音),識別是否有異常呼吸音和附加音正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主要在肺周邊區(qū)域聽到,特點是吸氣音大于呼氣音,吸氣音柔和似"颯颯"聲,呼氣音短而弱,呼吸音相位比約為3:1。肺泡呼吸音主要反映外周肺組織通氣情況,當肺實變或胸腔積液時可減弱或消失。支氣管呼吸音正常在氣管和主支氣管處聽到,特點是吸氣和呼氣音幾乎等長等強,有明顯間歇,呼吸音粗糙似"呼呼"聲。當外周肺組織實變時,支氣管呼吸音可傳導至原本應為肺泡呼吸音的區(qū)域,成為重要的病理體征。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在肺尖、肩胛間區(qū)等處聽到,介于支氣管和肺泡呼吸音之間,吸氣音略強于呼氣音,但呼氣音較肺泡呼吸音更明顯。這是正常的過渡性呼吸音,需與病理性支氣管呼吸音相區(qū)別。異常呼吸音支氣管呼吸音異位在正常應聞及肺泡呼吸音的區(qū)域出現支氣管呼吸音,提示該區(qū)域肺組織實變。常見于肺炎、肺結核、肺不張等疾病,是肺實質病變的重要體征。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呼吸音強度減弱或完全消失,可見于氣胸、胸腔積液、嚴重肺氣腫、胸膜增厚或肺不張。需結合病史和其他體征綜合判斷原因。呼吸音延長主要表現為呼氣相延長,常見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阻塞性肺疾病。嚴重時可聽到明顯的哮鳴音。混合呼吸音不同類型呼吸音在同一區(qū)域混合出現,或呈現出不典型特征,常提示復雜病變或多種病理過程并存。啰音的識別與分類濕啰音氣流通過含液體的氣道產生的泡沫音,按音調分為大、中、小濕啰音哮鳴音氣流通過狹窄氣道產生的哨聲樣音,多見于哮喘發(fā)作干啰音氣流通過含少量分泌物的氣道產生的爆裂音,見于早期肺炎等3胸膜摩擦音胸膜增厚或粗糙導致的摩擦聲,多與呼吸同步九、心臟檢查心前區(qū)視診觀察心前區(qū)搏動、心尖搏動、異常搏動心臟觸診觸摸心尖搏動、心前區(qū)震顫、心臟沖擊波心界叩診確定心臟濁音界范圍、評估心臟大小心音聽診聽取各瓣膜區(qū)的心音、辨別雜音和額外心音心前區(qū)視診心尖搏動正常人心尖搏動位于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厘米處,表現為限局性、輕微的節(jié)律性隆起。心尖搏動異??梢娪谛呐K擴大、心肌收縮力增強或心包炎等情況。心前區(qū)異常搏動觀察心前區(qū)其他部位是否有異常搏動,如胸骨左緣第2-3肋間的主動脈搏動,肺動脈區(qū)搏動,或右心室增大引起的胸骨左緣下部搏動。心前區(qū)形態(tài)注意心前區(qū)是否存在局部隆起、凹陷或手術疤痕。心臟長期擴大可導致心前區(qū)隆起,特別是在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中更為明顯。觀察方法視診應在良好光線下進行,可從患者的正面、側面和俯視角度觀察。讓患者平臥或左側臥位45°,有助于更好地觀察心尖搏動。心尖搏動的觸診定位將手掌輕放在心前區(qū),尋找最強搏動點,通常位于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厘米處評估范圍用指尖精確感受心尖搏動范圍,正常不超過2厘米,擴大提示心室擴大或肥厚評估強度感受搏動力度,分為減弱、正?;蛟鰪姡鰪娨娪诟哐獕?、貧血或甲亢評估性質感受搏動的時間和性質,正常為收縮期短促搏動,抬舉型提示容量負荷增加心界叩診心界叩診是確定心臟大小的重要方法。正常心界包括:右心界在胸骨右緣,上心界在第三肋軟骨連線,左心界在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叩診時應從清音區(qū)向濁音區(qū)進行叩擊,記錄濁音開始的位置。心臟擴大時,心濁音界向各個方向擴展,右心界可超過胸骨右緣,左心界可超過鎖骨中線。心音聽診部位二尖瓣區(qū)位于心尖部,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厘米處。是聽取二尖瓣關閉音和二尖瓣反流雜音的最佳位置。三尖瓣區(qū)位于胸骨左緣第4-5肋間隙。主要聽取三尖瓣關閉音和三尖瓣反流雜音。主動脈瓣區(qū)位于胸骨右緣第2肋間隙。主要聽取主動脈瓣關閉音和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雜音。肺動脈瓣區(qū)位于胸骨左緣第2肋間隙。主要聽取肺動脈瓣關閉音和肺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雜音。心音聽診要點1聽診環(huán)境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減少外界噪音干擾?;颊邞潘?,采取適當體位:平臥、左側臥或坐位,根據需要調整。2聽診器選擇低頻心音(如舒張期雜音、S3、S4)使用鐘面,高頻心音(如收縮期雜音、瓣膜關閉音)使用膜面。膜面壓力適中,鐘面輕壓。3系統(tǒng)聽診按順序依次聽診:二尖瓣區(qū)→三尖瓣區(qū)→主動脈瓣區(qū)→肺動脈瓣區(qū)→Erb點(胸骨左緣第3肋間隙)。每個區(qū)域聽取至少一個完整心動周期。4特殊體位必要時采用特殊體位增強特定心音:左側臥位增強二尖瓣區(qū)心音,前傾坐位增強主動脈瓣區(qū)心音,平臥抬腿增強三尖瓣區(qū)心音,深吸氣后屏氣有助于分辨心音。心臟雜音的識別收縮期雜音出現在S1-S2之間,常見于瓣膜狹窄(如主動脈瓣、肺動脈瓣狹窄)或瓣膜關閉不全(如二尖瓣、三尖瓣關閉不全)舒張期雜音出現在S2-S1之間,常見于瓣膜狹窄(如二尖瓣、三尖瓣狹窄)或瓣膜關閉不全(如主動脈瓣、肺動脈瓣關閉不全)連續(xù)性雜音跨越S2,收縮期和舒張期都有,如動脈導管未閉、動靜脈瘺等雜音分級分為6級:Ⅰ級(極輕)、Ⅱ級(輕)、Ⅲ級(中等)、Ⅳ級(較響,有震顫)、Ⅴ級(響亮)、Ⅵ級(極響,不需聽診器可聞)雜音特性描述需描述雜音的時相、部位、傳導方向、強度和音調特點(如粗糙、柔和、高調、低沉等)十、乳房檢查視診評估檢查乳房大小、對稱性、皮膚變化和乳頭狀態(tài),分別在患者雙臂自然下垂、上舉和前屈時觀察觸診準備向患者解釋觸診過程,請患者平臥,肩下墊小枕頭,同側手臂上舉過頭系統(tǒng)觸診采用指腹輕、中、重三種力度,按象限或螺旋方式系統(tǒng)觸診整個乳房組織淋巴結檢查檢查腋窩、鎖骨上下和胸骨旁淋巴結,評估大小、硬度、活動度和壓痛乳房視診視診體位乳房視診應在良好光線下進行,觀察患者三種不同體位下的乳房情況:①雙臂自然下垂;②雙臂上舉過頭;③雙手叉腰前傾或雙手用力按壓髖部。這三種體位可充分展示乳房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變化。視診內容視診重點包括:乳房大小和對稱性;乳房輪廓和位置;皮膚顏色、質地和血管分布;皮膚凹陷、橘皮樣改變或潰瘍;乳頭位置、方向和有無回縮;乳暈顏色和形態(tài);乳頭溢液情況;視診時還應注意觀察胸壁與乳房的關系。異常表現常見異常包括:乳房明顯不對稱(大于生理性差異);局部隆起或凹陷;皮膚橘皮樣改變或水腫;靜脈怒張或異常血管網;乳頭內陷或回縮;乳暈皮疹或濕疹樣改變;乳頭自發(fā)性溢液;局部皮膚顏色改變或發(fā)紅。乳房觸診技巧觸診方法采用手指指腹(而非指尖)進行觸診,保持手指并攏,以小圓周運動方式觸摸乳房組織。觸診時應使用三種不同力度:輕度觸診感受皮下組織,中度觸診感受中層組織,重度觸診感受深層組織和胸壁附著情況。觸診路徑常用的觸診路徑有:象限法(將乳房分為四個象限和乳暈區(qū)域依次觸診);螺旋法(從乳房外圍向乳頭螺旋式觸診);放射狀法(從乳頭向外沿放射狀觸診)。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必須確保覆蓋全部乳房組織,包括腋窩延伸部分。觸診內容觸診評估內容包括:乳房組織質地(正常為柔軟有彈性);乳房是否有腫塊(如有,記錄位置、大小、形態(tài)、硬度、邊界、活動度和壓痛);皮膚與深部組織的粘連情況;乳頭壓迫是否有溢液及其性狀;同時還應觸診腋窩、鎖骨上下和胸骨旁淋巴結。乳房異常體征乳房腫塊惡性腫塊特點:質硬、邊界不清、形狀不規(guī)則、活動度差、可有皮膚凹陷或橘皮樣改變。良性腫塊特點:邊界清晰、圓形或橢圓形、活動度好、質地均勻或囊性。纖維囊性改變:多發(fā)小結節(jié),質韌,可伴周期性疼痛。乳頭異常乳頭內陷:可為先天性或病理性(若伴有單側、不對稱或新出現,需警惕惡性病變)。乳頭溢液:生理性通常為雙側、多導管、無色或乳白色;病理性常為單側、單導管、血性或漿液性。Paget病:乳頭濕疹樣改變、瘙癢、燒灼感,常為乳腺癌表現。皮膚改變橘皮樣改變:皮膚出現細小凹陷,如橘子皮,常提示惡性腫瘤。皮膚水腫:皮膚增厚、毛孔擴大,可見于炎癥或晚期惡性腫瘤。皮膚凹陷:由于腫瘤牽拉筋膜引起的局部凹陷,多見于惡性腫瘤。皮膚發(fā)紅:彌漫性發(fā)紅可見于炎癥性乳腺癌。十一、特殊檢查技巧3語顫檢查通過感受胸壁震動評估肺內傳導狀況5胸膜摩擦音聽診診斷胸膜炎的特異性體征4胸腔積液體征評估包括叩診濁音、呼吸音減弱和語顫減弱2特殊心音評估包括額外心音(S3、S4)和心包摩擦音語顫檢查檢查準備向患者解釋檢查目的和方法,請患者發(fā)出"一二三"或"九九九"等低頻聲音檢查方法將手掌或掌根平放在患者胸壁,左右對稱比較,感受胸壁震動強度差異檢查順序按系統(tǒng)順序進行,從上到下,左右對稱部位交替檢查,特別注意異常區(qū)域結果判斷語顫增強見于肺實變,減弱或消失見于胸腔積液、氣胸或阻塞性肺氣腫胸膜摩擦音聽診產生機制胸膜摩擦音是由于胸膜炎癥導致壁層和臟層胸膜表面粗糙,在呼吸運動過程中相互摩擦產生的聲音。正常情況下,胸膜表面光滑且有少量胸膜液潤滑,不產生摩擦音。只有在炎癥、纖維素滲出或胸膜增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種體征。聽診特點胸膜摩擦音特點是粗糙、摩擦樣,像兩張砂紙摩擦的聲音,或像"吱吱"聲。多在吸氣和呼氣相都能聽到,但以吸氣末期最明顯。與啰音不同,胸膜摩擦音不因咳嗽而改變,且患者屏氣時消失。通常胸膜摩擦音較局限,多位于胸壁下部和腋下區(qū)。聽診技巧聽診時使用聽診器膜面,緊貼胸壁,請患者做深呼吸。適當增加聽診器壓力可增強胸膜摩擦音。特別注意聽診胸部下部和側胸壁區(qū)域,這些區(qū)域胸膜摩擦更為明顯。若懷疑有胸膜摩擦音,可讓患者在不同體位下重復聽診,如前傾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