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赤壁賦》讀后感_第1頁
蘇軾《赤壁賦》讀后感_第2頁
蘇軾《赤壁賦》讀后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軾《赤壁賦》讀后感蘇軾的《》,有兩篇,一篇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一篇為十月。前者寫水,后者寫山。無論寫水還是寫山,都非常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文世界觀,表達了自己對生命里程的自我觀照:無論世事怎樣換山換水,只要能夠緊緊把握住人文自我,生命就會豐富起來,生命的內蘊也會深刻起來。有了這種觀照,無論怎樣寂寞,也會讓生命悄然感動。在前《赤壁賦》的文本敘事中,作者不露聲色地展現(xiàn)了一幅和諧自然物我一體的畫面。從白天到夜晚,再到白天,時間的轉換與空間的銜接,形成了這篇賦的基本事理走向。使之更像游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俱全,僅僅把記游過程虛化。時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點:赤壁。人物:蘇子與客。事件:游覽。這種游,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秋游。古人都有春游與秋游的習慣,特別是九九重陽,都有外出登高的習俗。這幾個要素,作者僅用了一句話點出,簡潔明了。交代完畢之后,就進行描寫,再把描寫與敘事結合起來,于行云流水中,構成了本篇的敘事游移與情緒起伏。作為文本本身,界定為“賦”,按照劉對“賦”的定義,“鋪采文,體物寫志”。根據(jù)這個界定,文本就別有韻味:敘述中有描寫,描寫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議論,議論中有敘述,敘述中又有描寫,形成一種情感回歸主觀再現(xiàn)的有機循環(huán)。如前所述,敘事要素交代清楚之后,情感要素走上了前臺?!扒屣L徐來,水波不興”,寫出了江面的遼闊與景色的壯美,展現(xiàn)了自然的融和與心靈的安詳,擴展了自然與自我的有機嫁接?!扒屣L”與“水波”,構成了唯美多元的畫面,如果人生走向能夠這樣,該是多么完美。但我們的生命不是自然,自然也不是我們的生命,各有各的生命軌跡,各有各的生命歸程。為此,當蘇軾面對長天清江,孤鶩落,內心的明快亦如秋江楓葉,幾分紅潤,幾分優(yōu)雅,幾分清閑,幾分無為。于此,飲酒誦詩也就順理成章。主客互樂,不是因為有酒,也不是因為有詩,而是因為自然寧靜祥和的清江態(tài)勢,因為美麗景色的基本提醒。這種提醒,無疑醇化了文人的內在情感,也敏感了文人的情感自我,不自覺拉近了物我之間的比照關系。這種嫁接,構成了景語與情語的相互疊加,加強了情感內斂與言語張揚的外射。后面的敘述與描寫,更加強化了這一點。月出東山,徘徊斗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凌萬頃,如馮虛御風,如遺世獨立,此景此情此態(tài)此感,把物我二者,全面融合起來,物化與情化的相互婉轉,構成了灑脫飄逸的自我。這種由眼前景物再到內心膨脹的釀化過程,完完全全體現(xiàn)出了克羅齊的美學觀點。水天如此,浩如此,小舟如此,想象如此,此時此地,此景此情,還有什么比這個更讓人愜意的呢?行文到此,作者在本段結尾,毫無顧忌地說道,羽化登仙差不多就是如此吧。我們都知道,成“仙”,是道家的一大追求,或者是唯一追求。一個人一旦成了“仙”,就可以“天地齊壽,長生永恒”。作為蘇軾,產生這種情懷,當然有其原因。拋棄世俗,是蘇軾此時的基望。這種愿望,顯示出一種境界。境界的高低往往決定一個人的高下。一個低境界的人,是不太可能在內心產生自我強化的態(tài)勢的。這點,在我們的傳統(tǒng)書畫藝術中,體現(xiàn)得更加鮮明。境界,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我們評判事物高下的基本標準。蘇軾就在這種境界中,充分表達了自我的瞬間欲望:對仙的渴求,對世俗的郁悶,一個有飛仙企圖的人,對世俗常常是不合作的。為此,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此時的情緒定向,喜悅的內心與寧靜的景物構成統(tǒng)一,構成相融相照的明亮關系。這實際上屬于樂境:心境俱樂,主要是心樂。但事實上,這種樂是一種假象,蘇軾的樂只是暫時的。在我們的生活場景中,常常有樂極生悲之說。在此,“樂”是表象,真正的內在,卻充滿了掙扎的渴望:這種月白風清的日子,在生命中并不多得,正是因為不可多得,才有了下文的情緒轉移:舉酒屬客,扣弦而歌,月明景澄,惆悵我心。“桂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惫鹛m槳,空明流光,心念美人,渺渺遠方。蘇軾內心難以釋懷的東西,通過這幾句話表達了出來。我們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就能明顯看出,政治上失敗的蘇軾,實際上是不甘心的,一個有自我壯志,又滿腹經(jīng)綸的人,不想在自我生命,社會舞臺嶄露頭角,那是假的。只要是生命,都有自我表達的欲望,都有自我表現(xiàn)的野心。作為客人,對蘇軾甚是理解,一句話也沒說,埋頭吹起洞簫,其聲嗚嗚,其音裊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旋律中溢滿了難以言說的悲傷。洞簫,在此僅僅是一種道具,卻凍傷了蘇軾更加蒼茫的發(fā)配之心。赤壁,本來不是古戰(zhàn)場所在地。自然雄渾的山勢,奔騰咆哮的江水,在秋江月明之夜,顯得分外安詳。這種動靜相兼的自然景觀,構成了赤壁秋夜特有的韻味。蘇軾面對客人的洞簫,無言以對,禁不住靈魂的黯然,無奈之中,只說了一句,“何為其然也”。想借此,掩飾住自己外在的沉默與內在的喧騰。而客人的回答,卻又加深了這種沉默的態(tài)勢:一世梟雄曹操,當年揮戈赤壁,那氣象,那陣容,那不可一世的輝煌,而今安在?或許,任何豐功偉績,在時間面前,都微不足道。任何生命,在時間面前,都絕對無依。任何人,無論偉大,無論渺小,在時間的追趕下,最終走向虛無。與其在塵世苦苦掙扎,拋卻人性與生命,為那虛幻不存的`東西,不惜扼殺,摧毀,甚至葬身荒野,遠不如漁江渚。侶魚蝦,友鹿,駕扁舟,舉尊,寄蜉蝣,渺滄海,如果有可能,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這當然僅僅是想象。事實上是根本不可能的,這種不可能,就導致了人的困惑性,生命的內在價值究竟何在。所以,在生命的自我走向里,任何得意都有失意,任何失意,當然也可能有得意,但人生更多的時候,是無奈。無奈之際,我們除了把情緒或者情感自我轉向以外,還有什么呢?當年徐文長在政治上失意之后,情感扭轉遇到誤區(qū),不得不對自己下手,對自己下手不成功之后,又不得不把這種自的心理轉到對藝術的頑強追思,正是因為這種追思,我們今天的書畫苑囿里,才有了一朵瀟灑飄逸的不死之花。蘇軾在此,借客人之口,表達出自己的基本人生態(tài)度。仕途不順,不如求歸。歸隱,是失敗文人們的崇高妄想。當年在政治上誤入歧途之后,很快矯正自己的心理視角,趕緊回家,過上真正苦悶的幸福生活:物質與精神的悍然決斗,使得老陶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更加自我完善,咬牙切齒地走向不歸的遠方。蘇軾在此,不得不再一次展現(xiàn)自我的基本情愫:在這逃亡的路上,真的有自我的盡頭嗎?蘇軾內心沒底。內心沒底的蘇軾又不得不再次面對。這是一種矛盾,自我與他我的矛盾。怎樣才能解決這種矛盾呢?這又回歸到了宗教。宗教,在蘇軾的生命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宗教總是在蘇軾無助的時候,從幕后走了出來,充當了精神教父。在蘇軾對客人的回答中,幾乎都是宗教倫理的版,這其中,有佛教,也有道教。蘇軾在這種自我解嘲的辯論中,展現(xiàn)出蘇軾對生命二元的理解,也表達出蘇軾對生命本我的尊重與正視:水,逝者如斯,卻未嘗往;月,盈虛如彼,卻卒莫消長。從變者而觀,天地不能一瞬;從不變而觀,物我都將無窮。于此,無論英雄豪杰,無論山村野夫,都沒有必要去羨慕什么,只要按照自我的生命軌跡走下去就是。再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正如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物我共有,又何必去杞人憂天?面對如此良辰美景,不好好享受生命的快樂,反而去憂心忡忡,于情于理,能說得過去嗎?這一段回答,明確表達了蘇軾的自我生態(tài)觀:生命無論走向哪里,也無論富貴貧窮,都不值得高興或者悲哀。生命有限,主要是過程,而不是結局,作為我們自己,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照顧好自己的靈魂。正如伊壁鳩魯所說,幸福的生活,就是快樂和健康,靈魂沒有困擾。因此,無論生命走向如何,有酒就喝,困來就睡,該來則來,該去則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曾經(jīng)有人問一得道高僧,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老禪師說,饑來吃飯困來眠。我們縱觀蘇軾的一生,曠達是主體,苦難是客體,歡樂是媒體,在黑夜里追尋自我是絕緣體。蘇軾在此的答復,實際上是以樂寫哀,只是我們今天閱讀的時候,已經(jīng)很難體會當事者的蒼茫。蘇軾的內心理所當然在煎熬中:今天如此,明天呢?如果沒有明天,那是例外。這當然是潛臺詞??v觀蘇軾的這篇賦,我們能明顯感受到,敘事走向在文本中是弱化的,情緒轉換是顯性的。通篇的情感暗示都控制在弱化的敘事當中。但弱化并不等于沒有,敘事脈絡的清晰走向,也可以理解成是情感的支線:白天──月夜──白天(早晨);敘事經(jīng)過:游赤壁──從流飄蕩──主客對話──主客把盞──主客酣睡;情緒轉換:喜悅(物我一體)──悲傷(物我各異)──喜悅(物我又一體)。如此的轉換,我們不多不少有些明白,蘇軾此為的基本目的不外乎是:任何外在的敘事,都是為內在的情感張本。任何生命,無論偉大,渺小,健康,殘缺,都是時間女神的饋贈。對此,我們沒有必要隔離自我,也沒有必要背叛自我,更沒有必要相互背叛,我們只能珍惜,如歲月珍惜黑暗,如生命珍惜死亡。這其中,對生命個體,對生命種群,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表達自己的敬畏??傊瑪⑹率歉星榈耐饣?,情感走向的升華才是本文的根基。司馬遷評價屈原的《》說,整個一部《離騷》,都是遭遇憂愁的結果。當一個遭遇憂愁的人,總是率先想把自己的憂愁表達出來。這點,也符合我們當今的社會心理走向。社會心理學家曾指出,當一個人的內在情緒不通過外化的方式轉換,那是非常危險的,又特別是當生命群體遭受壓抑或扭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