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樓核心筒爬模系統(tǒng)施工方案_第1頁
塔樓核心筒爬模系統(tǒng)施工方案_第2頁
塔樓核心筒爬模系統(tǒng)施工方案_第3頁
塔樓核心筒爬模系統(tǒng)施工方案_第4頁
塔樓核心筒爬模系統(tǒng)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塔樓核心筒爬模系統(tǒng)工程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目錄

1.編制依據及編制范圍......................................................................1

1.1編制依據.............................................................................1

1.2編制范圍............................................................................2

2.工程概況................................................................................3

2.1工程簡介............................................................................3

2.2東塔樓核心筒概況...................................................................4

2.3西塔樓核心筒概況....................................................................4

2.4本工程使用爬模用量.................................................................6

3.施工組織架構............................................................................7

3.1施工組織架構........................................................................7

3.2Doka技術服務團隊..................................................................7

3.3驗收組織架構........................................................................8

3.4爬升組織架構........................................................................8

3.5爬升驗收標準流程....................................................................8

3.6崗位職責............................................................................9

4.施工進度計劃...........................................................................11

4.1塔樓施工進度計劃...................................................................11

4.2塔樓每層結構工期細化(標準層施工)...............................................II

4.3材料設名計劃.......................................................................11

5.材料進場前準備.........................................................................12

5.1組裝場地的準備.....................................................................12

5.2現(xiàn)場輔助材料準備...................................................................12

5.3現(xiàn)場工具準備.......................................................................12

6.爬模系統(tǒng)概述...........................................................................14

6.1核心筒模板系統(tǒng)概述.................................................................14

6.2SKE50自動爬升系統(tǒng)................................................................15

6.2.1爬升機構構件組成.............................................................16

6.2.2爬升架體各部分組成...........................................................16

6.2.3J吧升架體錨固件組成...........................................................17

6.2.4SKE50荷載參數(shù)..............................................................17

6.2.5SKE50自動爬升系統(tǒng)技術參數(shù)..................................................18

6.3井道提升平臺ShaftPlatform.....................................................................................................................19

6.3.1系統(tǒng)構件組成.................................................................20

6.3.2Shaft荷載參數(shù)................................................................21

6.4墻模系統(tǒng)TOP50.........................................................................................................................................21

6.4.1Top5。組成....................................................................22

6.4.2Top5()連接...................................................................23

6.4.3Top50荷載參數(shù)...............................................................24

7.爬模系統(tǒng)設計方案.......................................................................25

7.1SKE50設計方案及施工流程..........................................................25

7.1.1東塔樓核心筒標準平面圖.......................................................25

7.1.2西塔樓核心筒標準平面圖......................................................26

7.1.3平臺布置圖...................................................................27

7.1.4架體拼裝與吊裝順序..........................................................28

7.1.5SKE50架體爬升以及內側Shaft架體提升流程...................................30

7.1.6SKE50爬升?流程..............................................................31

7.1.7SKE50導軌爬升步驟..........................................................37

7.1.8SKE50架體爬升步驟..........................................................42

7.2Top50設計方案....................................................................47

7.2.1Top50典型平面...............................................................47

7.2.2Top50局部拆模示意............................................................48

7.3井道平臺ShaftPlatform設計方案及施工流程..........................................50

7.3.1使用井道平臺系統(tǒng)的井道尺寸及典型平面圖.....................................50

7.3.2Shaft提升流程................................................................51

7.4爬錐埋件位置平面布置圖............................................................52

7.5爬錐豎向剖面圖.....................................................................53

7.6爬錐系統(tǒng)的組成....................................................................53

7.7平臺與墻體之間縫隙封堵方案........................................................54

8.模板施工方案...........................................................................55

8.1組裝準備...........................................................................55

8.1.1準備工作.....................................................................55

8.1.2組裝平臺.....................................................................55

8.2組裝順序...........................................................................55

8.2.1Top50模板系統(tǒng)的組裝.........................................................55

8.2.2SKE50自動爬升系統(tǒng)的組裝...................................................57

8.2.3SKE50自動爬升系統(tǒng)的吊裝...................................................59

8.2.4Shaftplatform井洞平臺組裝....................................................61

8.2.5質量措施.....................................................................61

8.3立模...............................................................................61

8.3.1起始段施工...................................................................61

8.3.2第二層施工...................................................................62

8.3.3第三層施工...................................................................62

8.3.4第四層施工...................................................................62

8.3.5標準層施工步驟...............................................................62

8.4退模及模板清理.....................................................................63

8.5模板體系拆除.......................................................................64

9.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案....................................................................66

9.1澆筑層高大于4.55m或3.95m需要延伸大模板的節(jié)點處理..............................66

9.2爬模預埋件偏位的處理預案..........................................................67

9.3對拉螺栓與鋼筋相互關系的處理......................................................68

10.質量安全保證措施......................................................................70

10.1質量保證措施......................................................................70

10.2安全保證措施......................................................................70

11.應急救援預案..........................................................................73

11.1.1機構設置...................................................................73

11.1.2應急救援工作程序..........................................................73

11.1.3救援方法...................................................................74

11.2附表..............................................................................77

11.3附件計算書........................................................錯誤!未定義書簽。

L編制依據及編制范圍

1.1編制依據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19]87號);

>EN1991-1-1(對建筑物的作用.第1-1部分:一般作用——建筑物的容重、

自重和作用荷載〈歐洲標準》)

>EN1991-1-4(對建筑物的作用.第1?4部分:一般作用——風作用<歐洲標

準,)

>EN1993-1」(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1?1部分:一般規(guī)定一一基本規(guī)則和房屋

建筑的規(guī)則v歐洲標準》)

>EN1993-1-3(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1-3部分:一般規(guī)定——冷鑄薄壁構件和

板柵的補充規(guī)則〈歐洲標準》)

>EN1993-1-8(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1-8部分:焊縫設計〈歐洲標準〉)

>EN1995-1-1(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1-8部分:一般規(guī)定一一建筑規(guī)則〈歐

洲標準,)

>EN12811」(臨時工作設備、腳手架.第部分:性能要求和通用設計)

>《Falsework-Performancerequirementsandgeneraldesign》(腳手架-性能

要求和一般設計<歐洲標準>)(EN12812:2004);

>EN12812(腳手架.性能要求和總體設計〈歐洲標準》)

>EN294(機械安全.防止上肢觸及危險位置的安全距離)

>EN349(機械安全,避免擠壓人體各部分的最小間隙)

>EN418(機械安全.功能方面的緊急停止裝置一一設計原則)

>EN982(機械安全.液壓技術設備及其部件的技術要求一一液壓裝置)

>ENISO12100-1(機械安全.設計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基本術語和方法)

>ENISO12100-2(機械安全.設計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技術原理)

AEN60204J(機械安全.機械的電氣設備一一第1部分:一般要求)

>《DokaUserinformationSKE50(SKE50用戶手冊)》;

>WokaCalculationguideSKE50(SKE50計算指南)》;

>WokaUserinformationShaftplatform(Shaft平臺用戶手冊)》;

>Wokacalculationguide(多卡計算指南)》;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20);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0-91);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2018);

>《建筑工程質量檢驗統(tǒng)一標準》(GB5O3OO?2OO1);

>《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

>《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20);

>《液壓爬升模板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195-2020);

>工程施工總體部署、流程安排(施工組織設計);

>本省徐州市相關文件規(guī)定

>202()年8月下發(fā)招標文件及施工圖紙;

1.2編制范圍

>東、西塔樓核心筒外側爬模系統(tǒng)

>核心筒內側井道井道提升平臺系統(tǒng)

>爬模及井道平臺系統(tǒng)相對應的大模板系統(tǒng)

>塔吊區(qū)域MF提升平臺

2.工程概況

2.1工程簡介

本工程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為42835m之(A、B、C三地塊總計),總建筑面積為

516016其中,C地塊地下室4層,建筑面積為107322.16nf;裙房11層,

建筑面積為151882.7m2;東塔樓58層,總高度為259m,建筑面積為91018.8m2;

西塔樓66層,總高度為259m,建筑面積為106968.8m)建成后將成為徐州市的

新地標。

徐州中央國際

徐州市云龍區(qū)青年路與彭城

工程名稱廣場C地塊工工程地址

路交叉口力寶成對面

建設單位徐州中央國際廣場置業(yè)

勘察單位本科信巖土工程勘察

本聯(lián)創(chuàng)建筑設計

設計單位

本省第二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監(jiān)理單位本建設工程監(jiān)理咨詢

監(jiān)測單位本南大巖土工程技術

質量、安全監(jiān)督部門徐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徐州市建設工程安全監(jiān)督站

總包單位總承包公司

鋼結構單位待定

本地基工程、本能工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本強勁地基

圍護單位

工程股份

降水單位徐州市昌隆工程降水

核心筒爬模供應單位多卡模板(本)

開竣工日期開工日期正在與業(yè)主協(xié)商中(暫定2020年5月10日)

450天裙房結構封頂、560

合同工程投資額約25億元合同工期

天裙房竣工備案

2.2東塔樓核心筒概況

東塔樓平面上類似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三個角部為三個直面,一共組成一

個幾何形狀為六邊形的結構。核心筒各邊長分別為:

28.4m,4.7m,29.8m,4.15m,28.4m,5.5m,隨著樓層的升高核心筒外墻逐漸向內縮,最

大為1000mm內縮到300mm,每次內縮200mm-100mm.高度方向布置為地下4層,

地上1-56層,核心筒總高度為:258.8m。核心筒標準層高為:4300m。另有其他

非標準層。

核心筒層高有以下幾種:

3800/3850/5200/6000/5700/4500/4300/5400/3600/4100/4250/8400/4850/5100/3450m

m

2.3西塔樓核心筒概況

西塔樓平面上類似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三個角部為三個直面,一共組成一

個幾何形狀為六邊形的結構。核心筒各邊長分別為:

23.7m,3.900m,23.7m,3.900m,23.7m,3.900m,隨著樓層的升高核心筒外墻逐漸向內

縮,最大為1200mm內縮到300mm,每次內縮200mm-100mm.高度方向布置為地

下4層,地上1-67層,核心筒總高度為:258.8m。核心筒標準層高為:3550m。

另有其他非標準層。

核心筒層高有以下幾種:

3800/3850/5200/6000/5700/4500/3450/4500/3550/3750/4050/4500/4400mm

東塔樓標準層結構平面圖

西塔樓標準層結構平面圖

2.4本工程使用爬模用量

東塔

名稱數(shù)量使用部位備注

外側液壓爬升架SKE5038根(16個平臺)核心筒外側

內側井道提升平臺系統(tǒng)29幅(12個平臺)核心筒內側井道

塔吊區(qū)域MF提升平臺

10根(5個平臺)塔吊周邊區(qū)域

系統(tǒng)

大模板TOP50455平方米核心筒外圍模板高度4.55m

大模板TOP50527平方米核心筒內側井道模板局坡4.55m

西塔

名稱數(shù)量使用部位備注

外側液壓爬升架SKE5032根(15個平臺)核心筒外側

內側井道提升平臺系統(tǒng)16根(8個平臺)核心筒內側井道

塔吊區(qū)域MF提升平臺

6根(3個平臺)塔吊周邊區(qū)域

系統(tǒng)

大模板TOP50327平方米核心筒外圍模板高度3.95m

大模板TOP50227平方米核心筒內側井道模板高度3.95m

3.施工組織架構

3.1施工組織架構

3.2Doka技術服務團隊

姓名職位工作經驗

DenisKreanert中國區(qū)技術經理14年

趙賀中國區(qū)銷售工程師8年

吳禮濤技術服務經理8年

謝貴平技術服務工程師6年

鄒立群技術服務T程師6年

張月弦技術服務工程師13年

陳浩技術服務工程師5年

牟永成技術服務工程師6年

3.3驗收組織架構

3.4爬升組織架構

3.5爬升驗收標準流程

3.6崗位職責

序號崗位職責

策化項目總承包管理組織機構的構成并配備人員,制定規(guī)章制度,明確總承包部

有關人員和各分包商的職責,領導總承包部開展工作;

主持編制項目總承包管理方案,組織實施項目管理的目標與方針。批準各分包商

的重大施工方案與管理方案,并監(jiān)督協(xié)調其實施行為;

及時協(xié)調總包與分包之間的關系,組織召開總包與分包的各類協(xié)調會議,參加業(yè)

主組織召開的協(xié)調會議;確保實現(xiàn)工程按合同工期要求順利完工的進度目標;

領導控制施工階段工程造價和工程進度款支付情況,確保工程投資控制目標實現(xiàn);

1項目經理

與業(yè)主、監(jiān)理保持溝通,解決隨時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替業(yè)主、監(jiān)理排憂解難,確

保業(yè)主利益;

監(jiān)督各分包商的履約情況,根據工程造價的控制目標,審核分包工程進度付款書;

及時、適當?shù)刈龀鲰椖靠偝邪芾頉Q策,其主要內容包括人事任免決策、重大技

術方案決策、財務工作決策、資源調配決策、工期進度決策及變更決策等;

積極處理好與項目所在地政府部門及周邊關系;

全面負責整個工程總承包的日常事務。

直接領導技術部、質量部,全面負責總承包項目部的技術工作及質量工作;

審核各分包商的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方案,并協(xié)調各分包商之間的技術問題;

與設計、監(jiān)理保持經常溝通,保證設計、監(jiān)理要求與指令在各分包商中貫徹實施;

2總工程師組織技術骨干力量對本項目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科技攻關,進行新工藝、新技術

的研究,確保本項目順利進行;

組織有關人員對材料、設備的供貨質量進行監(jiān)督、驗收,對不合格的材料、設備

經評審后作退貨處理;

序號崗位職責

及時組織技術人員解決工程施工中出現(xiàn)的技術問題。

直接領導工程部、機電部的各項工作;

協(xié)調各分包商及作業(yè)隊伍之間的進度矛盾及現(xiàn)場作業(yè)面沖突,使各分包商之間的

3生產經理現(xiàn)場施工合理有序地進行;

審核各分包商制定的施工進度計劃,保證各分項工程施工進度計劃能滿足總體施

工進度計劃,并與其它單位工程和分項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相協(xié)調。

對本工程施工安全具有一票否決權;

4安全總監(jiān)貫徹國家及地方的有關工程安全與文明施工規(guī)范,確保本工程總體安氽與文明施

工目標和階段安全與文明施工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對本工程施工質量具有一票否決權;

5質量總監(jiān)貫徹國家及地方的有關工程施工規(guī)范、工藝規(guī)程、質量標準,嚴格執(zhí)行國家施工

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確保項目總體質量目標和階段質量目標的實現(xiàn)。

負責項目施工技術管理、施工技術方案編制、圖紙會審和技術核定、結構預控驗

算、結構變形監(jiān)測、試驗檢測及施工測量管理工作;

負責對分包商施工方案的審定,材料設備的選型和審核,統(tǒng)籌分包工程的設計變

6技術經理更和技術核定工作;參與相關分包商和供應商的選擇;

參與編制項目質量計劃、項目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計劃、環(huán)境管理計劃:負責技術

資料及聲像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與質量管理部緊密配合,參與項目階段交驗和

竣工交驗,共同負責工程創(chuàng)優(yōu)活動;

負責核心筒爬模模板圖紙的設計以及技術文件的編制工作

負責爬模安全與穩(wěn)定性方面的計算

多卡技術協(xié)助與指導現(xiàn)場模板的組裝、安裝、爬升工作

7

部參與爬模的安裝與施工質量驗收

協(xié)助技術經理與總工對爬模分項工作技術的管理

參與爬模技術專家論證,并負責方案的修改與完善

4.施工進度計劃

4.1塔樓施工進度計劃

任務名稱工期

核心筒結構工程

1層結構施工7d

SKE50自動液壓爬升系統(tǒng)、Shafi井道提升平臺及Top50天模板系統(tǒng)拼裝60d

SKE50自動液壓爬升系統(tǒng)Top50大模板系統(tǒng)安裝10d

2F結構施工6d

4—頂層結構施工L5大以

SKE50自動液壓爬升系統(tǒng)、Shaft井道提升平臺及Top50天模板系統(tǒng)拆除iOd

4.2塔樓每層結構工期細化(標準層施工)

4.3材料設備計劃

材料設備名稱計劃進場時間備注

SKE50自動液壓爬升系統(tǒng),核心筒模板安裝

包括爬架系統(tǒng)、埋件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及平臺

shaft井道提升平臺系統(tǒng)前1.5個月

核心筒模板安裝

Top50大模板系統(tǒng)包括模板、工字梁、圍榭、對拉系統(tǒng)

前2個月

5.材料進場前準備

5.1組裝場地的準備

場地準備包括組裝模板場地和材料堆放場地,組裝場地每塊場地尺寸為

10mx6m,共4塊。場地要求平整度為正負5mm(如下圖)。每塊場地配備6名

工人。

材料堆放場地需要一塊40mx40m的場地,且需要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塑料薄膜。

5.2現(xiàn)場輔助材料準備

材料名稱規(guī)格數(shù)量用途

木螺釘(高強)5mmx100mm4000顆

木螺釘(高強)5mmx50mm10000顆

Top50模板組裝用MxO.2mx0.05m7立方米

清漆若干用于面板鋸開部位封邊

Ml6x458.8級強度

M12x45

M10xl40

螺栓

MIOxlOO

M10x458.8級強度

1(160槽鍋|12米長

U120槽鋼12米長

腳手鋼管6m長

萬向扣件

單扣件

5.3現(xiàn)場工具準備

工具名稱數(shù)量備注

一把引孔用,一把上螺絲。若沒有

足夠數(shù)量,最少要確保每組有一把

手電轉(正反轉)每組2把

上螺絲的手電轉

手電鋸一把

臺鋸一把

墨斗1個/組

靠尺Im、2m各一把

木工手刨一把

錘子1把/組

固定扳手規(guī)格13/17,4把/組用于上木梁釘

18mm開孔器2根

該開孔器為開對拉螺卷孔用,請根

25mm開孔器4根據貴方使用的塑料管尺寸進行選

30mm開孔器2根

電轉頭3mm1()根、10mm10根

臺鉆(槽鋼開孔用)一臺配11mm,13mm和17mm鉆頭

50m長尺一把

51n卷尺兩把

直角尺一把

6.爬模系統(tǒng)概述

6.1核心筒模板系統(tǒng)概述

此次模板系統(tǒng)設計方案包括核心筒外圍全自動液壓爬模SKE50系統(tǒng),完整

覆蓋核心筒外圍;核心筒內部井道內采用井道提升平臺系統(tǒng),塔吊周邊區(qū)域采用

MF提升平臺系統(tǒng),核心筒外墻及電梯井內側采用大面積墻體模板TOP50系統(tǒng),

其余采用現(xiàn)場散拼模板系統(tǒng)。

由于核心筒外墻和內部樓板一起澆筑,在澆筑分層上我們將最大限度的采

用結構分層,減少施工縫的數(shù)量,對于東塔樓樓層高高度大于6.0m的分2次澆

筑,西塔樓按結構分層進行澆筑。東塔樓爬模最大爬升高度為5.0m,西塔樓最大

爬升高度為4.25m。對于澆筑高度大于其爬升高度的將分2次爬升到位(詳細見

附圖)。由于東塔樓大模板最大高度為4.55,西塔樓大模板最大高度為3.95m,對

于澆筑高度大于4.55m和3.95m的,我們采用在大模板上延伸模板的使用方法來

確保樓層澆筑一次完成。

6.2SKE50自動爬升系統(tǒng)

>鋼筋操作平臺

>丘澆筑平臺

TOP50模板<

―模板操作平臺

一液壓操作平臺

>維護平臺

SKE50自動液壓爬升系統(tǒng)由液壓系統(tǒng)驅動,操作方便快捷,液壓頂升裝備依

靠每個爬架上的液壓油缸與總液壓系統(tǒng)控制部件,保證施工人員可以很方便地完

成提升工作。

6.2.1爬升機構構件組成

A?懸掛靴SKE50

B■爬升導軌SKE425

C?爬升架SKE50

D-安全插銷SKE5。

E-懸掛插銷SKE50

F■提升機構SKE50頂

G■液壓千斤頂SKE50RL

H?提升機構SKE50底

I-支撐架SKE50.

6.2.2爬升架體各部分組成

A■后部懸掛桿件

B■前端懸掛桿件

C-水平桿件1911

D-懸掛桿件(兩套)

E?連接桿件

F-水平桿件1250

G■懸掛平臺延伸件SKE/MF550

H-平臺延伸件1,25m

I-欄桿1,80m

6.2.3爬升架體錨固件組成

在核心筒施工過程中,東塔樓將分2次爬升完成,第一次爬升34個架子,

第二次爬升4個架子。西塔樓核心筒外側一次爬升完成。單個油缸通過控制調節(jié)

器相互協(xié)調同步工作。另外,液壓油缸還配備了防止油管破裂的安全裝置。SKE50

液壓自動爬架上下的3層工作平臺,采用固定扶梯相連,在同一平面上,平臺間

連成一條貫穿的通道,為施工帶來極大方便,提高了施工操作的安全。

6.2.4SKE50荷載參數(shù)

根據標準建筑物施工情況,自動爬升器SKE50靜力計算考慮以下兩種不同

的荷載情況:

a.靜止狀態(tài)荷載:即模板操作階段

b.爬升過程荷載:即平臺爬升到新位置之前的過程

靜止狀態(tài)最大允許荷載:15kN/每片SKE50爬架

爬升過程最大允許荷載:10kN/每片SKE5O爬架

a荷載數(shù)據

c

a

tj爬升狀態(tài):

'IF吵

b

在所有附著平臺爬升到

|SOkN工作位詈過程中產生的

r?33khJ荷載。

o

a

a

c

c

o

c

a

c

a

c

a

c

c

a

-12a

a

c

a

a

a

o

a

a

u

_21,2kN

?

1.5KN/m2

IP*■1.5KN/U12

6.2.5SKE50自動爬升系統(tǒng)技術參數(shù)

提升能力(單幅爬架)50kN

節(jié)段澆筑高度2,0m-5,5m

提升速率5min/m

每個爬架作業(yè)范圍約4,0m

爬架作業(yè)寬度約2.66m

傾斜角度+/-15°

驅動力液壓動力

配套墻體模板系統(tǒng)工字木梁與鋼圍楝結合或框架式模板

具體的平臺架體受力請詳見附件中的計算書

6.3井道提升平臺ShaftPlatform

-1層平臺:混凝土墻面清

理以及爬升錐拆除平臺

Doka井道平臺系統(tǒng)(DokaShaftPlatform)是Doka模板公司專門為建筑電梯井

道內部墻體施工而設計的一套方便、快速、安全而承載能力高的提升式平臺系統(tǒng)。

在塔樓井道區(qū)域我們采用了更加靈活的井道提升平臺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專門為電

梯井道使用,架體的提升需要借助塔吊進行。

電梯井道內部墻體模板在拼裝完成后在核心筒施工過程中一直可以直接停

放在Doka井道平臺上,易于模板的合攏和拆退。

使用特殊的主梁連接頭與主梁連接,使得整個平臺的安裝、就位、提升和重

新定位都變得簡單而快速。整個包括墻體模板在內的系統(tǒng)可在約10分鐘內一次

提升完成重新定位。

附帶的下掛平臺提供方便的混凝土后續(xù)工作平臺。

6.3.1系統(tǒng)構件組成

Doka井道平臺系統(tǒng)的每項鋼構件的選材及制造均采用歐洲及德國標準,具

有強度高,耐久度大,方便操作等優(yōu)點。它的每個支撐點的承載能力最大可達

40KN(4噸)。系統(tǒng)的主要構件為平臺主梁(Shaftmainbeam)以及主梁頭(Main

beamhead)和爬升螺栓(Climbingcone)。其中,標準平臺主梁為伸縮式鋼梁,其寬

松的長度變化范圍可根據現(xiàn)場需求調整,在本工程中,因為核心筒內井道縱向從

底層到頂層寬度相同,設計中選用特殊加工的定長主梁,本工程中一共使用了1

種型號的平臺鋼梁,該鋼梁可以伸縮調節(jié)長度,方便適用于井道平臺的安裝;主

梁連接頭設計時考慮了與爬升錐的連接方便,且在頭部增加了一個安全插銷,將

安全插銷插入之后架體就和爬錐緊緊的連接在一起。所有的系統(tǒng)連接構建均采用

的是Doka公司所有爬升系統(tǒng)的通用構件。

d爬鏈系統(tǒng)

為了達到優(yōu)化設計、簡單操作、快速提升的目的,本次我們在井道平臺施工

過程中固定主梁長度,平臺整體組裝完畢及就位后,后續(xù)的提升工作僅需塔吊配

合,無需其他額外作業(yè)。

肥鍍系統(tǒng)

b.就位狀態(tài)

在重定位時,先把混凝土澆筑完成的那層爬錐全部安裝好,然后把安全插銷

拔出,接下來用塔吊將平臺往上提升,架體與爬錐脫離,塔吊將架體緩緩的往上

提升到接近上一層安裝好的爬錐位置處時停止,將架體平移15cm,主梁頭順利

通過爬錐之后再平移回來15cm,主梁頭與爬錐豎向位置在一條垂直線上之后將

架體往下放,架體落在爬錐上,最后把安全插銷插上,即完成了整個提升過程。

整個提升過程耗時約1()分鐘。

6.3.2Shaft荷載參數(shù)

每個支撐點最大荷載:Vmax=40kN/每主梁頭

Vmax=40KN/主梁頭

提升時每提升點最大荷載:20kN

詳細的受力計算見附件中的計算書

6.4墻模系統(tǒng)T0P50

6.4.1Top50組成

TOP50為大面積墻模體系,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面板、Doka木工字梁、背部

2

鋼圍橡三部分。每平方米Top50模板重量約為65kg/mo

1)Doka面板

本工程中爬模部分面板為dokabirch18mm多層膠合板,根據以往工程使用

情況,在配合脫模劑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單面使用6()次。在本次工程中東塔樓配

按模板面積多配備了15%的量,西塔樓按模板面積多配備了30%的量。

-Dokaplex多層咬合板

輕微吸水

沒有木頭解理

光亮的混凝上表面

多次循環(huán)使用

2)Doka木工字梁

?Ooka專利產品,采用先進的技

術合成

?標準的結構尺寸

?較高的承找力

(抗彎5kN.m,抗剪11KN)

?經脫水固化處理,很強的耐久

性,使用壽命可達10年

3)Doka鋼圍棵

?由雙拼格銅蛆成

?標準的結構尺寸

-可行的承線力(76KN/m)

?簡易的安裝

?擁有不同的規(guī)格

(從0.5m到6.00m)

6.4.2Top50連接

Doka大面積墻模TOP50的安裝拼結過程十分簡單,對工具要求普通,一般

僅需2-3個木工即可在1個小時完成一塊大面板的拼結工作。

1)木梁與鋼圍模連接形式

圍楝夾建綠夾木梁螺栓

本工程采用木梁螺栓連接方式。

2)鋼圍楝連接形式

使用連接板和螺栓連接困楝

Tou50Z連接板

3)對拉系統(tǒng)

多卡Tie-rods對拉系統(tǒng)“這套系

統(tǒng)使用方便,安仝可靠,節(jié)省立模和拆

模的時間。

?結構安全、可靠

?使用簡單、方便

?節(jié)省施工時間

拉接系統(tǒng)由對拉鋼筋、拉接盤及對拉桿螺帽三部分構成。螺桿螺紋間距比較

大,方便施工且能減少施工過程中經常擰動對拉桿而造成螺桿松動的現(xiàn)象。單根

折桿最大抗拉強度可達120KN。在本工程設計中,考慮到與內部現(xiàn)場模板的結合,

對拉系統(tǒng)間距有所調整,以配合使用。

在設計上,相鄰大板間隙設計尺寸為0.5mm,根據Doka公司5()余年施工經

驗,木膠合板具有吸水性,不但可防止混凝土面氣泡的產生,亦可縮小板縫,以

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

6.4.3Top50荷載參數(shù)

,Dokaplex18mm

?H20木工字梁

?W10多卡鋼圍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