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學命題專項突破:跨學科實踐活動0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化學命題專項突破:跨學科實踐活動0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化學命題專項突破:跨學科實踐活動0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化學命題專項突破:跨學科實踐活動0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化學命題專項突破:跨學科實踐活動0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跨學科實踐活動05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

命題探究

本實踐活動與“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知識內容緊密相連,主要包含以下4個活動任務:任務

-了解相關概念,聚焦核心物質;任務二測定不同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任務三梳理自然界中的

碳循環(huán);任務四設計低碳行動方案。中考的命題也是圍繞這幾個活動任務為命題情境,以化學學科知

識如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低碳行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為命題落腳點。在選擇

題和填空題、探究題中均有所涉及。

專項特訓

1.(2024?吉林長春?一模)某小組在完成“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的跨學科實踐活動后,收

獲煩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碳中和"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B."碳中和”的實現有助于緩解溫室效應,說明二氧化碳是空氣污染物

C.開發(fā)氫能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碳達峰

D.煤、石油、乙醇為三大化石燃料

2.(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成都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引領城市綠色低碳發(fā)展。下列做法利

于實現此目標的是

A.石油煉制B.太陽能發(fā)電C.燃煤脫硫D.酒精作燃料

3.(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題)2020年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中提出逐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實施“低

碳生活、高質量發(fā)展”,下列做法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節(jié)假日燃放煙花爆竹增加節(jié)日氣氛

B.大力開發(fā)太陽能、風能、核能、氫能等新能源

C.燃燒衣作物秸稈以增加土地肥效

D.為滿足社會用電需求,大力發(fā)展燃煤火力發(fā)電

4.(2022?山東濱州?中考真題)我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與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A.大力發(fā)展火力發(fā)電,滿足用電需求B.全民參與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C.限制燃放煙花爆竹,文明慶賀節(jié)日D.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綠色出行

5.(2024-渝北區(qū)自主招生)下列有關碳達峰、碳中和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2030年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后,二氧化碳排放量會平穩(wěn)下降

B.踐行低碳行動,有助于實現碳達峰目標

C.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D.植樹造林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6.(2024春?萊西市期末)下列有關“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踐行低碳行動,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B.植樹造林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D.開發(fā)新能源,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7.(2024秋?涼州區(qū)期末)2024年4月29日,2024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fā)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落

實雙碳行動,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政府主管部門代表、企業(yè)負責人、專家學者等與會嘉賓深入交流,

共話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共謀加快綠色低碳發(fā)展。下列行為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焚燒垃圾B.燃煤取暖C.高爐煉鐵D.步行上學

8.興趣小組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

圈GHiQC02石Ca(HCO3)2

CaCOj

(1)說碳:低碳行動中的“碳”指的是O

(2)尋碳: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歸納出如圖自然環(huán)境中的碳循環(huán)圖。

①生物圈中,二氧化碳通過作用轉化為葡萄糖(C6H12O6)和氧氣。

②巖石圈中,石灰?guī)r(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二氧化碳和水作用下經化合反應轉化為碳酸氫鈣

[Ca(HCOs)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o

(3)控碳: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主要控碳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下表:

途徑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huán)

貢獻率47%|21%15%17%

由表中數據可知,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9.環(huán)境保護,人人有責,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碳達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2)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主要成分是CH4)]的使用,破壞了自然界碳循環(huán)的平衡,

下列反應不會加劇“溫室效應”的是(填字母)。

A.煤+氧氣―一氧化碳+水

點沖

B.CH4+2O2—CO2+2H2O

點燃

C.2H2+O2—2H20

占燃

D.石油+氧氣"二"二氧化碳+水

(3)下列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的低碳行動方案中,合理的是(填序號)。

①衣一一盡可能選擇華美、艷麗的面料,不用考慮其他

②食一一提倡光盤行動,減少食物垃圾的產生和處理等

③住一一及時關閉待機電源,使用節(jié)能家電等

④行一一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出行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等

(4)“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重慶合川實驗基地通過如圖所示技術將CO?壓

入地下實現CO?的封存。這里的CO?捕集是一個(填“物理”或“化學”)變化過程。

(5)生物固碳: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該過程中將轉化為化學能。

(6)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寫出一個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I二氧化碳

|壓入地下

10.(2023?遼寧沈陽?中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小組同學圍繞實

現碳中和開展了研究學習活動。

主題一:尋找"碳"之源

金剛石、石墨糧食、肉、蛋…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棉、麻、毛……

碳酸源塑料、合成纖維

碳酸鈉、碳酸鈣煤、石油、天然氣

⑴以上物質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塑料、合成纖維屬于(填"無機材料"或"合成材料")。

主題二:認識CO?的性質

⑵下圖是小組同學繪制的CO?性質思維導圖的一部分,請補全相關內容。

解釋:正帶雨水略顯酸性的原因是

①能與水反應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一實驗現象:燃燒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

③能與堿溶液反應

-實驗分析:從燃燒條件角度分析,蠟燭熄滅

的原因是O

④能與碳反應1-問題分析:有的小組在實驗中出現兩支蠟燭

都沒熄滅的現象,可能的原因是

①解釋:;②:;實驗分析:;問題分析:。

【實踐活動】自制汽水

老師提供了自制汽水的標準配方:小蘇打1.5g,檸檬酸1.5g,白糖10g,涼開水400mL。為改善口感,小組

同學對標準配方進行了如下調整:

水果糖類/g維生素c/mg

柑桔1080

蘋果104

用500mL塑料瓶配制

⑶將涼開水換成水果汁。每100g水果中部分營養(yǎng)成分含量如右表,若想補充更多的維生素C,榨汁時應選

擇的水果是o

⑷增加小蘇打、檸檬酸的用量,使汽水中的CO?更多,但可能會引發(fā)的問題是o

A.汽水甜度過大B.制作過程中,造成液體噴出C.打開瓶蓋時,瓶蓋彈出傷人

主題三:邁向碳中和

【查閱資料】工業(yè)上高爐煉鐵副產品有爐渣、爐塵和煤氣,煤氣中CO含量可達30%

【設計方案】為了減少工業(yè)煉鐵中CO、CO?的排放,小組同學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了一個低碳行動方案,

方案流程示意圖如下:

(5)石灰漿[主要成分為Ca(OH)2]吸收CO?的化學方程式:

(6)工業(yè)用含Fe2()3480t的赤鐵礦為原料煉鐵,反應3中最多得到Fet。

【評價交流】

⑺上述方案中的CO重新通入高爐后,起的主要作用是。

⑻該方案的優(yōu)點是除CO?外,還可實現(填物質化學式)的部分或全部循環(huán)利用。

(9)工業(yè)煉鐵需消耗大量的焦炭,請寫出一種在生活生產實際中能替代含碳燃料的新能源:o

11.(2024?九臺區(qū)模擬)我國強調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皥A夢”

小組同學確立了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學習內容,力求構建碳中和理念,努力踐行低碳行動。請你參與

完成以下任務。

>大£的C

微A▲

作汽車

引-J

-E

動植物遺體和排出物石油

天然氣

圖2

(1)結合圖1所示“碳中和”公益圖,“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與相抵消,實現二氧

化碳的凈零排放。

(2)任務二:揭秘“碳循環(huán)”。圖1從圖2中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產生二氧化碳的途徑主要有微生物分

解作用、呼吸作用和O

(3)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有、巖石吸收和水體吸收等。巖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請你寫出這一過程發(fā)生反應的方程

式。

12.(2024秋?柴桑區(qū)月考)某校同學開展以“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為主題的跨學科實踐

活動。

【尋找碳之源】

(1)“碳中和”戰(zhàn)略的實施能夠緩解的環(huán)境問題是o

(2)為探究廚房中二氧化碳的來源,用兩個相同的塑料瓶分別收集燃氣灶炒菜前后灶臺旁的氣體,組成

圖1所示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觀察到紅墨水水柱向(選填“左”或“右”)邊移動,說明

炒菜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3)有一種“碳封存”方式是將二氧化碳壓縮液化泵入地下長期儲存,從微觀角度分析二氧化碳能被壓

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法吸收二氧化碳】

(4)同學們?yōu)樘骄繗溲趸c溶液能否吸收二氧化碳,設計圖2裝置進行實驗,并測得裝置內壓強隨時間

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

甲乙

圖3

①裝置乙的作用是

②裝置甲中壓強的變化情況對應圖3中的曲線(填數字),實驗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

化碳。

【制定低碳方案】

(5)作為一名中學生,請你提出一條切實可行的低碳行動方案:

13.(2022秋?德化縣期中)如圖是有關碳中和理念設計的低碳行動方案項目。根據題意回答問題:

(1)人類活動過量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徑有(舉一例,下同);環(huán)境問題導致的

后果除了a以外,還有o

(2)干冰升華吸熱,使溫度降低,可用于保存食物。該過程的能量變化是通過(選填“物理”

或“化學”)變化實現的。

(3)某學習小組對(2)中變化產生了興趣。

【提出問題】物理變化前后,物質的化學性質是否發(fā)生改變?

【作出猜想】I.物質的化學性質發(fā)生改變。

II.物質的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設計實驗實驗現象微觀探析實驗結論

①向澄清石灰水中加a.用化學方程式表示b.猜想n正確

入一小塊干冰,振蕩該反應:_____

②________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拓展延伸】探究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化學性質是否發(fā)生改變?

設計實驗實驗現象微觀探析實驗結論

③向收集滿氧氣的集C.d.________物質的化學性質發(fā)生

氣瓶中伸入帶火星的改變

木條,重復多次

④向③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澄清石灰水振蕩

【交流討論】由實驗②④可得到的結論是o

14.(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作為實用的、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中心學科,化學在醫(yī)藥、材料、環(huán)境、

信息等許多領域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2)"神舟"系列飛船航天員的航天服使用了多種

(1)醫(yī)療上用75%的酒精溶液

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屬于_______(填"合成"或"復

做消毒劑,酒精的化學式

合")材料。

為_______。

(4)單晶硅為信息技術領域提供了基礎材料。制取

(3)為實現未來"碳中和"的目

標,我們中學生都應傳播"低率粗硅可用如下反應:2C+SiO2—Si+2COt,

碳”理念,所謂"低碳”就是較

其中利用了碳的_______(填"氧化"或"還原")性。

低的_______排放。

(5)①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關鍵部件一一供人活動的耐壓球殼體是用鈦合金制造的。鈦合金的優(yōu)良性能

有(填字母)等。

A.強度高、抗腐蝕性能好B.硬度小、密度小

_A

②我國鈦等儲量居世界前列。工業(yè)制鈦流程中的一步反應是:H2TiO3=X+H2O,則X的化學式為,

在H'TiOs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o

15.(2023?龍崗區(qū)模擬)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踐行碳中和理念,某中學開展“我為低碳

做貢獻”的實踐活動。

任務一:了解自然界中co?循環(huán)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從如圖可見,導致大氣中C02含量急劇增多的主要過程是

任務二:探究吸收coa的途徑

【作出假設】小航同學:自然界有大量海水,能充分吸收大氣中過多的co?

小娟同學:可用石灰水吸收大氣中過多的CO"

小博同學:可用NaOH溶液吸收大氣中過多的C02o

【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向充滿co2的塑料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液體,迅速擰緊瓶蓋振蕩。實驗現象記

錄如下。

一co?

實驗組別實驗現象

①加入海水瓶子變癟

②加入飽和石灰水___

③加入飽和NaOH溶液瓶子變癟,形變最大

【分析評價】

(2)實驗①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實驗②的實驗現象為;

(4)請評估小航同學的觀點所存在的問題或風險,并闡述理由:o

任務三:尋找利用C02的新途徑

【搜集資料】我國李燦院士主導研發(fā)的全球首套千噸級液態(tài)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在蘭州成功運行。核

心原理是將CO2與壓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綠色燃料甲醇CH3OH)和H20?

(5)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

任務四:制定低碳行動方案

(6)寫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理念的做法:(寫出一種即可)。

16.(2023*泰山區(qū)校級三模)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踐行碳中和理念,某實驗中學開展了

“我為低碳做貢獻”的社會實踐活動。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

探究一:從反應物角度探究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是否發(fā)生反應

【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相似;②碳酸鈉與碳酸鈣的化學性質相似;

壓強/kPa

200400

E

(1)小鵬同學按如圖ABC進行實驗,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認為NaOH與C02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O

(2)小爽同學認為此現象不足以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fā)生了反應,她的理由

是。

(3)小靜同學進一步思考后,設計了圖D的改進裝置進行實驗:用注射器分別向燒瓶(己收集滿CO?氣

體)中加入等體積的,通過傳感器測得瓶中氣壓變化的曲線(如圖E示)。

①剛開始壓強增大的原因是o

②800s時,曲線a表示的溶液顯(填“酸”或“堿”)性。

③通過對比曲線a和曲線b(填“不能”或“能")證明NaOH與C0,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理由

是O

探究二:從生成物的角度探究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查閱資料】I.NaOH與C02分兩步反應:2NaOH+CO2=Na2cO3+H2ONa2c(VCOz+HzO-ZNaHCOs

II.NaOH與NaHCOs反應方程式為:NaOH+NaHCO3—Na2C03+H20

m.物質的溶解性:

W.溶液的酸堿性:BaClz溶液呈中性

corHCO50H-

Ba+不溶溶溶

【提出猜想】劉延根據資料中的I、II對其成分提出了5種合理猜想,請將猜想補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NaOH和Na2c

猜想3:只有Na2c

猜想4: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5:只有NaHCOs

【實驗驗證】

步驟操作現象結論

步驟1取該NaOH溶液,加入過量BaCL溶液產生白色沉證明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填數字)

步驟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