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外設計史6——文藝復興_第1頁
6-中外設計史6——文藝復興_第2頁
6-中外設計史6——文藝復興_第3頁
6-中外設計史6——文藝復興_第4頁
6-中外設計史6——文藝復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單元,原意為重新出生,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年代: 以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為起點,廣義的指到18世紀末近400年都為文藝復興時期;狹義的指到17世紀初結束的文藝復興,后來傳至歐洲其他地區(qū)形成各自的文藝復興建筑。 風格特征: 拋棄中世紀的哥特建筑風格,認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權統(tǒng)治的象征。采用古代希臘羅馬柱式構圖要素。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 興起原因: 教會嚴格控制人們思想,激起資產(chǎn)階級與平民的不滿,第一節(jié):文藝復興早期建筑,早期(15世紀),以佛羅倫薩為中心 意大利復興建筑的第一個作品:佛羅倫薩主教堂大穹頂,設計者是早期文藝復興的奠基人伯魯乃列斯基。府邸建筑:美狄奇呂卡爾第府邸早

2、期文藝復興府邸的典型作品。建筑師是米開朗基羅。 教堂建筑:巴齊禮拜堂,伯魯乃列斯基設計。,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標志著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史的開始。 15世紀,伯魯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著手設計這個穹頂。,為了突出穹頂,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連同采光亭在內,總高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 一,穹頂輪廓采用雙圓心矢型;二,用骨架券結構,穹面分里外兩層,中間是空的。,這座穹頂?shù)臍v史意義是: 第一,天主教會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頂看作異教廟宇的形制,嚴加排斥,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會的精神專制的標志; 第二,古羅馬的穹頂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頂,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還不會把它

3、作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羅倫薩的這一座,使用了鼓座,把穹頂全部表現(xiàn)出來,連采光亭在內,總高107m,成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 第三,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施工上,這座穹頂?shù)氖讋?chuàng)性的幅度是很大的,這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育嬰院,1419,伯魯乃列斯基,巴齊禮拜堂1420,伯魯乃列斯基,它的形制借鑒于拜占庭。正中一個直徑10.9米的帆拱式穹頂,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頂一起覆蓋一間長方形的大廳(18.2m*10.9m)。后面一個小穹頂,覆蓋著圣壇(4.8m*4.8m);前面一個小穹頂,在門前柱廊正中開間上。廊子進深5.3m,巴齊禮拜堂主立面 正面柱廊5開間,中央一間5.3m寬,發(fā)

4、一個大券,把立面分為兩半。并突出了中間。 圓錐形的屋頂、圓柱形的采光亭和鼓座、方形的立面,立面上又有圓券和柱廊方形開間的對比。所以立面包含多種幾何形,對比鮮明。,巴齊禮拜堂室內:內部墻面是白色的,但壁柱、檐部、券面等都用深色,突出疏朗的構架。室內以穹頂為中心,形成了頗具變化的內部空間。,美狄奇府?。≒alazzo Medici,14301444)建筑師:米開朗基羅,建筑特點: 四合院式布局,共3層,臨街建造; 平面緊湊整齊; 外墻粗礦; 內部裝飾華麗。,美狄奇府邸底層平面圖,美狄奇府邸院內走廊,美狄奇府邸臨街立面墻體全部用大理石砌筑,底層粗糙,表面起伏達20cm,砌縫很寬。二層平整,但砌縫仍有

5、8cm寬,三層光滑而不留砌縫。 出檐深遠。,美狄奇府邸的室內裝修富麗堂皇,美狄奇府邸室內,文藝復興盛期建筑,15世紀末16世紀上半,以羅馬為中心 坦比哀多,紀念性風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設計。是當時有重大創(chuàng)新地建筑,對后世建筑影響很大。 法爾尼斯府邸,小桑迦羅設計。追求雄偉的紀念性,有較強的縱軸線,門廳為巴西利卡形式。 勞倫齊阿圖書館,較早將樓梯作為建筑藝術部件處理的實例。米開朗基羅設計。 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藝復興府邸的代表。龍巴都設計。 圣馬克圖書館。券柱式控制立面,體型簡潔明快。珊索維諾設計。,坦比哀多Tempietto,(15021510)建筑師:伯拉孟特,坦比哀多是文藝復興盛期,

6、紀念性風格建筑的代表作。,它是圓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圍柱式神殿為藍本,上蓋半球形圓形。 平面是柱廊和圣壇兩個同心圓組成;立面由兩個精細不同的圓筒形構成。教堂下層的圍柱廊采用多立克柱式。,集中式的形體,飽滿的穹頂,圓柱形的教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他的體積感很強,建筑物雖小,但有很強的層次感,附于多種幾何體的變化,虛實映襯,構圖豐富。 環(huán)廊上的柱子,經(jīng)過鼓座上壁柱的接應,同穹頂?shù)睦呦噙B,從下而上,一氣呵成。渾然一體。他的體積感的完整性,并采用多立克柱式,使他顯得十分雄健剛勁。 高居于鼓座之上的穹頂統(tǒng)率整體的集中時形式,在西歐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創(chuàng)新,當時就贏得了很搞的聲譽。,坦比哀多對后

7、世的影響,法爾尼斯府?。╬alazzo farnese,15201580,法爾尼斯府邸門廳,法爾尼斯府邸內院券廊,雕刻家剛健的建筑,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勞倫齊阿娜(Biblioteca Laurenziana)圖書館,勞倫齊阿娜圖書館室內,勞倫齊阿娜圖書館室內樓梯,文特拉米尼府邸(palazzo vendramini,1481年)建筑師:彼得.龍巴都。,用柱式組織了整個立面,柱式的部件相當?shù)膰乐敚瑯酥局乃噺团d建筑的一般特點,也是古典柱式與哥特式建筑特色的結合處理方法。 立面輕快開朗、比例和諧。,圣馬克學校 雖然用壁柱分劃,但立面自由。是拜占庭建筑與古典風格的組合。,第三節(jié):文藝復興晚期建筑,16

8、世紀下半葉,以維察琴為中心 維察琴的巴西利卡。晚期文藝復興重要建筑師帕拉第奧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構圖處理是柱式構圖的重要創(chuàng)造,名為“帕拉第奧母題”。 圓廳別墅。晚期文藝復興莊園府邸的代表。帕拉第奧的重要作品之一。對后世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影響。 奧林匹克劇場。帕拉第奧設計,第一個把露天劇場轉化為室內劇場,為劇場型制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尤利亞三世別墅。維尼奧拉設計,拋棄了傳統(tǒng)的四合院制,在建筑布局上取得進步。 麥西米府邸。帕魯齊的杰作,把建筑平面、空間和藝術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細致的處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帕拉第奧母題: 每間中央按適當比例發(fā)一個券,而把券腳落在兩棵獨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多,上面架

9、著額枋。于是,每個開間里有了三個小開間,兩個方的夾著一個發(fā)券的。在小額枋之上,券的兩側各開一個圓洞。 這個構圖,虛實相生,有無相成,實部和虛部均衡,彼此穿插,各自形象完整,而以虛為主;方的,圓的,對比豐富,整體上以方開間為主,開間里以圓券為主,有層次,有變化;小柱子和大柱子也形成了尺度的對比,映照著里面的雄偉。因為小柱子在進深方向成雙,所以同大柱子均衡,而以大柱子為主。由于構思明確,兩套尺度并不引起紊亂。,維察琴的巴西利卡,建筑師:帕拉第奧。,圓廳別墅:在維晉寨的一小山丘上。建于1552年。建筑師帕拉第奧。采用對稱手法,平面呈正方形,四面都有門廓,正中為一圓形大廳。廳上冠以一碟形穹隆,外觀高出

10、四周屋頂。,圓廳別墅剖切軸測圖,羅馬市政廣場,建筑師:米開朗基羅。,第四節(jié):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紀念碑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 初始選中了伯拉孟特的設計方案為希臘十字式。后經(jīng)多人修改,最終由米開朗基羅主持修建。廣場設計由貝爾尼尼完成。教堂的修建過程反應了進步力量與發(fā)動宗教力量的斗爭。 整棟建筑呈現(xiàn)出一個希臘十字架的結構,為文藝復興式和巴羅克式混合的建筑風格,世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廣場,圣彼得大教堂正門,圣彼得大教堂穹頂,圣彼得大教堂門廳,圣彼得大教堂廣場柱廊,圣彼得大教堂圣壇裝修,后面幾幅圖片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立面與柱式的幾種處理方法。,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巨柱式”,

11、建筑理論與成就,建筑理論 論建筑阿爾伯蒂1845年出版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論著作。 建筑四書帕拉第奧五種柱式規(guī)范維尼奧拉 以上著作后來都成為歐洲的建筑教科書。 建筑成就 世俗建筑類型增加,造型設計出現(xiàn)了靈活多樣的處理手法,有許多創(chuàng)新。 建筑技術。梁柱系統(tǒng)與拱券技術的混合應用,墻體砌筑技術多樣,穹頂采用內外殼和肋骨建造,施工技術提高。,第五節(jié):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17世紀至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直至19、20世紀在歐洲各國都有它的影 風格特征 追求新奇。 追求建筑形體和空間的動態(tài),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的空間。 喜好富麗的裝飾,強烈的色彩,打

12、破建筑與雕刻繪畫的界線,使其相互滲透。 趨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表達世俗情趣,具有歡樂氣氛。 代表性實例 教堂建筑:羅馬耶穌會教堂,維尼奧拉設計。 羅馬圣卡羅教堂,波羅米尼設計。 城市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廣場,貝爾尼尼設計。 波波羅廣場,封丹納設 計。 納沃那廣場,波羅米尼設計。,羅馬,耶穌會教堂,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建筑師維尼奧拉設計,是由文藝復興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圣龕,由哥特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 教堂正門立面上面分層檐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羅馬,耶穌會教堂,耶穌會教堂室內,凡爾賽宮 是法國封建時的帝王的行宮,在巴黎市西南凡爾賽城。始建于十六世紀,后屢經(jīng)擴建形成現(xiàn)存規(guī)模。包括宮前大花園、宮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形體對稱,軸形東西向。宮內裝潢極其豪華,內壁懸掛壁毯、油畫、雕刻,大廳內陳列著名雕刻家的青銅或大理石雕像,享有藝術宮殿之盛譽。 凡爾賽宮初始的室內裝飾風格屬于巴洛克風格,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于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御目的,后來經(jīng)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